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 ● 波拿巴】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694 回复:11

[其他] 【拿破仑 ● 波拿巴】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陌亦輕。

ZxID:4462376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墨水依澄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
【拿破仑 ● 波拿巴】
[backcolor=#663300][table=580][tr][td]
[backcolor=#ffffff][table=550][tr][td]

[font=宋体][size=2][b]拿破仑·波拿巴[/b]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55][/align]

[b]个人经历[/b]

  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兰西王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兰西王国贵族。在父亲夏尔·波拿巴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的思想对他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都逃往法国。 

  当时法国政局变幻莫测,形势风起云涌。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掌握了政权,他们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791年,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外国反动势力,结果阴谋败露,王政被废除了。1792年,法兰西王国改成法兰西共和国 ,1793年初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革命面临严重的危机。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7月,已经是少校的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升为准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庇尔兄弟关系亲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也就是著名的镇压保王党战役。拿破仑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开始在军界和政界崭露头角。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56][/align]
  
[b]南征北战[/b]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有意思的是,拿破仑的血统也是属于意大利的,虽然他是法国公民,然而父亲却是意大利人。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的维尔姆泽将军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这是拿破仑军事史的杰作,然而法军在意大利烧杀劫掠,引起了众多非议。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人民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觉受到威胁,因此任命他为法兰西共和国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军(东方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非常大,他在数学方面上曾经创造过一个“拿破仑定理”。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虽然拿破仑指挥法军在陆地上取得全盘胜利。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中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b]第一执政[/b]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王党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兰西共和 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并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藉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另外,拿破仑还确定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以及法国荣誉军团制度。

[b]雾月政变(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57][/align]

[b]称帝封王[/b]
  
  1802年8月,拿破仑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   

  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同年12月2日正式加冕,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但是他没有时间去管理这个王国,于是他让自己的继子欧仁(约瑟芬与前夫的儿子)成为意大利副王管理意大利。   

  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开始构思通过法国海军穿越英吉利海峡以图侵略英国,从此他的战争,开始逐步从正义的自卫战争转变成为大资产阶级谋夺利益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为了侵略英国这一作战计划煞费苦心,也在海军方面任命了一些相对能干的指挥官。但是拿破仑本人对海战丝毫不精通,作战计划不切实际,以及英国人的抗战决心,导致了战争最后的失败。   

  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将军纳尔逊(也就是在征埃战争中摧毁法军舰队的那位海军上将)阵亡,但是法军指挥官维尔纳夫被俘,法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法国丧失了和英国的海上争霸权。但是,拿破仑已经没有时间去管这种事了,因为英国为了解海上之围,已经挑动奥地利和俄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只得放弃侵略英国的作战计划。

[b]拿破仑加冕(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58][/align]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又在12月2日,即拿破仑加冕一周年纪念日中以7万人的弱势兵力打败了9万俄奥联军的强势兵力,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帝国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b]奥斯特里茨战役(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59][/align]

  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4日,拿破仑率军攻打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他集中了9万人的兵力对普军发动进攻,但是,这根本就不是普军的主力。在奥尔斯泰特,法国的达武元帅的2万法军劣势兵力遭遇了普鲁士国王亲自统率的5万人的主力,达武元帅奋力指挥这2万人马击溃了普鲁士军队,普军几乎全军覆没,普王和王后仓皇逃命。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在艾劳会战和弗里德兰战役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b]称霸欧洲[/b]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趁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的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拿破仑在西班牙的侵略战争是他战略的一大失误,从此法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苦境,西线在伊利比亚半岛作战,东线则与反法同盟周旋。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帝国在背后偷袭法国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法军在4月19~23日五战五捷,于5月13日占领维也纳,拿破仑与查理大公指挥自己的军队在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中交锋,法军大败,拉纳元帅阵亡,法军被迫撤回至洛鲍岛,死伤和被俘3万余人,奥军伤亡2万余人。这是拿破仑亲自统兵以来打的第一次败仗,(虽然他之前也吃过少数败仗,但是那都不是他亲自指挥的)但是拿破仑凭着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转败为胜,在7月5-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法军夺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为妻,法奥结成同盟,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全盛。拿破仑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成为与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好几年内,拿破仑没有发动战争。

[b]兵败俄国[/b]

  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他也不是没有考虑攻打俄国的后果,但是他那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在1812年因为狂妄的野心而衰退了。

[b]法军从俄罗斯撤退(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60][/align]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俄军坚决反对拿破仑侵略,虽然法军一路取得胜利,但是伤亡极其惨重。1812年9月7日法军历经博罗迪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即将进入莫斯科。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力排众议,决心放弃首都,他要拯救另一半俄军的有生力量。

[b]极盛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疆域(图)(1812年)[/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61][/align]

  9月16日,拿破仑骑着高头大马进入莫斯科,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佐夫带着俄国高级将领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经撤出了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马上要来临的寒冬季节,以及俄罗斯人民坚决不投降,和此时在国内的马莱将军策划的一场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

  俄罗斯的寒冬,无时无刻不出现的俄国追军和游击队使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畏惧了,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从此,让整个欧洲都战栗的大军已经不复存在,远征俄罗斯失利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日益衰落的法国面对的敌人将是曾经被迫臣服的整个欧洲。

[b]穷途末路[/b]

