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贵妃与月饼的不得不说的故事引出的一些饼小览~~~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207 回复:6

[人文通史] 由杨贵妃与月饼的不得不说的故事引出的一些饼小览~~~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0
      杨贵妃作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不但与唐玄宗李隆基演绎了中国历史上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喜剧,而且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着不解之缘,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杨贵妃与月饼的美丽动人传说,可谓不得不说的故事哈。


      杨贵妃与陕西的糕点缘分不小,历史上有一种糕点就叫贵妃红,此点心在唐“烧尾宴”(见文后)中就有记载,后来又有了贵妃饼、贵妃酥等。关于月饼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杨贵妃和唐玄宗李隆基一起赏月,旁边桌子上不但摆放有葡萄、西瓜、石榴等瓜果,还放了十多种各式各样的糕饼,有甜的、咸的,有带馅的、不带馅的,有方的、也有圆的(古人称糕为方,饼为圆)。杨贵妃拿起其中一个带馅的饼尝了一口,发觉口感极佳,于是大为赞赏,遂问此饼何名,谁知,在座的无一人能叫出名字。又把做饼的御厨叫来,竟然也不知其名。于是,李隆基与众人同声说道,“还是贵妃娘娘起一个名字吧。”贵妃低头看看手中的圆饼,再抬头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随口便道,“就叫月饼吧。”大家齐声叫好,于是便有了专为八月十五赏月时吃的“月饼”。


贵妃饼

  
贵妃饼的主要原料为富强粉、炼大油、白砂糖、核桃仁、芝麻仁、枣泥等。已有 1000多年的历史。成品形如圆月、色泽乳白、皮薄馅足、酥脆松软、咸中带甜、 油而不腻,是始于唐代的传统名食。原是骊宫御厨专为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制做 的,很受杨贵妃的喜爱,后传到民间,人们称其为“贵妃饼”。



贵妃酥
       
主辅料: 九肚鱼、网皮 成菜特点: 九肚鱼肉质细腻无骨,入口即化。 外皮炸得很脆,口感极佳。鱼肉没有腥味,香甜滑嫩,鲜味实足。
        还有一种做法原料为油皮: 中粉  糖 奶油 温水
                                        油酥:低粉 色拉油
                                        馅料:糖 奶油 鸡蛋  低粉 椰丝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八月十五赏月时,杨贵妃拿起一块饼,吃了之后甚感香甜,问叫何饼。一下人说叫胡饼,贵妃问为何叫此名,下人答曰,“因由胡人而做,又从胡地传来,所以叫胡饼。”可是,李隆基和杨贵妃都觉得这名字不好听,于是,杨贵妃就说:“以后就叫它月饼吧。”


      尽管这是传说,但是,历史上确有胡饼(胡麻饼)。胡饼也叫胡麻饼,胡麻,即芝麻也。唐时,胡麻饼在长安十分盛行,名气很大,而且有专做胡麻饼的名店,白居易有诗《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州,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铺兴无。”这里的“铺兴”就是当时一个专做胡麻饼的名铺,叫辅兴坊,辅兴坊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饼店,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这个铺子的常客。

胡麻饼

     
  胡麻饼是用特制粉、植物油、芝麻、天中草为主料制成的清素食品。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到唐代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方便食品。相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到咸阳,就买胡麻饼充饥。著名诗人白居易亦喜食这种食品。其特点为酥脆油香、咸淡适中、营养丰富。

  陕西小吃。又称胡饼、芝麻烧饼。以面粉为主烙制而成,因上撒有芝麻,故而得名。其特点是色泽黄亮,皮酥内软,芝麻油香。

有关典故: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对胡麻饼的赞誉。唐代长安的胡麻饼是很驰名的,尤以辅兴坊制作的最佳。

   《续汉书》有“灵帝好胡饼,京师贵戚皆竞食胡饼。”《太平御览》有,吕布率军到达乘氏城下,“李淑节作万枚胡饼先持劳客。”《肃宗实录》有,“杨回忠自入市,衣袖中盛胡饼。”《资治通鉴·玄宗纪》有:“至德元载,安史之乱,玄宗西幸,仓皇路途,至咸阳集贤宫,无可果腹,日向申上犹末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日本僧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有“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廷尉决事》还记载了唐朝张桂,由于专卖胡饼出名,后被封为三台令等等,不胜枚举。

