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14465 回复:46

[人文通史] 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mylord

ZxID:3331904


等级: 热心会员
倦怠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5-02 0



与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相关的四大名菜


西施



西施舌



        西施舌:西施故里有一种点心被称为“西施舌”。糕点师用吊浆技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后再以糯米粉为包入枣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几种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舌形模具中压制成型,汤煮或油煎均可。这种点心特色颜色如皓月,香甜爽口。此餐,还有一道以海鲜贝类牙蛤或沙蛤制成的汤类,也被子赐以“西施舌”的美名,相传唐玄宗东游崂山时,厨师给他做了这道汤菜,唐玄宗吃后连声叫绝。可见此菜美味非同凡响。这道汤菜,汤汁腻滑,品质爽滑,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杨贵妃



贵妃鸡

 

  贵妃鸡:这是上海名厨独创的一道川菜肴。它是用肥嫩的母鸡作为主料,用葡萄酒作调料,成菜后酒香浓郁美味醉人,有“贵妃鸡”之意。在西安还有一种“贵妃鸡”。它以鸡脯肉、葱末、料酒、蘑菇等为馅的饺子,形似饱满的麦穗,皮薄馅嫩,鲜美不腻。




貂蝉



貂蝉豆腐



      貂蝉豆腐:又名“泥鳅钻豆腐”。以泥鳅比喻奸滑的董卓,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烹煮的命运。好似王允献貂蝉,巧使美人计一样。此菜豆腐洁白,味道鲜美带辣,汤汁腻香。民间小吃中还有种“貂蝉汤圆”。传说王允请人在普通的汤圆中加了生姜和辣椒。董卓吃了这种洁白诱人、麻辣爽口、醇香宜人的汤圆后,头脑发胀,大汗淋漓,不觉自醉,被吕布乘隙杀了。




王昭君



昭君鸭



      昭君鸭:传说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后不惯面食,于是厨师就将粉条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鸭汤煮,甚合昭君之意。后来人们便用粉条、面筋与肥鸭烹调成菜,有称之为“昭君鸭”,一直流传至今。在西北地区还流行一种以王昭君的名字命名的“昭君皮子”是人们在夏日常吃的酿皮子。其做法是将面粉分离成淀粉和面筋,并以淀粉制成面条,面筋切成薄片,搭配并食,并辅以麻辣调料。吃起来酸辣凉爽,柔韧可口。







宋太祖------ 一生迷恋的豆油卷



宋太祖与豆油卷的故事

  豆油藕卷,俗叫豆油卷,是楚乡湖北孝感民间传统风味素菜名馔。因孝感向以盛产优质莲藕出名,故当地人民素喜烹食各种藕肴。特别每适年节喜庆,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烹制豆油的美味佳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自小家贫,早年曾浪游楚地,以推车贩运为业。一次寒冬,他手推独轮车,从古“楚王城(今湖北云楚)来至孝感西湖村,当独轮车满载贩购的西湖莲藕后,却已时值风雪黄昏,饥寒交迫,赵匡胤便推车投宿湖酒家。急欲酒菜充饥御寒,然而,却逢当年因年岁饥馑,兵祸战难频繁,朝廷严禁民间酿酒,加之此时酒馆饭菜俱空,厨间仅剩两张未用完的豆油皮及葱、姜等零星物料,而聪明的厨师触景生情,以显示自己厨艺高明,便随机应变,即取用来客独轮车上的莲藕作原料,经洗净去皮,切成细丝,略用盐腌渍后,抖入葱、姜、香菇丝等调配料和少许面粉,用净布紧紧卷捏成一字条形,再用抹过面糊浆的豆油包牢,以锯刀法切成形似“车轮”一样的筒片,并经油炸烹制,稍许,酒家端上一盘“豆油藕卷”和一壶私人家酿陈酒送上餐桌。赵匡胤非常感激,便一人独酌起来,边吃边即赞日:“豆油藕卷肴,兼备美酒好,落肚体通泰,今朝愁顿消。”于是,“豆油藕卷”这一佐酒美肴即问世并沿传下来。

  大约过了十多年后,在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一跃而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一天,他忽然想起当年在西湖酒馆吃过那难得的美酒和佳肴,顿时感慨万分,为了不忘旧情,便特对孝感颁发诏书,取消西湖禁酒令。据《孝感县志》转引《方舆胜地览》记载:“太祖(赵匡胤)践位后,令宽西湖酒禁,仍置万户酒馆”。自此,“西湖酒市”复兴,亦沿传千年。

  迄今,千年古迹犹存,孝感城西入口处,还立有“宋太祖沽酒处”一石碑。诗题“高馆临湖旧业荒,青帘市岸指垂扬,金舆玉辇无消息,犹想当年酒瓮香”。此处,乃孝感八景之一的《西湖酒馆》遗址。虽然这是往事越千年,时过境迁,人亦作古,但历史文献记载尚存,而当年赵匡胤在西湖酒馆吃过的美酒和佳肴,至今却都仍然流传人间。







乾隆与凤凰蛋的传说


(这张图不是很恶心,其他的。。。寒)

      那一年,乾隆皇帝扮作客商模样,到浙江金华府去游玩。突然在金华北郊遇盗,随从全部失散。他只身一人,心慌意乱地在山路上逃命,结果迷失了方向。 
 
  荒山野岭,前有强人,后无救兵,乾隆越想越怕。正无奈何间,却听见树丛后边有开门的声音。乾隆回头一望,原来不远处有间草房,屋前有个农妇正在整理柴禾。乾隆三步两脚走了过去,向农妇招呼道:“大嫂,我经商路过贵乡,不料在林中遇到强人,只身逃到此地。请大嫂行个方便。”
 