  拿破仑在俄国战场惨败后,亚历山大野心勃勃,决定马上组织大军彻底打败法国,以称霸欧洲,但是俄军在追击法军的残兵败将时,自身也受到了极大打击,因此亚历山大一世决定组成反法同盟。

  当然,拿破仑为了阻挠反法同盟的成立,也是费尽了心机。他通过瑞典王妃黛丝蕾,希望让其夫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加入法国一方,但是最后失败了。他同时立妻奥地利公主,路易丝皇后为帝国摄政王以牵制奥地利。但是1813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和瑞典还是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双方在德国境内多次激战。虽然法军在吕岑、包岑等地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是针对拿破仑的压力却是越来越大,短暂停战后,随着奥地利倒入反法同盟时,联军的力量超过了拿破仑。   

  战火再度在欧洲燃烧,8月,拿破仑在萨克森王国的首都德累斯顿指挥了一场防御战,并取得了胜利,由于缺少骑兵,未能扩大战果,此后法军在德意志境内屡屡受挫。   

  在10月16日-19日爆发的莱比锡战役中,法军集中了15万5千人,而联军的兵力是法军的2倍,虽然开始法国缪拉元帅的骑兵打得俄奥普三国帝王纵马而逃,但是联军分6路合围莱比锡,以及法军的炮弹打光了,拿破仑被迫撤退。在败退途中,法军遭到联军的重大打击,只剩5万6千人的残兵败将。莱茵联邦不久就解散了。联军得以向法国开进。   

  1814年,反法同盟再次开出停战的条件,那就是法国的领土恢复到1790年时的状态,拿破仑视为侮辱,拒绝接受,他重新组织军队再战,然而法军只有10万人了,而联军却有35万!   

  在1月29日的布伦纳城(布里埃纳城),拿破仑重游故地,他指挥军队大败普鲁士军队,恢复了自莱比锡战役以来低落的士气。2月1日,在拉罗蒂埃河,法军与联军再次交战,虽然失利了,但是法军表现出无比的勇气,在2月10日-2月14日,拿破仑指挥法军在尚波贝尔,蒙米赖,夏托蒂埃和沃尚等地接连打败联军,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正在极大发挥,他的战术才华也充分显现出来,但是他在战略上错误地将进攻力量分成两股,导致联军通往巴黎的路畅通无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此前两天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拿破仑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那个小岛上。   

  拿破仑在往厄尔巴岛的路上几乎被暗杀,自己也尝试自杀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法国,重新成为法兰西王国国王,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的妻子和儿子被奥地利人软禁,还有传闻说拿破仑将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个小岛,拿破仑别无选择,他密切注视着法国局势的变化,军队和人民对路易十八为首的法国贵族的剥削忍无可忍,几乎都认为拿破仑才是他们真正的君主,拿破仑意识到复辟的时候来临了,他最后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岛,率领700士兵于3月1日回到法国。本来被派来阻止他的法国军队转而继续支持拿破仑。拿破仑一路发表演讲宣布自己将给法国带来和平,不再向外扩张,而且他不会再实行专制统治,而是改为君主立宪制,确保人民的自由。国王屡次派兵堵截,但是所有军队一见到皇帝就阵前倒戈。康巴塞雷斯、达武、马雷、内伊、苏尔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此时他已经拥有一个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开始。

[b]拿破仑兵败俄国(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62][/align]

[b]百日王朝[/b]

  好景不长,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他们一共有70万人的军队,法国却只有28万4千人。拿破仑分析了形势,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他在6月6日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布鲁塞尔。   

  6月16日,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在林尼战役中击溃普军,但是由于法军行动迟缓,拿破仑本来计划是歼灭普军,但是林尼战役仅仅变成了击溃战,拿破仑只好派格鲁希元帅率领一些军队追击普军。

[b]滑铁卢战役(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63][/align]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法军的主攻方向是圣约翰山高地,但是该高地始终未能夺取,加上法军中有能力能够指挥军队的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役,导致法军无能的指挥员比比皆是,其中就有拿破仑的八弟热罗姆。


  在久战不克时,内伊元帅率领骑兵开始往圣约翰山高地发起不下于莫斯科炮台和莱比锡战役的骑兵冲锋,虽然骑兵军的冲锋毫无战术可言,但是他们实在是锐不可当,法国骑兵突破了方阵,夺取了大量炮台,英军被杀得落花流水,威灵顿脸色都变了。但是英军还是奋力挡下了法军的猛攻。拿破仑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见普鲁士军队往这里增援,而救星格鲁希元帅迟迟不到。   

  英军和法军都死伤惨重,但是法军已经占了上风,可是,下午7点,普鲁士军队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领下突然杀了出来,法军惨败,他们拼命溃逃,尽管拿破仑和内伊企图力挽狂澜,但是一切都没有用,康布罗纳将军的最后一个法军方阵已经覆没,滑铁卢满是逃兵,拿破仑不得不随军败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使百日王朝彻底垮台了。   

  拿破仑兵败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由于拿破仑清楚,资产阶级已经抛弃了他。因此,他拒绝发动人民抗战。   

  6月22日,拿破仑宣布退位,英国人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而且对他很不客气,也没有给他留下皇帝的名号。

[b]滑铁卢战役(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64][/align]

[b]孤岛挽歌[/b]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挑选了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尔戈将军随行。圣赫勒拿岛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拿破仑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为他已经在滑铁卢战役后彻底绝望了。拿破仑上岸后,暂时寄居在英国商人巴尔科姆家中,后来他又有一个龙坞德庄园,他就在这里居住,他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记录并整理。在这里他还发表了“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的著名言论。   

