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发展简史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5368 回复:4

[其他] 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2-11 0
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 本帖被 灬千ヽ 从 素材组工作区 移动到本区(2011-02-12) —
[backcolor=#ffcc66][table=500][tr][td][backcolor=#ffffcc][table=500][tr][td][align=center][size=2][color=#666666][b]导言:什么是电影?[/b]

[attachment=11341606] [/color][/size][/align][align=left]

[color=#666666][size=2]    对于生活在二十世纪末的人来说,电影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要看无数的影片:有时候是坐在电影院里欣赏,有时候是通过别的渠道观看。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愿意,基本可以不受什么约束的看到电影。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电影相比于上世纪初而言无论在画面、音质方面也都要逼真和精美很多。然而,人们对电影的认识并不相同。有的人把它把它看作神圣的艺术,有的人把它当作一种娱乐,更有的人把它当作一种商品,一种工业化的生产。那么,我们这门课程中如何理解电影的概念呢? [/size][/color][/align][align=left]
[color=#666666][size=2]    据《电影艺术辞典》的解释,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象(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象(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这是从技术角度对电影作出的解释。然而,对于一个普通的电影观众来说,他所关心的恐怕更多的不是电影的技术,而是由这种技术所提供给他的电影作品。因此,技术之外的另一种界定方式就是必要的。同一本辞典还有“电影艺术”这一条目是这样解释的:“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这两个解释概括了电影两个方面的内涵。在这里,为使大家能更好的欣赏电影,我们更多的是从艺术这一角度来解释电影,把它看作一门艺术。 [/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
[/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    我们对电影的理解是:电影是由记录在胶片上(或磁带、光牒上)经过编辑剪接的一系列活动的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来塑造形象、表达意念、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size][/color][/align][align=left]
[color=#666666][size=2]    仔细分析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了解电影的特性。首先,电影是一门艺术。既是艺术,电影就应该塑造自己的艺术形象,电影塑造形象的方法是一个个活动的画面。当然,这些画面并非互不相关,它们是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他们的前后顺序是经过电影的制作者按照自己讲述故事或表达意念的需要精心安排的。它也象其他所有的艺术一样,能够塑造形象、表达意念,再现和反映生活。 [/size][/color][/align][align=left][color=#666666][size=2]
“电影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时间的艺术。”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厅里,两个姓卢米埃尔的年青人当众展示了他们发明的电影放映机,并向大家放映了他们自己摄制的短片《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可以想象,当人们从眼前的银幕上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会走会动时,他们的惊异程度。卢米埃尔兄弟因此名声大噪。(如图:1-1:卢米埃尔的手提电影放映机 )从这一天起,电影,这门年青的艺术形式就正式宣告诞生了。


[/size][/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666666][size=2][attachment=11341605]  1-1 [/size][/color][/align]
[align=left]

[color=#666666][size=2]从最初的纪录手段到成为一门全方位的反映生活的艺术,电影在百多年的进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电影一直影响着世界电影的发展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电影,包括香港电影为世界电影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size][/color][/align]
[color=#666666][size=2][attachment=11341606]

