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持健康的职场心理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922 回复:1

[职场之道] 怎样保持健康的职场心理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若流年°〡逝

ZxID:9767709


等级: 文学之神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
怎样保持健康的职场心理
[table=800,#ffffff,#000000,4][tr][td]
[align=center][table=400,#ffffff,#000000,4][tr][td][align=center][b][size=4]怎样保持健康的职场心理[/size][/b][/align][/td][/tr][/table][/align]
[table=300,#ffffff,#000000,4][tr][td][size=3][b]一、健康职场心理的必要性[/b][/size][/td][/tr][/table][align=center][table=780,#ffffff,#000000,4][tr][td]
    很多职场人常常会有一种想法,就是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种种在心理上的不顺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别人的原因造成的,如最近被别人嫉妒、领导对其不公正、同事间闹矛盾……应该怎么样来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这里面有一个潜台词,就是自身心理上产生的一些困惑,或者说是心理压力,是由于别人的行为所导致的。我还是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别人应该如何改变对我的态度。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对的。的确,这些人本身很尽力,言行很到位,是对方有些做法实在太过分。但是,还有更多的情况是,至少一半的情况是,这些问题的起因,与他们自己的职业心理,或者说是与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方法、艺术和个性表现有关。所以,我想表达的第一层意思是,要有健康的职场心理,首先在于不是改变别人,而在于要改变自己。

    发展心理学往往认为,人的命运是不是由人的想法支配的?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对的。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政策、相同的工作要求等情况下,人的命运与他(她)的想法有很大的关系。
[quote]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美国有两位大学生,毕业后来到一家很大的汽车公司从事销售工作,这家大公司大学生多如牛毛,他们俩人做了大半年后,都觉得心里不舒畅,认为公司并不注重他们,老员工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工作业绩也平平,产生了许多职场的挫折感。A同学认为,既然公司对我不怎么样,那我做到我该做的就行了。B同学的想法有所不同,为什么公司不重视我呢?为什么大家对我们不以为然呢?在这家一流的汽车公司里,要让别人重视你,我应该尽量做出让别人重视,让别人刮目相看,让别人对我能产生很好印象的事情。因此,他尽量向老员工进行讨教,自己也经常琢磨,他根据当地中产阶级比较多的特点,创造了一个新的销售方法:首先,他向客户发放广告,并上门拜访。然后,他把汽车开到客户的家门口,让家庭主妇们试车。客户试车以后,就提出了她们对这款车诸如颜色、价格、性能等意见。B同学把这些意见收集归纳后,根据个性化服务的原则,再进行适当的调整。他的这种销售方法,很适合中产阶级居住密集区的生活特点,他的销售额很快就上去了,并且超过了许多老员工的销售额。老员工也密切注意他的这种销售方式,并经常与他一起研究探讨。最后,这家公司就把这种销售方式以B同学的名字,命名为“麦克销售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汽车商常常是“朝南坐”,而B同学创立的上门为用户服务、厂商与客户互动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型的销售方式,使人耳目一新。不久,他就被提升为这家公司负责北美销售的高级副总裁。[/quote]
    这个例子说明,有很多的心理压力,与你自身的素质、自身的能力、自身的性格的完善有关系。我们自己做到了最佳,至少可以消除一半的压力,甚至是一半以上的心理纠葛。还有一半压力,是自己做到位了,别人由于嫉妒、误解等其他的原因,造成心理不平衡。这样,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完全陷于心理矛盾之中。

[/td][/tr][/table][/align]
[table=400,#ffffff,#000000,4][tr][td][size=3][b]二、健康职场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b][/size][/td][/tr][/table][align=center][table=780,#ffffff,#000000,4][tr][td]
    现代职场中人有一个普遍的心态——浮燥,就是心浮气燥。总是恨不得一下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在浮燥情绪的驱使下,很容易搞坏心态。现在职场中有种说法,在当前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保持好的心态不容易。想一想压力很大,看一看头绪很多,望一望诱惑也不少,很容易就搞坏了自己的心态。而心态一乱,阵脚就乱,阵脚一乱,本来想清楚的事情,本来看准的目标,本来坚定的做人原则,都会变得模糊起来,迷失起来,再加上事业不顺利等种种其他问题,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所以,要有好的职场心理,一定要先具有好的心态。

