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瓦当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629 回复:3

[物品器具] 中国瓦当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慕若涵

ZxID:14387487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时不予
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9-24 0
— (天若舞) 有名字的瓦当,或一些瓦当说明建议补充图片,更形象。。 (2013-09-30 22:39) —
中国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


如何识别瓦当真伪  

  秦汉瓦当是重要文化遗产,宋代以来逐渐为世人所重,清代金石家着重研究上面的文字。近年收藏瓦当的风气越来越盛,战国秦汉瓦当的出土也越来越多,新品种瓦当不断出现,秦汉瓦当的市场价格也越来越高,瓦当原品越来越少,于是瓦当作伪也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鉴别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文字和图像瓦当的市场价值高,收藏者多,而一般图案瓦当不受欢迎,所以伪品大多数是文字和动物等图形瓦当。见到这类希奇稀有的瓦当就要特别注意。

  2、假瓦当都是用黄土像烧砖一样做成,再涂上泥土,就像是出土的一样,一般市场上的贩子不会让买者清洗,因为一洗真相毕露。

  3、瓦当只是整个瓦的头部,所以真瓦当背面往往有长短不一的筒瓦残存,假瓦当便多无筒瓦残存。现在也出现有这方面作伪的,大多数十分拙劣,应该注意的有残断痕迹是否自然,简瓦背印下的布纹等。

  4、也有作伪者用真的图案瓦当,如较廉价的汉代云纹瓦当作伪,在种瓦当三五十元可得,而文字瓦要超过百元。方法是先将真瓦的图案铲去,再用水泥仔细模仿稀少的文字瓦当上的文字,制造完后再涂抹泥浆掩盖作旧。以便使得买家上当。鉴别方法是仔细分辩文字,作伪文字写法多有问题。还有就是洗去瓦当上的泥土,水泥和原汉代瓦当的呈色、质地差别就清楚了。

  下举3例。

  “齐园”瓦当,陕西咸阳北塬西汉高祖刘邦长陵21号陪葬墓附近出土,只见一品,直径16.1厘米,现存咸阳博物馆,或释“斋园”。伪瓦将真的汉代图案瓦当的图案铲去,再以水泥模仿文字,文字堆得较像。洗净后仔细观察,当面底部就见刀铲痕迹。

  “长生未央”是流行于西汉中期的重要瓦当品类。伪瓦以同期的云纹瓦铲去云纹后以水泥堆字而成。仔细观察,文字以外的瓦底尚有水泥沙粒残留,涂抹的泥浆与真瓦上包浆也不一样。

  “长乐未央”是将西汉晚期常见的,外圈饰网纹的云纹瓦当上云纹铲去,用水泥伪造了一品奇异的“长乐未央”瓦当。文字不对。




汉代  陶白虎纹瓦当

汉    陶白虎纹瓦当

   直径19.3cm。

    白虎是主管西方的神灵,与青龙、朱雀、玄武共同组成四神(也称四灵)。此瓦当外廓较宽,白虎依据圆瓦而呈弧形,蕴含气势,动感强烈,突出了老虎的威严。整体设计匀称,富于美感。

    瓦当为筒瓦之头,是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中的一种。因其有遮蔽檐头、阻止瓦片下滑的作用,故称“当”,有阻挡、遮挡之意。瓦当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具装饰作用。古人常以各种动物、植物、图案、文字等装饰当面。




汉代  汉画像砖


《二桃杀三士》汉画像砖拓片

    《二桃杀三士》犹如视觉“麻辣烫”

    新野汉画像砖常常采用线面结合的手法,形象塑造大胆而夸张,抓取高潮性的瞬间状态,表现人物之间强烈的情感冲突,创造出如同视觉“麻辣烫”一样的作品,《二桃杀三士》便是如此。

    《二桃杀三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景公身边的故事。齐景公身边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认为他们是“危国之器”,建议齐景公杀了他们,齐景公很为难。晏婴出了一个点子,叫齐景公送他们三人两只桃子,让他们自己去比功劳,贡献大的可以吃桃子。齐景公照办了。

    公孙接首先表白自己的功劳大,拿了个桃。田开疆说他曾为齐景公打败敌人三军,也拿了个桃。古冶子不服,他说自己功劳最大,曾救了齐景公。“我最应该吃桃子,你们为啥不把桃放下?”古冶子越说越激动,抽剑准备拼搏。这块《二桃杀三士》汉画像砖,便抓取了这一紧张得令人窒息的瞬间。

    画面中的三个人,高足盘右侧站立着公孙接,他伸出手,取到了盘中一桃。高足盘左侧的田开疆,右手握剑,正伸出左手抓盘中的另一桃。田开疆的左侧站立着古冶子,他怒目相视,左手握剑鞘,右手做拔剑动作,正是一发千钧。

    画像砖上,对三个人的形象、动态和服饰都进行了大胆夸张的刻画,很好地突出了三个人慷慨暴烈的个性特点。

    三个人头部须发怒绽,像三丛茂密的荆棘。古冶子和田开疆是脸对着脸吵,嘴巴夸张到冲出脸的轮廓,像两个尖叫的小喇叭,人物性格的粗粝感,触手可及。

    “三士”故事是悲剧,三个人在争辩之后,公孙接、田开疆认为:“我俩功劳没有古冶子大,取桃不让是贪,再不去死更是无勇。”两人双双拔剑自刎。古冶子也后悔莫及:“他们俩已死,我独活是不仁;贬低别人,夸耀自己是不义;痛恨自己行为而不去死是无勇。”他也拔剑自杀了。明白结局,再来看这块砖,愈发感到其拙朴生动至极。




汉代  《斜索戏车》拓片


《斜索戏车》汉画像砖拓片

    《斜索戏车》险象环生

    新野出土的一级文物《斜索戏车》汉画像砖,全国仅此一件。它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1980年,新野县城郊乡文化站文物专干老齐到该乡李湖村搞调查,见一农户院子里有许多汉代花纹砖,就在院子里转着看,一眼就看到堵鸡笼的那块砖,又大又厚,拿起来一看,发现上面图案很稀罕。农民说用它堵鸡笼已经一两年了,很好使。他最后给了农民七块钱,才将其拿了回来。

    这件汉砖孤品上反映的是险象环生的杂技表演场面,画面中共有两驾马车,前面马车上,面朝后站立一个艺伎,与蹲在后面马车横杆顶端—个小托盘上的艺伎共同拉起一根前低后高的斜索。在这条有巨大倾斜度的斜索上,一艺伎胸腰端正、头部前倾,口中衔着一个棍状物,双臂优美地摆动着,她的一条腿优雅地抬起、弯曲,另一条腿直立,身躯仅靠一只脚的脚尖支撑在斜索上,边舞动双臂,边向斜索上端攀登。她是整幅画面中的第一焦点。

    前车橦杆上端横置一木,横木右端上一艺伎双脚钩木、头朝下倒挂在横木上,她双臂伸展,左右手掌上各托一圆球,左手圆球上蹲一艺伎吹奏着乐器,姿态优美端庄;右手圆球上一艺伎随音乐翩翩起舞。这个倒挂托举者,成为画面上第二个焦点。

    画面上还有两个御手,前车御手凝神驾驶,后车御手却是一心二用:一边驾车,一边仰头注视斜索上的惊险。




大秦龙兴化牟古圣瓦当  

制造年代: 十六国

材料: 陶土

规格: 直径17.5厘米

收藏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

介绍

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建筑材料。十六国时期,在工艺美术发展史上,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十六国时期战乱不断,朝代更替频繁,“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因此佛教兴盛,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反映在工艺美术上,与佛教有关的莲花、忍冬纹样盛行一时。砖瓦的烧造工艺更加纯熟,大型的拼镶砖画屡屡用在当时建筑装饰上。著名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用了200多块砖拼合而成。东晋十六国时期,带文字的瓦当改变了瓦当将圆面分割为四个扇形等分的通常作法,而是在凸起的瓦当圆芯两则设纵线,然后在纵线间瓦当圆芯上下各竖书一字,再在两纵线外圆芯左右各竖书一字,然后在两侧上下角各塑一凸出的乳钉装饰,在河北临漳邺北城遗址出土的十六国时瓦当,就是这种模式,铭文有“大赵万岁”、“富贵万岁”等,均为隶书体竖读,瓦当周有宽沿直径为14.5厘米。

这块残缺的瓦当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产品。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第三代前秦皇帝苻坚统一北方,攻取东晋西部地区,控制西域(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苻坚要求官吏从政规范,并开办儒学,发展经济。这件瓦当的文字称颂前秦盛大,功业如同古之圣人,应当是官府用瓦。瓦当中心保留两汉凸起的芯,以圆芯为中心有放射状线八条,每格中有一字,为“大秦龙兴化牟古圣”。边沿平而阔,形制规整,颇值得收藏。




圣林的瓦当  

  未到曲阜,心已激动,让颠簸的旅途多了一些想象的乐趣。到曲阜时已万家灯火,“三孔”圣迹都已闭门落销,那个夜晚因此辗转反侧,浮想联翩。好不容易捱到了天亮,捱到了姗姗来迟但自我介绍是孔子76代孙因而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导游,于是一行人怀着朝拜的心情庄严肃穆地上路。

  转过几条街,看到曲阜城区一些傲岸而矜持的仿古建筑,仿佛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故纸堆一样古老的气息,让人在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沿且时时受到理性的压抑。在这种复杂的心境之下,我们先后到了孔府、孔庙,那威严的牌楼,森严的府邸,气象万千的殿堂,鳞次栉比的石碑,精美绝伦的石雕,甚至庄严的路径,历经几千年沧桑风雨,依然一派气宇轩昂,让人对中华民族至圣先师那万古流芳的节操,顿生五体投地的感慨。想想也真是,人家历代皇皇王朝真龙天子到此都得下马祭拜,咱们这等碌碌无为之草民怎能不诚惶诚恐,心怀忐忑。这样也好, 在下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不惑之年尚存这等敬畏之心,至少说明尚可造就。当下心中略有些欣慰,不必细说。

  却说到得孔林之时,正午的阳光一泻千里地照着,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森森的古柏和萋萋的衰草掩映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陵墓与石碑,不由得让人产生人生易老天不假年的感叹。那些长眠地下一脉相承的伟大灵魂,与导游娓娓道来的神秘传说一道深入人心,把我们的脚步按捺得又轻又慢。一路走来,恨不得脚下长了眼睛,鞋底粘了海绵,以免哪一步不小心惊扰了咱们的至圣先师。可见咱凡夫俗子们走在圣地上是多么的不轻松,由此便愈加钦羡那神态自若口悬河的导游先生。其实也难怪,咱来拜谒人家祖宗,人家是圣人之后,心安理得也是情理之中,没什么好说的。心悦诚服地在导游的指引下,一行人分别在大成至圣先师陵墓前摄影留念,从此人生旅途中又多一份鞭策。

  阳光从参天古柏上筛下来,让我忽然发现阳光闪烁的泥土中,露出青灰色的一块瓦当。大喜过望,本想悄悄收起来放于囊中,想想实恐为大不敬,终于未敢造次。却好像怕被人看透了心思,心怀羞愧,绝尘而去。出得大门,就是商贾云集的大道,忽生奇想,两侧逶迤而去的千年古柏之下,杂草丛生的土地上,说不定掩藏着我的念想。于是就势拐向右侧,低了头细细寻去,期待着激动人心的情节会在下一刻出现。眼见得已到车水马龙的大路口了,奇迹竟然没有发生。急急得跑到另一侧搜寻,心中已然擂小鼓一样充满渴望与不安。路两旁那些摆摊刻印写生画像的艺术家们,看着我惶惶莫名的样子,多有些不屑,我且不顾,只管一路找去。天不负我,终于找到一小块半掩于泥土中的碎瓦当。我长舒一口气,双手捧起举向阳光普照的孔林牌坊,请导游先生为我按动快门,记下在下与圣林的这段缘分…

  常常看见那瓦当,常常忆及三孔圣迹,常常想起至圣先师墓碑前那种不敢苟且的心境,也便常常绝了一些非分的念头,善哉,善哉!




