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发蒙振落、发奸擿伏、尔虞我诈、二桃杀三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926 回复:3

[禁止使用] 成语典故:发蒙振落、发奸擿伏、尔虞我诈、二桃杀三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yaya097

ZxID:800034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7-28 0
成语典故:发蒙振落、发奸擿伏、尔虞我诈、二桃杀三士
— 本帖被 灬千ヽ 执行合并操作(2009-07-28) —
“发蒙振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轻而易举。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汲黯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非常难堪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

[s:268]
[ 此贴被灬千ヽ在2009-07-28 19:24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鲜花 +500
  • KEI。

    鲜花 +500 2018-02-26

    来把花花

yaya097

ZxID:800034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7-28 0
成语典故:尔虞我诈
— (灬千ヽ) 以后这样类型的帖子请编辑在同一个内容里面~请勿重新开帖。 (2009-07-28 19:25) —
“尔虞我诈”这则成语的“尔”指你;“虞”指欺骗;“诈”指欺诈。比喻互相勾心斗角,玩弄花招。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有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它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而被杀死。但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杀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xi)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

  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待。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杀掉!”

  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杀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气得鞋子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时间挂,就下令讨伐宋国。

  但是,宋国虽然是个小国,要攻灭它也并不容易。庄王从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庄王的锐气大大低落,决定解围回国。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死,可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倒丢开从前说的话了。”

  庄王听了,无法回答。这时,在边上为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技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末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末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庄王。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也不欺骗我!”

yaya097

ZxID:800034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7-28 0
成语典故:二桃杀三士
 “二桃杀三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比喻借刀杀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小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已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刎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已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刎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yaya097

ZxID:800034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7-28 0
成语典故:发奸擿伏
“发奸擿伏”这则成语的擿是揭发奸邪,使其无法隐藏,形容吏治精明。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赵广汉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汉宣帝时,有个执法不避权贵的官员,名叫赵广汉。他在任颖川太守期间,曾经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后来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经常亲自办案,捉拿坏人。在办案中,他仔细分析案情,寻找线索,并到现场勘察。有时发现可疑情况,亲自出马,制止尚未发生的案件,往往当场抓住案犯。

  有个名叫苏回的人,在宫中当侍卫,两个坏人了解到他很有钱,便在路上将他劫走,随即向家属勒索赎金。案子报到京兆尹的衙门,赵广汉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最后终于发现了劫人者的住处。于是他立即带了官兵赶到那里。到了那人住处,赵广汉考虑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伤及人质苏回,便想出一个办法:叫副手前去喊话。那副手敲敲门对里面的人说:“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赵某要我传话,劝你们千万不要杀被劫持的人质。他是皇帝的侍卫,杀了他你们也就完了。要是放了他,自己投降,侥幸逢到朝廷发出赦令,还可以获得宽大!”

  那两个坏人听说是赵广汉在门外,想想没有其他出路,只好把人质放了,开门叩头求饶。

  赵广汉对他们还了礼,说:“幸亏你们没有杀了人质,这样对你们总有些好处。”

  两个坏人被关进监狱后,赵广汉实现诺言,吩咐狱卒好生对待他们,并送酒肉给他们吃。

  按照当时法律,犯这种大罪的人要斩首。到了冬天,终于要执刑了。赵广汉叫人事先给他俩买好棺木,并且派人告诉他们。这两人感激涕零,表示死了也决不怨恨。

  赵广汉在任职期间,经常能把藏匿的坏人坏事揭露出来。就连一般隐藏未露的情况,他也能了解得非常清楚。一次他召某地一个亭长来问事,那亭长路过界上,界上的亭长开玩笑似地托他问候赵广汉。亭长到了京城,赵广汉问事完毕后问道:“界上亭长托你问候我,你为什么不代他问候?”那亭长赶紧叩头谢罪,说确有这件事。赵广汉又说:“你为我问候界上亭长,勉励他忠于职守,好好报效朝廷。”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为赵广汉作的传中叙述了上面这些事迹后,又评论说,他揭发坏人坏事,发现隐藏未露的情况,就像神一样灵。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