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国汉字艺术分析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129 回复:2

[人文通史] 说文解字--中国汉字艺术分析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挽风鱼

ZxID:11058007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暨风至
2023.10.28结婚;2010.3.4注册; 928生日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08 0
— (天若舞) 内容有点少,请于3日内适当补充内容。逾期删除或与下帖合并。

相关帖 :[人文通史]    古代服饰代称知多少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txt.com/r4746770_u789464/ (2011-01-08 19:49) —
汉字:寿命最长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确实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体系。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



表示衣服的一些字

汉字里表示衣服的字很多。这些字多是象形字和形声字,而且和古代的礼制有关。
举例如下:
冠。贵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冠”字里的“元”即首,表示头的意思;“寸”表示法度的意思。冠是身份的象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冠主要是由冠圈、冠梁和缨组成。缨是冠圈两旁的丝绳。冠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附件叫“笄”,也叫“簪”,是用来把冠固定在头发上的细长签子。由于簪和缨是戴冠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古代作品中常用来指戴冠的人。如:“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杜甫《八哀诗》)
冕。天子、诸侯、大夫祭祀时戴的礼帽。从字形上看,“冕”字从“曰”,可知是一种帽子。
弁。古代贵族男子穿礼服时戴的一种次于冕的帽子。
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介胄”指穿戴盔甲的士兵。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史记•绛侯世家》)
帽。据考证,“帽”字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曰”和“冒”是帽的古字。古代特指用布帛缝合的圆形软帽,一般不在正式场合佩戴。到了唐代,帽子已经很普及,而且常常出现在正式场合。
巾。可以裹头,也可以擦汗。“巾”是象形字。戴头巾之风,汉末时盛行。以后有诸葛巾、东坡巾、山谷巾、程子巾等不同的名目。
衣。衣服的总称。古人特指上衣。《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意思是说,治理天下从衣裳开始。可见,衣服是礼仪制度的象征。
裳。古人特指下衣。如《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时说天还没亮就起床,急急忙忙把上衣下衣穿倒了。
襦。指短上衣,是一般人平时御寒所服。
禅。指单衣,是夏天的衣服。
亵。指贴身穿的上衣。
裘。指皮衣。如:“五花马,千斤裘。”(李白《将近酒》)
袍。指长袄,长至脚背,有里子面子,中间絮丝棉或乱麻。“袍”是形声字,声旁“包”有包住全身的意思。
褐。用粗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贫苦人所穿。
衰(蓑)。用草编成的雨衣。
襟。最初指衣的交领,后来指衣服的前幅。也叫“衽”。
裾。指衣服的下摆。
袖。很长的袖子。如古代作品中常提到“长袖”和“广袖”。也叫“袂”。
绅。指腰带系结后的下垂部分。古代士大大入朝时,把记事的手版“笏”插在腰带间,叫“缙绅”。所以后来“缙绅”就成了士大夫的代称。裙。指下衣,也就是“裳”。
裤。古代写作“绔”。只有两个裤筒,两腿分别套入裤腿,没有裆。和现在的裤子不同。


表示颜色的一些字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中国古代的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懂得美化自己的生活,并已发明了染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纺织业和陶瓷业的国家。这一切都反映到汉字中来。
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四个表示颜色的字——“幽”、“白”、“赤”、“黄”。《说文解字》中收了表示颜色意义的字75个,后世又增加了一些。这些汉字按部首可分为 部、丹部、青部、 部、赤部、白部、木部、黄部、黑部、衣部、羽部、玉部等。下面是一些例子:
红。《说文》:“帛赤白色。”本义指浅赤色的帛,后世常用来指大红绸子。唐代杨汝士《贺筵占赠营妓》有诗句:“一曲高歌红一匹,两头娘子谢夫人。”其中的“红”,指的是大红绸子。“红”最常用的义项是表示颜色的粉红色、桃红色以及像鲜血一样的赤色。
绿。《说文》:“帛青黄色也。”本义指蓝染料与黄染料调配后染成的帛,后来引申指像草和树叶壮盛时的颜色。
紫。《说文》:“帛青赤色。”本义指青赤色的帛,后来引申指青赤色。
素。《说文》:“白 也。”本义指本色的生帛,后来引申指本白色。
丹。《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原来指的是一种水银与硫黄的天然化合物,后来引申指大红色。
青。《说文》:“青,东方色也。”青原指靛青,是古代最常用的染料之一,后引申指蓝色或深绿色,也可指黑色。
蓝。《说文》:“染青草也。”蓝的本义是蓼蓝,古代最重要的染草之一。后引申指颜色。
碧。《说文》:“碧,石之青美者。”原指一种青绿色的玉石,后引申为青绿色。
白。《说文》:“西方色也。”白本义指日光的白色,后引申为白色。
黑。《说文》:“火所熏之色也。”指的是火熏过的颜色。
朱。《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一种木材,后来指朱红色。
黄。《说文》:“黄,地之色也。”本义指大地的颜色。在古代是尊严崇高的颜色,帝王都穿黄袍,皇宫用金黄色的琉璃瓦。
翠。《说文》:“翠,青羽雀也。”本义指一种鸟,后引申为颜色。
从以上这些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可以看出古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了不起的创造力。


