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丹大道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658 回复:3

[鬼神幻境] 内丹大道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王家荣儿

ZxID:4640805


等级: 文坛鼻祖
配偶: 慕颜雪
深深潜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4-24 0
内丹大道
[size=5][b][color=#FF0066]道教各派筑方法[/color][/b][/size]
      道教内丹修炼的起步便为筑基,如同修房建阁,必先奠基,基础稳定,结构扎实,然后才能 竖柱立梁,砌砖盖瓦。《天仙正理直论》说:“修仙而始曰筑基。筑基者,渐渐积累,增益 之义。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处所也。基必先筑者,盖谓阳神,即元神之所成 就,纯全而显灵者,常依精气而为用。精气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精气耗,则神亦耗而弱,此理之所以如是也。欲得元神长住而长灵觉,亦必精气长住,而长为有基也。自基未筑 之先,元神逐境外驰,则元气散,元气败,基愈坏矣,所以不足为基。且精逐之于交感,年深岁久,恋恋爱恨,一旦欲令不漏,而且还气,得乎气此无基也。气之散于呼吸,息出息入 ,勤勤无已,一旦欲令不息,而且化神,得乎气此无基也。神之扰于思虑,时递时迁,茫茫接物,一旦欲令长定,而且还虚,得乎气此无基也。古人皆言以精炼精,以气炼气,以神炼 神者,正欲为此用也。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不可成。乃基筑成,精则 固矣,气则还矣,永为坚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
 
    可见,筑基实为修复身体、益补精气神的功法。 有时筑基亦称为炼己筑基,其实炼己和筑基是同一个道理,筑基不在炼己之外,炼己即在筑 基之中,二者属于同一个意思。[color=#FF00CC]道教认为人从婴儿长大成人,精神皆有所亏损,故须经筑基功夫[/color],“炼神,调气,养精,达到三全才可以进入百日关 ”。可见筑基是一切修炼的基础,如同人们建房子打地基 一样,非常重要,基础越好,层次越高,进步速度愈快。[color=#FF00CC]筑基的方法有止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等[/color],其辅助方法还有炼法入道,即“居静正坐,闭 目冥心,定息住,手兜外肾,搓脐下,举二足等方法,而道则无所不包, 无所不通,不泥于伎艺之能,治疾病之功。”见《西山群仙会真记·修法入道》。 可见筑基可以达到静养身心,调和阴阳,祛病健康,延年益寿之功效。

[color=#FF0066][size=5][i]第一 钟吕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钟吕派的筑基方法是:一存想,二内观,三坐忘。
    [color=#6600CC]存想[/color]内容有:男、龙、火、天、云、鹤、日、马、烟、霞、车、驾、花、气,此为阳升之象 ;女、虎、水、地、雨、龟、月、牛、泉、泥、船、叶,此为阴降之象;青龙、白虎、朱雀 、玄武,此为神灵之象;五岳、四海、三岛、金男、玉女、河车、重楼,此为自然之象。

    钟离权认为起初阴阳交合时可想,“九皇真人引一朱衣小儿上升,九皇真母引一皂女下降,相见于黄屋之前。有一黄衣老妪接引,如人间夫妇之礼,尽时欢悦。女子下降,儿子上升, 如人间分离之事。既毕,黄妪抱一物,形若朱桔,下抛入黄屋,以金器盛留。然此而者,是乾索于坤,其阳复还本位,以阳负阴而还本乡。是此女者,是坤索乾,其阴复还本位,以阴 抱阳而会本乡。是曰坎离相交,而匹配阴阳之想也。若以炎炎火中,见一黑虎而上升。滔滔 浪里,见一赤龙而下降。二兽相逢,交战在楼阁之前。朱门大启,烟焰之中,有王者指 顾。大火焚天,而上有万丈波涛,火起复落,烟焰满于天地。龙虎一盘一坐,而入于金器之中。下入黄屋之间,似置在笼柜之中。”这其实存想的是龙虎交媾而成黄芽,简单地说就是 存想的肾水上升,心火下降,水火既济而成金丹的情景。

    接着还要存想金液还丹而既济,肘后飞金晶而大河车,还丹、炼形而至朝元。朝元之后,不复存想,而为内观。

[color=#6600CC]内观之法,[/color]是为阴阳变换之法,仙凡改易之时。修炼之人必须居住幽静之室,昼夜端拱,识认阳神,赶逐阴鬼。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出凡笼,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 修炼之人,平日清静而守潇洒,寂寞已久,功到满足,容易被楼台珠翠、女乐笙簧、珍羞异馔、异草奇花所迷惑,进而不知自身内院,误作真境,所以要行坐忘之功,不因意生像、因 像生境,除祛三尸七魄、九虫六贼,脱质而炼仙。

[color=#FF0066][size=5][i]第二 南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南派的筑基下手功夫可用打坐,采取双盘与单盘,双手自然下放至下丹田,以之温养。然后 用收心、存心、内视、入静、调神、调息和调精七个步骤完成筑基修炼。
 
