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三大士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3033 回复:3

[人文通史] 开元三大士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貓夫人°

ZxID:2243899


等级: 派派版主
配偶: 暮夏°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8-19 0
开元三大士
[size=2][attachment=11328125][/size]
[size=2] [/size]
[size=2]  唐玄宗开元年间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他们来到中国传教,并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经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称这三位僧人为“开元三大士”。《三国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率不空三藏至京师,敕居于慈恩寺。智传龙树之密教,所至筑坛度人,时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为开元三大士。”[/size]
[size=2] [/size]
[size=2]  [b]善无畏[/b][/size]
[size=2][attachment=11328126][/size]
[size=2] [/size]
[size=2]  善无畏善无畏(637~735),梵名音译戍婆揭罗僧诃,或译为输波迦罗,直译为净狮子,意译善无畏。中印摩揭陀国人。他的先代出身刹帝利,因国难出奔乌荼,做了国王,承传到他,十三岁就依父亲佛手王的遗命即位。兄弟们不服,起兵相争,他于平乱之后,让位于兄,决意出家。先至南印海滨觅得殊胜招提,修习法华三昧。又由水路搭乘商船,游历中印诸国,密修禅观。及到摩揭陀,访国王,王妃原是他的女兄,他们了解到善无畏舍位出家的经过,大加敬重,由是名声远播。他曾把自己所携传国宝珠施给那烂陀寺,装饰在大佛像的额端上。后归依寺内以禅、密著名的长老达磨鞠多,研习密教,受到鞠多的赏识,将总持瑜伽三密及诸印契完全传授给他,得了灌顶,号为三藏。他又周行各地,遍礼圣迹,方便诱化。八十岁左右,依着师教东行弘法,携带梵本,经过北印迦湿弥罗、乌苌等国,到了素叶城,应突厥可汗之请,讲《毗卢遮那经》,然后再前进通过天山北路,达于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宝应)。因为他的声誉早已传至汉地,唐睿宗特派西僧若那和将军史宪,远出玉门迎接。他于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到达长安,被礼为国师。先住兴福寺南塔院,后迁西明寺;玄宗并严饰内廷道场,尊为教主。717年(开元五年),开始在西明寺菩提院译出《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一卷。写定进内之后,即有敕令将带来的梵本全部送藏内廷。从此他便注意另访未译的密典梵本。先有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无行求法,游历南海、东印、中印各地,曾住大觉、那烂陀等寺闻法,并访求梵本。学毕回国,途经北印病卒(见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所将梵本,由同行者带回中土,存于长安华严寺。善无畏和一行同往选取前未译过的重要密典数种。724年(开元十二年),他随玄宗到洛阳,于724、725年间(开元十三、十四年),在奉先寺译出《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等三种。732年(开元二十年),他曾请求还归印度,优诏慰留。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得病,十一月卒于洛阳大圣善寺,年九十有九。740年(开元二十八年)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于塔院侧建碑,其弟子李华撰文。[/size]
[size=2] [/size]
[size=2]  [b]金刚智[/b][/size]
[size=2][attachment=11328127][/size]
[size=2] [/size]
[size=2]  金刚智金刚智(669~741),梵名跋日罗菩提,南天竺人,据说原本是中天竺国王的三儿子,因为受南天竺国王派遣入唐传法,一般就称他为南天竺人了。金刚智十岁出家(此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宋高僧传》卷一,则载为十六岁出家)。出家后,金刚智在那烂陀寺向寂静历智学习“声明”,十五岁又到西印度学习法称的“因明”,历四年,又回到那烂陀寺,二十岁受具足戒,接下来的六年间,金刚智遍学大小乘律,习《般若灯论》、《百论》、《十二门论》。二十八岁时到著名的迦毗罗卫城向胜贤论师学瑜伽行派一系的《瑜伽师地论》、《唯识论》、《辨中边论》等。三年后,金刚智又到南天竺,向龙智学习《金刚顶瑜伽经》等密法,并受五部灌顶。自此以后,金刚智在遍习大小乘佛法的基础上,专心于密法,“虽内外博达,而偏善总持,于此一门罕有其匹。”(《贞元释教录》卷十四)离开龙智后,金刚智返回中天竺,不久游师子国,遍访圣迹,一年后回南天竺。[/size]
[size=2] [/size]
[size=2]  在南天竺王宫中住了一月余,金刚智对国王说:“我要到支那国去礼文殊师利菩萨,并去传播佛法,现在就向您辞行。”国王再三挽留,金刚智决心不变,国王就派人护送,带上经典梵夹及大量佛教用品和珍宝(后遭风浪,所携经卷受损)。出发那一天,国王、大臣和四众弟子送到海边。金刚智向东遥礼文殊,向西拜观音,就告别众人出海了,途中又经师子国,在宫中住一月,乘波斯商船继续航行,在佛室利逝国因为天气恶劣而停留了五个月。前后经过三年的航行,经历了无数险风恶浪,金刚智终于在719年(开元七年)到达广东海面(据《宋高僧传》卷一),节度使派三千人分乘数百只小船出海远迎。次年初,金刚智到东都洛阳,又到长安谒王,后来就随皇上在两京之间传教,“所住之刹,必建大曼荼罗灌顶道场”(《金刚智传》,《宋高僧传》卷一)。[/size]
[size=2] [/size]
[size=2]  据海云的记载,金刚智来华后曾向善无畏学习密法,当他得知善无畏也在这里传说,传授大毗卢遮那教法时,叹言:“此法甚深,难逢难遇。昔于南天竺国,闻有大毗卢遮那教名,遂游五天访求,都无解者,今至大唐,喜遇此教。”(《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于是请善无畏向他传此法。[/size]