“阳翟”瓦当  

  前年夏令时节,禹州市区中心广场挖地基时,发掘出一批骨器、陶器,经多方考古论证,其中一枚残缺的瓦当破解了其文物的年代,而该瓦当也因其上罕见的文字内容而成为佐证禹州历史弥足珍贵的文物。
  该瓦当上制有“阳翟”二字,左青龙右白虎。青龙白虎图纹清晰、灵动、对称、隽永。书法家经鉴定甄别,认定该瓦当及所发掘文物为汉代遗物,并确认瓦当书法为缪篆。得出这些结论的原因是禹州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夏都、栎邑、阳翟、颍川、钧州、禹县等称谓。而称阳翟时是在战国时期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5年)至西汉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历时204年。以后“阳翟”便为“颍川”所代替,战国时期各国文字不统一,经秦汉后才统一文字,并且小篆产生,而后缪篆成熟,此瓦当自然为西汉文物。该瓦当用“阳翟”作为书写内容,显然是在禹州称阳翟时所制。缪篆又称摹印、印篆,西汉司马迁《史记·皇帝本纪》列摹印为“秦书八体”之第五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列缪篆为“新莽六书”之第五体,谓“所以摹印也”。此体就小篆稍加变化,书体方整,以适应金石刀刻之需要。把用于玺印、一般印章之书体用于瓦当,书写吉祥词语是司空见惯的,但此瓦当的书写内容却极为罕见。可以说此瓦当因书法内容而成为极品。在诸多存世的瓦当中,用地名的还是凤毛麟角。

  据研究,“阳翟”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中原腹地的阳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夏都在古阳翟这块土地上建立,足以说明这里历史地理的位置显赫。二是阳翟二字本身就是和“长乐无极”、“长乐未央”、“国泰民安”、“千秋万岁”等一样的吉祥语。古“阳”字为山之南、水之北,“翟”字为长尾野鸡和做舞具用的野鸡之羽,也就是古装戏剧中的英武人物身后所佩戴的“雉鸡翎”。在古代当然是显示阳刚而华贵的意义,表示雄强、剽悍而富有生机活力,和正大光明、唯我独尊、威武雄壮、扬眉吐气意义接近。有了阳翟之意自然就有了“泰山石敢当”等辟邪祛凶的作用,也就成了吉瑞祥和之兆。此瓦当的艺术内涵丰富,成为存世瓦当中不可多得的极品,可作为古代文化符号,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民俗研究有不可替代的实物价值。




青石的精灵瓦当  

  一.起源及历史

  当时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例如:“蕲年宫当”、“兰池宫当”、“京师庾当”、“吴尹舍当”等。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所以,瓦当的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

  从代建筑用瓦始于夏代;可从考古资料看,殷商时期的宫室、宗庙一类大型建文献记载看,我国古筑还都是“茅茨土阶”,没见到有用瓦的痕迹,更不用说瓦当了。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多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其中以秦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秦代以后,云纹、葵纹瓦当流行了起来。进入汉代,瓦当在使用的广泛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臻至它的鼎盛时期。分布的地域极广。西汉瓦当除了变化多端的各式云纹瓦当外,西汉中期出现了瓦当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类——文字瓦当,其直径多在15-18.5厘米之间,小的直径有13厘米,大的可达22厘米。文字少则1字,多则12字。依文字内容可分为宫苑、官署、祠墓、宅舍、吉语、纪事等几大类。文字的写法线条在刚柔、曲直、方圆、疏密、倚正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或方峭,或流美,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西汉文字瓦当,字大而遒美,量多而变化无穷,实为西汉书法之珍贵遗存。图象瓦当已不是汉代瓦当的主流,但汉长安城一带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却是图象瓦当的压卷绝唱。四神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神瓦当有几种不同的版别,构图雍容堂皇,制作精工细致,艺术水准极高。东汉以后,瓦当艺术走向衰落,伴随着佛教的传入,文字瓦当和图案瓦当逐渐衰落,莲花纹瓦当兴盛起来,还有少数的瓦。宋以后,瓦当艺术日落西山,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瓦和瓦当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在建筑史上,瓦和瓦当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了不起的独创性发明。

  而处于苏中的海安自然也少不了瓦当精致的身影,从各种古建筑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二.分类

  Ⅰ.质料

  从质料来分,瓦当可分为灰陶瓦当、琉璃瓦当、金属瓦当。灰陶瓦当在海安本地最为常见,它也是从西周到明清瓦当中最为常见的品种。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到了唐代以后才出现的,在本地的近代建筑中较为常见。金属瓦当在海安似乎就很少见了。

  ←琉璃瓦当

  ←灰陶瓦当

  Ⅱ.形制

  就形制区分,瓦当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瓦当以圆形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的。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终于绝迹。大半圆形的瓦当出现于秦代。

  所以在海安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大半圆型和圆形。  

  ←凤山广福寺的圆形瓦当。  

  ←广福寺。大半圆与圆形交替。

  Ⅲ.纹饰

  就纹饰区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也有的将之分类为云纹瓦当、动物瓦当和文字瓦当。

  两汉时期盛行文字瓦当。瓦当文字数从一字至十二字不等,但目前尚未十一字瓦当。文字瓦当以四字者为最常见。东汉以后,文字瓦当日趋衰落;隋唐以后,文字瓦当已很罕见。所以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接下来就对我们研究小组拍摄到的照片一一作下介绍。
  ①.“福”  
  ②“寿”
  ③“禄”  
  ④蝠  
  ⑤鹿  
  ⑥鲤鱼(跳龙门)
  ⑦虎脸
  ⑧莲花
  ⑨太极

  三.现状      

  随着海安的城区建设的加快,不少旧城镇的民居都面临着拆迁的命运,中大街和西大街已经几乎全部拆迁,我们学校门口的东大街还保留着一丝古朴的气息。以下我摘自某位同样是海安人的博客里的一段话:

    记得某次世界模特大赛决赛在海安举行。当时外景拍摄里面就有在石板街上。高挑美丽的一群女子,站在雨后湿润泛光的青石板路上,摆出各式各样的造型,看过那套照片以后,我才注意起来,以前那些走过无数遍,也从来不曾多留意一分钟的石板路,竟也如此美丽,和这些妙龄女子如此相得益彰。是的,这里的建筑,虽说不上雕梁画栋,但也古朴端庄,情趣盎然。

  ……

  而我对它们的,是那些记忆:暴雨倾盆的傍晚,躲进小巷寻找遮雨屋檐;几岁的时候婶婶背着我和妹妹去巷子尽头的酒厂浴室洗澡;当年坐在初恋的车后,颠簸着穿过一条条小巷。

  这些青石的精灵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也更是我们独特记忆的承载者。它们匍匐在屋檐上,在风吹雨打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守护着如同海安小城般静谧安澈的青灰色的梦。如同扎根在瓦缝间的杂草般扎根在其中的海安的味道,是我们永远不能淡忘的海安的记忆,顾盼生姿的黑白的灵魂。




晋北民间瓦当  

  瓦当属于陶器类。陶器在我国的发展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火和熟食之后,陶器随后产生。人类早期最富革命性的创造莫过于陶器的发明,粘土变为陶器,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化学反应改变一种物质的形态。相对于粘土,陶器具有形状,并且致使粘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成了三价铁或二价铁,变成了一种全新的质地。作为建筑构件,瓦始于西周。半瓦当与瓦同时面世,战国晚期出现圆瓦当。半瓦当便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板瓦上的滴水,专业术语称为仰当;圆瓦当乃筒瓦上的猫头,亦即覆当。
  晋北民间瓦当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地域以外的瓦当形态不在涉及范围以内,同时不包括地域以内存在的宫殿和寺庙瓦当。作为重要的建筑构件,瓦当的意义在于对瓦的实用性作更大程度上的强调和补充,装饰性能尚在其次,然而世人最看重瓦当之处恰是后者。惊人之至,瓦从诞生至今,规格、形状和内部结构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历代古瓦藏品便为实物可证。2003年底,考古工作者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13公里的秦阿房宫遗址距离前殿夯土台基南壁三米处,居然首次发掘出一片保存完整的秦宫铺瓦屋顶,板瓦及筒瓦的铺设与现在完全一致,至少可以证明约两千年来瓦的使用方法同样没有发生变化。如此一以贯之的保持和延续,是祖先的这项发明无以超越,还是后代太缺乏创造力了呢?与瓦相比,瓦当的情形更糟,非但没有达到超越和保留,反而倒退了。砖是瓦的同伴,早期画像砖图案,囊括了稼穑、狩猎、市井、宴乐等社会生活的种种风貌,瓦当图案不及画像砖。但是,早期瓦当依然决绝,素面瓦当除外,花纹、兽面纹均有,文字从一字到十几字不等,加上单线分割和圆圆的乳钉,繁缛或简约,精美之极。以晋北为例,大同平城故址出土的“富贵万岁”、“传祚无穷”瓦当(2003年和2004年大同市操场城街,新发现“皇魏万岁”瓦当、残当各一枚),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浑朴疏朗,轻弹有声,文物价值甚高,收藏家视为珍品。现在所能收集和见到的晋北民间瓦当,遑论美学品格制作工艺,最起码的要求首先就不过关,连结实都谈不上,去之少说当在千里万里之遥。

