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抢滩”流行歌坛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93 回复:0

古诗词“抢滩”流行歌坛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守护者》

ZxID:13741


等级: 热心会员
我是守护者,号被盗了改了名字  http://xqw20071001.blog.163.co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7 0
— 本帖被 小饕 从 音乐、影视、动漫 移动到本区(2008-01-08)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当这首唐人张志和的诗句被当代音乐人制成精美的MTV在电视和VCD上频频亮相时,相信你会被它古典的意境、时尚的旋律和纯净的情怀打动而深深陶醉的!其实,被作曲家看中的又何止这一首?纵观当今流行歌坛,一大批古典诗词正被越来越多的歌手演唱,在流行歌坛形成了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
  勿庸置疑,急功近利的当代歌词正受到古典诗词的挑战!如今,国人传诵百年、千年的古代诗词几乎成了作曲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仓”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你看,古诗词已开始“抢滩”流行歌坛了!
  早在二、三十年代,青主、赵元任、江文等一批知名作曲家就曾在《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中找过歌词了。要说当代较早把古诗引入流行歌曲的当属邓丽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邓丽君直接翻唱李煜的《虞美人》,很让刚刚苏醒的内地歌坛大吃一惊:歌曲原来也可以这么唱啊?!随后就是朱晓琳的翻唱红极一时。值得肯定的当是歌唱家姜家锵,他曾尝试过古诗词的吟唱,可惜这些艺术歌曲过于仿古,没有更多深入现代人心灵的情绪,故未流传开来……
  当中国流行歌坛刮过“西北风”掀过“摇滚潮”之后,直露、雷同、泛滥的现代爱情主题和丧失音乐个性的旋律已使人感到有些厌倦和麻木了。加之歌词的空洞、油滑、直白、“缺钙”、甚至语法混乱,让听众更是味同嚼蜡,甚而不知所云!世纪末的人们需要纯净需要绿色需要怀旧,于是,一些敏感的作曲家便不约而同地把目光伸进了古典文学的“宝藏”,想从中寻找一些新鲜的音乐动机,以抒发现代人渴望已久的古典情怀。而这些,正是流行歌曲中歌词的缺陷——是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给流行歌坛吹来一股清风!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青年女歌手杨小琳,这位老家南京的歌手还出版了一盒专以古诗词为歌词的音乐专辑,歌中的那种意境,任一般俗媚的流行歌曲难以相提并论。这些散发着浓郁的古典意味的现代流行歌曲,听来简直就是天籁之音!
  当然,还有相当一批流行歌曲虽没有直接用古诗词入词,但经过意化(或者叫意译吧),古诗词的意韵就顺着流行音乐的河水,一样闪烁出现代人的心态和情绪——早些时,琼瑶的电影插曲之所以多被传唱,很大程度上在于她敢于“开发”古典文学这方宝地,她创作的几乎所有歌词,都是被古典诗词耳濡目染的结晶。
  而这些,一方面展示了古典诗词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暗示着当代歌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除了表现爱情主题和主旋律外,歌词还显单调乏力,特别是如何克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顽症,从平庸的“顺口溜”、“四季歌”中走出来,让歌词成为最生动的字句,真正贴近听众,走进人心,这是迫在眉睫的事。希望当代词家们警觉,切不可坐以待毙!

-%守护者&我的空间 我的想法  有限空间 无限想法


http://www.556517556521aaa.blog.xunlei.com

这里有我很多收藏的电影和音乐等很多东西的哦--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