  胡麻饼能够在汉、唐文献里反复出现,足证在当时已是一种常见食品。但胡饼到底始于何地何时,究竟是一种什么食品,众说纷坛。据《一切经音义》云,“此油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微有改变,所以近代办有此名。”又据《缃素杂记》云,“有鬻(yu)胡饼者,不晓名之所谓,易其名曰炉饼;以为胡人所啗,古曰胡饼也。”这两段记载,大意略同,一致认为来自西域,约在汉时传入我国。这从沈既济《任氏传》“(长安升平里)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方张灯炽炉”也得到佐证。

  关于胡麻饼的形状特征,据《释名·释饮食》云,“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着上也。”所谓“漫冱”,毕沅疏证称“此(漫冱)当作两。案郑注《周礼·鳖人》云:‘互物谓有甲,两胡龟鳖之属',则两胡乃外甲两面周围蒙合之状。胡饼之形似之,古取名也。”所谓“胡麻”,《梦溪笔谈》云,“胡麻直是今油麻(芝麻),汉使张赛始自大宛(西域)得油麻之种,古名胡麻。》”胡麻着上“即是将芝麻撒在饼面之上。至于”饼中并可着馅“之说,仅见于《隋唐史话》,史书和其它杂着末见提及。按唐代食品,凡有馅食品当时多有专名,如馄饨、肉丁馒头等等均是。且此说语不肯定,看来《隋唐史话》所说的胡饼有馅,可能指的是别的胡食,或由胡饼演变的另一种食品。唐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曾携带有胡饼。那时乘船航海,到达日夺,所需时间很长,有馅的胡饼不耐久贮,鉴真所携必为无馅胡饼。由此看来,古之胡饼当为今日之芝麻烧饼。

  无论是胡饼始于胡人,传入中国,还是”胡麻着上“的芝麻烧饼,或者什么”有馅“的”胡食“,它出汉至唐遍及全国,充分说明汉唐之际中国与西域胡人关系之密切。芝麻烧饼直至今日仍为我国北方的一味主食,也是中外人民文化交流的广个小小例证。

  芝麻烧饼完全是用植物油烙制的,形状多种多样。西安”清雅斋“的老师傅,通过和面、制剂、芝麻贴面、烙烤等工艺,可以制作出表皮金黄、外酥内韧的芝麻烧饼四十多种,既可单独食用,又能配涮羊肉佐食。



        浙江一带有一种特色月饼,就叫邵永丰麻饼,在当地名气很大,这种饼就是源于古时的胡麻饼。网上文字介绍,胡麻饼当是中国月饼的始祖。可见,胡饼与月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胡饼源于长安,月饼的故乡在长安这一说法应该是成立的吧。

邵永丰麻饼

       
“邵永丰麻饼”即‘胡麻饼’清代光绪年间,“邵永丰麻饼店”继承和发展了胡麻饼的特色,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因为制作的麻饼口感良好,风味独特,成了衢州家喻户晓的精美佳点。邵永丰麻饼以其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双面上麻白炭炉烘烤工艺而闻名。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生产制作工艺以师徒相授的形式传承。

  邵永丰麻饼通用品种为筒十只的麻油香脆麻饼,旧时作为婚嫁、寿诞、上梁、丧事及宗族祠堂分香饼和馈赠之用,另有专门定制的大麻饼,专供中秋赏月、婚嫁、寿诞,最大直径达二市尺(约60公分),重量二市斤以上,麻饼正面用彩色芝麻,有“嫦娥奔月”“麒麟送子”、“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花好月圆”及花卉字画等内容,邵永丰麻饼的生产和消费体现了传统食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唐代,还有一种饼,其名气很大,叫“红绫饼”,也有人考证说“红绫饼”就是唐时的月饼。史载,唐昭宗光华年间,举行进士会考,共录取了二十八名进士,新进士在曲江园林举行宴会时,昭宗特派侍臣送去二十八枚“红绫饼”,每人一枚。唐代的卢延让年轻时曾经尝过皇帝赐赠的“红绫饼”,后来,他在四川做官时写诗称:“莫笑零落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餤来。”据陕西烹饪大典称,此饼为唐代长安宫庭面点食品,以面粉为主料,配以高档佐料做成饼坯,经烙烤而成,并以红绫包裹上席。这也许是唐时宫庭里的一种高级月饼。

