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首诗,一首救了卖饼人妻子,一首救了他自己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8 回复:2

[人文通史] 王维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首诗,一首救了卖饼人妻子,一首救了他自己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rainlxsh

ZxID:3206502


等级: 素材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09-01 0

作为盛唐诗坛上最熠熠生辉的诗人之一,王维一生中留下了400多首诗。

今天聊聊王维的一首诗,如何从王爷手中挽救了一位弱女子的命运。


故事要先从王爷的身份说起。

话说唐睿宗李旦有六个儿子,

其中昭成皇后生的第三子李隆基,即以后的唐玄宗。

其他的五个兄弟分别是:

肃明皇后生长子李隆宪,封宁王;

柳宫人生次子李隆捴,封申王;

崔孺人生四子李隆范,封岐王;

王德妃生五子李隆业,封薛王;

六子李隆悌早早夭折,被封隋王。

故事的主角便是长子宁王,李隆基登基以后,为了避讳兄弟们都不能再用“隆”字,因此也他被后人称作李宪。


李旦早年封殷王,中宗李显被废后,他被武则天立为傀儡皇帝,居于别殿,不能过问政事。

在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建立武周政权,便将他降为皇嗣,甚至被迫改姓为“武”。

后来武则天年事渐高,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神龙政变,杀死了她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重新让位于中宗李显。

然而,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入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太子李重俊被杀,李显也被她们投毒毒杀。

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改元唐隆,准备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摄政。

此时,李隆基在京师暗中招揽豪杰,与禁军、太平公主等势力发动了“唐隆政变”,再次将李旦送上了皇位。



李旦登基后,与大臣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李隆宪本该被立为太子,但李隆基的功勋卓著,朝堂上下呼声最高,于是他再三请辞,表示不敢居于李隆基之上。

李隆基顺水推舟地登上了太子的宝座,李宪十分恭谦小心,从不干议时政,也不与人交结。

面对如此“识时务”的兄弟,李隆基一登上皇位便给他封了“宁王”,食邑两千户。

苏辙曾经感慨过,“废长而立少,虽圣贤犹难之,宪与玄宗兄弟相安,终身无间言焉,盖古今一人而已乎!”


虽然做不了皇帝,宁王的一生过得也是富贵荣华、逍遥快活,后人称“宁王骄贵,极于奢侈”。


他每次与宾客交谈,必先含嚼用沉香和麝香制成的珍贵香料,开口时“香气喷于席上”。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宪为了保护盛开的花,竟命人在花枝上用红丝系上金铃,一旦有鸟雀飞来,园吏便在第一时间拉动铃铛驱赶它们。时人称为“惜花金铃”,也称“护花铃”,一时引起许多人效彷。

后世许多文人在诗词中都用过这个典故,如宋代张炎的“燕归摇动护花铃”,清代纳兰性德的“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等等。



宁王李宪不仅生活奢侈,而且极其喜好声色。

他的府中有绝色宠妓数十人,有千娇百媚的美人,也有“美姿色,善讴唱”的乐妓,“皆绝艺上色”,但他并不满足。

宁王府的左侧,有一家卖饼的小贩,家中妻子“纤白明晰”,清丽可人。

宁王从他家门前经过,偶然看到这位佳人,忽觉眼前一亮,心驰神飞,就起了占有的心思。

一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一个是街边卖饼的小商小贩,宁王花了点钱便将女子纳入了自己府中,对她十分宠爱。



转眼间,时间过去了一年。

宁王又一次大摆筵席,与十几个宾客饮酒作乐,卖饼人的妻子也在旁伺候。

许是女子神情郁郁,宁王也有了几分醉意,忽然大声问,“你心中还想着那个卖饼的人吗?”

女子只是低着头,默默不语,于是宁王派人将卖饼人召进了府中。

女子一见自己的丈夫,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他,两行热泪滚落下来,却依然不肯说话。

卖饼人看着自己的妻子落泪,只觉恍若隔世,失魂落魄地低下头,眼泪也扑簌簌地打湿了前襟。



看着这一对夫妻久别重逢,互相的情意似乎从未消失,都忍不住唏嘘叹息。

宁王将一切都看在眼中,便说道,“在座诸公何不赋诗一首,以记今日之事?”

