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04 回复:4

[人文通史] 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径戎

ZxID:73023641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葉修
[忆1012 1113——/6.29] [婚礼8.29][周年11.04]Ugly people and more troubl.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2-04 0
人类史上20次大地震



[table=500,#3f3151,#3f3151,2][tr][td][table=500,#5f497a,#5f497a,2][tr][td][table=500,#b2a2c7,#b2a2c7,2][tr][td][table=500,#ccc1d9,#ccc1d9,2][tr][td][table=500,#e5e0ec,#e5e0ec,2][tr][td]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948614861930578bbe0cd34f5e778.jpg[/img]
1906年:美国(加州旧金山)/ 震级(里氏):7.8 / 死亡人数:3000 / 财产损失:5.24亿美元。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发生于1906年4月18日清晨5点12分左右,芮氏规模为7.8,震中位于接近旧金山的圣安地列斯断层上。自奥勒冈州到加州洛杉矶,甚至是位于内陆的内华达州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这场地震及随之而来的大火,对旧金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49e614861930551cdd82b00cc24e5.jpg[/img]
1 灾害分析
在罗森(1908)的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地震震级的重要特点,地震的震级和地下地质情况有明显的关联。沉积物填满的河谷遭受的地震级数比附近的河床岩石地的要大,并且,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旧金山海岸的填海造地坍塌的地方。现代地震区划学说的经验证明不同的地质结构拥有不同的地震灾害效果。通过研究这次地震地表的位移和应变, Reid (1910)公式化了他的关于地震源的弹力复完理论,这个理论在今天仍是研究地震周期的基本参考。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估计这次地震的级数为7.9矩震级。这次地震也导致的地表可见断裂长达470千米(290英里)。相当于麦加利地震烈度中七至九级的这条裂缝向陆地延伸了长达80千米的距离。
2 灾害伤亡
当时,政府官员担心若公布真正的死亡人数,恐怕会造成地价下跌,并影响到重建这个城市所需 的一切,因此捏造死亡人数只有478人。今日,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在3,000人以上,更有人估计高达6,000人。大部分的伤亡集中在旧金山,而其他的 旧金山湾区则约有189人死亡。圣塔罗莎、 圣荷西以及 斯坦福大学也都遭受到严重的损害。
40万人口中,约有22.5至30万人无家可归,其中约有一半的难民离开湾区到奥克兰。报纸形容在 金门公园、Panhandle 公园,以及从Ingleside到 北滩的海滩上都布满的临时搭建的帐棚。
这样等级的地震是第一次被清楚地以 相片记录下来,也使得后来 地震学的科学研究蓬勃发展。总计,当时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估计高达4亿美金。
3 次生灾害
和这场大地震以及随后的余震相比,随之而来的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甚至更大。城内发生了多处火灾,一些火灾是由于地震导致的天然气管道破裂引发的,有一些是人为纵火,或者是临时帐篷的篝火引发的。因为保险公司只对火灾损失而非地震损失进行赔偿,有些屋主就放火烧自己的已经被地震破坏的房子以便获得赔偿。美国 陆军信息部莱纳德D·韦尔德曼上尉在报告中提到当时一位消防员告诉自己附近的居民在焚烧他们的房子。因为他们被告知被地震损坏的房子不会赔偿,除非房子同时也受到火灾。
因为供水系统仍旧瘫痪,消防局只能有很有限的资源去利用。在市中心,几处相近大火混合成了一场更大的火灾。当时,有记者报道中提到其他地方的人们应该明白,不是旧金山城内某些地方发生火灾,而是整个旧金山城都在大火笼罩之下。这场大火最终摧毁了超过市中心云尼斯大道( 英文:Van Ness Avenue)的500座楼房。云尼斯大道是一条将旧金山一分为二并且直通旧金山海岸的大动脉通道。
当时有错误的报道说市长Eugene Schmitz和将军Frederick Funston颁布了戒严令。实际上,市长只颁布了一个允许警察和士兵可以当场对趁乱抢劫者开熗的命令。总共有大约500人被熗伤。政府也尽力控制火势,他们采用炸毁火灾区边缘的建筑物的办法来制造隔离带,可是事与愿违,火药常常没有摧毁建筑物却引发火灾。
4 灾民安置
美国陆军修建了5,610套红木和冷杉木的救济房。这些提供给二万名无家可归的人的住房是由John Mclare 设计。救济房被分为11个区,并且修建的相近, 然后以2美元的月租出租给人们直到他们的家园重建结束。这些救济房都是草绿色,一方面为了和周边环境协调,另一方面也因为军队手头上有大量的草绿色漆。这些救济房最多时候接纳的人数高达16,448。但是到1907年,大多数人都已经搬出了救济房。之后这些救济房被重新利用,成为了车库,仓库,或者商店。
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25926 / 财产损失:1.16亿美元。
1908年12月28日发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 。对欧洲来说它的损失仅次于1755 年里斯本大地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坏,死亡人数不少于4万。 墨西拿是西西里岛第二大城市,位于该岛东北端,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在1908年12月28日发生灾难性事件以前,墨西拿是一座以风光旖旎闻名的城市。
1 主要数值
●发震时刻
1908年12月28日5时22分(当地时间)
●震中位置
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海底
●震级
里氏7.5级
●死亡人数
11万—20万人(历史资料不一)
2 地震简介
1908年12月28日发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 。对欧洲来说它的损失仅次于1755
年里斯本大地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坏,死亡人数不少于4万。
墨西拿是西西里岛第二大城市,位于该岛东北端,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在1908年12月28日发生灾难性事件以前,墨西拿是一座以风光旖旎闻名的城市。
那天清晨,墨西拿市遭到欧洲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城市开始晃动起来。这次源自海底的地震,其破坏力遍及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并越过墨西拿海峡影响到意大利本土的南端。在墨西拿和意大利本土的雷焦港(现称雷焦卡拉布里亚—译注),大地下陷了0.6米。
两座城市均被毁,而墨西拿人口的一半约7.5万人丧生。在西西里岛已成废墟的村庄里和在意大利本土,还有7.5万人丧生。
3 地震描述
西西里岛墨西拿海峡底部的大地震,刹那间让海峡两岸的墨西拿市和卡拉布里亚市的建筑物,强烈地抖动摇晃起来。墨西拿市区更靠近震中,所以损失惨重,富丽堂皇的钟楼、教堂、戏院相继坍塌,所有建筑物均化为废墟。地震还使得海峡两岸的陡峭悬崖纷纷坍塌坠落海中.近海也掀起局部浪高达到12米的巨大海啸。巨波激浪横扫海岸直冲市区。墨西拿再次遭到横祸。
当时,墨西拿大主教被埋在他倒塌的宫殿下,但5天后,他幸运地活着出来,而其他很多刚刚活着从废墟中爬出来的人转瞬间却被涌进市区的巨浪卷走。经过海浪的来回席卷,整个墨西拿市区、港口以及周边40多个村庄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劫。墨西拿遭到欧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地震破坏,古城历经地震和水洗,化为水淋淋的一片废墟,甚至大地都下陷了约半米。
4 灾后救援
此次地震在西西里以及意大利其他南部地区造成了十几万人的死亡。而墨西拿市在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难者就达8万多人。更糟糕的是随之而来的饥饿和疾病还夺去了更多人的生命,好在整个意大利乃至世界各国很快从这个灾难中清醒过来,在意大利本土死里逃生的国王和王后带领着人们抢险救灾,而法国、希腊、阿根廷等国政府捐助了大量的救灾款,甚至很远的美国也拨款80万美元。后来,已经面貌全非的墨西拿依靠着历史遗留下的图纸和记录一点一点重建,历经几十年,才恢复了原有的很多风貌。
法国、希腊、阿根廷等国政府捐赠了大量救灾款。美国国会投票赞成80万美元的援助。 4艘满载食品和药物的美国军舰正通过苏伊士运河开往那不勒斯。
5 频发地带
墨西拿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最早由古希腊殖民者于公元前8世纪建立。在意大利当时曾经有一个说法——意大利最美的城市不是威尼斯,也不是佛罗伦萨,而是西西里岛上的墨西拿。隔墨西拿海峡与亚平宁半岛最南端的城市雷焦卡拉布里亚(雷吉纳队所在城市)相望,为亚平宁半岛进入西西里岛的第一站,扼海陆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此地位于地层断裂带上,地震频繁,
墨西拿海峡周围地区曾发生过一场可怕的连续震了6次的大地震,地震从1783年2月5日一直持续到3月28日。随后还有将近1200次余震,震力逐渐变弱,直到1786年10月,大地才恢复平静。
6 抗震纪念
为了纪念此次地震以及在地震中作出过贡献的团体、个人,当时的意大利皇室家族特制了约300枚地震奖章。奖章有金、铜两种质地。金质奖章直径40mm颁发给团体机构,铜质奖章直径30mm颁发给个人。
1910年2月20日,为了表彰外国团体、机构对此次地震的援助,英国海军勋章团体也制作了纪念奖章。该奖章由银质打造,直径32mm, 正面半身象为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
1923年:日本(东京-横滨)/ 震级(里氏):8.3 / 死亡人数:142,800 / 财产损失:28亿美元。
关东大地震(GreatKantōEarthquakeof1923,関东大震灾,かんとうだいしんさい)
是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据当时的报纸报道,处于饥饿状态的幸存者试图从池塘里和湖泊里抓鱼充饥,并排着两英里的长队等待着每天的定量口粮或每人一个饭团子。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曾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同时,日本政府借此机会屠杀革命党人和侨居日本的中国人、韩国人。1996年9月16日,经日本鹿岛公司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精确计算后称,1923年发生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应为里氏8.1级。也就是说,地震规模比原来的说法要大一倍。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巨大灾难,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达14.2万人。因为当时东京的地震仪已经遭到破坏,根据仙台市地震仪的记录推算出这次地震为里氏7.9级。
1 地震简介
1923年9月1日,日本的横滨和东京一带发生的地震灾。这一带在日本称为关东地区,故此震习惯上被称为关东大地震。震中在附近的相模湾内,在东京的西南方约70~80千米,震级为8.2(日本所定震级,最高为7.9,最低为7.8)。据日本政府发表的数字,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共计14万余人,其中东京的4万余人是被大火包围因烘烤或窒息而死。震后的三角测量表明,相模湾以北和东边的房总半岛的地面有较大的向东南的水平位移。对相模湾海底的测量则表明相模湾中部的海底下沉了100~200米,有的小区竟下沉了400米,而在主要的下沉区以北发现一处海底上升了250米。这表明这次地震导致了海底地形的大变动。日本南部海域处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日本列岛的邻接部位,这里的板块消减运动方向与上述海底地形变动是相符合的。
1906年和1915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理学系地震专业的大森房吉教授和他的助手今村明恒副教授两次就东京是不是将会有大地震袭击进行了争论。今村副教授根据历史地震分析,提出东京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危险性,并且强调要特别注意火灾的发生。作为日本地震学界泰斗的大森教授,以避免人心混乱为由,一直否定。
1923年9月1日大森教授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天文台。当地时间下午1时09分,当他来到天文台地震观测室的瞬间,地震仪的记录笔突然发疯一样大幅摆动,“太平洋的什么地方发生大地震了”,大森一边说一边仔细分析地震记录,顿时,他惊呆了,大地震似乎就在东京附近!不久,就传来了东京大地震和大火的外电。
2 地震详述
突来灾难
日本的关东地区东跨日本本州岛中东部,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日本重要的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就在关东地区。
1923年9月1日,星期六,横滨——东京地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人和上班族还在办公楼里忙碌,家庭主妇们则开始烧火煮饭。因为是星期六,车站上排满了准备外出度假的人们。
11点58分,关东平原地区突然发出了一阵阵“嘎嘎”的声响,大地上下抖动起来,接着便是一阵紧一阵的摇晃。一向宁静沉稳的大地此时却躁动不安:左右摇摆,上下抖动、起伏,人们仿佛置身于峰谷浪尖的海面上一叶小舟中,无法站立,无法走动,只能听命于那失去往日平稳的大地的摆布。人们被颤抖的大地抛向空中,非死即伤。没有死伤的人们试图逃出摇摇欲坠的房屋,可是双脚不听使唤。那一排排、一栋栋扎根大地的各种房屋也经受不住大地剧烈抖动的“考验”,摇晃、瓦落、墙倒、屋塌。能经受如此严峻“考验”的房屋寥寥无几。因此,那些勉强挣扎逃出房屋的人也没有摆脱厄运,或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或被埋在废墟中。一些人则被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惊骇得麻木了,眼睁睁地看到倒塌的楼房向自己扑来,坐以待毙。
地震发生的隆隆声、受伤者的呻吟声、没有受伤的人的呼喊声响成一片,令人毛骨悚然。大多数人在地震造成的大地颠簸中无所适从,被活活埋在倒塌的房屋里。许多人尚未来得及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便一命归西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8.3级。其袭击范围之广,受害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实为日本历史上所罕见。那些压在倒塌房屋里的人们无力自拔,那些侥幸活着的人也无力前去拯救。一个人即使没有被地震夺去生命,但也只能眼见自己的亲人在瓦砾堆下垂死挣扎,直至死神降临。倒塌房屋废墟下没有受伤或只受了点儿轻伤的人也没有人前往救助,几天之后,也因饥渴交并,气绝身亡。
人间地狱
关东大地震中,除房屋倒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外,大地也张开了血盆大口——地震造成的大裂缝,直接吞噬着人类的血肉之躯。有些人侥幸逃出了即将倒塌的房屋,却又掉到大地的裂缝中,被冒出的地下水活活淹死;没有被淹死的想从裂缝中爬上来,可是那“血盆大口”——裂缝又忽然合闭上,许多人被活活挤死。汽车掉进地裂后,地裂合并时,汽车连同车上的人被无比强大的压力挤成了铁饼、肉饼,地裂中不时传来撕肝裂胆的嚎叫声。有的地裂中喷出了水柱,直射地面,挤死在地裂中的人的尸体被强大水流喷到地面。一些压在瓦砾堆中的人,被地下冒出的水淹死。地裂将房屋撕成两半,把屋里的人统统吞到地裂里。
地震造成的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山崩地裂,多处出现大塌方。一座大森林以每小时九十多公里的速度从田沪山上滑下山谷,碾过一条铁路,带着一大堆人体的碎片注入了相漠湾,方圆几公里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在根川火车站,一列载有200名乘客的火车在行进途中与一堵地震造成的泥水墙相撞。180多米宽、15多米深的巨大塌方把这列火车连同车上的乘客、货物统统带进了相漠湾,顿时无影无踪,车上乘客的命运不言而喻。一些村庄竟被埋在了30多米深的地震造成的泥石流、塌方中,永远消失在地球上。
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
地震、地裂、泥石流、大塌方,一个接一个倒塌的楼房,使活着的人惊恐万状,拼命乱跑。人们在求生的欲望驱使下,盲目逃命,相互推撞,被踩死、踩伤的人不计其数,惨相环生,目不忍睹。但比地震这种惨相更糟糕、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地震破坏了关东地区的煤气管道,四处燃起大火。然而,大自然似乎疯狂了,对地震、火灾似乎仍不“满足”,又因地震引发了海啸,滔天的海水向灾难深重的日本关东地区袭来。地震、火灾、海啸,水火交加,把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水火无情
大地震发生时,恰值中午,东京等地的市民忙着做午饭,许多人家炉火正旺。大地震袭来,炉倒灶翻,火焰四溅,火星乱飞。位于关东地区的东京、横滨两大城市不仅人口稠密,而且房屋多为木结构,地震又将煤气管道破坏,煤气四溢,遇火即燃。居民的炉灶提供了火源,煤气、木结构房屋又是上好的“燃料”,几种因素的组合,使东京等地变成一片火海,爆炸声、火灾中人们的呼救声此起彼伏。地震后,火魔开始了在关东地区的肆虐。无独有偶,1906年旧金山地震后也发生了大火灾,但其悲惨程度远不及日本关东地区。
火灾发生后,本来火势就难以控制,可是地震带来的冲击波又在这一地区激起了巨大的狂风,失火地区马上变成了一片火海,风助火势越烧越烈。不仅如此,狂风还把火种向四面传播。火种传播到哪里,哪里便燃起冲天大火。工厂在燃烧,学校在燃烧,居民住宅在燃烧……统统都在燃烧。整个东京被烈火吞没,仿佛天在燃烧,地也在燃烧。烈火蔓延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烈火蔓延过程中,凡遇易燃、易爆物品,不是发生大爆炸,就是火焰冲天。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房屋已在大火前被地震差不多夷平,所以大火可以畅行无阻。东京等地的消防队倾巢出动,准备同火魔搏斗,但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遭到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自然无法赤手空拳同大火搏斗,更加之倒塌的房屋已将各条街道堵塞,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消防车进入火场后也寸步难行。面对大火和面对地震一样,人们差不多束手无策,任其肆虐。
最为悲惨的是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大火,这些人还有获救的可能。大火燃起后,许多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被大火活活烧死。一些逃脱地震灾难的人被大火包围。滚滚浓烟将他们熏倒,烈火将他们烧死。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被烧焦的人肉的刺鼻臭味。关东大地震时间并不长,可是地震后的大火却一连烧了三天三夜,直烧得天昏地暗,直到将火场内所有的东西都化为灰烬为止。好不容易逃脱地震的人们,在惊恐万状中又要躲避可怕的火魔。慌乱的人群离开居民区,离开火场,拥向室外的空旷地带。街道、广场、公园、海滩、学校的操场等地,都成为人们逃避大火的避难场所。一时间,许多空旷地带里挤满了人群。
一家军用被服厂拥有一个与体育场相仿的空地,里面挤满了几万名避难者。这里的四周还未起火,暂时还算是安全地带。挤到这里的人群还未来得及庆幸逃脱虎口,大火便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迅速扑来,大火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被服厂,包围圈越来越小。困在包围圈中的灾民乱成一团,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即使不被大火烧死,也被踩死了。所有的出口都被烈火封死,人们已无路可走。大火开始吞噬每一个人的生命。浓烟将这里完全笼罩,很多人缺氧窒息而死。在这里避难的32000人无一幸免,现场惨不忍睹。
东京全城在这场灾难里丧生的人中,80%死于震后大火,幸存者多数被烧伤。在横滨一个公园区里,为逃避大火,几百人跳入水池中。人坐在水里,只有头露出水面,企图以这种方式逃避火魔。但大火袭来后,火星在他们头上乱飞,头发多被烧着。横滨公园里想逃脱大火的24000多人被烈火团团围住,活活烧死。连公园里的湖水也被大火烤灼得热气腾腾,跳进湖里的人被湖中热水烫死。大火把日本关东地区变成了人间地狱,到处充满杀机。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海滩上的人们也无法保全性命。几千灾民逃到了海滩,纷纷跳进大海,抓住了一些漂浮物和船的边缘。水火本不相容,跳到海水里躲避烈火似乎理所当然。可是,这时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回事。几小时后,海滩附近油库发生爆炸,10万多吨石油注入横滨湾。大火引燃了水面的石油,横滨湾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火海。在海水中避难的3000多人被大火烧死。水中尚不能躲避火魔,那么在整个关东地区几乎无处藏身了。在横滨市,大火烧毁房屋6万多栋,约占全市房屋总数的60%。
因此次地震震中在相漠湾海底,又造成了大规模的海啸。由于强烈的地震,使海底地壳发生大规模运动,大岛附近海底最大垂直移动达400米,向北移动了4米。馆山附近海底隆起,向东南方向移动了3米。如此剧烈的海底地壳运动,致使海水涌起滔天巨浪,猛烈冲击着海岸。地震、火灾之后,大规模的海啸又发生了。
为逃避地震和火灾,侥幸逃生的人群开始寻找一个建筑物倒塌后压不着、大火又烧不到的地方暂时栖身。能满足这两种要求的地方只有海滩、港口和码头。于是,恐惧的人们纷纷涌向东京、横滨等地的海滩、码头、港口。但地震造成的海啸,掀起滔天巨浪,恶魔般疯狂地扑向相漠湾沿岸的港口、码头、海滩——那些灾民们以为是安全的栖身场所。大海一下子失去了文人笔下的温柔和浪漫,变得狰狞可怕。避难的灾民看到十几米高的横空巨浪铺天盖地地涌来时,又慌忙向内陆奔命,践踏致死者甚众。其实,想从海啸的虎口逃生也难于上青天,因为巨浪是以每小时750公里的速度扑向海岸的,所以岸上的人瞬间即被大浪吞没,或被卷到了海洋深处,或被大浪抛向半空,有的则被巨浪抛向陆地。那些停泊在各港口、码头的各种船只不是被凶猛的大浪击碎、击沉,就是在海啸冲击下相互撞沉。海啸退却后,又将这些碎船全部卷走。横滨港曾停泊着一艘较大的渔船,巨大的海浪将其击成碎片,船上的人无一幸存。
东京、横滨两地的港口、码头设施、地震中毁坏的房屋也被海啸中的巨浪洗劫一空。狂暴的大海平静后,东京等地的海滩变成大垃圾场,到处都是木制房屋的屋顶、床板、门窗、船的碎片和人的尸体。海面上也漂浮着类似的东西。但这些残留物只不过是大海狂暴发怒后所剩下的、来不及和潮水一同退去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被大海吞没,早已无影无踪。这次地震造成的大海啸共击沉各类船只八千多艘,东京、横滨、横须贺、千叶等地的大小港口、码头统统瘫痪。这些地方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浩劫。
人心叵测
地震袭击关东地区时,正值日本多病无能的大正天皇在位。他的儿子,23岁的皇太子裕仁摄政。为了提防有人趁火打劫,裕仁和他的幕僚派出了500多只信鸽进行联络,以弥补电话线中断、信息不通之不足。
裕仁皇太子要求大阪等地派出3.5万军队在受灾城市巡逻。那些借灾后混乱之机发不义之财的人很容易被发现。因为被烧死的死人身上的金银珠宝,会发出一股强烈的刺鼻臭味。任何被发现带有这种特殊臭味的、值钱东西的人,都会被当场处死。
但裕仁皇太子调集军队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灾区的秩序,还另有企图。他通过福田正太郎将军宣布实行军法管制,然后,指责朝鲜人和社会主义者冒犯了神灵,导致了这场大灾难的发生,还无端指责他们企图趁火打劫。那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蛊惑甚至使一些惧怕神灵的日本人信以为真。大约有4000名不幸的朝鲜人被日本军国主义的“黑龙团”赶到一起,百般嘲弄、污辱,进行所谓的“街道审判”后,推到地震幸存者面前斩首示众。这些人成为地震灾害发生后无辜的政治上的替罪羊。真是天灾未尽,人祸又生。
巨大损失
地震,以及由地震引发的火灾、海啸给日本造成了巨大损失。这种损失什么时候看也能称得上天文数字。东京、横滨在这场灾难中受害尤深,其次是横须贺和千叶。东京城内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日本共有25.3万所房屋毁于地震,44.7万所房屋被大火烧毁,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整个关东受灾地区,14.3万人丧生,20多万人负伤,财产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无家可归的难民亦数以10万计。人口稠密的东京地区受灾最重,死亡人数也最多,达到7.1万人,其中大火烧死5.6万多人,海啸吞没了10000多人,地震中房屋倒塌压死了3000多人。
3 灾情
死亡99331人,下落不明43476人,受伤103733人。房屋毁坏128266间,严重受损126233间,烧毁447128间,地震中木造房屋损坏率高。地震后引发大火,东京烧失面积约38.3平方公里,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烧失面积约9.5平方公里,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
4 灾情简介
1923年9月1日11时50多分,时近正午,日本关东地区的大多数人家都在准备午饭。突然,地下传来一阵可怕的轰鸣声,紧接着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刹那间房倒屋塌,许多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砸死在屋子内。烧饭的炉火翻倒,引起木造房屋着火……。
地震的震源在东京湾西南的相模湾。沿此海岸除东京和横滨两大城市外,还有许多小城镇,统称关东地区。这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震中距横滨约60多公里,距东京约90多公里,因为这一地区复盖着松软的冲积层,一些抗震性差的木造房屋大多在地震中完全倒塌毁坏,损失严重。
地震发生时又正在中午做饭时间,房屋一塌几乎马上起火。东京、横滨虽然开始火势很小,但因为地下供水管道破坏,消防设施也已震毁,许多街道拥挤狭窄,消防人员根本无法扑火。救火人员千方百计从水沟和水井中抽水,但是无济于事。当大火临近时,人们争着携带家财用具,拉着人力车逃命,结果堵塞交通,贻误救火,而且把火带过马路,使火势不断蔓延。火长风势,风增火威,熊熊烈火卷起阵阵旋风又使着火区不断扩大。
特别悲惨的是东京下町区(墨田区),约4万人逃到被服厂广场避难。因地处下风,不久广场就被猛烈的大火包围,无路可逃,许多飞溅火星随风而至,衣物家什开始燃烧,整个避难广场一片火海。有不忍烧烤的人跳入河中,不是淹死就是被高温河水烫死,3.8万人活活烧死于此地。
大火燃烧了3天,直至可烧的烧尽。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次生火灾,燃烧时间、过火面积和死亡人数等在灾难史上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
除了建筑倒塌和次生火灾,这次地震引发的山崩、海啸等次生灾害也十分严重。
大地震中,天灾也引发了人祸。地震后,“朝鲜人放火”,“朝鲜人要暴动”,“大地震还要来”等谣言引起人为恐慌,警察和军队一些人趁机消除异已,造成了社会的动乱。中、日、韩三国学者编撰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中,这样记述这一事件:
在地震后的混乱中,警察散布了“朝鲜人要举行暴乱”的流言,日本政府宣布东京与神奈川戒严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军队、警察和市民自发组织的自警团杀害了许多朝鲜人,据“在日朝鲜同胞慰问会”后来调查的结果,被杀害的朝鲜人约6000名。另外,还有数百名中国人也被杀害。
警察和军人认为社会主义者和工会指导者的大杉荣的思想很危险,因此也借故将其杀害了。另外,有些外地的日本人由于操地方口音被错认为是朝鲜人也遭到杀害,因为警察仅根据“15元50钱”这几个词的发音辨别是朝鲜人还是日本人,因为朝鲜语中没有浊音,讲这几个词有困难。
5 中国救助
全国动员
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中国时,中国政府迅速行动,展现了极其罕见的高效率。
此时的中国政局,也如同日本一般,处在波动当中。这年6月份,在曹锟等人的逼迫下,大总统黎元洪被驱逐,而参与驱黎的国务总理张绍曾也随即辞职,依照法律规定,由内务总长高凌摄政,代理总理职务。
这一摄政内阁在日本大地震次日,就立即派人前往日本驻华使馆表示慰问。内阁召集会议,外交总长顾维钧提出,对于日本震灾,“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政府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
内阁一致通过了5条援日救灾决议:除了分别电令驻日代办张元节、驻神户总领事馆紧急调查灾情之外,拨款20万元援助日本,并要求“各省长官联合绅商地方团体组织日灾急赈大会,与政府一致进行”,同时“派遣商船运送粮食药品,及红十字会赴日”。
摄政内阁以大总统令的方式号召全国人民“广募捐款,尽数拨汇,藉资拯济,以申救灾恤邻之至意”。内阁还邀请各界名流,如熊希龄、孙宝琦、汪大燮、王正廷等,共同商议援助日本的具体事项。会议从中午一直讨论到傍晚5时,进一步决定:通令各省区一律筹款赈济;迅速运米30万石到日本;解除粮食输出之禁令;邀请各慈善团体、红十字会及银行、新闻、商会、军警各界组织日灾协济会等。