    [color=#6600CC]收心[/color],是下手时除断杂念的一种方法。因为刚开始做功夫时,难免杂念丛生,心驰于外,所 以要收心。具体做法为:“于一念妄生之际,思平日心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舍之。久久纯熟。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平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 就是说妄念一产生,立即用心制止,便会喜而不喜,怒而不怒。这不仅是筑基的先决条件,而且是打坐入静 的要诀。张伯端说:“岂独坐时然气平日提百万强兵,但事至则理,退则休,亦可为静之本 。以此静心应接事物,谁云误事?实自灵耳。故曰:以事炼心,情无他。镜能察形,不差毫 发,形去而镜自镜。盖事至而应之。事去而心自心也。”同上。说明修炼如此,待人接物亦应如此。做到此,“心不留事,一静可期。此便是觅静底路。有诗曰:得路 欲归休问远,看看信步莫烦心,云收将放金乌见,一点灵光眼内明。”

  [color=#6600CC]存心[/color],是收好心后的稳心工夫。存心之前,必须先止念。原因是“念之生也,感物而动,尔 觉定中觉目有所睹,则神役于目矣”。做法是“急收内听,其他皆然”。如此便可以养性,“养性之始,见不存则无所养,无所养则终乎不见矣。存心实自收心始。所谓收神者,盖收 心之余,用耳行之,至久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形心相忘,合乎至道,则元性彰露而元气生矣”。见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上《下手工夫》。

    [color=#6600CC]内视[/color],是一种使心继续保持静定的方法。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张伯端解释说:“心之所以不能静者,不可纯谓之心。盖神亦役心,心亦役神,二者交相役,而欲念生焉。心求静,必 先制眼,眼者神游之宅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则心静而神亦静矣。”见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上《口诀中口诀》。 就是说静坐之时,又目微闭,内视于心,思想集中,万虑皆空。至于双目微闭的理由,《胎息经》曰:“天之神发于日,人之神发于目,目之所至,心亦至焉。”

    由此,内丹修炼打 坐时,凝神定息,舌柱上腭,心目内注,俯视丹田,很快便能入静。入静,是经过上述工夫后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其状态是:“心惟静则不外驰,心惟静则和 ,心惟静则清。”此时使要考虑运炼精、气、神问题,“精、气 、神之所以为用者,心静极则生动也,非平昔之所谓动也,用精、气、神于内之动也。精固精,气固气,神亦可谓性之基也。何也 气盖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

  [color=#6600CC]调神[/color],是入静平稳后调和、调配元神的工夫。张伯端认为必须内视、内听、内嗅。原因是: “两目为役神之宅,顾瞻视瞩,神常不得离之。两耳为送神之地,盖百里之音闻于耳,而神随之而又去。两鼻为劳神之位,随之而辨之者谁气神也。使耳目口鼻皆如眉,则神岂不安而 全之。夫如是,则不为后天也,亦不劳修炼也。大抵忘于目则神归于鼎而烛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目垂而下顾也;忘于耳则神归于鼎而闻于内,盖绵绵若存之时,耳内听于下也;忘 于鼻则神归于鼎而吸于内,盖真息既定之时,气归无海之理。合而言之,俱忘而俱归于鼎而合于内矣。”, 也就是说,通过内视、内听、内嗅等内炼,调神定息,使神归鼎内。 调息,是上述工夫的辅助工夫。整个筑基过程中,调整好呼吸,至关重要。
 
  张伯端说:“静 定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一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既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 而心已动矣。”说明人的心若沉著事物,便心散乱无定。故要用心息相依之法,拴住松驰之心,由 精入细,息调心定,终使心静而神存其真。

    [color=#6600CC]调精[/color]是筑基的最后一步工夫,也是炼精化气前的关键工夫。整个筑基工夫 ,重在培补精、气、神三宝,神调息调,则精亦调。精为气 、神之基础,所以必须首先调之补之。至于其方法,张伯端说:“竹破须将竹补宜,覆雏当用子为之(或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全圣机。”就是说,以己之神,补己之神;以己之气,补己之精;以己之精,补己 之精,方合天地造化之圣机。但是补精调精,不能独而为之,还必须精、气合炼。张伯端说:“莫把孤阴为有阳(或阳里阴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劳形按影皆非 道,服气餐霞总是枉。举世漫求铅汞伏,何时得见龙虎降气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原是药王。”指明精、气、神必须合炼。《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中《青娥在我》“真铅则元气矣,精气神亦先有胚胎在其中矣,火足气充,则元精元气元神尽合而为一,故婴儿产 矣。”“婴儿”便是“药物”。此时筑基工夫完成,修炼者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状态,下一步便可以转入炼精化气阶段了。