座中众人思索间,随着岐王李范赴宴的一位年轻人面露茫然,低低地询问其中故事。

在听完卖饼人妻的故事后,他心怀激荡,挥笔而成,率先交上了一首小诗。

这位青年,便是只有20岁出头的王维,诗名为《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没有任何的生僻之处,唯一令人产生疑问的可能就是:

“息夫人”,何所人也?不是写卖饼人的妻子吗?王维为何写她?

息夫人,妫(guī)姓,陈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因面似桃花,又被称作“桃花夫人”。

她本是陈国君主陈庄公之女,因嫁给息国国君,故亦称息妫。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听说了息夫人的美貌,于是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

在看到她本人姿容绝代,便起了占有之心。在设宴招待息侯,他乘机以武力俘虏息侯,灭亡息国。

息夫人闻讯后,本想投井自杀,但在说客以“保全息侯性命为条件”的劝阻下,最终还是无奈嫁给了楚文王。

她进入楚宫三年,为楚文王生下熊艰与熊恽两个儿子,但整日默默无言,始终不肯和楚王说一句话。

楚王最终无法忍受,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我一个女子,伺候两个丈夫,既然不能去死,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王维以息夫人的口吻写下这首诗,仿佛是她在对着楚王说:

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夫妻恩爱之情。

这又何尝不是卖饼人妻子的心声呢?

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美丽的花朵,却时时眼中含泪,对于身边宠爱自己的楚王不发一言。

因为,她所有的精力都已经用在克制自己的痛苦中了,那克制不住溢出来的痛苦,都化作了滚滚热泪。

对于她来说,上位者所谓的宠爱,也不过是将她当作玩物罢了,实际上是对她人格的侮辱、感情的践踏。

她身为一个弱女子,因为维护丈夫的生命而不得不委身事仇,内心的怨愤和不甘如同一座沉默的火山,时时都在炙烤着自己的灵魂。


这首小诗以息夫人的史事设喻,既巧妙又贴切,既吟咏了史事,又讽喻了现实。

卖饼人妻与息夫人,身份、地位、才学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她们的无奈是一样的,痛苦是一样的,对丈夫的坚贞与深情也是一样的。

但她们都无能为力,只能用最微弱但又最倔强的沉默来反抗一切。

而她们也是封建社会中,许多身不由己的、被侮辱和损害的女子们的代表,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悲剧人物。

王维用了短短二十个字,将这种有血有肉、有怨有愤的弱女子形象刻画得委婉凄艳、动人心魄,不仅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概括力,更体现了他常怀悲悯之心的“佛性”。



王维看到了息夫人的无奈,也看到了她不为富贵所迷的坚贞,看到了她深藏于内心的痛苦和愤怒,看到了她虽然沉默却始终在燃烧的内心。

他用看似平淡温和、毫无锋芒的文字,写出了她们的痛与恨,也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越读越觉得辛辣。



据说,王维的这首诗惊起了满堂的喝彩,宁王也因此受到了触动。

不管他是接受了王维的讽喻,还是看在弟弟岐王的面子上做了顺水人情,结果是“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

宁王将卖饼人的妻子归还,让他们夫妻得以团圆。

一首小诗,拯救了一个女子的命运,挽救了一个破碎的家庭,足可以称作传奇。



王维靠一首《凝碧池》在安史之乱中救了自己一命。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9岁便能写诗,在文学、音乐和绘画上俱有着惊人的天分。

年少时,他也曾满怀理想、意气飞扬,也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受到了岐王、玉真公主等王公贵族的青睐与举荐,前途一片光明。

他独在异乡会怅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向往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少年侠气,会讽刺秦始皇墓“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也会赞叹行猎时“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壮观。

