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化 及 青铜器名称解释  (附多图)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736 回复:5

[物品器具] 青铜文化 及 青铜器名称解释  (附多图)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0
青铜文化 及 青铜器名称解释  (附多图)
[b][color=#FF0000]青铜文化(上)[/color][/b]      名称解释在1楼末,2楼


[color=#FF6666][/color][b]青铜时代[/b] ([b]Bronze Age[/b]),又称[b]青铜器时代[/b]、[b]青铜文化[/b],[color=#660000]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color]

    [color=#660000]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color=#000000][b]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文明[/b][/color]  
        世界上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


[color=#000000][b]中国的青铜时代[/b][/color]  
        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物属于甘肃马家窑文化。[color=#FF0066]夏[/color]、[color=#FF0066]商[/color]、[color=#FF0066]周[/color]三代为鼎盛期,而后还有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color=#FF0066]司母戊大方鼎[/color]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当时青铜器主要作为[color=#FF0066]礼器[/color]和[color=#FF0066]兵器[/color]是政权的象征。[/color]

[attachment=11347504]
司母戊大方鼎


        [color=#660000]青铜器的鼎盛时期为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color=#FF0066]礼乐器[/color]、[color=#FF0066]兵器[/color]及[color=#FF0066]杂器[/color]。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color=#FF0066]礼乐器[/color]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青铜器最常见花纹之一,是[color=#FF0066]饕餮纹[/color],也叫[color=#FF0066]兽面纹[/color]。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color=#FF0066]良渚文化[/color]玉器上,山东[color=#FF0066]龙山文化[/color]继承了这种纹饰。饕餮纹,本身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吕氏春秋·先识》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color]

[attachment=11347505]
饕餮纹斝高




[color=#6666CC]-----------------------------------------------------------------------------------------------------[/color]


[b][color=#FF0000]夏[/color][/b]
[color=#660000]公元前2070─1600年

    夏代二里头文化得名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color]

[attachment=11347499]
铜爵(二里头遗址出土)


[attachment=11347500]
灰白陶鬶 (二里头文化)


[attachment=11347503]


        [color=#660000][color=#FF0066]二里头文化[/color]的青铜礼器,现仅限于饮酒器爵。基本的特点是流狭而较平。尾短、无柱、或有柱状的雏形,底平。体较扁,下承三足。体形分长体束腰式、长体分形、短足为三角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一般无纹饰,但有些爵的杯体正面有一排圆钉状纹饰。有的斝腹有圆饼状突起,当是二里岗期斝上纹的滥觞。虽然二里头文化的青铜礼器上未见动物的纹饰,但不能排除青铜礼器上出现动物的可能。[/color]


[attachment=11347501] 
菱纹鼎


[attachment=11347502]
乳钉纹斝




[color=#6666CC]-----------------------------------------------------------------------------------------------------[/color]


[b][color=#FF3300]商[/color][/b]
[color=#660000]公元前1600─1046年 

    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即使是精美罕见的珍品也不胜枚举。商周两代的[color=#FF0066]饕餮纹[/color]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像鸟、像凤、像人的。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color]

    [color=#660000]中国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盘龙城遗址。[/color]
[attachment=11347506]
盘龙城遗址二里头文化时期酒器


[attachment=11347507]
云纹扁足鼎

[attachment=11347508]
兽面纹牛首尊

[attachment=11347509]
兽面扁足鼎




[color=#660000]    [color=#FF0066]蝉纹[/color],是商代、西周常见的花纹,到了春秋,还有变形的蝉纹。春秋时代,[color=#FF0066]螭龙纹[/color]盛行,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把其他花纹差不多都挤掉了。

[attachment=11347510]
[color=#000000]提梁饰蝉纹[/color]




[color=#6666CC]-----------------------------------------------------------------------------------------------------[/color]


[b][color=#FF3366]周[/color][/b]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制作青铜器的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充分的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花纹刻制均极为考究,浑铸、分铸、铸接、叠铸技术非常成熟。随后发展出来毋需分铸的失蜡法工艺技术,无疑是青铜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

  在青铜器上加以[color=#FF0066]镶嵌[/color]以增加美观,这种技术很早就出现了。镶嵌的材料,第一种是绿松石,这种绿色的宝石,至今仍应用在首饰上。第二种是玉,有玉援戈,玉叶的矛,玉刃的斧钺等。第三种陨铁,如铁刃铜钺,铁援铜刃,经鉴定,铁刃均为硕铁。第四种是嵌红铜,用红铜来组成兽形花纹。春秋战国时也有用金、银来镶嵌装饰的青铜器。

