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上映后获得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
不仅是当时的本土票房冠军。
而且在美国创下3300万美元票房,成为当时在美票房最高的法国电影。
更是获得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五项提名。

(《天使爱美丽》截影)
豆瓣185万人打出8.7的高分。
它是导演让·皮埃尔·热内执导的法式浪漫经典,讲述了一个孤独女孩通过隐秘善举温暖他人并最终拥抱自我的故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被称为墨西哥版的《天使爱美丽》。
一部轻松又可爱的片子——
《科琳娜》
Corina

2025年6月,该片亮相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单元,并在15部参展电影中获得“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特别适合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搭配甜品观看。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
科琳娜(娜因·冈泽勒斯·诺威德 饰)的童年和所有人一样平凡。

父亲是作家,母亲是图书管理员,一家三口过着平淡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去世,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亲蕾妮(卡罗琳娜·波利蒂 饰)慌了神。
她开始害怕出门。

在母亲的现实桎梏下,科琳娜的世界也逐渐变得狭小。
如今28岁的科琳娜生活范围只有四个街区。
她极度内向社恐,怕接触陌生环境,怕和人交流。
她在距离家不远的一所出版社上班,每天出门的那一刻是她最紧张的时候,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一路上只能不断数数。

到了出版社,她通常径直前往自己那间阴暗狭小的办公室,从不在公共办公区停留。
因为是靠着父亲的关系进了出版社,所以领导把她安排在了最无害的岗位,给低 俗 S 情小说的排版,校对文字。

而由于她性格内敛,沉默寡言,领导对她始终不怎么信任,交待给她的工作总要多叮嘱好几遍,即使科琳娜总是按时按点完成。
不仅如此,同事也经常以科琳娜从来不去四个街区以外的地方取笑她。

虽然在出版社一直处于最边缘的位置,但回到家的科琳娜,总告诉母亲自己在公司多受同事喜爱,多被领导看重。
而她如此这般润色现实,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为了掌控她那一丝不乱的日常秩序罢了。

科琳娜有一个小说梦,却因为缺乏勇气,从未真正动笔过。最多是在排版校对小说时,改写那些她认为不够好的结局。
之后,她会把修改稿留给母亲阅读,母亲读完,她再偷偷将稿子藏到床底下,然后把校对好的原稿带回公司。
一直以来,科琳娜的母亲以为女儿让自己看的那些小说都是她写的,还经常鼓励她尝试写长篇小说……

这天,科琳娜去领导办公室交付排版完成的文稿。
无意中得知,一畅销书作家交来的系列小说最终稿《共鸣》的结局完全不行。

不仅做作装深沉,还充斥着一股矫揉造作的文艺腔,最糟糕的是女主的结局非常凄惨。
完全违背了整部系列一贯的调性。
没有哪个读者愿意为这种结局的小说买单。
本来董事会就有取缔他们小说部的想法,该部小说如果发行无疑就是加快了取缔的进程。

但印刷的时间越来越逼近,出版社的领导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发邮件想要让作者履行合同规定,但人家根本就不回。

好不容易接通电话,作家表示自己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改。
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科林娜无意中拿到了《共鸣》的复印件,她偷偷将小说带回了家。

该作者一直是科琳娜最喜欢的作家,所以她想拜读其最新作品。
又因为职业习惯使然,看到小说文稿就会忍不住校对起来,最后更是顺手重写了那个不太令人满意的结局。

当晚她跟母亲分享了那本小说,得到了高度评价。
但在第二天去上班的时候却忘了将它放入床底下的箱子里。
所以,当打扫房间的母亲发现了女儿落在家里的小说文稿时,她首先想到的是要赶紧给她送到出版社。
可因为实在没有勇气迈出家门,最终只能拜托附近的杂货店老板。

只是,送过来的文稿科琳娜还没拿到却先让领导拿到了。
一个误会就这样形成。
领导以为该作家是良心发现所以修改了结局。
看完后更是将其称为整个系列最精彩的一本。

所有人满心欢喜。
只有科琳娜笑不出来。
更不敢说出实情,盗取文稿,冒用他人身份擅自修改,每一桩都是违法行为。
但更让她害怕的是,领导已经吩咐下去开始加紧印刷了。
为了挽救这个错误,科琳娜必须去跟那位作家当面说清楚,尽管这段旅程足足有四百多公里。

她求助了杂货店老板的表弟卡洛斯(克里斯托·费尔南德斯 饰)。
很快,两人便开车上路了。
这是20多年来,科琳娜第一次离开生活的街区。
车窗外飞逝的景象,科琳娜从最初的惊恐不安,渐渐化为满眼好奇与放松,最终忍不住笑出来。

两人千辛万苦来到作家居住的村子,经过多方打听最终在一所学校找到了她。
在得知他们的来意后,作家表现得并不友好。

而且不管科琳娜说得如何天花乱坠,都拒绝接受修改结局。
就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作家表示自己也要去,称她必须跟科琳娜的领导好好谈谈,一个小编辑怎么敢教导畅销书作家如何写书的。
但出于文学上的好奇,在回去的路上,作家让科琳娜为自己朗读了她改写的结局。
末了,她极不情愿地告诉科琳娜,这不是自己看过的最糟糕的作品。

最终,作家同意保留科琳娜改写的结局,但这件事必须严格保密。
为了让科琳娜签下保密协议,出版社提出给她一些该书的销售利润。

在考虑良久后,科琳娜提出了一个条件……

影片《科琳娜》基调轻松,不失幽默。
导演剪辑出身的背景,使其在刻画科琳娜走出封闭舒适区、迈向喧嚣城市的关键场景时,巧妙地运用了节奏鲜明的鼓点,营造出一种热血澎湃出征的感觉。
精准地隐喻了科琳娜此行的本质——一场突破内心恐惧的成长之旅。
在她的人生中从未真正大胆过,为了挽救工作她必须走出那狭小的生活范围,也必须克服地理与心理的双重阻碍。
这份为生存而战的勇气蜕变,令社恐人士深有《共鸣》。

不过,也正是这趟突破自我的旅程让科琳娜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让别人发现了她的写作才能,她也开始感受到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世界。
通过改写小说主人公结局,科琳娜同步重构了自己的生活。
但影片结局并未安排“彻底融入”,而是传递了更普世的价值,真正的勇气是带着恐惧前行,并在不完美中重构属于自己的美好。
片中科琳娜与母亲有这样一段对话,如果一个懦弱的角色在某个瞬间展现出勇气,那是否意味着她其实并不懦弱,她只是一直在等待那一刻。
舒适区并非贬义词,悲观主义也不是流行趋势,懦弱的角色同样可以拥有快乐结局。
对于内心总是阻碍重重的人来说,突破自我就是最大的困难,这个困难能解决,一切都好说。
图源于网络
Toffee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