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名责实,斯可信然——美丽+魅力。永州。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4791 回复:8

。循名责实,斯可信然——美丽+魅力。永州。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午夜向日葵

ZxID:742049


等级: 内阁元老
再走几座城,再看一点书。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1-13 0
。循名责实,斯可信然——美丽+魅力。永州。
— 本帖被 午夜向日葵 执行提前操作(2009-01-21) —
[align=center]  [attachment=2732275] [/align]       [size=3][color=#669966][size=2][b]       源远流长谓之永,集众聚处称之州。永州之文明开化,悠深古远,物阜民丰,屡辉史册。循名责实,斯可信然。 [/b]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北麓,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零陵。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即有人类在此栖息劳作。《史记。五帝本经》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自此得名。[/size][/color] [/size] [size=3] [/size][align=center][attachment=2732271] [attachment=2732276] [attachment=2732277] [attachment=2732278]    [/align] [color=#669900][size=2]       永州被潇湘二水融合贯穿,古称“潇湘”。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刻的咏叹。[/siz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2732281] [attachment=2732282]  [/align] [color=#669966][size=2]  [/size][/color][color=#669966][size=2][b]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b]         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         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九嶷山舜帝陵、柳子庙、阳明山、舜皇山、浯溪碑林、江华瑶城、湘源温泉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size][/color]   [size=2][color=#666666][b]文庙。[/b]俗称孔子庙,座落于城南东门岭,初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现存庙宇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color] [/size][align=center]  [attachment=2732272] [/align] [color=#666666][size=2]  [b]——女书文化[/b] “女书”又名“女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瑶族妇女中,它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1983年,江永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引起轰动。 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深入江永考察、学习、发掘。近年来,永州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建立女书博物馆,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发展女书文化产业,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size][/color][align=center][attachment=2732279] [attachment=2732280]  [/align] [color=#666666][size=2]  [b]——瑶文化[/b] 瑶族是永州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永州这是一部色彩斑斓的瑶族百科全书。境内瑶族人口达四十余万,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先民早在秦汉时期,以北方尤人进入黄河、长江流域的湖广一带。宋、元、明、清时期,大批瑶民自南岭南麓等地不断徙入江华。明清时期,永州地区的江华、永明、道县、宁远、蓝山的许多山地成为瑶民的聚居地。   瑶民“依山险而居”,登山惟恐不高,入林惟恐不深。“南岭无山不有瑶”,在南中国最大的山地——南岭腹地,有瑶族人口聚居最集中、地域最广大的中国瑶族第一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有神秘的瑶族发源地——江永千家峒,有千百年遗留下来的原始自然风光和瑶族风情……[/siz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2732273] [/align] [color=#666666][size=2]  [b]——碑文化[/b] 永州的碑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名人的诗文碑刻之多,价值之高为湖南之冠。如浯溪三绝堂内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大唐中兴颂》;柳子庙享堂后壁上唐代韩愈作文、苏轼书丹、颂扬柳子德政的《荔子碑》,历史上二者皆称“三绝”,可以说是碑林中的旷世杰作,文物中的稀世瑰宝。   碑文化是永州的特色,也是永州的骄傲。全省14个地州市列入湖南省文物志的历代碑刻56块,永州就独占16块。在永州2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单是摩崖石刻就有浯溪、朝阳岩、淡岩、月岩、阳华岩五处。尤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浯溪摩崖碑林中,唐以来的摩崖石刻就有五百零五方,涉及书家三百余人,览括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可以说进入浯溪,就如进入了一座古代书法艺术的殿堂,让你一饱眼福,流连忘返。永州独特的“碑文化”,成为古老潇湘大地上一个永不熄灭的文化亮点。[/siz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2732286] [attachment=2732287] [/align] [color=#666666][size=2]  [b]——草书文化[/b] 怀 素 (725—785)字藏真,俗姓钱,零陵郡(今永州市)人。怀素7岁时到零陵县城河西20华里之外的“书堂寺”为僧,后到东门外的“绿天庵”为僧。自幼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经禅之余,勤学书法。因无钱买纸练字,就在寺旁空地种下许多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庵为“绿天庵”(在今永州芝山区高山寺后侧)。经长期勤学精研,秃笔成堆,埋于山下,名曰“笔冢”。旁有小池,常洗砚水变黑,名为“墨池”。前人评其书法,继承张旭笔法,而有所发展,所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他的草书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他的字若行云流水,李白曾诗云:“草书天下称独步”。     怀素圆寂后,有人在零陵为他建了塔。据清修《零陵县志·古迹》记载,此塔在零陵县城东门外,后人又将他的草书刻碑,置以小亭。现永州的绿天庵、浯溪碑林、高山寺都留有怀素的遗迹。永州现存怀素的作品有《干字文碑》、《瑞石帖》、《秋兴八首》等,属中国书法珍品。[/siz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2732283] [/align] [align=center][attachment=2732284] [attachment=2732285]  [/align]
[ 此帖被午夜向日葵在2009-01-19 19:55重新编辑 ]
午夜向日葵

ZxID:742049


等级: 内阁元老
再走几座城,再看一点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1-17 0
[ 此贴被午夜向日葵在2010-02-12 22:45重新编辑 ]
fanny412

ZxID:1539002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1-17 0
是一個值得去的地方.....
詹詹

ZxID:658486


等级: 热心会员
薰衣草d味道 O(∩_∩)O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1-18 0
看了想去了:)
最后的刺客

ZxID:1306146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1-21 0
介绍很仔细
丨断桥丶残雪

ZxID:3703851


等级: 文学大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1-27 0
长见识啊!
sheila11

ZxID:3648517


等级: 小有名气
90后老大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1-30 0
永州八怪
怀念~~
酷拉小夹

ZxID:6187630


等级: 派派督察
心欲满树香馨熏,叶若相惜恰相知。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2-25 0
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哇
最 美 好 的 日 子 ,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