[color=#FF0066][size=5][i]第三 北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北派功夫主张清修,强调清静不二法门,因而其筑基方法亦在“虚无”二字。打坐之时,“ 忘情忘形,委志虚无,一念不生,静中至寂”,自然“天光自发,不内不外之间,若有一物或明或隐,乃玄珠成象。”

    北派功法认为,神依形 生,一点先天在人身中,个个不无,人人本有,只因世人迷真顺情,情境既熟爱河,流浪欲海波深,如有觉悟之人,得遇真师指点先天一气,便会“药从外来,依形而 生”同上。。 修炼之人,若能“委志虚无,寂然常照,身心无为,而神气自然有所为,犹天地无为,而万物自然化育”。这是因为:“静极之时,神抱于气, 气结精凝,结成一粒金丹,永在丹田之内。”同上。简单地讲,北派的筑基功夫不采取内观、存想、闭息、导引等任何方法,只在于一个“静” ,认为“静极生动”,自然会进入炼精化的阶段。

[color=#FF0066][size=5][i]第四  中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中派的筑基方法有二种,第一是李道纯致中和法;第二是黄元吉和闵小艮的中黄直透法。 李道纯强调筑基首先要致中和,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 执厥中”。人若能致中和于一身,“本然之体虚而灵,静而觉, 动而正,故能应天下无穷之变也。老君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即子思所谓致中和” 。这就是说下手之时心必须常清常静。
   
  其次要委顺,即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然;顺天命,顺天道,顺天时,顺天理。因为身顺天命,故能应人;心顺天道,故能应物;世顺天时,故能应变;事顺天理, 故能应机。由此可以达到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其三要照妄。照心常静,动则应万变,虽动本体常静。妄心常动,静则起万念,虽静本体常动。所以要灭妄心,不灭照心。妄心为人心,照心为道心。道心惟微,谓微妙而难见也。人心惟危,谓危殆而不安也。二者处于动静之间,所以要执厥中(致中和),使照心常存,妄心不动,以此而成道。做好上述工夫,便可以安炉立鼎了。 黄元吉强调筑基之初,打坐之时,先凝神,继而调息,至神凝之时,不必有浩然正气,至大 至刚,充塞天地,只要心无烦恼,意无牵挂,觉得心如空器,一点不有,意若冰融,片念不生,身体耸立,恍如山岳静镇,不动不摇。
[color=#FF0066][size=5][i]第五 东派的筑方法[/i][/size][/color]
  东派的筑基方法用先天无极图来形容,称“五行不到,父母未生,真空本体,清静圆明”。 看来东派筑基强调的是清静澄神,认为“先天混元真乙之气为生天生地生人 生物之根,方其未有动机,故溟滓无光,声臭俱泯,谓之无极。在人则至静无感,寂然不动 者当之。而佛氏所谓真空,儒者所谓未发,亦不外是。《老子》云:常无欲,以观其妙。《 易·系辞》云: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圆觉经》云:惟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竟 究成就,不起于坐便入涅般。三教圣人同一宗旨,但作用不同,故有三者之别耳” 。这就是三教圣人在入手时都强调洗心入静,摒除凡世 的一切欲望与烦恼,从而达到一个混沌无我的状态,以至静而生动,动而产元气。

[color=#FF0066][size=5][i]第六 西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西派的筑基功法比较繁琐,在下手之前要先开关,开关后才能进入筑基炼己,并且筑基还分 为小筑基和大筑基。小筑基中还配合外炼己功夫,大筑基中还配合内炼己功夫。
 
    西派功法最初亦采取打坐为入手法,只不过时间选择在深夜。李涵虚认为:“深夜打坐,清 静自然……夜来气清,息调神往。”一般是:五更天时盘坐,坐到巳时(9:00—11:00)起来,坐时不忘不助,若忘若存,寂寂惺惺,圆圆明 明。 打坐进入状态后,便可开关。

  [color=#6600CC]所谓开关[/color],为开关展窍。中年学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跷气萌,摄入鼎内,勿忘勿助。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自动,乘其动而引,不必 着力开,而关自开;不必着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河车之路可通。全凭自然而然。乘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逼尾闾,逆流天谷。自然炼精化气,灌注三宫。以 后复得外来妙药,擒制吾身之真气,令其交绝,同落于黄庭之间,结为朱橘,是为内丹。 展开关窍后,便进入小筑基。摄元阳而入内鼎,有胎自己绵绵,然后生后天之药,而行玉炼 之功。此时要配合外炼己,万象皆空,一尘不染,即古人对境忘情之旨。小筑基后,进入大筑基。养灵珠而生外铅,金水溶溶,勤行周天之妙,而完尽性之功。此时 要配合内炼己,河车之事,玉液之功,即《参同契》。“内以养己”之内容。 至于河车之功,在筑基中十分重要。自筑基以来,金鼎充足后,调内息,凝内神。神息相依 ,风火交合,忽然而灵芽吐萌,气机生动,即起河车以炼之,使之自下往后,由督脉进,逆流天谷,而返中宫,此得药当行之事也。……其妙在意守于内,神驭于外。神守内庭,只贵 凝,而不贵运,运则必用意,周天之妙,外运逸,而内掌劳,故内掌必以意挡之。……真意居中,调遣呼吸,以内应外。详细做法为:“运气开关,所以开关筑基,得药结丹也。

