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虫啃书】如果我的全部身家只能负担你的重量《牛棚杂忆》季羡林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497 回复:22

[原创评论] 【米虫啃书】如果我的全部身家只能负担你的重量《牛棚杂忆》季羡林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钱小虫

ZxID:6161539

等级: 热心会员
经讨论,这个名字更能体现我的本质。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13 0
— 本帖被 路小透。 从 品书评文 移动到本区(2013-03-18) —

为了忘却的纪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著作颇丰。

【内容提要】

季羡林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

盗用了鲁迅先生的题目,实在是我处于起名无能中。看到西西八月活动的那个帖子之后,我便去翻我书柜,电脑中的txt目录,寻找那个如果只能留下一本的书到底是哪个。

博尔赫斯深奥但晦涩,暮光之城凄婉但繁冗。如果我选洛丽塔,那么便没有什么理由不选光源氏物语,如果我选众神的风车,那么银河英雄传说我便放弃的没有任何底气。在言情中选一本,那玄幻怎么办,在玄幻中选一本,那历史怎么办,这一本书的选择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最后,我把目光放到了这一本,牛棚杂忆。说到底我用全部生命所承受的是远非一本书,而是对一代大师远去的背影的深切缅怀与无限的敬仰。故,此文不是书评,碎碎念四不像一篇,只是我对于自己所崇敬之人的崇敬之情。

●════════════════════●

最初见此书是在某人的办公室,很早之前的事情了,记得这本书只是因为那封皮是在是古典且简约,而其关键是出版社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我生平所见的第一本此出版社的书非学习类图书。当时敬意油然而生。

第一次读此书是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躲到图书馆的角落里吹空调,刚好看到窗台上放着这本书,便坐在墙角的地上开始看。坦白讲,在那个浮躁的时间,浮躁我看这么一本沉寂的书,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想,只是佩服作者的勇气与大度。勇气是有感于这是我当时见到的唯一一个以回忆录的形式写那个时代的人,大度是有感于那样的境遇那样的经历竟然可以用如此幽默的语言来描绘,可能太多的人是做不到如此的。

然后我去网上查阅了一些季羡林先生的事迹,当时他还在世,而媒体介绍远没有现在那么多,当然声誉也远没有在其逝世之时的那种惊天动地。看了一些对他的访谈还有生平简介,感觉他是一个敢说真话的真实的人,这种真实也许当时不觉得,但是随着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见过的人越来越多,便渐渐开始佩服起这种真实来。至少这种勇敢以及真实,在我自己身上已经流失殆尽。

第二次读此书是一场巧合。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哲学系才子,他当时正在看《冯友兰自述》,见我无聊就给我拿了一本同系列的书,那本刚好是《留德十年》,其实我挺好奇为什么不是梁漱溟的《我生有涯愿无尽》,毕竟同系列的文中除了冯友兰也只有梁漱溟是哲学家。那时候的我对于解放之前那一时间段的事情本能的排斥,所以哪怕是发生在国外,我也不想看。于是和他一起的人就借给了我一本《牛棚杂忆》,我也实在不好意思说我已经看过了,就拿过来又看了一遍。我没有看完,因为他们中途下车了。

第三次读此书是季羡林先生逝世那段日子。说我是真哀思也好,说我是赶潮流也好,反正我是跑到了书店买这本书。其实我当时是想去未名湖悼念的,可惜怎奈当时不在北京。所以只好去书店买书去了。这一次,我读的十分之认真,读的时候,旁边放着很多种颜色的笔,用来标记,这是我看其他任何一本书都没有的,教材除外。也许是有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的缘故,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次我真的触动了。我不会因为一本书而忠于一个作者,但是我会因为敬仰一个作者而喜欢他的每一本书。

●════════════════════●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
是和泪写成的。
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
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
它带去的不是仇恨的报复,
而是一面镜子,
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
丑和美,
照见绝望和希望。

若说共鸣,我想未必。正如我妈说我的,我生于五千年来中国最为繁华的时代。因此我也无法体会季羡林先生所描绘的千载难逢的地狱般的时代。所以,我所感动的是对于作者本人的一种敬仰,这种敬仰源于作者对于传承以及反省的责任意识以及对于是是非非的一种深刻的自我反思,于自身,于他人,于社会。

写回忆录本不需要勇气,但是如果回忆的是一段讳莫如深的历史,那便需要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种生生的撕裂陈年伤口的勇气,而且撕开的人还是他自己。