    [b](一)何为好的心态[/b]
    1.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事业,要有一种强烈的、执着的进取之心。
    这是一种事业的心理,或者说是一种职业的心理。只有发展,才能生存。不是越是听话,越能生存、不是不闯祸,只要服从领导,就能生存。每年的GDP都在增长,每年的经济都在增长,如果你每年的知识也在同步增长,那你也只是跟上了“大部队”,你的进步只有超过这增长率,你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和骨干,才能跟上精英的潮流。
    但是,你若每年自我否定,有要求自我的增长率达到要求,无疑会形成很大的压力。只有把发展作为一种心态,而不是作为一种压力,才能很好的做到这点。你若仔细考察就能发现发现,一些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他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很大,但他们的一个普遍心态是:“把事情做得再好一点,把事情做得更发展一点。”而我们很多员工的心态总是希望:“今年和去年差不多,明年和今年差不多。”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年纪偏大一点,要求偏低一点的员工,希望这个月能混过去就很开心了,这个月如果一听要改革了,就会心烦意乱,认为这是没事找事。最好是日子过得很平稳,一切都是可控的。
    这两者间显然是两种不同的心态。你如果要在职场好好生存,你必须要有发展的心态。就是每个月要有所进步,自己的这摊子工作,要做得比上一个月更好,比去年做得更好,应该盯住一流的行业,一流的竞争对手,进行“标杆管理”。如果你是搞销售的,那销售搞得最出色的是哪一家公司,你的眼睛要紧紧地盯住它,你的销售方法要比它更全面,你的销售量要比它更大。这种生活态度,这种心态,是适应这个社会潮流的心态。而不是总是希望上级把指标定得比去年再低一点,上司对员工的态度再好一点,奖金再多发一点,事情再少做一点。其实,这不是不可能的。

    2.对名利要有平常之心。
    这句话与第一句话是不是相互矛盾?既然要有进取心,敢于竞争,为什么对名利还要有平常心呢?我认为,名利并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以前常将名利作为一种贬意词,淡泊名利是主观的,而名和利则是客观的。如职务,这个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的职务,总归要给一个人。同样,这个一等奖、这笔奖金、这笔分红,也总要给一个人,问题是给谁呢?
    根据人力资源的调研,其结论是,如果一个人在公司里、单位里有这样的名声,名也要,利也要,单位里面一有好处就钻,有好处就捞,没好处就躲。如果一个人过分的追逐名利,那末,你必须记住,你的上级、你的同事和你的部下越是不敢赋予你名利。对名利的浮燥之心,恰恰是远离名利的必然结果。
    如果你在上上下下有一个名声,在客户中有一个名声,追名逐利,要利不要一切,要名不要一切,那谁也不敢赋予你名利。如果你把名利视为一种责任,视为一种事业的舞台,视为一种资源,因为你有这个名份,可以整合各种资源,那末,你的上级,你的老板,就要你承担这个责任,非要你承担这个名利,他们非要把这付担子压在你的身上,这就是名和利的辩证法。
    越是追逐名利,越是得不到名利。所以,我们要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名利要有一种平常心。对待名利,要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不要把其看作为自己生活的第一目标。很多的贪官,就是因为过分追逐名利,把企业和个人搞垮,最后身败名裂的例子是很多的。

    3.为人要有真诚之心。对事业、对名利、对同事、对客户、对部下要有真诚之心。
    真诚是成本最低的沟通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越不真诚,越是在背后动小脑筋,别人也越会对你将信将疑,越是会设计许多对你的审查程序,结果沟通的成本越来越高,交往的障碍越来越大。现在,整个社会,包括公司中,诚信已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此,谁拥有诚信,谁就能吸引别人的眼球,立马会引起上上下下、众多客户的关注,从而,你就会从众多的候选人中被选拔和筛选出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一般的资源,你有别人也有,你很难凸现出来。
    而诚信,全社会公认,在单位内部也好,在单位与客户之间也好,已成为稀缺资源,是人们珍惜的稀缺资源,谁能拥有它,谁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谁就能占得某种先机。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真诚不是人家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人家提出什么要求,你就满足人家什么要求,这不叫真诚,叫天真。
    但是,自信不是盲目的自我感觉良好,在自信的前面还有“三自”:
    一是要自强,有自强者才能有自信,你要有真才实学,你的专业要形成“职业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这要靠你自己的勤奋,这要靠你自己的进取之心;
    二是要自重;
    三是要自励。成功的时候要自重,失败的时候要自励,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过河拆桥,眼睛朝天看,失败的时候也不要悲观失望。当别人说你很优秀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当别人说你不行的时候,你还要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优势,这叫职场的逆向思维。当别人说你很行很行的时候,你一定要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行,你的脑子就比较清醒了。当别人说你不行不行的时候,你要想一想你还有哪些方面的“青山在”,你就不至于自暴自弃。
    所以,好的职场心态,表现在对自己的工作、对工作的动机、名利、对朋友、对自己等很多方面。

