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古代朝鲜与箕子带去的殷商文化关系密切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 回复:2

[野史八卦] 考古发现:古代朝鲜与箕子带去的殷商文化关系密切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迷鹿迷了路。

ZxID:17154062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梦唲210
笑着跳进人海里。如有举报未处理请站短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8-11 0
首先,从有关考古发现来看,有檀君神话说,天神降于太伯妙香山,可以与该国的石器时代相互印证。妙香山在今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与慈江道交界处,处于大同江与清川江之间。考古发现,公元前5000年至前1000年初,朝鲜半岛正当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址,多分布在平安南道、黄海北道等处,大同江正好流经这些地区而进入大海。生息在平原、河谷的初民,把妙香山想象为其祖先(天神)降落之处,是很自然的事。

妙香山,正如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古代中国的泰山一样。檀君神话又说,檀君在箕子进入朝鲜后,便移位隐居。正说明,古代朝鲜文化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由神话时代转入了文明时代。

《汉书》说,箕子制定了八条禁令,标志古朝鲜社会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已快速地迈进了有成文法的文明时代。考古发现可以证明这个历史记载。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说:"朝鲜青铜时代的年代大体在公元前10世纪至前5世纪,主要遗址在平安北道和黄海北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文化联系。"这时代,正好与箕氏王朝开发朝鲜的时代相吻合;箕子朝鲜的国都王俭城的故址,也正好在平壤市南郊大同江岸边。而且,古朝鲜的青铜器和支石墓,与中国辽宁和山东的青铜器与支石墓,形制一致。今平壤有箕子墓,也决不是空穴来风。

其次,从该国古代的族源神话来看,该国族源神话基本是卵生神话。高句丽国的始祖朱蒙是卵生;新罗国的始祖朴赫居世是卵生,新罗国的脱解王和金阏智也是卵生,新罗三大王族(朴、昔、金)都是卵生;南方的驾洛国的六个国王也都是卵生。这些神话本身,与中国卵生神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卵生神话很多,人所共知的如:简狄吞燕卵因孕生契(见《史记.殷本纪》);女修吞燕卵而生秦祖先大业,其后代曰孟戏、中衍,仍然鸟身而人言(见《史记.秦本纪》);直到明末清初,满族还有仙女吞鸟卵,生下清始祖努尔哈赤的神话传说(见《清史稿.太祖本纪》及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

据诸多学者考证,东夷是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夷始居地在今易水、燕山一带,后来一支沿渤海南下,一支向东北迁徙,并达到朝鲜、日本等地。更有人认为,虞舜、殷商、秦嬴等皆为东夷分支。《孟子.离娄下》便说过:"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我们即使不把殷商、秦嬴划为东夷范围,但它们与东夷诸族相互影响,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因此,从卵生神话这个角度看,古代朝鲜与箕子所带去的殷商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其三,从姓氏及有关考古发现看。中国《宋史.礼志》记载,宋徽宗封箕子为辽东公。宋朝罗泌《路史.国名纪》说:唐高祖武德年间"以辽为箕州"。今辽宁集安西有淇水县,辽宁新民一带有祺州。1973年,辽宁喀左北洞村出土西周早期铜鼎,腹内底壁铭文有"箕侯"字样。而且,箕子东去朝鲜时,在路经河北正定时,留下了一支子孙,就是后来"鲜于"复姓的来源。《风俗通.姓氏篇》云:"武王封箕子于朝鲜,其子食采于朝鲜,因氏焉。"

朝鲜半岛的姓氏也一样,可以作为证明材料。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的姓氏中有箕姓,还有其分支韩姓、齐姓,他们都奉箕子为始祖,并到中国河南省淇水县朝歌镇的三仁祠寻根问祖。还可以从服饰、古代历法、风习等看。朝鲜族喜穿白衣,这与殷商传统有关。《史记.殷本纪》说:"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可见殷商尚白。《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古朝鲜地区的扶余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这是继承了殷商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

古朝鲜的历法也跟殷商相似。《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说,该地区"以殷正月祭天,国中大会"。殷商有杀人殉葬的风俗,而《东夷传》等记载,扶余国"杀人殉葬,多者百数"。《东夷传》还说,该国"水旱不调,五谷不熟,辄归咎王"。这又使人想起《吕氏春秋.顺民》的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予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民乃甚悦"说明百姓认为汤这样作才对,否则就不对,也就是说,把大旱归咎于汤。而且,《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还说,半岛上的许多居民,都自称是来源于中国的"古之亡人"。

史籍、考古、姓氏、神话、民俗,各个方面相互吻合,都可以印证箕子与殷商遗民对古朝鲜的开发。

箕子陵,是古代高丽国为纪念箕子而建的陵墓,原址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牡丹峰脚下,至今已无存(朝鲜炸毁箕子陵兴建檀君陵)。公元1102年,高丽肃宗接受礼部的建议,访查箕子埋葬的地点。最终认定,箕子埋葬于牡丹峰下,高丽肃宗便为箕子修筑了陵墓,又在旁边建立箕子庙,以进行祭祀。

不过,中国古代地理著作《水经注》记载:“杜预曰:梁国蒙县北有薄伐城,城中有成汤冢,其西有箕子冢。”如若根据此记载来推断,平壤的箕子陵不是真正埋葬箕子的地方,仅是箕子的衣冠冢,真正的箕子墓至今仍然存在中国。

朝鲜半岛历代君主都对箕子陵进行定期祭祀,并进行过数次修缮。箕子陵与乙密台、七星门、浮碧楼毗邻,成为古代平壤著名的景观之一。1959年春季,为了建设牡丹峰青年公园,金日成下令将箕子陵拆毁。

唐朝时,在朝歌南关建箕子庙,文学家柳宗元为共写了碑文,今存。明正德年间,在南门内路西建有“三仁祠”,以祀其位,遗址尚存。河南省西华县有箕子台一座,原址位于县城东南,为箕子被纣王流放后,读书之所。原址已坍塌,后人在县城西北新建一台,仍名箕子台。
茗日暮影

ZxID:14039875


等级: 派派版主
影子~随缘回礼,0225周年,0410转正~雪子~我来派派看你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0-08-13 0
已审核
>>茗日推文手记微博<<https://weibo.com/7804702285
>>2016-2024茗日推文汇总<<https://www.paipai.fm/r7499574_1#td_86609468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23-07-13 0
我就说棒子国是我们的吧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