  东周时代,冶铸技术发展较高,出现了制造青铜器的技术总结性文献《考工记》。书中对
制作钟鼎、斧斤、弋戟等各种器物所用青铜中铜锡的比例作了详细的规定。由于战争频繁,兵器铸造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吴、越的宝剑,异常锋利,名闻天下,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铸剑的匠师,如干将,欧治子等人。有的宝剑虽已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但仍然可以切开成叠的纸张。越王勾践剑等一些剑,其表面经过一定的化学处理,形成防锈的菱形、鳞片形或火焰形的花纹,异常华丽。
  
  中国青铜器还有一[color=#FF0066]特点[/color],就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铜器用人的面形作为装饰品,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都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如人形的灯或器座;或者以人的整体作为器物的一部分,如钟架有佩剑人形举手托住横梁,铜盘下有几个人形器足之类,这些人形大部分是男女待从的装束,而且也不是特定婢奴的肖像。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立体像、人头像,大小均超过正常人,均长耳突目,高鼻阔口,富于神秘色彩,应是神话人物。

  商周青铜器中数以万计的铜器留有[color=#FF0066]铭文[/color],这些文字,现在一般叫[color=#FF0066]金文[/color]。对于历史学者而言起着证史、补史的作用。

[attachment=11347511]
有铭文的青铜簋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color=#FF0066]阴文[/color],少数文字凸起,称[color=#FF0066]阳文[/color]。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的事项必须铸在青铜物之上。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color]

[attachment=11347512]
错金云纹博山炉



[color=#666666]<<西周  公元前1046-771年[/color]

[attachment=11347513]

[attachment=11347514]

[attachment=11347516]

[attachment=11347517]


[color=#666666]<<东周  公元前770-256年[/color]

[attachment=11347515]

[attachment=11347518]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10-10-24 23:15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6 0
— (天若舞) 图片叉烧了,菲菲有空的话,及时来修改。 (2010-08-25 14:25) —
青铜文化(下)


战国
公元前475-221年

[attachment=9695723]


[attachment=9695724]




公元前221-206年

[attachment=9695725]

[attachment=9695726]



        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为转变期。经过几百年的兼并战争及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封建社会最终建立,传统的礼仪制度已彻底瓦解,铁制品已广泛使用。社会各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器物大多日用化,但是具体到某些青铜器,精美的作品还是不少的。如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掘获的两乘铜车马

[attachment=9695733]

    第一乘驾四马,车上有棚,御者为坐状。这两乘车马均为青铜器铸件构成,大小与实际合乎比例,极其精巧。车马上还有不少金银饰件,通体施以彩绘。第二乘马,长3.17、高1.06米,可以说是迄今发掘到的形制巨大、结构又最复杂的青铜器。


西汉

  [attachment=9695734]

  [attachment=9695735]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

      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
[attachment=9695736]

      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attachment=9695759]




  【青铜器名称解释】


1.饪食器:敦(dui 音对)

[attachment=9695760]
三角云纹敦
   
  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形状较多,一般为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有的盖也能翻转过来使用。圈足的敦,盖上多有捉手。

  敦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2.饪食器:簠  (fu 音甫)

[attachment=9695776]
  宋公簠

  即文献里的“胡”或“瑚”。古代食器,用来盛黍 、稷、稻、梁等。长形口,口外侈,有四短足,有盖。盖与器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成为相同的两上器皿。

  簠在西周时期出现,流行到战国末年,早期的簠足短,口向外侈。春秋战国的簠足变高,口不外侈,器变深。





3.饪食器:盨(xu 音须)

[attachment=9695789]
伯多父盨

  古代食器,用来盛黍、稷、稻、梁等。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盖上一般有四个矩形纽,仰置时成为带四足的食器。 盨在西周中期出现,到春秋后期便消失了。





4.饪食器:豆

    古代食器,是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器浅如盘,下有把,圈足,大多数有盖。
  铜豆在商代少见。西周的豆浅腹,束腰,多无盖,无耳。春秋以后,豆增多,侧有两环,下具高足。到战国时期,器腹变深,有的豆把特别细长,如铸客豆。有盖的豆,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attachment=9695790]
西周  卫始豆

通高17.4cm,宽18.5cm,重2.3kg
  此豆敛口圜底,浅盘高足,隆盖圈握。盖顶饰瓦纹,盖沿与器腹均饰重环纹,足饰粗弦纹一周。
  盖与器同铭,均2行6字:
  卫始作
  霝簋。