    [b](二)如何才能保持好的心态[/b]
    1.要把自己的自我定位和自己的努力目标搞得再清楚一点。
    其中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二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是自我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是努力目标。
    一个人一旦定位清楚,目标清楚,心态就会好起来,就是目标之内,志在必得;目标之外,不去攀比。你越攀比,心理越是不平衡,别人与你的机会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条件不同、当时的机遇不同……你比什么?目标之内,全力以赴;目标之外,不要去攀比,那你的心态就很好了,我自己能够做到的,我做到了最好,得到了我应有的成就,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一个小伙子,如果在单位里自我定位不清楚,不仅自己很烦恼,同事们也很烦恼。一家公司的战略定位不清楚,什么都想成为本行业的第一,那末,这家公司的发展肯定有问题。有些中小公司的定位很清楚,与大公司做配套,因为人员精干,人均利润率可能还会超过一些大公司。别看有些大公司全国有名,但人均利润率、人均收入并不一定高。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未来两、三年的愿景作一个认真的思考,这个目标既有前瞻性,又有可行性。很多的心理困惑,都是来自于目标含糊,一个人目标化的生存,其生存质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怎么样才能考取北大、交大的研究生、博士生?可以这样说,考取的这些研究生、博士生,也许他们的天赋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很聪明,有的很一般,但是,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早在几年以前,目标就清楚了。他们有的是靠聪明考取的,有的是靠勤奋考取的,还有的是既聪明又勤奋。目标一旦清楚以后,有时候很有意思,他们双休日的安排就很明确,有些活动虽然很有诱惑,他们也会婉言谢绝;有些安排很困难,他们也会克服困难,想方没法,找到交大,找到要找的老师,然后坐下来听课。目标之内的事情,他们千方百计动脑筋;目标之外的事情,再有诱惑也婉言相拒。没有目标的人,总是在抱怨,双休日干什么呢?睡觉也可以,打电脑也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外出游玩也可以,看闲书也可以,什么都不干也可以,没有目标的生存,就会感觉心里很空落。
    选择一些经过你的努力,能够实现的一些合适的目标。目标清楚以后,你就会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不一样了,与目标有关的,你就有积极性去做,与目标无关的,你就会有所选择,你就会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

    2.请把你的主要精力再集中一点。
    你要把你主要的精力,放在你的主攻目标上。这一点十分重要,什么是你的人力资源?你的精力,就是你重要的人力资源,精力分配不当,就是你的资源配置不当。
    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提倡简单化的生存方式。现在不像计划经济时期同了,就是你全力以赴,你也会感觉很累。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要避免平均用力。
    有时候有这种感觉,天天都在忙,天天要加班,但忙的效果在哪里?你有没有亮点,有没有重点?你对目标的逼近度,目标的达成度怎么样?如何评价你的这一天,如何评价你的这一个月,如何评价你的这一年?你有你的评价方式吗,你有你的自我评价指标吗?
国外一些比较优秀的白领,他们的生存方式比较简单,你只要与他们一谈与他们专业有关的事情,他们立马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非常有兴趣,对你全神贯注,他们的眼光会盯着你的眼睛不放。如果与他们聊别的事情,他们就会耸耸肩膀,抬抬手敷衍了事,或者听过算数。
你现在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兴趣,把所有的事情都拉在自己身上,你要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反过来,你要“有所不为”,你才能“有所为”。你干吗要把所有的烦恼都拉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再听人家讲你应该怎么调节心理,这本来就是不属于你的嘛!你搞得心理负担很重,然后,再去请教心理老师,怎么来调节自己的心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属于你的吗?
    有些人比你担子更重,比你权利更多,比你的事情更复杂,也没有像你这样烦恼,别人的事情比你多得多了,手里的资金都是几千万,或者上亿,负责的项目事关重大,别人也没有像你现在这样,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胀。你可能要把主要精力再集中一点,凭你的智慧,凭你的经历,把主攻方向定为一流是可能的,但是,你要把所有的目标都定为一流,是绝对不可能的。请选择二十一世纪白领的生存方式,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会生出许多烦恼。然后,再去想办法调节,这是得不偿失的。