彼时的他,完全不像我们印象中的王维,拥有着更多“人”的情感与思考。

然而,以状元的身份进入官场后,他很快便受到了挫折。因为伶人私自跳了专供皇帝观赏的黄狮子舞,作为上司的王维遭到了贬官。



沉寂了十余年,经历了妻丧、学禅、隐居的生活,中年以后的王维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他的诗渐入臻境,日向“清空”,内容则以山水为主,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开创了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的新诗风。

在接下来半官半隐的20多年里,王维留下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传诵不衰的千古名句。

俗话说“文无第一”,在王维的数百首诗中,我们评判出哪一首诗是最优秀的。

但是对王维来说,有一首诗必定是最重要的,因为那是他的“救命”诗。



这首诗名为《凝碧池》,又名《闻逆贼凝碧池作乐》: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别说在大唐诗坛,哪怕在王维本人的诗集中,这首诗也并不算佼佼者,读过它的人屈指可数。

那么,为什么会说它是王维生命中最重要的诗呢?

因为在这短短4句28字背后,却有着一段血泪斑驳的历史和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故事要从公元755年的冬天说起。

这一年的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忧是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他麾下的唐兵,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共15万人,号称20万,其中不少军士都久经沙场。

由于海内承平日久,河北一带的军民经历了好几代太平盛世,毫无战斗经验,面对突然爆发的战争都反应不及。叛军所过州县要么开城投降,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很快城破被杀,河北迅速沦陷。

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唐玄宗第一时间便得到了奏报,他却不肯相信,自以为是诬告,令唐军失去了最宝贵的反击时间。

十二月,安禄山率领叛军渡过黄河、剑指洛阳时,唐玄宗才慌了神,急忙派人防守。但是精锐的边军已经来不及赶回了,防守的任务只能交给临时招募的市井子弟,以致于洛阳很快失守。

守将高仙芝、封常清等人及时退守潼关、暂避敌锋,同时迅速作好了拒守的准备。



潼关久攻不下,于是安禄山滞留洛阳,准备称帝事宜。


第二年的正月初一,他指挥洛阳耆老僧道劝进,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定都洛阳。

此时的唐玄宗,完全失去了年轻时的勇武睿智,先是偏信宦官的诬陷,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死了高仙芝和封常清,后又逼迫哥舒翰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出关会战。

六月,哥舒翰兵败被俘,投降安禄山,潼关也失守了。

打破了最后一道屏障,安禄山便可以率领叛军长驱直入,一举进攻到长安。

唐玄宗见状,急忙弃城而逃,一路逃亡入川,定成都为新都,称为“南京”。



唐玄宗狼狈不堪地离开长安时,除了护卫自己的禁军,只带了杨贵妃、杨国忠、高力士和几个亲信大臣。

王维身为“给事中”,却没有资格被列入亲信队伍,反而被抛在了长安,城破的第一时间便被俘虏了。

大抵因为诗名太盛,安禄山手下之人对王维的看官十分严格,日日劝说他归附新君。

王维当然不愿屈身事敌,更不愿意自己的声名成为给安禄山增光添彩的工具。

但身为弱质文人,他也没有能力在重重看守下离开,只好偷偷服用泻药,假装患病。这一招没有用,他又假装自己的嗓子无法发出声音,不肯说话。

但这一切的反抗,在绝对的武力值下都是徒劳无功。

一路被“护送”到洛阳后,不顾王维的抗议,安禄山硬是重新又给了他一个“给事中”的伪职。



“给事中”这个官职,在唐代属于门下省要职,掌侍从规谏,也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

王维在玄宗朝中担任“给事中”,所以安禄山也硬塞了一个“给事中”的官职给他,并不要求他做任何事,只将他幽禁在洛阳城南龙门的菩提寺。

八月,好友裴迪前来寺中探望王维,给他讲了一件惊心动魄之事。

大概受到“干娘”杨贵妃及玄宗的影响,安禄山登基后颇为看重宫中丝竹音乐表演。他派军“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骑士,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洛阳”,不到一旬的时间便掳到了梨园弟子数百人。