[b]一.电影艺术的确立[/b][/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电影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把它看作一种记录现实的手段,卢米埃尔兄弟用它拍摄了一些纪录性的短片:《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火车进站》等。这些影片都是对生活场景的忠实纪录,没有作什么艺术加工。如《工厂大门》一片中,镜头对准工厂大门,真实再现了工厂下班的情景:先是男女工人或步行或骑车相继离开,接着工厂主乘汽车离开,最后看门人出来,将两扇大门关上。[/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卢米埃尔兄弟所拍的这些影片严格说起来还没有把电影当作一种艺术,它们只是对生活的简单实录。卢米埃尔本人也说:“我所选择的题材,可以证明我想做的只是在下生活。”可见卢氏所信奉的记实性原则。卢氏的这一做法险些将电影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断送在襁褓之中。因为电影最初中引起轰动是因为观众对能从银幕上看见活生生的人物活动感到好奇,他们来看电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当好奇心满足之后,他们便开始对电影感到厌倦,认为它也不过如此,没有什么新东西。于是观看电影的人渐渐少起来。[/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真正突破电影记实性局限,将其与戏剧艺术联系起来,从而为电影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的是法国的乔治•梅里爱。[/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梅里爱是法国一家专演魔术和戏剧的剧院经理。当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问世后,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他就自己买了一部电影放映机,并在自家的庄院里建造了一座电影摄制场。从1897年到1012年,梅里爱在这个摄影场工作了15年,用舞台排演的方式拍摄了400多部影片。[/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拍片原则不同,梅里爱注重电影的假定性,将戏剧因素引入电影,用电影来讲述故事。其作品有《灰姑娘》《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如图1-2:乔治•梅里爱《月球旅行记》法国 1902)《海底两万里》等。他的这些影片吸收了戏剧艺术的长处,将故事情节引入电影,把戏剧艺术的剧本、演员、服装、道具、化装、场景、机关装置、景幕划分等都系统的用于电影摄制之中,首创用人工布景来摄制电影,克服了电影诞生时仅仅作为记录手段的局限,增强了电影的艺术品格,为电影最终成为一门艺术作出了贡献。他的这些尝试在某种意义上拯救了电影。使观众不仅重新回到电影院,而且开始将它作为一门艺术来欣赏。[/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从此走上了崭新的发展道路。[/siz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607] [/align][align=center]乔治•梅里爱《月球旅行记》法国 1902[/align]

[color=#666666][size=2][b]二. 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b][/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以后,1908年-1927年,电影进入无声故事片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电影处于全盛阶段。涌现出一大批闻名于世的电影艺术家。他们在艺术上不断探索,拍出了一批流传于世的电影名作,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要算美国的格里菲斯、卓别林和前苏联的爱森斯坦。[/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2](一)格里菲斯[/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著名导演。其代表作为《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 [/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格里菲斯对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电影从戏剧中解放出来,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标志是把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由场景变成镜头,由此便产生了镜头的剪接,也就是蒙太奇。