  其中 次叙,从虚空中涵养真息为始。收心调息,闭目存神。静之又静,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体皆忘。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到此,如天之有冬,万物芸芸,各返其根。如日之有夜 ,亥漏沉沉,各息其心。此无知、无识时也。谁晓得无知、无识之际,才有一阳来得,恰如冬之生春,夜之向曙。蓦地一惊,无烟似有烟,无气似有气,由下丹田薰至心阙,使人如梦 初醒。初醒之候,名曰活子时。急起第一河车,采此运行,迟则无形之气变为有形。此气也,名壬铅,名后天,又名阳火,故曰子时进阳火。何为进阳火,学人把初醒之心,陡地拨转 ,移过下鹊桥,即天罡前一位。誓愿不传之真诀也。此心名曰天地之心,又名妙心,又名元神,又名真意,又名玄关发现。移至尾闾,守而不乱。霎时间真气温温,从尾闾骨尖两孔中 ,透过腰脊,升至玉枕,钻入泥丸。古仙云:‘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路径此为尊。’即此 。
 
  愚人不知运气,便要舌舐上颚,以承甘露。吁!可笑亦可怜也。皆不得师之过也。须知运 气一道,只可引气入喉。《黄庭经》曰:‘服食玄气以长生’,因此阳火之气紫黑色,名曰玄气耳。服食之法,须要口诀,乃能送入气管。否则走入食管。否则走入食喉,从何处立得 丹基?须把这阳气送下气喉,至于玄膺,乃化为甘露之水。《黄庭》曰:‘玄膺气管受精符 ’此之谓也。玄膺名玄雍,又名玄壅,言人之气到此壅塞也。俗人不知玄妙,气至泥丸, 就想他化为神水,如吞茶汤一般。吾恐气管一滴,便叫汝咳而不休矣。盖水者有形之物,安能入得气管气安能入得气管?故《黄庭》曰:‘出清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犹言清 气出于丹田,玄气入于玄膺,二气转换云尔。气化为水,洒濯心宫,仍落于虚无窍内。宝之裕之,是为筑基。筑基既久,积累益深,乃有一个时候,照常静坐。忽于丹田中突出一物, 有声如雷之响,有色如星电之光,是为后天中先天药。即按第一车运之,至于泥丸,始化为液,饵而服之,方得玉液丹头。此得药结丹之始也。”

[color=#FF0066][size=5][i]第七  三丰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三丰派认为筑基是初功,在于寂灭情缘,扫除杂念。称“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 ,则天理常存”。其入手功夫仍是打坐, 打坐之中,最重要的是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功夫即会日长。

    因为凝神调息在于 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 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 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是为神息、 是为真橐龠、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放蕊,如胎方胞,自然真气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 丹田,是为河车初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气至而神未全,并非真动。

  《张三丰大道指要·玄机直讲》 其实内丹功夫,亦有小三候:积静累气为初候,开关展窍为中候,筑基炼己为三候。下手于 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欲,先闭外三宝,养其内三宝而已。此中最关键的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就是下手功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所谓凝神,就是收己清静之 心而入其内。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了神,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 ,即此。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调息者,调度阴跷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中。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 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勿助勿忘,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 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如痴如醉。可谓真消息,实乃玄关发现。

  三丰派还认为[color=#6600CC]神要真神,方算先天[/color]。所谓真神,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辩真伪,诀曰:玄关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一灵从规中起;定中生慧,一意斡旋;微茫之中,心光发现。修心即是存心。炼性即是养性。存心右便城郭坚固,不使房屋倒塌,即是筑 基。

    所以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婉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修炼。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而调动后 天呼吸,必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唯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要百日。

    这里[color=#6600CC]最根本原理在于养性,浇培鄞鄂,使内药成全,也就是炼己。[/color]心朗朗,性安安,情欲不干,无思无虑,心与性内外坦然,不烦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也就通常所说的内 丹。“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 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 所以《系辞》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这是道家修炼的层次,一步接一步的工夫。

  [color=#6600CC]何谓穷理[/color],读真函,访真诀,观造化,参河洛。趁清闲而保气,守精神以筑基。一面穷理, 一面尽性,乃有不坏之形躯,以图不死之妙。性者内也,命者外也。以内接外,合而为一,则大道可成。以至于三字,明明有将性立命,后天返先天口诀在内,诀曰:“初打坐,学参 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阿一阿鼎内剪。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候当等闲。闭目观心守本命,清净无为是根源。百日内,见应验,坎中一点往上翻。黄婆期间为媒 妁,婴儿姹女两团圆。美不尽,寻谁言?浑身上下气冲天。这个消息谁知道?哑子做梦不能言。”  