  小小瓦当,传递出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堪称充沛。谁都知道,瓦和瓦当的制作过程一定离不开模具。《礼记·礼运》中的“范金合土”,便是指利用模具制造砖瓦。模具与瓦当的关系,相当于母亲与孩子。模具系硬木雕刻而成,阴刻占多数,作者是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至少也是一个不错的木匠。模具胎生瓦当。卓越的瓦当必然出自非凡的模具。衡量模具重要的指标一是图案设计,二是雕工。现存的晋北民间仰当图案多为植物纹饰,1949年后出现五角星;覆当多系兽面纹,差不离皆是与猫面酷似的虎面纹。已知瓦当演变史显示,宋代以后兽面瓦当渐成霸主气候,没有理由要求一个地区的民间瓦当例外。可是不用仔细观察就可以得出结论,晋北现有民间瓦当图案构思上的雷同,不属于借鉴性质,大可归为集体想像力的贫乏,智慧与经验的苍白,审美水准的平庸和对于自然及生活的麻木。如果这些都不是,只能看成是对于瓦当的轻率或工作态度的不诚实了。至于雕刻工艺环节上的粗糙,更像是敷衍或应付,快要越出模具制作起码要求的疆界了。晋北民间瓦当历来如此,还是祖先的一门原本精湛的技艺后继乏人,导致失传?由于民间瓦当缺乏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作比较研究,难下结论。较之同一地域内其他带有艺术成分的手工制品,瓦当的艺术水准要低,甚至不及窗花、面塑一类速朽的小玩意儿。

  民居外观直接体现户主的贫富程度,瓦曾经属于奢华和梦想。只有板瓦铺排的单设瓦房已经不多,板瓦之上增添筒瓦,所谓双设瓦者,在晋北民间可谓凤毛麟角。有这样一个现象,即使是在凤毛麟角的双设瓦房上,通常都有几种图案决不相同的瓦当排列在一起,形成混乱的视觉效果,令人困惑不解。老民居一般开间不大,多为三米左右,以并排三间为一处民居计算,一处民居铺设板瓦、筒瓦各为四十八行至六十行样子,亦即共有仰当和覆当各四十八枚或六十枚。出于节约建房造价考虑,相当一部分民居房屋后檐用普通瓦代替带当瓦,姑且一律按前后檐均使用带当瓦合计,二者相加一处民居仰当、覆当总共不过二百余枚,何况实际上多数要小于这个数字。同一民居,瓦当何以变幻花样?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显而易见,当初建房时启用了旧瓦。从破烂房屋上拆卸下的旧瓦,东拼西凑,形成了奇特的组合。在晋北民间寻访,一间房子上往往能找到几个不同种类的瓦当,从一个侧面泄露了晋北民众物质生活的实情和真相。

  但是,晋北民间瓦当并非一无是处。由于模具出自无名氏之手,看得出他们本不精通此道,属于赶鸭子上架性质,反而难得地显示出一种审美品质:一种随心所欲之美,一种毫无章法的外行之美,一种胡作非为之美,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歪打正着之美,一种部分成分上更接近于原始本真的美,一种变形走样因而具有了另类属性的、抽象的、超现实的、几乎是难以企及的、绝对不可复制的美……比如一个“猫头”,猫纹虎纹狮纹饕餮纹抑或什么纹无以区分,只知是一个兽面纹,可贵之处全蕴藏在无以区分之中。这样的瓦当,火气褪尽,沉淀饱含着浓郁的岁月沧桑,当然富有收藏玩赏乃至研究价值了。文人爱用瓦当制砚,置于书案,时时把玩,不失为一件雅事。晋北民间瓦当制砚断然不行,太粗糙易碎了。

  瓦当被誉为城市和村落的标形器,晋北民间瓦当因而便是晋北村落的标形器了。毫无疑问。




瓦当源流浅说  

  我国传统的木结构房屋,都是用瓦作屋顶,瓦当是房屋瓦顶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由于瓦的使用和延续时间长达4000多年,其纹饰反映了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对于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历代手工业和绘画雕塑以及书法艺术都是极其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文物考古工作中判断遗址、墓葬年代的重要依据,所以很早以来我国金石学家就将瓦当作为搜集和研究的对象。

  瓦当属黏土烧制的硬陶,起其制法是以泥质灰陶先做成筒瓦坯体,再黏结堵头而成。瓦当的出现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就。

  我国的瓦当始见于西周时期的建筑上,从西周沿用至今。日本,朝鲜的古代建筑上因受我国影响,也使用瓦当。

  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从筒瓦之大,可以想见西周房屋的宏阔气象。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竞相兴建城郭,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随着窑炉结构的改进和龙窑的出现,陶瓷的烧成温度显著提高,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生产蓬勃发展。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燕齐等国多为半瓦当,燕国瓦当多见饕餮纹、双龙纹、双鸟纹等,齐国瓦当多见树木骑马纹,各种形态的云纹,楚韩赵魏等国瓦当多见云纹、奔鹿、玄鸟、豹纹和莲花纹、葵纹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出现了“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的12字瓦当和“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吉祥语。有的瓦当上有10字形双线栏格,把瓦当文字划分为4部分,表现出古文字的形式美和对称装饰风格。文字瓦当按其内容可归纳为宫殿类、官署类、祠墓类和吉语类。秦代的瓦当边沿较狭,系窑工用手捏成,显得宽窄不匀,汉代瓦当的边缘轮廓较规整。汉代瓦当文字常见的有“与民世世”,“天地相方”,“永安中正”,“加(嘉)气始降”,“屯(纯)泽流施”,“道德顺序”等。神兽瓦当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纹饰代表了西汉后期造型雄强,气势逼人的最高水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建筑用陶瓷的生产规模很大,板瓦、筒瓦都刻有烧制的年代,窑主和工匠的姓氏文字。

  北魏时期的瓦当上印有“富贵万岁”,“传祚无穷”等介于楷隶之间的文字,也多为吉祥语。南北朝时,佛教美术对建筑陶瓷的影响很大,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此时期的瓦当纹饰中出现了象征清净圣洁的莲瓣图案和忍冬纹饰。

  隋代享国短暂,但隋末开凿的大运河对沟通南北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促进了建筑陶瓷的发展,为唐宋建筑陶瓷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及五代时期,长江流域、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建筑物上,莲花纹饰已经成为瓦当上的常见纹饰,在此阶段,文字瓦当已经消失了。

  宋元之际,瓦当纹饰从莲花纹饰变为兽面纹饰,这类纹饰系从商周青铜器和古陶瓷的兽面纹饰演变而来。明清时期,宫殿和庙堂建筑上,开始使用蟠龙纹饰的瓦当。

  早在北宋,已经有学者开始收藏研究秦汉瓦当,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黄伯思《东观余论》两书记载,长安有人挖到秦武公羽阳宫瓦当10余枚,其中有一个铸有“羽阳千岁”文字。秦武公是春秋时人,可知“羽阳”系春秋时期的宫殿。一个瓦当,不但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也是一部实物典籍。“宫女如花满春殿,祗只唯有鹧鸪飞”,时过境迁,但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朝代更替,世事多变,令人感慨系之。到了清代,收藏及研究古代瓦当的人已经很多,还有不少人是著名学者。如程敦、钱玷、俞肇修、申兆定、毕沅、王昶、钱泳、孙星衍等。因瓦当实物十分珍贵,集藏难度较大,后来有人便转而收集古瓦当拓片,这虽然并非易事,但较之收集实物,算是简便多了。

  古代瓦当的价格一向很高,清乾隆(1736—1795)年间,秦汉瓦当一面可值白银10两;光绪末年,已涨至每面白银50两。民国年间,有的古玩商甚至专门从事古代瓦当的购销活动,秦汉瓦当一旦被视为古玩,价格便扶摇直上,于是便出现伪造品,或有旧瓦重刻古文字,致使家藏市售的古瓦当真赝纵横,着就需要认真地进行鉴别了。




齐文化"名片":齐瓦当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构件,即筒瓦顶端的下垂部分,其作用在于保护屋顶檐际的椽头,防止风雨侵蚀,同时起到美化建筑物的作用。瓦当最早见于西周,盛于战国秦汉,后一直为我国传统建筑所用。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割据,各国争相修建亭台楼榭,瓦当数量大增,并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格,如秦瓦当、洛阳瓦当、齐瓦当等。  

  临淄是当时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都市之一,遗留至今的瓦当资料十分丰富,其艺术风格独树一帜。齐瓦当采用经过筛选的黄土做坯,高温烧制,质地细密坚硬,色泽均匀,表里一致,呈灰或蓝灰色。齐瓦当的形制分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出现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以后逐渐被淘汰;圆瓦当出现于战国中期,较半瓦当稍晚一些,曾一度与半瓦当共同流行,东汉时期则完全取代了半瓦当。

  瓦当的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于它的装饰纹样。齐瓦当分素面瓦当、花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纹样题材不但丰富,而且自成特色。花纹瓦当又可分为图案画、写实生活画和图案式生活画三类。图案画纹样有套叠空心三角纹、乳丁勾云纹、卷云纹、圆圈纹、山形纹等等,明显是受铜器纹饰影响而创作;写实生活画纹样有树木双马图、树木双骑图、树木双鸟图、树木双兽图、树木双蜥蜴图等等。这类图案均以树木为母题纹样,树木两旁配以飞禽走兽或骑马的猎人,构图讲究对称,形象生动逼真,充满了人世间的生活气息,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是齐瓦当的最大特色所在;图案式生活画的题材也是取自自然景物,但却是以图案的方式来展现自然,比较抽象,如树木纹的树枝笔直且成双对称,这在自然界是没有的。太阳纹、云纹、箭纹及一些兽纹也常常采用写意的图案化表现方式。齐瓦当纹样题材所反映的内容既有现实也有神话传说,抽象与具体并存,在大量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同时也喜欢融进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

  与花纹瓦当不同,文字瓦当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与追求,齐瓦当所见文字有“天齐”、“千秋”、“千万”、“延年”、“千秋万岁”、“万岁未午”、“千秋未央”、“永奉无疆”、“千秋万岁安乐无极”等等。由于瓦当面积较小,多数是将文字分开印制,使用时排列成句,所以常见单字或二字的半圆瓦当,圆瓦当则多见四字。

  齐瓦当是齐文化的一个亮点,是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名片”。




“甲天下”瓦当  



【名称】“甲天下”瓦当
【类别】  瓦当
【年代】  西汉
【文物现状】 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甲天下”瓦当,西汉,直径19.8cm。
    西汉瓦当,陶质。瓦当是建筑用材料,覆盖于宫殿、庙堂或其它房屋建筑顶部边缘,下垂一面朝外,故称“当”,有朝向之意。瓦当面通常为圆形,上有图案、文字,或二者并存,是研究图案、文字和建筑构件的重要实物。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天下”3字凸起,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李善注引薛综曰“甲,言第一也”。“甲天下”有显示地位之意。
    录文:甲天下。