    3.请把你的人际关系搞得再简单一点。
有家公司推行企业文化,并把企业理念张贴在企业的最醒目处,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看见:“请把我们的人际关系搞得再简单一点,请把我们的事业搞得再复杂一点”。使人看了很亲切,而且其中有因果关系,“只有把人际关系搞得再简单一点,我们的事业才能搞得复杂起来。”因为人际关系一简单,大家就把心思集中在工作上了;心思一旦集中在工作上,事业就会发展起来。
    如果有一位同行在背后搞你的小动作,按照博弈论,就会两败俱伤。所以,你应该这样做,当你的同事心情好的时候,你请他(她)到类似避风塘的地方去喝茶,消除误解。如果你当面指责你的同事在背后搞你的小动作,你现在告诉他(她)你将用同样的手段对付他(她),你的同事可能会火气更大,你如果这样对付他(她),他(她)将更变本加厉的对付你。我们看一看,你们博弈到底,究竟会出现什么后果?你不难想象,你在背后搞小动作,你的对手会傻乎乎的不作动作。其结果是领导更喜欢你们呢,还是客户更喜欢你们,还是大家都更讨厌你们?结果是显然易见的。
    现在是双赢的时代,要有双赢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你做起,把人际关系搞得简单一点,这个“简单”一点,不是见面打个招呼说声“你好”,简单的人际关系,是指没有后顾之忧的那种关系。把工作做好,把人际关系搞得简单一点,相互提醒,相互补台,相互促进。这种人际关系有安全感,如果你做得不对,别人会对你坦诚相告,不会背后使坏,如果你做对了,他们会对你进行鼓励和分享。
    人际关系的难度在于:“我能做到君子之心,他(她)做到吗?”这就是复杂度,可能你有好的目标,你有好的进取之心,你有好的自信心,但是,你怎么做到当你“投之以桃”的时候,别人是否会“报之以李”?有时候会恰恰相反,当你是“好心肠”时,别人却当成是“驴肝肺”;或当你是好意时,别人却认为你是软弱可欺,反而得寸进尺。所以,有些职场心理的调节,光靠你个人努力还不行,还要依靠组织的文化。没有造良性的企业文化,没有很好的组织风气,光靠个别员工的努力,难以与环境,难以同整个的潜规则作对。我们只能研究在现有的情况下,自己怎么做到最好。至于怎么改变现状,这是领导层的事情。

    4.你要做到气量和胸怀再开阔一点。
    凡事不要太斤斤计较,原则问题讲原则,非原则问题讲宽容。你要知道,什么事情你要全力以赴,什么事情你可以全力以赴,你不能什么事情都全力以赴,这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你也不可以全部事情都顺其自然,有人说他什么事都气量很大,什么事情都顺其自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什么事情都顺其自然,肯定会在工作和其他方面带来问题。目标之内,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目标之外,或者是非原则的事情,气量大一点。要有包容之心,豁达之心。这对调节你自己的心理可能会大有好处,利己宽人,把自己的胸怀再开阔一点。
    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很好,对工作有进取心,对同事有真诚心,对自己还有自信心、包容心,很有思想,人际关系很简单。说实话,不仅你自己的生活质量高,而且,你会感染你的同事们。如果我的同事有这么好的心态,对我来说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什么是良性循环,什么是良性互动?人的情绪是很容易传染的,比传染病传染的还要快,最容易传染的,是人的情感,人的情绪。你到一个心情开朗的地方,你到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你自己的心情会开朗起来,这叫情随景迁,感慨系之。所以,如果有心态好的同事,你的心态会好起来,你自己的心态好起来以后,别人的心态也会阳光起来
     要从发展的角度讨论职场心理,而不要从障碍心理学角度来讨论职场心理。在低层次调节心理,这只是防守战术。我们应该在职场上采取进攻的、发展的、阳光的心理战术,也许我们会更加大度,会更加有勇气,会更加充满自信。
要有一个好的特色。良好的心态不是靠不断的自我调节,不是你事情办砸了、闯祸了、人际关系搞复杂了以后,才来进行心理的不断调节。什么是好的心态?成功是最好的心态;什么是最大的快乐?成功是最大的快乐。只有不断地把事情搞成功,才会有真正好的心态。



