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之元稹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744 回复:2

[人文通史] ——————名人堂之元稹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云七公子

ZxID:11758271


等级: 热心会员
今年的目标是存下30w~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12 0
——————名人堂之元稹
— (瑶池碧落) 【||。写 作 素 材。||】———— 素材工资统计,发帖即拿。(1月发帖请及时登记)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txt.com/r5358684_u11335430/ (2011-02-01 14:46) —
[backcolor=#666666][table=80%][tr][td][align=center][color=#00ffff][size=4][fly]名人堂之元稹[/fly][/size][/color]
[/align][backcolor=#000000][align=center][table=90%][tr][td][color=#cccccc]        [font=楷体_gb2312][size=4]第一次知道元稹是因为这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诗。[/size][/font][/color][size=4]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那么元稹其人到底是怎样的呢?[/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color][/font] [backcolor=#666666]  [/backcolor]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attachment=11329897]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color][/font]
[/size][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size=4][color=#ff0000]生平简介[/color]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元稹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ff0000]创作风格[/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color][/font]
[/size][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元稹画像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ff0000]代表作品[/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color][/font][table=100%][tr][td][color=#cccccc][size=4][attachment=11329898][/size][/color][/td][td][color=#cccccc][size=4]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size][/color][/td][/tr][/table]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ff0000]情感世界[/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ff0000][/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最著名就是: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离思五首》【其四】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遣悲怀三首》【其二】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她已经42岁了,但仍风韵不减当年,元稹亦为风流才子,曾写了举世闻名的《莺莺传》,后来到明朝被改编成红极一时的戏曲《西厢记》。《莺莺传》名为莺莺记传,实为元稹之自传。莺莺本为良家淑女,元稹可令其深宵抱枕而来私会,此子之风流可见一斑。薛涛一生未动过男女之情,及遇元稹,忽然就把那一点温柔的女性之花爆放了开来。   [/color][/font][/size][/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元稹确实是个懂诗的人,尤其是他写给薛涛的情诗更令薛涛爱潮汹涌。在薛涛自称自己已经老了,比不得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时,元稹的诗着实给她很大的刺激。他写道: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我们将会是同心人。因为我们都爱诗。大唐开国以来,女诗人并不多,洪度,你是最杰出的一个。洪度是薛涛的字。这些年来,薛涛几乎已忘记了自己的字。但,元稹居然知道。薛涛激动万分:“你也是。”两人相互依偎微笑着。他俩知道,他们都不是吹捧,当时称得上诗人的也只有这两人。如此这般,两人开始日日谈诗,日日游玩在锦江边上,相伴于川中各地。那一段日子,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那段日子里,薛涛仿佛从四十多岁回到了十四岁以前。然而元稹也算是既风流又有头脑的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之后,元稹要回京城了,临别时笑咪咪对她说:洪度,我走了,我会尽快回来的。薛涛心灰意懒随口道:勿忘我。他说:不会的,我即使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的诗啊。你的诗我全带了,如你怕我忘记,就常常写诗给我吧。”男人就这样自私,总要叫女人写信给他,生怕他先写信被人耻笑。元稹就这样带走了薛涛的诗,和薛涛的爱情。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爱情。踏上他新的仕途,后又做了乘龙婿。而薛涛重回了浣花溪。  [/color][/font][/size][/color][/font]
[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元稹早薛涛数年辞世。这个男人的一生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走门阀路线攀龙附凤娶贵族之妻的婚史,一条是在宦游途中与各地风流才女谈情说爱的情史。这样的路很多游宦的男人都走过,但是元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令那些高贵典雅的婚礼和隐秘欢娱的情感并行不悖,他可以在彻底的欢娱之后彻底地放弃。所以,他终其一生都是高尚君子,而那些曾与他情深似海的女人,在短暂的欢娱之后,无一例外地在蒙羞的寂寞中度过余生。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世人皆善流传元稹莺莺之风花雪月,且乐于想像薛涛与元稹的姐弟情史,以为元稹在薛涛生命中占有很重的地位,而不愿细思薛涛与韦皋那一种真正符合儒家君子之道的敦厚感情。元稹也许确实能挑动起一个40多岁女人的激情,但是中国的男人有几个能承担起这样的激情呢?他们愿意像李靖一样,把一个陌生的愿意追随他的女人带入一场轰轰烈烈的逃亡吗?如果生命的激情并不能把人带入生机勃勃的新世界,而是把人带入随之而来的枯寂与死亡,不如学韦皋发乎情而止乎礼。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______________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color=#ff0000]始乱终弃[/color]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名句的是才子元稹。我要说的是以元稹为原型的《莺莺传》,与王实甫改写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喜剧不同,这是一出元稹始乱终弃的悲剧,更让人不齿的是,元稹还在文章里为自己开脱。他说莺莺是尤物,不祸害自己,定祸害别人。[/color][/font][/size][/color][/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我只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莺莺并没有挽救自己注定成灰的爱情,她知道自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该抱枕而去,以至再不能光明正大做人妻,但她没有露出恨意,  [/color][/font][/size][/color][/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甚至去信,嘱元稹好好生活,不用牵挂她。   [/color][/font] [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这是一种悲凉的清醒,她愿赌服输,另嫁他人,终身不再见张生,她看着自己的爱情成了废墟,掩埋了这些,淡出了。倒是元稹还很无耻地追忆着,因为这个女子没有纠缠他,很安静地走开了。有一些类似于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态度。   [/color][/font]
[/size][size=4][font=楷体_gb2312][color=#cccccc]  无论是封建社会的唐朝,还是公元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同居对于女子始终弊大于益,除非一开始就不想要结果,否则,最好还是不要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与一个男子演绎现代版西厢记。 [attachment=11329899]
[/color][/font]
[/size][/color][/font][/align][/td][/tr][/table][/align][/backcolor]
[/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云七公子在2011-01-12 13:27重新编辑 ]
北清欢°

ZxID:10178158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1-12 0
恩恩。
现在看上去字大 了。好多了。嘿嘿
T T 可能是我电脑问题。最近抽了

楼主留言:

额。。我这里看蛮不错的啊。。O(∩_∩)O~
好吧我把它改大点。。

[ 此贴被小叶子。北在2011-01-12 10:47重新编辑 ]
总有时代结束总有故事未完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1-12 0
已审
曾今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句真的好经典,只是都不记得是谁写的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