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对领导而言,才华和努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71 回复:1

[职场之道] 【转】对领导而言,才华和努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花、暖年。

ZxID:57917431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穆清滢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03 0


 【转】对领导而言,才华和努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这 里 副 标 题

上周二,中美贸易战达到空前的紧张程度。杀人诛心,美国的一纸禁令,让本就风雨飘扬的中兴,再受重创。

外界媒体都在用贸易战,用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制裁来解释这件事情,但中兴通讯就真的一点责任没有,只被政治牺牲掉的“白莲花”吗?

其实,中兴通讯制裁案发生的时间远远早于中美贸易战,从2012年开始被美国调查至今已经将近6年时间。当时由于前伊朗总统内贾德在任时和西方国家采取敌视态度,伊美关系十分恶劣,美国便对伊朗采取了贸易制裁。

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说中兴在伊朗市场是处于玩火状态,伊朗一直是中兴的重要海外市场,高额的利润使其铤而走险。

我不禁想起了稻盛和夫的演讲中提到的一点:

“在全世界,领导者插手参与的违法事件络绎不绝。我认为,在领导者的资质中人格最为重要。领导者保持自己高层次的人格,是解决当前企业治理危机最根本性的方略。”
常识君|有话说



01

凌驾于才华和努力之上的,是人格

我认为,在领导者的资质中人格最为重要。领导者保持自己高层次的人格,是解决当前企业治理危机最根本性的方略。

但是,一般人却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的资质,人格因素虽然重要,但比人格更重要的是领导者的才华和努力。

实际上,环视当今的商界,无论是创立新兴风险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创业型经营者,还是出任大企业的CEO后,让企业再度飞跃发展的经营者,凡是这些成功的经营者,无不聪明能干、才华横溢,而且个个热情焕发、干劲十足。他们不仅运用自己的商业才能开发出崭新的技术、市场模式、经营战略,而且发挥出燃烧般的热情,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领导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在几年前,当IT走红的时候,有许多崭露头角的经营者和企业,如彗星般突然出现,不久后又在我们眼前消失。看到这种情形,我强烈地感觉到,仅凭才华和努力做评价的基准是不对的、不可行的。

日本有句格言:“恃才者,败于才。”

天资聪明的人,发挥自己出众的才华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如果他过分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或者将他的才能用错了方向,就必然会导致失败。

就是说,越是才华出众、越是热情高涨的人,他们的能量就越大,就越需要有一种东西来控制他们的这种能量。

我认为这就是人格。只有人格才能驾驭才华和努力发挥的方向。如果人格扭曲,就不可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发挥他的才能和热情,结果就会导致经营的挫折和失败。



02

人格究竟是什么?

很多经营者都知道人格的重要性,但人格是什么?怎么做才能提升人格,或者维持高尚的人格?人们却并不清楚。正因为如此,一时取得成功却不能维持繁荣,过后又失败没落的经营者层出不穷。

那么,所谓人格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所谓人格是由人出生时就具备的性格,和他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学到的哲学两者构成。就是说,在一个人先天的性格之上,加进后天学得的哲学,才形成了这个人的人格。

先天的性格因人而异:有的人强势,有的人软弱;有的人胆大,有的人慎重;甚至有的人自私任性,有的人富有体谅和同情之心。可以说人的性格千差万别。

如果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没有学到正确的哲学,那么他天生的性格就会原封不动地成为他的人格。而这个人格就决定了他的才华和努力前进的方向。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这个人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假如他是某个组织的领导者,他天生就有自私自利的性格,但他才能出众,又不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可能取得成功。但因为他的人格有缺陷,在某种情况下,他就可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私欲而干起违法的勾当。因此,他的成功就不可能长期持续。

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因为如此,就必须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和掌握优秀的哲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特别是雇用了很多员工、负有很大社会责任的企业经营者,就更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人格,并把它保持在高尚的水准上。

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优秀哲学,就是经过了历史风雨的考验、由人类长期传承下来的“圣贤的教诲”。它告诉我们“人本来应该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人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就是正确的为人之道。这种哲学具备感化人心的力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知道和实行是两回事”。比如,对于基督的教诲、释迦牟尼的教诲、希腊哲学、孔孟之道,我想大家可能都学了一些,作为知识大家也都理解。但是,对于这些圣贤的教诲,如果仅仅作为知识掌握,并没有什么价值。必须用这些教诲来告诫和勉励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作为领导者需要反复学习这种体现正确的为人之道的哲学,不仅用理性去理解它的意思,而且要不懈努力,将哲学渗入自己的理性之中,从内心真正接受、认同。