饕餮纹半瓦当  

制造年代: 战国

材料: 陶土

规格: 高9.8厘米,径19.8厘米

介绍

战国瓦当一般呈半圆形,上面有印模印的装饰花纹。主要有涡状纹、对鸟兽纹、树木纹、几何纹、星云纹、饕餮纹等。其中以河南洛阳、河北易县燕下都、山东齐临淄所出最有代表性。这块半瓦当出土于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燕下都是燕昭王时期修建的,是燕国通往齐、赵等国的咽喉要地,也是燕国南部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燕下都自1930年调查发掘以来,发现大大小小许多建筑遗存,都属于宫殿建筑群,其中有兽形陶水管印,印有华美纹饰的瓦当、半瓦当等,瓦当的花纹,多达30余种。还发现有一种巨型印花瓦当,长达1米,在山形中间饰有蝉纹,是这里最突出的作品。这些瓦当为研究燕国城市建设的规模、布局和建筑艺术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图中燕国饕餮纹半瓦当中的纹样借用了商周青铜器上的图形。饕餮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它“有首无身,食入未咽,害及己身”。因此,器物上出现的这种怪兽均只有头部形象,战国半瓦当市场上偶也可以见到佳品,价格500~700元人民币不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古朴典雅的夔纹瓦当  

  夔纹大瓦当也叫遮朽,1977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北面的建筑遗址中,大半圆形,高48厘米,径61厘米,背有裊残长32厘米。  

  这座建筑遗址是秦始皇陵便殿。四组房子分布在东西向的一条直线上,其中一、三、四号遗址破坏严重,二号遗址较完整,这个建筑是很讲究的墙面用细泥抹光,地面处理很讲究,有的地面经过蘝打,坚实平整,有的用石灰石铺砌。遗址中出土的建筑材料,做工考究,质量上乘,用于镶地或铺贴壁面的大量青石板,有铁铺首、铁拴板、陶只尾、云纹瓦当、几何纹半瓦当。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件直径达61厘米的夔纹大瓦当。之所以称之为"大瓦当",是因为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比较大的瓦当,虽然河北秦皇岛,辽宁的绥中秦宫殿遗址上也发现了类似的大瓦当,但直径都没有这个瓦当大。  

  瓦当或称瓦挡,是我国古代建筑椽头裊瓦前端的遮挡,用以防止雨水,这口瓦当非常大,不是用于椽头,而是用于檩头,既防腐又用于装饰,在古代建筑中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

  这口瓦当残简面饰粗绳纹,里有模布麻点纹,夔纹遒劲,刀法简炼,夔纹身躯屈曲转折,极度夸张,线条遒劲。凤身表面又以阴刻细线作细部装饰,突出了纹样的立体感。夔纹反复盘曲,除了形成自身的曲线美以外,同时使纹样间的空隙部位,形成美丽多样的空间,其制法是作出纹饰轮廓,再用平刀加以斜平浅浅的阴刻,阴阳分明,这种纹饰完全承袭了商周青铜器纹饰的传统作风,细观整个图案,确实给人以美的享受,是我国古代陶雕中出类拔萃的佳作。  

  秦人好大喜功,"高台榭,美宫室",特别是秦始皇时期修建了众多的离宫别馆,有"关内三百,关外四百余"之称,著名的阿房宫,咸阳宫代表了秦代建筑水平,均规模宏大雄伟壮观。那么作为自己来建的建筑秦始皇陵园,其建筑也不逊于生前,目前在秦始皇陵园已发现众多的建筑遗址,如丽山卧宫遗址、鱼池建筑遗址、寝殿遗址、内外城遗址、阙楼遗址、秦俑坑建筑遗址、铜车马建筑遗址、防水堤遗址等。这些遗塌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夔纹瓦当王的发现即是实证。只因后来项羽入关后,一把火烧了三月,辉煌的建筑化为焦土。




概述秦汉瓦当书法  

  白虎
  
  瓦当,又称筒瓦头,它是古代房屋筒瓦出檐一端的装饰品。瓦当的形状有圆的,也有半圆的,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 一般称为筒瓦头. 瓦当的作用是用以蔽护屋檐, 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 防止了屋面雨水渗漏, 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成为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

  考古发现,瓦当起自战国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战国至秦汉统治者广筑宫室寝庙. 瓦当的使用达到了鼎盛时期.自清中期以来, 古代的瓦当被看成一种古董, 为人们竞相收藏。陕西是秦汉都城所在地, 出土瓦当数量之多, 居全国之首.

  瓦当的发展大体经过图象瓦当-----图案瓦当-----文字瓦当这样一个序列. 其中秦汉多为图象瓦当, 汉代以文字瓦当为大宗, 图案瓦当贯穿于秦汉两个时代.

  秦汉瓦当的研究,自宋代就已开始,如有欧阳修所箸的《集古录》。到了清乾隆年间朱枫把西安的瓦当编篡成书,叫作《秦汉瓦图记》,当是研究瓦当文字的最早专著。

  秦代的瓦当纹饰多样,有动物的,如:鹿纹、虎雁纹, 斗兽纹,双獾纹、四兽纹、夔纹、豹纹等;属于飞禽的有:凤纹、飞鸿纹等;有昆虫类的,如:蝉纹、蝴蝶纹等;也还有植物或其它纹样的,如:葵纹、燕树纹、蔓草纹、树纹、云纹等等。它们特点突出, 动物形体基本为粗轮廓的单耳双腿侧面像, 造形活泼舒展, 自由奔放, 风格写实, 构思均衡.

  在秦瓦当中,多为图案纹饰,文字的瓦当所占比例不大。我们见到的有:“飞鸿延年”,其中,“飞鸿”是形象纹饰,“延年”是两个文字。据考,此瓦为秦鸿台观宇用瓦;“羽阳万岁”、“永受嘉福”、“千秋万岁”, “永受嘉福”, “长生无极”皆为四字吉祥语瓦当,但也有多寡不同字数的,如《延年》、《千秋万岁与天无极》、《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等。文字瓦当中,也带有不同程度的图案性质,所以习惯上称为“字纹瓦当”。字纹瓦当上的字或纹,多数是凸起的,是经过模具成型再行烧制的。所使用的字体都是篆书。它们在结构上富于变化,字形的轮廓参差有致,用笔也十分讲究,方圆并施。在直径不足一尺的有限范围内,却能够做到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左顾右盼之间,却毫无拘谨板滞之感。

  到了汉代,字纹瓦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无论字体、结构、书风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笔趣、新的艺术意境。

  图案瓦当是图象瓦当的发展和变体. 图案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只有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才能概括归纳出生动的图案形象来. 文字瓦当的遒美大气、舒卷自如,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如今民间流存的秦汉瓦当现今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四灵瓦当中品相佳者在万元以上。当面及瓦身筒瓦都完整的秦汉瓦当十分罕见,精品拍卖价格可达十几万元。 瓦当本是建筑上的工艺装饰装潢,但是由于汉字书法的作用,使这一块块泥土熠然生辉,史学家、文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建筑学家以及考古工作者们,无不对它寄予极大的兴趣,它们身上所携带和保留的不仅仅是古老的时代气息,而是很丰富、很综合的宝贵财富。




小束缚造就大自由—陈佐邦秦汉瓦当窥美  

  今人多不识瓦当,是因为它的生命力在两汉勃兴后就日渐式微起来,而不如微雕艺术至今仍绽放着绚丽的花朵。后者一向是以纯艺术的形式散发幽香,而瓦当却是实用与艺术的结晶体。滥觞于战国的瓦当在古代是寻常的建筑材料,也因为它的寻常,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它为人们接受和喜爱的不同寻常。如果要探究这其中的原由,除了它固定上方的瓦片,遮掩行间的缝隙,蔽护房屋檐头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有秦汉先民在这碗口大的面积上行云流水一样无羁的创作,使得一个个冰冷的砖质材料成了有着温暖血液和金石声音的艺术珍品。在几千年前的秦汉时代,老祖宗们脱离穴居的生活为时也不是太远,但他们建造家园,极尽美化之能事的本领却是神通万物思接千载般的神奇。他们无限的表现力精缩在了逼仄的空间上,他们或图或书,连臂踏歌的欢庆与宇宙洪荒的缥缈都从心灵深处纷至沓来,凝于笔端,运神于每一次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妙想。

  不久前,记者获悉在我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学者家中,珍藏着两块经省考古所鉴定为汉代的瓦当,随即前往晤面相商,希望能不计笔者浅陋,示宝一观,幸得老人允诺,不仅将瓦当的来历说得清楚,对它的艺术价值讲得明白,而且还细数了湟源一个叫宗家沟的地方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令人感怀。

  读报参考

  瓦当是指屋顶筒瓦最下面一块垂下来的部分,有圆形和半圆形。它对建筑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文物考古价值,对于社会历史、建筑学、文字学和考古学的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对今天的雕刻、美术、金石、书法、文字等工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月里是新年,记者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来到了天峻县文教局原局长陈佐邦先生的家,已是七十多岁高龄的陈老,身体不是很硬朗,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它出示的第一块瓦当是在海西天峻县二郎洞附近发现的。1954年,陈老去二郎洞时,像往常一样住入洞中,遂想起了洞前围墙的有趣传说,传说围墙是由108块石头垒筑而成,但从里往外数是107块,从外往里数是108块。这一点让记者想起了嘉峪关城楼的那一块砖头,但不同的是,嘉峪关的砖头是精通九九算式之人的一次败笔,而青海二郎洞的石头却是建筑学家留给我们玩笑般的趣题。可惜陈老每次来去匆匆,没有数过,也没想到1958年因修建铁路围墙被拆,且充当了路基。1974年,陈老再次去遗址前凭吊时,意外发现了这块刻有“长乐未央”字样的瓦当,他立即前往省考古所,时任所长的卢耀光和他的同事著名岩画专家汤惠生共同鉴定为汉代瓦当。

  二郎洞附近的“长乐未央”和青海首次发现的建筑花砖

  “长乐未央”属于吉语性质文字瓦当,它是图案瓦当发展的必然结果,到西汉时期开始出现。如果说,图案瓦当表现得比较抽象的话,那么文字作为纹饰,则把当时人们的愿望,在建筑艺术中所反映的观念具体化了。秦代以前,瓦当的形制多为半圆,秦以后,渐渐演变为圆形,文字也是随形而就。秦汉印章与秦砖瓦当一样,俱是同一时期大化的写意。文字瓦当或属秦之小篆,或属汉之缪篆,它奇特的文字是受空间所限所给而决定的,可以想象,每一个瓦当文字处理的成型都是创作者冥思苦想和奇思妙想的产物,它让人联想起仓颉造字和李元昊时期西夏文字的创制,及至湖南江永的神秘女书,每一个文字的背后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呢。秀丽茵蓐、遒劲苍茂的瓦当文字,与秦世刻石,汉代碑文并美同风,得只字片纸而卓然成家。这些文字瓦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汉时期的繁荣,同时也反映出人们普遍存在的祈求康乐、太平、安宁、富贵、长寿、幸福、祥瑞等观念。

  在青海,二郎洞的传说始终牵系着每一个人的心,而“长乐未央”瓦当的出现则告诉人们,至少在数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天峻地区就有人类居住过,那时候人类文明的种子已在西部大地上开花抽穗了。更值一提的是,在陈老得到“长乐未央”瓦当的不久之后,另一位在海西天峻地区文化部门工作的曹清景还在原址发现了一块花砖,经省考古所专家鉴定,自青海有考古史以来,这样的花砖还是第一次发现。秦汉时期,帝王将相筑宫室寝庙,瓦当的使用达到鼎盛,在青海海西二郎洞建筑学瓦当和花砖的出现,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记者在省考古所采访时得知,瓦当在所里的存量也不多,而且今年二郎洞附近是考古的一个点,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秘密能在这一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