代表“中国人民”表示慰问的,还有广州的孙文“大元帅”。他致电日本国摄政裕仁亲王(即日后的裕仁天皇):“值贵国京城和国家遭受空前灾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际,请接受中国人民的深切慰问。”同时,他还给他的日本朋友们犬养毅、福田雅太郎、大仓喜八郎、藤村义郎、久京房之助、头山满、莹野长知、宫崎寅藏家属等,致信表示慰问。
已经下台避居在天津的段祺瑞,也成立了“救灾同志会”,通电北京中央政府、南方孙文、各省军政长官及各团体,号召“广为劝募”,赈济日灾。
在政府的强力动员下,中国各界达成了罕见的一致行动。日本驻华使领馆一时门庭若市,前来慰问和表态的人络绎不绝。日本驻华的商业机构、民间团体等,也收到了无数的慰问电、慰问信和慰问品。
正在天津的梁启超发出通电:“救灾恤邻,责无旁贷,谓宜尽吾力所能逮,迅派军舰商船,募易服食各物,驰往急赈”。
上海《晨报》在9月3日发表题为《日本大震灾》的社论:“我国国民宜速组急赈会,募集巨款,特派大规模之救护团,驰往赈济,并切实调查灾况,如有缺乏粮食衣服之事,尽量输赠,万一灾后发生时疫,亦当派遣十字队前往医护。款项愈多,人员愈众,时期愈速,则救之范围愈广,效果亦愈大。”
同日,《民国日报》社论标题为《吊日本地震惨灾》,《申报》社论标题为《悲日本地震大火灾》。中国新闻界几乎一致呼吁民众,为日本地震灾区尽己所能献出爱心。
《民国日报》呼吁《中国人急宜救济日灾》,“此次日本巨灾,固然是日本的大不幸,然能因此恢复日中亲善,保持东亚永久和平,在中国固有益,在日本也不能谓无利。”“好义之声,一呼百应”,希望日本人能“谅解中国人民的好感”。这家报纸更是“希望日本在这次震灾中,领略人类同情心的福音,上下交勉,和中国做一个道义上的朋友”。
上海各界发给日本的慰问信、慰问电,充满了关切之情。
震前摩擦
此时令中国人柔肠寸断的日本,不久前还在令中国人咬牙切齿。
这一年,日本本应归还租期届满的旅顺、大连。旅大是由俄国在1898年强租的,租借期限为25年,正好在1923年到期。日俄战争后,日本打败了俄国,就继承了这个租约。但是,对于25年的租期,日本人并不满意,他们希望永久持有这两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军港城市。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遭到袁世凯巧妙地拖延。在国际压力下,日本放弃了部分要求,最终以武力为后盾,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了条约,这就是所谓的“民四条约”(民国四年签订),其中规定“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延长为99年”。
对于刺刀威逼下签订的“民四条约”,从袁世凯开始,中国历届政府都坚决不承认其具备法律效力。在引发“五四运动”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也对此进行了力争,坚决否定“民四条约”的合法性。1922年年底,在旅大租期即将届满之前,中国众议院、参议院先后通过议案,重申“民四条约”无效,得到无数民间团体支持,要求中央政府尽快对日交涉,收回旅大。
3月10日,中国外交部照会日本外务省及驻华公使,声明取消“民四条约”,并接洽收回租期届满之旅大,但遭到日本拒绝。全国一片哗然。3月17日,在国共两党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推动下,上海成立了“国民对日外交大会”,宣告“日本犹固执不逊,即实行经济断交”。
又成立了一家“上海对日外交市民大会”,由各路商界联合会、上海总商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工会等21个团体组成,通电全国,在未收回旅大前,全国对日经济绝交。“既云经济绝交,则不仅禁止购用日货而已,实含有与日人断绝一切社交之意味。既云断绝一切社交,则凡日人在华所营之事业,吾人皆应与彼脱离关系。如不受日本公司雇聘,不登广告于日本新闻,不载货于日本商船,不向日本公司保险,不向日本银行存款,不收受日本纸币,不往日本医院治病均是也。”(上海《总商会月报》)。
对日经济绝交立即席卷全国,上海、北京、济南、合肥、武汉、长沙、厦门等地相继推行,日本对华出口额大幅萎缩,“天津一埠损失约1200万元,上海约4000万元,通计各埠损失,已达1亿元再就日本6月份全国贸易观之,输入计超过输出9600万元”。(中国旅日学生“旅大收回后援会”报告)
但是,日本政府并未妥协,他们一方面宣称这是“排日仇日”行为,要求中国政府严加取缔,另一方面则以牙还牙,在宜昌和长沙先后开熗射杀中国民众,酿成“宜昌惨案”和“长沙惨案”。双方关系日渐紧张。
日本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后,“经济绝交”的组织者们,试图将抵制日货与赈济日灾分别对待。上海总商会表示:“恤邻与自卫,并行不悖。”上海中华书局进德会提出:“此次日本震灾,为近世大劫,吾人本人类互助及救灾恤邻之谊,理当援助,颇闻同人中有以国耻为恨者,须知不忘国耻,是一事,人道主义又是一事,不妨并行,且此次可为吾人仁义之试验,进德之途径。”
在实际操作中,“恤邻与自卫”不可能“并行不悖”,随着全民动员救援日灾,“经济绝交”实际上无疾而终。
慷慨援助
政府号召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进入民国之后一直分崩离析的中国,出现了罕见的凝聚力,上下一心、南北协力。
上海总商会决定,“购办面粉一万包,米三千包”,并垫付611万元,由顾馨一、荣宗敬购置面粉及装船,虞洽卿办理报关。招商局则派出“新铭”号轮船免费运送。他们的效率非常高,满载着面粉和大米等第一批救灾物品的“新铭”号,就起锚驶往日本,这成为日本接受到的国际第一笔援助,也成为与美国军舰同时到达的第一批国际船只。
中国红十字会总办事处理事长庄得之、医务长牛惠霖,亲自率领“男女医士四人,救护员八人,书记会计各一人,女看护士四人,队役四人,现款二万元,药料等品十余大箱”乘日轮皇后丸起程前往日本东京参与赈灾工作。这是到达日本灾区的第一支国际医疗救援队伍。
京剧大师梅兰芳发起成立了“全国艺界国际捐赈大会”,余叔岩、杨小楼等明星都参加了义演,为日本赈灾筹集了5万元大洋。“上海伶界联合会”也在“新舞台”开展两天的义演,由何丰林、盛竹书、汪精卫、史量才、虞洽卿、叶楚伧、张季鸾等人赞助。上海书画保存会通过拍卖,为日本赈灾筹集款项,拍卖的画作包括会员们收藏的唐寅(唐伯虎)、刘墉(刘石庵,即“宰相刘罗锅”)、吴昌硕、李梅庵、钱季寅等名家精品。
上海县教育局、教育会发起成立“救济日灾会”,上海县立各小学都成立了“募捐队”,除向学生及家长募捐外,孩子们还“手执‘救命’、‘恤邻’等字样小旗,沿途演说,挨户劝捐,精神充足,言论切当,路人颇义之”。
北京各界在中央公园“来今雨轩”集会,北京银行公会捐助10万元购买米面3万石。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决定拨付5万元赈灾,派代表携带粮食、衣物、药品赶往日本。天津方面,直隶省长王承斌召集天津商界人士会商援助日本灾区。天津红十字会、天津报界公会等纷纷行动,筹粮筹款,支援日本。广州、南京、东三省等都捐出大额粮食、物品和款项。
在段祺瑞的“救灾同志会”成立仪式上,倪嗣冲、周学熙、靳云鹏、曹锐、曹汝霖、张勋、鲍贵卿等出席并捐款,当场筹集了价值10万日元的款项,次日直接汇给日本首相山本权兵卫。此外,担任直鲁豫巡阅使的曹锟,捐款5万元,3万元为赈济日人,2万元为赈济旅日华侨、留学生;两湖巡阅使吴佩孚、湖北督军肖耀南各捐款2万元;江苏省长韩国钧、直隶省长王承斌、松沪护军使何丰林、安徽省长吕调元、浙江督办卢永祥、浙江省长张载阳等均捐款1000元至1万元不等……
有学者统计了上海《申报》、天津《大公报》的鸣谢公告,及天津《大公报》另行刊登的“救灾同志会段祺瑞等谨启”的捐款实收公告,仅此三项的捐款总额的大洋就达到44万元以上。
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地区,成为这次救灾的主力,包括温州在内的不少中小城镇也建立了赈济日灾团体。日本轮船甚至直放温州,运载木炭、烟叶、菜子、鲜蛋等物,一次价值就高达51万元。
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中国也展开援助。这次地震损失惨重,死亡14万多人。当时中国非常落后,北洋政府决定对日本进行救助。号召百姓忘却战争前嫌(此时甲午战争刚刚过去28年),不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负担,利于恢复。北平、天津、成都等城市成立救灾团体,演艺界筹款筹物,梅兰芳还进行了义演。景山公园卖票助赈,连中学生也把零用钱捐出,赈济日灾,红十字会救护队赴日救灾,表现出纯洁的道德感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商人、画家、上海佛教领袖王一亭募捐白米6000担、面粉2000余包以及各种生活急需品,这是来自国外的首批救灾物资。王一亭被日本人称为“王菩萨”。
我国普陀山和许多寺院举行四十九天道场法事,念经念佛,吊祭日本罹难者。在杭州铸造完工的梵钟,至今还存放在东京都慰灵纪念堂。
王锦思收藏的反映中国援助日本关东地震的报纸介绍:
政府为救济日本此项奇灾,三日曾开特别阁议,其下令拨款与通电全国,劝解义囊。并着由海军李总长(负责运送医疗队和救灾物资前往日本的北洋政府海军部长李鼎新,他是甲午海战中“定远号”副管驾,与日本有深仇大恨,此时毅然发下仇怨,本着人道主义,指挥输送物资救助灾民。),调派军舰两艘,载运粮食急驶往横滨拯救灾民。并电上海总商会召集巨商及慈善机关,设法捐助大批款项汇东急赈。闻总商会已议定派商船十支,载运食物、药品分赴东京、横滨、神户等处接济。
以怨报德
不过在地震后的混乱中,日本散布“朝鲜人要举行暴乱”的流言,军队、警察和市民杀害了6000名朝鲜人和600多名中国人。
事后的统计表明,在日本大地震中被残害的华人,共716人,其中当场死亡622人、失踪11人(事后查出一些已遇难)、负伤83人(事后一些人伤重死去)。在这些遇难者中,来自浙江温州、处州的另有温处籍华工42人(其中死34人、伤8人),虽有同行目睹者,但因姓名不详,未统计在内。合计浙江华工遇害总人数为700人,其中死639人、伤61人。消息传回温州、处州,从通衢大道到乡野小村,几乎处处哭声。
实际上,自从1603年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对华侨大肆屠杀(参阅《中国经营报》2月28日“先锋话题”《喋血吕宋:中国海盗挑战西班牙》)、1704年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对华侨大肆屠杀以来,这是华侨史上的第三次大屠杀。
比华人更惨的,是朝鲜人。大屠杀本来是以他们为靶子的。但华人却成了替罪羊。
地震次日,日本宣布全国戒严,灾区的戒严任务在开始时实际上是由地方上的“青年自警团”承担的。当日,灾区流传说朝鲜人趁乱放火,而且还往水井里投毒。于是,在政府的秘密策划下,一项针对朝鲜人的大屠杀计划出台。在军警的配合下,“青年自警团”对朝鲜人聚居区进行了极为冷血的残酷屠杀,大量动用冷兵器,死者几乎都无完整的尸首,死亡人数约在6000~10000人左右。
在大屠杀过程中,日本人同时也将矛头对准了中国人。尽管日本政府日后一口咬定是在镇压朝鲜人的过程中“误杀”华人,但那些温州工人中,不少还没剃去满清的长辫子,穿着中式衣服,一望而知就是华人。实际上,除了对华工下手外,中国留日学生中也有不少遭了毒手。“罹灾留日学生归国团三百八十人”在回国后给“全国各报馆转全国父老昆弟伯叔姊妹”们一封公开信,极为悲愤地介绍了他们的受难情况:
“其时,东京及附近各县谣传朝鲜人有投火下毒者。于是竭军警、青年团、市民、村民之全力,大索鲜人,无论老幼男妇,恣意惨杀。其最可怖者,为朝鲜人、支那人往往同提并论。中国人遂因而罹滔天之奇祸,被故意杀害殴辱者,不可胜数,刀棒拳足一时交加,殆不以人类相待。
“浙籍韩潮初(神户高商学堂)、沈诵填(高师)、蔡经德(高工)、陈悼诸人,曾经多方证明确为中国人,也不免毒打几毙,并且声言支那人亦应打。
“江苏人蒋健吾等六人避署大森海岸东京横滨间,赁居日人家中,灾后家主拔刀拍案曰‘今日要杀支那人’。后经几许哀求,始免一死……
“彼时之日人悲愤凄楚,多已全失人性,残忍刻毒,闻之战栗。且因中国排日,故每遇中国人,恒易受感情之冲动,而一快其意。甚者,以此时为扫荡华工之好机会。”
在最初的死者名单中,并没有一个日本人十分忌惮的名字——王希天,他被列入了失踪者名单。
王希天是一名公费留学生,来自长春。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投身到捍卫国权的运动中,是“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与周恩来关系密切。王希天同时在日本的教会工作,将大量精力花在了维护在日华工的权益上,甚至聘请日本律师为华工讨要工资,申请成立“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被不少日本人视为眼中钉。
王希天的死讯,直到1975年才得到证实。1975年8月28日,日本《每日新闻》发表了当年在龟户地区执勤的野战重炮兵第一联队六中队一等兵久保野茂次的日记,揭开了王希天遇难的真相。
这位普通日本兵似乎对王希天还存在相当的敬意,在1923年10月18日这天,他写道:
“当时王希天君来我们中队访问中队官长们,对护送中国人一事,愿为工人们出一些力。他是一个开朗的人。他知道中国同胞正在为送往习志野去而惊慌着,他用中文写了告示,贴在我们中队的接收处。中国人是没有人不知道王希天的。此后,有一天,我们走到税务署卫兵处,听说王希天已被某官长斩了。他骑来的半新旧自行车,被我们六中队作为战利品占用着,那自行车就归六中队所有了。”
1923年(10月19日)他在日记里写道:
“今天报纸上又注销了前途有为、对社会事业鞠躬尽瘁的王希天君的消息。其真相,我听某人详尽地说过。以中队长为首,诱骗王希天,说:‘你的中国同胞在骚动,你去训诫训诫吧!’说着把他带了出去,来到逆井桥旁边的铁桥处,伺候在那边的垣内中尉来了,问六中队的官长们,你们往那儿去,休息一下吧!说时迟,那时快,从(王希天)背后,齐肩一刀斩去,然后把面庞、手、脚都斩碎,烧了衣服,掠走了身上的10元7角钱和自来水笔。就这样,杀人的事,在官长们之间,成了秘密。人们从杀人现场的步哨那里听到了详情。”
负责执行这次残杀任务的是垣内八洲夫中尉,他在日本二战战败投降前已经当到了对马要塞司令官。1981年,他在临终前确认了斩杀王希天之事。
久保野茂次日记发表前2年(1973年),在周恩来的亲自干预下,长期失踪的王希天已经被确认为“革命烈士”,其家属享受烈属待遇。
掩盖真相
1923年10月5日,一些在集中营里被关押了一个月的幸免于难的华工们,终于可以释放回国。10月8日,这些满身伤痕的华工们抵达上海十六铺码头,看到码头上欢迎他们归来的温州旅沪同乡会和上海协济日灾会,无不痛哭失声。至此,日本人残害华工的事件公诸于众,舆论一片哗然。
10月18日,中国驻日代办张元节回到上海,还带来了一个“超政府、超党派之纯粹代表日本国民”的日本谢赈团,计划到大连、奉天、天津、北京、洛阳、汉口、南京、杭州、上海等处巡回答谢。
当日,张元节与日本东方通讯社理事水野梅晓、日本社会主义者宫崎民藏等,出席了上海方面的欢迎大会。在会上,面对舆论的质疑,张元节与两位日本人一道为日本开脱。从日本死里逃生回来的“共济会”总干事王兆澄质问他:“留日中华劳动同胞共济会。”既然是合法登记的社团,那王希天“失踪”一案,中国使馆为什么不作为?华工被难后,中国使馆为何不进行调查?曹锟所捐献的救济旅日华工的款项,为何工人始终未得分文?张元节当即语塞。
欢迎会上的交锋见报后,舆论大受刺激,抗震援日的热潮一变而为抗议日本屠杀华工。民众指责日本“仁义道德沦亡殆尽。吾本恤怜之义,集资以济其急,而其浪人反加横杀,以德报怨,莫甚于斯,吾人一息尚存,当速提抗议,惩办恶凶,赔偿损失。”
上海《晨报》社论说:“日本震灾,我国表其深挚同情,力尽救恤之义,吾人方藉此可以改善两国关系,促进国民亲善,乃日本于灾震发生之际,对于华侨极为残酷……吾人对于日本震灾,虽具有同情,而对于虐杀则不能不提出严重抗议。日本政府若不亟谋谢恤之法,则中日间感情将因此而愈难改善矣。”
新任中国驻日代办施履本在,向日本外务大臣伊集院彦吉提出严重抗议,全国不少团体纷纷要求日本方面惩凶、抚恤等。
日本人对此先是矢口否认,随即承认这只是误杀:“震灾发生之时,韩民暴动随处发生纠纷,致华人误被杀伤殊属不少”,“地震时韩人暴动,群情愤激,误伤华人”,“如此多数人之被害,在常识上难于置信,且其原因,又为震灾、水灾等不可抗力,诚属无可如何之事。”
中国政府随即派专使王正廷、刘彦、沈其昌等,赴日调查。
10月21日,戒严期间的新闻封锁解除,《朝日新闻》报道了屠杀华人和王希天失踪消息,日本政府立即再行封锁。当《读卖新闻》试图在11月7日跟进报道时,其预备刊登在头版头条的报道《残害中国人事件》,在发行前就被“熗毙”。
屠杀案发现场的戒严部队,是日本陆军野战重炮兵第三旅团。该旅团参谋远藤三郎大尉受命掩盖王希天被杀真相,经过策划,他们编造了一个故事:王希天主动要求去习志野集中营照料华工,军方派人护送,但在途中,应王希天自己要求而将其释放,不知其下落。军方随即与内务、法务、外务三个部门进行了沟通。直到1981年,年迈的远藤三郎接受日本参议员吉川一夫的秘书田原洋访问时,才详尽地披露了杀害王希天的经过和掩盖事件真相的活动,田原洋在次年出版了《关东大震灾与王希天事件》,轰动一时。
为了掩盖真相,日本政府向所属各道、府、县发文,查找王希天下落。日本内阁会议结束后,内务大臣后藤新平、外务大臣伊集院彦吉、法务大臣平沼骐一郎、陆军大臣田中义一共同密商,并且报请总理山本权兵卫批准,正式决定将王希天事件真相掩盖起来,并确定了对中国调查团的应对策略:“好好招待,给予尽可能的方便,让他们感受到我官宪没有阻止他们调查”。
因为证据完全被毁,中国政府调查团及由俞显廷牧师等组成的中国民间宗教家调查团,均无功而返,只能接受日方的说法,王希天也就长期成了“失踪人士”。
日本右翼头山满,向日本政府呈交一份请愿书,题为《关于地震区内的杀伤事件请予大赦》,要求赦免那些屠杀朝鲜人、中国人及日本本国持不同政见者的凶手,认为他们都是“为皇国维护治安,由于善意”。
外交总长顾维钧照会日本驻华全权公使芳泽谦吉,对日本虐杀华工之事,提出严重抗议,要求严惩凶手、公布暴行、抚恤难侨,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1924年1月21日,日本新任清浦内阁对头山满的“请愿”进行了讨论,认为地震期间有“误杀”、“误伤”行为的民众,可按轻重予以特赦,但军警人员不在特赦范围之内。[4]
4月24日,日本横滨地方法院判决如下:戕杀华工人犯8名,其中4名判有期徒刑2年,缓期2年执行;2人判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2年执行;2人证据不足,当庭释放。而至于抚恤金,则总共赔偿700多名死难者和伤者20万日元,其中1万日元指定给王希天家属。
日本屠杀华人事件曝光后,先后在抵制日货和援助日本两大事件中都风头极健的“上海对日外交市民大会”,发出通电,严厉指责日本政府“以怨报德”,号召中国人民“一方厉行经济绝交,一方提倡国货”;另一家“国民对日外交大会”,也指责日本“不但不能因兹感化,反而变本加厉”,呼吁“经济绝交策略积极进行”。
在中国援助日本的热潮刚刚兴起时,喜出望外的《大阪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题为《感谢善邻之同情》的社论:“中国人会出此热心来救日人的灾难,实在是日人梦想不到的事,大惊叹中国人此次行动之敏捷,而感谢中国人的高义。”该报又发表社论《震灾对于中国之影响》,提醒日本政府和民众:“由中国人心里生出许多的友情,能否叫它成长与否,有一半的责任完全在于日本。”灾后中日关系并无改善,此后更兵戎相见,日本政府对此应做彻底反思。
6 教训与反思
关东大震灾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地震次生灾害,特别是地震火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前所未有的。它使日本民族得到了血的惨痛教训,对日本的防灾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后的复兴计划和城市建设中,日本特别注意城市避难场所的设置、河川公园防火带的建设、各社区防灾据点的规划等,并且逐步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制体系。
1961年日本颁布《灾害对策基本法》。在“灾害对策基本法”中,从防灾基础设施的建立、水土保护工程、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等方面,对灾害的预防作了详细的规定。并将关东大地震发生的9月1日定为全国“防灾日”,“防灾日”所在的一周定为“防灾周”。每年在“防灾周”举行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综合防灾演练,以普及防灾知识和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东京都灾害对策中的地震灾害预测,也是以关东大地震同等规模地震的发生为前提条件对东京可能会造成多大的灾害来进行设定。
但是在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的矛盾中,日本也还是走了弯路,认识也是逐步深化和提高的。事实上,关东大地震后,为了不使悲剧重演,在东京的复兴计划中提出了把东京建成不燃化城市的构想,以后。因为经济条件等原因,没有完全实施。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对东京进行大轰炸时,东京又遭受大火席卷,火灾灾情甚至超过了东京大地震。战后重建中,东京曾成立城市不燃化委员会,国会也通过了城市不燃化决议。但东京市中心周围木造建筑仍然不断扩大,为当今现实的抗震减灾留下了不少的隐患。
关东大地震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的的灾难事件。所以它的教训对城市化建设,特别是大都市发展中综合防灾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地震灾害,尤其是大震灾害,是一种综合性灾害。除了引起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外,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瘟疫、生命线工程破坏、城市功能瘫痪、人为恐慌以至社会动乱等等。而且这种灾害往往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同时性和诱发性。制定城市地震灾害对策,必须考虑震前预防、震时紧急处置、震后救治和震后恢复重建等方面。
7 影响
关东大地震的发生,让日本天皇也受到了震动,皇族成员死了三个,两百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日本人大感国土之狭小,国土自然灾害频发,因此要开拓生存空间。吞并朝鲜以后,日本瞄上了近邻,大而孱弱的中国,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华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并且把眼光瞄准了中国东三省。因此,巴结东北军阀张作霖,妄图染指中国东北。后来,侵华战争爆发以后,东北被日军占领,成立伪满洲国,扶植溥仪为伪满洲国傀儡,受日本人操控,并且妄图奴化中国人,并先后建立了不少移民村,使大批日本人迁移到中国东北。关东大地震使日本国内陷入困境,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华的速度。
8 地震统计
1923年9月1日11点58分,东京以南90公里处的相漠湾海底发生了一次8.3级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日本关东平原地区,其中东京和横滨损失最大。24小时后,关东平原地区又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在随后的一周里共发生几百起余震。灾难发生前,地下传来一阵闷雷般的巨响,大地在一阵怒吼声中剧烈震颤。建筑物开始摇晃,大地裂开道道巨缝,人无法平衡。紧接着一幢幢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开始倒塌,到处尘土飞扬。地震几秒钟后,惊恐万状的居民拚命往外冲。顿时,东京城里大街小巷水泄不通。由于地震发生时,许多人正好在家中做午饭。当时的日本家庭通常都用炭为燃料。地震发生后,火红的炭渣撒在草垫上或地板上,飞溅在纸糊的墙上,不到几分钟,东京城里千家万户的住宅顿时起火。更糟的是,东京城里的供水管道在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无法使用。转眼间,全城一片火海。在这次地震和大火中,东京损失了30万幢建筑。地震中横滨倒塌的建筑有6万幢,码头和港口几乎全被损坏。道路上到处都是裂缝。城里到处都是死人尸体,更多的人被埋在了地底下和乱石中。在这场灾难中,横滨有10万人死亡,其中有4300人下落不明,10万人受重伤,约有150万人无家可归。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强烈地震。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15万人丧生,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据当时的报纸报道,处于饥饿状态的幸存者试图从池塘里和湖泊里抓鱼充饥,并排着两英里的长队等待着每天的定量口粮或每人一个饭团子。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曾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同时,日本政府借此机会屠杀革命党人和侨居日本的中国人、韩国人。
1996年9月16日,经日本鹿岛公司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精确计算后称,1923年发生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应为里氏8.1级。也就是说,地震规模比原来的说法要大一倍。
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巨大灾难,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达14.2万人。因为当时东京的地震仪已经遭到破坏,根据仙台市地震仪的记录推算出这次地震为里氏7.9级。
鹿岛公司根据当时的记录进行了核实。他们发现,当时对地震仪本身遭到的破坏估计得太低了。因此,对地震的规模做了过低的评价。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对那次地震作出的新的评价是8.1级。按照里氏地震级别的计算方法,震级相差0.2,地震规模正好相差一倍。
1923年9月1日,正午时分,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宾主言欢之际,一阵猛烈的、突如其来的颤抖从地底深处传来;在摇晃的大地、叮当作响的碗筷与目瞪口呆的来宾间,裕仁不顾礼节,踉踉跄跄地跑向殿外的花园。他看到了一幅山崩地陷般的图景。
新落成的、高达12层的东京塔,“像一根火柴棍似的被一截两段”;无数高大建筑顷刻间土崩瓦解。东京一下子显得低矮、空旷了,只有嘈杂的人群、鼎沸的声息和渐渐冲天的火光,连接着孤岛一般的赤坂离宫与遭逢灭顶之灾的日本。众多传记作家后来纷纷写道,在余震不断的离宫大院里,裕仁表情木讷、“呆呆出神”。[6]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第一幢抗震建筑,这一天,赤坂离宫只遭受了轻微损伤;而在几百里外的日光小城,天皇与皇后也安然无恙。然而,对这个年轻的皇储、此后六十余年间始终代表着日本的“人间之神”来说,这场被称为“关东大地震”的灾难,仿佛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所留下的长长阴影,使这一天裕仁的呆滞表情,几千万日本国民的狂乱身影,定格而为此后二十几年的日本历史。
1923年9月1日近中午时分,日本主岛本州相模湾海底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几分钟内,往北约80千米的东京和横滨市的许多建筑物都成了一片瓦砾。
在东京,许多家庭正在他们传统的炭炉上烧饭。地震使炉灶翻倒,引起了大火。火势从城市的木房屋蔓延开来。家家户户惊恐出逃,接着人们发现自己已被困在火墙与隅田川之间。蔓延的大火迫使他们跳入河中,数以百计的人淹死在河里。
第二个灾祸接踵而至—海啸从海洋席卷而来。几乎有70万住家毁坏或严重受损,死亡人数达到13万。
地震使日本工程师和建筑师们认识到需要设计抗震的建筑物。他们的努力在1987年显示出来了,这一年东京遭受了一次大地震,但只造成2人死亡和53人受伤。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77c514861930603cf55d844b8c17d.jpg[/img]
震中N35.2°E139.3°,大约位于神奈川县小田原附近相模湾内。震级里氏7.9级。
1936年:巴基斯坦(奎达)/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35,000 / 财产损失:2500万美元。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4eae14861930864bd9f5289f758cc.jpg[/img]
1 简介
巴基斯坦西南部2011年1月19日凌晨发生里氏7.4级地震,多处 房屋倒塌。
历史资料
1936年: 巴基斯坦(奎达)/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35,000 / 财产损失:2500万美元
2 分析
巴基斯坦气象局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时20分左右,持续数秒时间,震中位于 西南部俾路支省的哈兰地区。由于震中地区人口稀少,因此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地震震级 为里氏7.4级,震源深度约10公里。 巴基斯坦西南部、南部、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均有明显震感,很多居民在睡梦中被惊醒,冒着严寒跑到户外躲避危险。新华社记者在伊斯兰堡 明显感到床在摇晃,玻璃窗哗哗作响。 当地医院的负责人透露,有一名妇女在震后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 在距离震中400公里的卡拉奇 市,人们被地震惊醒,逃到寒冷的户外祈祷。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包括印度首都新德里 (距震中1300公里)在内的 印度西北部地区也有震感。新德里市民在凌晨被地震惊醒后纷纷跑到户外。 《环球邮报》报道称,在海湾地区的阿布扎比和迪拜,人们都有震感。 据新华社在俾路支省省府奎达的消息源介绍,该市有十多栋房屋在地震中被损毁。来自卡拉奇的消息说,该市一栋四层建筑物坍塌,目前伤亡情况不详。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 地震,造成7.3万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3 震中附近人口密集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巴基斯坦此次遭震的地区正处于地震活跃带。震中附近分布了一些人口密集的 居民点。位于震中以东55公里的巴基斯坦城镇达班丁(Dalbandin)上约有15000名居民;震中以西310公里的伊朗城市扎 赫丹则有5.7万人。而发生地震的俾路支省省府奎达人口达到56万。
1939年:智利(康塞普西翁)/ 震级(里氏):8.3 / 死亡人数:28,000 / 财产损失:1亿美元。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a6391486193084e4c20d29d2d0e5f.jpg[/img]