这样做,就能弥补自己性格中原有的缺陷,校正扭曲的部分,塑造自己新的人格,或者叫第二人格。

就是说,要反复学习优秀的哲学,使之成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提高并维持自己的人格。

一般的人,对如何正确做人的哲学,学过一次就觉得足够了,他们不愿意反复学习。但是,运动员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自己的体能。心灵的修炼也一样,一旦懈怠,很快就会回到原点。

因此,必须持续努力,将描述“人应有的姿态”的优秀的哲学不断注入自己的理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水准。

为此,时时回顾自己的言行,日日反省自我,这一条也很重要。学过的正确的为人之道,在行动上有没有违反,要严肃自问,天天反省。这样做就能够维持自己高尚的人格。

03

提高人格必备的两条准则

我认为,为了提高和维持人格,有两条准则十分重要:

一条是要反反复复学习优秀的哲学;另一条是要天天自我反省。这两条必不可缺。

正如开头所讲,日本也好、美国也好,不少著名企业因违法乱纪而破产或陷入窘境。这些企业依靠天资聪明的经营者非凡的努力发展壮大,但因为这些经营者的人格没有提升,所以越是靠才华和努力提高了业绩,他们的欲望就越加膨胀,越想获取更多的利益,不知不觉中就干起了不法的勾当。

企业治理没有捷径。领导者将古今东西优秀的哲学典籍置于案头,随时翻阅,努力提升人格,努力保持高尚洁白的人格。这样做,看起来似乎迂拙,但我相信这是防患于未然,即预防领导者及其企业堕落的最好的办法。

采取这样的措施就能克服企业治理的危机吗?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是,如果由只具备才华和努力两个要素而缺少人格的领导者掌握大权,允许他们在企业里飞扬跋扈,那么,不管构建了多么严密的企业治理的体制系统,结果都会形同虚设,变得有名无实。

19世纪后半叶,当日本迎来近代化黎明期的时候,倡导实学教育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面对怀抱青云之志的年轻学生们,就理想的实业家应有的形象,讲了如下一段话:

思想深远如哲学家,
心术高尚正直如元禄武士,
加上小俗吏的才干,
再加上老百姓的身体,
方能成为实业社会的大人物。

才华和努力不用说,同时必须兼备高水准的人格,只要这样的人才辈出,一个健康的经济社会就能培育起来。




当领导,必须坚守这2大底线
这 里 副 标 题




去年某个企业对新履职的几位中层干部进行任前教育,让我也讲几句。面对朝气勃勃,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一时间不知道讲什么好。最后,想了想给他们提了两点忠告和建议:

01

让他人变优秀

转变一个观念——当你是下属的时候,你只需要自己优秀就可以了,当你成为领导的时候,你要懂得如何让他人变得更加优秀。

南加州大学校长史蒂文 B.桑普尔在30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伊利诺斯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学术事务部副主任。在他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主任乔治·克莱门对他讲了一席话,对每一个即将走向领导岗位的人来说都值得用一生的努力去践行。这里也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领导生涯有帮助:

“史蒂文,我告诉你一个领导最基本的素质都有哪些。你应该花点时间来雇佣你的直接下属。评价他们,给他们补偿,表扬他们,训斥他们,或者在必要时解雇他们。以上这些事加起来,应该只占用你10%的时间。剩下90%的时间你应该去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下属成功。你应该成为为你工作的员工们的第一个助手。”

这几句话深深地影响了史蒂文B.桑普尔,在他以后的领导生涯中,他一直遵从和实践乔治·克莱门对自己的忠告。

什么是领导?简单说,就是有下属的人被称之为领导。这意味着当你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你的职责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不仅仅是因为你的地位高了,权力大了,而是因为你的使命变了——你不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要带领一帮人去奋斗。你要为你的下属负责,为他们的业绩负责、为他们的前程负责,甚至你还要为他们的错误和失败负责。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要告诉你们一个基本的常识。当你走上领导岗位以后,衡量业绩的依据不再是你个人工作的结果,而是你的团队工作的结果。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你所做的一切充其量就是一个“输入”而已,你下属的努力才是你期盼的“输出”。下属输出什么样的“果”,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领导就是那个“最后摘果”的人。所以,下属表现的越优秀,业绩越漂亮,你也就越成功。