[b]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图)[/b]
[b][attachment=11341265][/b]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珅在环境中渗透出来,也有一说是蒙托隆伯爵因为受到英国人的贿赂以及急于继承拿破仑留给他的一部分遗产而给拿破仑的葡萄酒中长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仑慢性中毒。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b]拿破仑指挥的著名战役和历次反法同盟[/b]
[table=500][tr][td][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0000ff]历次反法同盟[/color][/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0000ff]时间[/color][/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0000ff]成员国[/color][/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0000ff]拿破仑指挥的著名战役[/color][/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宋体][color=#0000ff]结果[/color][/font][/align][/td][/tr][tr][td][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第一次反法同盟 [/size][/font][/align][/td][td][font=宋体][size=2]1793-1797年[/size][/font]
[/td][td][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英国、奥地利、普鲁士、荷兰[/size][/font][/align][/td][td][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土伦战役、镇压保王党战役、曼图亚战役[/size][/font][/align][/td][td][font=宋体][size=2]法国取得胜利[/size][/font][/td][/tr][tr][td][font=宋体][size=2]第二次反法同盟 [/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1798-1801年[/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俄国、奥地利[/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马伦哥会战[/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法国胜利,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size][/font][/td][/tr][tr][td][font=宋体][size=2]第三次反法同盟 [/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1805年[/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英、俄、奥、普、丹、瑞、土[/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俄、奥战败,签订《普莱斯堡和约》[/size][/font][/td][/tr][tr][td][font=宋体][size=2]第四次反法同盟 [/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1806-1807年[/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英、俄、瑞、普[/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耶拿战役、艾劳会战、弗里德兰战役[/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法胜,法、俄、普签订《提尔西特和约[/size][/font][/td][/tr][tr][td][font=宋体][size=2]第五次反法同盟 [/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1809年[/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英国、奥地利[/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瓦格拉姆战役[/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法胜,法、奥签订《维也纳合约》[/size][/font][/td][/tr][tr][td][font=宋体][size=2]第六次反法同盟 [/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1813-1814年[/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俄、普、英、瑞、奥、西班牙、葡萄牙[/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莱比锡战役[/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拿破仑兵败被俘,法国与同盟国签订《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被囚禁于厄尔巴岛[/size][/font][/td][/tr][tr][td][font=宋体][size=2]第七次反法同盟 [/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1815年[/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英、俄、奥、普[/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滑铁卢战役[/size][/font][/td][td][font=宋体][size=2]拿破仑再次兵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size][/font][/td][/tr][/table]

[b]人物年表[/b]