1 2010年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34, 智利第二大城市 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 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 比奥比奥省(BIO-BIO),位于智利康塞普西翁(Concepcion)东北89公里,位于智利首都 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地质学家称,此次地震“非常巨大”,释放的能量比今年年初 海地地震要大80倍。
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称,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2010年2月27日发生里氏8.8级地震,当地有剧烈震感,同时造成首都圣地亚哥部分地区停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7日凌晨3时34分(北京时间14时34分),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约60公里。此前,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地震强度为里氏 8.3级。
2 伤亡情况
智利康塞普西翁省附近2010年2月27日凌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后,首都圣地亚哥的国际机场已经关闭,所有航班取消。
目前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214人。目前震区余震接连不断,最新一次余震达6.9级。美国国家地质勘测局已经监测到了智利继里氏8.8级强震后超过10次余震,其中至少5次为6.0级以上强烈余震。
智利总统 巴切莱特在地震发生后召集紧急会议,表示“死亡人数将更多”。她称这次地震是国家的灾难。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7df9148619306533ebc891a9fb683.jpg[/img]
1960年5月,智利瓦尔迪维亚附近地区发生9.5级强震,引发了巨大海啸,波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菲律宾等国家,造成了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也是最严重的海啸灾难之一 。 智利政府正加紧确认伤亡数字。 暂无华侨华人伤亡消息 。
3 海啸预警
位于 夏威夷的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向智利和邻国 秘鲁发出 海啸警报,并表示,如此强烈的地震通常会引发破坏性海啸。之后,该中心报告说,此次地震已经引发一次海啸,可能对震中附近的智利海岸产生破坏。该中心还向 厄瓜多尔、 哥伦比亚、 巴拿马、 哥斯达黎加和 南极地区发出低级别预警。截至北京时间27日晚22点,夏威夷、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日本、 菲律宾、 俄罗斯和多座 太平洋岛国都发布了海啸预警。
4 地震周边
智利发生的强烈地震波及 阿根廷,首都 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现明显震感,高层建筑出现晃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高层建筑有明显震感,窗户玻璃也发出震动。较高楼层的震感更加明显,部分居民感到恐慌,跑出家门。 人们冲进街道并拥抱哭泣着。不断有人送进医院。惊慌失措的居民纷纷跑到街上。还有人见到有房屋倒塌。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一些建筑坍塌,数辆汽车被压在断裂桥梁下。 电话线路瘫痪,特别是靠近震中的地方。手机完全中断,一些固定电话也失去联系。已引发一次浪高1.5米的海啸。智利和美国当局政府警告称或再引发毁灭性海啸。就连医院也不得不疏散群众。目前,首都已经出现纵火和抢劫,军队现 在已经上街头执勤,并有人被逮捕。
5 智利康塞普西翁简介
康塞普西翁,智利中部城市,比奥比奥区康塞普西翁省首府。位于智利中南部。比奥比奥河傍城而过,西距河口10公里。人口约30.3万。最热月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气温(7月)10℃,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西距海岸港口城市塔尔卡瓦诺10千米。始建于1550年。屡遭地震、海啸破坏,屡迁城址,1754年迁现址。周围农产丰富,水力资源充足。附近产煤,煤矿占全国的90%以上,为国家重要工商业中心之一。农业发达,是葡萄酒和谷物的贸易中心。工业有纺织、面粉、制革、玻璃、陶瓷、制糖、钢铁、造纸、炼油等。有铁路通圣地亚哥。设有康塞普西翁大学。西北13公里的外港塔尔卡瓦诺,港湾优良,有铁路通连。
6 1960年智利康塞普西翁地震
发震时刻: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14秒
震中位置:智利康塞普西翁南(38.2 S ,72.6 W)
震级:8.5级
震源深度:60余公里
1960年5月21日星期六,当地时间早晨6 点多钟,滨临太平洋的智利阿劳科半岛突然发生Ms7.9级的强烈地震,智利中部许多城镇的居民刚起床不久就被震得昏头转向,房屋倒塌, 死伤无数,悻存者慌忙逃离残破的房舍,3个小时内又连续发生3次6.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第二天是一个灾难更为深重的星期天,子夜过后不久,6级以上的地震频频发生,当地时间下午 3点11分14秒使地球颤抖的8.5级大地震发生了,大地好像风浪中颠簸的船一样摇摆不定,持续了3分多钟,数百次强烈的余震撞踵而至。
这次地震的破坏十分严重,从首都圣地亚哥到蒙特港全长800多公里海岸的城镇、港口、仓库、公用和民用建筑、船舶,不是陷入海中,就是被巨浪摧毁,交通和通讯全部中断。处于极震区的瓦尔的维亚、普尤瓜皮港、卡斯特罗和奇洛埃岛的城镇,共有35万余栋房屋,其中将近 16万栋全部破坏。从瓦尔的维亚到文森港南北长480余公里、东西宽19公里的地带,在几十秒钟内沉陷2米,大片土地被海水淹没。据统计,智利死于这次地震灾害者有5700人,财产损失约6.75亿美元。
在这次地震中破坏异常严重的有两个地区,一个是从萨维德拉港到奇洛岛的沿海地区, 一个是智利内陆湖区的雷郎卡维断层地带。在内陆湖区发生了数以千计的山崩, 顷刻间堵塞了一些河流。瑞尼特湖区发生3次大滑坡,滑坡体分别为300万、600万和3000万立方米,泥石涌入湖内使湖水上涨24米而外溢,洪水冲进了湖东面65公里的瓦尔的维亚二还有一些湖产生了湖震,湖水振幅达1米左右。沿海地区以奇洛埃岛震害最为严重,地面出现许多很大的裂缝,许多树木折断,有些连根拔起。
大部分震害严重的地区地基是低洼的土地和积水的淤泥,在强烈震动时地基液化,失去承载能力,使许多道路、桥梁和建筑瘫陷破坏。有一辆汽车恰巧停在混凝土路开裂的地方,很快就陷了下去。在瓦尔的维亚液化的泥土都流入河内,使地面下沉,未震坏的木屋也倒坷。在蒙特港由于泥沙涌入港口,使许多船舶动荡不得。毛林附近和奇洛埃岛上的大片土地由于地下沉地下水上升以及海水浸入,被淹没在水中。更由于伴随大地震而至的特大暴雨使河水猛涨,许多地方灾上加灾,损失惨重。
智利是多火山的国家之一,沿东部国境线附近从北到南4000公里分布着数十座火山,其中位于湖区的普耶韦火山从1905年起开始处于休眠状态。这次大地震是海岸断层活动的结果, 同时造成雷郎卡维断层的运动,这一运动使地下水进入岩浆室以及改变了火山地区的应力结构,引起普耶韦火山喷发。这次喷发是从主震后48小时开始的,由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形成的火山云升高达6000多米,遮天蔽日。喷发连续了几个星期,火山物质沿火山两旁约300~400米的裂缝中喷出来。
智利大地震引起了空前惊人的海啸。主震发生后不久,极震区沿海的居民忽然看见海水迅速退落,露出了最低潮线以下从未见过天日的海底,有经验的人们意识到将发生什么灾难,立即仓惶逃往高地或登上大船躲避,一二十分钟后,海水骤涨,6米多高的浪头怒吼着以极快的速度扑向海岸,沿岸船舶、房屋、人畜,不是被巨浪卷走,就是被冲毁。在萨维德拉港离海岸3公里远的内陆,也有被海水冲毁的破砖碎石。在瓦尔的维亚河流入海口,许多船舶被海啸推上浅滩搁浅。在500多公里长的海岸地带,巨浪忽涨忽退,持续半天未停,很多地方第三次和第四次浪头高达8-9米,最高达25米。经过巨浪反复洗劫,岸上一切荡然无存。
海啸还以每小时700多公里的速度横扫太平洋,至使夏威夷、新西兰、菲律宾、日本和苏联的太平洋沿岸,都遭受到巨浪的严重侵害。主震后近15小时巨浪抵达夏威夷群岛,当地虽然提前5小时就发出了海啸警报,海浪来势也比预报的小一些,但在希洛海浪却远远超过预期的高度,第一次浪头高1.2米,第二次增高到3米,第三次高达10米多,冲毁了防波堤,沿岸整座整座的楼房亦被冲垮,沿岸输送电系统破坏,希洛港和附近各岛电源中断。夏威夷大约240多公顷岸边土地被淹没,许多市镇几乎全被毁坏,共死亡61人,财产损失约0.75亿美元。
大地震发生后23小时,海啸冲到远离智利17000多公里的太平洋彼岸。在日本本州和北海道太平洋沿岸,4米高的浪头冲进海港,冲上护岸,海港设施和码头建筑物均遭破坏。在岩手县大船渡域,大渔船被推上高出海平面2.4米以上的码头,深入陆地46米,压毁房屋。仅三陆县沿岸就死亡119人,冲走、毁坏房屋几百户,造成2830多户人家流离失所。全日本被海啸冲毁3259所房屋,沉船109艘,800多人遇难,15万余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约5000万美元。美国太平洋沿岸亦受海啸侵害,经济损失约50万美元。硕大无朋的整个太平洋水域,受强烈扰动, 大地震发生一星期之后仍未恢复常态。
智利大地震的畸层破裂长度达800公里,总宽度约200公里,断层平均位错24米,其释放出来的地震波能量大得足以影响地极运动,仅主地震矩就达2.7×10(—27)牛顿·厘米,震前大规模形变的地震矩达3.3×10(-27)牛顿·厘米,还有主震前后众多大地震的能量亦十分巨大,所以激发了地球的自由振荡,地震的那几天,地球颤傈不已。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0f621486193064eea0b57987da003.jpg[/img]
1939年康塞普西翁曾遭受一次烈度达9度(7.8级)的地震袭击,破坏惨重,死亡2.8万人,经济损失达1亿美元。地震后,1940年智利政府领布了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都市新建筑物都采取了抗震措施。1960年大地震时,新建筑物损失很小,康塞普西翁仅死亡500人。城郊20公里一家价值1.5亿美元的钢铁广(年产钢45万吨),损失仅0.5%,高炉、炼焦炉、热风炉和主要车间等均安然无恙,虽因地震慌乱而停产5天,但很快就恢复了生产。而 1939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和楼房,绝大多数是没有钢筋的砖石建筑,极不耐震,均遭1960年大地震严重破坏,人员死亡主要是这类建筑物倒坍造成的。在瓦尔的维亚多年没有发生过大地震,建筑没有按抗震规范设计建筑,但由于是木造建筑居多,地震时仅扭曲、歪斜而不倒坍,所以人员伤亡较少,而较大的公共建筑因其设计和施工质量优劣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奇廉一座古老的酿酒厂三层建筑物,百余年经历多次地震而完好无恙,每遇地震居民多避于该楼的地下室, 但后来把各种机器安置在上层楼上,1960年大地震时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伤亡。另一制鞋厂虽是平房,由于房屋跨度达10米而中间没有支撑柱,遭到毁坏。在瓦砾堆中亦有一些按抗震规范设计施工和地基良好的建筑物巍然屹立着。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729414861930623aaa74dcb1777bf.jpg[/img]
1939年:土耳其(埃尔津詹)/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36,740 / 财产损失:2000万美。
1 地震情况
1939年12月27日凌晨2时到5时,8级地震猛烈震撼土耳其,特别是埃尔津詹、 锡瓦斯和萨姆松三省。埃尔津詹市除一座监狱外,所有的建筑物尽成废墟。地震造成5万人死亡,几十个城镇和80多个村庄被彻底毁灭。地震后,暴风雪又袭击灾区,加剧了灾难。
2 震中
埃尔津詹(Erzincan)是土耳其东部城市, 埃尔津詹省的省会。人口7.3万(1980)。位于 幼发拉底河上游卡拉苏河北岸,控制通过该河谷地的东西向交通要道。历史上多次遭地震破坏,最近一次在1939年。有棉纺织、丝织、制糖、铜器制造与制药等工业。
3 灾情
1939年12月27日,连续7次地震猛烈震憾土耳其,特别是埃尔津詹、锡瓦斯和萨姆松3省。地震波及安纳托利亚高原约60000平方英里的广阔地域,造成50000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受伤或无家可归,震中估计发生在地表以下16英里的深处。这次地震使80个村庄和十几座城市遭到破坏,埃尔津詹省被彻底毁灭。 埃尔津詹地处土耳其东部,是一个有51000人的小城。几百年来,她以贫穷和多灾多难著称,1939年12月27日,史无前例的大地震袭击土耳其时,房顶塌陷,这些土块和石块砸死了数以千计正在酣睡的人。 这次大地震从凌晨2时到5时,中间连震7次,将 80个村庄和几十座城镇彻底毁灭。地震发生在半夜,穿着内衣的 居民们惊慌失措地跑到剧烈颤抖、跳动起伏的街上,目瞪口呆地看着清真寺来回晃动。河流泛滥,滔滔洪水淹没了卡拉卡贝山谷中的14座城镇。当时几百人正驾驶 摩托车在街上行驶,结果驾驶员连人带车翻下路去,当场死亡。
4 影响
地震发生后,肆虐的暴风雪席卷这片地区,加剧了地震造成的灾难。第二天以及12月30日、1940年1月3日、5日和18日又发生了几次余震,24小时后,地球上其他一些地方也发生地震。人们看见美国洛杉矶商业区的大楼剧烈颤动了约40秒钟,南非和罗马分别记录到25次和4次小地震。地震带上的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地的人们也感觉到地震。埃尔津詹市除了一座监狱外,其余的建筑都成了一片废墟。城里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在地震中死亡。绝大部分官员也被砸死。那些幸免于难的人,有许多也被当时可怕的情景吓呆了,有的神智恍惚,有的竟自杀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座监狱中的几十个杀人犯并没有逃跑,而是勇敢地从 瓦砾堆中挖出1000多个受难者。他们为幸存者搭起简陋的棚子,燃起火堆,将自己的衣服和毯子送给他们抵御严寒和暴风雪。他们还赤手空拳或用棍棒驱散向伤亡的受难者扑来的几百条野狗。
1960年:摩洛哥(阿加迪尔)/ 震级(里氏):5.9 / 死亡人数:12,000 / 财产损失:1.2亿美元。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已经在阿加迪尔建立了渔港,但历史似乎并没有在这个城市留下太多的印记。18世纪中期的一次大地震几乎摧毁了整座城市,摩独立后不久,百废待兴的阿加迪尔又一次遭受重创,1960年大地震夺去了15000人的生命,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阿加迪尔几乎没有任何历史古迹,所有的建筑物都是60年代以后的产物。
1概述/摩洛哥阿加迪尔大地震
1960年2月29日夜晚,美丽的阿加迪尔城像往常一样寂静,3万多市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突然大地剧烈晃动起来,仅过了15秒钟,这个非洲的旅游中心就成为了一座死城。全市3500多座建筑物成了瓦砾堆。强震随后又引发了海啸,怒涛汹涌登陆,对残存的生命和财产进行了再次的洗劫。这场天灾惨剧造成了1.6万人死亡,占阿加迪尔全城人口一半以上。
2灾后重建/摩洛哥阿加迪尔大地震
劫后余生的阿加迪尔开始艰难重建。20年后,一座24平方公里的新城在废墟中屹立起来,城区面积扩大了数倍,人口也增加10多万。扩建后的新港规模宏大,千船竞发,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沙丁鱼港。而被破坏得最厉害的海滩区如今成了旅游疗养区,各式各样的旅馆群绵延长达几公里。入夜之后,家家歌舞升平,成为阿加迪尔的又一处胜景。
大地震是阿加迪尔人永远不能忘记的灾难,而用了20年时间让这座毁于一旦的千年古城在废墟上重新屹立起来则是阿加迪尔人最值得骄傲的事。为了让后人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重建后的阿加迪尔市依然保留了地震废墟一角作为历史文化遗产。
3重建家园
当年地震中两座未倒塌的楼房现在也被保护起来。一座是七层,水泥柱上的斑驳裂痕清晰可见,另一座是家呈半圆波浪形的电影院。这两座建筑的抗震性能引人注目,是建筑学家摸索抗震规律的最佳实物。
在海滨废墟保留区内,野草蔓蔓、遍地断墙碎砖,金属框架锈迹斑斑,地震前的庭院、井台、畜舍依稀可辨。当年阿加迪尔最豪华的一流酒店也同样难逃倒塌的命运,留下的“坟墓”比一般瓦砾堆要大不少。
阿加迪尔保留废墟区的做法也引来了不少争议,一些人认为这样闲置了大片土地,不利于城市发展。但不少专家说,从吸引游客、科学研究和教育后人方面来考虑,阿加迪尔的做法十分正确,值得借鉴。
阿加迪尔市位于摩洛哥西南部,是著名旅游城市。它面向碧波浩瀚的大西洋,南行不远就是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正好挡住了撒哈拉大沙漠的炎炎热浪,使得这座沙漠边缘城市一年四季如春,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常年疗养地。该市目前的总人口为50多万。2000年6月29日,阿加迪尔与杭州正式结为姐妹城市。
城市介绍/摩洛哥阿加迪尔大地震
阿加迪尔是摩最大的远洋渔港,也是在摩中国人最集中的地方。中水、山东、大连、上海、辽宁等几家远洋渔业集团都在阿设有远洋捕捞船队,船员及陆地管理人员约450人。我们曾在10月份到过阿加迪尔,此时正值休渔期,渔船都泊在码头里,我们有兴参观了山东渔业公司的一条拖网渔船。车驶入阿加迪尔港,海风夹着咸鱼的腥味迎面扑来,码头里大大小小的渔船,或簇新或破旧,静静地沐浴在太阳的余晖里。
4城市风景
纪念/摩洛哥阿加迪尔大地震
1960年2月29日,北非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发生大地震,将这个海滨城市夷为平地。震后,摩洛哥人民迅速投入了重建工作。1963年10月,摩洛哥发行了1套3枚《重建阿加迪尔》纪念邮票。第一枚邮票的画面是地震前的阿加迪尔风光,第二枚邮票的画面与第一枚邮票基本相同,不同处在于加上了一个红色大叉,旁边注有“1960年2月29日”字样,表示地震在这个时候毁灭了城市。第三枚邮票上则是重建后的阿加迪尔风光,展现了人定胜天的成果。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8aa4148619306700d5255f2ed6be7.jpg[/img]
1970年:秘鲁(钦博特)/ 震级(里氏):7.7 / 死亡人数:67,000 / 财产损失:5.5亿美元。
1970年5月31日,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发生7.6级地震。在地震中有6万多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100万人无家可归。钦博特遭受地震和海啸的双重袭击,损失惨重。该市以东的容加依市,被地震引发的冰川泥石流埋没,全城2.3万人被活埋。
1概况/秘鲁钦博特大地震
1970年5月31日,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发生7.6级地震。在地震中有6万多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100万人无家可归。钦博特遭受地震和海啸的双重袭击,损失惨重。该市以东的容加依市,被地震引发的冰川泥石流埋没,全城2.3万人被活埋。
2地震遗迹
这天,秘鲁最大渔港钦博特以及它东面的楚基卡拉、瓦廉卡、容加依等城市,地下忽然传来沉闷的行车声,地面物件跳动,悬挂物坠落,房子倒塌。最机敏的人们,就在塌房前的一刹那冲出房屋,奔逃到旷野外而保全了生命。
这次地震7.7级,死亡66794人,受伤10万人,丧失家园的100万人。容加依彻底覆灭,钦博特基本毁灭,楚基卡拉、瓦廉卡半毁灭。钦博特位于震中,又受次生灾害海啸的洗劫,因而灾情特别严重。容加依却是被意外的冰川泥石流覆没,全城2.3万人均被活埋;地震触动钦博特以东130公里的瓦斯卡兰山的冰帽,1亿吨的冰体挟带泥石流覆在山麓15公里的容加依城上,从冰崩到覆城全过程仅仅4分钟。[1]
震变纪实/秘鲁钦博特大地震
从全球地震震中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著名的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的东支安德烈斯地震环,属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长达1.5万公里,刚好沿着中美洲海峡蜿蜒曲折地带的西海岸,再横穿南美洲西侧;整个安第斯山地区,并从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的秘鲁国境内穿过。
5月31日下午15时23分,钦博特海湾以东的太平洋近海海底(南纬9.2度,西经78.8度)的断层突发位移,50秒钟的强烈错动,震撼了秘鲁国大约10万4千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计有20多万幢房屋建筑纷纷被强烈的地震波颠塌成废墟;尤其是震中钦博特及其东部地区的瓦廉卡、楚基卡拉、容加依等,由于地质与土质条件和土砖抗震性能极差等主客观原因,房屋等建筑物象豆腐渣一样,纷纷崩体、坍塌;尽管地震时值白天,并有沉闷的“数万汽车发动”似的地声先期提醒,但很多人却仍然来不及逃离,就当即被活埋在断壁残垣中。
地震后
与此同时,强大的冲击波震裂了瓦斯卡兰主峰的冰冠,这是秘鲁国境内最高的山峰,海拔6768米,峰顶常年积雪,冰山纵横,导致巨大的冰体坠落,酿变成南美洲甚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特大灾害——容加依泥石流毁城大惨案:一块大约近千平方米的特大冰块,从瓦斯卡兰北峰崩塌,并狂落下坠900多米,撞击在海拔3700米处的冰山和冰河湖中。这无异于是一次“太空陨石与地球碰撞”似的惊天大碰撞。惯性溅起来的物体,猛然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物体涡流气旋,旋风量足足有14级的狂暴;大约有一亿吨左右的冰块、岩石、泥土和冰雪被腾空卷起,遂又象天女散花似的纷纷坠落。先前没有被撞溅飞起的冰雪岩体,在“二次撞击”下,纷纷崩塌,滑坡,并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集结冰雪泥石流。估计约有5000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流以320多公里的时速 ,即一分钟向前推进5.4公里,咆哮着向山下奔腾而来。十多米厚的泥石流,如巨蟒集结来袭;所经之处,还激荡起无数强劲的气浪和石雨;一块3吨多重的岩石,居然被气浪反弹到600米外。秒速高达100米左右的泥石流越跑越快,象庞大无比的推土机一样铲平了沿途所有的山丘和村庄后,又轻而易举地翻过100多米高的分水岭,时速已高达400公里,一下子“全体”凌空倾倒在容加依城内,当场冲埋2.3万人,创迄今世界历史上冰雪泥石流冲埋死亡之最。
3灾情/秘鲁钦博特大地震
至此,容加依城全部毁灭。更令人惊心动魄的是,强大的冲击惯性,使泥石流在覆盖冲埋容城后,还继续向前推进了好几公里,最终流程长达160公里。注⑥据震后官方公布,“5•31”大地震,除钦博特基本毁灭,楚基卡拉、瓦廉卡半毁灭外,容加依和兰拉西卡也全部毁灭;共计死亡66794人,10多万人受伤,100多万人无家可归。这是20世纪南美洲世界地震史上,引发最罕见、最猛烈、最大规模,一次性死亡人数最多冰雪泥石流的特大灾难性地震。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6f42148619307071803d79ad624e0.jpg[/img]
1976年:中国(唐山)/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290,000 / 财产损失:56亿美元。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12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地震经过
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
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2]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天津市房倒屋塌、摇晃和震响惊醒了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北约100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发生8.2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东经118.1°,距唐山极近。
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4:30。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10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6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8级以上,有的定在7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早晨6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
唐山地震真实场景
1976年7月28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上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余震情况
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2012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30多年前的地震,余震至今未绝,这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1811-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科学家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一般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1961年,宇津德治对大森定律的数学公式进行了修正,提高了这一定律的准确性。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
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感悟: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我们的人生的意义所在。如果我们只是流泪水,抹鼻涕,然后,哀叹一声:悲矣!这将是最错误的行为。
产生影响
1976年7月28日凌晨3:42,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此次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2769人死亡,435556人受伤。
它发生在现代中国重大转折的1976年。它不仅造成的伤亡3倍于汶川地震,更发生在京津唐这样的中国政治中心地带。当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四人帮”又企图篡党夺权。甚至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仍然坚持政治斗争为纲,极大地影响了受灾工作的开展。这一切使人民群众和有远见的高层领导彻底认清了“四人帮”的罪恶阴谋,并最终采取断然措施结束“文化大革命”。可以说,唐山地震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动乱的催化剂。其历史意义远不仅仅在于灾难本身。
弹指一挥4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科学家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依据这个天然“实验场”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实践中,中国诞生了“地震社会学”,为解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隔震技术的发现,周福霖结缘抗震减震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现场调查受到的启发。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他在被毁废墟中发现有两栋4层砖楼屹立未倒、仅沿地面滑动约0.4米,因为墙体下面一层柔软的防水油毛毡让大楼逃过一劫。“如果只给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可以让房屋变‘柔软’,地震的时候让房屋柔性的滑动。”周福霖从滑动的房屋中找到灵感。随后出国留学的他,在1982年与导师一起做了一个隔震房屋地震震动台模拟试验——把安装隔震层的四层楼房屋模型放在震动台上,发现不隔震的房屋遇强震就被破坏,隔震的房屋却能承受9级或更强的地震。[3]  周福霖带着隔震减震新技术回国,1993年,在广东汕头市建成我国第一栋橡胶支座的8层隔震住宅,这也是当年世界最高的隔震住宅楼。在次年台湾海峡6.4级地震影响中,隔震楼在橡胶隔震层上缓慢摇摆,房屋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没有任何损坏,只是轻微摆动。联合国工发组织为此在汕头召开国际会议,向世界各国推广了这种技术,称之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我国,云南省是地震频发的省份,也是建筑减隔震技术运用最为广泛的省份。目前云南的减隔震等技术研发应用都已初具规模,已建成1000多栋减隔震建筑,接近全国的二分之一。
调查研究
“四人帮”垮台后的第三天,1976年10月8日,华国锋批示:“登奎、孙健同志,唐山地震未能预报出来的原因,是应该查明的。”
据刘华清将军回忆,经过他负责的中科院专门小组的调查,1977年2月25日调查组与国家地震局联合提出了《关于唐山地震未能预报的原因的报告》。报告的结论是:“唐山地震未能预报,是‘四人帮’推行反革命路线干扰和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报告中写道:在7月份,地震局领导小组没有研究过一次震情。7月上中旬,有6个地震专业站和8个群众测报点提出不同程度的震前预兆。7月26日,北京市地震队告急,分析预报室的同志会商后,认为震前预兆严重,要求向局领导汇报。7月27日上午,地震局副局长兼京、津、唐、渤、张地区协作组组长,在听取汇报时很不耐烦地说:“目前院里事情多,下星期再开会会商吧!”
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地震是天灾。显而易见的是,人祸加重了天灾。”“这场天灾,也使人们看清了人祸的根源。”
重建历程
唐山大地震后重建房屋