表示植物的一些字

古人很早就对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研究,这也反映到汉字的字形和意义上。常用的汉字里有植物部首的汉字数量很大。
据《说文解字》,与植物有关的汉字中,“草”部字有445个,“木”部字有421个,“竹”部字有144个,“禾”部字有87个。这些字的总和占到《说文解字》所收总数的11.7%,比例很高,汉字与植物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植物分为草本和木本两大类。草本植物的类名,汉字用“草”来表示。《说文解字》解释为“百卉也”,即百草的总名。在汉语中,“草”除了表示草本植物总称以外,还有“草野”、“草率”、“微贱”、“起草”等义,这些都与草的特点有关,反映了古人对草的认识。
木本植物的类名,汉字用“木”和“树”来表示。“木”字,甲骨文写作“ ”,也是一个象形字,上部象枝和茎,下部象根。
植物种类繁多,名目各异,一般叫得上名来的植物,都有相应的汉字。尤其是一些名贵花木,不光有表示专名的汉字,而且这些汉字经过历代文人的运用,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松、竹、梅、兰等。
表示植物各个部分的字,也很有讲究。表示植物的根的文字有“本”、“根”、“柢”。“本”字是在“木”字下加一横,指明根的位置;“根”和“柢”则是形声字,“根”指蔓根或旁根,“柢”指的是直根。“枝”字,即树干上旁生的小条。“叶”是“ ”的简体字,《说文解字》说:“ ,草木之 也。”“花”字,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里写作“ ”和“ ”(即 )两字。“果”字,在金文里作“ ”,像是树上结了一个大果子的形状。
与植物性状有关的汉字,有茁、荏、荟、萃、萋、葆、蔚、蕃等;与植物有关的表示动作的汉字有相、析、休、算、箝、箍、藏、蔽、薅等。


表示人体部位的一些字

从一些表示人体部位的汉字的形体和含义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们对自身的认识,由此也反映出汉人的文化、思想观念。
“人”字,甲骨文写作“ ”或“ ” ,小篆与其字形相近。《说文》说这个字“象臂胫之形”。“尸”字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现在人们坐在凳子或椅子上的姿式。这是当时东夷人典型的坐姿。汉族人当时的坐姿反映在“ ”字上,甲骨文写作“ ” ,像人跪着的样子。这几个字都反映了一个完整的人。
“头”字,繁体字写作“ ”,该字右半部分是头的古字“ ”,篆体写作“ ”,像是人头下连着身子。以“ ”作偏旁的字很多,如“颅、须、项、颈”等等,都与头有关。
“目”字,小篆写作“ ”。其实,甲骨文的“目”写作“ ”,画的就是人的一只眼睛。金文写作“ ”,已作了一定的简化。金文之后,人们又将“目”立了起来变成“ ”,最后形成小篆的“ ”。
“耳”字,小篆写作“ ”,它是由甲骨文“ ”逐渐演变而来的。从它的字形可以明显看出象形特征。
“手”字,金文写作“ ”,是一个象形字。古代表示手的还有“又”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均写作“ ”,像人的三个手指加上腕部。
“足”字,金文写作“ ”,即一个圆圈下有三个脚趾。
“腰”字,小篆写作“ ”,上像人头,下像人脚,中间就是“腰”。
“背”的古字是“北”,即“ ”,很像是两个背对背站立的人。
“心”字,甲骨文写作“ ”,很像一颗心的纵向剖面图,清楚地表现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可见古人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对心脏的结构有相当准确的认识了。


表示度量衡的一些字

度量衡,现代称作“计量”。古代用于计量的汉字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丈、尺、寸、分、厘、毫、石、斗、升、斤、两、钱、顷、亩、里等。其中一些字的含义古今有很大变化,比如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有一个成语是“半斤八两”,本意是说半斤和八两相等,比喻不相上下,彼此一样。
此外还有以下几类:
关于长度的计量字有:丝、忽、寻、常、仞、庹、咫、索、肘、武、指、扶、弓、墨等。
关于纺织品的计量字有:匹、端、纵、张、两、寻、常、墨等。
关于容量的计量字有:斛、龠、合、勺、撮、抄、圭、粟、颗、粒、黍、溢、掬、豆、区、釜、钟等。
关于质量的计量字有:担、钧、铢、锊、鼓、锱、镒、锤、捷、举、衡、引、粟、圭、黍等。
关于土地、里程的计量字有:步、肘、弓、引、晌、绳、硅、方等。
关于禾谷的计量字有:秉、庾、秭、缶等。
关于时间的计量字有:时、刻、分、秒等。
在这些传统计量用字里,有相当一部分以手、足、毛、禾、米、弓、金等为意符的,说明古代的计量方式主要是以人体某部位(如肘、指),以某自然物(如粟、豆),以常用器物为准的(如弓、斛)。


[ 此贴被挽风鱼在2011-01-11 14:46重新编辑 ]

乐乐T

ZxID:8445309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1-08 0
不错 可以修饰一下啊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1-11 0
已审。感谢支持素材区~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