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西藏,中国的!!!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1771 回复:46

[宗教民俗] 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西藏,中国的!!!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伊星邪

ZxID:828104


等级: 家喻户晓
回望,岁月悠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5-25 0
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西藏,中国的!!!
— 本帖被 秋靖寒 执行合并操作(2015-01-03) —
[size=7][glow=255,teal,2]西藏,中国的!!![/glow]
[glow=255,coral,2]西藏,中国的!!![/glow]     
[glow=255,purple,2]西藏,中国的!!![/glow]    [/size]

西藏,距天最近的地方,美丽而安详。
神秘的藏族文化,更是令人神往。
所以,我决定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让大家来一起领略纯净的西藏。
[attachment=11337142]


[glow=255,silver,2]西藏是中国的领土[/glow]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总理与印度谈判中印边界问题,印方提出一个挑衅性问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吗?”周恩来总理说:“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说,至少在元代,它已经是中国的领土。”
  对方说:“时间太短了。”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的元代离现在已有700来年的历史,如果700来年都被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不是美国不能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
  印方代表哑口无言。
  在周恩来的反驳中,用了两个对比性材料来否定对方的观点。700年与100年相比较,你要否认700年而承认100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结果是承认100年就得承认700年这个事实。对比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color=#FF66CC]
————————————————————————————————————[/color]

名胜古迹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
  (1)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位于拉萨市中心,以前是达赖的冬宫。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3)甘丹寺。位于达孜县。
  (4)萨迦寺。位于萨迦县。
  (5)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班禅驻锡寺。
  (6)昌珠寺。位于乃东县。
  (7)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
  (8)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
  (9)古格王国遗址。位于札达县。
  (10)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
  (11)色拉寺。位于拉萨市北郊。
  (12)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以前是达赖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
  (13)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
  (14)托林寺。位于札达县。
  (15)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
  (16)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县。
  (17)扎塘寺。位于扎囊县。
  (18)白居寺。位于江孜县。
  (19)小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
  (20)朗赛林庄园。位于扎囊县。
  (21)大唐天竺使出铭。位于吉隆县。
  (22)拉加里王宫。位于曲松县。
  (23)吉如拉康。位于乃东县。
  (24)桑喀古托寺。位于洛扎县。
  (25)科迦寺。位于普兰县。
  (26)列山墓地。位于朗县。
  (27)吉堆吐蕃墓群。位于洛扎县。

[attachment=11337147]
[color=#6633CC]~~~~~~~~~~~~~~~~~~~~~~~~~~~~~~~~~~~~~~~[/color]
西藏的99个意象


    阳光:因为离天空最近,西藏是最受阳光眷顾的地方,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

    笑容:藏族人的笑容会让所有摄影师兴奋,这样的笑可以用金子来形容。

[attachment=11337143]
    布达拉宫:没去过西藏的人也早在无数影像和文字中熟悉了它,不过真正见到时感受完全不同。

    大昭寺:据说能在大昭寺的殿顶悠闲地呆上大半天,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背包客。

    转经轮:藏族人用转经轮来代替念经,除了寺庙里的大经轮,最常见的就是手摇小经轮,游客最爱买的礼物之一。

    长明灯:在西藏,有寺庙就有长明灯。信徒们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就是给每一盏长明灯添酥油,边添边诵经,默默祈祷。

    八廓街:拉萨最古老的街道,著名的汇聚各地朝拜者的转经道,拉萨的地标之一。

    伏身叩拜者:口诵六字真言、三步一拜、每拜必五体投地的伏身叩拜者在西藏随处可见。他们的虔诚让人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attachment=11337144]
    六字真言:就是著名的“口奄、嘛、呢、叭、咪、口牛”,如来佛用这6个字把孙猴子镇在五行山下。

    密宗:密宗又称藏密,因其神秘性而多附会,武侠小说就最爱用密宗双修法来说事儿。

    雅鲁藏布江:西藏第一大河,藏族人的母亲河,正如郑钧所唱,雅鲁藏布江有着把心洗清的能量。

    神山圣湖:朝拜神山圣湖是藏族人的人生目标之一。神山圣湖中最神圣、最受尊崇的是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

    冈仁波齐:在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看来,世界的中心就是这座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的山峰。

    转山/转湖: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很多藏族人一生中总要有几次转山/转湖的经历。

    唐卡:唐卡即藏语卷轴画之意,唐卡是供奉的圣物,绘制完工后要经由开光、加持,使之具有灵气,才算完成。

[attachment=11337145]
    哈达:尽管蒙古族也献哈达,但远远没有藏族人用得那么普遍。藏族人出门总要随身带上几条以备不时之需。

    藏民族:传说神猴与罗刹魔女结合而繁衍出藏族先民。远古的传说竟与猿变人的进化论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藏语:除了扎西德勒和金珠玛米,“锵”(青稞酒)恐怕就是内地人最熟悉的藏语单词了。

    藏医:神奇之处甚多,比如对胚胎学的认识甚至早于西医,难道真是神示的结果?