唐山大地震后重建房屋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灵的城墙。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制订的《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一规划,后来1982年和1984年两次进行了调整。规划通过后,经过一些试点,“1979年下半年大规模的重建开始了”程才实说。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新华道,那时就已经是唐山市的主干道。地震以后,改名为新华道,实行分段建设。
以市中心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为界,西边为新华西道,东面为新华东道,1985年最终完成建设时,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被称为“唐山的长安街”。
《唐山市志》记载,最多的时候一共有11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援建单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施工现场投入的大塔吊200多台,载重车辆2500多辆。
建设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龙华小区。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后“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开业的百货大楼是新华道上比较早完工的商业大楼。
程才实认为唐山重建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试点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规模建设;1985年之后,完成扫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万多名唐山各界人士聚集在纪念碑广场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程才实说,“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抗震精神
它属于唐山,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无数事例证明,每遇重大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发生过严重次生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
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震后头10年,唐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巨大胜利;又一个10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第三个10年,跨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唐山地震30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唐山街头采访,人们对“唐山精神”耳熟能详。因为“公而忘私”是群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患难与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本主义原则;“百折不挠”要解决的是战胜地震灾害过程中目标和现实的矛盾;“勇往直前”则体现着唐山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一种勇敢进取的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综合体现了唐山人的气概、气势、胆略、魄力和道德风貌。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和鼓励下,唐山人医治了地震造成的创伤,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抗震斗争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不仅属于唐山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
唐山地震: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地球。
距离唐山北部青龙县城却没有人员伤亡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地,而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因而人类在征服地震灾害的征程上不断地探索着。
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
30年来,世界各国的地震工作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从而为战胜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和指导。
1975年我国曾成功预报、预防了海城7级以上地震,这令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们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们再次领教了地震这个“恶魔”的神秘莫测。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学家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地震的极端复杂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数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专家许绍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预报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现象,而每领悟和破译一个“想不到”现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征途上前进了一步。
地震工作者们把诸如唐山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地方作为实例,作为重中之重的研究对象,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并依靠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力图从中找出制服地震“恶魔”的武器。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位地震专家分析了21世纪世界上对地震研究的进展后说,在高新技术介入下,不仅在解决“上天易,入地难”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也使人类有可能像观测气象卫星云图一样,研究地壳的运动变形。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9ef61486193068b434358be6c4306.jpg[/img]
1976年:危地马拉(危地马拉城)/ 震级(里氏):7.5 / 死亡人数:22,084 / 财产损失:11亿美元。
危地马拉不断发生地震,2006年发生1463次、2007年发生793次不同震级的地震,但都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976年2月4日早晨,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次7.5级的地震,持续约35分钟。此次地震死24,000人,伤75,000人,约有150万人流离失所。
1 1976年
2月4日早晨,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次7.5级的地震,持续约35分钟。此次地震死24,000人,伤75,000人,约有150万人流离失所。
2 2001年
1月13日,该国已有将近300人在地震中丧生,至少1200人失踪。危地马拉政府说,又有4名危地马拉人丧生。警方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说,234人的死亡已经被证实,其中大多数人丧生于发生在圣萨尔瓦多郊区的山体滑坡中,此次滑坡掩埋了500座房屋。危地马拉官员说,救援人员又找到了4名危地马拉人的尸体。加上先前死亡的2人,已有6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月13日上午11点33分左右(北京时间1月14日凌晨1:33分),持续时间约30秒,震中位于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东南方向105公里,大部分中美洲国家和墨西哥南部地区受到地震影响。
2006年12月4日04时52分22.1秒 在危地马拉(北纬14.15,西经91.15)发生6.3级地震。
3 2007年
危地马拉地震
2月23日:
凌晨,危地马拉首都地震。该市一个人口密集的贫民区突然发生地陷,造成一个直径为70米、深度为100米的污水坑。据悉,当地一家3人被当场淹死,另有20多间房屋下陷,近千人疏散。事故原因可能是主下水道爆裂引发地陷。
当地时间2月23日凌晨时分,人口密集、环境拥挤的圣安东尼奥贫民区突然传出轰隆一声,就连周边地域都能感觉强烈的摇晃。眨眼功夫,贫民区中央惊现一个直径为70米、深度为100米的污水坑。58岁的居民卡洛斯·古提雷兹告诉记者:那动静听上去好像炸弹落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扑鼻恶臭。紧接着周围20多栋房屋,还有至少一辆卡车掉进那个巨洞。
据危地马拉国家减灾委员会主任埃尔南德斯称,消防人员当天在污水坑附近的一潭污水中发现两名遇难者尸体。经调查,死者皆姓索约斯,是一对年纪均为十几岁的少年兄妹,而他们的父亲,53岁的多明戈·索约斯随后也被发现尸横污水坑中。据了解,这一家3口事发前一直居住在污水坑上的一座住宅内。
6月13日:
发生里氏5.4级的强烈地震,尚未有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
6月14日:
危地马拉全国地震、火山、大气和水文局报告,危地马拉13日下午发生里氏5.4级地震,没有关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3时29分,持续了近30秒,震中位于距首都危地马拉城西南部88公里处埃斯昆特拉省拉科梅拉镇附近的太平洋海域。 危地震、火山、大气和水文局专家马里奥·罗萨雷斯和危全国减灾协调局官员豪尔赫·拉米雷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均证实,地震仅为5.4级,而不是美国地震专家最初预测的6.8级强地震。
他们还证实,地震导致全国的电力系统和手机服务网络中断大约5分钟,固定电话的服务也中断了大约10分钟。地震在许多地区引起了居民的恐慌,人们纷纷弃家跑到街上,但减灾协调局尚未接到有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6月8日:
危地马拉太平洋海域分别发生里氏6级和5.5级地震,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月14日:
危地马拉当地时间14日11时35分,该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中位于危地马拉海域,震源深度118公里。首都圣萨尔瓦多有震感。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2008年
2008年1月6日上午,发生里氏5.1级地震,没有关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10时55分,震中位于距离首都危地马拉城146公里的太平洋海域,震源位于海平面以下约62.8公里。 危地马拉全国地震、火山、大气和水文局负责人乌戈·罗达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地震消息。他说,危中部、南部、西部、西南部等地区都有强烈震感,这是危地马拉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三次较强的地震。
该国4日和5日先后发生了里氏5.6级和里氏4.0级地震,4日发生的地震造成部分地区断电。
5 2009年
危地马拉地震
3月9日
凌晨(北京时间9日14时01分),危地马拉发生5.4级地震。没有关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震中位于危地马拉西南部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为155.7公里,该国南部和西南部部分地区有震感。危地马拉邻国萨尔瓦多全国国土研究局9日也发布公告,危地马拉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5.4级地震,萨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区有轻微震感。
5月3日
上午发生里氏6.1级强震,未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此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3日11时21分(北京时间4日零时21分),震中位于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西70公里处,震源位于地表以下104.2公里处。
6 相关内容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7 地震分布
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具有一定的规律。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经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直至新西兰,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欧亚地震带,大致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缅甸经中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本带是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三是中洋脊地震带,包含延绵世界三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和北极海的中洋脊。中洋脊地震带仅含全球约5﹪的地震,此地震带的地震几乎都是浅层地震。
中国的震区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大小地震带上。
8 地震前兆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地震前动物反应 动物 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规模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 (~ 32 × 32)倍。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还有就是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1度到12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见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1920年海原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为12度的地震。
[img]http://pp.lanyin.net/118851/photo/Mon/2017/02/80610_a7211486193071f9dcd706672bed5.jpg[/img]
1985年:墨西哥(墨西哥城)/ 震级(里氏):8.1 / 死亡人数:10,000 / 财产损失:40亿美元。
1985年9月19日清晨7时19分,墨西哥西南岸外太平洋底发生8.1级强震,震波约2分钟到达墨西哥城。地震发生90秒钟的时间毁掉市中心30%的建筑物。该次地震为墨西哥历史上震级最强、损失最为严重的地震。
1地震经过
1985年9月19日晨发生8.1级地震之后,第二天又发生6.5级地震,之后又出现5.5~3.8级余震38次。在这场大地震中,受灾面积32平方公里,8000幢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7000多人死亡,1.1万
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11亿美元。9月19日被称之为"墨西哥城最悲惨的一天"。
损失最惨重的是首都的心脏地区,这里集中了国家重要的政府机关和私人企业的办事机构。在该地区,半数以上的人白天在那里上班,晚上回家。此次地震发生时,许多人还没有上班,因此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但这里的政治、文化、新闻和通讯以及其他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停水、停电,交通和电讯中断,使墨西哥城全市陷入瘫痪,整个城市一片混乱。
2各方反应
地震发生后,总统立即赶到市中心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他宣布成立救灾委员会,除与救灾有关的部门外,政府其他机构日常工作停止3天。
幸存者。救灾委员会共调集5000多辆交通车运送灾民和伤员,4000多辆卡车不停地装运瓦砾和碎石。
抢险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用吊车吊走倒塌的预制板,钻进倒塌的建筑物内用镐刨、用手挖,在废墟中艰难地救出一个又一个幸存者。到10月10日,抢险队员共救出3000多人。
地震之后,仅仅两天多时间,市内水电供应、交通和通讯联系已基本恢复。震后5天,已有几百万人返回工作岗位,城市生活开始恢复正常。
墨西哥城的强烈地震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到9月23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捐款总计达3.1亿美元,提供的救灾物资达1250吨。此外,许多国家还派出了救护人员。
当时担任墨西哥卫生部部长的吉列尔莫回忆,德·拉·马德里立即下令将抢救幸存者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受灾群众,采取措施照顾他们的生活。
政府在很短时间内成立了国家委员会和首都应急委员会,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失,制定相应的救援举措。吉列尔莫说,当时,墨西哥城的医疗系统损失也十分严重,华雷斯医院、墨城总医院等几家大医院正好位于震中,墨西哥社会保险局的医疗中心遍地都是死难者。
墨城所有医院原有的1.7万余张床位,震后只剩下1万张左右。巨大的损失让墨西哥医疗界不得不打破惯有的地区界限,以缓解医疗资源在墨城及周边地区医院不均的现象。[3]
3原因剖析
墨西哥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瓜达拉哈拉城建在平原上,墨西哥城建在一个湖心中……”墨西哥城的确是阿兹蒂克人1325年在特斯科湖心岛上建立的首府,建成后简称Mexico,意为月亮湖的中间。富有诗意的墨西哥城的得名,似乎是阿兹蒂克人的骄傲,然而,这个湖心中所建立的城市,蕴藏着巨大的隐患与灾难。
墨西哥城大地震悼念
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与墨西哥城的地质条件有关。在距墨西哥城西部200英里的太平洋水域,有两个地层小板块,板块中间有一条北起墨西哥、南至巴拿马的地沟,这两个板块大约每60年有一次大的碰撞,因此,该地区大约每60年发生一次大的地震。
过度汲取地下水是墨西哥城受灾严重的原因之一。该市拥有1800万人口和16万家工厂,90%的用水取之地下,每秒抽出的地下水达16立方米。
墨西哥城是由湖泊沉积而成的封闭式盆地,南北两边是火山岩,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无比坚硬的岩石依托的地表处于相对真空状态。当震动达到一定强度时,地表便严重塌陷。
建筑物抗震能力低下是墨西哥城受灾严重的又一原因。这里的许多建筑物,尤其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修建的房屋,施工质量差,根本无法承受震级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的地震,特别是那些呈不对称三角形和T型的5~20层楼房在这场地震中倒塌的最多。反之,那些施工质量好、抗震能力强的建筑物,虽然遭强震袭击,但仍然岿然屹立。
墨西哥的地震专家利用此次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记录和脉动记录,给出了墨西哥城湖积层地面运动放大作用的定量结果。湖积层和丘陵地区进行比较,地面运动放大8至50倍,而墨西哥城丘陵场地的地面运动比海岸震中区硬岩石场地的地面运动放大到7.5倍。市中心较周边地区破坏严重,仍与特定的地下条件有关。盆地周围是硬介质,而盆地内是软介质,地震波在盆地内多次反射和折射,并与盆地内的超松软沉积层发生共振,使得地面震动的幅度比基岩增大5倍。这就造成墨西哥城市中心地面建筑,特别是10至15层建筑的严重破坏。
美国著名地学专家斯纳教授形象地说:墨西哥城是在“一个碗中装上果冻”那样的地基上建造起来的大城市。
不难看出,墨西哥城遭受发生正太平洋墨西哥沿岸附近地震的长距离效应破坏,其主要元凶就是墨西哥城“果冻”般的湖积层地基。
令人惊讶的是:地震中墨西哥西部距震中较近的沿海四个州遭受的损失,远远小于远离震中400公里之遥的墨西哥城的损失,此次劫难似乎背离了地震破坏的一般规律。墨西哥工程协会会长乔治·普林斯说:“一个城市建在多地震灾害的、不坚实的地基上,那是灾害必降的。我们将遭受更强、破坏性更大的地震。那将是很可怕的事。”
4地震启示
墨西哥城地震的启示是,疏松沉积层能放大地震波。上海市的地层也与其相同,这是值得十分注意的。虽然上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624年,震中在莘庄,震级约4.75级。但上海还受到周边地区强震的波及。近年来,南黄海、长江口、江苏等地的地震对上海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次灾害所带来的损失除了和灾害本身的破坏程度有关外,还和众多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因此我们在研究城市的抗灾救灾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做好各方面的应急准备。
地震学家预计,在未来十年里墨西哥还可能发生震级类似于1985年的大地震。为防患于未然,2006年,墨西哥政府以自然灾害基金的名义向瑞士购买了一份最高赔付金额为4.5亿美元的保单,保险期限从2006年5月到2009年5月,用于地震防范,以及地震后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墨西哥也因此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购买突发事件保单的国家。时任墨西哥财政部长的弗朗西斯科·吉尔·迪亚兹认为,政府未雨绸缪,通过有价证券的形式,将政府在地震来袭时所需要的部分经济和财政支持转移到投资者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灾后重建的压力。
5震后纪念
墨西哥城纪念大地震20周年
阿兹特克人相信世界将会因为可怕的地震和熊熊烈火而灭亡,在1985年的一个瞬间,他们是正确的。
墨西哥城被神秘的地震击得粉碎。
新生儿是如何在废墟中煎熬了9天?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因为过去的地震和即将到来的地震处在极度的危险之中。
9月19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中心的住宅区内,居民手持蜡烛悼念墨西哥城大地震中的死难者。
在2005年的9月19日墨西哥城大地震20周年纪念日。
1985年9月19日清晨7时19分,墨西哥城遭受8.1级地震的袭击,造成至少7000多人死亡和重大物质损失,其中市中心地区损失最为严重。
6震后重建
最令墨西哥人骄傲的是,大灾过后的1986年,世界杯足球赛如期在墨西哥城阿兹特克体育场举行。用11万吨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体育场建立在死火山岩层上,坚固的结构扛住了大地震的强大破坏力。而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也正是在此次世界杯足球赛中产生的。 20多年后,在曾经的奢华酒店瑞吉斯酒店旧址上,墨西哥人建起了“团结广场”,青铜雕铸的手从地面伸出,紧紧相握,象征着墨西哥人面对灾难团结一心。矗立在墨西哥城最繁华地带的拉丁美洲最高建筑“马约尔塔”和墨西哥世界贸易中心,已然变成这座繁华都市的坐标。现今的墨西哥城蓬勃发展,凭借其经济发展潜力、基础建设和商业吸引力等因素,成为拉美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2007年,它被英国财经杂志《海外投资指南》评为北美第四大“希望城市”。[/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3 条评分 派派币 +50
  • 十夜凉