1769年 8月15日————生于科西嘉阿雅克修。   

1778年12月15日————离开故乡前往法国。   

1779年1月1日————————进奥顿中学。   

5月13日———————进布里埃纳军事学校。   

1784年10月19日——————进巴黎军官学校。   

1785年2月24日———————丧父。   

9月1日————————被任命为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炮兵少尉。   

10月30日——————离开巴黎前往瓦朗斯。   

1786年9月15日———————返回科西嘉。   

1787年9月12日———————由科西嘉回到巴黎。   

1788年1月~5月———————返回科西嘉。   

6月———————到奥松服役。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   

9月——————————返回科西嘉。   

1791年1月底—————————从科西嘉前往法国。   

4月1日————————升任中尉。   

7月16日———————任瓦朗斯炮兵四团军官。   

9月1日————————返回科西嘉。   

1792年4月1日————————被选为阿雅克修国民自卫军中校。   

5月28日———————前往巴黎。   

10月15日——————返回科西嘉。   

1793年2月——————————参加马达莱纳岛远征。   

3月3日————————与保利决裂。   

6月1日————————全家从科西嘉前往土伦。   

9月16日———————接任围攻土伦的炮兵指挥。   

10月18日——————升任少校。   

12月19日——————土伦战役。   

12月22日——————升任准将。   

1794年2月6日————————接任意大利军团炮兵指挥。   

8月9日————————以叛国罪嫌被捕。   

8月20日———————无罪释放。   

1795年5月~8月———————因拒绝接受步兵职务而退职,闲居巴黎。   

8月20日———————在救国委员会地形测绘局任职。   

10月5日———————受命**迫月13日叛乱。发起镇压保王党战役。   

10月26日——————升任少将,担任法国内防军司令。   

1796年3月2日————————任意大利军团总司令。   

3月9日————————与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   

3月26日———————正式接管意大利军团。   

4月12日———————在蒙特诺特击败奥军。   

4月13日———————在米莱齐莫击败撒军。   

4月15日———————在代戈击败奥军。   

4月21日———————在芒**击败撒军。   

4月28日———————在凯拉斯科同撒丁王国签订停战协定。   

5月10日———————在洛迪击溃奥军。   

5月14日———————进入米兰。   

8月3日————————在洛纳托击败奥军。   

8月5日————————在斯蒂维耶雷击败奥军。   

9月4日————————在罗韦雷多击败奥军。   

11月15~17日———在阿尔科拉击败奥军。   

1797年1月14日———————在利沃里击败奥军。   

4月18日———————在累欧本同奥地利签订和约初步条款。   

10月17日——————签订坎波福米奥和约。   

12月6日———————返回巴黎。   

1798年3月5日————————被任命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   

5月19日———————离开土伦,远征埃及。   

6月10日———————占领马耳他。   

7月1日————————在亚历山大港登陆。   

7月21日———————金字塔大战。   

7月24日———————占领开罗。   

8月1日————————法国舰队在阿布基尔湾被歼。   

1799年2月10日———————开始远征叙利亚。   

3月7日————————攻克雅法。   

3月28日~4月1日——围攻阿克尔城失败。   

5月17日———————退回开罗。   

7月25日———————在阿布基尔歼灭土耳其军队。   

8月22日———————把军队交给克莱贝尔,率亲信冒险回法国。   

10月9日———————在弗雷居斯登陆。   

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   

12月12日——————被选为第一执政。   

1800年5月6日————————离开巴黎,往前线指挥第二次意大利战役。   

5月20日———————率预备军团越过阿尔卑斯大圣伯纳德山口。   

6月9日————————芒提贝洛之战。   

6月14日———————马伦哥会战。   

7月28日———————法奥两国签订和平草约。   

11月5日———————法奥之间战争再起。   

12月3日———————莫罗在霍恩林登击败奥军。   

12月24日——————圣尼凯斯街谋杀拿破仑事件。   

1801年2月9日————————同奥地利签订吕内维尔和约。   

3月29日———————同那不勒斯缔结佛罗伦萨和约。   

4月——————————在布伦建立侵英基地。   

7月15日———————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   

10月1日———————同英国签订伦敦和约初步条款。   

10月8日———————同俄国签订协议。   

1802年3月25日———————英法签订亚眠和约。   

8月2日————————被任命为终身执政。   

1803年3月11日———————命令成立两只侵英舰队。   

5月16日———————废除亚眠和约。   

5月18日———————英国向法宣战。   

1804年2月13日———————王党分子暗杀拿破仑阴谋失败。   

3月20日———————熗杀当甘公爵。   

3月21日———————颁布《拿破仑法典》。   

5月18日———————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皇帝。   

5月19日———————晋封18位将军为帝国元帅。   

12月2日———————巴黎圣母院加冕。   

1805年4月11日———————英俄缔结同盟。   

5月26日———————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6月4日————————兼并热那亚。   

6月7日————————任命欧仁·德·博阿尔内为意大利副王。   

8月3日————————在布伦军营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   
8月9日————————奥、英、俄结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8月24日———————布伦军营解散,帝国大军开往中欧。   