    藏香:是西藏宗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藏区之外,它成为情调的发散装置和保健用品。

    藏刀:藏民的必备工具,也是最受游客青睐的藏式工艺品之一,可惜过不了安检。

    藏獒:排名世界猛犬之首,以它为主角的《藏獒》成了畅销书,赋闲后的马俊仁则靠养藏獒发了财。


[attachment=11337146]
    藏饰:对去过或没去过西藏的小资女青年来说,藏饰一度是风格的代名词,因此真真假假的藏饰店在内地越开越多。

    嘎乌:嘎乌是挂在胸前的银制、铜制小盒,内装小佛、舍利、经咒等。

    金刚杵:又名降魔杵,本是印度人手上无坚不摧的兵器,被密宗引入后成了庄严的法器。

    喇嘛:身着红衣,很好辨认,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他们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还特别爱养花!

    达赖/班禅:达赖意为“大海”,班禅意为“大师”。在藏传佛教中,达赖是观音的化身,班禅是无量佛的化身。

    转世灵童:转世灵童的甄别有一整套程序,比如出生时有异兆、会辨认前世用过的物品等。

    风马旗:藏语称隆达,有白、黄、红、绿、蓝五色,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流的媒介物。

    玛尼堆: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块,各种佛像的泥模置于其上,再插上经幡,遂成为过往行人巡礼的“神之路标”。

    《格萨尔王传》:传奇的格萨尔王半神半人,凝聚着藏族人对英雄的所有想像。再没有哪本书可以取代《格萨尔王传》在藏文化史上的地位了。

    高原反应:传说中的高原反应来临的一刹那,你才切身地意识到:确实进藏了。

    红景天:和SPF超过30的防晒霜一样,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是进藏的必带装备。

  喜马拉雅,意为冰雪的居所

    喜马拉雅:喜马拉雅,意为冰雪的居所,海子曾赋诗:高原悬在天空/天空向我滚来/我丢失了一切/面前只有大海。

    8848:8848.1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登山:登顶珠峰是所有登山者的梦想。世界第一的标杆太让人有挑战欲了。

    藏羚羊:这种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作为西藏符号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藏红花:不是红色的,而是蓝色的。来自西亚和南欧的它进入西藏后,成为驰名中外的“藏药”。

    雪莲:在西藏,雪莲太常见了,晒干的雪莲灰扑扑的,几元钱一棵。看武侠小说长大的人难免失望。

    酥油茶:最负盛名的藏族饮品,可以抗缺氧,功能不逊红牛。

    青稞:传说青稞是文成公主留给狗的口粮,人沾了狗的光,吃上了糌粑,还有青稞酒喝,所以藏族人特别爱狗。

    糌粑:青稞晒干、炒熟后磨成粉状就成了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粮。

    天 葬:因为不被了解,天 葬总是给人一种神秘的恐怖感。

    锅庄:缘自西藏,盛行于全国,只需一堆干柴烈火配以足够的人数与好心情就能体验,顺带可以品味烤全羊。

    推:将类似于芝麻糊的原料玩弄于掌间,搓成条状食用。配上酥油茶就是藏族人最喜爱的甜点。

    木碗:藏族人与它形影不离,喝酥油茶、青稞酒、吃糌粑都离不开它。

    扎西/卓玛:藏族人的最常用名,分别寓意男孩和女孩。

    格桑梅朵:梅朵,藏语花之意。格桑花只生长在青藏高原,传说是格桑活佛变成的。西藏有很多名叫格桑梅朵的姑娘。


[attachment=11337148]
    牦牛:西藏特有的牛种,藏族人相依为命的忠实伙伴。人们喝牦牛奶,烧牦牛粪,用它的皮毛做帐篷。

    藏袍:穿着藏袍需要袒露右肩和右臂,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母亲右腋下降生。

    氆氇:用羊毛做成,可以用来做男人的藏袍、女人的邦典(围裙)。

    邦典:多年前圣火少女达娃央宗那袭白衣配上彩虹般的邦典,令人难忘。

    罗布林卡:和拉萨其他景点相比,罗布林卡平平无奇,不过雪顿节时就不一样了。过节时拉萨人都会逛罗布林卡。

    热巴:主体部分是铃鼓舞表演。

    康巴汉子:长相英武、目光深沉、辫梢盘着人称“英雄结”的红丝穗的藏族人,拥有天生的商业智慧。

    雪顿节:每年藏历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也就是阳历八月初,是吃酸奶的节日。不但有藏戏看,还可看到最壮观的晒佛。