    派派币 +25 2017-02-05

    我很赞同

  • 晚藏乌

    派派币 +15 2017-02-04

    我很赞同

  • 晚藏乌

    派派币 +10 2017-02-04

    我很赞同

番外不补! 签到评分/回礼不提醒需要pb联系我
径戎

ZxID:73023641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葉修
[忆1012 1113——/6.29] [婚礼8.29][周年11.04]Ugly people and more troubl.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2-04 0



1988年:亚美尼亚(斯皮塔克)/ 震级(里氏):6.9 / 死亡人数:25,000 财产损失:140亿美元。
1 亚美尼亚城市斯皮塔克
1988年12月7日,该市附近发生 黎克特制6.8级亚美尼亚大地震,列宁纳坎和斯皮塔克两座城市在一场大规模地震后变成瓦砾堆。斯皮塔克镇被完全夷平,全镇2万居民大多数罹难。
2 人口
2008年人口18,237人
2009年人口18,885人
3 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
亚美尼亚大地震是1988年12月7日发生在 亚美尼亚北部斯皮塔克附近的毁灭性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上 午11:41(UTC07:41),震级为里氏6.8级。
地震造成了亚美尼亚第二大城市 列宁纳坎(震中以西50公里)80%的房屋倒塌;小城斯皮塔克和斯皮塔克区的大部分村庄遭到彻底破坏。震中附近的输电线,公路和铁路遭到严重破坏。地震甚至造成了长达10公里的地裂。
损失情况
地震造成的严惩破坏遍及约1.03万平方千米内的乡村地区。官方公布的死亡总人数为5.5万,而据其他方面估计,死亡人数接近10万,50万人无家可归。亚美尼亚对这次灾难毫无准备,建筑物像纸板搭的一样都倒塌了,也 没有合适的求援设备。在从其他地方运来器械。

前苏联政府和有关方面最初估计死亡人数可能达5万或7万,甚至10万。但据前苏联《政府通报》1989年第3期公布的材料表明,人员伤亡比初步估计的要少,地震共造成24972人死亡,伤残者为1.9万人。从废墟中挖出39792人,其中生者15254人,死者24538人。1988年12月7日至1989年1月31日住院治疗的12082人中,治愈出院的9844人,继续住院治疗的1804人,在医院里死去的434人。从灾区转移出118425人,其中转移到其他共和国的有78857人。据报道,地震还在土耳其造成4人死亡,22人受伤。
救援行动
亚美尼亚地震的悲剧震动了全国。各地人民以各种方式援助灾区。地震发生的当天,前苏联政府就成立了以部长会议主席 雷日科夫为首的中央救灾委员会。雷日科夫向全国发布了紧急动员令,次日凌晨又与党中央书记、国防部长、建委主任等组成的 政治局特别委员会赶赴灾区。在苏联历史上,只有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曾组 织过政治局特别委员会亲临现场指挥。雷日科夫在灾区一直工作了十余天。卫生部长恰佐夫在闻讯3个半小时后就率领78名外科医生、创伤学家及麻醉师奔赴现场。卫生部同时运去了大批药品、御寒衣和备用血液。正在美国访问的前苏联领导人 戈尔巴乔夫,当天打电报给亚美尼亚领导人,对灾区表示慰问,而后中断访问,提前返回国内,亲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工作。原苏共中央决定从中央委员会的财政预算中拨出5000万卢布支援灾区;据报道,发给灾民的一次性救灾款为1.18亿卢布;赔偿财产损失为2.53亿卢布。前苏联政府还决定拨款50亿卢布给灾区重建家园,有关部门在震后一个月就订了一项恢复正常生活的重建计划。据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说,重建这些被摧毁的城镇约需两年时间,建筑费用至少要花80亿美元。
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援助灾区,仅 莫斯科市政府就火速拨出500万卢布的救灾款,15000吨马铃薯和其他蔬菜,以及大批起重机等救灾器械。每天都有数百架大型飞机,上百列火车和无数汽车装载着药品、衣物、食品、帐篷等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各地救灾队伍也纷纷赶往灾区,数千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几十个医疗队在现场抢救。在灾区参加救灾的军队、民防部队和其他从事恢复工作的人员共有8.18万人;救灾出动民航机3752架次,军用运输机2426架次。各地居民还纷纷捐款、献血,苏联社会发展银行收到各地寄来的救灾款就达12.08亿卢布,12月8日一天,莫斯科就有3000人无偿献血600升。震后10天从废墟中扒出23700人,救活15300人;疏散妇孺老弱5万余人;医院接受10380名受难者。
震后影响
这场灾难发生在已麻烦不断的一年的最后阶段。2月,苏联南部的 亚美尼亚共和国和阿塞拜疆亚共和国均被和平时期最严重的民族暴乱折磨。在此之前,曾有人号召 亚美尼亚人占多数的尼古拉-加拉巴克地区应重归亚美尼亚控制, 阿尔巴尼亚拒绝这一要求。亚美尼亚人口占3/4的加拉巴克地区在1921年以后一直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亚美尼亚首都 埃里温和整个有争议的地区都出现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另外,在阿塞拜疆的苏姆盖特市,双方发生暴力冲突。
1989年:美国(加州/旧金山)/ 震级(里氏):7.0 / 死亡人数:68 / 财产损失:60亿美元。
1989年10月17日,灾难袭击美国加州北部。这天17时4分发生的大地震使加州北部数条高速公路及桥梁坍塌,数地发生大火。此次地震死亡人数至少271名以上,单单在奥克兰808州际公路一段一公里长的路段上就至少有253人被活活压死,搜寻遇难者的工作仍在进行中。此外,受灾地区至少有500人受伤,损失超过2O亿美元。
地震期间,几辆汽车上演了一场好莱坞式的惊险场面,从圣弗朗西斯科和奥克兰市之间的月桂大桥上跌下而变得“伤痕累累”。
科罗拉多州戈登市的美国地震中心表示,这次大地震的强度为6.9级,历时15秒。地震袭来之际,正值交通高峰时期,北加州的公路上布满上下班的车辆,奥克兰808号尼米兹双层州际公路发生上层公路崩塌压毁下层公路的惨剧。地震过后,旧金山许多地区电话都告中断,100万户人家断电。