名人出回忆录的很多,感慨人生着居多,歌功颂德者也不在少数。有的说年少荒唐,有的说青年得志,有的说老来悔恨,我看的不多,看过的也就在这几种吧。但却是在没有见过如此书一样,将伤口割裂,将病痛置于人前。伤口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这病痛也不是。

有的时候,回忆的勇气也不仅限于剖析自己,也在于剖析别人不敢剖析的历史。这大约就是勇敢之人与其他名人之间区别。他们一生之于所研究专业的最前沿,靠的是一种执着和虔诚,于是这种精神便渗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绝大多数人选择遗忘、视而不见的的时候,季羡林先生选择站了出来,选择写了出来。虽然这于其声名地位不无关系,但是在此书刚出的时候,与其名相当的亲历历史者也并非没有,而回忆历史者,未见。

我原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儿,只是实事求是地万物按客气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从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了。

在我开来,有如此经历着,所写的如书中之话语,已经算是很客观的了。字字珠玑,句句刀剑,这便是那个时代所留下来的深入骨髓的印记。

●════════════════════●


以前认为,那是一段早已远去的历史。至少这和清朝的覆灭、新中国的诞生一样,只是一个历史事件,只不过知道的更加少而已。如果不是当事人站出来说,我是永远也无法理解那个时代是怎样的病态,而留下的是怎样的伤痛,简直是有点天方夜谭,然而,这是事实。

人们常说历史是胜利所写的。的确,历史是胜利者为自己写的功德碑,为失败者所写的墓志铭。而我们所看到的,也都是经过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加工润色过的。可是如果一段历史没有胜利者会怎么办?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输家怎么办?遗忘。大多数人的选择了遗忘。古往今来找不到一段相似的,找不到可以比较的,于是我便以偏概全了。

或许我们都该读一读者本书,记住那段褪色的历史,记住那个纷乱的年代。

若说多全面,此书不尽然。《牛棚杂忆》所记录的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一个学术泰斗所经历和所遭遇的,这当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罢了。然而,言者身份特殊,而经历纵观历史也是特殊的,那么就更加引人深思了。

书中有很多季羡林先生的心理活动感想以及反思。一个知识分子的反思。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讲,这个反思并不全面,或者说反思的只是文革本身的一些角度,然而,对于这些角度来说,就像季羡林先生自己所说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事实上教训并没有被吸取,经验也没被总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此书也远非文革的全部。这么说吧,如果想通过看这本书来了解那个时代的话,此书也不是面面观。但是却的的确确可以了解的是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现状。怎一个惨字了得。客观来说,这也绝非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状态,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是社会的少数族群。不过我也会想,如果本应该处于社会精英阶层的人也遭此境遇,那么普通民众的生活是怎样的哪?这也许要去那些有关知青的纪实文学中去找了。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中写道“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经历不管多么悲惨,也不能和小百姓相比。大人物的冤屈总容易解决,小百姓们如果没碰对了人,碰巧了机会,也许很难得到命运的晴天,......我想,至今天下还有多少人含冤未平,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死去的?”

我曾经很认同这句话,但是看过《牛棚杂忆》之后很看法有了一些改变。我同样认同这一说法,但是对于大人物也有了更多的同情。因为时代的洪流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恰恰就是那些最身高马大的人。而这种冤屈容易解决的原因在于这种冤屈本身实在是大的很。

说道《牛棚杂忆》我便不由得想起了巴金先生的《随想录》,我对于勇敢的敢于直面别人所不敢直面的历史之人有着一种发自心底的崇拜,于是,我便认为《随想录》是巴金最伟大作品。是不是只有成为了大师,是不是只有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才会有这种勇气。

季羡林先生淡泊名利,一生钻研学术。此书也饱含了他的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季羡林先生的文笔是幽默的,或者说是诙谐的,态度是诚实而宽容的,而记录的事件却是残酷的。细小之处,告诉我人生总是祸不单行的,天堂也绝非久留之地;宏大之处,那段历史告诉我无所约束的人性解放,就是人性的灾难。这便是第三次读此书之后,我的感受。

●════════════════════●

三十年过去,有的被记住了,有的被遗忘了。而今我们知晓千年之前的历史,知晓百年之前秘闻,却独独忽略了三十年前的记忆。不知道几百年后,人们是如何看待此时此景的。

人与法永远是对立的,但是人到底还是离不开法的。法与制是文明的基石,而非道德,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仅仅依靠道德,最后只能是人性的丧失。