    藏戏:一般游客看不懂藏戏,但藏戏独特的服饰、舞蹈、音乐,特别是眼睛和嘴角神秘上翘的面具,非常好看。

    终极向往:一提到这个词,人们便立刻联想到西藏。人们总是向往到西藏寻求心灵的宁静,尽管只是短暂一瞬。

    香格里拉:藏传佛教中“香格里拉”(即藏语的“香巴拉”)被视为净土的最高境界,它只是一个宗教概念,不是一个地理概念。

    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公路西藏:连接外界的生命线,铁路开通前西藏的大命脉。

    解放军(金珠玛米):认知度仅次于“扎西德勒”的藏语单词,充分说明了解放军在西藏所发挥的作用。

    唐古拉山兵站:早期走青藏线的人都会频繁地提到唐古拉山兵站,因为它是方圆几百公里惟一能住宿的地方。

青藏铁路:尚未正式投入运行,但已万众期待。

    海子:去过两次西藏的海子对西藏的向往胜过任何地方。多年后成为精神象征的他对西藏的狂热直接影响了崇拜者们。

    高原红:指藏族人腮边那两团红晕,也指2001年由3个藏族女孩组成、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演唱组合。

    《北京的金山上》:最著名的藏族歌曲,后辈歌手如韩红、高原红组合都不约而同地翻唱过,旋律无人不知。

    才旦卓玛:最负盛名的藏族歌唱家。演唱汉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和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一样拿手。

    《洗衣歌》:认知度仅次于《北京的金山上》的经典藏族歌曲。

    《冈底斯的诱惑》:马原这部作品志在小说形式的探索而不是描摹西藏风物。

    《西藏生死书》:如果对藏传佛教感兴趣,又打算去西藏,不妨看看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

    《藏地牛皮书》:西藏题材图书中最惊艳的一本,但据说实用性还是不够强。

    《西藏组画》:陈丹青1980年完成的《西藏组画》至今仍时常被提起,人们正是从这组画中认识到了前所未见的西藏人形象。

    《农奴》: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的电影,也是一部在影像上堪与世界优秀影片媲美的经典之作。

    《走过西藏》: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使读者对西藏怦然心动。

    《回到拉萨》:很难置信郑钧1994年写出《回到拉萨》时还没去过西藏,他使得“回到拉萨”成为一个固定搭配。

    《红河谷》:被西藏人认为是自《农奴》以后反映西藏最好的影片。人们相信所有藏族姑娘都跟女主角宁静一样美丽而泼辣。

    扎西达:娃1985年以《西藏:隐秘的岁月》成名的扎西达娃之于西藏,就好比贾平凹之于陕西。

    朱哲琴:《阿姐鼓》、《央金玛》专辑中的西藏元素首次把西藏推向了世界,南方人朱哲琴因此往往被误认为是藏族人。

    《青藏高原》:李娜的天籁之音让青藏高原再次成为都市人的向往。韩红也演绎过,但成为绝响的还是李娜版本。

    韩红:郑钧率先开发西藏题材获得巨大成功,身为藏族人的韩红自然不会浪费资源。不过论嗓音她不如李娜,论国际性不如朱哲琴,有点儿尴尬。

    《西藏旅游》:继《西藏文学》之后西藏有影响力的媒体。没机会去西藏之前,读者就是靠它满足对西藏的所有想像。

    吐蕃:吐蕃加上松赞干布,代表着西藏曾有的辉煌历史。因为和汉族公主联姻的关系,内地人对吐蕃这个词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丁丁在西藏》:丁丁在喇嘛的帮助下完成探险大计,并目睹了“雪人”的真容,一种连西藏人都无缘一见的传说中的生物。

    达娃央宗:藏语意为纯洁的月亮。在1990年与2004年两度成为亚运和奥运圣火采集者与传递者后,她成为美丽纯洁的藏族姑娘的形象大使。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西藏名人,对民族团结的诠释意义超过满汉全席。

    鸠摩智:武侠小说中来自西藏的一等高手。

    孔繁森:援藏干部的代名词。在他的事迹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使人们熟悉了阿里这个西藏最难以到达的地区。