  湟源西南乡宗家沟“牡丹瓦当”和桦树皮经文的发现

  陈老珍藏的第二块瓦当是在湟源西南乡宗家沟(一说宋家沟)的地方发现的,陈老夫人的娘家就在这里。宗家沟有以“神仙洞”为首的诸多山洞,据当地人说共有108个洞。20世纪60年代,西北军区战备勘察地形时,发现了这些山洞,据说当时是道家修习的地方。这里也曾长期居住过一位道人,他平生酷爱根雕,一生制作了为数不少的各式根雕。他去世以后,因为当地人们的迷信思想,根雕被全部丢弃城洞外。108个洞中,神仙洞是最大的,传说文成公主进藏时,曾在此小憩。传说尚待考证,但这里有过道教人士的居住和存有藏传佛教的痕迹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神仙洞旁边另有一个形如桃子的山洞,因形状得名为桃儿洞,有一个放羊娃在这个洞中发现了许多由模具倒制的小佛像。其中一个佛像不慎打碎后,奇迹发生了,在这些小佛像的身体内,竟然藏着写着六字真言的桦树皮,经文舒畅秀丽,字迹清晰,用线细细缠裹,保存完好。

  这件事人人称奇。不久,大的发现又出现了,宗家沟人在修建引水工程时,发现了陈老手中的这块瓦当。图案瓦当与文字瓦当不同的是,它不属圆形,而是一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形状,由此称为“牡丹瓦当”。匀齐均衡是这块瓦当图案构成的特点,这种结构使瓦当当面的空间非常生动、灵活,即富有生气又节奏感强烈,给人以庄重大方之感。从瓦当的发展来看,图案瓦当的出现要比文字瓦当早,也就是说比秦汉先民更早的战国祖先也曾在此伫留过。与“牡丹瓦当”同时发现的还有琉璃瓦、石棺等物。老人们所说的八座塔现已废弃,而塔基犹存。

  这些遗迹的发现,使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很久很久以前, 湟源西南乡宗家沟一带的经幡飘扬、香火远散、人声鼎沸和热闹繁华。只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宗教人士、善男信女、村民妇孺愿意追寻上古时期先民的足迹来在此生活,又为什么留下这些生活的痕迹而远沓无踪?也许这就是先民们留给子孙们的谜题,他们生活在智慧里,我们因智慧而生存。




汉代瓦当 美不胜收  

  几年前,我在西安一家古玩店购得了一块瓦当,把玩数年,仍觉有滋有味,现在与藏友们分享。
  此瓦当直径为18厘米,最厚处3.7厘米,薄处厚2.5厘米。材质为陶,重量为1公斤。品相完好,包浆开门自然,古朴大方。瓦当上刻有几个字,内容是吉祥用语“千秋万岁”。这个“千”字,估计一般人不认识,百回千转,婀娜多姿,后面三个字繁字变简,篆法灵活。根据其形制和字体分析,我觉得应为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

  如今,收藏市场上的瓦当藏量较大,所以价位不是太高,但是品相好、内容佳、文字图案精美的瓦当也开始渐渐少了。

  瓦当,其实是一个“建筑材料”,粗俗之物。古代的能工巧匠,妙手把泥巴盘成了艺术品,花草、禽兽、吉语、俚语信手为之,在模具上雕刻好后再印到瓦头上,然后以高温烧制,就成为或飘逸或庄重的瓦当了。

  小知识

  秦砖汉瓦

  瓦当又称“瓦头”,呈圆形或半圆形,上面有图案或文字。瓦当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人们常说的“秦砖汉瓦”,其中的“瓦”就是说的瓦当。

  中国的瓦当起源于西周,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

  汉代是瓦当使用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除了变化多端的云纹瓦当外,图象瓦当也至臻化境,当时长安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是图象瓦当的绝唱,艺术水准极高。此外,汉朝还出现了瓦当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大类——文字瓦当,直径多在15-18.5厘米之间,文字少则1字,多则12字。




瓦当欣赏



"单于和亲"瓦当·汉
  瓦当上的"单于和亲"文字反映出汉匈和亲确实堪称当时的一件盛事。  



“汉并天下”瓦当 西汉 为汉高祖初建天下所造



  四神瓦当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面径16-19厘米,边轮宽2-2.1厘米  
  1956年西安汉长城遗址出土 四神由来颇早。远古时期,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理解,以为有动物能呼风唤雨,主宰宇宙,心中产生崇拜,部落奉为图腾。商代,人们把天空四方的星象组成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以后作为方位或地域概念。到汉代,四神也被视为武力的象征,并出现在宫殿装饰瓦当及铜镜上。四神瓦当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又有驱邪除恶,镇宅吉祥的含义。其造型考究,体现了工匠们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才情。



  "万岁"瓦当·汉
  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采集,"万岁"为汉代通用吉祥语,表现了汉代人们对长寿永生的追求和愿望。



  泱茫无垠瓦当·汉
  当面四个扇形区间阳文篆书 "泱茫无垠"四字。字休流畅精妙,布局协调。"泱茫无垠"为汉代通用吉祥用语




瓦当的收藏养护  

  瓦当虽然是建筑的附件,但在它身上却凝聚和折射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和民族信仰,是一个文化的载体。附着于瓦当表面的土锈(包浆)更体现出一种历史的沉积,尤为可贵。瓦当表面的土锈可以与青铜器之犭色和玉器之血、土浸相比美,显露着朴拙浑茫的朦胧美,我们可以从中感触到历史车轮的徐徐滚动。瓦当一旦失去了土锈这层“外衣”,裸露出新茬,便会显得索然无味。故此,对其保管应十分当心。要做到轻挪动、不碰撞、少摩挲外,尤其注意不要随便、大量制作拓片。

  古人没有摄影照像技术,对瓦当只能施以拓片法,用拓片进行流传。这是是出于技术的限制,只有如此而为之。今天,照像技术普及,照片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代替部分拓片。但是,拓片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瓦当纹饰的细微之处,却可以把握瓦当的总体风韵,简洁概括,或呈墨黑,或呈朱红,亦别有一番古朴的意境,十分古雅可爱,此外,拓片周围空白的地方还可以用于题跋或写上一些相关的文字。因此,瓦当拓片在今天还是被藏家重视,是照片不能替代的。所以,照片是不能代替拓片的。然而,无论是擦拓,还是拍拓,或红或乌,都不能太泛。瓦当为泥质陶器,不比金石玉器质地坚硬细腻不易损,且能拓后清洗。瓦当易吸水,包浆易脱落。再者纸亦易渗漏,多拓会使瓦当呈“包公脸”或“关公脸”,面貌大受其损。如果强调拓片之效果非拓不可,也还是少拓为好,拓工亦当为高手。目前,不论是馆藏还是民藏,不应为商业利益所逐,泛拓瓦当,舍本逐末。尤其是那些孤品和珍品,更不能泛拓。

  古瓦当为历史遗存物,大部分为出土所得。出土后,瓦当表明有时存在泥土等附着物,很坚固。有些附着物甚至把整个瓦当包裹住了。在清理这些附着物时,要特别小心,不能损伤瓦面。在我国南方收藏瓦当,还要注意防潮。如果瓦当受潮,会出现许多霉点,使瓦当表明因腐蚀变色,影响藏品的品相,也使文物受损。



[ 此帖被慕若涵在2013-09-24 12:1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慕若涵

ZxID:14387487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时不予
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9-24 0
隋唐瓦当艺术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黄金时代,其时佛教建筑在继承六朝成就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佛教装饰艺术,形成了兼有中国宫殿模式的寺院建筑风格,这一时期花卉、狮子纹瓦当使用和流行与佛教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束莲纹瓦当直径13.5厘米,缘厚1.8厘米,为全幅莲荷图,该瓦当纹饰简洁流畅,筋络轻盈飘逸,体现了隋代自然古朴的艺术风格。又如唐代双弦纹瓦当为8瓣莲花,中心有7粒莲实,花瓣与边轮之间饰联珠和弦纹各一道,就装饰手法而言,能注意疏密、点线的和谐统一;有局部对称的美感。从中看出隋唐佛教盛极和寺院建筑装饰繁缛。唐中朝,瓦当中的莲瓣翘卷短壮,但绝无粗拙草率之感,无论是单复瓣,还是扣叠瓣,均饰联珠纹,有些联珠纹内又置上弦纹,使瓦当装饰纹具有较强的层次感。而同期佛卉中的忍冬、菩提、宝相花构成了隋唐瓦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忍冬纹又称卷草纹,多饰成S形波谷状,象征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旺盛生命力。这种表现形式在元、明、清三代得以长足发展。如唐菩提纹瓦当,高邮城区出土,其直径15厘米,缘厚1.8厘米,主题纹饰为宝相花,叶纹呈三层横向S形展开,宝相花下有飘然而至的忍冬纹,舒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动态美感,是晚唐瓦当成功移植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

  东汉印度佛教东传我国时,狮子作为佛之所乘,宗教护法神兽,理所当然地被国人所接受。瓦当上装饰狮面纹始见于北朝,经对兽面鬃毛和鬈发胡须观察,认定兽面纹具备狮子面首形态和特征,这种带有外来文化色彩和融会民间传统艺术的狮面首,具有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双向作用和意义。隋代兽面纹瓦当,边轮少许残损,瓦当兽面造型逼真,神态威仪,立体感强,其雕塑技法与南北朝石雕相似,即采用高浮雕的技法表现,用较细的线条勾勒出鼓目龇牙,鬃鬣拳曲的面首,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视感。高邮出土唐代兽面纹瓦当多为模制品,瓦当直径在13-16厘米不等,瓦当边轮较宽,外围饰有联珠弦纹,边缘高过当面,用蔓草式拳曲线勾绘出兽面轮廓。

  隋唐年代曾经辉煌盖世的宗教建筑随着时间流逝,早已荡然无存,今天只能通过这些瓦当去遥想领略当年寺院的煊赫华丽,诚然这些瓦当的功能和艺术水准不足与秦砖汉瓦相媲美,但以莲花、兽纹为主流的瓦当最终成熟与确立,以及后来的龙凤纹瓦当的推出,毕竟构成了告别秦汉六朝之辉煌及瓦当艺术转型的最后一曲完整乐章。这些瓦当不仅是研究古代建筑、文物考古、雕刻绘画、泥塑艺术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更是收藏界欣赏研究的门类。