1995年:日本(神户)/ 震级(里氏):7.2 / 死亡人数:6348 / 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
1 地震介绍
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日本神户市发生7.2级直下型地震,5400多人丧生,3.4万多人受伤,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

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共造成数千人死亡,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达数万亿日元。
2 地质情况
神户港是在围海造地的土地上建造起来的,地震过程中地面产生了严重的沉降。这块土地填海深度达12米,所用材料主要是沙土且未夯实,因此,地震波及的土壤出现了反浆现象。
神户周围的山体中有12处发生了滑坡,最大的一处滑坡使34人丧生。
神户周边上一次发生地震的时间是1916年,震级为6.1级。
3 经济影响  
从日经225指数K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发生的当日,日本东京股票市场只是轻微下跌,建筑等行业还出现了上涨。   
不过,1月23日日经指数大幅下跌达5.6%。在地震发生后的第10天,东京股票市场蒸发市值高达10%,不过,与建筑、建材等相关的股票也涨了一阵子,其他包括 公用事业和矿物相关类股票走势也相对抗跌。   
接下来,日经225指数开始了一波大幅杀跌,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指数下跌超过了5000点。   
日本神户大地震的震中神户市地处日本重要的工业区,是重要的经济中心。该工业区对日本来说十分重要,比如制造业产值占整个日本的13%,钢铁产量占24%,机械制造业占19%。该工业区的汽车零部件、化学制品,造纸、造船业等也十分发达。在地震发生后该地区停水断电,交通瘫痪,神户市很多 中小企业房屋倒塌;而且还影响到了周边其他工业区和一些港口,对日本的整个经济都有很大的拖累,这些对连续三年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1995年1月17日,星期二,早晨5:46(日本标准时间),在位于东京西南500公里(311英里)的日本港口城市神户附近,发生持续时间约20秒,里氏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这次震级大于1994年1月发生于诺斯里奇大地震的地震,造成6000人死亡,30000人受伤,300000人无家可归,有100000栋建筑严重损坏或被毁。伴随地震还发生了148起火灾,烧毁建筑物6513栋,过火面积达624671平方米(0.24平方英里)。包括建筑物、运输系统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损失,总损失约达13~20万亿日元(1470~2000亿美元)。
4 建筑介绍
神户的建筑大致有两种类型:三层以下的低矮建筑和高层建筑,但大多数高层建筑高度都不超过15层。这两类建筑既具有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吸收了现代抗震科学的精华。神户也有许多日本传统民居,其梁柱一般设计在外墙内,屋顶覆粘土瓦,室内为混凝土地面。建筑内部无承重分隔,其典型的分隔为贴纸的拉门。
日本民居建筑的墙结构分为真墙和小墙,二者都经不起震动。真墙是这两种结构中历史较久的一种,其做法是以柱和梁做骨架,用竹编网夹粘土做墙体。而在小墙上则利用薄而窄的木条和灰泥代替竹编网墙。日式建筑讲究榫接合,很少使用钉子和金属紧固件。从实际观察来看地震时容易出问题的正是构件的连接处。旧式建筑的基础由石头或混凝土构成,而新式建筑则为混凝土墙。
为便于建筑施工,真墙或小墙中未采用防火纸或金属丝网来加固灰泥或粘土。由于未采取防火措施,导致木质构件腐烂从而使其强度降低,最终使整个结构倒塌。
新式日本民居类似于南加利福尼亚的同类建筑,为框架和木结构的结合,外墙为灰泥加护板,沥青加木瓦屋顶。新式日本建筑的基础由石头或混凝土和混凝土墙构成,这种建筑类型较之传统建筑抗震性能更好。
小型商业和商业与民居建筑—般为木结构或轻钢结构加灰泥墙,传统小墙或砖墙。典型的小规模多用途建筑一般为二层或三层,一层安装卷帘门或玻璃门。一层也叫“软层”,因为在临街—侧没有墙对建筑物起侧向支撑作用。这种小型建筑的基础主要是混凝土结构,但不很深。
四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般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较老一点的战后建筑的典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而新式建筑则为钢结构。大多数建筑采用钢框架加装混凝土预制构件工艺。通常建筑物还采取墙阶和缩进设计。
5 城市介绍
神户市位于日本的本洲岛,靠近大阪湾,是兵库县府所在地,距东京500公里。其东面是大阪和京都,西面是广岛。该市面积546平方公里,辖9个区。神户是日本交通运输走廊的组成部分,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从此经过。
截止到1994年,神户约有60万个家庭,人口150万。由于地震还波及大片的乡村和郊区和淡路岛,最终导致400万人受灾。在这150万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和低收入阶层,后一部分人主要居住在人口密度较大的靠近海湾的区域。
神户是日本的第二大港和主要的集装箱航运中心,其年吞吐量占全日本的30%。除航运和造船外,主要工业包括:橡胶制品业、合成材料制鞋、化工、电子、机床和电器设备制造、纺织、食品加工等。
神户市在二战期间遭到较大破坏,目前的大多数建筑是战后重建的。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有限的土地,促使日本的资产价值剧增,出现资产集中使用。日本城市中商业和居住建筑的广泛共存,产生了混合燃料的集合,以致含有高燃料负荷的商业或工业建筑,被民用建筑所包围。该市的许多建筑及港口区是建在松软的冲积平原上的,这种土质容易造成地面开裂、液化、宽展,在发生地震时还会产生下沉——这是造成大多数建筑倒塌的主要因素。
高资本也推动了商业和居住建筑设计形式的变化,出现了许多高而细的建筑,且建筑密度日趋稠密。神户市建筑的高密度和土地的集中使用致使道路过于狭窄——有些道路的宽度甚至小于2.44米(8英尺)。从消防安全和救生的角度看这样狭窄的道路会导致许多问题。
首先,为适应道路情况所用的消防车要比通常在美国使用的要小,这限制了器材和水的装载量。其次,由于可燃建筑相互间靠得很近,使火极易由道路的—侧蔓延到另一侧。第三,倒塌的建筑容易造成道路的阻塞或中断,这不仅不利于消防和抢险救援人员的行动,也妨碍使用消火栓和地下蓄水池。
6 经验教训
这场灾难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但有许多是在其他类似的灾难中多次出现的问题。从中我们能总结出什么经验可供今后借鉴呢?水源在扑救由地震引起的火灾方面,保证主要城市供水系统的正常可靠或替代水源的可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尽管神户的城市规划者们原设想将地下蓄水池作为应急水源,但这些水源却由于种种原因很快失去了作用。许多地下蓄水池因通道被建筑瓦砾所阻塞而无法接近使用。消防车因道路阻隔不能靠近这些地下蓄水池,使其无法利用水带和车上的水泵建立起临时的供水网络。1989年,旧金山地震时,当地就通过从海湾取水的方式建立了一个临时供水系统用来灭火。这种方法对有诸如海湾、湖泊或河流等水源便于取水的城市来说是可行的。所用水带也应为大口径的。建筑物混杂
神户市建筑类型的混杂和使用形态多样增加了火灾危险性。比如,具有高可燃性的鞋厂建在居住用建筑附近,或就建在其内部,加大了该建筑的火荷,使其火灾蔓延危险更大。由此产生这样的想法,即将工业和商业建筑与居民区分开,从而减轻居民所面对的火灾危险。在现有的工业/商业区内,主要城市供水系统和应急水源应有专门的考虑,建筑设计上也应有阻火措施,如:加宽道路以作防火分隔、采用不燃建筑材料和嵌丝玻璃等。 阻火建筑采用阻火设计的建筑,在抗御火灾上显示出了优越性。比如加油站建筑,由于其设计以将火限制在周界范围之内为目的,因此,这些建筑没有受到来自外部的火灾的影响。周围环绕有大的开阔地的建筑,如变电站和学校等,也未受火灾的侵害。使用不燃材料的建筑比使用可燃材料的建筑有更好的抗火特性,而后者又比神户市普遍存在的木结构建筑抗火性能要好。尽管如此,许多不燃建筑的内部仍遭到严重破坏。当然,若火未烧到建筑的内部,则其内部还是有可能保存下来的。设计时应避免建筑暴露在相邻建筑的火灾危险之中。若这种暴露难以避免,则应采取设墙和在开口处装嵌丝玻璃等措施来补救。可接近性由于倒塌的建筑瓦砾阻塞了道路,给紧急救援工作带来了困难。对于一些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的城市,应当有人员和装备应急疏散的预案,或增加执勤点以缩短到场时间。这就需要对震后的损失做出迅速的判断,以便更好地组织和使用可供调动的救灾力量。道路的阻塞也影响消防队接近地下蓄水池。要害设施有些要害设施也在地震中遭到破坏。其中一所医院发生了局部的坍塌,使其不仅不能作为抢救伤员的场所,而它还需要救援。神户市的市政厅大厦也严重受损。位于楼内的水道局被完全震毁,局内存放着全部有关供水系统的电脑资料和记录,使有关人员无法有效地隔离受灾区域和向灾区恢复供水。该局的—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贮存的各种记录也被大火烧毁。重要的设施应预先做出规划,并要有防灾措施或设计有备用设施。关键性的记录要备多份;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以便灾后使用。人的训练一场大的灾难之后,处于灾区的人必须做好依靠自身生存的准备,等待救援力量的到来。因此,人们应接受如紧急救护和救援等基本生存技术的训练,平时备好—定量的应急用品。受过这种训练的人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救援力量提供帮助。在神户和1989年旧金山地震中都有这种公民向消防队提供支持或自动地组织起来进行灭火的事例。 救援服务的准备处于地震危险性较高地区的救援力量,应经过严格的训练并有良好的装备。所有的人员,都应接受如美国城市搜索与救援署(USAR)规定的专门救援技术训练,且应有在灾区运送人员和装备的预案。对灾情应尽快做出判断,以便调用可能的力量支援诸如损失重大和人员伤亡需要急救的区域。基础设施应有防护措施,以尽可能免受地震的冲击,以确保能为抢险救援行动提供支持。关键性的设施,如消防站、警察署、医院和通信枢纽等,应有抗震加固措施,或建立备用设施。这些设施中的人员应接受灾难情况下的生存训练。防灾预案中还应包括紧急联络与征召非值班人员的措施。针对重大灾害应有请求外部力量增援的预案。这次神户地震有数个国际救援队表示愿意提供支援,但没有被接受。利用这些专业的抢险救援力量,并使之与当地的力量协同行动可增强救灾能力。 抢险救援行动的协调任何一个如此巨大的灾害的救助,都需要几个不同部门的相互协调。通常为救助一起灾害,救助人员需要频繁地与有关机构取得联系,但若发生了像神户那样的需几个部门协调行动的大地震,这种方式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与救灾有关的机构应相互协调,制定出对救灾官员进行训练灾害紧急处置计划,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地协同行动。这些计划应预先进行演练,计划中不仅有消防和紧急医疗救护部门参加,还应包括执法部门、公关组织、赈灾机构、建筑公司及医疗单位等在内。

1999年:土耳其(科贾埃利)/ 震级(里氏):7.4 / 死亡人数:19,118 / 财产损失:200亿美元。
1999年8月17日凌晨,土耳其中部和西部地区发生里氏7.4级强烈地震。
这次地震发生在北安那托利亚断层和西部地震区交汇处,地震造成大规模地表破裂,破裂带从伊兹米特东侧穿过萨帕贾湖一直向北东东向延伸,长度达180公里左右,破裂以水平错动为主,最大水平错距5米,垂直错距0.5-1.5米。破裂带最大宽度达57米。
这次地震受灾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约占土耳其国土1/5,其中地震烈度9度以上面积3600平方公里。主震后,余震活动频繁,密集分布的北安那托利亚断裂带上,长约200公里。地震的强烈振动和大规模的地表破裂,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地震灾害。此次地震中,共有1.8万人丧生,4.3万多人伤残,倒塌房屋10万余间,近30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
地震造成大面积呈线性的地表裂缝和碎块。7.8级地震造成达180公里的破碎带,水平和垂直错距都很大,引起地表沉陷、隆起、裂缝、液化等地表破坏,同时造成建筑物的大量毁坏。
据报道,建筑质量差是造成地震发生时大片楼房倒塌、众多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不少建筑承包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购买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并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造成居民楼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
地震使土耳其全国供电系统一度瘫痪,连首都安卡拉也前后停电达4个多小时,许多地方通讯网络遭到严重破坏,安卡拉通往伊斯坦布尔的公路多处出现裂陷,有些桥梁断裂。这一切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地震发生后二十几个小时土耳其的救援部门仍无法与某些重灾区取得联系,救灾物资和器材无法及时运送到受灾严重的地点。夜幕降临了,但还有不少人被埋在钢筋水泥楼板和墙体下面等待救援,人们很难想象他们怎样度过这漫漫长夜,连总理埃杰维特也只得祈求“安拉”保佑他们。
据心理专家研究,自连续发生两次严重伤亡的强烈主震及多次余震以来,土耳其居民普遍出现地震灾后征候群,症状包括终日沮丧、沉默、沉迷宗教、长期逗留屋外、夜里不敢入睡、以及其他神经过敏现象。
在伊斯坦堡技术大学主办的地震灾后重建会议上,土耳其公立欧塔精神复健研究中心主任杜兰发表调查报告指出,历经多次强震袭击之后,土耳其居民无论是灾区之内的劫后余生者,或是灾区之外的幸运者,至今前往精神病医生或心理专家求诊者有增无减。
属于“灾难创伤征候群”之一的地震灾后征候群,如病情严重易导致个人精神失常或出现自杀倾向,即使病情轻微者也会有沮丧、无信心等生活消极表现。
据土耳其公布一项“地震与城市”调查报告指出,在居民人口1000万人的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有十分之一的居民因为经常担心地震来临,性生活已大受影响,夜间不敢裸睡,睡衣也改穿随时可冲出屋外的运动服。
由伊斯坦布尔市政府、国立海峡大学坎德利地震观测所以及土耳其地震研究中心合作进行,并由市政府公布的调查报告说,受到大地震以及专家预测伊斯坦布尔仍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影响,有58%的居民已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例如洗澡、上厕所从此不关门,以免地震来袭时逃生不及。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500位伊斯坦布尔居民当中,有49%的人表示经常失眠,担心地震半夜又来袭,46%的人表示已经找好地震来临时家中最安全的躲避位置,12%的人表示已率领全家老小演练过地震来袭时的紧急逃生术,另有26%的人表示听从老天的安排。在如何防范及减少地震损失方面,调查指出,接受问卷的伊斯坦布尔居民,有22%的人表示已将家中笨重家具如衣柜等钉死固定,31%的人表示已经买好人寿险或地震险,22%的人表示已备妥地震急救逃生包,另有34%的人相信自己的房子不会有危险。