  那农妇朝乾隆上下打量一番,看看确是个生意人;犹豫一下说:“既然这样,不嫌脏就进屋吧。”乾隆走进屋里,惊魂稍定;却感到又冷文饥,身上不住发抖。那农妇看他这副样子,甚为不安。心想:这人有点文质彬彬,想来从未经得风浪,这次必定大受惊吓。我既然让他进屋,进屋便是客,总得烧些点心泡碗茶,让他吃了压压惊。于是请他坐下,自己到灶边去生火烧水。等水开了,又到屋后摘来十多个八角刺的嫩头,用双手轻轻搓了几下,放入碗内,舀一勺滚水泡了下去。然后捧给乾隆说:“客人,荒山野岭,这也算不上—什么茶,你就将就一下吧。” 

  乾隆喝了几口,觉得身子暖和起来,不再打颤了。仔细看看碗里,碧绿青翠,一股清香冲上鼻子。于是慢慢地细品茶味,称赞说:“哎呀大嫂,我闯南走北,吃过多少天下名茶,即使是‘峨眉云雾’、‘西湖雨前’,哪里比得上你大嫂碗中之物。真是好茶呀好茶!”那农妇听听好笑:这八角刺满山都有,是什么稀罕东西!如今这客人却夸它比“西湖雨前”还好,这又从何说起!她接着又想:现在茶是对付过去了,但点心尚无着落,如何解决?正为难时,忽听得灰塘边草窝里一只伏着的母鸡,“咯咯”叫了几声。她心里一亮,对了,窝里还有八个孵鸡蛋,索性不孵算了,就烧给客人吃吧。于是蹲下身去,拣出八只孵鸡蛋,放进锅里。
 
  等鸡蛋烧熟,那农妇便用碗盛好,捧到乾隆面前说:“吃不来的点心,你也尝尝。”乾隆肚皮早已饿得发慌,一见热气腾腾的熟鸡蛋,心里好不高兴。接过碗,便动手剥蛋。谁知几块蛋壳剥落,一只毛茸茸的小鸡露了出来。乾隆此刻饥饿难当,也不管小鸡小鸭,挖出来便往嘴巴里塞,连毛带骨都吃下肚去。吃了一只,又吃一只,越吃越有滋味,竞把刚才山中遇到的险情忘得二干二净。他想,这蛋倒是奇怪,不但有毛,而且有骨,味道却这样鲜美,:真是见所末见!要不是这次巡游江南,在深宫里那能吃得到这种稀奇的东西啊!我倒要问问清楚,这到底是什么蛋。于是擦擦嘴巴,笑着开口道:“大搜,这点心味道好极了,不如叫啥名堂?” 

  那农妇开始见乾隆剥出来的是一只只的小鸡,心里很过意不去。后来看他吃得津津有味,才宽了宽心。现在被乾隆突如其来一问,一时却答不出话来。最后只得以实情相告。乾隆听了拍手笑道:“大搜,这就是了。这蛋从母体所生,又得了母体的精气,所以非同小可。真正称得上是稀世的珍品!依我说,应该叫它‘凤凰蛋’才配哩!”那农妇笑笑说::客人愿叫它,‘风凰蛋’,那就叫‘凤凰蛋’吧!”
 
 

   因为这种蛋确实很鲜嫩可口,后来经那农妇传扬,从此在金华民间就有了吃“孵退蛋”的习惯。人们看着蛋里的小鸡,十分柔美可爱。倒象是一只未曾脱壳的小凤凰。于是也就称这种蛋为“凤凰蛋”了。 








刘备招亲与"龙凤喜饼"



    龙凤喜饼"是湖北监利县的传统名点,其味清甜香脆,其形大如月盘,每个重一斤或 八两,饼面上的图案是当中一个"喜"字,周围围绕着飞龙舞凤,象征吉祥如意,故称为 龙凤喜饼。由于它具有这样美好的象征,所以当地的婚嫁喜庆之家,总是用它来招待亲 友,共享喜庆。

  龙凤喜饼是怎么来的呢?当地的一首民谣告诉了答案。"刘备东吴去成亲,才把龙凤喜饼兴。"这段故事是这样的: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采用了大都督周瑜的计策,佯称要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为妻,实则想把刘备骗到东吴,以刘备换还荆州。孙权、周瑜许婚是假,所以不敢让吴国太、朝中臣僚和普通老百姓知道,以免弄假成真。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阴谋,遂将计就计,派赵云保着刘备前往江东。

  行前,诸葛亮让人大量制作了龙凤喜饼,让赵云一到江东,就大量分发给江东的臣民,江东臣民拿到了龙凤喜饼,弄清了刘备是来东吴成亲的,于是奔走相告,顷刻间全城皆知,就连深处宫中的吴国太也知道了。吴国太甘露寺相亲,对刘备十分中意,遂同意了这门亲事。孙权、周瑜弄巧成拙了。由于是龙凤喜饼促成了这段姻缘,因而它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宋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



  相传,朱元璋少时家贫,从没吃饱过肚子,17岁那年他又因父母双死于瘟疫,无家可归,被迫到家乡黄觉寺当了一名小和尚,以图有口饭吃。但是,不久家乡就闹了灾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化缘。在这其间他历尽人问沧桑,常常一整天讨不到一口饭吃。有一次,他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饿又气,在街上昏倒了,后为一位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将家里仅有的一块豆腐和一小撮菠菜,红根绿叶放在一起,浇上一碗剩粥一煮,喂给朱元津吃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问老婆婆刚才吃的是什么,那老婆婆苦中求乐,开玩笑说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后来,朱元璋投奔了红巾军,当上了皇帝,尝尽了天下美味佳肴。突然有一天他生了病,什么也吃不下,于是便想起了当年在家乡乞讨时吃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当即下令御厨做给他吃。那御厨无奈,只得用珍珠、翡翠和白玉入在一起,煮成汤献上,朱元津尝后,觉得根本不对味,一气之下便把御厨杀了,又让人找来一位他家乡的厨师去做。这位厨师很聪明,他暗想:皇上既然对真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不感兴趣,我不妨来个仿制品碰碰运气。因此,他便以鱼龙代珍珠,以红柿子椒切条代翡(翡为红玉),以菠菜代翠(翠为绿玉),以豆腐加馅代白玉,并浇以鱼骨汤。将此菜献上之后,朱元璋一吃感觉味道好极了,与当年老婆婆给他吃的一样,于是下令重赏那位厨师。那厨师得赏钱后,便告病回家了,并且把这道朱皇帝喜欢的菜传给了凤阳父老。