古代瓦当的特点

  秦汉时期的古代瓦当是最有代表性的,汉代瓦当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纹饰图案仪态万方,极尽匠心,仅各种形式的云纹图案就不下百余种。与秦代瓦当相比,内容充实,艺术表现性有所提高,特别是新莽时期,以青龙、白虎、朱雀、宣武为图案的四神瓦当,形神兼备,风格典雅,气势磅礴,为汉代瓦当的佳作。此外,云纹瓦当在圆心上多有乳丁装饰,在瓦当边拦上亦开始变化,出现了网边纹瓦当、绳边纹瓦当。汉代的文字瓦当最为丰富,从瓦当实物看,文字瓦当不拘字数,从1字-10字均有。文字内容有充满政治色彩的颂辞,如“汉并天下”、“延元万年”等;有吉祥祝语,如“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也有为某建筑物专用的,如“上林”、“寿城”等。文字字体有小篆、鸟虫篆、真书等,其中篆书最多,隶书、真书较少。文字布局多样,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结构的艺术特点,在一定的区域内有若行云流水,在屈曲盘环中穷其变化,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征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筒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  

  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陶土一般要求土色纯黄,粘性较好,沙石较少的黄壤土烧制而成。瓦及瓦当的发明,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适应较为成熟的土木结构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出现于西周中晚期的宫殿建筑群遗址下。因此,西周瓦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早熟、发达和独具特色,它是古代中国许多发明创造中又一独创。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它更以其图案、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它既是一种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品,而其自身所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宣扬其治国之道的宣传品。在规模宏伟的大型建筑物上,配以造型精巧的瓦当,构成了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  

  一、           汉代瓦当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汉代施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建筑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二、           汉代瓦当的特点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的形制变化是:汉初与秦代瓦当风格近似,武帝以后特点较为明显。制作实现用模子将瓦面印好,再附在瓦筒坯上,因此一般是瓦面变大,被面光平,没有切痕和棱角,瓦当边轮较宽且平整,质地明显较秦瓦好。陶色为灰色或浅灰色。  

  西汉素面瓦当较为少见,所见者多为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其饰纹瓦当亦可分为图像画和图案画两类,图像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麟凤、狻猊、飞鸿、双鱼、玉兔、蟾蜍等数十种,构图巧妙,独具匠心。值得注意的事,与秦图像瓦当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关于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及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它们的特点我将在下面分别论述。  

  一图像纹瓦当  

  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  

  蟾蜍玉兔瓦当 淳化董家村采集,直径18厘米,边轮主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  

  四神纹瓦当   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习、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  

  青龙纹瓦当:直径19厘米左右。当面饰一龙,头有双角,颚下有髯,细颈短足,满身鳞甲,长尾翘起,双翼上扬,矫健如飞。《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萧丞相作未央宫,里东阙、北阙。”注引《关中记》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或谓“瓦图龙纹,当是苍龙阙瓦。”按此种瓦应为汉宫内东向殿阁所用。  

  白虎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虎纹,虎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引颈翘尾做奔驰状,《淮南子》云:“西方金地,其兽为白虎。”此种瓦应为汉宫内西向殿阁所用。  

  朱雀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鸟性动物,其状为凤头、鹰喙、鸾颈、鱼尾、头上有冠,羽毛散张,振翅欲飞,习称为朱雀。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南向殿阁所用。  

  玄武纹瓦当:直径18.5厘米左右。正中为一龟蛇,龟匍匐爬行。蛇卷曲蟠绕于龟体之上。亦有纹饰作一龟二蛇的。《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故有人认为:“瓦图龟蛇纹,当是未央宫北阙之瓦”。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北向宫殿所用。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图像纹饰,运用线与面的有机结合,以写实的手法多方面逼真地摹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并时有突破,捕捉人类瞬息的灵感,去大胆的表现幻想中的物象。如饕餮纹、怪兽纹等,是对自然飞禽走兽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提炼,通过人类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神话图像,有更高的艺术境界。  

  ⑵图案纹瓦当  

  云纹瓦当   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以下几类。  

  卷云纹瓦当:如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采集的一件,直径18厘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钮外有二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纹。外区以四组双线划分为四格,每格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  

  羊角形云纹瓦当:如华阴华仓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4厘米,边轮残损较多,当面中为一圆钮,钮外施一周弦纹,外区以四道短线划分为四格,以界格线为中轴饰四组对称的羊角形云纹,外区边缘还施一周绳索纹。  

  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是国画艺术的最高阶段。它运用几何线条简略地勾勒,是线的艺术。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对象被简化,变形,其本来的含义已被逐渐忘却,而线条本身却在不断产生新的内涵。图案纹又可分为生活图案纹和纯粹的图案纹,前者以图案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某些内容,如树木纹、树枝笔直,成双成对,平行对称;云纹,或钩状,或单尾,双尾,或连干树枝,置于空间,都是自然中少见的。此外还有箭杆弯曲或穿云的箭纹、山形纹及一些变形的动物纹等,还可以看出其本来具体形象的痕迹,纯粹的图案则完全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而不能直接看出所依据的来源形象。  

  ⑶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华丽,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  

  一字瓦当:  

  卫: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5厘米,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  

  西汉时长安城及周围的主要宫殿均设有卫尉,执掌守卫或防卫,如长乐卫尉,未央卫尉、建章卫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又“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掌置。”“卫”字表示守卫敫巡之义,此种瓦为汉代卫尉或城垣、宫门的卫屯屋亭所用。过去一般认为“卫”字瓦当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仿效卫国宫殿作之于咸阳,故在所施瓦当上标有“卫”字,此说不足为信。

  李:出土地点不详。直径15.3厘米,边轮宽1厘米,当面中部位一篆书“李”字,当为李姓家族所用之瓦。  

  二字瓦当  

  佐弋: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3.3厘米,当厚2.3厘米,当面自右向左横书篆体“佐弋”二字,字外有弦纹一周。《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秦官······属官有······考工室、左弋······”“佐弋”即“左弋”,此瓦应为佐弋官署建筑所用。  

  千秋:如原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件,直径18.5厘米,篆体“千秋”二字并列,自右向左横读,写得很散,布局似“千火禾”三字,另见山东所出土者,多为半瓦当,当面中间以双道凸线相隔为左,右区,每区一字,“秋”字也写成“禾”,“火”二字,章法绝妙。均属吉语类瓦。  

  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其内容之丰富自不必说,其高妙的书法价值更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书画同源,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对象,它已经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的和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的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独有的线的艺术。  

  三、           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征  

  古代瓦当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及书法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⑴瓦当纹饰的取材美  

  古代瓦当纹饰的题材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瓦当纹饰的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无杂陈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思想的、宗教幻想的各种内容。  

  ⑵纹饰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除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外,更重的是纹饰的造型。中国古代瓦当一般都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静中有动,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增强艺术形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古代艺术家已自觉地运用这一原则,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例如:秦始皇陵所出夔纹“瓦当王”,作者意欲突出的是一种像兵马俑军阵那样的雄气博大的程度。如何来表现这种大呢?除了体积巨大,艺术家选用了“大半圆”的造型,以不封闭的曲线给人以一种无限延伸、扩张的联想,再配以曲直蜿蜒、气魄雄伟的夔龙纹,较好的表达了这种博大的气魄的主题,构造精妙。可为古代艺术作品中运用圆弧装饰美的典范之作。  

  瓦当纹式体现的造型美,更为突出。古代艺术家在有限的画面上,以传神的笔法塑造出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汉代艺术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贯彻,融汇进去了。它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势的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饰而不诬。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毋宁说更多的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3).瓦当纹饰的结构美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决定了它首先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其次才是在固定的了空间、高度、距离的限制下,突出装饰效果。这就决定了瓦当必须在相当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再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装饰性。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却力图作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在这一点上是破费匠心的。  

  ①中轴对称结构  

  大多数瓦当纹饰是讲究对称的。这种对称结构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它的特点是等量同形,即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齐临淄故城所出土的瓦当上的树木双兽、双骑、乳钉、卷云、箭头等纹饰。都是典型的对称结构,以树木为明显的中轴线。也有无明显中轴线的对称结构,如燕国瓦当中的饕餮纹、双兽纹等,都是以一无形的中轴为轴安置图象的对称结构,有时这种对称结构中也出现一些不对称的变化,如树木中轴的一边为一兽,另一边为一人等等,这是对称中的不对称,给人一种新奇、活泼的感觉。绝大多数云纹瓦当都是对称结构,以当心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分作四界格,每一界格为一单元重复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主次、疏密都经过精心安排,其线条的变幻无穷,又给这种对称结构一种飞扬流动的美感,生动地体现出:“卿云烂兮,丝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见兮。”这种盼望吉祥长存的美好愿望,传达了与文字瓦当相同的祈求幸福、康乐的心理。  

  ②辐射圆旋结构  

  图案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有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蔡纹和一些云纹等,图案花纹从运动状态向左右旋转,有的在几何轮廓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花纹的互相转接,强调和追求图案内在联系的完整结构。整个画面活泼洗炼,朴实美观,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③任意性结构  

  秦汉动物图像纹饰主要是这种任意结构,画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其气势铺天盖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浓重、粗拙的笔法渲染出一种单纯、烂漫的情怀,它与后世的轻巧灵活之美完全不同,也不追求浮华、奇丽。整个画面绘以朴实饱满和古拙的美。如秦德鹿纹瓦当,汉的四神瓦当,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更具特点的是有些瓦当在主体纹饰空隙处,再填以蟾蜍、龙、飞雁等小动物形象,进一步突出了主题,意境十分优美。  

  ⑷文字瓦当的艺术性  

  瓦当文字多为篆书,也少见隶书,在圆这一特定范围内,以圆就势,促长行短。互为辟就,不取方正。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据统计,今瓦当篆文的变化就有120种之多,可谓奇丽壮观。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瓦当书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他根据文字的多少、繁简,精心布置,或雄壮磅礴,或敦厚古朴,或凌厉刚健,或流畅洒脱,疏密错落,粗细相应,达到饱满酣畅,刚健相济军横舒适的艺术效果。如一字文瓦当“关”、“卫”,“利”等,以整个当面为一单元,布置文字,字的外围笔画以圆而变,曲直相应,或有在文字空白处加填云纹等予以点缀,刻意求工,给人一种图案美。二字者有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讲究对称美。虽然笔画有繁有简,如“千秋”,“佐弋”等,二字笔画简繁悬殊,作者为使两边对称,巧妙的将“秋”字的“火”部,“佐”字的“亻”部放在当面正中,这样就形成了“千”“禾”“左”与“弋”的对称结构。多字者一般采用四单元结构,将圆分为四个界格,每个界格内不止一字或二字,形成四方连续,给人以整体的美感,这种结构在瓦当中使用最多。此外还有许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以字之多少、繁简,灵活配置,十分活泼紧凑。  

  此外,瓦当文字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如鸟虫篆书的,如“永受嘉富”瓦当,秀丽茵蓐,遒劲苍茂,尤为奇特。  

  四、总结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历史创造了第一手资料,更直接,生动地了解汉代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现代美术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借鉴之本。