2004年:印度洋地震和海啸/ 震级(里氏):9.2 / 财产损失:2300亿美元。
12·26印度洋地震发生于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55秒,地震规模为里氏规模9.3级,震源位于3°19′N 95°51.24′E,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公里深处。这里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
该次地震直接或间接造成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大批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联合国及各个国家和地区均为受灾地区进行捐款援助。
地震经过
地质背景
中间凹陷部分为印度洋大地震给海床烙上的“伤疤”。强烈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巨大海啸,已经吞噬了15万多人的生命,让人类再次感到海啸的恐怖。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由于海啸是海水整体移动,因而和通常的大浪相比破坏力要大得多。
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虽然有时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由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啸就不同了,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水块”产生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严重危害岸上的建筑物和人的生命。据日本秋田大学副教授松富英夫调查,这次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物也难以招架。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人们发现它时再逃为时已晚,因此,有关专家告诫人们,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到高处安全的地方
地震检测
当地地震局测量到的规模为6.8,但香港、中国大陆及美国量度规模8.6,其后美国全国地震情报中心修正规模为9.0,此差距可能导因于测量误差。这是自1964年阿拉斯加耶稣受难日地震以来最强的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地震。历史上最强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震级为地震矩规模9.5。
震源位于3°19′N 95°51.24′E,苏门答腊岛西160千米,水下30公里深处。这里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频发区域。地震本身(排除海啸)传遍到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和泰国。
科学家重新检测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亚大地震,结果发现规模实为里氏规模9.3级。这代表着地震强度为原先预估的2倍以上,成为史上第二大地震。周四出刊的英国《自然》周刊,科学家分析地震仪低频率资料发现,地震规模实际为9.3。由于里氏规模是以对数计算,9.3的规模为9.0的2.5倍。本次地震成为史上第二强震,仅次于1960年智利的9.5大地震。
此外,中国科技大学地震学家倪四道领导的团队,也侦测发现,南亚大地震持续达500秒,智利大地震则只有340秒。科学研究报告指出,2004年南亚大地震,将海洋板块由苏门答腊往北切出长达1600公里的裂缝,是原先预估的4倍。
美国西北大学地理学家史坦因和欧卡尔表示,由于地震释放出强大压力,理论上,此区域在400年内都不会再出现相同震度的地震,或是海啸。然而在印度洋南部,又是另一个故事。在2005年苏门答腊地震和2007年苏门答腊地震前,这群科学家即已精准的预测,此区域仍有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机率。
地震能量9.0级地震释放的能量超过了美国一个月所消耗能量的总和,或是伊莎贝尔飓风持续70日所释放的能量。每单位的里氏地震矩代表31.6层地层褶曲释放的能量,相差两级就相差1000倍以上。一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对于6盎司TNT炸药;9.0级地震大约相当于7.5颗美国最大的核弹(约2500万吨)头释放的能量[来源请求]。借由质能公式推算得知9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1000kg(2200磅)物质内部的能量(相当于反物质中和),它足以为地球上的每个人煮沸10000升的水。
释放的能量对地球自转仍然是影响甚微的,虽然没有精确数据,但在理论模型上这次地震可能使地球上的一日缩短了3微秒。无论如何,因为月球的潮汐作用每年会使地球一日增长15µs,所以这次地震对地球的自转影响很快就可抵消。同样的,这次地震也可能导致地轴"摇摆"2.5cm(1英寸)。不管怎样,原来就有的钱德勒摇摆有时可以达到15米。
依据一个广泛采用的地震模型,苏门答腊西南方的一些小岛已经向西南移动了20m(66英尺)。苏门答腊北部顶端位于缅甸平原(南边是苏门答腊平原)的地区可能也向西南方移动了36m(118英尺)。无论如何,其他的地震模型则认为移动是垂直方向的而非水平向的。
地震余震
安达曼岛在稍后的几小时里报道了有在里氏震级5.7至6.3的大量余震发生。在尼科巴群岛也有类似报告,其中有两次余震震级达到了里氏7.3级南极洲附近的麦觉理岛(MacquarieIsland)附近的无人居住区在本次地震三天前发生了里氏8.1的地震。
中国云南楚雄和双柏间也发生里氏5.0地震。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日14时25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西海域(北纬5.2度、东经92.3度)再次发生7.0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20千米,距印尼9.0地震震中约410千米12月30日,印度尼西亚驻马来西亚大使Rusdihardjo表示,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印尼亚齐省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40万人。据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Bernama)报道,大使说,在很多受灾地区,搜救人员迄今还没有前往执行救援任务。他指出,印尼政府通过空中监测发现,米拉务(Meulaboh)、Simeulue岛和TapakTuan等地不存在生命的迹象。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海岸边上的一些小岛甚至被完全淹没,已经消失了。
美国地震情报局测得的本次地震以及前后世界上发生的大地震:(以红色标出的是强震,资料来源USGS)
震级(地震矩)日期(年/月/日)UTC时间(时/分/秒)纬度(°)经度(°)深度(km)区域
6.32004/12/2611:05:0113.54292.877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6.22004/12/2610:19:3013.45592.791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52004/12/2610:18:138.95093.73010.0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6.62004/12/2609:19:598.87492.3686.4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5.82004/12/2607:38:2513.11993.051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72004/12/2607:07:1010.33693.756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72004/12/2606:21:5810.62392.323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7.12004/12/2604:21:296.88592.93839.7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6.12004/12/2603:08:4213.80892.974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92004/12/2602:59:123.17794.25910.0苏门答腊北部西岸海上
6.02004/12/2602:51:5912.51192.592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82004/12/2602:36:0612.13993.011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82004/12/2602:34:504.10494.18410.0苏门答腊北部西岸海上
6.02004/12/2602:22:028.83892.53210.0印度地区尼科巴群岛
5.82004/12/2602:15:5812.37592.50910.0印度地区安达曼群岛
5.92004/12/2601:48:475.39394.42310.0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
9.02004/12/2600:58:533.31695.85430苏门答腊北部西岸海上
5.32004/12/2419:36:39-19.175167.70432.5瓦努阿图
5.12004/12/2413:39:45-20.197-178.777621.9斐济地区
5.52004/12/2405:31:45-50.198161.26910.0麦觉理岛岛以北
8.12004/12/2314:59:04-50.240160.13310.0麦觉理岛岛以北
6.12004/12/2221:03:39-56.079-124.78110.0太平洋东南发源
5.42004/12/2119:46:421.628127.364119.0印度尼西亚哈马黑拉岛
5.12004/12/2117:21:0960.448-147.5491.1阿拉斯加南部
5.62004/12/2115:34:2842.924145.41938.5日本地区北海道
5.32004/12/2023:02:1737.02228.29329.7土耳其西部
5.42004/12/2013:12:125.369-101.30710.0GALAPAGOS三结合区域
5.02004/12/2003:58:42-15.200-75.08317.9接近秘鲁海岸
5.22004/12/1922:39:1455.490-158.12124.0阿拉斯加半岛
人员伤亡
事发地点位于旅游热点附近,加上正值圣诞节的旅游旺季,受灾地区众集了大量的本地居民和旅游者;很多旅客成了这次灾难的受害者。地震引发巨大的海啸席卷了印度洋沿岸地区,但在太平洋沿岸,只看到海平面的轻微起伏。
此次地震和海啸已导致超过29.2万人罹难(已证实),当中三分一是儿童。不过由于受灾地方的卫生水平有限,估计证实死亡人数还会上升,尤其是儿童的死亡数字,因为他们对可能发生的疫症的抵抗力较低。另外,海啸把很多在海边工作的当地人和在沙滩享受假期的旅客卷到海底,因此这次地震导致不少人失踪。
海啸通常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岸,因此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地区)的政府都建立了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且为当地人民所熟知。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曾遭遇海啸,如在弗洛勒斯岛(Flores,1992年12月12日)、爪哇(1993年6月3日)和苏拉威西岛(Sulawesi,2000年5月3日)等地的地震后所引起的海啸。苏门答腊岛海岸乃至整个印度洋海岸上次遭遇海啸是在1883年克拉卡托火山(Krakatoa)爆发所导致的海啸。因此,此次地震和海啸所导致重大伤亡,是由于当地人过百年没遇过海啸,因此对海啸缺乏认识,更不用说从各种先兆预知海啸将近。亦由于此,印度洋沿岸各国(地区)并不重视海啸的威胁,没有建立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
此次海啸的波及范围达到6个时区之广,仅次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肯尼亚、索马里(东三区)、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塞舌尔(东四区)、马尔代夫(东五区)、印度(印度半时区)、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东六区)、缅甸、澳属科科斯(基灵)群岛(缅甸半时区)、印度尼西亚(西部)、泰国(东七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遭遇了海啸的冲击,导致不同程度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海啸袭击各地的时间详见由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制作的列表。
下面是各国的伤亡数字列表和损失记录:
主要受害国统计表
序号国家确认死亡估计死亡受伤数失踪数难民
1印度尼西亚234271[1]--1240617000[2]
2斯里兰卡注141008>50000>82003792[3]78万[4]
3印度[5]10749--566963.8万
4泰国[6]58550
5索马里132>100--54000[7]
6缅甸59-45143万[8]
7马尔代夫82--3113000[9]
8马来西亚68-18368000[10]
9坦桑尼亚10----
10塞舌尔3--7-
11孟加拉国2----
12肯尼亚2----
13南非2----
14马达加斯加1---">1200"
总计≈292000~230210[11]≈510000>22000300万-500万
影响国家
斯里兰卡
已证实有超过41000人死亡,多数是儿童和老人;78万人沦为难民。首都机场和港口关闭。海水入侵进内陆近2千米。当地媒体报道说由于海水入侵,长期内战留下的许多地雷已经露出地面。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已经宣布全国进入灾难状态。政府对北方受泰米尔猛虎叛军控制的地区的情况没有掌控。20,000名军人在政府控制的区域展开救援行动和维持秩序防止抢劫。
海啸导致了一列火车出轨,死亡人数至少802人,比以往任何一次火车出轨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多。
政府说在南方至少有3000人死亡,当中至少包括一所有百多名孤儿的孤儿院。泰米尔猛虎游击队的官方网站报道说叛乱地区有1500人死亡。
印度
泰米尔纳德邦、安得拉邦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共超过5000人死亡,当中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1000多人、本地治里280人、喀拉拉邦121人及安得拉邦61人。数百人失踪(在安得拉邦就有800人)。他们当中大多数是渔业工作人员。很多渔夫无论在家或出海都失踪了。有消息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中央直辖区有3000人死亡,估计另有3万人连同5个村庄在海啸过后消失无踪。
初始的报道暗示在安达曼和尼科巴岛只有很少的人员伤亡,但稍后在尼科巴附近发生的地震使数千人死亡。与尼科巴群岛的通讯也中断了。
被海啸水浸后的金奈
被海啸水浸后的金奈
最严重的损伤是在泰米尔纳德邦。官方说伤亡1724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单在纳加帕蒂南行政区就超过690人,在古达罗尔有超过300人,在坎尼亚古马里超过280人,在金奈超过200人。报道说在金奈那儿甚至没有能给直升机降落的地方。
在坎尼亚古马里死亡的人包括正在海里进行宗教净化活动的朝圣者。
被困在VivekanandaMemorial的一个近坎尼亚古马里的小岛的700人之中的650人在搜救队搜索其他人的同时被救出。在马里纳海滩旁的金奈,正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水上活动的大人和小孩及在沙滩上作晨早散步的人都被水冲走。
印度当局征召当地海陆军及海岸防卫队参与救援行动,及空投食物往受海啸影响的灾区。泰米尔纳德邦及安得拉邦的首长对受海啸影响的灾民表示深切哀痛。
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中度地震。印度政府已经向所有遭受海啸袭击地区发布新的警报。
印度尼西亚
在海啸中淹没的印尼村庄
在海啸中淹没的印尼村庄
印度尼西亚国家减灾协调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死亡人数已上升到234,271人,失踪者为1,240人,4.4万人正在接受救治,另有61.7万人沦为难民。亚齐省西南岸17个村庄已消失。而据印度尼西亚驻马来西亚大使说,印尼亚齐省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40万人。
巨大海啸席卷斯里兰卡
巨大海啸席卷斯里兰卡
通讯中断.总统尤多约诺宣布国难,将于棉兰市设立救灾站。很多建筑在地震开始时即倒塌,无论如何,死亡大部分是由海啸造成的,特别的,在亚齐和北苏门答腊省的西岸地区。伤亡数字的统计因为叛军自由亚齐运动的存在而变的不可行,那儿几乎没有记者,政府官员,或是救援工作者。印度尼西亚官方政府与位于苏门答腊西南海岸的地区已经失去通讯。
难民已超过60万人。其中北亚齐有5万多难民,东亚齐1.2万多,班达亚齐9,000多,亚齐查亚县1.5万多。
印尼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拨出了首批五百亿盾(约合五百六十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受灾严重的亚齐地区的食品、医药和受难者安葬等紧急事务。[1]
泰国
泰国内政部说,已经造成5395人死亡,其中约有一半是外国人。9457人受伤和2845人失踪。从12月28日起,泰国全国连续降半旗三天以示哀悼。
旅游胜地普吉岛受损严重,特别是面向震中的巴东海滩。机场亦曾因海啸而一度暂时关闭,但于当晚已经重开。法国外交部长米歇尔·巴尼耶抵达普吉岛,为这一地区的法国公民提供协助。
PP岛有超过200家度假屋被巨浪卷入海中。官方报告已经确认99人死亡1100人受伤。当中大部份都是于浮潜之时被突如其来的巨浪抛高而摔死,不少人更身首异处。而其他的死者主要是到石灰洞探险时,因为海水突然涌入而溺毙或窒息而死。
在泰国当地的死伤者之中也包含了皇家人士,泰皇拉玛九世(RamaIX)21岁的外孙蒲美·詹森(BhumiJensen)在攀牙府海边的度假村划水时,被突如其来的巨浪吞噬,他的尸首在隔日才被寻获并获得确认。
蔻立(KhaoLak)的灾情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现时救援才刚刚开始。警方相信约有3,000人死于该岛度假村内。
马来西亚
68人死亡,当中槟城(Penang)有38人死亡,吉打州(Kedah)有12人,霹雳州(Perak)2人和雪兰莪(Selangor)1人。另有6人失踪。
各方反应
综述
联合国当时宣布展开“有史以来最大支出的一次跨国救灾行动”。各国政府和非官方组织都发起大型的赈灾筹款活动和提供各种帮助,尽力避免伤亡数字进一步急剧成倍上升。红新月会及红十字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都对灾区提供或准备提供援助。
联合国提供了8100万美元的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受灾国家提供价值5亿2163万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和现汇。美国决定捐助3亿5000万美元,已向印度、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每个国家提供了10万美元,并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受灾国家提供了400万美元的援助,并且派出直升机和12艘军舰前赴救援。日本决定捐助300万美元。欧盟决定捐助5300万欧元,其中德国已保证提供300万欧元。匈牙利向受灾国派出救援小组并提供了价值约合39万美元的救援物资。日本会提供价值400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共决定捐助2200万美元。澳大利亚提供了4600万美元的援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救难队也已经启程前往灾区协助救灾。谷歌也建立了一个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详情及捐款的网页。
但是到海啸后两周年,部分捐助仍未到位,亦有国家指部分给予泰国的捐款不知所踨。
捐献承诺
部分捐献承诺最多的国家、地区和组织
(只是承诺,部分尚未完全到位)
澳大利亚军队救援
地区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众
澳大利亚AUD10亿($8.16亿)$1亿
日本$5亿[9]
美国$3亿5000万7000万美元
世界银行$2亿5000万-
英国£5000万($9600万)£4500万($8700万)
瑞典SEK5亿($7500万)
西班牙100万($6900万)
中国CNY6亿8000万($8300万)CNY2亿2000万
法国200万($5700万)
丹麦DKK300m($5495万)$370万
台湾$5000万1000万
加拿大CAD5800万($4800万),并对受灾亚洲国家的债务延期偿付[10]CAD850万($700万)
欧盟300万($4400万)-
荷兰700万($3600万)
德国000万($2600万)
瑞士CHF2700万($2380万)CHF2100万($1850万)
挪威NOK1亿($1640万)
爱尔兰200万超过00万[11]
葡萄牙200万($1090万)
沙乌地阿拉伯$1000万
香港HKD5000万($641万)HKD6亿2千万[12]
意大利700万($390万)?270万($1720万)短信捐赠
芬兰$340万
科威特$210万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0万
新加坡$120万
盖茨伉俪基金会捐出了300万美元
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冠军迈克尔·舒马赫捐出了1000万美元,成为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款者里,金额最高的一位。
亚马逊网上商店张贴了美国红十字会的捐款呼吁。在48小时内获得620万美元的网友承诺捐款。
爱尔兰的非宗教组织关注收到一个50万欧元匿名捐助。
捐献公司
(单位:美元;原始数据)
辉瑞制药(Pfizer)$3500万($1000万现金;$2500万药物)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1000万
必治妥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500万($100万现金;$400万药物)
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500万
亚培(AbbottLaboratories)$200万另加药物
微软公司(Microsoft)$350万[13]
花旗银行(Citigroup)$300万[14]
瑞银华宝(UBSAG)$300万[15]
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300万
蚬壳公司(RoyalDutch/ShellGroup)$300万[16]
思科系统公司(Cisco)$250万[17]
沃尔玛超市(Wal-Mart)$200万[18][19]
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200万另加药物
沃达丰(Vodafone)100万英磅($195万)
TetraLavalGroup$150万(包括流质食品)[20]
波音公司(Boeing)$100万
耐克公司$100万
香港地铁公司MTR
华特迪士尼公司(WaltDisney)$100万[21]
美国运通(AmericanExpress)$100万
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100万
ING集团(ING)$100万[22]
FirstDataCorp.$100万[23]
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100万[24]
汇丰银行(HSBC)$100万[25]
澳大利亚航空(Qantas)100万澳币另加航空服务
拜耳股份公司(Bayer)?3,000,000[27]
雀巢(Nestle)CHF730,000瑞士法郎[28]
家德宝(TheHomeDepot)$500,000[29]
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500,000[30]
家乐福(Carrefour)?40,000[31]
日立(Hitachi)Yen20m(~$200,000)[32]
香港地铁(MTR)2005年1月1日期间会抽出每程车费的HK$0.5作捐款用途
Fonterra为受影响地区提供奶粉和婴儿奶粉
相关信息
海啸预警
印度洋和大西洋都尚未像太平洋般有地区性的海啸预警系统。在太平洋,一系列的感应器已经连接到监察中心,所以当地媒体可以警告民众在海啸到达之前到高地避难。这个系统在1965年,因为1964年9.2海震带来的海啸而建立的。泰国是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的成员,但是她带有感应器的浮标都设在东岸。一个在震中南面的监测站侦测到一个英尺高的海啸移住澳大利亚的方向。然而,在考丽玛省曼萨尼约市,测量出海啸造成的2.6米海浪却向着墨西哥推进。美国地质调查所认为如果区内已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减少人命损失,尤其是像斯里兰卡和印度等有在初次地震后有三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疏散的地区。再者,在太平洋已知有机会发生海啸的情况下,退潮令人意识到巨浪将至。在印度洋地区,这次罕见现象已经通报给到包括海岸观光的游客在内的人参考。除此之外,印度和斯里兰卡关于地震的研究进程过慢导致过迟发出警告。在这次地震之后,印度政府决定安装有关仪器预警将来发生的海啸和结合其他国家分享海啸情报。马来西亚政府亦打算与区内国家一起建立一套海啸预警系统。
海啸环保
不少专家都指出,这次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所做成的巨大伤亡,与当地的环境保护策略分不开。举例说:这次受灾打击最严重的两个地区泰国和斯里兰卡,都有因为过度开发而破坏海岸生态的记录。泰国的布吉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把海岸的红树林砍伐,开发成度假区,而多年前因为拍摄电影《迷幻沙滩》而做成PP岛严重破坏的生态,破坏最为严重;而斯里兰卡因为过度开发而导致水灾,但由于修复工作未能在海啸前完成,结果对当地做成双重打击。不断受飓风威胁的孟加拉,由于风灾过后当地重新防风林及回复海岸生态,使海岸得到珊瑚礁及红树林的保护,从而减轻当地所受到的损害。为防范将来可能发生的大地震,泰国当局已在各个重灾区重新种植百多棵大树,以希望卸去地震带来的海啸所造成的冲击,从而减轻损害。
2008年:中国四川省/ 震级(里氏):8.0 / 死亡人数:68,000 / 财产损失:200亿美元。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10年:加勒比岛国海地/震级(里氏):7.0/ 死亡人数: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

