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客车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946 回复:1

[亲情] 故乡的客车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hani66

ZxID:356218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0
故乡的客车
— 本帖被 Kalid^赦生° 从 小说故事 移动到本区(2011-01-17) —
故乡的客车
(一)
离开故乡在外地求学这么多年,慢慢地多少有了点城市人的挑剔与傲慢,看惯了城市的高档轿车,渐渐地也忘了曾把我的梦载向城市的客车,每每过年回家,故乡破烂的客车才又明地呈放在自己的眼前。
每当此时总要把自己与乡下人划出一条明显的界限,自己多少让自己刻意刻画出读书人应有的高贵,乡下人依然是乡下人,口中说出的风情依然是一贯的热情,而自己此时总要愤懑地憋一眼,因此同是在一辆破烂的客车上,同是故乡人,气愤却总有点尴尬与窒闷,心里有时还蛮委屈,书生意气与自命清高总是让自己有种类似于“用手去拍沾在皮鞋上的狗屎”。
第一次乘故乡的客车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镇子里的教育搞的人心惶惶,家庭稍微富裕的便竭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县城学校,只要有这样的一个孩子走出,镇子里的人也就开始慌了,慌的如同乱世的逃命,就这样一辆破烂的客车载着孩子天真的梦幻与家长的辛酸与忍气负重出发了,当时我也排在了这一行列,我家并不是太富裕,而我的学习成绩又比较突出,父亲便过度劳累,下定决心让我去县城去读书,“一定要孩子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父亲当时在灯下捏着开始泛白的百元钞票说,然后便小心翼翼地放在内裤兜里。
第二天,父亲长满茧的大手牵着我,牵着我童年对未来的梦出发了,也是这样的一辆破烂的客车载着一个家庭的欣喜与浓重,载着父亲的苍老与我的躁动,载着一座苍老稳重的大山走向了县城异常的躁动,客车上座的全是方圆十公里的人,几乎人人全能认识或稍微一提醒便可知大概,因此在客车前进的时候,外面一片漆黑,而车厢里面却俨然像是一个乡里之间的聊天场所,聊天内容也就无所顾及,聊自己的家常,聊乡间的愤怒,聊东家的富裕,聊西家的稀黄,有时候也会禁不住为某家的可怜流泪,到达目的地后便又笑着告别,破烂的客车就像是一棵沉默的大树,沉默地容纳着个人的辛酸故事,也容纳着更多乡下人即兴的泪水和粗犷的笑声,曲终人散以后,人不在了,笑容不在了,泪水也不在了,而破烂的客车却依然停放在县城偏僻的一角,城市是包容不了农村,连这样的一个交通工具也要划分出一个卑微的角落,太阳升起,光芒散落在上面,客车如沉默的老人,破烂如血。
(二)
乡村的教室全是几米之深的窑洞,微暗的灯光,破烂的桌子,坐在教室就像是走进了地洞,而当第一次走进了城市的大楼确实让我大开眼见,见到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让我开始有了些自卑,慢慢地与父亲的距离也就拉远,父亲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父亲将外套都扎进裤带里,东张西望地瞧着,摸索个大概情况,这时的父亲就像是一只猴子,甩动着胳胳膊,半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招办室,将一切手续办妥后,父亲极不好意思地从内裤中取出发皱的百元钞票,我在旁边低着头,对父亲,对一个农村人的粗俗终于有了厌恶之感。
父亲与我主动搭话,我很少回复,以沉默的英姿换取一个少年人突有的虚荣与孤高,也开始拒否着农村的血脉,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说我长大了,到快分开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说话,特别依恋他,有不肯说出,特别的懂事,听了心理不是滋味。
下午的时候一切手续办妥,在这过程中父亲没有吃任何东西,在父亲上车离开以后,我目望着破烂的客车拉长的影子,久久没有返回,就这样一辆破烂的客车,载来了一个少年的梦,却拉开了两代人的距离,拉得只剩下沉默,拉得只剩下钱在破烂的客车载来载去,维系着两代人特有的亲情,没有了客车,两代人就像是在两个陌生的国度。
