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710 回复:10

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0
— 本帖被 jesus欧阳 执行锁定操作(2009-07-09) —
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 “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描述:1.gif
  • 描述:1.gif
  • 描述:maibinglang.gif
  • 描述:mailiulilaba.gif
  • 描述:maibolijing.gif
  • 描述:shuahaozi.gif
做贼心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2 0
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 “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描述:1.gif
  • 描述:maibinglang.gif
  • 描述:mailiulilaba.gif
  • 描述:maibolijing.gif
  • 描述:shuahaozi.gif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1-22 0
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 “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1-22 0
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 “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描述:tundao.gif
  • 描述:zhanyangyouzhu.gif
  • 描述:zanxiangbomi.gif
  • 描述:maiguoguode.gif
  • 描述:labingchuang.gif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1-22 0
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 “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描述:1.gif
  • 描述:2.gif
  • 描述:3.gif
  • 描述:4.gif
  • 描述:5.gif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1-22 0
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放在手上揉成长条,然后放在木模子里,一吹,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打开木模一看,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复杂些了,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底下是一个小糖碗,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气”来讽刺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成本虽低,而获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儿的盖大楼——熬着吧”一语,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 “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1-22 0


三伏天官宦之家在门前搭一席棚,放一木桶内盛凉水,上面放块大冰,上挂黄布四块写"皇恩浩荡",如果是民间施舍就写"普结良缘" 




是一种训化表演。表演者将用骨做成的小丸往上抛出二三丈高,小鸟用嘴接住又连打三个。


还有狗。






瞧香的,即“巫婆”。北京人很少称巫婆而称瞧香的。由于昔日迷信成风,对于疾病成因及治疗法缺乏起码的知识,因此才使不少人,尤其是妇女们将治病的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这种瞧香的便出现了。 

一般是有病人家将瞧香的请至家中,先要以上好的方式进行招待,然后要照她的嘱咐设上香案摆上供品,她先磕头,接着她便胡言乱语装神弄鬼起来。这时主人家也要下跪向神许愿,最后瞧香的取点香灰充作仙药,让病人服下治病。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1-22 0
其人用泥炉一个,内烧劈柴,铁链挂在梁间,以白面做成烧饼,上粘芝麻,放在泥炉之下铁盘内,少刻竟熟,名曰吊炉烧饼。 


以糯米粉为主料,加小麦粉、水,着色,蒸成熟面团后,用刀、剪、簪、花纹模等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间小件玩赏工艺品。 



北京瞽目人,在清初以前,也归“教坊司”所辖,而又单称“太仆院”,据传说有铁印一颗,铁马竿(杖)十三根,后雍正间裁除乐籍,瞽人也同时没了系属。至于传说:雍正帝因未登大宝前,传瞽人作乐未到,于是后来取消,这乃是齐东野语,不足置信。据说当初的太仆院,即在今大佛寺街瞽人会馆,未知确否?北京瞽人,数目虽不太多,却分了四五处聚会; 

第一年代久远的要算大佛寺的“公益堂”,大佛寺街谁也知是因街西头有一大佛寺而命名,实东首亦有一庙,先亦称大佛寺,传说尚有“尉迟敬德督修大佛寺”的碑文。 

此庙在康熙年中,即归瞽人所有,改祀乐卜先圣。此庙正门,巳不可见,第一汽车行即庙的正门前殿,后殿尚住瞽人,由旁开小门出入,此庙所住瞽人约十余人,即称公益堂的便是。 

第二即为乃兹府路南三皇庙内的“务本堂”,为曲艺人才荟萃之处,此庙系在清道光年间由瞽人购置,此堂所属瞽人,有二三十人,翟少平、王秀卿即住庙内,王宪臣、张松山、曹雨亭、刘荩臣亦归此堂瞽友,不过因北新桥九顶庙弹套瞽人,声誉向在一般瞽人之上,百年来为王公府第所公认(前清时代一提九顶庙瞽人即为人特别重视),所以张松山等由其师父在世时,即相沿居住九顶庙,保持荣誉,终未迁徙,但也算是务本堂的会聚(王宪臣住名画家李雨林姻丈花园)。 

第三是东裱褙胡同东口的“信义堂”,也是一处瞽人会所住处。 

以上三处,凡北京内城的瞽人,都分别各隶一堂。不过最近西城,又立有一处“天成永和堂”,是为西城瞽人会所。北京外城的瞽人,有所谓“五会”,不过没有一定会所,临时召集,临时觅地罢了。瞽人所住庙宇,除个人在他庙租赁居住者外,皆为前辈瞽人集资所购公产,全称“三皇庙”。 