[/td][/tr][/table][/align]
[table=500,#ffffff,#000000,4][tr][td][size=3][b]三、健康职场心理——正面应对职场压力[/b][/size][/td][/tr][/table][align=center][table=780,#ffffff,#000000,4][tr][td]
    [b](一)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b]
    绝对看不到这样的前景,再熬两年压力就会下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全球化,现在的很多公司已不是全市采购、全国采购,而是全球采购。现在我国的关税不断降低,我们竞争的对手越来越强大,我们的行为变化越来越快,游戏规则越来越复杂,人才更新越来越加速。在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压力下发展。
    经济学家预言,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最好是北欧模式,像芬兰、挪威人等,既清闲,收入又高。不像我国西部有些地区,人很清闲,收入却很低,晚上五点钟天就黑了,不点灯就睡觉了。上海人收入较高,但心量压力很大,能不能也像北欧一样,做到既清闲,收入又高呢?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当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一万美元以上,才能达到北欧的水平。最最困难,最最压力大的,就是人均国民收入在三千至七、八千美元的时候,社会的财富不是很充分,但也不是一点积累也没有,每一个人会产生很多的压力。
    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了自杀、过劳死、劳动中毒症的高峰期。仔细考查北欧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享受大自然,但是,他们做工作也是很敬业的。芬兰人口很少,但诺基亚手机品牌全球闻名,瑞典的石油产品出口世界各地,荷兰的郁金香闻名于世。这些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级的核心竞争力,他们都是勤劳的人民。同时,这些国家的高收入也伴随着高税收。
    有这样一个大学教授,他的月收入是一万五瑞士克朗,而他的秘书,是一位老太太,月收入也要达到一万一瑞士克朗,如果在家什么也不干,每月也有六、七千克朗的收入。但是,他们很少有人窝在家中不干活,连老太太也在工作。人有了这种境界以后,有了这种工作态度以后,才能享受高收入。如果大家都不干活,天天打麻将,怎么还会有高收入呢?所以,在现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承受一段时间比较大的压力,我们只能学会压力下的生存,只能学会压力下的发展。职场心理是必然的,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b](二)如何排解这些压力[/b]
    1.请用除法
    打个比方,今天上午你有十个压力,告诉各位,一般而言,在这十个压力中,至少有一半是无为的压力,是似是而非的压力,是与主攻目标无关,与主要精力再集中一点无关的压力,面对这种压力,要坚决地用除法。有两个要点:一是请你正确判断你今天所面临压力的性质;二是请你正确判断今天所面临压力的程度。
    心理学告诉我们,压力往往不是现实本身,而是我们对现实的反映。举个例子,如某公司员工要升至中层岗位,一定要通过该公司的“托福”考试,你要发展你的职业,一定要通过英语考试。这个压力,并不是英语考试本身,而是你对英语考试的反映。英语考试四个字无所谓压力,而是你认为英语考试不得了,产生了了不得的压力。如果你认为英语考试不过如此,那就对你没有产生什么压力;如果你对英语考试适当引起重视,那就对你形成适当的压力。
    千万不能将一些小事情搞得大惊小怪,但也不要对大事情掉以轻心。你能判断出有些事情的性质吗?哪些是属于大事,哪些是属于小事?小事顺其自然,大事全力以赴。你对压力要有正确的反映,你要明白,压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它能使你失去工作吗,它能使你的前途受到影响吗,它能动摇你的人格吗?如果没有这种可能,那这种压力就无所谓。如果有这种可能,你就适当予以重视。不是所有的压力,都值得我们去面对;也不是所有的压力,我们都可以掉以轻心。