慈禧太后与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邂逅

      当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携随身侍从被迫西逃。途径京西怀来县时,由于众人疲于奔波饥渴难耐,只好拐进路旁一平民家里歇脚。热情好客的平民夫妻二人见来客当中年岁最大的老太太神色惶惶、灰头土脸,顿生恻隐之心,忙打水让各位洗涮,进屋上炕休息。

  就在丈夫热情招待客人,妻子准备饭菜的时候,夫妻二人遇到了难题:兵荒马乱的年月,穷苦百姓的生活水平自然不高。菜准备好了,是菠菜、豆腐;饭却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米倒是有,根本就不够做这么多人吃的一顿饭,白面也还有,只够做一锅面糊糊。这饭,怎么做?去买?没有银子。尽管客人们进门时说过走时会给留下饭钱,可那是后事。总不能让客人们吃饭前先付钱吧!

  聪明的妻子灵机一动,想出了这么个办法:她把小米煮成八成熟时捞出来,拌上少量白面后金黄的小米就变成了又匀又圆的面颗粒,然后倒入调好味的菠菜、豆腐汤内,几分钟后,一大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面汤就展现在众人面前。

  丈夫看了喜笑颜开,一边招呼客人们吃汤,一边惊叹妻子的聪明。锅内,又白又匀的面粒犹如珍珠般地散落在白玉如匣的方块豆腐和翡翠般碧绿的菠菜之间,尤其是菠菜根茎结合的部位,翡翠绿配上一丁点浅红淡粉色的菠菜根,更像一只只红嘴碧首的鹦鹉般的可爱。丈夫随口吟道:珍珠白玉匣,翡翠绿鹦鹉。正想再往下说时,正巧被慈嬉老太太听到了。慈禧太后问:“你懂诗?”丈夫答:“不懂。”慈禧太后又问:“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丈夫答:“我说的是汤,就咱们吃的这个汤。”慈禧太后说:“这个汤?味道不错。这汤叫什么名呀?”丈夫答:“这汤是我们本地一绝,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慈禧太后听了龙颜大悦,连眼皮都没抬,就拉着长声说了一个字:“赏!”

  饭后,众人休息。凌晨时,慈禧太后一行便起程继续向西逃去。后来,这种汤的做法就在当地流行开了,几乎家喻户晓,只是平民百姓都通俗形象地称这种汤叫“蚂蚁蛋儿汤”。“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高雅的名称只用于宫廷御宴,因为慈禧太后回宫后,想起西逃时吃的那次美味的汤总觉得意犹未尽,专门派御厨学做此汤,再次吃上时,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初在荒郊村野的平民家里那个香味了。








宋光宗与冰糖葫芦故事



        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 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伸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赵倍和大上皇孝宗的关系长期不和,孝宗死后,他不去服丧,至使丧礼无法进行,满朝大为骚动。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和知阁门事韩化胄上奏,建议太皇太后下诏令赵停退位,传位于其子赵扩,由赵扩主持孝宗丧礼。太皇太后同意赵停禅位,称大上皇,闲居寿康宫。他每回忆在位时的事情,总要自言自语地咒骂,有时还会痛哭。





    公元1200年春,皇帝赵扩从郊外祭礼回来,鼓乐之声传入深宫。赵停问是什么事,左右回答说是街上百姓在奏乐游戏。赵悼大怒道:“你们这些奴才也如此欺骗我!”一拳击去,因收制不住而跌倒在地,从此不起,8月辛卯日,病死于;阳安寿康宫。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

    那是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 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植)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 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 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中国古代生鱼片文化




        生鱼片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

    据出土青铜器《兮甲盘》上铭文的记载,那一年,周师大举出动,于今陕西白水县境内的彭衙迎击入侵的猃狁部落。凯旋归来後,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烧甲鱼加生鲤鱼片。

        《诗经?小雅?六月》篇报告这两道菜时,用了“炰鳖脍鲤”四个字。“脍”字指切细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细的动作。制脍的材料,有鱼、牛、羊等肉类。

        秦汉之後,牛、羊脍极为罕见,脍几乎仅指鱼脍,并又衍生出一个“鲙”字,专门表示生鱼片。 “脍”和“鲙”两字经常混用,但不可与“烩”字混淆;用火加工食物,才叫“烩”。

        诗《六月》篇是中国北方鱼脍的最早记录,中国南方缺乏类似的远古文献。


      直到一千多年後,东汉赵晔才在《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写道,吴军攻破楚都郢後,吴王阖闾设鱼脍席慰劳伍子胥,吴地才有了鱼脍。如果我们相信赵晔的说法,那是在公元前505年。《吴越春秋》的内容,许多来自民间传说,不全可信,但在没有其它资料的情况下,不妨姑妄听之。鱼脍在古代是流行食品,这可从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的记载得到证明。这本书收录了各地的风俗习惯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条是:“祝阿不食生鱼”。祝阿(今山东齐河县祝阿镇)的居民不吃生鱼,应劭认为是奇风异俗,所以才书上一笔。祝阿人不食生鱼的习俗,一直坚持到隋朝,在《隋书?地理志》中亦有记载。
  鱼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份,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唐宋两朝达到极盛,元明以後渐见衰微,到清末成为昨日黄花,终於从中国的主流饮食中消失。




