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官员之累:上班上朝非最苦,下班后的生活才叫煎熬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回收鲜花鸡蛋
银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天赐良缘
万年历
管理操作原因
工资领取
邀请码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操作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大富豪3
清宫无间斗
皇上吉祥
魔灵军团
妖怪宝可梦
崩坏手游
派派小说
帖子
用户
版块
帖子
搜索
手机触屏版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
派派小说论坛
写作素材
清政府官员之累:上班上朝非最苦,下班后的生活才叫煎熬
发帖
回复
倒序阅读
最近浏览的帖子
最近浏览的版块
« 返回列表
新帖
阅读:32 回复:
0
[人文通史]
清政府官员之累:上班上朝非最苦,下班后的生活才叫煎熬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沐君芊
ZxID:20542791
关注Ta
注册时间
2013-06-05
最后登录
2025-10-08
在线时间
22501小时
发帖
16800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派派币
16921
威望
63806
鲜花
693657
鸡蛋
39
在线时间
22501 小时
访问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发消息
加好友
他的帖子
查看作者资料
对该用户使用道具
693657
鲜花
39
鸡蛋
等级:
派派书评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0-05
0
提起清朝官员,多数人总觉得是养尊处优的“官老爷”,坐着轿子上朝,下了班就寻欢作乐。可真翻开史料细看,这群人活得比现在996的打工人还憋屈——上班像渡劫,下班似受刑,从凌晨忙到深夜,全年无休还得提着脑袋干活,半点“老爷”的舒坦劲儿都没有。
上朝路:凌晨摸黑赶路,比赶春运还苦
清朝早朝的“早”,能把人逼出职业病。顺治初年定的规矩,卯时(凌晨五点到七点)开朝,官员得提前一个时辰到宫门外候着,这意味着住得远的官员,凌晨一两点就得摸黑起床。那会儿没有路灯,寒冬腊月里,官员们揣着暖炉、踩着积雪往皇宫赶,路上摔跟头是常事,有年老的御史曾在东华门外滑倒,磕掉两颗牙还得忍着疼上朝。
为啥非得住这么远?跟现在一线城市一个理——京城核心区房价太贵。紫禁城周边的宅子,一进院就得上千两白银,普通官员一年俸禄才几十两,不吃不喝攒一辈子也买不起。像翰林院编修这类小官,大多住在南城或者城外,离皇宫十几里地,全靠两条腿赶路。影视剧中常见的轿子,只有一品大员和王公贵族能用,七品以下官员敢坐轿进城,御史立马就会参一本“逾制”,轻则罚俸,重则丢官。
到了宫门口还不算完,得先在朝房“打卡”签到,由鸿胪寺官员核对人数,少一个人都得查明白。等皇帝驾到,鸣鞭三声,官员们按品级排队进殿,从太和殿门口到龙椅前,得走几十级台阶,全程不能抬头,更不能喘粗气。要是赶上光绪年间,早朝提前到凌晨四点,官员们后半夜就得起身,有位姓周的主事曾在日记里写:“月未落而起身,星尚明而赶路,比农夫耕早田还苦三分。”
早朝时:站着憋尿听训,比开会还煎熬
别以为早朝是“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的走过场,真上了殿,熬上三四个时辰是常事。康熙年间,早朝经常从凌晨五点开到上午十点,官员们全程站着,不能坐、不能靠,更不能上厕所。有位老臣实在憋不住,尿湿了朝服,事后羞得想辞官,康熙只说了句“人之常情”,才算没追究。
朝会上讨论的事儿,远比想象中琐碎。大到西北平叛的军费调度,小到京城菜价上涨、护城河清淤,都得拿到朝堂上议。雍正最较真,一件事能追问十几个细节,有回问漕运粮船的载重,把负责漕运的官员问得答不上来,当场就被摘了顶戴。官员们上奏时,得用“官话”慢慢说,还得控制音量,声音太小皇帝听不见要挨训,声音太大又显得“失仪”,拿捏分寸比写奏折还难。
遇到皇帝心情不好,早朝就成了“批斗会”。乾隆朝有回早朝,因为江南盐税征收不足,乾隆当场把盐运使骂得狗血淋头,还让他跪在殿外听了两个时辰的训。官员们站在旁边,大气都不敢喘,有位刚入仕的翰林,吓得手心冒汗,把准备好的奏折都攥皱了。散朝时,官员们腿都麻了,得互相搀扶着才能走出大殿,有位尚书曾调侃:“这早朝啊,比打一场仗还费力气。”
下班后:应酬比上班还累,躲都躲不掉
好不容易熬到散朝,想回家补觉?门都没有。宫门口早就围满了人,要么是同僚拉着去“吃茶”,要么是地方官来“请教”,还有京郊的乡绅来“拜会”。光绪年间的史官恽毓鼎,只是个无权无势的修撰,每天散朝后都被各种应酬缠得脱不开身,他在日记里抱怨:“辰时散朝,巳时赴宴,午时陪客,未时听戏,申时归宅,倒头便睡,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些应酬可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全是“人情债”。有回恽毓鼎得了风寒,卧床不起,结果一天之内来了七拨访客,有送药材的,有来探望的,还有借“探病”之名求他在史书里多写一笔的。他实在撑不住,让仆人挡驾,对方却在门口说:“大人若是不见,便是嫌我出身低微,以后朝堂之上,怕是难有立足之地了。”没办法,他只能披着棉袄,强撑着陪客人聊天,聊到半夜咳得撕心裂肺。