9月25日———————帝国大军越过莱茵河。   

10月20日——————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大胜。   

10月21日——————英舰队在特拉法加大海战歼灭法舰队。   

11月14日——————进入维也纳。   

12月2日———————奥斯特里茨战役,这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天   

12月26日——————签订普莱斯堡和约。   

1806年3月30日———————封约瑟夫·波拿巴为那不勒斯国王。   

6月5日————————封路易·波拿巴为荷兰国王。   

7月12日———————任莱茵同盟保护人。   

8月6日————————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解散。   

10月1日———————普鲁士向拿破仑发出最后通牒。   

10月7日———————法军侵入普鲁士和萨克森。   

10月14日——————耶拿战役及奥尔斯塔特会战。   

10月27日——————进入柏林。   

11月21日——————颁布柏林敕令,宣布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   

12月19日——————进入华沙。   

1807年2月8日————————艾劳会战。   

6月14日———————在弗里德兰战役击败俄军。   

6月25日~7月9日——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提尔西特会晤。   

7月9日————————法、俄、普三国签订和约。   

8月18日———————封热罗姆·波拿巴为威斯特法利亚国王。   

10月27日——————与西班牙国王签订密约。   

11月30日——————朱诺率军占领里斯本。   

1808年3月24日———————缪拉进入马德里。   

6月6日————————立约瑟夫·波拿巴为西班牙国王,缪拉为那不勒斯国王。   

7月22日———————杜邦在拜兰向西班牙游击队投降。   

8月1日————————威灵顿率英军在葡萄牙登陆。   

9月27日~10月14日-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爱尔福特会晤。   

11月5日———————去西班牙督战。   

12月4日———————进入马德里。   

1809年1月24日———————离开西班牙回巴黎。   

4月9日————————奥军进入巴伐利亚。   

5月13日———————进入维也纳。   

5月22日———————埃斯林会战。   

7月5日~6日—————瓦格拉姆战役。   

7月7日————————软禁罗马教皇。   

10月14日——————法奥两国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   

12月14日——————宣布与约瑟芬离婚。   

1810年4月2日————————同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结婚。   

7月9日————————宣布荷兰并入法国。   

8月21日———————贝尔纳多特元帅被立为瑞典王储。   

1811年3月20日———————其子罗马王波拿巴(拿破仑二世)诞生。   

12月4日———————开始准备征俄战争。   

1812年2月24日———————法普两国缔结同盟。   

3月14日———————法奥两国缔结同盟。   

4月27日———————沙皇以最后通牒要求法军退出普鲁士。   

6月22日———————向俄国宣战。   

6月24日———————法军越过涅曼河。   

6月28日———————进入维尔纳。   

7月22日———————威灵顿在西班牙击败马尔蒙。   

8月18日———————进入斯摩棱斯克。   

9月5日~7日—————博罗迪诺战役。   

9月14日———————进入莫斯科。   

10月19日——————撤出莫斯科。   

10月23日——————巴黎发生马莱政变。   

11月28日——————法军渡过别列津纳河。   

12月5日———————离开大军回国。   

12月13日——————法军渡过涅曼河。   

12月18日——————抵达巴黎。   

1813年3月16日———————普鲁士对法国宣战。   

5月2日————————吕岑会战。   

5月20日———————包岑会战。   

6月4日————————与联军签订停战协定。   

6月21日———————威灵顿在西班牙维多利亚击败法军。   

7月4日~8月10日——布拉格会议。   

8月12日———————奥地利向法国宣战。   

8月17日———————战端再起。   

8月26日———————德累斯顿战役。法军胜利   

10月16日~19日——莱比锡战役,拿破仑失利。   

11月2日———————从莱比锡退到梅因兹。   

1814年1月11日———————那不勒斯国王缪拉与奥国单独媾和。   

1月25日———————离开巴黎前往夏龙指挥军队。   

1月27日———————在圣迪埃击败普将约克。   

1月29日———————在布里埃纳打败布吕歇尔。   

2月10日———————在尚波贝尔全歼奥尔苏费耶夫的俄国师。   

2月12日———————在蒙米赖击败萨肯军。   

2月14日———————在沃尚击败布吕歇尔军。   

2月18日———————在蒙特罗击败施瓦岑贝格军。   

3月31日———————反法联军进入巴黎。   

4月2日————————元老院宣布拿破仑退位。   

4月6日————————拿破仑宣布退位。   

4月11日———————签订枫丹白露条约。   

4月20日———————在枫丹白露告别近卫军。   

4月26日———————路易十八宣布即位。   

5月3日————————路易十八进入巴黎。   

5月4日————————拿破仑抵达厄尔巴岛。   

5月29日———————前妻约瑟芬去世。   

5月30日———————第一次巴黎和约。   

11月1日———————维也纳会议召开。   

1815年2月26日———————逃离厄尔巴岛。   

3月1日————————在儒昂港登陆。   

3月20日———————进入巴黎,开始百日统治。   

4月4日————————威灵顿从维也纳到布鲁塞尔。   

4月23日———————颁布帝国宪法补充条款。   

6月12日———————离开巴黎前往比利时前线。   

6月16日———————林尼战役。   

6月18日———————滑铁卢战役。   

6月21日———————返回巴黎。   

6月22日———————第二次退位。   

7月7日————————反法联军进入巴黎。   

7月8日————————路易十八第二次即位。   

10月16日——————拿破仑到达圣赫勒拿岛。   

11月20日——————第二次巴黎和约,成立四国同盟。   

1821年5月5日————————在圣赫勒拿岛因砒霜中毒而死。   

1840年12月15日——————遗体运回巴黎安葬。

[b]拿破仑[/b]

  著名的法兰西共和国将军和皇帝拿破仑一世于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仑·布宛纳巴,1796年才改为“波拿巴”。法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   

  拿破仑在雾月政变后任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虽然名义上是三人执政,实际上拿破仑进行了长期的军事专政。拿破仑积极鼓励工商业发展,1800年他创办了法兰西银行。他还立法确保农民对小块土地的所有权。他藐视教皇代表的神权,1802年他与罗马教皇庇护七世签订了《政教协议》,确保宗教和平。拿破仑竭力加强中央官僚集权,建立以自己为主席的参政院,他取消了地方自治选举制度,郡守、市长、县长均由中央政府任命,国民议会机关的权力被削弱,立法院、保民院和元老院都无权决定国家立法,形同虚设。但是这些政策,虽然也可以表现拿破仑的野心,但是热爱自由的法国人却接受了,因为大革命后所谓的“自由”“民主”不仅没有给他们安定,反而把法国弄得四分五裂,他们甚至在1804年投票决定拿破仑称帝都以绝大多数票通过了这一决议。

  拿破仑加强了报刊审查制度,对雅各宾派的激进要求,保王党分子的叛乱活动和工人的风潮一律加以镇压,然而拿破仑称帝后,他逐渐倾向于向封建势力妥协,他分封了新贵族,变相恢复了世袭制,他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并发还未出售的田产,他的军队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欧洲大陆在1812年时除了俄罗斯外,大多数国家要么是法国的附庸国、要么是被迫向他割地与他结盟的国家。   

  然而拿破仑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杰作,是《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事法典,分3篇,35章,2281条,法典在1804年推出,它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大多数条款拿破仑亲自参与了讨论,这部法律的原名是《法兰西共和国民法典》,它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在拿破仑的军队占领的国土曾强迫实施,因此《拿破仑法典》在历史上流传甚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法律几乎都借鉴了这部法典,当拿破仑战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时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是个当之无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果实,击败了外来侵略者,埋葬了旧的专制政权,然而他同时镇压了继续前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入侵欧洲诸国,建立了新的专制政权,是历史上最值得争议的人之一。   

  据说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兰西共和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兰西共和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时机。因此在1815年法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拿破仑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为时过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还是为在全欧洲传播法国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响的一件事之一。那就是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兰西共和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此外他资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接近占有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大列强国都很难说。   

  拿破仑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从土伦战役到滑铁卢战役的23年间指挥了无数次战役,而且大多数都是胜仗。虽然他的战争有侵略性的一面,激起被侵略国人民的反抗,但是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同时,拿破仑为人颇为好学,是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他对数学很有兴趣,在数学方面他证明了“拿破仑三角形”。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罗巴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b]后世评价[/b]
歌德论拿破仑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   