后藏夏鲁寺的元代瓦当

  自80年代至今,笔者先后造访后藏名刹夏鲁寺不下二十回。佛家有“不三宿桑下”之说,是惟恐出家人对旧情旧物生出眷念之心,有碍修行。毋庸讳言,我等对夏鲁寺确实是深怀感念之心,其中包括对寺僧的平和善助,和寺内绘画雕刻艺术美的纯正地道,以及对那集藏汉风格于一身,别具一格的寺体建筑本身。

  1982年笔者与师友余友心,格桑尼玛、杨立泉四人负箧云游至此,得见保存如此精美绝伦的古代壁画艺术,叩拜不已,承寺主持格桑理解,收留数日,得以昼夜参拜临摹,获益极多。不想竟成日后研究西藏艺术无心插柳之始。  

  夏鲁寺的绘画艺术,拙作《西藏艺术集萃》中已收录相当,现特向读者朋友介绍几件该寺14世纪初期的瓦当艺术。  

  坐落于普曲河谷的夏鲁寺创建于公元1087年,后因山洪冲毁于1333年,后再由著名佛学大师布顿构思规划,由扎巴坚村完成了修复与扩建,即是现今之格局。1986年国家拨专款再行修建,主要是将原来残损斑驳的旧瓦当更换一新,这样,1982年令我辈又画又照的元代瓦当统统被打入冷宫。本来这些形制图案各异的古代艺术品是应专辟陈列室展出供人参观的,但寺内显然无此心计与财力,故而将几千块元代瓦当重重叠叠地堆积挤压在两孔地道内,这种喜新厌旧之举虽不敢恭维,但又无可奈何。  

  据考察夏鲁寺的元代瓦当,都是当年本土工匠们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与年楚河流域一带的制陶作坊分期分批塑形(因除卷形筒瓦外,有图像的瓦当均出自雕刻艺匠刀笔)、成坯、挂釉、入窑烧制而成,可以不夸张地讲,夏鲁寺的瓦当都是独立成篇的艺术佳构。

  我们知道,西藏自公元13世纪初即归于中国版图,公元1229年(元代至元六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至元二十四年,元朝第三次清查西藏户籍,从而更加强中央政权与藏地的关系。1322年《布顿佛教史》成书问世;1333年夏鲁寺得建。布顿大师提出的寺建设计思想是突出藏地与中原特色的结合,从而决定其建筑的主要附属的制作绘事上,从内容至形式工艺都有藏汉尼三者兼顾的倾向。  

  从夏鲁寺藏的瓦当图像分析,其卷云瓦当、宝树瓦当、饕餮瓦当、吼兽瓦当等便可使人联想到旧中国秦汉时期的三晋、齐鲁、洛阳之同类佳作。这种艺趣上的借鉴是否直接受益于藏地与内地文化上的交流尚不得考虑。而使乐天女、宝塔、宝幢、海螺等雕刻则一望而知是源自藏密艺术本身,其高浮雕的人物造形整练饱满,极富活力,秉承南亚石刻艺风,令人赞叹。  

  伎乐天女的变相很多,笔者特别欣赏的“燃灯天女”,是藏密艺术中诸供敬天母之一。此外尚有飞轮、持花、宝瓶、妙音等等。但燃灯天女不多见,这位持重恬美的天女双手捧托着不是华贵的金灯银灯,而是寻常百姓家的陶制酥油灯,让人倍觉亲切与生气,更可分享艺匠们那质朴的审美取向。天女四围环饰的浅浮雕云纹和宝相花及随形就势的边饰凹刻,使得整幅作品有“满而不塞,厚而不浊,曲直高低相宜的形式美。以笔者有限的考察眼界,认为这件(燃灯天女)当属夏鲁瓦当之代表作。



秦代砖瓦

  秦代的陶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秦代砖瓦也久负盛名。秦砖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称,空心砖是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巨形建筑材料,其上大都饰有图案,多是几何图案、动物图案以及历史或神话故事。秦代的龙纹空心砖,图案采用模印,在其正面、上侧和右侧三面均在图案。正面及上侧面中央饰二龙壁纹,上下两边附有凤鸟和灵芝,右侧饰走龙一条。整个满幅填实,不留空白,显得丰满朴实,古拙厚重。龙凤的形象,庄严神秘,又飞扬流动,气势雄浑,具有秦汉艺术品的特有气质。

  汉代画像砖有空心和实心砖两种。

  瓦当。在战国时期,瓦当的形式是半圆形,到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瓦当制作非常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从装饰形式看,汉代瓦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卷云纹瓦当

  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

  二、动物纹瓦当

  这种瓦当主要饰有鹿纹、鱼纹、燕纹等。

  三、四神纹瓦当

  这类瓦当上饰有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认为四神具有辟邪致富的精神功能,汉代四神瓦当,在圆形构图中表现几种动物形象,非常生动自然,刚健有力,是图案设计中的精品。
  四、文字类瓦当

  这类瓦当巧妙地用文字作为装饰,极具图案之美,文字大多是吉祥语,“千秋万岁”“千秋万世”“大吉富贵”等。这种用文字作为装饰内容的表现手法,集中地体现出汉代装饰的特色。

    特点:颜色青灰、质地坚硬、制作规整、浑厚朴实、形式多样



唐代大明宫与唐代瓦当

  唐代有三大皇宫,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大明宫是其中最大的一座,位于唐长安城北禁苑东南的龙首塬上(今西安自强东路以北,太华路以西),占地3.5平方公里,以规模宏伟著称于世。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是唐太宗为其父李渊修建的避暑别宫,初名永安宫。贞观九年一月,改称大明宫。同年五月,李渊病故,工程即停了下来。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不久高宗患风痹,以太极宫内潮湿、屋宇拥蔽为由,选中了龙首塬南部的“永安宫”基址,大兴土木修建大明宫。这一宏大的工程于龙朔二年(662年)四月完成,高宗遂徙居大明宫。在其后的200余年间,大明宫一直是大唐的政令中枢。  
  自高宗以后,除唐玄宗喜爱居住在兴庆宫,其他皇帝均常居大明宫听政。这里有巍峨的朝堂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有国家最高的衙署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史馆、弘文馆、命妇院、集贤院,有碧水荡漾、风景如画的太液池,有诸多的后宫别殿,还有金碧辉煌、可一览后宫美景的麟德殿,麟德殿旁夹城内还有汇集文人墨客的翰林院。这处风景秀丽的皇宫,早春时宫梅缀雪,嫩柳含烟,到处是鸟语花香。暮秋里湖娇山媚,在美丽风光的衬托下,玉殿金鸾更显其庄严肃穆、气象万千。正所谓:  
  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阁旁临东野春。  
  夹路花千树发,垂轩弱柳万条新。  
  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李白、杜甫、岑参、王维、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都曾在大明宫内活动,留下许多描写大明宫的文学作品。时人有“身在大明宫,无需问长安”之说。  
  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著名的“甘露之变”发生在这里。唐朝末年,战乱迭起。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入主大明宫建立“大齐”政权,但仅维持了两年。光启二年(886年),唐僖宗避乱出逃,朱玫挟持襄王在大明宫伪立,后王行瑜奉僖宗密诏杀朱玫,诸军大乱,京城遭到焚掠。大明宫在这次战乱中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宫内多数宫殿被毁。直至昭宗光化元年(898年),才对宫内的殿宇进行了小规模的修缮。伴随着大唐国力的日渐衰退,这座皇宫少了许多昔日的壮丽。至天元年(905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河而下,昔日辉煌的大明宫与曾经繁华的长安城一同被废弃。  
  大明宫经过战乱的毁坏,其遗址又经过1000多年风雨的侵蚀和人为活动的破坏,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遗物惟有那些残砖断瓦。这座唐代顶级规格的宫廷建筑,其遗址内出土的瓦当代表了唐代瓦当制作的最高水平。  
  瓦当始制于西周中晚期,是中国古代建筑遗址中常见的遗物,是了解当时建筑规模、性质、工艺的实物资料。瓦当艺术告别了战国、秦汉以来的辉煌,在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唐代形成了发展的一个小高峰。唐代,佛教影响进一步扩大,与中国主流文化日益融合,受到皇室的尊崇。莲花是佛教的圣物,以莲花为原形的艺术被广泛采用,大明宫遗址历年来出土的瓦当以莲花纹瓦当为主,有少量连珠纹瓦当。  
  遗址展览馆内陈列的6枚瓦当均采自大明宫遗址范围内,其中5枚为莲花纹瓦当,1枚连珠纹瓦当。  
  莲花纹瓦当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这种纹饰发展得相当成熟。其构图分为三重:内重象征花蕊,有莲蓬状、宝珠状、同心圆状、柿蒂状等;中层是莲瓣,为主题纹饰,可分为复瓣和单瓣;外层附饰,有突棱纹和连珠纹两种。  
  唐代的瓦当在其他地方也有出土,以洛阳出土的最多。洛阳出土的唐代瓦当尺寸、大小大致如下:直径9.1~ 18.5厘米,边廓宽度0.7~2.8厘米,厚度0.9~2.8厘米。这6枚大明宫瓦当大致直径9.4~18厘米,边廓宽度1.1~2.8厘米,厚度1.3~1.9厘米。从这些数据上看,大明宫遗址内出土的瓦当堪为唐代瓦当典型。  
  6枚瓦当中,宝珠式复瓣莲花纹、莲蓬式复瓣莲花纹、柿蒂式单瓣莲花纹、连珠纹这几种瓦当,在洛阳也有出土。而同心圆式复瓣莲花纹和宝珠式单瓣莲纹这两枚瓦当在其他地方尚未见到,两枚瓦当均采自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是大明宫内第一座正殿,据记载:“含元建名,《易乾坤》说,曰:含宏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高宗于龙朔二年(662年)四月迁入大明宫(此时称蓬莱宫),两月之后为大明宫各门、殿、亭取名。这时大明宫内诸多殿宇显然不能满足高宗和武后对宫廷各种盛大活动场所的要求,宫内还没有可以代表大唐威严与强盛的大殿,含元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  
  含元殿始建于龙朔二年,次年四月建成,历时一年。在经过实地勘察选定龙首塬南坡后,朝廷即下令征调数以万计的工匠大兴土木。据李华《含元殿赋》中描写:“命征盘石之匠、下荆杨之材、操斧执斤者万人。涉碛砾而登崔嵬,择一干于千木,规大壮于乔枚。声坎坎于青云,若神培而颠摧。”终于建成了这座“进而仰之,骞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萃云末”的巍峨大殿。这座殿宇一直作为大唐国力的象征,是举行冬至、元日的朝贺及登基、册封大典等重要仪式的场所,沿用至唐朝末年。  
  作为大明宫内的标志性建筑,含元殿修筑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上升时期,建筑材料有别于其他,规格等级更高,其遗址内出土的精美瓦当,当为唐代瓦当之极品。  
  这两枚采自该处的瓦当,莲瓣饱满、生动,与其他几枚相比,纹饰更精美,做工更细致,当为建造含元殿特别制作的。  