   (一)鱼品



  鲤鱼是最常用的鱼脍材料。上面提到,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鱼脍是生鲤鱼片,而有文字记录的最早进入饮食市场的鱼脍也是生鲤鱼片。

        辛延年的《羽林郎》诗,描叙西汉大将军霍光的家奴调戏在酒店中打工的胡女,受到胡女严拒的故事。诗中姑娘唱道:“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壺。就我求珍肴,金盘鲙鲤魚”。辛延年是东汉时人,这首诗说明,至迟在东汉时期,鱼脍已经在餐馆里出现。鱼脍进入饮食市场的时间应该早得多,但没有更早的文字记录保存下来。

        到了唐朝,皇帝姓李,“鲤”字和“李”字谐音,唐明皇於开元三年(715年)和十九年(731年)前後两次下令禁捕鲤鱼,事见新、旧《唐书?玄宗本纪》。但这两道禁令并没有认真执行,平民百姓甚至政府官员都照吃鲤魚不误。《全唐诗》里面,就有数以十计的与捕食鲤鱼有关的诗歌。第一道禁令发布後一年,少年王维在《洛阳女儿行》诗中写道:“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全不给李家天子一点面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5年)秋天,白居易在苏州剌史任上,到辖区内的松江亭观赏打鱼,他不但不阻止渔民捕捉鲤鱼,而且自已还吃了鲤鱼,有他的《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诗为证:“朝盘鲙紅鲤,夜烛舞青娥”(白天吃生鲤鱼片,晚间看歌妓跳舞)。

  名气最大的鱼脍材料是鲈鱼。

        西晋未年,吴郡(治所在今苏州市)人张翰在洛阳的司马冏齐王府中任职。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秋天,正是司马冏权势高涨,独揽朝政的时候,张翰看到满天飞舞的黄叶,忽然想起现在正是家乡鲈鱼收获的季节,生鲈鱼片搭配莼菜羹下茭米饭的滋味何等鲜美,禁不住高歌一曲: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难禁兮仰天悲。

  唱罢,随即辞官回乡吃鲈脍解恨去了。不久,司马冏在皇族内斗中被杀,他的许多下属受到株连,张翰侥幸逃过一劫。秋风鲈脍自此成为一个典故,当有人思念故乡时,或憧憬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时,或感觉仕途风波险恶有意急流勇退时,无论老家产不产鲈鱼,都使用这个典故。



  但鲈鱼并不是鱼脍的顶级材料。传说孙权曾与术士介象讨论什么鱼做生鱼片最好,介象推荐鲻鱼。

      孙权叹息道,鲻鱼出在东海,可望而不可及(当时孙权的大本营设在武昌)。介象让人在大殿中央挖出一个小坑,灌满清水,随即从水坑中钓出鲻鱼来。鲻鱼俗称子鱼、乌鱼,鱼肉与鱼子都以鲜美闻名,曾是南宋御膳房中的珍肴,但在古代捕获量稀少,平民百姓难得品尝。

    唐人杨晔对鱼品另有一说。他在《膳夫经》中把适合做生鱼片的鱼分成三个等级:列入头等的只有鲫鱼,次等的有鯾鱼、鲂鱼、鲷鱼和鲈鱼,再次等的包括鲚鱼、味鱼、魿鱼、黄鱼和竹鱼。其它鱼在他眼里都不入流。杨晔的观点是否正确,见仁见智,各人口味不同,似乎不能一概而论。杜甫吃过鲂鱼做的生鱼片後,曾赞美“鲂鱼肥美知第一”,北宋诗人刘攽也称道“鲂鱼如玉鲙第一”,而清代名医王士雄主张做生鱼片“青鱼最胜”,“沃以麻油椒料,味甚鲜美,开胃析酲”。
  

      这里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用鱼名都是古名,而古、今鱼名可能完全不同。鲚鱼古代又称鮆鱼,今名是刀鱼或风尾鱼。黄鱼即今中华鲟。古藉中的鲈鱼,今名为松江鲈鱼,属杜父鱼科,学名为Trachidermus fasciatus。现在中文专业书藉里与中国菜市场出售的鲈鱼,是与松江鲈鱼风牛马不相及的,没有洄游内河习性的海鱼,属鮨科,学名为Lateolabrax japonicus。北美超市与餐馆里还有第三种鲈鱼:加州鲈鱼。加州鲈是河鱼,属太阳鱼科,学名为Micropterus salmoides,中国已经大规模引种养殖,并投放到鱼市场上,俗称大口黑鲈。






(二)斫脍与刀艺表演



  日本料理中的剌身,多数是生鱼肉条块,只有河豚剌身等几种,才切得其薄如纸,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中国古代的鱼脍,讲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称做“脍缕”。

    曹植在《七启》赋中形容切出的生鱼片薄得象蝉翼、縠(音“hu2”,一种有皱纹的丝绸),松散得像雪花,轻得能随风飘扬:“蝉翼之割,剖纤析微。累如叠縠,离若散雪,轻随风飞,刃不转切”。

    切生鱼片专用一个术语:“斫脍”。“斫”字音“zhuo2”,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到现在还是一个活字,笔者老家的乡亲,至今不说“砍柴”、“割草”,而说“斫柴”、“斫草”。 

    斫脍的时候,砧板上面要铺上白纸,以吸收脍刀压出的鱼汁。表面不湿的生鱼片,能够松散地摆设在盘子里,无论观感和口感都好。刀功高明的大师傅,不仅生鱼片切得极薄极细,而且白纸上几乎不沾汁水,杜甫为此有诗赞叹道:“落碪何曾白纸湿”。斫脍的刀法很早就有专著出现。明未李晔在《紫桃轩杂缀》里报告,他读过一本“文极奇古”,可能是唐人撰编的《斫脍书》,书中列举的刀法有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柳叶缕、对翻蚨蝶、千丈线等名目。《斫脍书》已经失传,李晔的断代是否正确,各招式的具体细节,都已经不得而知。