红绫饼餤 
 
       
古代的一种珍贵的饼饵。以红绫裹之,故名。亦省作“ 红绫餤 ”。
相关记载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唐御膳以红绫饼餤为重。 昭宗 光化 中,放进士榜,得 裴格 等二十八人,以为得人。会燕曲江 ,乃令太官特作二十八饼餤赐之。 卢延让 在其间。后入蜀为学士。既老,颇为 蜀 人所易。 延让 诗素平易近俳,乃作诗云:‘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喫红绫饼餤来。’”
  宋·楼钥《齿落戏作》诗:“休忆红绫餤,难吞栗棘蓬。”
  元·马祖常《贡院次曹子真尚书韵》之二:“红绫饼餤出宫闱,赐宴恩荣玉殿西。”


      说到月饼的故乡和发源地,我们自然还会想到陕西的水晶饼,其实,外地人将陕西的水晶饼直接称为水晶月饼。也有人称,陕西的水晶饼是月饼的鼻祖。据有关资料,水晶饼诞生于宋,是西安最有特色的糕点。关于水晶饼,还有一个与宋朝宰相寇准有关的故事。寇准是古代有名的清官,家住陕西渭南。寇准50大寿时,回家乡过寿,邀全村人入席,但规定谁也不许带礼品。席间,有一老头拿了一只很精制的用红布裹着的小盒子,站在寇准家门口,让人带给寇准,自己却不进去。寇准打开盒子,发现里边有50只做得很精致的点心,里面并附有一首诗,曰“公有水晶目,更有水晶心,能辨忠和奸,清白不染尘。”署名为渭北老叟。寇准十分感动。接着,寇准取出一只点心,交由家中厨师仿造,其余点心交由众人品尝,尝了以后,大家都说好吃。此点心馅由冰糖所做,小冰糖粒犹如一颗颗晶莹透亮的水晶,所以,寇准当即将此点心命名为水晶饼,此名一直流传直今。其实,陕西农村的大多数地方都把水晶饼当月饼吃,或送人,至今仍有这种习惯。所以,水晶饼就是陕西月饼,是秦式月饼的代表。此说法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水晶饼

     
水晶饼的由来上面已经说到。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特色是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外形美观,配料制作讲究,操作工艺严密。含有大量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油多而不腻,糖重而渗甜,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已成为中国的名特糕点。


        西北大学民俗学教授韩养民认为,关于月饼的起源说法很多,有魏晋起源说、唐初起源说、唐末起源说、北宋起源说、元末起源说等等,但中秋节和月饼都起源于长安。

        在中国,月饼的流派很多,有广式、潮式、台式、京式、晋式、徽式、滇式、哈式等各式月饼,但秦式月饼是很重要的流派。在现代,秦式月饼又分为陕南月饼、关中月饼和陕北月饼三大流派。陕南月饼以镇安月饼为代表,镇安月饼皮酥馅香,甜而不腻;陕北月饼是延安、榆林等地月饼的总称,一年四季都有卖,在西安,偶尔也可以看到一些卖陕北月饼的,这种月饼皮厚、馅少、稍硬,中秋节当月饼,平时也可当点心或者早点吃。定边的炉馍也可以说是榆林月饼的一种;关中月饼除了水晶饼之外,从前常见的提糖月饼也是一种。


秦式月饼  
     
秦式月饼,也就是陕西月饼是以鲍鱼月饼、茶月饼、玉米月饼、无糖月饼等新品为主要特点,荤素兼备,以素为主,糖、油、胎料比较突出,馅心多放青红丝、玫瑰、桔饼等果脯

  这种月饼主要出自陕西,著名的西安“德懋恭”水晶月饼,则以冰糖、板油出头、皮酥馅甘,甜而不腻,堪称月饼中的佳品。


  镇安酥皮月饼是秦式月饼的一种,皮酥馅香,甜而不腻,是镇安中秋佳节必食的佳点。月饼的种类繁多,有甜有咸,有荤有素,各具风味;有京式,广式,苏式,港式,秦式等月饼产地的不同;还有冰皮,果蔬,海味等月饼用料的区别。