对于文革的认识不应该仅限于历史课本,或者《霸王别姬》。那是一个妖孽横行的年代,人们的所作所为难道只是出于对政策的忠诚吗?我想不是,那是最终体现的就是人性最丑恶的一面,而恰好时代给予了这种丑恶一个正当的合理的展示途径。这就好比《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迫害玛琳娜的那些暴虐的妇女们,难道她们就是高尚和贞洁的吗?折磨的结果只能使人堕落,而不能使人升高。这就如同一些社会学家所研究的那样,那些在游街中表现最为激烈的人,恰恰正是欲做而不得反而彰显高尚的人。这大约也是算是一种原罪吧。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写到: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其卷轴长的一眼望不到边际。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明,维系其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反面是血缘,而后又演变为人际关系。我挺认同这个观点的,而这人际关系一多便衍生出了许多不为外人道也的伎俩,宫闱秘闻也好,官场权术也罢,人性中最为自私卑劣的一边便被隐藏在了隽永的历史真相之下。而文革十年,便一下子将其爆发出来,摆在台面之上。人人都保着一个火药桶,随时准备袭击别人,随时防备被人袭击。

国人一向是重视历史的,这种意识之强烈是非炎黄子孙所难以比拟的。莫说古代科举,即使是现代的高考,历史也是不可绕过的一项。就算是理科生,语文也还有文言文。也许恰恰是因为这种意识之强,所以对于最为惨烈的短期历史,便选择了遗忘,选择了自欺欺人。所以季羡林先生是勇敢的,是真实的,就是因为他站了出来,说了出来。用一种黑色幽默的口吻,诙谐的笔调,蕴含着对社会深刻的反思。

●════════════════════●

季羡林先生逝世之后,各种赞美之词铺天盖地,大有一副中国学术界大厦将顷之势。季先生生前说,自己不是国宝,更不是国学大师。他一生做追求的就是做一个真实的人,诚实的人,敢说真话的人,他用他的一生实践了一个学者的良心,一个学者的责任,这份真实,这份责任,这份崇高,正是我最为崇敬的。

缅怀一个已经逝去的为文字而执着一生的人,我想读他所写的文字远比宣扬他是一个什么领域的大师而来的实际。若想了解季羡林先生其人其事,可以去看《留德十年》,可以去看《牛棚杂忆》,若还有心有精力亦可去看他的那些学术报告,可以参见一些访谈录。至于媒体之浮夸,看看也就罢了。

而今,有时我觉得遇到什么烦心的事情了,便拿来翻看此书,深感于最后四字:由她去吧。

我只想以此文,以《牛棚杂忆》为引,向季羡林先生,巴金先生,杨绛女士,章诒和女士致敬。向那些敢于站出来记录和反思那段被遗忘的历史的人致敬。

季羡林先生说:荷花正在冰下冬眠,做着关于春天的梦。

春天终将来临。

【书评组 米虫水岸 推荐】

[ 此贴被米虫水岸在2011-01-16 23:25重新编辑 ]
葉修

ZxID:8596186


等级: 派派督察
配偶: 周澤楷
人生百年,谁不曾大闹天宫,谁不曾头上紧箍,谁不曾爱上层楼,谁不曾孤独上路。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8-13 0
看到是季羡林先生的书,某迫不及待的出来占了个沙花,哈哈,CJ而强大的沙花。

晚上和音聊到米虫的这篇评,音说乃前面列举的那些书她都看过,只有这篇没看过;呵呵,其实偷偷的说,米虫乃列举的那些书我都没看过,只有季羡林先生听说过一点。

生活中,很多时候自己是个自闭的人吧,第一次听说季羡林先生,是在一位哲学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口中的先生是个国宝级的人物,是一个敢说实话的人。

关于那段历史,最早是看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其实,对于那段历史,我一直是有意无意去回避着的,看李碧华的书之前,并不知道书的历史背景。叹~大时代面前,小人物的命运。让人欣慰的是,结局的最后一场戏,让这部书成了一场让我安慰的浪漫。

对于从历史中走过的文人,走到现在的。除了有一份幸运,应该还有些狡黠的吧。

没有刻意去了解过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只是从晚年写出这本回忆录来看,一定是有很多的可爱的。因为很多原因,不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成为,我党毫不避讳去承认的唯一一部作品。

历史的话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看很多的书,并且以后去看更多的书,应该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生活吧。

所以,还是以GD为目的华丽的乱入吧,吼吼。

楼主留言:

我终于见到大K了,撒花。

其实我就是崇拜季羡林先生,才写了这篇书评。

霸王别姬的书我没看过,我只看过电影,想起哥哥张国荣,风华绝代的他咋就走了哪。

那段历史现在还是讳莫如深的忌讳。所以希望大K说的不会成为现实。o(╯□╰)o

欢迎GD。要知道,不看耽美的我GD个人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 此贴被xaddywz在2010-08-14 15:52重新编辑 ]
钱小虫

ZxID:6161539

等级: 热心会员
经讨论,这个名字更能体现我的本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8-13 0
[ 此贴被米虫水岸在2010-08-13 16:55重新编辑 ]
瞳泽°

ZxID:4202719


等级: 热心会员
姑娘们~走了 要想我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8-13 0
介评终于完了……撒花,恭喜虫虫……

楼主留言:

暖,,,,,,,,,,,,


懿轩°

ZxID:7953204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8-18 0
对于那段历史,当代不是即将老去的人,都不会提及。

正如没有人来揭露八九年大学生运动,军队炮轰北京城静坐大学生。

父亲每每提及,悲痛莫名,当时中国硕果仅存的知识分子就这样消亡殆尽。

北京城血流成河。无谓评论政府正确与否,只能留待百年,让与后人评说。

国家兴亡,必有王者出,改变国运,奠定国家百年荣耀。

如日本伊藤博文,法国拿破仑,德国俾斯麦。

然纵观世界5000年,却只有中国,五百年必有王者出,余者皆为某一时期。

可如今,纵有王者出,又如何重现国家之汉唐风光。

少年不识历史名人,只知韩日明星。

官员不知进取,腐朽糜烂。只知争权夺利,中饱私囊。

国家腐朽不堪,竟还有无数教授称赞。

整个国家都弥漫着一股拜金主义思潮。

恍然又想起启超先生那声呐喊:崖山之后,再无中国。阎吏之后,再无汉人。

是否真如孙晓所言,文天祥之后,再无文人,多为奴颜媚骨者。

当岳飞,文天祥不再是民族英雄,当整个国家都毫无气节,是否还有未来?

当陆秀夫带着十万人慷慨赴死,是否预见了今日汉族精神的沦陷?

废话一大堆,只是非常痛心,痛心现在,痛心未来。

楼主留言:

是非对错,历史自有公断,而今看来,也只是无奈罢了。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所以我还是由衷感谢这个时代,虽然现在这个社会依然问题重重,但是它它还是给了我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的民族自豪感。

于是,能做的只能是自省,然后继续自豪着本不属于我的自豪。

joyrli

ZxID:6111560

等级: 小有名气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8-18 0
看了这书感觉会很沉重吗?毕竟承载了那样一段时代的重负。但作者的心态和表达方式会对读者有很大影响。现在看轻松的文多了,有点怕太沉重的东西,虚构的虐心也就罢了,真实事件的杀伤力不可同日而语。

楼主留言:

书写的不沉重。季羡林先生的文笔是幽默的,有些甚至是讽刺的,至少看起来不虐不沉重。我们的沉重只是对于过去的时代罢了。

夜雨茅屋

ZxID:8041247

等级: 明星作家
my little black ache....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8-18 0
对季老还是敬畏大的多吧,我个人更喜欢看沈从文一些。杨绛也是很喜欢的,我们仨,还有洗澡,当时还有那么有热情的讨论。。。好遥远啊。

楼主留言: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我看的不多,我还是喜欢看他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一些书。但是感觉他在的描写功力的确是大师级的。

对杨绛的最初认识是堂吉诃德,当然还有就是钱钟书先生。她的《干校六记》是我最早看到的关于文革的书,时间好久远啊。

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
kekawlt

ZxID:8461543

等级: 读书识字
与书同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8-18 0
楼主,请问配的音乐是什么名字呀?

楼主留言:

电影《勇敢的的心》插曲。

叮当。

ZxID:587777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玉铃兰
严重的西藏综合症,厌倦了城市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8-18 0
额,虫虫,偶竟然木有看过这本书,但是看了乃写的评,

觉得应该要去了解过去的那段也许被掩埋了的时光,另外,

也庆幸又找到了一个同样不看DM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撒花~~~

楼主留言:

知音啊,原来叮当也不看DM


冯小抠

ZxID:3321000

等级: 热心会员
正能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8-18 0
引用
引用第4楼懿轩°于2010-08-18 14:45发表的  :
对于那段历史,当代不是即将老去的人,都不会提及。

正如没有人来揭露八九年大学生运动,军队炮轰北京城静坐大学生。

父亲每每提及,悲痛莫名,当时中国硕果仅存的知识分子就这样消亡殆尽。
.......