    2.请用减法
    请注意减法是一个一个的解决压力,主要是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不是无为的,很难解决的压力,这种压力只能一个个认真对付。就是佛罗伊德所说的“情节的杀伤力”。有些烦恼、有些苦闷,有个名词,叫“慢性苦闷”、“慢性焦虑”,它是你的一个心病,或者称之为情节,沉积在浅意识中,沉积在下意识中。
    比如说,你某一方面的人际关系,你某一方面的技能,你某一方面的困惑。情节有一个特点,用一句成语来表示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还有一个特点,你忙的时候,你会暂时忘记这个压力,但是,一旦你静下心来,这个压力又会浮上心头。你有快乐,但也不是真正的快乐;你有悠闲,但也不是真正的悠闲。这种潜伏在浅意识中的情节,我们要引起重视,这会使你整个生活的基调,染上一种灰暗的底色。
    所以,对长期存在的压力,建议一定要作为课题,逐步的、主动的加以解决,首先要将此作为一个课题。既然这个压力是长期存在的,我们要克服心理上的一个偏差,有人认为这个压力是长期存在的,解决起来又十分困难,那么,等到有时间再说吧。最不应采取的对策,是不能采取“拖”的战术,千万不能拖,越拖,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随着负面因素的增加和积累,这个压力解决的可能性会越加渺茫。所有的战术中,拖的战术是最差的,是下下策。拖到最后,你就没有解决的勇气了,压力会积重难返,这就印证了保尔柯察金的一句话:“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为你这辈子的碌碌无为而悔恨。”这会成为你真正的遗憾,会成为你难以跨越的人生障碍。
    你要将这个压力作为课题罗列出来,设计一个方案,你先主动,也许对方也希望你先主动,而不像你所想象的这么困难,至少你能入门,至少你能做到你可以应付。所以,你每入门一点,你每应付一点,你每回应一点,你就会有成功的喜悦。我要介绍一个观点,压力是主观的,是你对现实的反映,而你压力解决一点,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你的压力感就会下降,慢慢就不成为压力了。想象的压力,可能要比实际中遇到的压力要大得多。很多压力,是在人们的想象中变得很难的,心魔是魔中之魔,是你自己心中是障碍。
    佛学有个思想,对世界上任何事情,都用三个词应对:首先是面对,其次是善处,最后是放下。佛教并不反对你去赚钱,并不反对你发财,只是劝说你要靠积善赚钱。如果你善处以后还是不行,或者说善处以后成功了,你就放下了,而有的人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变成情节了,老是在想,老是在自我折磨。经销学认为,如果你经过努力以后,这笔钱还是没有赚到,你要记住,这笔钱本来就不该是你赚的。你面对了,你善处了,这笔钱还不是你赚,那么,这笔钱就不应该是你赚的。不可能所有的钱,都让你一个人独赚,你可用更好的心态去赚更多的钱。

    3.请做加法
    最后剩余的压力除也除不掉,减也减不掉,那就要做加法。要把最后剩余的压力,变成你的动力。在主要的方向上,要自我加压;在次要方向上,要坚决减压。如何学会压力下的生存?最后的压力是你工作中的、是创一流的、是创新的、是为客户服务的、是岗位责任中的,你要把这种压力,变成你的动力。
    目前的情况是,在工作上压力并不够,在其它方面压力太大,在主攻方向要自我加压,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次要方向上,坚决减压。在《如何调控自我情绪》的录像带中,其中有个心理学家说,压力就像小提琴一样,你若加压,把弦绷得太紧,它便发出刺耳的声音。你再把弦放松,它会发出很像哭的声音。若你把弦再调到适中的位置,演奏《友谊天长地久》,它发出的悦耳声音,会使人如痴如醉。
    适中的压力,会演奏出最美妙的人生乐章。适中的压力,会使你有动力,会使你精神很振奋,情绪很饱满,会使你所有的神经和血管系统,都充满着能量。没有压力会轻飘飘。所以,压力并不是坏事,只有适中的压力才是最好的。按照一些悲观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个人没有压力不会做好事,人做好事不是天生的,人有压力,是教育、法律、管理、制度的结果。对学生来讲,只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学习动力,把压力变为动力,你才能考取你所向往的学校。没有人轻飘飘的,想学便学,不想学就不学,就能考上如愿的学校,除非他(她)是天才。

[/td][/tr][/table][/align]
[/td][/tr][/table]
[ 此帖被若流年°〡逝在2013-10-15 22:4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6

司凌。

ZxID:9742737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此微夜
原名:独爱穿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6 0
已审核,感谢分享
我觉得保持健康职场心理很重要,如果心态不好的话,做什么都事倍功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