  镇安酥皮月饼用料新鲜纯正。新鲜的面粉,新鲜的核桃仁,新鲜优质的菜油,优质的冰糖和白糖,现制现买,香鲜不腻。从临街的月饼铺经过,焦香的气息扑鼻直进睥胃,匆忙的脚步不由得放慢,游移在橱窗里的目光回来了,浮躁的心有了温柔和爱抚。住足,欣喜地看着一份份心意揉进面粉,和成面团,再把祝福调到馅料里,看模具深深烙上思念,放进烤箱用亲情和友情炙烤,当幸福的香味飘出时,一轮轮中秋月影冒着热烈的气息从烤箱取出,可以即刻品尝,也可晾凉打包送亲赠友。






PS:烧尾宴

      古代名宴,专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盛行于唐代,是中国欢庆宴的典型代表,足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

  “烧尾宴”是唐代著名的宴会之一,“烧尾宴”的风习,是从唐中宗景龙(707—709)时期开始的,玄宗开元中停止,仅仅流行二十年光景。据史料记载,唐中宗(公元705—710年)时,韦巨源于景龙年间官拜尚书令,便在自己的家中设“烧尾宴”请唐中宗。

  所谓“烧尾宴”,据《封氏闻见录》云,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级,同僚、朋友及亲友前来祝贺,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馔和乐舞款待来宾,名为烧尾,并把这类筵宴成为“烧尾宴”。

关于“烧尾”的含义,说法不一:
  一说是人之地位骤然变化,如同猛虎变人一般,尾巴尚在,故需将其烧掉;新羊初入羊群,会因受羊群干犯而不得安宁,只有火烧新羊之尾,它才会安定下来,人从平民进到士大夫阶层,如同新羊出入羊群一样,一时难以适应新环境,故需为之“烧尾”;三说是鲤鱼跃龙门,必有天火把尾巴烧掉才能变成龙。次三说都有升迁更新之意,故次宴取名“烧尾宴”。

  “烧尾”还有一种意思,即特指朝官荣升,宴请皇帝以谢上恩。<<辩物小志>>云: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下,名曰“烧尾”。‘烧尾’,取其“神龙烧尾,直上青云之欹意”。该含义出自“鱼跃龙门”的传说。龙门位于今山西省韩城县与山西省河津县之间形似门阙,相传为夏禹治水时开凿。每年春季,黄河鲤鱼溯水而上,欲游过龙门,然而龙门水急,鱼屡屡被冲击下去。当鲤鱼经多次逆游仍不能过龙门时,将游进改为跳跃,迎惊涛,劈骇浪,一跃上龙门。此时,鲤鱼必遭雷电袭击,尾巴被烧掉,从而,变为真龙。可见,“烧尾”之含义颇深。

  由上述可见,唐代的“烧尾宴”有两种:
  一种是庆贺登第或荣升,另一种朝官晋升时设宴敬献皇帝。这两种宴会均与地位由低及高的突变有关,体现了追名逐利的意识,该宴设于室内,故重食重功利而轻游乐。

食单:
  [据《韦巨源.食谱》(部份):
  饭食心:巨胜奴(蜜制散子),婆罗门轻高面(蒸面),贵妃红(红酥皮),汉宫棋(煮印花圆面片),长生粥(食疗食品),甜雪(蜜饯面),单笼金乳酥(蒸制酥点),曼陀样夹饼(炉烤饼)等。

  菜肴羹汤:通花软牛肠(羊油烹制),光明虾炙(活是烤制),白龙曜(用反复捶打的里脊肉制成),羊皮花丝(炒羊肉丝,切一尺长),雪婴儿(豆苗贴田鸡),仙人脔(奶汁炖鸡),小天酥(鹿鸡同炒),箸头春(烤鹌鹑)过门香(各种肉相配炸熟)等。

