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婚礼的服饰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76 回复:2

[宗教民俗] 明清婚礼的服饰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老僧只看小说

ZxID:13768172


等级: 热心会员
希望能一直到事情的最后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6-08 0
明清婚礼的服饰
      中国没有婚礼专用的服饰,大多都是约定俗成,有品级的阶级人士是按照其品级穿戴相应的礼服,有些款式不仅仅在结婚时穿,还因相应场合也穿。无品级的老百姓们因自己财力和地位去模仿上层,由于等级限制,老百姓们不可能模仿帝王,一般人也只是模仿官员、命妇、富人家等;自古以来服饰发展与流行都是上行下效,某些服饰流行是先从上流社会或一小众人群开始流行随后被社会大众接受推展开来。还有社会变革的原因,某些服饰可能因时代改变用途,比如明代中叶的披风+立领袄衫+马面裙一开始是日常便服,到了清代升级为礼服。

明初制度规定是这样:
       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
  现实生活中执行情况跟制度不同,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只有品官子孙结婚可穿九品服。
      《大明会典•婚礼五》:“品官子孙假九品服,余皂衫折上巾。”
明代小说:
  新郎头戴方巾,穿领紫花布道袍,新娘穿吉服,下着官绿绣花裙。
      《醒世姻缘传》:到了吉时,请素姐出去,穿着大红装花吉服、官绿装花绣裙,环佩七事,恍如仙女临凡。见了婆婆的礼,面向东南,朝了喜神的方位,坐在一只水桶上面。狄婆子把他脸上十字缴了两钱,上了髻,戴了排环首饰,又与婆婆四双八拜行礼。薛如兼光着个头,站站着往前,戴着顶方巾,穿了一领紫花布道袍,出来见他丈母。狄婆子甚是喜悦,拜匣内预备的一方月白丝绸汗巾,一个洒线合包。
  新娘穿吉服,新郎头戴儒巾,头上簪花,着青圆领,皂靴等。
《金瓶梅》:春梅打扮珠翠凤冠,穿通袖大红袍儿,束金镶碧玉带。坐四人大轿,鼓乐灯笼,娶葛家女子,奠雁过门。陈敬济骑大白马,拣银鞍辔,青衣军牢喝道。头戴儒巾,穿着青段圆领,脚下粉底皂靴,头上簪着两支金花。

下图中明代版画中新郎穿襕衫,头戴方巾,新娘盖头,外穿袄衫,下穿马面裙。
[attachment=13368001]
       其实明代平民的婚服不是某些群体想象中的“凤冠霞帔”,凤冠霞帔本是命妇的装束,配色多为红袍绿裙,命妇的凤冠没有凤凰,是不同数量的翟,凤冠霞帔从明代经历清代,着穿形制大体相似,随后霞帔逐渐成了补子坎肩的样式,以及受旗人影响和效仿戏曲元素不断变革,渐渐不严格遵守,脱离了礼仪轨道越来越戏曲化,后来的发展走向了戏曲风不归路。【所以这也是慈禧六十大寿当天看到缪氏穿凤冠霞帔,误以为她穿的是戏剧戏装原因】。
       庶民女子能有礼仪性场合很少,符合礼仪性场合也就是婚礼了,虽说庶民女子可逾制模仿命妇,这要看个人财力,然而也有很多限制,凤冠只能用于正室、凤冠只能饰花,加上民间容易受时装元素的影响,随时间推移大衫霞帔中的“大衫”逐渐被省略,庶民女子婚服用装多以圆领袍或立领袄衫(多为红色)为主,外加上霞帔下着绿色马面裙,这种搭配的主要场合就是结婚,随后霞帔逐渐被云肩取代。
  总之官员结婚着品级补子常服\吉服,官员妻子可以穿大红通袖袍和官绿马面裙;生员着襕衫、青圆领,庶民男子着道袍(没颜色规定),也有庶民穿襕衫模仿生员现象,女子虽说可以逾制着红色通袖袍,更多情况是红色立领袄衫和绿裙作为婚服(明末及清代还佩戴云肩,或是云肩饰纹的披风)。