    《喇嘛王国的覆灭》:对迷恋西藏的人来说,哪怕是学术著作,也不能阻挡其阅读热情。难怪美国人戈尔斯坦的历史著作《喇嘛王国的覆灭》也成为热门书。

    《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以汉人身份而在西藏当上喇嘛,邢肃芝的经历本身就很吸引人。

    《阳光与荒原的诱惑》:作者巴荒以摄影、文学和绘画三结合的方式,以一个弱女子数次独自进藏的经历打动读者。要知道,那可是1997年。

    Treker(远足者):对远足者来说,西藏的交通不便、旅行成本太高、对身体素质有要求等局限,恰恰是远足的妙处。

    《LonelyPlanet:Tibet》:LonelyPlan-et2000年推出了西藏专刊,至今已数不清有多少国外游客在它的指引下进入了西藏。

    丰田越野车:有多少自驾游爱好者奔驰在进藏公路上,就能看到多少辆丰田越野车。

    扛大厢:意为坐卡车车厢旅行。要做好面对灰头土脸、随时可能没有路、坏车以及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里的精神准备。

    亚旅馆:拉萨最早出名的藏式旅馆,离布达拉宫、大昭寺很近。

    甜茶馆:红茶熬汁再加入白糖、牛奶就成了甜茶。去甜茶馆是融入藏族人生活的必经途径之一。

    玛吉阿米酒吧:拉萨最有传奇色彩的酒吧,其传奇色彩来自以写情诗著称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里是他和情人玛吉阿米的幽会之地。

    《莲花》:安妮宝贝去了墨脱这个“隐秘的莲花胜地”之后,便有了《莲花》这本新作。

    多布杰:著名藏族明星,导演们心中藏族汉子角色的第一人选。曾出演《红河谷》、《尘埃落定》,最新角色是《可可西里》里的保护队队长。


[color=#6600CC]~~~~~~~~~~~~~~~~~~~~~~~~~~~~~~~~~~~~[/color]


西藏历史概述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 ,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吐蕃王朝 公元七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 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 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 (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保持了极为友好的关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 王”,后又晋封为“宾王”。 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二百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公元710年 ,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 蕃王赤德祖赞。金城公主入蕃后曾资助于田(今新疆境内)等地佛教僧人入蕃建 寺译经,并向唐朝求得《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典籍。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热巴巾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唐穆宗命宰相等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 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 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 了历史上“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商议今后“社稷如一”。记载这次会盟内 容的石刻“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十三世纪初,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 建立蒙古汗国。1247年,萨迦派高僧班智达·贡嘎坚赞同蒙古汗国皇子阔端在 凉州(今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诸部归顺蒙古汗国和接受所规定的地方行政制度 的内容;萨迦地方政权建立。 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 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 个行政区域。 1260年,元朝皇帝忽必烈(1215-1294年)即蒙古汗王位后,封贡嘎坚赞的侄子、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忽必烈设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以国师身份兼领院事。在总制院(后改宣政院)下,设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现今西藏大部分地区的军政事务。宣慰使司下面辖有管理民政的万户府、千户所。1265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帝师,并通过八思巴举荐,任命了总管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和13个万户府的万户长。1268年、1287年和1334年,元朝中央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联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推行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自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 府的管辖之下。十四世纪中叶,萨迦地方政权逐渐衰落。

    1354年,以降曲坚赞为首的帕竹噶举派成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帕竹时期,元中央政府承认了这一事实,封降曲坚赞为大司徒。1368年明朝建立后,采取了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具有政治实力的地方诸教派首领均赐加以“王”、“法王”、“灌顶国师”等名号;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这时,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活佛系统所属的格鲁派兴起,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向明廷入贡,获得明朝中央封赐的“朵儿只唱”名号。明朝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沿袭了元朝的办法,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 “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其间,帕竹地方政权在西藏部分地区建立了宗本制度,所任各宗的行政首脑,明朝皆授以官职,使其既为宗本(相当于县长)又为中央命官。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 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顺治皇帝数次邀请五世达赖进京,1652年,五世达赖进京入见。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喇嘛的名号。自此,达赖喇嘛在拉萨统治西藏的大部分地区,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统治西藏的另一部分地区。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西藏与四川、云南、青海的区界,就是于此时派员正式勘定的。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 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二十九条。此后一百余年,二十九条章 程确定的基本原则一直是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的规范。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建立了合汉、满、蒙、回、藏等民族为一体 的共和国——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 理。1912年中央政府设蒙藏事务局(1914年改称蒙藏院),主管西藏地方事务 ,并任命了中央驻藏办事长官。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1929年设立蒙藏 委员会,主管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事宜。1940年,国民政府在拉 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常设机构。西藏地方政 府多次选派官员参加国民代表大会。中华民国期间,外患不已,内乱频仍,中央政府孱弱,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继续接受中央政府册封,获得在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上的合法地位。现在的十四世达赖喇嘛拉木登珠的任职,就是经由国民政府主席颁令批准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地区一切涉外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藏军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另一方面,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现行制度及达赖喇嘛的固有地位及职权不予变更;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的社会改革,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解决,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分别致电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表示拥护“十七条协议”,决心维护祖国主权的统 一;西藏各阶层僧俗人士和各地藏族领袖也表示坚决支持。从此,西藏历史翻 开了新的一页。