[color=#FF0066][size=5][i]第八 伍柳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伍柳派在筑基之前强调先炼己。[color=#6600CC]所谓炼己[/color],是炼人的本性而成真。所炼之者,眼逐于色而炼之不睹;耳逐于声而炼之不闻。平常日用,必当如是先炼,则己念伏降,而性真纯静。得真性者,即是佛与仙,筑基而基成。 伍冲虚认为“修仙而始筑基”。

  所谓 筑基,筑为渐渐的意思,基为修炼阳神之根本,安神、安息之所。基要先筑好,也就是说阳 神之所成就,神才会显灵,这就要依靠精力而为用。简单地说就是“息定还精,谓之筑基。息定精还,谓之精成不漏。若有漏,则不能为胎神之基。无漏,则身可久生而为伏气胎神之法界也”。“炼肾中真阳之元精,谓之筑基。阳精炼得不漏而返成,渐修渐补,得元精足,如童子之完体,方是筑基成者。” 见伍冲虚《天仙正理直论增注·道源浅说篇》。
 
  柳华阳认为筑基之始,必须“忠、孝、仁、义,五戒全净,然后有所望焉。”见柳 华阳《慧命经·六候图》。“下功之时,处于静室。坐则忘形,回光返照,以性入于命宫。静极生动,情来归性。”见柳华阳《慧命经·正道功夫直论》。 筑基的根本目的是炼阳精,产阳神。伍冲虚认为:“神原属阴,精气属阳。依阳精真气,则能成阳神。不依阳精真气,则不能成阳神,止为阴神而已。精气旺,而法力大。精气耗,则神亦耗,而灵光弱。此理之所以如是也。欲得元神常住而常灵觉,亦必精气常住而长有基地也,自基未筑之先,元神逐境外驰,则元气散,元精败,基愈坏矣。

    要使元精不败不漏,就要掌握“泄漏修炼之法,教人再入胞胎,重造我之性命。将我之神 气入于此窍之内,合而为一,以成真种。如父母之精气入于此 窍内,合而为一,以成胎孕,其理一也。”

    事实上,人的元精容易“逐于交感,年深日久,恋恋爱恨,一旦欲令不漏而且还气,得乎气气之散于呼吸,息出息入,勤勤不已,一旦欲令不息,而且化神,得乎气神 之摄于思虑,时递刻迁,茫茫不已,一旦欲令长定,而且还虚,得乎此皆无基也,是以必 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 神补其神,筑而基成。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而不成基。所谓打成一片,正为此而 言也。见伍冲虚《内炼金丹心法·筑基论》。 等到基础筑成,精自然固,气自然还,就可以验证到人仙之果。并且“为出欲界,升色界之基者,以此。为十月神定者之基,由此。而九十月不昏者,有此基也。十月 神不外驰,而入大定者,有此基也。所以炼气而气即定,绝 无呼吸一息。炼神而神即虚,而不昏迷一睡。此所谓阳神之有基也。基成由于阳精无漏,而 名漏尽通。无基者,即无漏尽通也,一阴灵之性,五通之果。五通者,阴神之神通也。若阳 神,则有六通,多漏尽通也。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尽通 。此一通,为阳神之所多。余五通,阴神司。同上。

[color=#FF0066][size=5][i]第九 千峰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千峰派认为筑基,“以炼为筑,以筑为炼,二者合一,明性命双修之真谛”。下手工夫仍为静坐,但要求静坐之前,扫除一切私心 杂念,宽放衣带,身体不受束缚,使血脉流通无阻。等到入坐时,身如槁木,心似寒灰。两目下观鼻为准,不可太闭,太闭会伤到神气;亦不可过开,过开神光就会外驰。应该以微闭眼睛看鼻准,意念在两目中间齐平处为最佳。

  时间长了,慧光自然出现,这是修丹起初收合 念头的方法。接着盘膝稳坐,左腿向外,右腿向内,为阳抱阴。左手大指,捏定中指。右手大指,进入左手内。《捏子诀》:右手在外,为阴抱阳。此名子午八卦连环诀,《经》云: 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等到心气适和后,含眼光,凝耳韵,舌顶上颚,调鼻息。如果息不调,恐有闭塞喘钯之患。息调,身心全忘;寒兑,终日如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静坐的目的是得到“万念皆空,方寸炼性,开目观空”,且“观空而不空,为真道;观空而空,为伪道。因而不知归中,故慧光不能发现。心下、肾上中间虚空之处,内有灵气,机发则成窍。神灵归中,灵气上腾而成这个为不空,无光之虚空为顽空,灵光之虚空为真空。真空不空,顽空乃空。不空即是灵光,由于黄庭所发者”。