很多人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关心自己的待遇,关心自己的前程,关心自己的名声,这样的领导是很难把下属的进步放在心上的,下属也就很难在工作上尽心尽力,下属不作为,领导也就无所作为。许多领导能力很强,工作也很努力,但是业绩始终上不来,就是因为下属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你就懂得应该怎么做了——努力为下属提供展现才华和能力的舞台,为下属走向成功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实际上,领导的成功并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在于自己的下属做了什么,他们是不是比以前做得更好,是不是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正如约翰·麦克斯韦尔博士在《领导力21法则》中说到的,“领导力的底线不在于我们自己能够走多远,而在于我们能够让别人走多远。”

这是一个观念的转变,以前,你可以说“我如何如何”,但现在,你要学会说“我们如何如何”。如果这个观念转变不过来,你就不可能承担起领导应有的责任和目标。

02

不要滥用权力

防止一种倾向——当你走向领导岗位以后,你就拥有了权力,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要记住一点:不要滥用权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心理学家达切尔·科尔特纳与他的学生曾经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叫“饼干实验”。应该说,这个实验赤裸裸地揭示了“当权者”们不愿示人的一面——当权者们很容易滥用手中的权力。

我今天把这个实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能从中能有所感悟,并以此来警醒自己:

在这个实验中,3名学生一组,每组要求写出一份简短的政策报告。在每个小组中,随机选择两名学生负责执笔,第三名学生负责评审他们的报告,并决定那两名“员工”的报酬。大约30分钟之后,研究人员端进来一个盘子,里面放着5块饼干。结果,拥有权力的小组“主管”表现的非常自我,他们在吃完一块饼干之后不仅吃了第二块,而且吃的时候还显得“肆无忌惮”,张大嘴巴咀嚼饼干,饼干渣还撒得到处都是。

切尔·科尔特和他的助手认为,权力会导致“趋向”行为,即人们更积极地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权力也会消减“抑制”行为,即消减人们遵循社会规则和限制的倾向。

也就是说,当你走上领导岗位以后,你可能会有两个变化:一是你会(利用权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管他人是如何想的,甚至会不顾他人的感受和反对;二是你会觉得自己(有权力)享受特殊的待遇,不管这些待遇是不是公正和合乎情理,甚至会突破一些限制违背一些规定和制度。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拥有权力后可能会有的“趋向”行为和“抑制”行为。

不要认为这样的说法是“危言耸听”,是小概率事件。所谓“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绝对产生腐败。”用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话说就是:“世人手中的一切权力均容易被滥用。”这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你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走向领导岗位的人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话的语气,办事的方式,包括个人交际、爱好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有的领导在众人的吹捧下,更是飘飘然,处处表现出“我是领导”的姿态和架势来,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不敢做的事也敢做了。这样的领导终会被权力所害。

我相信那些手中拥有权力的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腐败或滥用权力的行为。当然,我们这里指的腐败和滥用权力的行为并不一定就是违法的行为。例如独断专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打压与自己有不同想法的人;在用人上违背议事规则,任用自己身边的人;在利益分配上违背公平原则,让自己以及自己信任的人获得更多的好处。以及不尊重下属,让下属为自己承担失败的责任,无故侵占下属的休息时间等等。

“领导”是一个崇高的职位,但你要对得起这份“崇高”。当一个人走向领导岗位以后,考验他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他的品行,正如亚伯拉罕·林肯说过的,“如果你想考验一个人的品德的话,给他权力就可以了。”

权力人人都想要,但却不是每个人面对权力都能“拿得住”的。“拿得住”你就能在领导的路上越走越远,“拿不住”你终究会被权力所击溃,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员工质问老板:为什么累死的是我,受益的却是你?
这 里 副 标 题

01

老板和员工的故事

有一天,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去工厂视察,有员工大声问他:“为什么累死的是我,受益的却是你?”