  烧尾宴上美味陈列,佳肴重叠。其中有58款肴馊留存于世,成为唐代负有盛名的“食单”之一。这58种菜点有主食,有羹汤,有山珍海味,也有家畜飞禽。其中除“御黄王母饭”、“长生粥”外,共有20余种糕饼点心,其用料之考究、制作之精细,叹为观止。例如:光是饼的名目,就有“单笼金乳酥”、“贵粉红”、“见风消”、“双拌方破饼”、“玉露团”、“八方寒食饼”等七八种之多;馄饨一项,有24种形式和馅料;粽子是内含香料、外淋蜜水,并用红色饰物包裹的;夹馅烤饼,样子作成曼陀罗蒴果;用糯米做成的“水晶龙凤糕”,里面嵌着枣子,要蒸到糕面开花,枣泻外露;另一种“金银夹花平截”是把蟹黄、蟹肉剔出来,夹在蒸卷里面, 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段……。

  筵席上有一种“看菜”,即工艺菜,主要用来装饰和观赏,这是古来就有的。食单中有一道“素蒸音声部”的看菜,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共有70件。可以想象 ,这道菜放在筵席上是何等华丽和壮观!

  食单中的菜肴有32种。从取材看,有北方的熊、鹿,南方的狸、虾、蟹、青蛙、鳖,还有鱼、鸡、鸭、鹅、鹌鹑、猪、牛、羊、兔等等,真是山珍海味,水陆杂陈。至于烹调技术的新奇别致,更难以想象。试举数例如下:

  炙是一种烤制食品。食单中的“金铃炙”,要求在食料中加酥油,烤成金铃的形状;“红羊枝杖”,要求用四只羊蹄支撑羊的躯体,可能是“烤全羊”;“光明虾炙”,则是把活虾放在火上烤炙,而不减其光泽透明度。凡此种种,足见其烧烤技术之高超。

  “水炼犊”,就是清炖整只小牛,要求“炙尽火力”,即火候到家,把肉炖烂,从这里可以看出唐朝人对火候的重视。

  “葱醋鸡”,把鸡蒸熟后调以葱、醋,是一种别有风味的吃法。“雪婴儿”,把青蛙(俗称田鸡)剥皮去内脏后,粘裹精豆粉,煎贴而成。银色白如雪,形似婴儿,故名。

  羹汤最能体现调味技术。食单中的羹汤都是匠心独运的特色菜。如:“冷蟾儿羹”,即蛤蜊羹,但要冷却后凉食;“白龙”,是用桂鱼肉做成汤羹;“清凉碎”,是用狸肉做成汤羹,冷却后切碎凉食,类似肉冻;“汤浴秀丸”,则是用肉末和鸡蛋做成肉丸子,如绣球状,很像“狮子头”,然后加汤煨成。

  食单中还有一些加工食品,如:“通花软牛肠”,是用羊骨髓加上其它辅料灌入牛肠,做成香肠一类的食品;“同心生结脯”,是将生肉加工成薄片(这是对厨师刀工的考验),打一个同心结,风干后,成为肉脯;“丁子香淋脍”,是用丁香油淋过的腌制鱼脍或肉脍。

  58种菜点,还不是“烧尾宴”的全部食单,只是其中的“奇异者”。同时,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很多名目不能详考。所以我们今天仍无法确知这一盛筵的整体规模和奢华程度。

若有空可看这里
盘点一下古今五大名宴~~~
[ 此贴被edith333在2009-12-23 18:27重新编辑 ]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2 0
杨妃,吾爱也;饼,亦吾爱也。美色美味,天上人间。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3 0
图看着不错,可是不怎么喜欢吃月饼
残月紫痕

ZxID:832977


等级: 热心会员
耽溺于极致的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3 0
看得偶啊,胃口大开食欲大振,偶要去买饭,立刻马上~~~~~~~~~~~

涼緖°

ZxID:369899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流螢°
积善之家有余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24 0

青春啊

ZxID:9663554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5-09 0
食欲大振
Momonana~

ZxID:11039468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5-11 0
咳咳咳
谢谢楼主
话说
我饿了
好想吃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