1 简介
2010年海地地震于UTC2010年1月12日21时53分9秒(海地当地时间12日下午16时53分9秒)左右发生,地震规模为里氏7.0 。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以西大约16公里处,震源距离地表6.2英里(10.0公里)左右。美国地质调查局已录得一系列余震,其中5.0以上有10次[,较大余震包括5.9余震一次和5.5余震一次。2010年1月20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里氏规模6.1地震为最大余震。
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大多数建筑均在地震中遭到损毁,其中包括海地总统府、国会大厦、太子港大教堂、中华民国驻海地大使馆、医院和监狱。
据联合国的相关报告,驻海地维和部队总部驻地,海地太子港克里斯托弗酒店(the Christopher Hotel)在强震中损毁,大量联合国维和工作人员在地震中下落不明[6]。到现时为止,已有10万人被活埋。现时多国已经派遣大量救援队伍前往海地救灾及处理尸体。海地总统勒内·普雷瓦尔及夫人在地震中幸免于难,但普雷瓦尔证实,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团长,赫迪·阿纳比(法文:Hédi Annabi,突尼斯人)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国际红十字会估计,受到地震影响的人口大约为300万,保守估计死亡人数有45,000-50,000人。
这次海地[1]自1770年以来最严重的大地震,使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包括总统府和联合国维和部队驻地在内的数百栋建筑坍塌。据国际红十字会初步估计,此次大地震将为海地带来多达300万难民。在地震第15天后,调查出丧生11.3万人,受伤19.6万人。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15公里。
目前仍不清楚震后海地平民的具体伤亡情况。
2010年1月1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向海地地震中遇难者致哀。
2 伤亡
海地总理让-马克斯·贝勒里夫(Jean-MaxBellerive)13日称,海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人。
多家权威地质监测机构数据显示,地震震中距太子港16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美国科罗拉多州地质调查的分析师说,这是海地自1770年以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目前海地国内余震不断,最强烈的余震达到5.9和6.4级,不但为救援数以千计埋在废墟之下的民众带来了极大困难,更为无数处于恐慌中的平民带来了严重威胁,而且未来海地继续发生严重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太子港街头出现极度混乱局面,呼喊者、哭泣者、四处寻找失散亲友者和无家可归者构成了海地大地震后的一幅幅真实写照。据拉美及西方各大媒体报道,数以万计民众失去居所。13日早些时候,一伙人趁火打劫,洗劫太子港附近一家损毁过半的超市。
图片
国际慈善组织粮食济贫组织负责人拉什马尼·多默森特说,太子港以外,海地其他地区受灾严重,"当地人正试图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挖掘遇难者遗体,伤亡恐不止三位数"。
据相关报道,数以千计民众12日晚聚集在公共广场,一些人啜泣不止,一些民众为失去的亲属默哀。救援人员不足,致使不少重伤民众13日晨依然在街道边等待救治。许多受伤者涌向一家受损医院寻求帮助。医生吉勒斯说:"医院无法应对这么多伤员。"
地震波及古巴东南部,当地震感强烈。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一度发出海啸警报,古巴当局紧急疏散在近海民众,但警报随后取消。
美国驻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士兵感觉到明显震感。美军官员比尔·梅斯塔说,关塔那摩监狱虽受地震影响,但没有受损,"(美军基地)数座建筑物摇晃了几下"。
由于电话线路和部分无线通信信号发射塔在地震中受损,海地通信当天几乎全部瘫痪,海地与外界的电信联系主要借助海事卫星。
至当地时间13日清晨,未有机构发布伤亡统计,难以估算伤亡数字,即便只是粗略估算。毋庸置疑,太子港数以千计民众失去居所。
至北京时间2月23日,死亡人数到达30万人。
3 地震背景
USGS震度分布图
海地所处的伊斯帕尼奥拉岛是地震活跃地区,历史上曾多次经历过破坏性地震。其中一次地震发生在1751年,当时伊斯帕尼奥拉岛仍处在法国的殖民控制下。此外,在1770年时也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地震。据来自法国历史学家莫罗德·圣·梅里(Moreau de Saint-Méry,1750年-1819年)的资料记载,1751年10月18日的地震发生以后,太子港“只有一座砖石建筑物没有坍塌”,但1770年6月3日发生的地震使“整个城市倒塌了”。
1842年5月7日发生在海地北部城市海地角的一次地震摧毁了海地北部部分城镇和邻国多米尼加共和国部分地区。
1946年,一次芮氏规模8.0的大地震袭击了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并引发了海啸,造成1790人死亡,大量人员受重伤。
一份1992年的研究报告指出,海地处于地震活动末期的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 fault zone)上,这一地区的地震多由板块的水平移动而引起。这个断层带从伊斯帕尼奥拉岛中南海部一直延伸到牙买加,处于加勒比海和北美大陆板块的交界处。虽然这个地区近几十年来没有重大地震活动,但是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预测有发生7.2级以上重大地震的危险,其破坏力类似于1692年牙买加地震。
2008年3月,保罗·曼(Paul Mann)和一个2006级学生研究小组在加勒比地区第十八次地质大会上提交了一份危险评估报告,特别注明了恩里基洛-芭蕉花园断层带的较大变形,由于过去40年间,这一断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小组建议“高度重视”这一变化,有可能引发7.2级以上的地震。
海地的一份报纸《Le Matin》在2008年9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援引地质学家帕特里克·查尔斯的评论指出,太子港处于发生地震的高风险地区。
海地是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 。在18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居第149,其应对重大灾难的紧急救援能力极其有限,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入“经济脆弱”国家行列[。另外,海地已遭受多次飓风袭击,造成洪水泛滥和巨大损失,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遭受了热带风暴法伊和飓风古斯塔夫的侵袭。
4 地震原因
板块移动引发地震不可预测期待减灾--美研究和勘探机构专家就海地地震成因及减灾答记者问
新华网华盛顿1月13日电(记者任海军)加勒比岛国海地于当地时间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和大气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彭志刚、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维克托·蔡就此次地震的成因及如何减少地震损失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记者:加勒比地区是否为地震危险带?
彭志刚:加勒比地区是非常活跃的地震带,因此地震学家对这一地区发生如此大的地震并不感到十分惊讶。
维克托·蔡:包括海地在内的加勒比诸岛位于加勒比板块与北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一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
记者:海地地震的成因是什么?为何主震后发生很多余震?
彭志刚: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公布的地震定位及震源机制,海地地震发生在"恩里基约-芭蕉园"断层的左旋走滑断层,这一断层的类型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相似,它每年要承受约7毫米的板块移动。达到里氏7级的地震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陆续引发余震,其中一些余震的震级会比较高,导致进一步损失。
维克托·蔡:海地地震是板块移动的自然结果,此次地震缓解了两大板块间累积的部分应力。震级越高的主震引发的余震数量通常也越多,此次地震发生较多余震与主震震级较高相一致。
记者:影响地震救援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彭志刚:时间是最重要的因素,地震救援存在"黄金72小时"之说(即地震发生后72小时内,被埋压灾民的存活率较高)。
维克托·蔡:向灾区迅速运送救援物资和专业设备可能最重要。由于此次地震震区的经济状况不好,救援工作想取得成功,需要其他源头或国家的财政援助。
记者:此次地震再次提出了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即地震能否预测并避免震灾,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彭志刚:地震学家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测大规模地震发生的时间。不过,专家们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由于地处主要断层带,加勒比地区非常危险。海地首都太子港过去数百年来曾多次遭受地震打击。专家常说,地震本身不会杀人,(地震中)倒塌的建筑物才会杀人。如果建筑物的质量足以应付强烈的地震晃动,震灾的惨剧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会大大减轻,这需要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通力合作。确保建筑物质量合格非常重要,尤其对邻近主要活跃断层的城市而言更是如此。
维克托·蔡:就目前而言,专家仅能预测今后10年到20年发生大地震的百分率,更高级的预测尚无可能。不过,地震界有句谚语:地震不杀人,建筑物杀人。因此,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能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即使不能预测或躲避地震,也能采取很多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震后重建所面临的困境。
5 救援行动
1月12日
联合国维和部队总部倒塌
1月12日,海地于当地时间下午五时发生里氏地震规模7.3级大地震。阿根廷空军野战移动医院,已在太子港部署,是部署在太子港的唯一仍然开放的医疗设施。同日,来自阿根廷的联合国部队所属的直升机帮助转移疏散严重伤员至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
1月13日
由于许多医院建筑在地震中倒塌,截至1月13日,只有阿根廷军事野战医院仍然在太子港,并正在努力地接收照顾数目庞大的伤员。
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报告说,至少有两家医院仍然处于良好状态,他们的医生将开始准备为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约500人提供服务。
1月15日
据报道海地政府人员已经从废墟中清理出约9000具尸体,政府开始挖掘集体坟墓,将尸体埋葬在万人坑中。来自8个国家的搜索救援队正试图寻找仍然被困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受地震波及的地区交通仍未恢复,由于地震使当地港口设施遭到重创,运载救援物质的货轮抵达海地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地点靠岸或卸货。另外,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停机位不足,不少飞机被迫在机场上空盘旋等待降落,已有数架飞机改飞其他地点,其中包括邻国圣多明各机场,然后通过崎岖山路进行地面转运。海地驻美国大使表示,太子港机场塔台倒塌,机场过于拥挤。飞行人员已接到通知,任何试图降落太子港机场的飞机都至少需要盘旋等待一小时以上,而且机场已经无法提供飞机燃油。古巴为此已解除了空域限制,允许美国飞机为了节省时间,直航于美国和海地之间,运送重伤海地人到美国。
无国界医生组织一份报告指出,该组织在海地的两个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在当地的需求是“压倒性”的。
虽然受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太子港的克里奥尔别墅酒店(the Hotel Villa Creole)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医院和媒体中心。
由于地震导致海地移动通讯服务极其不稳定,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及海地政府官员们已开始使用卫星电话进行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 一月17日 海地政府宣布把同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所有政府建筑物均下半旗致哀。
6 各国反应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承诺1,000万澳元援助。
加拿大:加拿大政府捐赠500万加元援助,并捐出与民间捐款相同数目的捐款,目标是1亿加元。加拿大政府并宣布启动“赫斯提亚”行动,当中包括派出一支灾难援助应变小组、加拿大皇家海军护卫舰“哈利法克斯号”、驱逐舰“阿萨巴斯卡号”、一架C-17全球霸王运输机及2架CH-146格里芬搜救直升机。
中华民国(台湾):海地是中华民国互设大使馆的邦交国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与台湾人民共捐助赈款约美金1500万与约美金400万的物资(合计总值约新台币五亿四千万元)。
政府在地震发生当天立即指派内政部消防署“特种搜救队”23名成员、携带2吨装备以及2只搜救犬,迅速前往海地驰援。政府另协调中华民国红十字总会派遣的“紧急搜救医疗团”33名成员于本月15日晚间启程前往海地参与救援行动。台湾搜救队成功救出一名联合国法籍职员和一名联合国海地籍警卫。卫生署“台湾国际医卫行动团队” (IHA)及国防部医疗小组共约18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行动医疗团”15人亦前往海地协助当地灾民,提供紧急公卫医疗协助。台湾台湾路竹医疗和平会义诊团则由会长刘启群率医护志工人员一行68人(包括3名在台湾就读医学院的海地留学生),前往多米尼加及海地边境所设置的紧急医疗中心,为海地灾民提供即时医疗救助。
中华民国外交部亦于地震当日代表政府捐赠20万美元,其后再追加至共533万美元协助海地救灾,提供200公吨的食米、收购50公吨粮食赈灾。[47]中华民国国防部并派出空军C-130运输机中转美国亚利桑那州军事基地加油后,经另一邦交国多米尼加转往海地运送人道救援物资,这也是中华民国空军史上最远航程的海外飞航任务。
外交部并统筹整合政府与民间医疗救援捐款、物资及人力,视海地情况及需要配合各国与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OCHA)之救援调度,提供必要而迅速的协助。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台湾世界展望会、佛教慈济基金会、法鼓山慈善基金会、富邦文教基金会、佛光山佛光会、和灵鹫山佛教基金会等共同募集紧急医药物资、食品、饮用水、衣物、毛毯、帐棚、照明设备和尸袋等,总计重量约84公吨,价值约新台币1,200万元。
地震发生隔天,台湾网友也透过最适于广为宣传周知以发挥募捐效果的社群网站“脸书”(Facebook)上开设提供海地震灾相关资讯及具公信力援助方式的群组“海地大地震-台湾行动网 Taiwan for Haiti”。
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于一月底参加洪都拉斯新任总统罗博就职典礼后,专机转赴海地邻邦多米尼加,除了运送十吨医药及救援物资,并会晤多国总统费南德斯与海地总理贝勒理福,在三边会谈中讨论海地重建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出一支68人国际救援队,携带20多吨物资、救援设备和3只曾在汶川大地震中执行过救援任务的救援犬,于13日晚上8时30分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坐包机直飞海地首都太子港。成员包括救援人员、武警总医院15名医生、外交部、公安部工作人员和记者。1月16日,另一架飞机运载了价值1300万人民币的90吨救灾物资启程驰援海地,救援物资包括药品、帐篷、单衣、食品、饮用水等。
以色列:以色列外交部,派出一支包括医生及救援人员的220人救援队伍,乘坐2架带备仪器、一个包括手术室战地医院的飞机前往海地。
牙买加:牙买加政府医院宣布进入戒备状态,随时接收受伤海地人民。手提电话网络商Digicel捐出500万美元给非政府救援组织。
瑞士:瑞士联邦政府,派出一支隶属外交部“发展及合作办事处”的快速应变部队,乘搭一架庞巴迪CL604挑战者医疗专机,于1月13日早上由苏黎世机场起飞赶赴海地。
美国:美国派遣美国陆军第82空降师部分单位,与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第一时间投入救灾。在1月13日接到派遣命令后,卡尔文森号卸载舰上战斗机群,改载援助物资和19架直升机,随即与护航舰全速赶往海地,并于1月15日抵达太子港外海,做为美军救灾直升机的基地[62]。海军另派安慰号医院船与巴丹号两栖攻击舰前往海地,这两艘船舰可提供共约1600床的医疗服务[63][64][65]。奥巴马总统承诺提供美元$1亿的援助。2010年2月,翻唱We Are the World,藉以筹措救灾费用。
英国:英国政府承诺620万英镑援助,并派出一支71人搜救队,携带专业重型搜救仪器及2只搜救犬。[67]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海地总统及受影响人民表示深切的难过、同情及哀悼。
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海地人及联合国维和人员表示诚挚的哀悼。联合国从中央应急紧急基金中调拨1000万美元支援该国救灾行动,并派遣助理秘书长、前海地问题特别代表穆勒前往现场协调救援工作。1月19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08号决议,决定向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增派3500名维和人员,其中包括1500名警察和2000名军事人员,以支持海地地震后恢复、稳定和重建努力。
7 [] 争议
海地当地有由联合国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驻海地的维和部队,两岸救难队抵达海地支援时,当地的解放军维和部队给予两岸救难队安全维护;此事传到中华民国立法院,民主进步党党团批评中华民国政府派出的救难队还要靠中国人民解放军保护,有辱国格,但马英九政府官员对此事缓颊,称两岸不约而同投入人道救援工作。
在海地地震期间,美军派出大阵仗航舰战斗群开往距离美国十分接近的海地,并派兵占领了海地首都机场,只准美军军机与美国救援物资进入,不准其他国家的飞机停靠;而此举被其他国家解读为“假救灾真占领”(因为海地曾被美国军事介入过),但美国当局并不就此回应,将美军的行动辩称为维安工作。
2010年:智利(马乌莱区)/ 震级(里氏):8.8 / 死亡人数:486。
1 介绍 智利马乌莱区大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3时34分(北京时间14时34分),震级最初报道为里氏规模8.3至8.5,后修正为8.8, 地震震源位于海底59.4公里,地点位于智利 马乌莱地区外海,震中位于智利第二大城市康赛普西翁北东北方向115公里处,距智利 首都圣地亚哥317公里。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和阿根廷部分城市有震感。地震持续了10至30秒。目击者称,楼房持续摇晃了10至30秒,部分地区停电,手机完全中断,一些固定电话也失去联系。惊慌失措的居民纷纷跑到街上。还有人见到有房屋倒塌。
智利和 秘鲁收到了海啸警报,后来警报范围扩大到 厄瓜多尔、 哥伦比亚、 南极洲、 巴拿马和 哥斯达黎加。曾经产生过最少十次 海啸,威力不明,浪高最高达2.34米,西太平法群岛受严重破坏。已发生了多次余震,最少20次达到5级或以上,最强一次达6.9级。
在这次大地震发生之后,至少又发生了13次余震,从5.2级到6.9级不等。智利政府已开始进行灾害评估报告,截止当天15时52分(北京时间),死亡人数已经升至78人,预料死亡人数将会继续上升。智利 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称,一些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中断,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2 破坏性 专家称智利地震相当于100多个海地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表示,这次智利地震破坏性堪比100个海地地震,同时智利须警惕余震、海啸、火山等次生灾害。
孙士鋐判断,按照中国地震台网第一次测定的8.5级地震来看,其破坏性相当于80个海地地震,而按照修订后的8.8级来看,破坏程度则可能相当于100个海地地震。对于智利地震发生的机理,孙士鋐研究员认为还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但根本原因是 地球进入相对活跃期。
危及地区
南美国家智利发生的强烈地震波及邻国 阿根廷,造成门多萨省等部分地区供电中断,还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从阿北部的卡塔马卡省到南部里奥内格罗省的广大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在毗邻智利的西部省份圣胡安省,震感十分强烈,许多建筑物都出现晃动,在当地居民中引发恐慌,纷纷涌上街头躲避。圣胡安省省长何塞·希奥拉呼吁民众保持镇定。
在阿根廷西部和智利接壤的另一个省份门多萨省,许多地区供电中断,当地居民逃到街头露宿,不敢回家。在阿根廷南部的里奥内格罗省,部分地区也一度供电中断,在居民中引发恐慌。当地民防部门建议公众在街头开阔地区停留20分钟,以躲避余震。到目前为止,阿根廷民防部门还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同一日,与智利毗邻的阿根廷也发生了里氏6.1级地震,造成至少2人死亡,多人受伤。阿根廷地震预防局官员说,此次地震发生在北部 萨尔塔省和胡胡伊省,震中位于萨尔塔省首府萨尔塔市西南约15公里处,并不是 智利强震的余震。萨尔塔省和胡胡伊省也是地震多发地带。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已经向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发出海啸预警,晚些时候海啸预警的范围扩大到中美国家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国。海啸预警中心已经向所有太平洋国家发出预警,其中包括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日本和菲律宾。而菲律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发出了海啸预警。已经发生了一次海啸,海啸已经袭击了智利南部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并造成严重破坏。智利政府已派出船只前往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第一大岛 鲁滨逊岛进行救援。   这次大地震已经波及到了邻国阿根廷,阿根廷与智利有漫长的边境线,从南到北两国交界的省份都有明显震感,而其中中北部地区的圣胡安省震感最为明显,它的省长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向居民喊话,希望大家保持镇定;在阿根廷门多萨省,居民被地震惊醒,跑到大街上去避难,电力也因为地震而中断;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里也有震感,附近的高层建筑出现了晃动,有的居民感到害怕,披着睡衣就跑出了家门,但很快就回去了,整个城市基本没有影响。
震中城市被毁
智利当地时间2010年2月27日凌晨发生的里氏8.8级强烈地震已造成超过400人死亡。当地官方报告称,处于智利震中的康塞普西翁市“整个城市被毁灭”
地震已在智利全国造成超过400人死亡,15人失踪,2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地震灾区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严重。 受灾最重的是第7大区和第8大区,其中位于震中的第8大区首府康塞普西翁市受灾情况最严重,当地官方报告里提到“整个城市被毁灭”的惨状。
智利国家石油公司经理罗德里戈· 阿索卡尔宣布,该公司旗下的阿空加瓜炼油厂和比奥比奥炼油厂出现设备损坏和能源供应问题,暂停运营。受地震影响,智利几个铜矿暂时停产,但智利矿业部长圣地亚哥·冈萨雷斯说,停产不会影响智利铜出口。
灾难。由于地震强度大、波及范围广,
智利邻国秘鲁总统加西亚呼吁全体秘鲁人做好预防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秘鲁政府同时决定,定为全国哀悼日,以声援遭受地震灾害的智利人民。
此次智利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月27日凌晨3时34分(北京时间14时34分),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约60公里。
伤亡损失
地震仪记录地震谱显示震级达8.8级据法新社2010年2月28日报道,智利27日发生8.8级地震后,智利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发布最新消息称已经有超过300人在地震中遇难。此前智利住房部长帕特里夏- 波伯利特称,约有150万户房屋在地震中被毁。
中新网3月3日电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2日,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表示,确认在8.8级地震中遇难者已达到795人。智利军队指挥官表示,地震引发的海啸横扫了约200公里的海岸线,在有些地方甚至冲进了离岸2公里的地方,还指出仅在马乌莱地区就可能有最多1000人死亡。
智利8.8级强震致死人数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3日已有802人在地震中遇难,其中大部份属于重灾区马乌莱地区,而遇难者大部分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丧生的。 据报道,智利紧急事务部表示,3日,智利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突破800人大关,达到了802人。其中近600人来自受灾严重的乌莱地区。
的强震发生后,截止到,智利已发生约200次余震,其中半数震级超过5.0级。地质专家称,余震不断的情况预计还将持续数月。 而8.8级强震引发的海啸袭击智利多个城市,预计仅在马乌莱一个地区,就可能有多达1000人丧生。 预计地震及海啸造成的遇难者人数将进一步上升。地震导致可能智利300亿美元的损失,或有多达200万人因此流离失所。
3 地震救援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她本人坐镇紧急指挥中心,呼吁国民不要慌乱,在原地等待救援。巴切莱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受灾地区是第七大大区埃尔马乌莱,第八大区比奥比奥和第九大区阿劳卡尼亚。地震导致房屋倒塌、桥梁倒塌,汽车翻倒在公路上,一些建筑物出现明显的裂缝。由于电力和通讯中断,黑暗中进行灾难评估工作存在难度。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已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国家进入“ 灾难状态”。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在会上发言表示,“我只能说我们所知道的”,“毫无疑问,遇到这种级别的地震,死亡人数将更多”。而政府也“正在加紧确认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 巴切莱特表示,智利正“经历一次巨大地震,我们正在评估地震所造成的影响,确认地震对交通及医护供应的影响。巴切莱特表示:“地震造成部分地区的通信出现问题,我们正在派遣工作组前往现场恢复通信。”巴切莱特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如有需要应及时与政府联系。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27日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说,这次地震是智利50年来遭受的最严重灾害。由于地震强度大、涉及范围广,灾情评估工作进展缓慢,受灾具体情况要48小时或72小时后才有可能公布。
地震发生后,智利 军队、 武警和消防队紧急动员,在智利各地维持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秩序。智利政府宣布,终止一切集会活动,正在智利海滨城市举行的第51届比尼亚德尔马音乐节提前结束。此外,智利政府宣布,取消3月2日至5日在瓦尔帕莱索举行的世界西班牙语大会。
4 破坏预测 地震发生处纳斯卡板块潜没于向西移动的南美洲板块之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制作的海啸可波及区域 ,这次属于浅源性地震,由于这次地震震级比较大,震源比较浅,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可能比较大。美国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称:“这种规模的地震有可能引发毁灭性的海啸,会在几分钟内波及位于震中附近的沿海地区,并在数小时内波及更遥远的海岸地区。”虽然曾于震后三小时取消海啸警告,但在稍后对环太平洋除美国阿拉斯加、不列颠哥伦比亚和加利福尼亚之外的所有沿岸地区发出海啸预警。
5 能量释放 地质学家称,此次地震“非常巨大”,释放的能量要比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要大80倍。
6 对铜的影响 地震对铜矿的影响
据香港《文汇报》引述外电报道,此次地震亦可能波及全球最大的智利铜矿业。智利的铜储存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已探明蕴藏量达2亿吨以上,占全球储藏量34%。2007年智利北部发生7.7级大地震,便令智利铜矿业损失2,000万美元。
地震后, 英美资源集团旗下2个年产量约28万吨的铜矿场,因断电停止运作,通往首都圣地亚哥附近一个铜矿的道路亦被堵塞。智利国营矿企Codelco旗下两个矿场接近震央,包括全球最大地下铜矿ElTeniente,暂时未知矿场运作有否受影响,智利政府发言人则指矿场无损毁。
全球矿业巨擘必和必拓在智利北部拥有的全球最大的 埃斯孔迪达铜矿,当地工会表示,矿场昨日维持正常运作。智利主要铜矿多数位于北部,与震央相距最少800公里,但圣地亚哥附近也有不少储藏。
地震对铜市的影响
除上述地震对铜矿的直接影响之外,此次由于震源较浅,产生的破坏力对通讯、供水、能源供应、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破坏性较大。即使智利境内因此受损停产的铜矿山较少,但能源、公路、港口受到破坏将影响铜矿石的外运,对铜市的供求平衡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铜价。
据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2月21日称,全球2009年1-11月精炼铜市供应过剩144,000吨,是2008年同期过剩量58,000吨的两倍多。相当于2009年智利铜产量的2.6%。
此外,由于中国除直接从智利进口精铜之外,大量的铜精矿进口也来自智利,地震的发生有可能对中国铜的供给产生更大的影响,尤其是铜的消费旺季即将来临,国内铜的表观将强于国外。
7 各国反应 日本气象厅称正在调查地震是否会引发波及日本的海啸。   中国地震局官员称,将会派救援队参与震后救援。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7日下午发布消息称,北京时间17时,距震中约85公里的近岸已测到1.8米海啸波。预报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分析,由于相距较远,预计本次智利地震海啸不会对中国内地沿海造成影响。   智利开始疏散复活岛居民以避免被海啸波及。   俄罗斯远东地区正密切监察海啸影响。
8 历史大震 历史上,在此次地震震源200公里范围内发生多次大地震:   1939年发生8.3级地震并造成2.8万人死亡。   1960年曾发生9.5级地震,造成智利2万人死亡,并在太平洋西岸掀起海啸,给日本和菲律宾的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损害。
9 智利简介 智利全国现有人口1600多万,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圣地亚哥位于中部,人口646.53万。
作为全世界国土最为狭长的国家之一,智利南北长大约4300公里,东西最窄96.8公里、最宽362.3公里。它东邻安第斯山脉,西濒太平洋,北部与秘鲁和玻利维亚接壤,南部延伸至南美洲合恩角,海岸线总长大约1万公里。
面积75662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56253平方公里,岛屿面积373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境内多火山,地震频繁。
2011年:日本/ 震级(里氏):8.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2011年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此次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恐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截至2014年6月,在日本“3·11”大地震中确认死亡及失踪的人数已达到18502人。除此之外,因震后的避难等造成的震灾间接死亡人数在日本全国已经超过3000人。如果加上这一数据,因震灾导致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将超过21590人。




violethOi

ZxID:66506202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2-04 0
涨知识
晚藏乌

ZxID:41410505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眸渊若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7-02-04 0
已审核。

对楼主整理的资料表示震撼,地震的破坏力真的很厉害呢。

[其他] 关于中国历史上79次特大地震
https://www.paipai.fm/read.php?tid=5888844&keyword=
云柒梦筝

ZxID:19554057


等级: 内阁元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7-03-22 0
地震就是地球的板块移动导致的,希望人类的地震不要再出现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