一缕馨香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8 回复:1

[人文通史] 一缕馨香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浅醉微眠7955

ZxID:35750669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3-28 0
一缕馨香
春节除夕期间,忙碌的了一年的人们回到家中,焚香祭祀,祈求上苍赐福,保佑一家平安健康。除此之外,其实“焚香”之事在古代大有玄机,不仅可以静心安神,还可以祛病养生,让我们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焚香之道,源自古人☞
我国焚香习俗起源是很早的,古人为了驱逐蚊虫,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便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和芳香气味的植物放在火焰中烟熏火燎,这就是最初的焚香。古人在焚香中不仅减少蚊虫叮咬,给自己的生活环境带来舒适怡人的芳香,还去除了疾病的传播和困扰。从中得到很大益处。这种被焚烧的植物后来被称生为“香药”。在古代有原始崇拜与巫术等崇神信奉,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恩赐,对神极度敬仰和崇拜。久而久之焚香就被神化了,随后焚香变得既庄严又神圣。
正所谓”不焚香不弹“,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只香几,上置三足香炉,皇帝升殿时,炉内焚起檀香,致金銮殿内香烟缭绕,香气四溢,使人精神振奋。古时的诸葛孔明,弹琴时不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兴。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时焚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幽静风雅的氛围。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观书时,斋中常要焚香。他在诗中写道:“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更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和修身养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购买十多斤檀香,并建一“息轩”,常在轩中焚香静坐。他题诗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见焚香静坐的养生健体之功。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十分尊崇焚香作画的神奇作用。他说:“观画,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作画,我也于香雾中做到似与不似之间,写意而能传神。” 在家中经常焚香,可以醒脑清神,去浊存清,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且有延年益寿之功。

①可焚香药,五脏俱全
《本草纲目》记载,植物的枝干和表皮类香料多走表、入六腑,如桂枝、荆芥等等;干果类的香味多入里,作用于人的五脏六腑,如一些具有强挥发性辛香味的香料如豆蔻、肉蔻等,有行气、通气的作用,但多用则耗气、散气;花草,水果类的香气多大多轻清上浮,入上焦走表。由此可看出,植物性香药在植物整株上的位置,也与人体有至上而下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位于上者,如花、叶、水果多轻薄,气味散发快,清爽提神,然穿透性不强,传播距离短,留香时间短。而越往下者,如植物的根部、树干,气味越是厚重浓郁,香气散发速度也越慢,如檀香、沉香,安神、镇静的作用加强,香气穿透性强,很远也能闻到,而且留香时间长。

道家和中医将人体的经脉分为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归经则是药物对人体某经(经脉和腑脏)或某几经明显的选择性作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常见的香药归经分类有:

♥檀香、冰片、丁香、沉香、益智、白豆蔻归手太阴肺经;

♥当归、玫瑰、乳香、甘松、没药、苍术、冰片、檀香、麝香、益智、白术归足太阴脾经;

♥白芷、肉豆蔻归手阳明大肠经;

♥苍术、白芷、白术、丁香、檀香、甘松、草豆蔻归足阳明胃经;

♥细辛、附子、白术归手少阳三焦经;

♥沉香、没药归足少阴肾经;乳香、冰片、麝香归手少阴心经;

♥乳香、玫瑰归足阙阴肝经等等。
以上大多属于草本,木本植物,动物类香药种类不多,常见的主要有麝香、甲香、龙涎香等,矿物类香药一般没有浓烈的气味,将其归入香药范畴主要从其药性作用考虑。比如朱砂、硫磺、石膏、滑石、枯矾、白矾等。这些药物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②调和身心, 妙用无穷
♥驱邪避秽 洁身防疫
很早人们就发现了香药驱邪避秽的功效,并与之礼仪祭祀相结合。《神农本草经疏》中有这样的解释:“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如。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健脾开胃 纳谷消食
香药还有健脾开胃之效。《颜氏香谱》载“五脏惟脾喜香”,《皇帝内经》谓“香入脾”“土爱暖而喜芳香”。《说文解字》言“芳也,从黍,从甘”,甘入脾,香药则多入脾经。如檀香、甘松、丁香等,均为健脾开胃的良药。所以用香养脾,被古人视作养生之本。
♥透达经络 疏通气机
香药多温香走窜之性,可透达经络,疏通气机,入心开窍。这可以认为是香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香药对质料中风昏厥、热病神昏以及由七情郁结、气血逆乱所至的神明内闭等症可有速效。《黄帝内经》载有“方向温通法”:“痛痹,心痛,有寒故痛,温则消而去之”,这种方法就是使用了香药温香的特性。
(焚香时注意空气流通,环境污染,防火防烟,适量适度!)
人们常用“香”来描绘美好事物、德操、情感,并赋予它美好的内涵,如成语“古色古香”、“香消玉散”、“软香温玉”等。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无论是从养生还是从养心角度看,香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通过“鼻闻”来感知香气,借此来澄心静怀,感悟生命之意义,以此来达到愉悦内心的目的;当我们心浮气躁时,焚一盘香,感受这氤氲之气的宁静吧。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3-29 0
已审核
>>茗日推文手记微博<<https://weibo.com/7804702285
>>2016-2024茗日推文汇总<<https://www.paipai.fm/r7499574_1#td_86609468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