瞽人所祀先卜先乐,计为五位,即天皇、地皇、人皇、旷祖(师旷)、朔祖(东方朔)。瞽人所学,不外“弹唱”、“卜算”两点,却多一半是全通,单学一点的很少,不过因某点专长,而专用某点便了。瞽人学艺,须有三位师父,第一是“业师”,即启蒙的师父,学弹唱基本功夫,卜算的《流年赶》、《开流书》,学成以后,好坏程度虽不可知,总以能拉出马竿去挣饭吃,即为业师所赐。第二是“保师”,保师固然是应负保证责任,保证业师必须尽心教授,保证徒儿必须学成供养业师,但除此之外,更须负“保徒”问业之责,不仅仅是一个保证人而已。 第三是“代师”,即瞽人从业师学成以后,如欲深造某项技能, 则须拜代师,所谓“拜门学某”的便是。 

瞽目人的技能,除有特殊习艺以外,大部只分“算命”、“唱曲”两种。瞽目人算命,只有“六爻卦”、“推八字”两种:六爻卦以数的奇偶,占阴阳的推动,和有目人的蓍草周易相似,只要记清***卦的泰否,内外卦的配合,六爻的阴阳消息,便能应付一切,所以较比容易一些。占八字就太难了,谁也知道八字的四柱,由年上起月,只要记住“甲乙之年丙作首”的歌诀,就可以推出;日上起时,只要记得“甲乙还加甲”的歌诀便可以推出,至于某日是什么日干,那年有什么节气,交节时刻,有目人是须得翻《万年历》才能知道的,绝没有简捷方法。 

但是瞽目人那能去翻书?所以瞽目人学推八字,首先要《开流书》,学《流年赶》,至少要背熟一百年的历书,一百年内的月建大小、二十四节气日子、交节时刻,都要知道的。不过瞽目人有个巧妙方法,只要记清每年正月初一日的日干,那一天立春,什么时刻,便可以推出一年的日干,也可以推出二十四节气,都是死盘子的。一年的大小建,以固定的字,编成歌诀,只记小建,加一天便是大建,例如:“正月寅山虎雷豹”,“正月观灯请会茶”,“正茶见秀明”,除去重字所有“正月寅山虎雷豹观灯请会茶见秀明”十五字,以任何一字都可以代表正月小建,每年七个小建,岂不是一句七言就可包括吗!虽然是巧妙方法死盘子,一百年也很难记,有目人谁也背不过来的。 

至于我生、生我、我克、克我、比肩,以及正印、偏印、伤官、食神、正官、偏官,那就容易多了。以外灵机变化,地域感气等分别,就要看推八字的学识经验,又不止瞽目人为然了。 唱曲是瞽目人的主要技能,瞽目人唱曲,大半都会弹弦子,所唱歌曲大别为“细活”、“大路活”。

技勇石 :清代考选武童用物,私家练武亦用之.此图表现的是考试中的一个场景.清代武举考试分四个等级进行。 

一: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 

二: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 

三: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 

四: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 

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头名是武状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称为“鼎甲”,获“赐武堤及第”资格。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了。




其实就是修理石磨的
[img]
http://cn-pattern.com/Files/laobeijing/
maitanggua.gif[/img]




京中烟铺交款烟叶制成方块,用铁刨子制成丝叫做潮烟 
[img][img]
http://yjrg.net/HT/bbsnt?B=121&start=2469&th=1195538004[/img]http://cn-pattern.com/Files/laobeij
ing/changdagu.gif[/img]
呕卖糕

ZxID:165228

等级: 略有小成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11-22 0





类似如今的出租,赶脚的把驴拴于城根,有需要者就骑上它,赶脚的在后面紧随其后。 


上元節自正月十三到十五,北京城熱鬧非常,晚間看燈,放焰火,地安門外鼓樓前這一帶大店舖家家放「盒子」,有的還把大主顧請到二樓去看花,除此以外西皇城根兒北頭兒路北有一座城隍廟,每年燈節有火判兒供人觀看。所謂火判兒實際上就是一個磚砌的大爐灶,高約四五尺,外形像一個袒腹而坐的人,頭上戴一頂雙翅的紗帽,帽子是一個大砂鍋,右手抱一牙笏,牙笏是一塊鐵板,生著火以後火焰從耳口鼻眼、肚臍和兩乳冒出,圍觀的人很多。這也是燈節觀燈看花之外的另一景觀。火判一晚上要燒數百斤煤,都是由個人和商號捐的,三十年代末,沒人捐資火判兒也就沒有了。 

打糖罐儿

http://[/img]
[img]
[/img]
popcat521

ZxID:61780

等级: 小有名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2-31 0
[attachment=122472] [attachment=122473] [attachment=122474] [attachment=122475] [attachment=122476]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