[size=2] [/size]
[size=2]  金刚智自723年(开元十一年)开始译经,是因一行之请而译的。一行得知金刚智弘传密法,就来请教,金刚智一一为他解答,并为一行灌顶。一行要求金刚智把关于这部分密法的经典译出来流通于世,于是金刚智就在资圣寺组织翻译了《瑜伽念诵法》(即《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印度僧伊舍罗译语,一行笔受。到730年(开元十八年)在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经曼殊师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和《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各一卷,次年开始又译《金刚顶经瑜伽修学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和《千手千眼观世间菩萨大身咒本》一卷等经。[/size]
[size=2] [/size]
[size=2]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允许金刚智回国,走到洛阳时,因病去世,在洛阳龙门奉先寺起塔,塔铭由隐士混伦翁撰写。[/size]
[size=2] [/size]
[size=2]  [b]不空[/b][/size]
[size=2][attachment=11328128][/size]
[size=2] [/size]
[size=2]  不空(705~774),是不空金刚的略称,梵名阿目佉跋折罗。对于不空在印度的一段历史,特别和金刚智的相遇,史料中有不同记载,主要的分歧是一说金刚智带不空来华,一说是不空先来华后遇见金刚智。根据《贞元释教录》卷十五的记载,不空是狮子国人,718年(开元六年)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遇见金刚智,便随金刚智来华,720年(开元八年)初到洛阳(按不空自己在《金刚顶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决》的中说法,则是在721年(开元七年)到达西京洛阳,并为一行灌顶),724年(开元十二年)受圆戒。按照《不空三藏行状》的记载,则不空本是北天竺人,婆罗门族,自幼父母双亡,由舅舅抚养,十岁外出游历,来到中土的武威、太原等地,十三岁遇金刚智(这个年龄和《贞元释教录》中不空见金刚智时的年龄一致),十五岁出家,师事金刚智,二十岁时受具戒,受具的年龄也和《贞元释教录》的记载一致。在《宋高僧传》中,采取了《不空三藏行状》的说法。[/size]
[size=2] [/size]
[size=2]  在金刚智门下,起初,金刚智为他讲梵本的《悉昙章》,不空十来天就通了,金刚智觉得他不同寻常。由于他通晓多国语言文字,又长于说一切有部有律典,所以金刚智译经时,常要不空参加,但不空还想学习更深的密法,可他“哀祈瑜伽五部三密,求之三载,未遂夙心。”(《不空三藏行状》)于是打算回天竺去求法,金刚智得知后,第二天一早就为他传五部密法。[/size]
[size=2] [/size]
[size=2]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玄宗准许金刚智回国,不空随侍,但金刚智刚到洛阳就因病去世了,不空奉师遗命,想继续南行回国,玄宗要他到狮子国去送国书。742年,不空到达南海郡(今广州市),乘船经诃陵国(今爪东部)而到狮子国,途中历经大风恶浪。狮子国王给了不空极大的礼遇,甚至亲自为不空洗澡沐浴,不空请普贤阿阇黎为他重新灌顶,他的弟子也同时入戒坛学密法。不空在狮子国遍求佛典达五百多部。接着又游历五印全境(此据《不空三藏行状》及《宋高僧》卷一之《不空传》)。[/size]
[size=2] [/size]
[size=2]  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不空带了许多经典,返回长安,奉敕住鸿胪寺,不久有诏,入宫内建立道场,为玄宗作五部灌顶。玄宗又要不空祈雨,并赐紫衣,赐号“智藏”。749年(天宝八年),玄宗同意不空回国,但到南海郡时,不空就生病了,不能前行了,这时玄宗敕命留住,753年(天宝十二年),由于西平郡王哥舒翰有请,玄宗又命不空回长安赴请,次年就到武威,在开元寺授徒、译经,《金刚顶经》三卷就在此时译出。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不空奉诏回长安,在兴善寺开坛灌顶。安禄山攻入长安后,肃宗逃到凤翔,不空在长安,经常和肃宗秘密联络,肃宗还都后,对不空也就格外看重,经常给大量礼品,又请他在宫内建立道场。他搜求国内所存(特别是长安所存)各种梵本原经,集中起来,加以翻译。唐代宗即位后,对不空恩泽有加,不空译出《密严经》和《仁王经》,代宗亲自为之作序。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代宗进不空为“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代宗敕不空到山西五台山建道场。在此之前已经在五台山造了金阁寺和玉华寺,金阁寺后来成为密宗的重要寺庙。次年的十月二日,是代宗帝的生日,不空以自己所译经典为礼献上,代宗就令全都入藏,并给不空及其他译经僧大量赏赐。不空又上表要求造文殊阁,获准。[/size]
[size=2] [/size]
[size=2]  774年(大历九年),不空圆寂,去世前有言相嘱:“无殉利以愿身,勿为名而丧道。”(《行状》)代宗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赠不空“司空”号,谥“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size]
[size=2] [/size]
[size=2]  不空的译籍,据不空在代宗生日时所上的《表》中记为七十七部,一百二十卷(《不空传》,《宋高僧传》卷一),《贞元释教录》记为一百一十部,一百四十三卷。[/size]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8-19 0
已审、

都是印度僧人啊。。
祤绫

ZxID:10371954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陸言生
企盼。珍惜。奈何。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2-13 0
汗,刚开始以为开元三大士是啥诗人之类的,没想到是僧人啊……
lininxue

ZxID:143776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23-07-11 0
谢谢楼主分享,新的知识又增加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