5.盛水器:鉴

[attachment=9695777]

      古时盛水器具,所见皆大型器。上古之鉴为陶质,春秋中期始有青铜鉴,流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形制如大盆状,或有圈足,偶见方形器。




6.盛水器:匜(yi音移)

[attachment=9695791]
齐侯匜

  盥洗器,用以盛净水。用时由侍者持匜浇水,尊者沐手,下承以盘,受污水。器形多椭圆,前长流,后有鋬。具圈足、四足或三足。西周中期始见,至战国末期渐无。





7.盛酒器:壶

[attachment=9695778]
春秋 立鹤壶


  《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可见壶是古人盛酒用的,但也用于盛水。壶在商代已有,春秋战国尤其盛行。商代的壶多扁圆,贯耳(耳象筒子),圈足。周代的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兽耳衔环。春秋的壶扁圆,长颈,肩上有二伏兽,有盖,盖上常作莲瓣装饰;也见到方壶。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春秋大壶,圈足下有伏兽,盖上装饰莲瓣,中立一鹤。战国的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圆形壶到汉代称为锺,方形壶则称为钫了。





8.盛酒器:觥(gong 音公) 

  [attachment=9695792]
商  司母辛觥


[attachment=9695793]
西周  日已觥

  古代盛酒或饮酒器。《诗经》屡见其名,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有盖,盖作成带角的兽头形,或作成长鼻上卷的象头形。有的觥人附有酌酒用的勺。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




9.饮酒器:觯 ( zhi 音志)

[attachment=9695803]
已其仲觯

  古代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如王义楚鍴)而不叫觯。据有人研究,“鍴”即是“觯”




10.饮酒器:角 ( jue 音决 )

[attachment=9695807]

  古代炊酒器。《礼记.礼器》篇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 ,卑者举角。”角形状似爵,而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一部分有盖。已发现的角,大多是商代的。

  角,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很少。《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器物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多有盖,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传世有一件角的杯体中有一管状流,形制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认为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角。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盖。西周中期以后,角便不复存在。
[ 此贴被mylord在2009-12-16 18:14重新编辑 ]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6 0
【青铜器名称解释】


11.饪食器:甗(yan 音演 )

[attachment=9695826]
商    妇好甗

  饪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商代甗多为圆形,直耳,侈口,束腰,袋状腹,腹下设锥足或柱形足,器体厚重。商早期花纹简单,晚期多用兽面纹装饰。西周除沿袭商代形式外,还出现了附耳,有的上下部可以分开,在下半部也加附耳,同时还出现了长方形甗。春秋战国时,器身变薄,袋足消失,许多器物不再用花纹装饰。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高合体的,春秋早期以后则多为渐高式。商代的甗一般甗部较深,比例上略大于鬲部,多为立耳。西周的甗则甑部与鬲部的高度相差不大,附耳较多。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春秋以后,甗的甑部多为大口斜腹的式样,即甑的底径要大大地小于口径。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三联甗,却是在一个长方形鬲部上置3个甗,这仅是极个别的特例。除实用外,西周末春秋初,甗还是礼器,与鼎、簋、豆、壶、盘等组成成套随葬品。




12.饪食器:鬲 ( li 音历 ) 

[attachment=9695827]
师趛鬲

    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





13.饮酒器:爵( jue 音决 ) 

[attachment=9695833]
夏爵

    古代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上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少数爵也有单柱或无柱,还出土过罕见的方腹的爵。爵盛行于商和西周,尤以商代最多,春秋战国时已很少见。商前期的爵为平底,二柱很短,并紧靠流折(爵体与流衔接部)商后期和西周的爵多为凸底,柱离流折较远。
  在酒器当中,爵曾是官位、品级的代表,直到现在还有加官晋爵的词汇。





14.饮酒器:觚( gu 音估 )

[attachment=9695834]
商 兽面夔龙纹觚

[attachment=9695844]
天觚


  古代饮酒器,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酒杯。长身,侈口,口和底部都呈喇叭状。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商代前期的觚较商代后期和西周的粗短一些。




15.盛酒器:罍( lei 音垒)

  [attachment=9695861]
亚父罍

[attachment=9695862]
春秋 罍

  古代盛酒或盛水器。《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罍。”《仪礼. 少牢馈食礼》:“司空设罍水于洗东,有料。”说明了罍盛酒、盛水的两种用途。罍有文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罍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方形罍一般为商代器,圆形罍在商和西周都有。