    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安神祖窍”。有诀曰:“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 先天。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涵养本源在方寸,双林树下觅本宗。垂帘明心守 祖窍,手脚和合扣连环。乾坤合成灵祖窍,包罗天地空不空。杳杳冥冥圆光献,这个正位神归中。玄牝妙兮不可言,细入微尘大包天。人若能知此妙窍,万年不坏一金仙。”

  赵壁尘认为祖窍在人身上,世人很少知道,其“正在天之下,地之上。日之西,月之东。正 中是祖窍,前是玄关,后是谷神,中是真性,内藏真息。虽与口鼻之息相通,而常人之息以 喉,由口鼻进出, 不能入于祖窍以归根。真人之息行内呼吸,四个来往,不用口鼻呼吸,则 息息归根矣。欲寻真人之息,须调后天呼吸之息,以寻真息归根。其气藏于祖窍,故息调则 气和,息住气不散。”

  而其真正位置则是在[color=#6600CC]眼的中心内[/color]部,老子曰:玄牝之门,是为守中抱一,内里有颗黍米珠,为人身天 地之正中,藏元始祖之窍也。是知窍而不知妙,妙者,性光也,就是这个而已。修炼用功之时,两眼归中守一,养于祖窍之内,勿勤勿怠,谓之安神祖窍。为炼性 之所,立命之根。了然曰:“不炼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金丹亦不 结。”同上。。眼睛微闭,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闭口藏舌顶住上腭,五行之中神自凝。了空曰:“上腭是天池穴,因其上通脑髓,恐其往下泄,用舌顶住 天池穴,引真气由玄膺穴下降丹田,生有甘露,顺归气,过十二重楼。” 所以舌尖倒顶上腭,真气聚于祖窍之前。眼常观此窍 ,耳常逆听此窍,舌常顶此窍,运用思维,念念不离此窍,行、立、坐、卧,心心常在此窍 ,一转瞬间,亦不可忘却此窍。惚然心情气爽,浩然 ?畅身壮,寂然 无思 无虑,豁然知空不空。了然悟性。真性功夫至此,自然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灵通。忽 有一点真阳,从中而发出,此为玄关发现。凡是点完祖窍,再点,阴阳和合,三花聚顶、四 门紧闭、五气朝元完毕,再细细开通周身关窍。 在静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腿脚麻木,可立即“闭口鼻,脚尖向上一扬,脚跟向下一蹬,遂 吸气,心意由涌泉双上阴脉至穴,又呼气,心意由气穴双走阳脉至涌 泉为止。如此数回,麻木自无 插入《性命法诀明指》卷一图。 矣”同上。 时间长了自然就会静极生动,真情一到,即活子时,下手采取,以精补体,即得长生。采补 百日,得元气六十四铢,一阳返回身体。 一阳初动的时候,就要安金炉立玉鼎。有诀曰:“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炉。十安 街前安玉鼎,神之宅呼吸根。”

    玉鼎,在两耳尖上之中心方寸玉枕之中心 ,是元神室。金炉,正在肾前脐后、两胯上之中心,此是真金炉。此炉是真气穴。黄庭经: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金炉是存神养气的地方 ,将祖藏在炉内,若藏非藏,若无非无,心意不可胡思乱想,呼吸之气随 意出入而为正功。玉鼎正在大脑中心,内藏一胞,为先天真性所居的地方,即元神室。两边 各有一管,联于眼珠,复下通心,故曰: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又曰鼎内存性。

  在安炉立鼎过程中,要采取吞津液法,得此吞法,乃是造精之捷径。用舌头顶住上腭,舌根 两穴,较其他时间生出的津液多而且快,等到满口不能装容,气管正要喷出,斯时引颈而吞 ,必入任脉,下至真气穴,渐化为阴精、阳精。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旺, 身体一定会强健。如果不经过师傅传授,精液吞下,先入胃中,再入左心房,方能化血。出 心脏,经由大动、大静两脉,血液周流全身,始入任脉管,血色渐化灰白,而有粘性,俗名淫水。如果发现外肾一举,便是活子时到,须要无念采取。

  采取的方法,又有老年、少年、 童贞之别。童贞的身体是本元体,毫无亏损,如将其圆陀陀、光灼灼的慧命收归中宫,时时醒悟,刻刻觉照,护持十月,即可过大药关,养成仙体。再得出胎口诀,将道胎引出,亲为 佛子,称之为顿法。中年用下手法补足从前亏耗的精,使精、气、神充足,慧光自现,马阴藏相,即可过大药关,称之为渐法。如遇到年迈之人,已过六十四岁,身中真阳不生,当以 添油接命法,得此真诀,淫根一萌,外肾必 插入《性命法诀明指》卷二图。