[color=#666666][size=2]    前面说过,梅里爱在拍摄电影时,所拍的都是舞台剧,也就是将摄影机固定在舞台前的某个位置,由始至终将舞台上的表演摄录下来。这种电影,事实上是固定视点的戏剧表演,未能脱离戏剧的束缚。[/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格里菲斯是第一个自觉运用蒙太奇手法来拍摄电影的人。奠定他电影艺术大师地位的是摄于1915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一部奇特的影片。诚如美国电影理论家约翰•劳逊所说:“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影片表现出严重的种族主义倾向,颠倒黑白的描写美国南方的白人受到黑人的迫害,奋起组织三K党的故事。但它在艺术上的地位却不容忽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镜头为基本组成单位的长故事影片。全片由一千多个镜头组成,在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在运用交叉剪辑技巧的平行蒙太奇,在设置悬念、营造惊险刺激的紧张气氛上获得了戏剧难以企及的艺术表现力。如著名的“最后一分钟救援”便首次出现在这部影片的结尾。卡梅伦全家被一群黑人士兵围困在原野上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里,三K党人闻讯前往救援时,银幕上交替出现黑人士兵围攻木屋的画面,卡梅伦全家拼死抵抗、焦急万分的画面,以及三K党马队疾驰而来,前往救援的画面。三组画面的交替出现造成了紧张激烈、宏伟壮观的救援场面。它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绪,使他们一方面为濒临险境的卡梅伦全家担忧,一方面又暗暗盼望援兵能及时出现。最后,当援兵终于在最危急的关头及时出现,被困者获救时,观众心理上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最后一分钟救援”的手法,直到今天仍被电影艺术家广泛使用。除此而外,《一个国家的诞生》在镜头的运用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它创造性的运用推、拉、摇、移、跟多种拍摄手法,将远景、全景、近景、特写等镜头和谐地连接起来,既注意整体场面,又注意具体细节,整体与局部相互协调补充,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如影片结尾表现卡梅伦一家被围困的情景。先用远景展现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然后推至中景,表现屋里人紧张窥视屋外的情状,最后推成室内物件的特写。这种叙事手法,后来也成为电影叙事的经典手法之一。[/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一个国家的诞生》为格里菲斯带来了巨大的声誉。1916年,他又摄制了另一部不朽之作《党同伐异》。与一般影片不同,该片独出心裁的将四个故事组和在一起。这四个故事是:“基督的受难”,讲耶酥被人出卖,钉在十字架上;“巴比伦的陷落”,讲述宗教排斥和战争使巴比伦最后沦陷。 “圣巴托罗米节大屠杀”, 讲法国皇帝查理九世时代,人们在宗教上不能容忍异教徒而引致的宗教大屠杀;现代故事“母与法”讲一个工人被诬告杀人并判处死形,临刑前得到昭雪,终免一死。格里菲斯想用这四个故事来说明:仁爱给人类带来幸福,排斥异己则必然导致灾难。人们应宽容、博爱,不要互相仇恨和残杀。值得注意的事,影片的这四个故事不是分别从头到尾出现,而是以平行剪辑的办法同时出现。而且,故事的节奏是逐渐加快的。最初,四个故事各有一个完整的段落依次展现在银幕上,且四个故事在切换时都插有一个母亲摇摇篮的全景镜头。随着剧情的发展,每一段落的长度逐渐缩短,四个故事交替切换的速率开始加快,摇摇篮的镜头也被取消了。当最后的救援开始后,四个故事便以镜头为单进行切换,节奏越来越快,剧情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关键时一个画面可能只有半秒便一闪而过。这种快切的平行蒙太奇给人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感受。格里菲斯这样谈到他的意图:“四个故事在开始时是四条分别从山上流下来的河流,它们分散地缓慢而平静地流着;随后他们逐渐接近,愈流愈快;到最后它们汇合成一股惊心动魄、情感奔腾的急流。”这种在时间、空间和情节线间的大幅跳跃突破了戏剧美学的“三一律”而充分运用了电影在转换时空上的自由性,代表了格里菲斯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size][/color]

[align=center][attachment=11341608] [/align][align=center]大卫•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美国 1915[/align]


[color=#6600cc][size=2](二)卓别林与喜剧电影的兴盛[/size] [/color]
[color=#6600cc]

[color=#666666][size=2]
    查理•卓别林(1889-1977),著名的喜剧电影大师,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贫困的演员家庭,1913年进入美国好莱坞,从此开始他的电影生涯。
[/size][/color][color=#666666][size=2]    卓别林一生总共拍摄了80多部影片,其代表性的影片有《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等,他的影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color=#6666cc][size=2]1.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size] [/color]
[color=#6666cc]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这个流浪汉一生命运多蹇,总是处在失业和失恋的困境里。在《马戏团》里,他爱上了马戏团的舞蹈演员,但她后来却爱上了走钢索的小伙子,把他忘得干干净净;在《城市之光》里,他爱上了瞎眼的卖花女,乔装成富翁拿钱给她治病,自己却被抓进了监狱。待他出狱后,卖花女的眼已治好,他却不敢与之相认。当卖花女认出眼前的流浪汉就是曾经给过她帮助的“富翁”时,他尴尬得无地自容;在《摩登时代》中,身为工人的他更是被资本家的残酷剥削逼得发了疯,被送进了疯人院。但这个流浪汉仍然非常善良诙谐,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对这一形象的塑造倾注了卓别林对下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size][/color]

[color=#6666cc][size=2]2.悲喜剧结合的风格。[/size] [/color]
[color=#6666cc]
[attachment=11341609]