    1954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达赖喇嘛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 会主任委员。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平息了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color=#6600CC]——————————————————————————————[/color]
[color=#FF9900][size=5]民俗[/size][/color]


藏戏概说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堪称相当成熟的民族。她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之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正好印证了世界智者有关民族成熟与否的论述。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在藏语文中被称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简称“拉姆”(即仙女)。藏戏艺术,历史十分悠久,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attachment=11337149]





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而作为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同样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体现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今年的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在同一天,雪域高原在欢腾,古城拉萨在放歌。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以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为特点的传统服饰与以藏装为主,外加各式各样时尚外套的民族服饰成为这个新年里拉萨大街上的一道和谐而美丽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   

  西藏的女性服饰多姿多彩,特色各异。雅鲁藏布江边的农村女性,外着黑、棕色氆氇无袖长袍,内穿鲜艳的衬衫(衬衫的颜色因个人喜好而定),腰系七彩“邦典”,脚踏花纹绚丽的“松巴”靴,乌黑的头发掺进多彩丝线扎成大辫盘在头顶,朴素端庄,美丽大方,温柔和善,犹如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

  而在草原、牧场上,女性的服饰则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光皮藏袍镶嵌彩色宽边,腰间挂着各种银质装饰品。女人们把头发梳成细辫披在身后,发披缀满珊瑚、贝壳、松石和银饰。藏历新年期间,八廓街里的盛装牧女,成群结伴,长袍曳地,在朝佛的路上款款而行,满身的佩饰伴着隐约的诵经声发出悦耳的声音。

  拉萨女性服饰则勾画出另一道美丽的图景。在冬日里,因为天气寒冷,她们身穿用深色绸缎、氆氇制成的无袖长袍,外加时尚外衣,里衬各种花色绸衫,腰带紧束,婀娜的身段独具风韵。盛装的拉萨女性耳带金银镶绿松石的精美耳坠或耳环,而首饰、戒指则因个人喜好戴精巧的金、银饰品以及晶莹剔透的钻石饰品。传统的许多饰品装束,则更多的在藏戏和歌剧舞台上才能看到。如今,拉萨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无论服装,还是装饰品,均更多的是追求简便、适用、美观,以及更能显示身体线条和审美情趣,她们的穿着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正展现着多种新款式,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服饰文化,保留古老原始文化痕迹的同时吸纳外来异国异地的优秀服饰文化与时尚因素,表现出独特、和谐、朝气蓬勃的时代特色。

  在西藏广袤的土地上,虽然各地区有着不同的服饰文化特色,但在色彩的选择上则不谋而合,反映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以及藏民族千百年来形成共同的欣赏情趣、审美特征和审美理想。在今年双节同庆的气氛中,各地男女老少集聚古城拉萨,他们身着的节日盛装似美妙的音符,似繁星散落,似奇葩竟放,韵律十足,美不胜收。这是藏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审美理想的集中展现,更是古老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好生活的完美结合。

拉萨传统妇女服装

[attachment=11337152]

藏银三石手镯

[attachment=11337153]

 

  每年的藏历元月十五日,西藏拉萨市大昭寺都要制作精美的酥油花供人们观瞻,至今传承已有600多年历史。酥油花是在一块块类似模具的铁板上堆塑而成的。酥油花的表现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佛传故事、释迦牟尼本身故事、历史故事、传说戏剧故事等主题;塑制的纹饰造型繁多,包括日月星辰、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楼台亭阁和各种神佛祖师、文臣武将等;塑制手法也十分写实传神,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神秘的酥油花

  [attachment=11337154]



藏族揣碗习俗

 
  来源: 西藏商报

  

