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与时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38 回复:3

[其他] 月相与时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belial7

ZxID:9615636

等级: 热心会员
ʕ•̀ω•́ʔ✧我有个秘密就是**********Σ(っ°Д°;)& ..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09 0
月相与时辰
— (灬千ヽ) 欢迎来到派派素材区O(∩_∩)O~发帖请到http://www.paipaitxt.com/r4826371/占楼领工资。。具体请看该贴。。
发帖辛苦了。。要注意段落间的排版哦。。感谢支持素材区。。 (2010-01-10 13:14) —
[s:296]首先是月相:

月相种类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蛾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定义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另一个原因是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定的。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都是根据农历确定的节日。 在一个月中,月球位相要经历新月(new Moon)、上弦月、满月(full Moon)、下弦月等一系列的变化。再分细点便可为新月(朔)—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朔) 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如图所示,在位置a,日月黄经差为0°,即称朔或新月,这时月球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c时黄经差90°称上弦,半月形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夜空中;e时黄经差180°,即是望或称满月,一轮明月整夜可见;g为下弦,黄经差270°,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朔望盈亏的周期称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


关于时辰:

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zi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ma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 che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si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wu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we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she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yo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xu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ha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古代的更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晚上7点-9点为一更,

  9点-11点为二更,

  11点到凌晨一点为三更,

  一点到3点为四更,

  3点-5点为五更.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时辰

  旧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时辰八字

  又吃了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水浒传》

  [time]∶泛指时间;时候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也指预定的时刻。也指预定的时刻或时间,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元·关汉卿《窦娥冤》

  增加点关于“时”与“刻”的知识 genius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2分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刻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

  一刻约15分钟。

[s:298]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10-01-10 13:11重新编辑 ]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10 0
已审、、
轻舞零

ZxID:10242575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11 0
路过
恶魔S

ZxID:9929261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11 0
顶下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