(三)
故乡的客车一般在凌晨三点左右发车,往往是在镇子的中心地点按响喇叭来吵醒乘车的人,就这样日复一日,喇叭作为一个隐蔽的诱饵,勾勒了一代人年轻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梦幻,终于有一天晚上穿一件象样的衣服,吃一顿丰盛的晚餐,调戏一下哪家的姑娘,第二天一大早便结伙出发了,车上谈一些关于哪家的姑娘,哪个村的奇闻,谈一个农村的保守、羞涩与躁动,一份属于男女之间奇妙无比感情的躁动,而中年以上的人则往往谈一些关于自己儿媳的事,谈自己调皮的孙子,有时也会遇到农村的教师,半个书生,坐在一起有时会以一个书生特有的意气挥彻方酋,不过往往却参与进了农村琐屑的讨论,少了平日农村师者的尊严,和蔼可亲。
少年人也慢慢地长大了,故乡的客车载着少年的成熟,载着少年的衰老,一批批的人,一代代的人,乘着客车,把生命走熟。
再后来农村的客车多了,车主之间的勾心斗角便频繁多了,为此还出过了两条人命案,每当乘车时,车主近似于乞求的声音让人听了心酸,客车的平均载客量也减少了许多,一个关于农村风情的故事也逐渐冷淡下来,冷得让人认为只要乘上客车就是一次诀别,亲人的诀别,不过往往我会产生一种幻觉,是一次生与死的诀别,在车上我们拥有着死亡前特有的静默,一旦乘上车,便开始昏天暗地地睡觉,就像是喝了永远不会醒来的汤,农村的客车也就带着农村人开始了流亡,载着满车的荒凉,载着少年不知何处是归宿的命。
一批批的少年,一批批的四五十的老年人走出去了,乘着一辆破烂的客车,一批批的少年又返回了,带着城市中的辛酸,一双双茫然的眼睛,也有一批批少年带着城市的下流生活方式返回了,老人带出去了一份家的责任出去了,又带回了一年几千块钱的塌实,望着故乡的客车,就像是望见了故乡的温情,久违的笑容也终于流露出来,而破烂的客车依然在偏僻的角落停放,等待和接纳客居在外的人们,载回风尘仆仆的躯体,载回城市生活的浓重。
(四)
谈起故乡的客车,我想起了鲁迅的一段文字:
我仿佛记得曾坐在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千,野花,鸡,狗,丛树和孤树,茅屋,塔,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衰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浆,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刚一融合却又退缩,复于原形。边缘都参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至于我为什么会想起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我想大概是由于长期客居在外“门外即是天涯”的流浪感唤起了对故乡一直存在的依赖感,他在这一段文字描写了小桥流水的农村生活,读起来如此亲切,我想要是他在此段文字中加一句—李家的媳妇憋见过来的船只快速地系好裤子羞涩地一笑便更亲切。
放暑假的时候回了一趟家,当时正好与父亲在太原会合,父亲买了水果,买了饮料,买了已发干的面包,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自从父亲上了年纪后,便开始习惯性的沉默,如同这破烂客车的沉默,车上很少与乡人寒暄,只是望着窗外,我坐在父亲旁边。
车上的人几乎满了的时候,客车便出发,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响得有些刺耳,车顶的胶漆也同时抖落,油门加大,客车便缓缓加速,车里面一张张苍老的脸,车外一条通往魂归的路。
半路中客车坏了,修了大概三个小时,便又出发了而父亲依然是那么的沉默。
故乡的客车终于破烂不堪了,父亲也老了,客车也终于载不动了父亲与父亲一样一群老鬼苍老魂归的身子。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5
沐雪朝歌

ZxID:242468


等级: 内阁元老
热闹与孤独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7 0
这样的文章 好象只能说个  好  了  跟高中的考试阅读的文章感觉差不多~~~这种文章  我只敢说好 
如果不得不形同陌路 是否还有擦肩而过时的回首
[img][/img]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