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808 回复:0

[友情] 望月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洛水宓神

ZxID:15532372

等级: 读书识字
To the world,you are the someone;but to someone,you are the world.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24 0
望月
[font=楷体_GB2312][size=6][color=#7030a0]偶然的月夜,听到了宋祖英的<<望月>>,那抑扬顿挫的节奏,曲尽其妙的清丽,让我在用心感受天籁魅力的同时,不由自主的闭上双眼."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任由思绪冲开记忆的阀门,涌出种种红尘过往.

    许是年轻的心灵缺少风雨的历练,许是稚嫩的翅膀向往飞翔的自由,许是轻狂的思想渴望广阔的延伸,曾经的我只想走出那座年年岁岁只相似的小城,走离那条崎崎岖岖生青苔的巷陌.所以从未希冀自己在离乡时会有一丝半点的惆怅与留恋.然而,当窗外熟悉的风景丝丝退却,当空气中都市的喧嚣浮躁渐渐浓重时,当急弛的客车真的将我带离故土时,心中隐忍的忧伤没顶而来。

    "寂寂蟾宫娟娟影,泠泠画屏剪剪风.声声曲调悠悠转,脉脉乡愁韵韵中".忧伤的<<望月>>挑破了我内心未愈的伤口,隐隐的疼痛让我幡然醒悟,原来故乡在我血肉之躯上所铸的烙印是如此的刻骨铭心,无可磨灭!其实,我应该预料到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难眠,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守望,李清照"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悲伤,文天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做啼鹃带血归"的执着...早已让我知晓"故乡"这两个朴实无华的字眼是何等简单又是何其沉重."今人曾看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这轮亘古如一的皎月在悠长的岁月中曾牵引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浸润多少游子思妇的泪?而此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着月亮的时候我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就想起月亮;世界上最美,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你"。故乡,那个魅力深蕴的天堂,就这样使人不可救药的沉沦其中,披拂着月色的乡情作为一枚极其沉重的砝码让理智的天平无可避免的倾斜。于是“月是故乡明”的偏执也就顺理成章的感动着千年的历史。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常常望着月亮;那融融的月色,就像你的脸庞;月亮抚慰,抚慰着我的心,我的泪水浸湿了月亮”。尽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慰藉过于苍白无力,然而云中锦书难寄,鸿雁长飞不度,也只能遥愿高悬的月亮化身青鸟殷勤为游子探看。记得一位台湾老诗人健在之时常常登高眺望,拜望那一弯浅浅的海峡,那在水一方的故乡。但老诗人至死都未能如愿返乡,临终他愤而写下“月魄在天魂不死,涧溪赴海料无还”,如此浓烈的煎熬岂是一个“愁”字了得?!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游子就是这样,明知“涧溪赴海料无还”,明知“多情何似无情”,却坚信“月魄在天魂不死”爱的义无反顾。否则何来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何来萧乾远渡重洋捎枣核,《望乡》中那密密麻麻的坟冢让我久久无法释怀,此种相似,只让红笺无色!

   风筝飞天,摆脱不了丝线缠绵;大雁南飞,依然频频回望,异乡的奢华永远比不上故乡的温馨。与“少小离家老大回”相比,与“涧溪赴海料无还”相比,我是何等的幸运,不必受“天涯岂是天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的折磨。
    在忧伤的望月声中,望着清冷的月,那朦胧的月色幻化成一座宁静的小城:袅袅雾霭笼罩着参差红瓦,柔柔白云点缀着无垠碧空,蜿蜒的五龙河养育世世代代,氤氲的梨乡涌动着神话的源泉。这就是我的故乡,我魂魄永远凝聚的天堂!
[/color][/size][/font]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28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