------------------------------------------
介位同学很有文彩,好激昂啊.............
从前特别找过关于八九风波的资料,在一个外国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其中一个带头青年,叫什么来着忘了,少数民族的名字,半倚在床上打着吊瓶,叼着小烟,和一个领导人谈判。不管处于什么位置,对面的人至少是一位长辈,是一位老人。但这位高干青年,看着很痞,即没有正常的礼貌,也没有小说里高干子弟的矜持与高贵,那吞云吐雾的架式.........
就事论是,那年风波血腥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这位让俺印象深刻地带头人之一远走他国了,死的却那些是倔犟且青春大好的莘莘学子。

.....................呃,跑题了,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虽然现在社会有多么多的毛病,但那也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和随时都要去做人肉炸弹的人比,咱们还是幸福地。
嗯嗯,就是这个样子。
啊,我想起那位高干叫什么了吾.尔.开.希,父亲是某军区司令员,纯纯的高干子弟啊,比小说里YY的纯的多。
刚刚又去搜这小青年,结果更难搜到了,现在真是和谐的过份啊,飘走。

嗯,不能飘走,还没表达对楼主的祟拜,楼主看书真的真的好广泛啊。

楼主留言:

任何大事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原因,但是扩大一般都是有外部原因的扩大。

不了解当时的情况,但是至少今天看来,不管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所带来的都是今天的安定和我们的幸福。所以,作为一个享受果实的人,我没有办法评论,毕竟很么都不知道啊。

谢谢给我写了这么多回复,亲的见地很好啊,的确,言情小说YY的都走形了,一点儿也不是高于生活。

有时候问题和答案并不在一条直线
诺烟

ZxID:8413993

等级: 牛刀小试
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8-18 0
引用
引用第9楼雪不舞于2010-08-18 21:52发表的  :


------------------------------------------
介位同学很有文彩,好激昂啊.............
从前特别找过关于八九风波的资料,在一个外国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其中一个带头青年,叫什么来着忘了,少数民族的名字,半倚在床上打着吊瓶,叼着小烟,和一个领导人谈判。不管处于什么位置,对面的人至少是一位长辈,是一位老人。但这位高干青年,看着很痞,即没有正常的礼貌,也没有小说里高干子弟的矜持与高贵,那吞云吐雾的架式.........
.......


的确,很多时候很多事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客观地来看,历史留与后人说啊!
季老的书也算是我看的为数不多的那个年纪的长者写的书了,很敬仰他,真的勇士!

楼主留言:

历史本无胜负,只是须时日而诉说。大概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吧。

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
毒菇逑敗

ZxID:11638820

等级: 文学俊才
一见钟情,再而衰,三而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8-19 0
文革,我觉得是一个很沉重的词语,但是,我所了解的,也仅局限于历史书上所写的!毕竟,我没经历过,没办法知道那个时候的人性丑恶的一面!就像我看那个<.山楂树之恋>,也是那个时候的故事,我完全能体会那种压抑,但也仅仅是那样而已,因为我觉得无论活在哪个时代,都不容易!即使是现在,也有好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丑恶的一面!

楼主留言:

山茶树之恋给我的感觉就是纯净,真是水晶般的爱情,总是让我想起永失我爱。

yansu11

ZxID:2118634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8-19 0
噢噢噢噢深深深
已调春秋

ZxID:10000940


等级: 热心会员
放假是一件极其无聊的事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8-19 0
这是我在派派看过的评中最让人激动的了,季羡林我一直很喜欢,但是在他逝世的时候我周围的同学有好多竟然从未听过季老,让我很诧异也和无奈
虽然他的东西我也没有全部看过,但是《牛棚杂忆》无疑是印象最深的了,看了你的评就觉得应该再去看看,起码看三次,哈哈
楼主很有才,喜欢你啊
最后,音乐好

楼主留言:

音乐是勇敢的心的音乐,我爱死那部电影了,总能看的的热泪盈眶。

风海流

ZxID:7219415

等级: 自由撰稿
我的快乐 是当你仰望天空看到的云朵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8-19 0
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特别推崇季老先生,每次提到这位文学泰斗就特别激动!听到季老过世的消息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包子(老师外号)肯定很难过。我很理解你这种崇拜敬仰一个人的心情,就像我从心底里崇敬温总理一样。。。我这辈子最想见的人就是他了。

楼主留言:

周总理就是人格魅力四个字的最好诠释,已经超出偶像和崇拜的界限了。

晓晨1212

ZxID:11751779


等级: 文学大师
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8-20 0
虫虫,这本书我没看过,书中所描述的是我们不曾经历的一段岁月时光,在那些艰巨的条件下,或许更能让人成长,让人勇敢。看着书评,再听着你配的音乐,有一种忧伤就这样淡淡的出现了。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去拜读这本小说,但那种感觉,我会去慢慢感受

楼主留言:

书不悲伤,但是我写的时候总想着季老已逝,写的有点背。


walda

ZxID:812595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8-20 0
我有个我同学与季老的徒弟是忘年交,连带着经常能见到季老,对我说,老人确实人品高贵,学富五车,佩服一词尚不足以形容万一。季老死的时候,给我打电话,比失恋时候难过多了……
我这同学,北大高材生,即便在北大,也是风云人物了,向来恃才傲物,看谁都不怎么样。

楼主留言:

以前遇到过一个东语系的才子,他说恨自己出生太晚没有当上季老的学生,生不逢时。

我是学理工科的,专业来讲,八竿子打不着,不过我就是佩服季老的为人,勇敢,真实。

瞳泽°

ZxID:4202719


等级: 热心会员
姑娘们~走了 要想我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8-21 0
虫虫,我必须忏悔在书评区没有细致的读乃的这个评。
因为我自认为看完《牛棚杂忆》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感觉,毕竟那是个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
虽然父辈祖辈有时候会提及,有时候会回忆那些经历,但于我们自身来讲,那其实是很遥远很模糊的事情。
我自己看《牛棚杂忆》的时候是完全冲着季羡林先生而去的,并非作为一名真正的读者,对书籍自身很感兴趣。所以看得很粗略,现在已经有许多不能记得。而看了虫虫的评,我有些愧疚,有些歉意。正如虫虫所说,并非用生命的去承受一本书的重量,而我仅是对自己的浅薄和对一段历史的轻视感到后悔,感到无所适从。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
是和泪写成的。
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
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
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
它带去的不是仇恨的报复,
而是一面镜子,
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
丑和美,
照见绝望和希望。


这是引用虫虫文中引用了季羡林先生的话,什么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只有记忆和那些与记忆紧密联系着的感情,是我们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没有资格去指点评判的。
毕竟活在那样的年代,走过那样的艰辛本来就已经有了超乎常人的勇气。但那是逼不得已,要活下去就要面对,可如果是午夜梦回再度忆起不知道会不会觉得遍体生寒。
虫虫说他敬佩季羡林先生敢于翻开伤口的勇气,这一点我同样敬佩。比起某些青春伤痛文里喜欢在铅灰色云朵下斜望45度舔舐自己伤口的苍白文艺腔,实在天差地别。(对不起,这里我没有针对任何作品和作者的含义,请不要无端揣测)什么是伤口?是随着时间和经历割裂出来的痕迹,为什么要无病呻吟?季羡林先生的一本回忆录写的洋洋洒洒。并非全是对丑恶的抨击,只是站在一个个人的角度,记录下一些别人不愿再翻看的经历,陈述一些掩埋在历史陈光里的事情。但这样的勇气却足以让我们肃然起敬!

对于虫虫,我想我不说你也会明白。我早就说过我进雷文组就是为了你。我来PAIPAI第一个注意到的就是虫虫的书评。那种横溢的不仅是才华和才气,还有凌驾于其上的对人性和内心的分析。至今为止,虫虫的每一篇书评一直都在刷新着我的惊叹!不管是不是有别的人反对,有别的人争议。

于是,虫虫你又震撼到我了!小暖于08/21深夜写下这些记录一段对过去时光的缅怀和对虫虫的赞许


楼主留言:

亲爱的暖暖,我终于回过神来看以前的书评了,原谅我吃到了。
我最近,哎,溺死在矫情里了,估计快爬出来了。

最后,暖暖啊,看到你的留言,我眼泪哗哗的,啥都不说了,你懂得啊。咱们私下里GD。

screana

ZxID:12528130

等级: 读书识字
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08-21 0
顶了,季羡林 这三个字就 说明了书的价值

可惜,他的弟子没有学会他的低调

楼主留言:

哎。忽略他的弟子们吧!!!

远山含烟

ZxID:10356062

等级: 博览群书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08-21 0
楼主看书多么广博,好多书都没有看过。

楼主留言:

恩,这个,刚好是有一段时间对这方面的书感兴趣,就找来看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