  西藏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

  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大有讲究。一般人家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一个木碗就不错了,而家境好的人家的木碗,还有银盖,银盖上镌刻着吉祥图案。更甚者,木碗通体镶银雕花,碗腰处只留有指宽的部分,让你明白碗胎是木质的。其上为碗盖,下为碗托,均为银质。盖成塔形,雕银嵌金,顶端一颗红玛瑙为手柄。碗托尤其别致,是盛开的八瓣莲花状,每瓣上有一幅吉祥图案,八瓣合成传统的八祥瑞图案。碗和盖置其上,美仑美奂。

  父母之碗有大小之别。一般说法有二,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一般都认为这是为了尊重父亲,父亲的地位高于母亲。或许这种说法源于西藏历史。旧西藏地方政府的法典规定:“人有上、中、下三等,每等人又分上、中、下三级。”这样藏人就被划为三等九级。即使偶有一对夫妇串门到别人家,主人招待客人的茶碗,女士的定比男士的小,反之,则被视为失礼。

  平日里居家过日子,父母的木碗总是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地摆放在碗橱里,用时取出,用后放回,各用其碗,井然有序。有“夫妻不共碗,父子不共碗,母女不共碗,兄弟不共碗"之说。若有哪位少不更事的孩子,一进门端起父亲的碗便喝,就会遭到母亲的责备:"你这样,以后不会交好运的。”

  夫妻情分也体现在木碗上,若遇丈夫出远门,妻子送丈夫上路以后,回家喝茶时,先将丈夫之碗添满,然后给自己添。喝罢茶后,将丈夫碗中之茶往干净处泼了,把碗收拾干净放好。待远行人归来时,盛满热茶,双手奉上,为其洗尘。

  孩子们长大以后另立门户,各过各的日子,回家看望父母时,仍用自己以前的木碗。所不同的是,儿子和儿媳一同前往时,儿子仍用他以前的木碗,儿媳没有,给她的碗则是临时用碗,即我们现在的瓷碗。如同儿媳一样,女婿上岳父母家也没有他的专用木碗,若是上门入赘的女婿,则另当别论。他是未来的一家之主,不能没有专用木碗。

  木碗的碗边若出现裂口,视为不吉,那是一定换一个新的才行。瓷碗出现后,家家户户的备用碗一般都是瓷碗。瓷碗若被碰裂口,同样视为不吉,尤其不能用于待客。忌讳一大清早用裂口碗喝茶,无意中遇上此种情况,讲究些的人一天不出门,以躲灾祸。

  木碗与情人等同,可以想见揣碗习俗的重要。出门揣碗,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方便,而是社会习惯使然。木碗本为平常物,进入社会生活以后,便打上了社会生活的烙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交通条件的便利,以及文化观念的改变,揣碗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从我们的生活中逐渐远去。但它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将会长久地留存于民族文化史中。

[attachment=11337155]


[color=#6633CC]——————————————————————————————[/color]

与世界上许多地方一样,西藏有不同宗教的建筑。但就数量、规模、影响和建筑特色而言,当数本教寺庙和藏传佛寺,而后者已成为西藏遗存的主要古代建筑。

  现存藏传佛寺,多为因地制宜,依山而建。一般说来,整座建筑群以佛殿为中心,由经堂、扎仓(僧院)、憎舍以及大活佛的宫殿组成。寺殿与宫殿相结台。殿宇毗连,重楼叠阁,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最为独特的是藏传佛寺的建筑艺术融汉族、印度、尼泊尔风格于一炉,形成极具民族个性的韵致。

大昭寺顶上的金幢
[attachment=11337150]


壁画在西藏寺庙中比比皆是,数量之多,难以计数,仅大昭寺就有200多幅,面积达300多平方米。西藏壁画的特点是技法丰富多变。绘制佛像,须严格依照佛黄定规,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成像庄严肃穆,体态匀称;绘制历史故事和风俗画,则笔法古朴细腻,多彩用俯瞰式透视法,以几何结构描绘人物和建筑物背景,画面别具一格。所用颜料均为传统的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与唐卡一样,颜料内均已调入动物胶和牛胆汁,以保持色彩鲜艳,经久不褪。壁画的题材比唐卡广泛,多了一些反映征战、劳役、修建寺庙的故事画和民俗画。


罗布林卡的壁画
[attachment=11337151]
[ 此贴被伊星邪在2009-05-25 23:3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2 条评分 派派币 +40
天机,打算下辈子才出万里长城么~~o(>_<)o ~~
邵畑。