  举,立即凝心以宰之,吸呼而吹之,顷刻之间,淫根自然缩回。 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另外使用文武火。心意注定生死窍,淫根一缩,然后吸呼气从尾闾关一 提,升到顶心。一降,落于丹田。急促谓之武火,微微谓之文火。一定要息息归根,片时真 阳必缩回。假如是年迈之人,真情不动,可用敲竹斗龟法唤之。及将真阳唤起,速 接真气,非口鼻吸呼此气,即有精,则得生;失此气,精源竭,则必死。等到唤起后,用意向上吸气,送到炉下。九吸,自子至丑。阳不缩回 ,再九吸,自子至寅。不缩如前,一点到卯,少停,下降归炉,又九吸,自子至卯,少停, 复升至辰。不缩如前,又九吸,自子至卯,少停,复升至巳,下降归炉。计吸四九,合成三十六,为进阳火。若吸至此,外肾仍不缩回,急速采药接之,以补其亏损。 然后,再一吸自子至卯,少停,再升至午。先升不用意,后降须用意。再少停,一呼,用意下降到未,六降归炉。如前一吸自子至午,一呼用意下降到申,六降归炉。复如前法,一吸 自子至午,一呼下降至酉,少停,为沐浴。再降到戌,六降归炉。仍如前一吸自子至午,一呼至酉再至子,六降为止。如此二十四降,为退阴符。 上步功夫完成后,就要炼和合凝集之法。和者,心中阴气能和肾中阳气,阴气得阳气,则有 安心立命之所。合者,肾中阳气,承受心中阴气,则自敛收坚固其体。凝者,是凝神之法,二目和合归并一处。集者,下照坤脐,肾中真命,自然集合一处。此即性命双修,养神养气 之法。 和合凝集已久,忽然下身融和,真阳升起,使气意自尾闾关一吸,升到头顶,一呼降到真气穴,谓之法轮一转,为采取烹炼,永是意同呼吸转,外肾自缩回。

  复观 气穴,久则由气穴升出慧光,乃汝身之精、气、神充 满,自然发生者。功勤德厚者,百日内外,丹苗可发现。同时还要注意广修己德,多行好事 ,犹恐躬之不逮。 功夫至此,算是筑基完成,下一步可行生精、化精、走精、炼精的功夫。 

[color=#FF0066][size=5][i]第十 女丹派的筑基方法 [/i][/size][/color]
  修炼女丹,筑基之前,必须先收受戒律。称:“按女修,应受九戒。戒律曰:行持不退,大 有利益。戒果圆成,不经地狱之苦,生逢十善之家,名登紫府,位列仙班。”见《 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则》。内容为:孝敬柔和,慎言不妒;贞静持身,离诸秽行;惜 诸物命,慈愍不杀;礼诵勤慎,断绝荤酒;衣具质素,不事华饰;调摄性情,不生烦恼;不得数赴斋会,不得虐使奴仆,不得隐善扬恶。同上。

  以上九戒,包含净口、 净身、净坛等内容,若能遵守,方可受持正途。 其次要懂得女子命本,因为女子不同于男子,女子属于阴质,当十三四岁时,元气充足,真血盈满。“有阴中之一阳,月圆之光正旺”。等到月经一来,元气逐渐被打破,真血逐渐遗泄。假如到了婚嫁之后,或生男生女,元气渐渐损耗,真血渐渐亏损。虽然每个月都有月经产生,但是每个月都受到月经伤害。女命难修,在此一着。所以女子想要候命还元,必须寻找修炼真诀。

  再次要掌握女子性原。女子属水性花质。正当年少时,知识已开,就应该自我调整。不能任 纵戏游,兼戒奔驰。这一阶段,自然有一点初经,合于子宫,如星如珠,乃是先天至宝,藏于坤腹之上,位在中黄之中。女子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知道清洁性情,不看淫戏,不听淫 词。举止幽闲,动循内则,静则释如。则一点初经,得附性天。便成元一,一变赤珠,不化成月经。如果像一般的女子不懂得这个道理,像儿童一样生性喜动,或随嬉驱,或逐跳奔。 这样就会气动心摇,精神内乱,真气不固。一点真阳,油然融化。其热如火 ,夺门而下,破扉而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女子月经。从此以后,纵然守贞不嫁,但总是平凡女子。 懂得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跨鹤而端坐于蒲团之上。两腿交叠,一膝压于另一条腿膝盖之上, 下面的脚跟顶住玉门,然后盘坐下去,上身必须保持头脊正直。目的是紧闭下关,封固元气,避免下元泄漏。然后收心,有诗曰:“吾身未有日,一?已先存。似玉磨逾润,如金炼岂昏?扫空生灭海,固守总持门。半黍虚灵处,融融火候温。 ”

  这就是说人生孕育之时,已经有先天存在身中,刚柔相济。如果能够排除各种妄想,守住玄关一窍,便能炼成一点灵丹。 再进一步,就是止念,继则调心。念止心调,便可从事按摩方法。按摩方法忌讳避炎就凉, 因为女子以血为本,其性偏阴。阴性喜凉,不借按摩难以产生气机,就容易陷入纯阴。阴就会凉,凉就会冰。如果不加以运动,就会酿成痰凝、血淤等病,而功亦难行。然而必须从止 念调心开始。因为“女属坤,而坤藏真火,火伏则吉。火发烁金,不调而运。金遭火逼,则有翰音登天之象。故女修诀,惟从止念调心始”。