[color=#6666cc][size=2]3.大胆的夸张手法。[/size] [/color]
[color=#6666cc]


[color=#6600cc][size=2](三)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蒙太奇的实践虽然始于美国,但格里菲斯并未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总结,首先提出并对蒙太奇理论作了深入研究的是以谢尔盖•爱森斯坦为代表的前苏联电影艺术家。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就是爱森斯坦运用其蒙太奇理论拍摄的一部经典之作。[/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战舰波将金号》拍摄于1925年,是为纪念1905年俄国革命而拍摄的。影片描绘了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沙俄黑海舰队波将金号装甲舰水兵们的起义斗争。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都很引人注目,人们把它的问世看作是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战舰波将金号》对电影艺术的杰出贡献,集中表现在视觉形象的创造和镜头的蒙太奇组接这两个方面,而这两者正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之所在。尤其在电影镜头的组接上,《战舰波将金号》更充分显示了蒙太奇隐喻、对比、创造动作、创造节奏、创造时空等等艺术功能,成为电影艺术的经典。如著名的“敖德萨阶梯”一场戏中, 爱森斯坦将沙皇士兵追逼屠杀人民的镜头、人群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镜头、中弹倒下的群众的镜头、血迹斑斑的阶梯的镜头、载着婴儿的婴儿车滑下阶梯的镜头,等等镜头不断交叉剪接在一起,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惊心动魄叙事的节奏,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激起他们对于残暴沙皇军队的无比憎恨。[/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b][color=#666666][size=2]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b]
[color=#6600cc][size=2](一)有声片的出现[/size] [/color]
[color=#6600cc]