  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   

  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   

  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掂量,   
 
  坚定有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   

  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   

  这就是你的作为:   

  篷山之外,遥不可攀者,   

  你却能悄悄地据为己有;   

  前途障碍多多   

  你明辩,你思索,你了如指掌,   

  时机一到,你应运而起,从此发生了这一切……   

  敌人以战争与死亡,从国内外夹攻,   

  内忧外患仍频,你却岿然屹立……   

  世人无不惊愕,议论纷纷,   

  他们满脑袋胡思乱想,   

  除了蝇营狗苟,他们又关心什么?……   

  这个魍魉世界,向我们索取,   

  乞求财富、恩典和地位,   

  即使予所亲者同贵同荣,   

  爱情难以满足,他们要吞没整个王国。   

  他对这个人亦复如此。——让我们广为宣告,   

  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计!   

  任何人,无论是谁,   

  其幸福总有尽头,末日亦必将来临。

[b]雨果论拿破仑[/b]

  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   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琪罗。   他是重建废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b]列宁论拿破仑[/b]

  法国大革命的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   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的联盟。   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的、有生存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产生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列宁全集》第22卷第302页。)

[b]周恩来论拿破仑[/b]

  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

[b]罗曼·罗兰论拿破仑[/b]

  身材短小,颜色黯淡,似乎无底的阴暗的眼,浓厚的黑色髦发。常穿着一件飘荡的黑袍,用一条粗的腰带系住,像进香客一样。不趋时髦,也不遵守社会的狭窄的规矩。在椅子上坐不舒服,却常常盘膝在矮凳上,或栖息在窗台里;时而活泼狂笑,时而沉没在犹豫里。总之,一个活在梦里的大梦想家。

[b]利德尔·哈特论拿破仑[/b]

  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又一个“伟大战争”的序幕才开始揭开。拿破仑·波拿巴的天才使这场战争大放光彩。如同上个世纪一样,法国对欧洲其他国家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这些国家又联合起来同它对抗。不过,这一次战争的发展却与过去有所不同。革命后的法国曾经有许多的同情者,但他们既不是各国的政府当局,也不能控制本国的军队。法国在独个地开始战争的时候,是被迫与其他各国隔离着的,好象是害了传染病一样。然而,法国不仅打败了那种想要把它置于死地的联合势力,而且在革命以后形成了对欧洲其他各国的严重军事威胁,并且最终成了主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的主人翁。(利德尔·哈特《战略论》)

[b]马克思与恩格斯论拿破仑[/b]

  拿破仑是充分表现了1780年新形成的农民阶级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农民阶级把他的名字写在共和国的门面上,宣布要对外国进行战争,在国内要为自己的阶级利益进行斗争。   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   
  
  他们举着旗帜,奏着音乐走到投票箱跟前去,高呼:“打倒捐税,打倒富人,打倒共和国,皇帝万岁”。   隐藏在皇帝背后的是一个农民战争。(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策7卷第50页。)   

  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他降低到了其他帝王的水平,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恩格斯《德国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38页)   

  要是反对拿破仑的战争确实是争取自由、反对暴政的战争,那么结果就应该是所有被拿破仑征服了的国家,在拿破仑垮台之后,都宣布平等的原则,享受到平等原则带来的幸福。   

  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就英国方面来说,战争是由惊惶失措的贵族发动的,并且得到了财阀的支持。   

  这些财阀找到了取之不尽的利润泉源:接二连三的借款;国债的增长;以及他们有可能渗入南美市场,在那里倾销自己的工业品,夺取他们认为能使自己的腰包塞得更满的、原属于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殖民地。   

  他们力图使不列颠威镇四海,以便能够打垮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贸易,如果这个国家的竞争能够成为他们发财致富的障碍的话。最后,他们竭力维护自己从供应欧洲市场取得巨额利润的权利,和拿破仑的大陆体系分庭抗礼。   

  这就是当时英国统治阶级进行这次长期战争的真正原因。   

  至于说法国革命威胁着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这种口实,也只不过表明这种“人类理性的完美创造”无比优越而已。   

  从西班牙方面来说,发动战争是为了保卫正统的王位世袭和僧侣专制裁判的原则。


[b]拿破仑的经典格言[/b]

  1、在爱情的战场上,唯一获胜的秘诀是逃跑。
  
  2、在向埃及的远征中,拿破仑下达过这样的一个命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这句话就成了拿破仑爱护学者的一句名言。   

  3、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4、业绩造就伟人 。   

  5、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不可能只有庸人的词典里才有。   

  6、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仆屡起。   

  7、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8、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9、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10、孩子未来是好是坏,完全在于母亲   

  11、我只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12、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他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13、衡量一支军队的好坏,就看能否打胜仗。   

  14、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15、战士们,在那金字塔的绝顶上,40个世纪在俯视着你们!   