  太虚氏说:“念止则气纯,心调则气和。继行按摩,则有阳发之机。虑或机郁躁生景象,必起提灌真阴之念,此纯阴汹聚之由。盖静则阴凝,不动则阳郁,初学必有此弊。不知推究发 躁生烦之由,遽求得凉快一时,误矣。必须加功,用运通气机之法。气行则躁自释,不悟此而求效,适更增病。此又痰凝血淤之所由致也。故切戒之。法惟续事按摩者,正以杜斯淤凝 之窦。又以情乐功喜进,或致按摩过猛,地火焰腾。凡火从之,则有烁金之弊,故有翰音登天之戒。翰音者,酉禽也,逼之极度,则飞走上登。故又申说止念调心之妙,盖示此则为女 宗彻始彻终之要诀”。




筑基,是道家修炼的入手功夫。就好角盖房子一样,先要打好地基,才能修造完成,因此谓之“筑基”。筑基坚牢,房子才能造得稳固高大,喻之丹功,先要坚固自身形体,充实本元,然后修到高深层次,才有足够的保障。因此筑基功法,为内丹修炼之关键,直接关系到今后修证的高低成几,十分重要。
筑基功法,通常说是“百日筑基”、“百日功灵”。意思是说城要一百天的时间,才可以完成筑基的功夫。但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随着每个人身体素质和悟性(理解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是一百天,也可能两个月、四个月或一年不等。
对于一般人学道而言,作为修炼筑基的实际行持考虑,从事这步功夫,可以进行一百天的时间作为保障,一般能够达到筑基的预期效果。

    [color=#FF0066][size=5][i]静功总说[/i][/size][/color]
道家修炼筑基法,先从静功开始。其实修炼过程的每一小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无论是起初入手、最末了手,还是修炼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每一个不同层次和同一层次的不同侧面,都是静功在起主导作用。因此,也可以把道家修炼总的称为静功。

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东西;而在气功之中,属于高层次的功法。内丹与气功的层次之差别,由此可见。



  [color=#FF0066][size=5][i]静功之道[/i][/size][/color]


1、 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姿式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怀疑啊,难道舌头不卷过来就堵不住?)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这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这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



[color=#FF0066][size=5][i]2、静功的内在法诀[/i][/size][/color]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出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出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现,观光即知自身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
  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而到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color=#FF0066][size=5][i]静功与气功[/i][/size][/color]
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未必就能符合“静”的原则。试看社会上各处所流传的气功,多数功法都要运用意念,不是用意念引导行气,或者动作、行气、意念都混在一起。可见气功的法门虽多,总是要用意念,然后加上气的动作。静功则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动作,如果有意念使之动作,就失去了“静”的意义。
  这样对比而言,静功比气功的起点要高。许多气功把静功作为本派的最高功夫。而在内丹法之中,静功只是最初下手的筑基功夫。由此可见,静功和气功在层次上存在差别。
  静功和气功之利弊,亦有所不同。气功做得好的,能够去病健身;做得不好,不但旧病不愈,反会增添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难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大的效果,绝对不会又添新的毛病。可见气功有利有弊,而静功则是有利无弊。
有些气功,虽在也有静坐法。但就其本质而言,静功是“静”的一方面事,气功是“动”的一方面事,二者性质不同。气功的静坐法,不合内丹静功之原则。气功静坐,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然说是静坐,实际上仍然属于动的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对于各种病症的治疗而言,气功的作用离不开静功,离开了静功,气功的效果很难保障。比如胃溃疡病和神经衰弱,如果不用静功,单靠气功很难保证能有切实的效验;假使不用气功,专做静功也完全能够痊愈。近些年来冶病效果较好的气功,实际上总是包括有静功的作用在内,于无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关系甚大。病愈之后,一般人都认为是气功的效果,不知静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复健康的主导作用,气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在治病方面,气功和静功不可分离,练过气功的人士,进一步深造修炼筑基之静功法,对于身体的健康长寿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都将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 此贴被王家荣儿在2011-04-24 21:36重新编辑 ]

「遗忘。」角落

ZxID:9208925

等级: 小有名气
那些人的谈笑风声、竟藏了多少心事、     「泠薇」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4-24 0
额的个神....
      这穷极一生都不一定练得好啊= =!
慕颜雪

ZxID:13300889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王家荣儿
治愈系什么的真有爱啊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4-24 0
娘子 我来支持啊
]
瑶池碧落

ZxID:11335430


等级: 派派贵宾
配偶: 齐小憩
小憩哥哥。哪去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4-25 0
已审
相关帖
道教内丹修炼
本文来自派派小说论坛 :http://www.paipai.fm/r5887741_u11335430/
感谢支持素材区
O(∩_∩)O~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