中高级官员的应酬更夸张。直隶总督李鸿章,每天散朝后至少要赶三场饭局,有次从宫里出来,先去恭王府赴宴,再到军机处议事,最后还得陪外国使节吃饭,回到家时已经是后半夜,连卸朝服的力气都没有。他的幕僚在笔记里写:“中堂大人常说,宁肯在战场上拼杀,也不愿应付这些饭局,可这官场,离了应酬寸步难行
就连过年过节,官员们也别想清闲。除夕当天,早朝结束后,官员们得先去太庙祭祖,再到各王府拜年,最后还得回衙门处理公文。光绪年间的礼部侍郎景善,除夕那天从凌晨三点忙到半夜,连吃顿团圆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在轿子上啃两个馒头充饥。他在日记里叹道:“当官二十年,没陪家人吃过一顿完整的年夜饭,这‘官’当得,真不如当个平民百姓。”
口袋空:俸禄不够花,体面全靠“撑”
官员们这么累,工资却少得可怜。清朝九品官一年俸禄才33两白银,七品知县45两,就算是一品大员,年薪也只有180两。这点钱在京城,连租房都不够——当时紫禁城周边一间普通民房,月租就得2两白银,官员们光是住房开销,就占了俸禄的一大半。
为了撑住“官体面”,官员们只能咬牙硬扛。冬天得穿貂皮褂子,夏天得穿真丝官袍,这些行头动辄几十两白银,相当于半年俸禄。山东巡抚丁宝桢,为官清廉,买不起貂皮,冬天只能穿一件旧棉袄,外面套着官袍上朝,有回被慈禧看到,问他为啥穿得这么寒酸,他红着脸说:“臣俸禄微薄,实在买不起贵重衣物。”慈禧虽没说啥,事后却让内务府赏了他一件貂皮褂子。
基层官员更惨。有位叫张集馨的知县,在日记里算过一笔账:一年俸禄45两,除去房租、笔墨、随从工钱,还得给上司送礼、应付应酬,一年下来至少亏空200两。为了填补亏空,他只能靠“冰敬”“炭敬”(地方官给京官的礼金)补贴,可这些钱又得从百姓身上出,陷入“不贪活不了,贪了怕出事”的两难境地。他在日记里写道:“当了三年知县,头发白了一半,家产赔了不少,早知如此,当初真不该入仕。”
脑袋悬:伴君如伴虎,随时可能掉脑袋
官员们最累的,还不是身体上的苦,而是心里的慌。清朝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极严,稍有不慎就可能丢官丢命。康熙年间,有位御史因为在奏折里写错了一个字,被康熙斥为“不敬”,直接贬到边疆充军;雍正朝的年羹尧,立了平定青海的大功,就因为在奏折里用了“夕惕朝乾”(本应是“朝乾夕惕”),被雍正抓住把柄,定了92条大罪,最终赐死。
不光要防着皇帝,还得防着同僚。官场里的“参奏”无处不在,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就被人抓住把柄。恽毓鼎只是个史官,却因为在史书里写了“同治帝耽于享乐”,被同治的亲信参了一本,说他“污蔑先帝”,差点被革职查办。他在日记里后怕地说:“这史官当得,比刀尖上跳舞还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身败名裂。”
到了清末,官员们更难。光绪想变法,官员们得跟着折腾;慈禧要掌权,官员们又得顺着她的心意。直隶总督荣禄,夹在光绪和慈禧之间,每天愁得睡不着觉,既要应付光绪的变法指令,又要向慈禧汇报动向,有回实在撑不住,当着幕僚的面哭道:“我这官当得,就是个活靶子,两边不讨好,早晚得掉脑袋。”
清朝官员这一辈子,就像被绑在磨盘上的驴,从凌晨转到深夜,从年轻转到年老,挣得少、累得多、风险大,半点“官老爷”的风光都没有。那些想着穿越回清朝当官员的人,真要是体验过这份苦,怕是连夜都要逃回现代。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0
条评分
隐藏
收藏
新鲜事
相关主题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妓女神医
为原子弹加铀的功臣杨承宗
商朝同时期的世界是什么样的?3600年前,我们是最发达的文明吗?
江西面积比山东还大,为何人口只有4500万?
明清女性读书图中的阅读风尚
她爱写作被称现代仓颉,是琼瑶的大姨,更是我国首位女外交官
回复
引用
新鲜事
顶端
«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隐藏
快速跳转
小说相关
品书推荐
广播剧Pai之声
书友联盟
写作素材
派派杂志区
TXT相关工具
手机资源下载
寻书求文
原创文学
原创小说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学习专区
学习&职场
English Corner
oversea
软硬兼施
娱乐生活
♥ 聊天&心情涂鸦
回忆纪念
生活家居
图片展示
体育沙龙
自曝区
音乐无极限
影视天地
趣味乐园
动漫剧场
旅游摄影
网购交流
站务专栏
派派活动区
勋章申请
问题反馈
派派周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