  16、不能分享胜利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   
 
  17、幸福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   

  18、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19、要清楚明白而不含糊,其余的一切会随之俱来。   

  20、统一指挥是战争的第一要事。   

  21、总司令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冷静的头脑。   

  22、删节本!可鄙的办法!青年人有时间阅读长篇巨著,也有想象力去掌握一切伟大的事物。   
  23、历史描绘出人心。   

  24、伟大的统帅应该每日自问数次,如果面前或左右出现敌人该怎么办?他若不知所措,就是不称职的。   

  25、我性嗜奠基,不嗜产业。我的产业就是荣耀和盛名。   

  26、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   

  27、我的基本要素是工作。我有此生就是为了工作。 我两腿能及之处有界限,我双眼能看到的也有界限,我从不知道我的工作有何界限。   

  28、工作是我的一切,我生来就是为了工作。即使我身后什么也没有留下,即使我所有的业绩全部毁灭, 我的勤奋和我的荣誉,在我死后仍将足以鼓舞千秋万代的青年。   

  29、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30、盛名无非是盛大的喧嚣而已,喧嚣越大,传得越远,什么都会消失,只有喧嚣声继续存在,并在后辈儿孙中传扬。

[b]人物相关[/b]

[b]相关书籍[/b]

  [color=#0000ff]《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color]   

  托尔斯泰的长篇名著。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主线是俄罗斯四大家族的故事,以及肯定了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1812年入侵俄罗斯战争的正义性。该书描写了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军战败,停战,库图佐夫领导俄军和人民自发抵御拿破仑的入侵等故事。   

  [color=#0000ff]《拿破仑文选》 (法)拿破仑·波拿巴口述[/color]   

  拿破仑文选是拿破仑本人晚年被禁在圣赫勒拿岛时,由他口授而由别人笔录的关于几次战争的回忆,以及他的某些著作的摘要。本书详细记述了拿破仑所参加和指挥的1793年围攻土伦的战争、1796至1797年对意大利的战争和1798至1799年远征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以及他在这些战争中向士兵发表的讲话、命令,他向交战国开展的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等等。更确切地说,本书是拿破仑的一部军事文选。   

  [color=#0000ff]《悲惨世界》(法)维克多·雨果著[/color]   

  雨果的文学名著,可以说是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长篇画卷。作者以一个被释放的囚犯冉阿让的传奇经历,写出了当时社会风起云涌的变革,其中涉及到拿破仑的失败,七月王朝复辟,人民的革命等等。其中第二部《珂赛特》第一卷《滑铁卢》写了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的言行,心理活动,以及作者对拿破仑的评价,说:“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高大些。”   

  《[color=#0000ff]基督山伯爵》( 法) 大仲马著[/color]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著作,故事围绕路易十八第二次即位展开一系列的故事。主人公爱德蒙 唐太斯遭人陷害,被认为是拿破仑的狂热支持者,被关进伊夫堡监狱,通过狱友老神父的帮助,唐太斯获得了一笔巨额资产(大约2000万法郎),并化名为基督山伯爵,展开了一系列报恩、报复的行动,最终取得了胜利。

[b]个人传记[/b]

  [color=#0000ff]《拿破仑大传》(美)艾伦·肖姆著[/color]

  这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全面的拿破仑传记。长期以来,拿破仑一直蒙受着学院、媒体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恶语相向。人们必须把他像其他历史人物那样公平对待。

  拿破仑的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在其主政期间,他将大革命期间自由与民主的精神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予以巧妙的结合,其对外征伐与扩张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冲击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变革。拿破仑是他自己命运的产物,而非自身命运的创造者。他注定失败,也注定不朽。

  [color=#0000ff]《拿破仑全传》(中)刘乐土著[/color]

[b]相关乐曲[/b]

  [color=#0000ff]《马赛曲》[/color]

  法国大革命时诞生的歌曲,后来成为法国国歌。鲁热·德·利尔作。

  通过“雾月政变”而执掌政权的拿破仑,没有停止征讨的号角。在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后,拿破仑不仅率领法国军队成功粉碎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而且征服了欧洲大部分领土。从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涅曼河,从北海延伸到亚得里亚海,马赛曲的强悍音符响彻寰宇,震撼人心。

  [color=#0000ff]《英雄交响曲》[/color]

  乐圣贝多芬的代表作品。

  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说:“这是一个独裁者!”改成了现在的曲名。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b]后代亲属[/b]

  莱蒂齐娅:拿破仑.波拿巴的母亲

  约瑟夫·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的长兄,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曾被二弟拿破仑封为那不勒斯国王,后来又被封为西班牙国王,那不勒斯王位由拿破仑.波拿巴的妹夫、帝国元帅缪拉顶替。在1814年曾代替拿破仑.波拿巴监国。

  路易·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的弟弟,曾被封为荷兰国王,但是因为和拿破仑对英贸易一事意见不合,被迫宣告退位,荷兰并入法兰西第一帝国。

  热罗姆·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的八弟,被封为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后来在对俄战争时被打败   约瑟芬·博阿尔内:拿破仑.波拿巴第一任妻子,于1804年加冕为皇后,但是因为她没有生育能力,拿破仑被迫与她离婚,值得注意的是此后拿破仑虽和玛丽·路易丝成婚,约瑟芬仍保有皇后的称号。

  玛丽·路易丝:拿破仑.波拿巴第二任妻子,是奥地利帝国的公主,拿破仑与她结婚是出于政治目的,在1814年被拿破仑任命为摄政王,实际上摄政王权力是由约瑟夫掌握的。在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后皇后就背叛了他。

  弗朗索瓦·约瑟夫·夏尔·波拿巴:即拿破仑二世,1811年出生后便被封为“罗马王”。在拿破仑.波拿巴第一次退位时被寄托在外祖父奥地利皇帝那里,年纪轻轻就病死了,他并没有当皇帝,拿破仑二世是拿破仑.波拿巴给他的封号