[color=#666666][size=2]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手》,从而使电影这个“伟大的哑巴”发出了声音,加强了电影表现力,给电影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ze][/color]
[/color][/color][/color][/color][/color]
[color=#6600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00cc][/color][/color][/color][/color][/color]
[color=#6600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00cc][attachment=11341610] [/color][/color][/color][/color][/color]
[color=#6600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color][/color][/color]
[color=#6600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color][/color][/color]
[color=#6600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color][/color][/color]
[color=#6600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66cc][color=#666666][size=2]无声影片由于没有声音,只能依靠形体动作和字幕来进行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环境的真实气氛和画面的逼真性,影响了电影的艺术效果。随着观众的审美要求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声电影的出现成为必然趋势。[/size][/color][/color][color=#666666][size=2]    如前述《淘金记》里查理津津有味吃破皮鞋的场景,《摩登时代》里查理精神失常后的追逐与舞蹈,都是卓别林影片夸张性表演的神来之笔。[/size][/color] [/color][color=#666666][size=2]    卓别林的电影总是用喜剧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悲剧性命运,达到“笑中有泪,泪里含笑”的艺术效果。如《淘金记》中,在冰天雪地里被困在小木屋中的查理煮吃自己的大皮靴的场景。他端坐在桌子前面,一手拿刀,一手拿叉,好象绅士般姿势优美的切开鞋底,叉起鞋带,津津有味的吸着鞋钉,细嚼慢咽,兴致盎然。《摩登时代》中,查理被“吃饭机”折磨;查理被机械动作折磨得失去控制,到处用扳手去“加固”女秘书裙子上的扣子、别人的鼻子等等。这些镜头一方面以大胆的夸张手法让人忍俊不禁,一方面又让为人物的不幸遭遇感到辛酸。[/size][/color] [/color][color=#666666][size=2]    卓别林的电影常常在笑声中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对资本家的残酷剥削进行鞭挞,对劳动人民的悲苦无告寄予深切同情,揭示出他们的身上善良美好的品质。如影片《摩登时代》就揭露了资本家的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下层人民在重重重压下的苦苦挣扎。在他的影片中,他塑造了一个个子矮小、头戴大礼帽,身穿破旧西装和过于肥大的裤子,手拿一根手杖,走路动作都很滑稽可笑的贫困的流浪汉的形象。 [/size][/color]
[/color][color=#666666][size=2]    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之后,放映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大制片厂制度和明星制度,并出现了种种电影类型,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喜剧片。 [/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有声电影的发展是电影的必然趋势,但它出现后并不是马上就得到所有人的认同。由于制片商的急功近利,声音进入电影之初,他们就急于利用观众对声音的好奇,拍摄了大量舞台排演的歌舞片,里面充满了粗制滥造的歌唱与对白。这一做法差点毁了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很多电影大师愤怒的看到无声电影时期很多优秀的表现手法被弃之一边,认为声音的出现摧毁了电影的艺术性。卓别林就是激烈反对电影声音的一个。他在有声片出现后仍然拍摄无声片,并把它看作是一门最完美的艺术。后来在众多电影大师的共同努力下,早期有声片的这种不良倾向才得到改变,有声电影的发展走上正轨。[/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1935年,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问世。从此,电影具备了影象、声音、色彩三大元素,日益发展成熟起来。[/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color=#6600cc][size=2](二)好莱坞的建立[/size]
[size=2][/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这里阳光充足,环境优美,非常适合电影拍摄,是当今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它的建立是在本世纪初。当时美国电影业的中心最初在纽约,以爱迪生等为主在此组成了一个电影专利公司,垄断电影的制作发行。一些小电影厂不愿受它的控制,就逐渐离开纽约,搬到了好莱坞。后来,一些大公司也纷纷搬迁到了这里。这样,到二十年代,好莱坞已成为美国的电影制片中心,形成了以米高梅、雷电华、华纳兄弟、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联美等八大影业公司雄距的格局,他们垄断美国电影的制片与发行,建立了完整的大制片厂制度和明星制度。[/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将电影生产规范化,从而出现了名目繁多的类型电影,如喜剧片、西部片、歌舞片、传记片、爱情片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前三种。[/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
喜剧片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受欢迎的类型电影。早在无声片时期,就出现了麦克•塞那特、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等喜剧大师。有声电影出现后,卓别林仍坚持用拍出了《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优秀的默片。1034年,卡普拉导演,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爱情喜剧片《一夜风流》也大获成功,获得当年奥斯卡改编、导演、男女主演和制片五项大奖。[/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西部片是典型的美国影片。它是以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原的历史为背景,表现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斗争。影片展现绮丽的西部风光,故事往往具有传奇色彩,结尾也总是坏人被英雄人物歼灭。早期最著名的西部片是《关山飞渡》。
歌舞片,有声片出现后,好莱坞拍摄了大量歌舞片。在3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歌舞片以豪华的歌舞场面、金法碧眼的美女和充满浪漫色彩的男女爱情来吸引观众,给观众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attachment=11341611]

[color=#6600cc][size=2](三)好莱坞的黄金时代[/size] [/color]
[color=#6600cc]



[color=#6666cc][size=2]1.奥斯•威尔逊的《公民凯恩》[/size][/color]
[color=#6666cc]
[/color][color=#666666][size=2]《公民凯恩》是年轻的奥斯•威尔逊于奉献给银幕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最成功的一部影片。[/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公民凯恩》摄于1941年,在当时各种逃避现实的类型电影盛行的时候,该片却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批判现实的道路。影片以美国亿万富翁、报业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生平事迹为原型,从凯恩的一生经历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表现了资产阶级生活的空虚、贫乏和寂寞。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有诸多突破。首先影片打破传统的电影审美观念,创造了独具新意的“多视角”的叙事结构。影片从凯恩之死开始,由记者汤姆逊的采访为线索,先后引出五个人物对于凯恩的不同回忆。这些回忆表现了凯恩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和他性格的不同侧面;而同时这些回忆又带有回忆者的主观情绪和他们对凯恩的不同评价。这样一来,故事被分割成若干片段,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的叙述中也有不同的面貌,观众必须自己将零碎的片段连接起来,也必须在各种不同的叙述中自己找到凯恩的真相。这就给观众留下了比较自由的思考空间。其次,影片在电影语言上大胆突破,系统运用景深镜头、长镜头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极具魅力。[/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公民凯恩》的成就使它成为电影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多次电影佳作评选中都名列前茅。1998年,在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美国影片”中它又以最多票数名列榜首,堪称为一部不朽的影片。[/size][/color]
[/color]
[color=#6600cc][attachment=11341612] [/color]
[color=#6600cc][/color]
[color=#6600cc][/color][color=#666666][size=2]30-40年代,好莱坞进入鼎盛时期,电影的产量多、观众多、利润也大,逐渐成为世界电影发展的主导力量。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思想和艺术水准都较高的影片和一批优秀的电影艺术家。简介如下。 [/size][/color]

