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之。大明圣医—李时珍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548 回复:8

[人文通史] 名人堂之。大明圣医—李时珍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大板牙儿

ZxID:11500187


等级: 文学之神
配偶: 紫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1-05 0
— (瑶池碧落) 【||。写 作 素 材。||】———— 素材工资统计,发帖即拿。(1月发帖请及时登记)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txt.com/r5358684_u11335430/ (2011-02-01 14:40) —
李时珍

人物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
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   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太医生涯

  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

  2002年,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织下,一个设有总督、提调、总裁、副总裁、篡修、验药等9种职位的修撰班子组成,包括誊录、绘画人员在内共49人。在经历一年半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旧例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编写,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同时编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而由14位工匠分色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仿照《永乐大典》格式装帧成36册,装入楠木盒中保存,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

  但是,此书完稿后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外“驾崩”,其死因成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孝宗皇帝,遭到查办,于是这部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一直封藏在宫中内库里。后不知通过何种途径(传教士或英法联军)于1877年藏入罗马国家图书馆   李时珍是在距此事约50年左右进入太医院任职的,他不可能前朝旧事一无所知。而此时孝宗后继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皇帝30余年,对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关心,所以封藏在宫中的《本草品汇精要》有可能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得以窥见,因此不能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很幸运地看到了此书。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促使他意欲编著一部能超出此书的新本草专著,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愿望的,因为李时珍淡于功名荣禄,所以在太医院任职没有太长时间,就托病辞职归家了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
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
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驾驭、操纵它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第一次提出“野人”一词。   根据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方面所创造的人为分类方法,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的植物,将其归之于各类,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科方法。李时珍将一千多种植物,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类物质向上归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为纲),部下又分成30类(如草部9类、木部6类、菜、果部各7类、谷5类是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种。他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总之,李时珍采用以纲挈目的方法,将《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重新进行剖析整理,使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体例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详备。实乃“博而不繁,详面有要”。   虽然《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专著,但它同时还记载了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的许多内容。原书第三、第四卷为“百病主治药”,记有113种病症的主治药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内伤杂病中,就包括有专门治疗伤寒热病、咳嗽、喘逆类的药物,第四卷则主要为五官、外科、妇、儿科诸病。原书中明确提出能治疗瘟疫的药物有:升麻艾叶腊雪丹砂阳起石火药大青、麻黄、威灵仙葎草大麻大豆豉竹笋猪苓、竹、石燕、桃蠹虫等20余种。   此外,《本草纲目》中收载各类附方11096首,涉及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为旧方,其余皆为新方。治疗范围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所用剂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许多方剂既具科学科,又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极具实用性。如治疗咳嗽病的方剂,即在多种药物附方中出现,举例如下:   肺气喘急: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碗内拌匀,慢火炒干),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鸭掌散:用银杏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水一钟半,煎八分,卧时服。又金陵一铺治哮喘,白果定喘汤,服之无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水三钟,煎二钟,随时分作二服。不用姜。   肺热痰咳,胸膈塞满:用栝蒌仁、半夏(汤泡七次,焙研)各一两。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方面亦有伋高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
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本草纲目》目录

  《本草纲目》原序   进《本草纲目》疏   

《本草纲目》凡例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引据古今医家书目   ----------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   ----------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   ----------《神农本经》名例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   ----------采药分六气岁物   ----------十剂   ----------气味阴阳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运六淫用药式   ----------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引经报使(洁古《珍珠囊》)   

序例目录第二卷   


  ----------药名同异   ----------相反诸药(凡三十六种)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   ----------《药对》岁物药品   ----------《神农本草经》目录   ----------中品药一百二十种   ----------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   ----------宋本草旧目录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诸风   ----------痉风   ----------项强   ----------癫痫   ----------卒厥   ----------伤寒热病   ----------瘟疫   ----------暑   ----------湿   ----------火热   ----------诸气   ----------痰饮   ----------脾胃   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   ----------噎膈   ----------反胃   ----------哕   ----------呃逆   ----------霍乱   ----------痢   ----------疟   ----------胀满   ----------诸肿   ----------黄疸   ----------脚气   ----------转筋   ----------喘逆   ----------咳嗽   ----------肺痿肺痈   ----------虚损   ----------吐血衄血   ----------齿衄   ----------血汗   ----------咳嗽血   ----------诸汗   ----------怔忡   ----------健忘   ----------惊悸   ----------狂惑   ----------烦躁   ----------多眠   ----------消渴   ----------遗精梦泄   ----------溲数遗尿   ----------小便血   ----------强中   ----------大便燥结   ----------脱肛   ----------痔漏   ----------瘀血   ----------积聚症瘕   ----------诸虫   ----------肠鸣   ----------心腹痛   ----------胁痛   ----------腰痛   