接下来是清代
       《清稗类钞•服饰》:“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至国朝(清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于是争相沿用,流俗不察,谓为嫡妻之例服。沿至本朝,汉族妇女亦仍以此为重,固非朝廷所特许也,然亦仅于新婚及殓时用之,其平时礼服,则于披风上加补服,从其夫或子之品级,有朝珠者并挂朝珠焉。结婚日,新郎或已有为品官者,固服本朝之礼服矣。而新妇于合卺时,必用凤冠霞帔,至次日,始改朝珠补服。其说有二。一以凤冠霞帔表示其为嫡妻也。一以本朝定鼎相传有男降女不降之说也。”
       通过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平民嫁女是“假用”凤冠,假用就是假物为用,庶民用的是“假用”的概念,包括服饰装饰上都是以假乱真,还有“凤冠霞帔”这个称谓,虽然名词上还是称为凤冠,庶民女子其凤冠只能饰花,后来还效仿戏曲元素。“仅于新婚及殓时用之”,“谓为嫡妻之例服”可见凤冠霞帔还能表示妻子的象征。根据《大明会典》记载只有品官子孙可假用九品服,明代庶民男子能假用九品服的不多,一般男子道袍、襕衫(没颜色规定)等作为婚礼正装。
  清代由于男从女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清代汉人女子延袭了明代的传统,根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士阶级以上的男子结婚可穿九品服,一般男子却是常服褂袍,披红等。
[attachment=13368004][attachment=13368003]

       《苏祖斐百岁回忆录》: “新婚夫妇行礼时,新娘头戴凤冠、身穿红色衣料加上平金彩绣的霞披……待回门之後,换穿披风红裙。披风红裙,由夫家制备,赠给新娘。披风系深天青色绸料所制,上绣八个团花,四周绣有海水纹图样,胸前背後有‘补子’,‘补子’上按品级绣有不同的鸟,红裙上绣有五彩花样,非常鲜艳。”

       《六十年来妆服志》: “妇女的礼服,最普通者,曰披风、曰红裙。披风比于男子的外套,也是吉服则作天青色,而素服则作元青色,不得有异色。披风之内衬以袄,那就儘你爱用什么颜色,便用什么颜色了。披风也像男子外套的作对襟,长可及膝。有两袖,极博,以我幼时所见,大概以蓝缎而绣以五彩或夹金线之花。六十年以上对于披风上的装饰,我不知道了。但未嫁的闺女,不得穿披风。
       到了晚清时代,女太太们踵事增华,披风上除补服以外,还有平金的团花,以及水浪形的金边,她们称之为‘水脚’,此种装饰,北方官太太们颇为提倡。披风上有短领,可以点缀各种珠宝。披风亦似男子的外套,从纱的一直可以穿到皮的,但皮毛的翻穿,似近日的女大衣,却是没有过。 红裙也有种种花样,大红之裙,加以百襕,有的还装以各种飘带。有一时代,裙幅上装以无数的小银铃,行一步辄丁令作声。但此种装饰,都为年轻少妇为之,年老者穿红裙,亦颇素朴。”
  清代中叶,源于明代女子日常便服的披风长裙受吉服影响渐渐有了礼服化的趋势,披风长裙又称作为裙褂,广东等地亦习惯用“褂”来称呼披风,江南谓之披风,其形制为立领、对襟、领口缀扣开襟或中下处缀垂带,配色以石青色为主,配红色的马面裙或其他颜色的裙子,饰纹有团花、海水等,裙褂是清代命妇的吉服、常服,民间女子的礼服,披风红裙一直延续到至今,除了传统黑褂红裙以外,还有其他现代审美样式。

清代\民国的披风(衣身长短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同外,其形制并无差异)
[attachment=13368006][attachment=13368005]

       民国时代,那个带有浓厚戏曲色彩的凤冠霞帔无法经历社会变革淘汰了,民国时代以中式裙褂或西式婚纱还有后来的旗袍作为婚礼正装,男子戴礼帽、着黑褂蓝袍或西装,本朝建国初以灰蓝黑的中山装,列宁装为主,改革开放后流行大红色旗袍作为婚服,男子是西装,有些地区还有披红的残余,千禧年之后出现了许多奇怪的款式,现在不论男女中式婚礼以满堂红作为主题颜色,这个原因可能受戏曲影响或跟古装片有关了。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眸渊若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6-08 0
已审核。

婚礼服饰的变动还是挺大的。

【每月活动】清代服饰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9910&keyword=

图说从古至今的中华服饰(上古商周--->>>近代服饰)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8837&keyword=
  • 际遇之神

    惩罚 2017-06-08

    晚藏乌吃鱼梗到喉咙,拔鱼刺花费派派币3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7-18 0
感觉颜色怎么都那么暗淡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