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探讨现实题材电影的力量与温度,《内沙》观影分享会在闵行举行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 回复:0

[影视资讯] 【转载】探讨现实题材电影的力量与温度,《内沙》观影分享会在闵行举行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小泉叮咚响

ZxID:9457126


等级: 文坛巨匠
宁可高傲的发霉,不去卑微的恋爱。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46 0
7月28日,由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电影电视系、上海农商银行闵行支行举办的电影《内沙》观影分享会在闵行颛桥万达影城举行。
活动吸引了来自农商行、区融媒体中心及“今日闵行”粉丝在内的众多观影代表参与,并在映后与电影主创围绕电影内容、镜头美学、农业服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聚焦现实:《内沙》引发思考
电影《内沙》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系主任杨弋枢执导,以一个有机农场的运营困境为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沙堆积而成的小岛上的故事,取景地为上海崇明岛。
影片聚焦当代社会现实题材,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两代理想主义者的奋斗与挫折,以独特的视角和冷静的镜头语言,呈现了社会变迁下个体的挣扎与坚守。
该片于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新风单元国际首映,接连入围匈牙利米什科尔兹国际电影节“聚焦中国”单元、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全球视野”单元,并斩获西班牙赫罗纳国际电影节“荣誉提名奖”。
在观影过程中,现场观众沉浸于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中,不少人被片中人物的命运所触动。影片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更以其真实性和人文关怀打动了在场观众。
主创分享:用电影记录时代
在互动环节中,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系主任杨弋枢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余莉作为电影主创分享了《内沙》的创作点滴。

“完成一部电影的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灵感形成阶段,我从了解有机农业的消费端,到去探索生产端,直至去讲述有机农场的故事,创作过程中拜访了多地从事有机农业的从业者,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导演、编剧杨弋枢教授表示,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她对现实社会的长期观察,希望通过影像呈现那些被忽视的普通人的故事。
杨弋枢教授还谈到,作为高校教师和电影创作者,她长期致力于将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现阶段我主要做剧情片,之前很多年我都在做纪录片。剧情片更容易在规划好的时间段中完成,纪录片则更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跟着被拍摄对象,投入更完整的时间去创作”。对于杨弋枢教授来说,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自己的创作都是在记录时代、反映社会问题。
余莉副教授分享,影片在筹备阶段,第一次去崇明岛勘景,就是她和导演一起去的,冬季的崇明岛非常符合电影画面所需,“影片采用了冷静克制的叙事风格,避免过度煽情,也通过细节和留白让观众自行思考”。影片通过平实的镜头语言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也展现了理想主义者面对困难的痛苦和挣扎,很真实。
两位主创还分析了影片的视听语言,如长镜头的运用、自然光的拍摄手法等,通过这些技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跨界交流:电影与社会的对话
提问环节,高校学者、金融从业者与媒体工作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电影如何与社会现实互动,有观众表示电影体现了崇明的风土人情,主人公的精神令人动容,值得深思;也有人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等角度发表见解,对影片的独特魅力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场互动热烈,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影片中的人物面临的经济困境、家庭压力等问题,也是我们在进行农业金融服务中常常遇到的。这部电影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客户的需求,也激励我们在服务中注入更多人文关怀。”来自上海农商银行闵行支行的代表在交流中表示,《内沙》所展现的社会现实与金融行业服务基层的实践有诸多相通之处。
闵行区融媒体中心的代表则从影片画面美学、剧情片与纪录片的不同、音乐风格等角度切入,与主创探讨了交流了电影的社会价值及艺术表达手法,“《内沙》这样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思考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和影视作品的结合,更好地传递社会声音,推动问题解决”。
杨弋枢教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让电影与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对话。在谈到电影在地化表达时,杨弋枢表示,“我的电影喜欢在熟悉的环境里创作,我是闵行的新居民,期待未来能够创作和闵行有关的内容,表现闵行的美与特色,让现实题材电影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记者:臧尊 侯江琦(实习)
摄影:陆乾辰
初审:方佳璐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工作,退一步海阔天空,爱情,退一步人去楼空。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