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

  ----------痛风   ----------头痛   ----------眩晕   ----------眼目   ----------面   ----------鼻   ----------唇   ----------口舌   ----------咽喉   ----------音声   ----------须发   ----------狐臭   ----------丹毒   ----------风瘙疹痱   ----------疡癜风   ----------九漏   ----------痈、疽   ----------外伤诸疮   ----------金、镞、竹、木伤   ----------跌仆折伤   ----------五绝   ----------诸虫伤   ----------诸兽伤   ----------诸毒   ----------蛊毒   ----------妇人经水   ----------带下   ----------崩中漏下   ----------产难   ----------产后   ----------阴病   ----------小儿初生诸病   ----------惊痫   ----------诸疳   ----------痘疮   ----------小儿惊痫   

水部第五卷   水部第五卷

  ----------水之一   水部第五卷水之一   ----------雨水   ----------潦水   ----------露水   ----------甘露   ----------甘露蜜   ----------明水   ----------冬霜   ----------腊雪   ----------雹   ----------夏冰   ----------神水   ----------半天河   ----------屋漏水   水部第五卷   ----------水之二   水部第五卷水之二   ----------流水   ----------井泉水   ----------井华水   ----------节气水
 
《本草纲目》的影响:

    《本草纲目》改进了中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格式比较统一,叙述也比较科学和精密,例如:把广义的“虫”药扩充到106种,其中昆虫药为73种,分为“卵生”、“化生”和“湿生”三类。对动物和植物的分类学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本草纲目》把动物药类按虫、鳞、介、禽、兽、人的次序分类叙述,反映了作者“从贱至贵”,从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   《本草纲目》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如南星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两种药物;以前葳蕤女萎认为是同药,李氏经过鉴别则确认为两种;苏颂在《图经本草》将天花、括楼分为两处,其实是同一种植物;前人误认“马精入地变为锁阳”、“草子可以变鱼”,一一予以纠正之。并且在本书中还加入了许多新的药物。对某些药物的疗效,李时珍还通过自己的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描述。本书还载叙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大量附方、验方及治验病案外,还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   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本草纲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大成的著作,书中所收集的资料广博,“上至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集”,因此书中不免有些内容与现代的认识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铅粉辛寒无毒,现代则认为有剧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录的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草鞋、男阴毛治蛇咬、女阴毛治“五淋、阴阳易病”、人魄(人吊死后的魂魄)镇惊吓、人肉疗羸瘵(割股疗亲)、人中黄(人粪)治呕血、梁上尘治昏厥等皆可入药。这部分李时珍大多引用《辍耕录》、《本草拾遗》的说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经人用者,皆不可遗”的态度。另外李时珍并驳斥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吃人肉疗羸瘵是错误的。不过也正由于巨细靡遗的收录,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医书及本草借由纲目而保存下来。

李时珍纪念馆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李时珍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到今天为止,蕲州一带的中医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地朝拜,许多人常把坟头的青草带回家以消灾灭病。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对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这位科学巨人,1954年,将其坟墓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蕲春县人民政府对墓地进行了修缮,碑前青石上刻有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所画的李时珍像,墓前另立石碑,上刻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题词。
  1978年,湖北省文化局重修李时珍墓,并初具陵园规模。
  1980年,在陵园内正式建立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机构——李时珍纪念馆。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由本草碑廊、纪念展览、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纪念馆仿古大门上镶嵌着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7月8日亲笔题写的馆名。纪念馆的展品主要有历史文物、文献、药物标本、图表、照片、画像、雕塑等1000余件,形象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和《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藏品中有诸多古籍善本,尤以《本草纲目》自明清以来的各种版本弥足珍贵。 建馆20多年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中外宾客300多万人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影响

下面。是一些搜到的李时珍的雕塑:
[ 此贴被。ˉL˙J●在2011-01-05 15:04重新编辑 ]
羽衣·甘蓝

ZxID:2730556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1-05 0
一代名医,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留下药学著作,让人敬仰~~

楼主留言:

是啊。。总结得不错。嘿嘿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1-05 0
已审
小仔做的不错
O(∩_∩)O~
很伟大的一代医者
嬷嬷~

ZxID:10677999


等级: 热心会员
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1-05 0
是啊~
我多崇拜他呢,小时候
曾经梦想把《本草纲目》读一遍的,结果我不是学中医,呵呵
总结得不错啊~小小呢表扬一哈!

楼主留言:

你要是学中医的男的。。我就嫁给你。。哇哈哈哈哈


rebacagong

ZxID:7836323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芜楼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1-05 0

小仔好强大
帖子也好强大
小仔你要进素材组吗

楼主留言:

没啊。。就是时不时来发个帖子。。我没能力啊

璎珞joan

ZxID:12015249


等级: 热心会员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1-05 0
恩 李时珍故居在湖北 我朋友家那边就有草堂呢
快乐de妮子

ZxID:9463627


等级: 明星作家
..6月29日考会计...努力吧!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1-05 0
忽忽```敬佩了``曾经几时我的梦想也是学医里

楼主留言:

可惜总是事与愿违的,

我决定沉默Le;努力考会计.....祝福我吧!
zo周

ZxID:13291718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末、白
非本人登陆,有事qq。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1-05 0
貌似是湖北人、俺上次看到了

心暧13

ZxID:12117319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陶腿
拿回自己的名字,开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1-05 0
感谢分享=V=

我最近迷医生(-┏)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