[b]拿破仑三世被俘[/b]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的侄子。1848年他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1851年他政变后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即为拿破仑三世。他曾经发动对中国清朝在内的侵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战败,法国废除了帝制。[/size][/font]

[b]拿破仑三世被俘(图)[/b]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266][/align] 

[/td][/tr][/table][/back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花開。若相惜在2010-10-23 11:30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秋靖寒

ZxID:1219036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竹伊哝哝
惜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0-23 0
拿破仑很帅啊,就是人矮了点
年年l

ZxID:233732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吸血羊
与梦境为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0-23 0
我记得他的那句名言:成者王,败者寇
太霸气了···················
他的历史是我上历史课唯一记得的,1804年加冕称帝················
我们的故事。。。。五个人。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0-23 0
已审,很传奇的人物,清晰的排版。
彼岸の殇

ZxID:9655800


等级: 文学大师
喜欢那种极致的美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0-23 0


传奇的人物都是矛盾的啊
        ﹎{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轮舞曲

ZxID:12404425


等级: 职业撰稿
家里真压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10-23 0
加油。小星星在呼唤你
連城

ZxID:12778551

等级: 热心会员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10-23 0
很崇拜他的说·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11-02 0
补充      拿破仑的近卫军序列
一、老近卫军

1、第一掷弹兵团(1st Foot Grenadier Regiment)
绰号:爱抱怨的人(Grumblers),鹰(Eagles)

地位:是拿破仑近卫军步兵中资历最老的团

要求:
1799年:25岁以上,参加至少三次战役,能读、写,操行良好,强壮
1802年:同上
1806年:服役10年以上,勇敢,操行良好,35岁以下
1815年:服役12年以上,操行良好,能读、写,退伍军人免除身高和服役年限要求

身高限制(厘米):
1799年:179——184
1802年:184以上
1815年:165以上

制服:
深蓝外套、领口,白色翻领、马裤、绑腿(冬季绑腿为黑色)
红色肩章、袖口、羽饰,高筒熊皮帽





2、第一猎兵团(1st Foot Chasseur Regiment)
绰号:爱抱怨的人(Grumblers)

地位:是拿破仑近卫军步兵中资历第二老的团

要求:
1802年:25岁以上,参加至少三次战役,能读、写,操行良好,强壮
1806年:服役10年以上,勇敢,操行良好,35岁以下
1815年:服役12年以上,操行良好,能读、写,退伍军人免除身高和服役年限要求

身高限制(厘米):
1802年:178以上
1802年——1803年:181以上
1815年:160以上

制服:
深蓝外套、领口,白色翻领、马裤、绑腿(冬季绑腿为黑色)
暗红(green-red?)色肩章、羽饰,红色袖口,高筒熊皮帽





二、中年近卫军

1、第二、三、四掷弹兵团(2nd, 3rd and 4th Foot Grenadier Regiment)
第二掷弹兵团最初成立于1806年,后被解散,又于1811年重建。

地位:1806—1813年属于中年近卫军,1813-1815划归老近卫军

要求:
1806年:服役6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1811年:服役5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1813年:服役8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1815年:服役8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退伍军人免除身高和服役年限要求
       


第三、四掷弹兵团最初成立于1815年。

地位:1815年,官方说法他们属于老近卫军,但是人们都叫他们中年近卫军

要求:
服役4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2、第二、三、四猎兵团(2nd, 3rd and 4th Foot Chasseur Regiment)
第二猎兵团最初成立于1806年,后被解散,又于1811年重建。

地位:1806—1813年属于中年近卫军,1813-1815划归老近卫军

要求:
1806年:服役6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1811年:服役5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1813年:服役8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1815年:服役8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退伍军人免除身高和服役年限要求
       


第三、四掷弹兵团最初成立于1815年。

地位:1815年,官方说法他们属于老近卫军,但是人们都叫他们中年近卫军

要求:
服役4年以上,能读、写,操行良好






三、青年近卫军


1-18Tiraulier步兵团,1-18Voltigeur步兵团(1st-18th Tiraulier Regiment and 1st-18th Voltigeur Regiment)。
          注:Tiraulier类似于掷弹兵,Voltigeur类似于猎兵,该咋翻译,请指教。
          1808年,这些团队由最强壮、最聪明的新兵组建。个头高的编入Tiraulier,个头矮点的编入Voltigeur。
          1811年Tiraulier和Voltigeur各6个团,1814年各18个团,1815年各3个团。
          他们的军官来自老近卫军,军士来自中年近卫军。
          身高要求(厘米):
                    1809年:163以上
                    1814年:157以上





四、近卫军步兵营级编制

1813年近卫军每营大约480人到560人。
1796年一个营有8个连。
1806年一个营有4个连,每连123人。
1811年一个营有4个连,每连200人,后来又加强了1个连。
1813年中年近卫军一个营有6个连。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9
1337691237

ZxID:13450777

等级: 牙牙学语
在社会里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1-28 0
tai quan le
皮蛋蛋

ZxID:9095260


等级: 热心会员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1-28 0
不错的帖子~O(∩_∩)O~
浅忆、夏日

ZxID:4671457


等级: 热心会员
教官,你敢不敢再萌一点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2-13 0
对这个人物没有爱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23-07-11 0
谢谢楼主分享,新的知识又增加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