康乾盛世时期瓦当文化

  承德,是清代康乾盛世时期崛起的一个北方重镇,清代在承德总共建设了211年之久。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在651平方公里的承德进行这样大规模的营建,在清代的建筑史上是唯一的。这也足以显现出清帝对地处塞北的承德是何等的“偏爱”,何等的重视!正是这种“偏爱”,铸就了承德瓦当文化的深厚内涵,创造出极具特色而又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瓦当文化是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一个代表符号。承德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的瓦当文化就是盛世时期其崛起强盛、发达繁荣的缩影,尤其是莲花纹瓦当、琉璃龙纹瓦当,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历代瓦当文化,而且独辟蹊径,另创辉煌。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推至了顶峰,而成为中国瓦当史上的又一重要的组成部分。承德人拥有这块瑰宝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本刊即日起刊发承德瓦当文化系列文章,发表兰义和先生积十余年来对承德瓦当文化调查研究的有关文章。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家乡瓦当文化深邃的内涵,进一步展示避暑山庄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我国瓦当文化艺术的研究,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经历代酷爱此业的有志之士的探索与研究,时至今日,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能被后人敬誉为盛世的时代,恐怕只有唐代的贞观之治时期和清代的康乾时期。然而,对这两个盛世时期的瓦当文化发展状况始终没有一个让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瓦当文化艺术的探讨与研究,更是长时期地处于一种沉默、或是被忽视、遗忘的状态之中。然而,随着旧城改造波及甚广,使很多古建筑群、古遗址都荡然无存,造成古代建筑文化的严重损失。在这令人痛心的事实面前,如何保护承传这块瑰宝,让子孙后代得以瞻赏,终如巨石压心头,让人忧心如焚。一种无声的历史责任感使我和老伴王枢坤一起开始了收集、记录、拍摄、研究清代瓦当的工作。  

  经近十年的风雨辛劳,收集了一部分实物,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向多位专家、学者虚心请教。更重要的是在著名书画家关阔老先生的谆谆教诲与指导下,对已收集的史料进行分类与注释。对其渊源的发展与继承,纹饰内容的解读及其艺术的表现形式等,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清代瓦当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龙纹琉璃瓦当和布瓦莲花纹瓦当更为精湛,给人以顿开茅塞之感。犹如一坛密封的陈年老酒,猛然开启,浓郁的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瓦当的起源、繁荣与衰败  

  瓦当,也叫瓦头,也有一些记载叫勾头。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以遮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的得名是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  

  瓦当艺术的渊源与发展  

  我国在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瓦当,是陕西扶风召陈遗址出土的半瓦当,这是瓦当的最初形态,可称为瓦当之雏形。瓦当上的纹饰有弦纹和重环纹等,以重环纹为主。弦纹是对商周陶器纹饰的模仿;重环纹是对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纹饰的模仿。制作方法上采取了阴刻的手法,是用手工刻上去的,图形为半圆,外边为较宽的重环纹,中间形成半个太阳状的空白。当时瓦当纹饰,不是艺术家或工匠师傅的随意制作,而是深深的蕴含着浓浓的社会文化和统治者的意愿与思想。纹饰象征西周王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对人民施以“仁政”,深刻地反映着称王者的统治思想。从考古发现所知,这些早期的瓦当,仅使用在高规格的宫殿建筑上。这表明只有称王者的统治阶级才有权使用它。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周时期的瓦当又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到春秋时期,瓦当艺术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与发展,加上西周礼制约束的松弛,各诸侯国分立割据,形成了多个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宫殿楼阁参差林立,正是“六国楼台艳绮罗”之景色。在这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下,瓦当艺术方得以发展与成熟。从此,瓦当不再是统治者一人之专用品,而普遍地使用在各诸侯国宫殿、王室的高台建筑上。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瓦当纹饰的积极性。自此摆脱了过去那种模仿的原始性,开始了瓦当艺术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制作方法的改进,瓦当花纹由过去直接在瓦当面上刻的阴纹,变为模印的浮雕式纹饰。战国时期,从半瓦当到圆瓦当的转变过程中,产生了瓦当画面的四分法。使圆瓦当逐渐流行,但半瓦当并未立即消失,直到东汉时才渐渐地完全消失。半瓦当是瓦当艺术的先河,其研究价值极其重大,为秦汉瓦当的发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秦代在建筑方面,继承了圆形瓦当艺术并充分发展了四分构图法,使瓦当纹饰成为一种对称化、规则化的表达形式。从此瓦当花纹跨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阶段,也为秦以后的瓦当纹饰,特别是云纹和文字瓦当艺术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秦代的云纹已经非常成熟了,成为这一时期瓦当艺术规则化的典型。云纹的出现和改变不是艺术上单一的发展,而是紧紧地和当时社会思想基础连在一起的。秦王朝自诞生之日起,所尊崇的就是王权。云纹的出现是这一含义的继续与发展,同时它又包含着一种神秘莫测、玄妙无比的色彩。所以反映这种思想的云纹图案是这种信奉社会的一种体现。秦代的瓦当以云纹为主,有叶纹、莲瓣纹、葵花纹、奔鹿、立鸟、豹纹和昆虫纹等纹饰,但文字瓦当绝少。

  在瓦当上普遍使用文字为纹饰的应始于汉代。从出土的大量汉代瓦当看,其文字内容丰富,字体华丽多变,不仅是证史、补史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是研究古代书法的良好范本。汉瓦当文字大部分采用缪篆和小篆,还有少量采用隶书的。缪篆,其线条可塑性很强,更适合瓦当的圆形空间。篆书中又分鸟虫书、艺英体、龟蛇体,还有类似飞白体极为少数的蝌蚪书。瓦文均系模印,多阳文,极少见阴文。汉代初期瓦当文字紧密严谨,一丝不苟;中期时字体宽博,气势恢弘;后期字体则趋向流利圆润。文字排列上或直读、或横读、或环读,不拘一格。在众多的文字瓦当中,其字数最多的为 12 个字,最少的只有 1 个字,唯独没有 11 个字的(至今没有发现),而且以四字瓦当为最多,这其中奥秘让人不解。其原因可能是祈求吉祥和福禄之意吧。  

  秦、汉两代的兽纹瓦当艺术也很独特,在瓦当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最突出的是龙纹。这种艺术风格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下,皇权极度扩张的一种思想。汉代,兽纹瓦当开始减少,以单体兽纹为主,其中只有“四神瓦当”比较有特点。《三辅黄图》云:“苍龙,白虎,朱雀,元(玄)武,天地四灵,以正四方”。“四神瓦当”分施于殿、阁建筑之四角的东、西、南、北不同方位。“四神瓦当”构图新颖而巧妙,质朴浑厚,自由奔放。这种浪漫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历代艺术家所青睐。由此看来,瓦当纹饰发展与演化的过程,是一个原始、繁杂、多样、成熟、规整、统一的总体趋势。  

  自东汉白马驮经,佛教西来以后,尤其是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即大肆开窟造像。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崇佛高潮,造就了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莲花是佛教尊崇的信物,于是,莲花纹瓦当开始流行起来。文字瓦当骤减,云纹瓦当时代走向终结,同时出现了兽面纹瓦当。此番变化对隋唐乃至明清等时代的瓦当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承德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瓦当文化的发展与现状

    时至清代,准确地说是康乾盛世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艺术在继承与发展中,显现出其卓尔不群的独特风格。这时的瓦当纹饰主要有四大类:即龙纹类、莲花纹类、兽面纹类、文字和图案等其他纹饰类。  

  在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兽纹中的龙纹瓦当艺术,造型上更精美,纹饰更细腻,更具神秘色彩了。在龙纹瓦当中,以琉璃龙纹瓦当为主体。这种瓦当构图新颖,种类繁多。有的继承了红山文化玉猪龙的造型,有的继承汉代四神瓦当中青龙之形态,成侧视昂首奔跑状;有的龙首居中,龙身随瓦当圆轮而伸展,成团龙状;有的龙首居上中,龙身呈 s 形左右摆动;有的当面突出龙首,龙身较细小,呈远来之势;有的一改当面龙纹的侧视造型,龙首成俯视之态,龙身随其首环圆摆动,呈高处奔来之态;又有的瓦当当面呈四龙盘搅状,龙首位置分散,其寓意让人扑朔迷离,难以注释……这一时期龙纹琉璃瓦当,在今日遗存的古建筑上就发现有五十多种。遥想当年康乾盛世时期,龙纹瓦当的种类又是何其多,何其繁盛!在中国瓦当典籍、图录记载中,龙纹瓦当之纹饰种类只有十余种,由于曾惨遭破坏遗存今日的瓦当相比较,实属小巫见大巫了,更何况康乾盛世时期了。因此,依据今日龙纹琉璃瓦当纹饰存在的事实表明,清代龙纹琉璃瓦当艺术,不论在设计构图、造型艺术、夸张与神秘的结合、纹饰的种类,都是清代以前历代所不能比拟的。由此可以大胆地说:在中国瓦当史上,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的龙纹琉璃瓦当艺术应占有其重要而辉煌的一页,而成为一个开创性的鼎盛时期;是又一朵继承传统而又独辟蹊径的瓦当艺术瑰宝。  

  清代的莲花纹瓦当纹饰是多样的,其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俯视图类,二是侧视图类。如俯视图类有宝相花和多瓣莲花等表现形式。侧视图类有六瓣、七瓣、八瓣、九瓣和多瓣变形莲花等表现形式。莲花纹瓦当的纹饰构图十分精细,一般当面以当心花瓣为中组成浮雕式的莲花纹饰,四周配以蔓草及水波纹,图式古朴而雍容华贵。这一时期莲花纹是布瓦当纹饰中的主纹而呈现出推陈出新,五彩缤纷的局面。在遗存今日的莲花纹瓦当中,共发现有七十多种。这个数字在历代莲花纹瓦当挖掘与记载中是没有的。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瓦当史时,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的莲花纹瓦当艺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部分。  

  兽面纹瓦当、文字瓦当、金属瓦当在清代也有使用,但数量较少,遗存不多。据大量实物考证,这些瓦当的烧制地点多在武烈河东岸、磬锤峰下的五窑沟古窑群内,至今窑址犹在,琉璃范、残块甚多。  

  自西周时期瓦当的出现至清代,在悠悠 2700 多年的历史变革中,瓦当艺术所表现的独特神韵和深奥的文化内涵,在承德依然存在和延续着,并没有衰败,而是在繁盛发展之中。并且渐渐形成了一种以龙纹、莲花纹为主体的清代康乾盛世时期独辟蹊径的瓦当艺术风格。


[ 此帖被慕若涵在2013-09-24 12:18重新编辑 ]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9-30 0
有重复,但侧重也有所不同

瓦当---中国古文化的缩影_写作素材_派派小说
http://www.paipai.fm/r5889708&keyword=%CD%DF%B5%B1
细。

ZxID:10690886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凉卡就木
最近内心受到了无比严重的深层次打击 勿念 勿问 就当此人已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10-08 0
已审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