   斫脍曾是古代文人创作的素材。



        西晋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饔人(厨师)缕切,鸾刀若飞,应刃落俎,靃靃霏霏”,杜甫和苏轼也分别有诗句:“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运肘风生看斫鲙,随刀雪落惊飞缕”。是不是诗人们饿急了,跑进厨房督促人家做生鱼片去了?应该不是,而是大师傅从厨房里走出来,在宾客面前表演刀艺,作为进食前的开胃节目。“运肘风生”、“左右挥双刀”,动作夸张,目的显然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有时,表演者还使用挂有小铃铛的刀具-鸾刀,更使斫脍增添音响效果。《西征赋》中“靃靃霏霏”(“靃”音“huo4”)四字一语双关,既描绘切得极薄的生鱼片纷纷飘落的景像,又摸拟鸾刀敲打在砧板(俎)上的节奏和音响。

    晚唐作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记载了一个神乎其神的斫脍小故事。有一位名叫南孝廉的业余脍刀手,刀功深不可测,他斫脍时,“操刀响捷,若合节奏”,切出的生鱼片“縠薄丝缕,轻可吹起”。有一次他当众表演刀艺,突然间天昏地黑,狂风暴雨扑面而来,一声惊雷响过之後,生鱼片全部化成蝴蝶飞走。


  斫脍也是古代画家创作的题材。

    在中国美术史料中,著录有三幅有关的古画。

    第一幅是东晋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据北宋董逌《广川画跋》的记叙,描绘的是上述介象故事的下半截:介象钓出鲻鱼後,孙权令厨师当场表演斫脍,并把加工好的生鱼片分赐给殿中的大臣。

    第二幅是佚名画家的《王右军斫脍图》,从苏轼的题跋可知,画的是王羲之观赏斫脍的情景。根据画面内容,这两幅画的更贴切的标题应当是“吴王观斫脍图”和“王右军观斫脍图”。

    第三幅是唐人杜庭睦的《明皇斫鲙图》,著录於北宋大内藏画目录《宣和画谱》;北宋灭亡後,一度流落民间,後来又回到南宋宫庭。有关史料光说《明皇斫鲙图》中的人物画得如何神妙,却没有说明谁在斫脍。唐明皇风流倜傥,表演艺术的造诣极高,梨园行业尊之为祖师爷,或许会亲自秀一秀刀艺也未可知。

    这三幅画现在都已经不知所终。其中,以顾恺之的《吴王斫脍图》最为珍贵,其价值不下於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最後提到这幅画的是明未汪珂玉所撰的《珊瑚网画据》,当时为某陈姓人家收藏,此後再没有人提起过。

  




(三)金齑玉脍 
 


  鱼脍当中最著名的菜肴叫“金齑玉脍”。“齑”有时也写做“虀”,音“ji1”,原意是细碎的菜末,这里作调料解,金齑就是金黄色的调料。

    金齑玉脍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书中。在“八和齑”一节里,贾思勰详细地介绍了金齑的做法。金齑共用七种配料:蒜、薑、盐、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飯。其中,需要解说的是白梅。白梅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食物之一,在醋发明之前,它是主要的酸味调料,做羹汤时必不可少。东晋梅颐编造的《古文尚书》中有“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盐梅就是白梅。在醋发明以後,白梅与醋长期共存,後来终於为醋完全取代。白梅的做法,是把没有熟透的青梅果实在盐水里浸泡过夜,次日在阳光下曝晒,如此重复十遍即得。现在苏州等地出口到日本和韩国,每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盐渍梅胚”,正是白梅的低盐改造产物。日本料理中至今乃用一种咸梅,是青梅经盐和紫苏叶子腌制的产物。白梅与咸梅之间或许存在渊源关系。把白梅与其它六种配料捣成碎末,用好醋调成糊状,就是金齑。在同一节里,贾思勰还描述了芥末酱的做法。从上下文的意思推测,上菜时,金齑、芥末酱及其它调料与生鱼片分别装碟,食者按自已的爱好自由选用。

   《太平广记》引用《大业拾遗记》的文字说,吴郡献给隋炀帝的贡品中,有一种鲈鱼的干脍,在清水里泡发後,用布包裹沥尽水份,松散地装在盘子里,无论外观和口味都类似新鲜鲈脍。将切过的香柔花叶,拌和在生鱼片里,再装饰上香柔花穗,就是号称“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洁白的鲈鱼肉片、青翠欲滴的香柔花叶,再加上紫红色的香柔花穗,使得这道菜的颜色鲜艳夺目。

  在鱼脍衰微之後,金齑玉脍的含义又一次发生改变,抽象化成为佳肴美味的泛称。清人郑板桥在潍县(今山东潍坊市)知县任上(1746-1752年),写过一组《潍县竹枝词》,其中一首是:“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县原是小苏州”。诗中的玉脍金齑,泛指潍县夜市中形形色色的菜肴,不必再与生鱼片挂钩。





(四)唐宋时尚 



  唐宋两朝有数以百计的传世诗词,从正面反映鱼脍的流行程度。杜甫於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63年)创作的《丽人行》诗,描叙了杨贵妃的姐姐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春游时的骄奢场面,诗中有关饮食部份是:“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銮刀缕切空纷纶”。两位皇姨山珍海味吃腻了,春游时,随行的大师傅起劲地敲打銮刀表演斫脍,她们还是没有胃口。安史之乱之後,一度太监当权。白居易於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後创作的《轻肥》诗,描写了身居高位的太监的专横跋扈,他们的饮食是:“尊罍溢九醞,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洞庭桔”是太湖洞庭山的桔子,“天池鳞”指海产的鱼类,长途运送到长安,价钱都很昂贵。长安离海岸数千里,不知古代在运输海鱼时,途中是怎样保鲜的。鱼脍也是皇家宴会上的佳肴。