ZxID:14088211


等级: 文学之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5-01-01 0
盘点西藏地区的习俗。

饮食—糌粑、牛羊肉、酥油、茶叶是西藏饮食的主要特色。

手抓肉——西藏人爱吃肉,牦牛肉和绵羊肉是牧区牧民的主食。他们一般吃偶蹄类动物,不吃奇蹄类如马、驴、兔子等。一般藏胞宰杀牛羊不用刀、而用绳子绑住牲畜的口鼻,让其窒息而死。吃肉时,将牛羊肉连骨带肉剁成块,加盐、花椒粉,把肉煮成半熟,一手抓肉一手用随身携带的藏刀割食,其肉又嫩又鲜,肥而不腻。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目前很多牧民仍保持生吃肉的习惯,即挑刚宰杀的牛羊,选取最可口的部分,用刀切割着来吃。

血肠——藏语叫“结玛”。宰杀牛羊的鲜血用勺子舀出盛在盆里,放少量盐使其凝结,然后在血中放入剁好的肉丁、油脂,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灌入洗干净的牛羊的小肠内扎口,煮熟就可食用。

肉肠——藏语叫“尤”。把牛(羊)肉切成碎肉丁,加入盐、花椒粉等调料后灌入。将牛羊的肥肠中封口,煮熟即可。

肝肠——藏语叫“青尤”。剥去羊肝表皮薄膜、剔除肝内血管及其他杂物,打成浆,加入剁碎的油脂,放盐、花椒粉等调料拌匀,装入肥肠封口,煮熟即可。

风干肉——藏族人盛行吃干肉,一般在初冬宰杀牛羊制作,这时牛羊正肥,而且天气寒冷有利于储存。有些是整个保存起来,有些喜欢将肉切割成长条,挂在绳上自然风干后储藏起来。食用时,拿出干肉和点辣椒粉和盐吃,味道鲜美。胃肠功能好的朋友尽可一试,尽量挑精干的肉吃,不容易拉肚子。

酥油,藏语叫“玛日”。一般50公斤鲜牛奶可制4公斤酥油。把酥油放入熬好的砖茶里加盐在酥油筒里打制,即成可口的酥油茶,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很多藏民家里都用电动的搅拌器代替传统的酥油筒了。酥油茶是藏族人旦夕不可缺的饮品。

奶渣,藏语叫“曲拉”。把制作酥油时分离出的奶水煮沸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酸奶,等奶子凝结,冷却后把水分倒掉,将白色沉淀物倒在纱布上,挤干水份,再用手揉搓成蚕豆大小的颗粒,晒干储藏。这是很好的高能量补给品,特别适合登山或探险途中携带,可以迅速补充体能,且携带方便,甚至比巧克力还管用,但前提是要在你能吃得惯的情况下。

酸奶,藏语叫“尧”。把鲜牛奶用文火烧开,加入酸奶,搅拌均匀,在10℃至20℃的房间里放置3-4小时,使其发酵,凝奶成为酸奶,食用时加入白糖或蜂蜜。藏区的酸奶既浓且稠,酸劲十足,加蜂蜜吃味道最好,内地制作的酸奶跟它真是没法比。

甜茶,藏语叫“恰而莫”。把鲜牛奶加入煮好的砖茶或沱茶中,加白糖烧开即可饮用。这也是牧区牧民平日的主要饮料。如今,西藏地区很多地区都开设有甜茶馆,一般5-10元一壶,是消磨时光的好地方。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低度数的酒,色淡味酸甜,分头道、二道、三道酒。

糌粑,即是青稞炒面,把炒熟的青稞磨成粉状即可食用。其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一块酥油,加少许热茶化开,再放入青稞炒面或加点奶渣及白糖,用手拌匀捏成小块吃。纯青稞炒面吃了胃酸,用酥油和奶渣拌在一起,即好吃又防胃酸。青稞炒面是面食中最耐饿的食品之一。

也有一种吃法是烧稀的,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土巴”,卖相极为与喂猪菜相似,初看时让人难以下咽,当你真能吃下时,味道还可以

服饰

藏式的服装丰富多彩,色彩夸张艳丽,尤其是女式服装,如高原炽热的阳光闪耀着你的眼睛。藏式的服装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斜襟、衣身肥大,男女几乎都穿藏袍。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面料和制作上有所分别。

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的原料。所谓氆氇,就是用羊毛织的毛织品。男女藏袍都是大襟,男式以黑白为料,领口、袖口衣襟的底边镶上色彩艳丽的布条或绸缎。穿袍子的时候,里面一般都会先穿有一件衬衫,女式多是红、绿、大花底色的为主。藏袍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穿时把腰部提起,腰间系上红或蓝色的腰带。劳动和天气热的时候就只穿一个袖子和两个袖子都不穿,将其束在腰间。夏秋季,女子也穿不带袖子的藏袍。腰间围上一块五颜六色的邦典(一种彩色的氆氇,类似我们内地的围裙。邦典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牧区的服装体现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这些地区一般海拔高,风沙大,气候寒冷。所以牧区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男式的在襟、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的宽宽包边。女式在板皮边上和袖口镶上色彩艳丽的邦典料和红、蓝、绿的花纹,配衬得十分协调。

