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皇宫取暖:汉有“椒房”唐有“妓围”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072 回复:6

[人文通史] 古时皇宫取暖:汉有“椒房”唐有“妓围”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孟客

ZxID:1008341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百草春生
仿佛自如。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26 0
古时皇宫取暖:汉有“椒房”唐有“妓围”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342] [/align]
     
        古时皇宫内的取暖很讲究。

      古代取暖的设施主要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掘来看,其原始房屋中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同时,建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有利于依靠日照取暖。无论正房、厢房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以利保暖。

      汉代出现了温室殿,殿内有各种防寒措施和设备,如用花椒和泥涂壁,因而叫“椒房殿”。汉高祖时,椒房殿是皇后的殿室,故“椒房”也成了皇后的代称。

      据唐《开元天宝遗事》载,玄宗的弟弟中王每到冬天特别怕冷,于是令官妓们将其座位团团围住,抵御风寒,称为“妓围”。

      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师们匠心独运,他们在建筑上采取了科学的设计办法,冬季为紫禁城“供暖”,帮助“万岁爷”顺利过冬。

      其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的炕床下面,形成的“暖炕”与“暖阁”使整个宫殿都感到温暖如春。就这样,既干净卫生,又经济实惠地解决了紫禁城在寒冷冬季的取暖问题。

      明清两代的皇宫,冬季大多都是烧炭取暖。为此,宫里专门设置了负责冬季“供暖”事务的机构。惜薪司就是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明代时,这些机构的官员可以直达皇帝御前奏事,是比较有地位的,有“近侍牌子”之称。

      清代时,皇宫内设有3个机构负责冬季“供暖”事务,连点火烧炕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这3个机构的太监,冬季里的活儿可不轻松,就拿柴炭处管柴炭的存储和分发的太监来说,紫禁城内人数那么多,整个冬季所需木炭自然不少。有数据显示,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每日供应木炭的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而且,为了不污染室内空气,柴炭处还得准备那种火力旺,耐烧且无烟无味的优质木炭。

  乾隆皇帝在《冬夜偶成》一诗中,曾较为详细地记述了紫禁城冬季的“供暖”情况及其感受。诗曰:“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皓月悬长空,朔风飘碎霜。垂帘在氍毹,红烛明涂堂。博山炷水沉,和以梅蕊香。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

  道光皇帝也曾有一首诗,详细描述了地炕结构。诗曰:“花砖细布擅奇功,暗热松针地底烘。静坐只疑春煦育,闲眠常觉体冲融。形参鸟道层层接,里悟羊肠面面通。荐以文茵饶雅趣,一堂暖气着帘栊。”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1-27 0
已审
shan7009

ZxID:671410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27 0
见识了~~~不然北京的冬天真没法过了~~
残月紫痕

ZxID:832977


等级: 热心会员
耽溺于极致的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1-27 0
楼上的居然是个注册比我还早、级别比我还低的,我终于可以不再为自己过低的等级耿耿于怀了~~~~~

楼主描述的“地暖”在很多小说中都出现过,原来明清时才有啊,我一直以为出现的很早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snowgirl

ZxID:3412902

等级: 博览群书
哈皮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1-27 0
不用耿耿于怀 很多人都逛很多论坛的
朽木夜翼

ZxID:2448383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懿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1-28 0
是不是就相当于空调了
涅槃君

ZxID:8473618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2-15 0
嗯,很科普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