看人数足够,安禄山志得意满地邀请群臣,在神都苑最东边的凝碧池畔大摆筵席,命诸人歌舞弹唱取乐。



当日,凝碧池被装点得富丽堂皇。仔细一看,许多用来装饰的珍宝,都是曾经在唐宫中出现过的。

大宴开席,“梨园旧人不觉戏欷,相对泣下”,他们相对而坐,涕泪交加,奏不成曲。

叛军一个个擎出刀剑,露出寒光闪闪的锋刃来,威胁他们好好演奏,如果要流泪的话就都要斩首示众。

人群中有一名乐工,名为雷海清,他怒发冲冠,将手中的琵琶用力地摔向地面,然后朝西方嚎啕痛哭。

安禄山下令将他绑在戏马殿,施以“支解”的酷刑,然后还将残肢示众。

凡是听到这件事的人,无不内心惨痛悲愤,却又无能为力。



众所周知,王维的音乐造诣极高。

他最早得到玉真公主的青眼,便是因为用琵琶弹奏了一曲《郁轮袍》,吸引了她的注意。

入朝之后,他的第一个职务便是在太常寺下,担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

而“梨园”,本是唐玄宗专门设立,用来训练乐工的机构。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梨园负责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太常寺专司礼乐,内外教坊则充任串演歌舞散乐,三者鼎足而立。

这些乐工之中,不管有没有王维熟悉的人,对他来说,一定都是意义特别重要的。

更何况,雷海清区区一名乐工,地位低下,却能以死相搏,不堕高洁品格,怎能不震动他心呢?



王维满怀悲愤地写下了这首《闻逆贼凝碧池作乐》,逐层描写国破之哀,表达了自己的哀痛与无奈。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民生凋敝,宫室遭难,烽火燃处,满目烟尘;

天子蒙难,百官流离,盛世不再,仓皇失主。

“万户”极言盛世人口众多、安宁富足,“百僚”则喻示着朝中人才济济的景象。

然而这一些都在叛军的铁蹄下化作飞灰,那恢弘壮丽的“盛唐气象”已经消弭。

王维的字里行间,是对大唐盛世的眷恋,是对昔日生活的留恋,也是对城破国乱的悲悼。





人去楼空,玉阶蒙尘,秋风瑟瑟,槐叶飘零,长安城那空寂的深宫是如此的悲凉。

洛阳城的凝碧池头,却被狂妄自得的叛军占领,高奏管弦,宴饮庆祝,在人民的泪光和诅咒中寻欢作乐!

身在叛军的控制之下,王维没有用激烈的语言痛斥辱骂,而是用看似平淡的四句诗,描绘出了战乱下的几幅画卷。

然而,字字句句都仿佛在哭泣,以低沉呜咽的语调倾诉其不幸又无奈的心境,充满了悲愤与哀痛。



因为出自王维之手,这首诗便被悄悄流传出去,甚至传到了唐肃宗的耳中。

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趁着叛军内乱,整顿人马进行反攻,短短几个月便迅速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当时,很多人上书建议将所有“附逆”之人严肃处理,或流放、或处死。

然而,正是因为这一首《凝碧池》,让唐肃宗看到了王维身在敌营、心向大唐,看到了他的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再加上他那个平叛有功的弟弟王缙,愿意免职来为兄赎罪,于是王维便得到了宽宥。

他的官职被降为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但两年后便升任尚书右丞,这也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乱世之中,所有人都是脆弱的个体,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王维是不幸的,不幸被俘、不惜自残,但他也是幸运的,靠着一首诗和坚贞的爱国之心,终幸免于难。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09-03 0
已审核

内容有所补充,保留。

相关推荐:
名人堂之王维
https://www.paipai.fm/r5885993
王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https://www.paipai.fm/r7523156
王维替炊饼西施书写爱情
https://www.paipai.fm/r7419983
>>茗日推文手记微博<<https://weibo.com/7804702285
>>2016-2024茗日推文汇总<<https://www.paipai.fm/r7499574_1#td_86609468


沐君芊

ZxID:20542791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9-03 0
所有的詩作都是有感而發
求學時對王維的印象是他的詩很有神意
没想到還有這么兩首有意義的詩作
第一首詩就像是小說里的情节一様
成全了一對有情人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