16.盛酒器:彝( yi 音宜)


  古代盛酒器。方彝这个名称是后人定的,未见于古书记载和铜器铭文。高方身,带盖,盖上有钮,盖和钮形似屋顶,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直的,有曲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上出。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春秋前期有个别留存。

[attachment=9695864]
西周  盠方彝

西周青铜盠方彝西周时期盛酒器,陕西省眉县出土。

  盠方彝为长方形、圈足、顶式器盖,象鼻双耳,内铸铭文106字。彝身铸满文饰,以夔龙纹为主题文饰,对称装饰,中间有圆形涡纹,器身角面以三层文饰装饰,上下两层为夔龙纹两个一组装饰,中间层与盖主纹相同。盖为四坡顶,铸有扉棱为脊。整器庄重规范、工艺精湛。

  彝是青铜礼器的一种统称,金文中通常有“作宝尊彝”的字样。彝又是一种青铜酒器的专名,盠方彝是根据其铭文和形体而定名的。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金文记载的内容主要有祭祀、战事盟约等,盠方彝铭文记载的是周穆王时期册命摄可六师、殷八师有关军事方面的内容。

  盠方彝的装饰采用浮雕技法,雕铸出粗犷豪放的文饰,装饰主次关系明确,层次十分清晰,达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其精美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文饰,浑厚庄重的器身以及铭文,通过雕铸将他们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再现了西周青铜器铸造业的辉煌。 




17.饮酒器:斝

[attachment=9695871]
兽面纹斝

[attachment=9695872]
凤柱斝

[attachment=9695876]
方斝 商

    古代温酒器。形状像爵,但较大,有三足、两柱、一鋬,圆口,平底,无流及尾。有的腹部分裆,形状像鬲;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下有四足,带盖。主要盛行于商代。





18.盛酒器:盉(he 音和)

  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盉从商代至战国都有,尤其盛行于商和西周。商代的盉多 足(空心足);还有一种异形盉,流在顶上,主要见于商代前期。周代的盉三足的较少,而多四足的。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圆腹、有提梁的盉。

[attachment=9695877]
弦纹盉

  高21.2cm,宽14.7cm,重1.36kg。 盉上部为半圆形,顶部有一倾斜的管状流,流的根部有一桃形口,口上有唇边,腹部整体作三个袋状尖足,有一素鋬,颈部有一窄沿,下饰弦纹三道。此弦纹盉形状较原始,其设计、铸造水平均不高,具有商代早期青铜器的特征。



[attachment=9695878]
战国螭梁盉

高:24.2cm,宽:24.2cm,重:3.52kg 。
  短颈,广肩,有提梁,肩部有流,圆体,鼓腹,腹底圆,下有三异兽形足。
  提梁整体作镂空螭形,螭首扁平,尾下垂,有四爪,螭身弓起,呈桥状,首、尾分别置于器口两侧肩部,这种镂空螭梁在青铜器中是比较少见的。盖顶正中有一猴形钮,猴曲腿蹲坐,颈上套一环,环上有链,猴单爪握链,链的另一端与梁上的环钮相连。猴的神态自然生动。流作鸟首形,鸟首顶上伏卧一小虎。三足为站立的怪兽,人面鸟咀,额上有双角,身侧有两翼,前爪左右各抓一蛇,形象古怪。
  盉通体满饰花纹,盖顶饰云纹,盖边饰蟠螭纹,肩及腹下饰勾连云纹,腹中部饰蟠螭纹,流饰羽纹。
  螭梁盉铸造工艺精湛,构思巧妙,镂空螭梁、鸟首流、异兽足等均独具匠心,反映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鸟兽等动物形象刻画的生动传神。


 
[ 此贴被mylord在2009-12-16 19:07重新编辑 ]
独孤媛媛

ZxID:9894385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17 0
Re:青铜文化 及 青铜器名称解释 (附多图)
楼主真是博闻多识!

楼主留言:

没有啦,只是多找了些资料~

沉浸,沉浸,在小说的围绕中温柔地想象。
as6692008

ZxID:14889257

等级: 寒窗墨者
宅女,宅家。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8-04 0
Re:青铜文化 及 青铜器名称解释  (附多图)
多谢你的资料
我的魍魉妹纸,她有一个奶妈名。
刘锴祺

ZxID:57443695

等级: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5-01-01 0
Re:青铜文化 及 青铜器名称解释  (附多图)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