[color=#6666cc][size=2]2.希区柯克的《蝴蝶梦》[/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希区柯克(1899-1980),著名的“悬念大师”。1899年生于英国,1939年赴美拍片。希区柯克一生共执导拍摄了53部影片,代表作有《蝴蝶梦》《深闺疑云》《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后窗》《眩晕》《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等。这些影片都是揭示罪案的犯罪片,但希区柯克并不醉心于描绘血腥的犯罪场面,而是调动各种电影手段来渲染环境气氛,设置悬念,使观众在紧张的氛围中总是屏神静气,带着一个个问号期待事情的发生,而到影片最后才真相大白,发现出乎意料的结果。如其成名作《蝴蝶梦》中,那幽深、古老的曼德利庄园笼罩着神秘凶险的氛围,面无表情的女管家恰似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给予初出茅庐的女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威胁,使她随时随地处于莫名的恐惧之中。[/size][/color]
[color=#666666][size=2][/size][/color]
[color=#6666cc][size=2]3.反战爱国的影片[/size] [/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cc][attachment=11341613][/color]
[color=#6666cc][/color]

[color=#666666][size=2]30-40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在进行之中,好莱坞也制作了一批具有鲜明进步民主倾向,表现反战爱国题材的影片。正面描写战争的有:《直捣东京》《反攻缅甸》《去马赛之路》《海底肉弹》等。揭露法西斯侵略阴谋和颂扬反法西斯战士的有:《血雨腥风》《吾土吾民》《出生入死》《战地钟声》等。以战争为背景,描写战争中的爱情、婚姻、家庭悲剧的有:《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自君别后》《魂断白崖》等。反映后方人民支持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忠勇之家》《守望莱茵河》等。这些影片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受到观众的欢迎。
[/size][/color][attachment=11341614]

[/size][/color][/td][/tr][/table][/backcolor][/td][/tr][/table][/backcolor]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11-02-12 08:5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暮夏°

ZxID:2905679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貓夫人°
深深深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2-11 0
告诉大家一个悲剧。。。以后发素材帖子排版编辑,千万不要所见即所得,就在代码下编辑,不要看效果,看效果你就会悲剧。

悲剧的具体效果就是文字排版顺序打乱,于是大人们自己排序吧。。。这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对照原文对。。。哪里乱了。。。

不要觉得不以为然。。。因为看似这样一个简单的帖子,排版排序弄的我想砸电脑!

唉。。。不要所见即所得啊。。。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2-12 0
已审。我常常也出现排版乱码。。但是据说这是RP和网络问题。。

同一个帖子给小舞他们编辑就OK。。我动手就乱码。。

事实证明,姐的RP用在了别的地方。。
陌 | 缓缓

ZxID:11238325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eting0426
心有戚戚TAT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2-14 0
= =是的T.T千万不能所见所得...我好几次都2了...上面的文字跳到下面...彻底乱了~LZ辛苦~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23-07-11 0
现在的电影一点都不好看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