郭台铭回答,我们之间有三个区别:

第一,在创业与就业。
我创建公司,赌上了全部家当,而你寄份履历就来上班,不开心随时走人。

第二,在选择与被选择。
我不断创新,而你只是选择做份内的工作。

第三,在于责任的轻和重。
我每天都在思考公司如何发展,而你只要想什么时候能休息,加班有没有补助。

归根结底,郭台铭和那位员工的区别,在于郭台铭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未来发展的,而员工是站在个人的角度,看眼前利益的。二者的区别,就是战略思维方式的区别。

为了让你也有郭台铭一样的战略思维,小编画了下面这个图



这个图有两个维度:个人的角色和个人的作用。就角色来讲,一个人可能即使不工作,也会在家庭承担角色。就作用来说,一个人可能是从属角色,也可能是主导角色。

富士康的普通员工就是在单位处在从属角色,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朝九晚五,听话,出活儿”。像郭台铭一样的企业家在单位处在主导角色,他们的思维模式就是要能够“知时局,见终局,揽全局,应变局”的战略思维。

一个人无论在单位是什么位置,在家里都可能是从属地位,也可能是主导地位。人们往往把家里主导的人称为“领导”,家里的领导得能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一点儿也不比单位的领导轻松。相对而言,在家里处于从属地位的人,和单位的员工类似,日子过得就比较轻松了。

所以说,郭台铭说的没有错,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决定着TA的收益。同时,一个人是否有战略思维,决定着他能承担多大的责任。

02

每个人都需要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帮你“站得高,看得远”的思维方式。

站得高,你才会有全局观。郭台铭看的是公司的全局,员工看的是自己工作的局部。能看到全局,才能把局部做得更好。

看得远,你才会有终局观。郭台铭创业时看的是制造业的未来,员工看的是自己岗位的现在。能看到终局,才能应对变化。

你可能不是企业家,但你很可能要工作。即使你不工作,也得过好这一生。

人生也需要战略,每个人都应该能“站得高,看得远”。站得高,你就能理清这一生大体上有多少维度,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需要做好哪些事情。看得远,你就能识别人生的路径,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

为了让你也有战略思维,小编给你画了一张图(图2)。



这张图有个名字,叫“战略思维=格局×视野”。

所谓格局,就是既要能看到局部,也要能看到总体。所谓视野,就是既要能看到现在,也要能看到未来。

每个人,每个企业,都需要有“知时局,揽全局,见终局,应变局”的战略思维。

所谓“知时局”,就是要能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
所谓“揽全局”,就是要有站在月球看地球的高度。
所谓“见终局”,就是要有站在未来看现在的智慧。
所谓“应变局”,就是要能知机识变,处变不惊。

只有能够揽全局,才能更好地知时局,只有能够见终局,才能更好地应变局。

03

一个“简单”公式,帮你理解“复杂”

“复杂”是最近几年商业界很流行的一个概念。你经常听到的“失控”、“爆裂”、“黑天鹅”、“反脆弱”等这些词儿,都和“复杂”有关。人们虽然经常把“复杂”挂在嘴边儿,但在日常生活中,到底什么是“复杂”,之前没有人说得清楚。

在《共演战略》里,作者用了一个简单公式解释了什么是复杂。这个公式就是:复杂=不确定性×不连续性。

先来看看什么是“不确定性”。你应该知道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的一场龙卷风。”

用一句话总结不确定性,就是在一些复杂系统里,即使初始位置和变化方向有极其微小的不确定,也会导致对其长期预测产生巨大的误差。

再来说说什么是“不连续性”。如果天气预报说气温将从20度上升到30度,你的理解应该是,在这个气温上升的过程中,气温将在某个时刻到达26度、26.9度、26.99度、26.999度,等等……

总之,一切在20度到30度之间的值,只要能写出来,在某个时刻就会出现。这个想法背后就是连续性的假设,这也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但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已经发现,自然界能量的传输,一次至少要传输一个确定的量,可以是这个量的整数倍,但不可能是这个量的1/2,更不可能无限地细分下去。换句话说,我们想当然的连续性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

现实世界之所以“复杂”,一方面是因为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点,有很多可能性;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路径而言,很多是走不通的。