牧区的皮袍肥大、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夜里可以解带宽衣当被子盖,白天腰带一束,怀里和腰间成了一个大行囊,里面还可装不少的随身用品呢。

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人们都喜欢用火镰、刀、银元等装饰品来装饰腰带,这也是藏族服饰的一个特点之一。牧区男女多穿民间匠人缝制的牛皮靴,农区男女穿自制的布鞋。袜子为手工编织的毛袜。此外,无论男女都特别注重装饰,喜欢用珠宝、金银、象牙、玉器从头到脚来打扮自己。

藏民所佩带的帽子种类也很多,金花帽是比较通用的一种帽式,男女老少都喜欢佩戴。在拉萨、日喀则地区,以金宝顶帽为主,用金丝锻、金丝带和银丝带做装饰,用当地土产的皮毛和氆氇做原料,整体感觉金光闪亮。

如今很多地区的藏民,边远一点的牧区除外,民族服饰一般只在节假日时穿戴,平日里以汉式服装为主了。


素净淡雅

ZxID:106429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唯衍玦
工作,潜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1-04-08 0
知识面挺全,谢谢分享!!!能好好了解一下了。西藏确是一宝地!
水墨Evelyn

ZxID:14172489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1-04-07 0
整理得真好,一定要去一次西藏。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

yisi813534049

ZxID:9974481

等级: 文学俊才
如果,你太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那么,它就会在你的眼里丧失美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0-12-22 0
  嗯嗯。。。。。。。。。
我是个年轻女孩,
我最不缺乏的就是勇气理想和时间。
Momonana~

ZxID:11039468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0-05-22 0
非顶不可啊
依赖、谁?

ZxID:8402560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漃寞の莪
没有最腐只有更腐 腐腐更健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0-05-19 0
好漂亮啊
秋枫殇

ZxID:6651966

等级: 热心会员
人生就是一场戏。喜剧是留给自己看的笑话,悲剧是让别人看笑话。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0-05-19 0
无语啦
栖净

ZxID:4082588


等级: 热心会员
我是状元~就这样!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0-05-19 0
周恩来总理是一代伟人!
很喜欢西藏,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以后一定要去看看
看看西藏人那两朵可爱的高原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elainewjy

ZxID:11562346

等级: 职业撰稿
改变,由心出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0-05-18 0
楼主,这帖子简直是西藏的百科全书啊~~~
应该申精,让更多人看到!
蠡霁

ZxID:8975064


等级: 热心会员
随心而已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0-03-31 0
对于西藏,我最先想到的是仓央嘉措。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pallas633

ZxID:10827400

等级: 自由撰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0-03-31 0
想去~~~~~~~~~~~~
像猫一样

ZxID:1519474

等级: 寒窗墨者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0-03-31 0
嘿嘿,又想到仓央嘉措了……西藏的喇嘛们绝对比少林的和尚们虔诚就是
莫发誓

ZxID:10368847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0-01-17 0
真不容易
清茶素盏

ZxID:8090858

等级: 脱颖而出
若我离去 后会无期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0-01-17 0
美丽的西藏`一生必须去的几个地方之一。称着没被开发和污染的严重。
杰儿肥

ZxID:9380784

等级: 博览群书
真的幸福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0-01-17 0
好漂亮
快快乐乐每一天!!
瞄喵0216

ZxID:2020425

等级: 小有名气
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0-01-13 0
真全面~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txt.com/r5139034_u2020425/
1264の不二

ZxID:6614926


等级: 派派版主
坠入960331の星河     09520周年&19529上任
举报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9-09-24 0
西藏``充满着很神秘很神圣的感觉``
想感受站在布达拉宫面前是什么心情``
光看电视里,图片就觉着太雄伟了``
还想看看珠峰,看看一心一意前去朝拜的人``



君天行

ZxID:4109523

等级: 牛刀小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9-09-22 0
神秘的西藏!
令人向往
lusaya

ZxID:5204184

等级: 文学俊才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9-09-05 0
[quote]引用楼主伊星邪于2009-05-25 22:48发表的 华丽丽的整理西藏故事……西藏,中国的!!! :
西藏,中国的!!!

西藏,中国的!!!
     
西藏,中国的!!!
   


我完全支持!!!!!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