    五代时蜀主孟昶(934-965年在位)的宠妃花蕊夫人填写的一首《宫词》,描绘了後蜀君臣乘坐游艇在成都锦江上宴乐的情景,写得颇为明快:“廚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日午殿?"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宋代诗人苏轼与陆游都嗜好生鱼片,他们现存的与鱼脍有关的诗词分别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职,要到湖州办事,还未动身,先给湖州太守孙觉寄诗《将之湖州戏赠莘老》打招呼,诗中列举了湖州的美味:“顾渚茶芽白於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紫笋茶(即茶芽)与木瓜是湖州的名产,值得一提,但湖州的生鱼片不见得就比杭州的高明。苏轼的用意是提醒好友:招待苏某的时侯,可别忘了生鱼片。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游在严州(今浙江建德市)任知州,有一次在郊外看到漫山遍野白茫茫的荠麦花,憾叹良久後写下《秋郊有怀四首》。诗中回忆早年的农耕生活:“颇忆故乡时,屏迹谢车马。水宿依蟹舍,泥行沒牛骻。作劳归薄暮,浊酒倾老瓦。缕飞绿鲫脍,花簇赪鲤鲊”。劳累了一天以後,喝老酒吃生鱼片,想必给诗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陆游的故乡山阴在今绍兴市境内,南宋时期山阴农村的开发程度已经较高。但即使在偏僻的山区,生鱼片也是寻常菜肴。与陆游齐名的同时代诗人范成大的《田家》诗,描绘了山村农家与世无争的生活:“稚子呼牛女拾薪,山妻自脍小溪鳞。安知曝背庭中老,不是渊明行辈人”。



  鱼脍也见於送别和行旅诗中。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送程六》诗道:“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虀。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雲向西”。这首诗写於天宝七载至十四载(758-765年)、王昌龄在流放地龙标任县尉期间。龙标与武冈分别在今湘西洪江市黔阳旧城与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同属苗、瑶、侗、土家等少数民族祖先聚居的“五溪蛮”地区,唐代开发程度很低,县治大都设在山寨里。在这样的“荒蛮”之地,鱼脍亦是人们送别时的食品。

    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年),陆游乘船从长江水道入川,途经江西北境的小孤山时,写了《舟过小孤有感》,诗中有:“未尝满箸蒲芽白,先看堆盘鲙缕红”。船到今湖北黄石市西塞山下,恰逢中秋,停靠在长江中的散花洲边过夜。许多年後,陆游写了《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追述了那天晚上赏月的情景:“散花洲上青山横,野鱼可脍菰可烹。脱冠散发风露冷,卧看江月金盆倾”。

  与鱼脍有关的行旅诗里面,当以李白的《鲁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於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记叙得最为详细。天宝六载(747年),李白携带幼子路过中都(今山东汶上县),一位与李白素不相识,名叫逢七朗的小吏(相当於今天县政府里的普通科员),提着一罐当地酿造的土酒、两尾刚从汶水里捕获的活鱼,兴冲冲地找到客栈里来拜访诗人。李白深为感动,亲自操刀斫脍,与自已诗歌的爱好者对饮尽欢,并在离别时,赠诗一首:

  鲁酒若虎魄(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酒来我为倾,鲙作别离处。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筯一餐罢,醉著金鞭上马归。

  
  论及宋朝时,不可忘记女真贵族建立的金王朝曾统治中国北部达一百零九年之久。据南宋史家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人喝粥、下饭的菜肴“止以鱼生、獐生,间用烧肉”。鱼生就是生鱼片,獐生是生獐子肉。这是女真人入主中原以前的习俗。






(五)元明余韵   



  蒙古铁骑灭亡金和南宋後,生鱼片也出现在元宫里。

          蒙族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聚珍异馔》篇,著录了他经手过的,几代元朝皇帝食用过的菜谱,其中一道菜就是鱼脍。这道菜是生鲤鱼片,调料为加芥末爆炒过的薑丝、葱丝、萝卜丝和香菜丝,经胭脂着色,用盐、醋提味。《饮膳正要》的《食物相反》、《食物中毒》、《鱼品》诸篇,也都论及鱼脍,说明元宫里还有其它没有列入《聚珍异馔》篇的鱼脍菜。

    在民间,吃生鱼片的习俗继续存在。画家倪云林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介绍了用生鱼片拌凉面的吃法,颇具创意。鱼脍也见於杂剧、散曲、小令等诸多形式的元曲里。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全剧以谭记儿乔扮渔妇,为杨衙内切脍,趁机盗走皇家信物为中心。这出杂剧为近代京剧《望江亭》和川剧《谭记儿》的原本。在涉及鱼脍的小令里,刘可久的《南吕?阅金经?湖上书事》,描绘了作者与斫脍的风尘妇女调笑的情景,写得生动活泼、别有趣味:“玉手银丝脍,翠裙金缕纱,席上相逢可喜煞。插!一枝苿莉花。题诗罢,醉眠沽酒家”。

  到了明朝,白话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在施耐庵《水浒》罗贯中《三国演义》中都有鱼脍的描述。《水浒》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里,形容附马王晋卿生日宴会的奢侈排场时,用上了鱼脍:“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碾供熊掌驼蹄。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三国演义》第十四卷“魏王宫左慈掷杯”中描写了曹操大会众臣的宴会上,左慈从水池中钓出鲈鱼的故事:

   少顷,庖官进鱼脍。慈曰:“此脍得松江鲈鱼做之尤美”。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慈曰:“易尔”。教取钓竿来,于堂下忽有一池水,慈持竿,顷刻钓数十尾大鲈鱼放在殿上。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鱼”。慈曰:“大王何相欺也?天下鲈鱼只两腮,惟有松江鲈鱼有四腮,此可辨也”。众官视之,果是四腮也。

  “左慈钓鲈”与上述“介象钓鲻”的故事情节几乎完全相同,两者分别源出干宝的《搜神记》与葛洪的《神仙传》 。干宝与葛洪同是东晋初期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故事,两种表述”的情形,原因不明。南北朝时,两种版本同时流行,东晋顾恺之《吴王斫脍图》画中的情节与葛洪同一版本;刘宋范晔《後汉书?左慈传》中的故事,则与干宝的版本类似。後来,“左慈钓鲈”的故事编入《三国演义》之中,使其广为流传,而很少还有人知道“介象钓鲻”的故事。

  在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 《喻世明言》 第九卷《裴晋公义还原配》篇,以及凌蒙初的短篇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收录的《宋公明闹元宵》杂剧里,也都提到了鱼脍。

  李晔是浙江嘉兴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长期在江南水乡任职与生活。像他这样的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不知道香柔花,可见金齑玉脍已经从其发源地的菜单中消失。一叶落而知秋,金齑玉脍被人遗忘,正是鱼脍凋零的标志。

  在清代文献里,乃然有鱼脍的记载,康熙十八年与十九年(1679,1680年)夏天,高士奇在西苑无逸殿旁值班,随时准备应对皇帝的谘询。他在此期间写作的《西苑侍直》诗里有:“霑恩馔给银丝脍,宣勅人乘青翰舟”,可知清宫御厨中有生鱼片供应。生活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的名医王士雄(1808-1868年)在所著《随息居饮食谱》里也对鱼脍进行了论述,王士雄活动的地域在江浙一带,反映这一地区还有人吃生鱼片。

  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北方满族和赫哲族的一些村落,以及中国南方某些汉族聚居区,乃遗留吃生鱼片的习俗。生鱼片在中国至今没有断绝,但已经不是主流饮食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海内外华人的意识里,生鱼片是日本料理,属於异国风味,和中国菜肴毫无关系。







中国古代吃螃蟹的典故趣闻



        清代剧作家李渔说过:“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蟹,是脍炙人口的席上珍品。

  食蟹在我国历史悠久。

    从西周开始,历代都有吃蟹的史话。魏晋南北朝时有“鹿尾蟹黄”一菜,隋代谢讽在《食经》中记载了“成美公藏蟹”一肴。隋炀帝有一种专用菜叫“镂金龙凤蟹,是在糖醉蟹上面盖一张镂刻龙凤图形装饰的工艺菜。张俊进奉给宋高宗的筵席食品中,就有“螃蟹酿枨”、“洗手蟹”、“螃蟹清羹”等蟹馔。

    然而,明代以前都以清水煮蟹为多。直到清代美食家袁枚还是认为“蟹宜独食”,“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而“从中加鸭舌,或鱼翅,或海参者,徒夺其味,而惹其腥恶”,是“劣极”的“俗厨”所为。李渔也说:“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其好处是“气味与纤毫不漏出蟹之躯壳,即入于人之口”。

  清水煮(或蒸)蟹能长盛不衰,恐怕还由于吃时“把酒持螯”自有一种高雅闲适的情趣,被文人雅士视为至乐。陆游诗云:“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可见剥壳食蟹是何等令人陶醉。 《红楼梦》描写大观园里的“持螯会”也是这种吃法:凤姐把剥的蟹肉让与薛姨妈,薛姨妈说:“我们自已拿着吃香甜,不用人让。”

    蟹有腥味,“咸,寒,有小毒”,所以明代大约物学家李时珍提出“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咀黄持熬,”,吃法最佳。元代画家倪云要知味,他煮蟹时要“齑、醋供”,想必用以驱寒去腥,杀菌解毒,并增美味。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迷于“持螯切嫩姜”,显然也是吃蟹极有修养的人。







秦桧与炸油条



      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尤其是高宗赵构当政统治期间,政治腐败,奸臣当道。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等人,激起了天下老百姓极大的不满。但毕竟是奸臣当道,天下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绍兴八年(1138年),正是在南宋高宗赵构当政统治的时候,都城临安(今杭州市)工商业比较发达,人烟稠密,市区南抵江滨,西包括著名的“西湖”。人们传说,就在市区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有一家卖烧饼的“烧饼铺”,铺里有一个伙计,人称“王小二”,他为人厚道,聪明伶俐。他在“烧饼铺”卖烧饼,接触人多,人来人往的,当他听说抗金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给杀害了,打心眼里痛恨秦桧。他一边卖烧饼,就一边琢磨起来了,想什么办法才能戏弄奸臣秦桧,为天下百姓出口气呢!

    人称的这位聪明伶俐的“王小二”,经过几天苦思苦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有一天,他精心制作出了许多面人,捏成像奸臣秦桧和其妻王氏的样子(因为他老婆也很坏),并将他们俩,给背靠背地粘在一起,放在滚油锅里炸,一边炸,一边大声喊叫:“大家快看:油炸烩啦!”路过的行人,听见大声喊,那有不好事的,就都前来看热闹,不一会儿,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前来看“油炸烩”。人群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人,就故意大声喊:“王小二,我也要一对‘油炸烩’。”不仅如此,他冲着人群,紧接着又高声呐喊道:“我先要揪掉他(她)的脑袋吃……”逗得人们笑声一片。人群里,有的人,嘴里还说什么“吃油炸烩,让人心里真痛快!”