为了理解“复杂”,小编又为你画了一张图(图3)。你可以把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把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也分为“高”和“低”两种情况。这样,你就可以在一个四象限的框架里分析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了。



当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都低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好比是一条笔直的实线,方向上确定,路径上连续。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采用计划式的战略。

当未来发展方向不确定性低,但发展路径不连续性高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好比是一条两端方向确定的线,但线的两个端点之间并不连续,有间断,有曲折。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采用愿景式战略,换句话说,是咬定目标不松口,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未来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高,而发展路径不连续性低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好比是一个分叉的树枝,不同的分叉指向不同的方向。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和环境充分互动,根据环境不断调整战略方向,这种战略叫涌现式战略。

最后一种情况是,未来发展方向不确定性和发展路径不连续性都高,这种状态就好像一个中间有很多陷阱的迷宫。走出迷宫的方向不确定,需要一点点摸索。走出迷宫的路上又遍布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采用适应式战略,不断调整方向和路径。

从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不连续性这两个维度理解复杂的商业,你可以把企业分成创业、成长、成熟和转型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一家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是不一样的,各阶段的企业战略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类似的,“复杂=不确定性×不连续性”这个公式,也能帮你理解复杂的人生。你可以把人生看作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一个人面对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是不一样的,各阶段的人生策略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曾感叹,“听说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肯定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学习战略思维。

04

听懂四句话,过好这一生

听好了,这四句话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创新做”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喜欢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问题。他说,当他遇到创业和创新方面的难题时,通常用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换句话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起源,这个起源是唯一的、确定性的,事物的后续发展可能是不确定的、复杂的,但如果能找到这个确定性的起源,就有了认识复杂事物的基础,有了应对不确定性的办法。

从“皇帝的新装”的故事里,我们发现,孩子总说真话。说真话,不是因为孩子比大人的思维能力强,而是因为孩子能够率真地看世界,能够看到世界的本质。

创业者总喜欢说一句话:“把复杂留给自己,让用户体验简单” 。实际上,创业就是要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就是要在未来发展方向的高度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所以说,无论是在人生的童年阶段,还是在企业的创业阶段,“复杂的事情简单做”是个人和企业应有的战略思维。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类似的,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能把这件事做好。

作为一位95后,中建五局的项目质量管理员邹彬把砌砖这件简单的事做到了极致,他个人也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类似的,庖丁解牛的故事里的庖丁也是把解牛这件简单的事做到了极致,他个人也成了匠人精神的代表。

终身学习者们总喜欢提及“一万小时定律”等概念。实际上,这些概念背后的道理和企业成长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未来发展路径的高度不连续性中找到连续性。

所以说,无论是在人生的青年阶段,还是在企业的成长阶段,“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都是个人和企业应有的战略思维。

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在我们慨叹“霍金走了,天妒英才”的时候,这些“天才”却无一不强调认真和勤奋的作用。爱迪生说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成长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不应只是做简单地重复工作,而是要认真地把事情做好。这也是在人们强调了多年“一万小时定律”之后,“刻意练习”的概念突然火了起来的原因。

同理,当一个企业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之后,接下来,不应只是简单地复制同样的业务,而是要不断地精益求精,并且围绕核心业务拓展新业务。

所以说,无论是在人生的中年阶段,还是在企业的扩张阶段,“重复的事情认真做”都是个人和企业应有的战略思维。

认真的事情创新做

每一个人都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每一家企业也都难以“基业长青”。

在传统的思维中,人到了老年之后,到了退休之后,活力就会下降。但是,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百岁人生已不是梦想,大多数人在中年之后,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老年时光。如何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战略问题”。

同样,随着营商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多数企业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但也有一些企业的生命力却越来越强,他们不仅发展迅速,而且通过持续创新,长成了参天大树,甚至成了商业生态的基础设施。这些企业是如何成功的?腾讯、阿里、华为、海尔,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在原来认真做事情的基础上创新,把认真的事情创新做。

所以说,无论是在人生的老年阶段,还是在企业的转型阶段,“认真的事情创新做”都是个人和企业应有的战略思维。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6
  • 独爱穿越

    派派币 +6 2018-07-03

    感谢您的分享O(∩_∩)O~

司凌。

ZxID:9742737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7-03 0
已审核,感谢分享。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