    这样,“王小二”烧饼铺的“油炸烩”,很快就传遍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前来吃“油炸烩”的人,一天比一天多,闹得烧饼铺的买卖十分兴隆。闹得王小二做背靠背一对的面人,炸又炸不过来了。怎么办?聪明伶俐的“王小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有了:就取其象征之意,将背靠背地粘在一起的面人,给改做成为两根面粘在一起,放到滚油锅里炸。后来,人们都管它叫做“油炸鬼”。再后来,渐渐就出现了人们管“油炸鬼”称作“油条”了,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诸葛亮与包子(馒头?)



        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馒头”,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 形圆而隆起,本来这种食品最初是有馅的,发展到后来,我国北方称无 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若问为什么?说起来,与三国时期的诸葛 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将生活中人们比较普遍喜欢食用的“馒头” 和“包子”来历说个明白,开始需要从诸葛亮先说起。

      据相传,就在孔明诸葛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诸葛亮率军进军西南, 去征讨孟获,在横渡泸水(一名泸江水),即在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 合雅砻江以后一段时,其时间正值农历五月间,即诸葛亮<<出师表>>,“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农历五月间,夏季炎 热了,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瘴气太浓”,不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 毒性物质,士兵们食用了泸水,万万没有料到出现致死,以及患病者亦比 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经过苦思苦想,下令让士兵们杀猪,宰牛, 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头形状蒸熟了, 让士兵们食用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残废和患病者,这样一来,泸水 周围百姓们,就传开了,说诸葛亮下令做的人头形的“馒头”可避瘟邪。




      由此开始,生活中,人们不渐渐做起“馒头”食用了。 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逐渐演变 成由“馒头”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名曰为“包子”了,因为是用面和肉 馅包成的,故被人们恰到好处,给名曰为“包子”了。

        然而,更有趣的是“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 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 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 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 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 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 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我的点评:
      我觉得这些都蛮有趣的,在小说里也可以出现,哪怕是风度翩翩,文雅不凡的诗人也好吃,呵呵,真是有意思


[ 此贴被mylord在2010-05-04 20:29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天若舞

    派派币 +10

    基础分+我很赞同

brendass

ZxID:5969917

等级: 热心会员
物是人非,曾经喜欢的动漫推荐贴也湮没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5-02 0
收藏了,稍后再看。

因为是美食,也有保留的价值。
顾小欧°

ZxID:8205142


等级: 总版主
配偶: 迦蓝若兮
一切待考试归来再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5-02 0
可以加分的贴想必粉强大 

色邓小坏

ZxID:8796802


岁月静好,奈何流光容易把人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5-03 0
菲菲……
这简直就是饕餮盛宴嘛……
很多美味的东西……
口水啊……
还有那些有趣的小故事……
咔咔……
很有爱啊……收了收了
辛苦未来媳妇儿了……
么么……
 

不过对于那个凤凰蛋……
我还是敬谢不敏……
 

楼主留言:

真的呢,那个凤凰蛋好恐怖,我搜到几张图都好惊悚


冰河t

ZxID:1370127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玄妙天使
欢迎各位童鞋加入"純淫涩┇′书友会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5-05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看得我肚子都饿了....泪奔
圣小果

ZxID:1129133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5-05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好好吃,美女配美食
mouse_j2001

ZxID:10096583

等级: 家喻户晓
淡定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5-06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中国真是一个食文化悠久的国家啊,啥都和吃归拢上,并且流传下来。
嗯,东坡肉!哈哈哈
拼音:dàn dìng
英语:poised
解释: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镇定程度~称之为淡定
玛卡珑

ZxID:1171055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5-06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万恶的阿菲- -!!!!`
吾现在很饿的啊..
又吃不到..(戳手指`)
【叉腰`指`】乃不厚道- -!`
嘻哈~tong

ZxID:9535308

等级: 文学俊才
爱,起于微笑,浓于亲吻,逝于泪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5-06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偶刚刚拉肚子,现在看到这些吃的,为毛有点反胃捏

楼主留言:

可怜,摸摸

13819562956

ZxID:2655612

等级: 家喻户晓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5-07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因为是美食,也有保留的价值。
迟迟~

ZxID:5905850

等级: 才华横溢
还君千江水,慰我一幽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5-08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美食对我的吸引很薄弱,但故事的吸引力很强大,楼主好渊博
紫澜映池

ZxID:9565820

等级: 禁止发言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5-17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都是些很有爱的食物
秋稚雨

ZxID:12051848

等级: 自由撰稿
长空大漠风霜烈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5-17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那个凤凰蛋,我肯定是吃不下啊!
其他真是让人看得流口水!
把酒当歌问明月
可经得遭逢寥落久成别
可经得白首炎凉说契阔
更行更远情更怯
烟雨清风°

ZxID:12084068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5-17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 ⊙o⊙ )哇长见识了,就知道前几个,后面的都不知道啊

lien88

ZxID:4872013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7-11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油条,贵妃鸡,白玉汤,馒头听过
我国原来有这么多喜欢生鱼片的
苏影洛

ZxID:3594356


等级: 热心会员
芦花落兮细雨飞,青草长兮思念远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0-07-11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我喜欢美食美文美人,可惜都很难碰到啊
前世三生石畔驻,今生奈何桥前悟;一壶忘川天地妒,纵饮忆川等闲赋!
夜尤未央

ZxID:11461449

等级: 读书识字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0-07-11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看得我晕乎了。。原来还有这么多渊源啊!
美夜

ZxID:8958456

等级: 文学俊才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tmd用它来跟明亮叫板……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0-07-11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图陪得真漂亮,嘻嘻
Gwynne

ZxID:10597016


等级: 热心会员
你 不 勇 敢, 没 人 替 你 坚 强 。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0-07-11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路过的。。。。。。。。。。。。。。
清明

ZxID:172723


等级: 热心会员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0-07-12 0
Re:古代名人与美食----------很有趣 (附图24P)
看得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