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将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7317 回复:6

[人文通史] 日本名将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朽木夜翼

ZxID:2448383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懿轩°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24 0
日本名将
[backcolor=#FFFFCC][table=80%][tr][td][color=#6666CC]

[b]丰臣秀吉[/b]
[attachment=11326948]
( 豊臣 秀吉 , 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 , Toyotomi Hideyoshi , 1536年 ~ 1598年 )是统一 日本 的军事首领。他继承了他的前任主君, 织田信长 。之后他入侵 朝鲜 。
他统治的时期以他的城堡命名为 桃山时代 。这一时期从 1582年 延续到 1598年 他死亡为止,或(根据某些学者)延续到 1600年 关原之战后 德川家康 掌权为止。
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贫农之子。幼年时期名为 日吉丸 ,成为武士之后改名 木下藤吉郎 ,绰号 猴子 。
1568年 改名为 木下秀吉 。因与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作战有功, 1573年 被封为近江国长滨城城主。之后改木下姓为羽柴( 羽柴秀吉 ,取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姓中各一字)。之后依命令进攻中国地方,征服播磨国、但马国、因幡国,使备前国和美作国的宇喜多氏服属,并与毛利辉元作战。
1582年 发生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谋杀 织田信长 。当时丰臣秀吉正在围攻备中国高松城。他迅速与毛利氏讲和,率军返回京都,于山崎之战击破明智光秀。因其功绩在清州城重臣会议上占据了主导权,并于贱岳之战击败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和织田信孝,使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归服,于小牧·长久手之战与 德川家康 和织田信雄战和,成为织田信长的实际继承者。
1583年 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阪城。 1585年 任关白, 1586年 受赐姓丰臣并就任太政大臣,确立了政权。先后经过纪州征伐、四国征伐和 九州 征伐,征服了西日本全境。 1590年 远征关东,包围小田原城并击败北条氏,使陆奥国的伊达政宗等 东北 诸大名皆归服,统一日本,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 1591年 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 太閤 。
1592年 出兵 朝鲜 ( 文禄之役 ),遭到朝鲜各地义勇军和 李舜臣 的朝鲜水军的激烈抵抗,同时 明朝 也向朝鲜派出了援军,于是休战。不久后谈判破裂, 1597年 再度出兵朝鲜( 庆长之役 )。丰臣秀吉 1598年 8月18日 于伏见城逝世。
丰臣秀吉多因袭织田信长的政策,以乐座乐市和朱印船贸易等振兴商业,以控制都市、铸造货币等政策控制商业。太閤检地和刀狩等政策用来确立税制,彻底地兵农分离,为江户时代的幕藩体制打下了基础。
秀吉的亲属
·    弟:丰臣秀长
·    甥:丰臣秀次
·    子:丰臣秀赖
秀吉的能臣
竹中半兵卫重治 黑田官兵卫如水
秀吉的养子
·    羽柴秀胜(织田信长四子)
·    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直家长子)
·    丰臣秀胜(秀吉之姐日秀与三好吉房之子)
·    丰臣秀次(秀吉之姐日秀与三好吉房之长子,丰臣秀胜之兄)
·    结城秀康(德川家康次子)
·    小早川秀秋(秀吉正室高台院之甥)

[b][color=#FF99CC]===========================================================[/color][/b]

[b]织田信长[/b]
[attachment=11326949]
织田信长【织田信长(おだのぶなが)】(1534-1582)

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师,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

人称“第六天魔王”,蔑视传统的佛法礼教,立志以武力统一天下,创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即将成功之时,因部下谋反而于本能寺自杀。

统一尾张

织田家本来是尾张守护斯波家的家臣。但是到了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时,已经压倒斯波家成为拥有尾张下四郡的的大名。

当时织田家四面开战,东面和松平(也就是后来的德川家),今川打仗,北面和美浓的斋藤打仗,而且尾张的另外一些势力,也只是表面上的友好。

在这期间,织田信长和被劫持到尾张的德川家康(当时叫松平千竹代)交上了朋友,后来织田信秀出于政治目的,又给他娶了斋藤道三的女儿归蝶。这两者对织田后来的事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尽管织田信长是家族的长子,但是他由于举止奇怪(例如扮成女孩去参加村庄的聚会,去沼泽抓蛇,半裸着身体到处跑,甚至就这样出巡和晋见父亲),被称为“尾张大傻瓜”。家臣们对他很没有好感,而是主张让其弟弟织田信行即位。

信秀死后,织田信长成为织田家的当主,仍然胡作非为,搞得家臣们非常不安。为此,他的老师平手政秀对他死谏。织田信长这才有所收敛。

信秀死后,各方力量都对这个“尾张大傻瓜”的领地很感兴趣,而内部家臣中以林秀贞,柴田胜家为首的一些人也想拥立织田信行。织田信长因此打了好几战,终于统一了清州。比较有名的是“夺回清洲”和“稻生之战”。其中“稻生之战”织田信长以劣势兵力击败弟弟信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后来信行还想谋反,被织田信长暗杀。

另外一个对织田信长很感兴趣的是他的岳父斋藤道三。他和织田信长在政德寺会面后,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极为看重。正因为这样,1556年4月,当他的儿子斋藤义龙谋反,在长良川击败他后,这个“战国第一阴谋家”便把美浓作为女儿的嫁妆送给了信长,使得信长开始了11年的复仇之战。(1567年织田信长攻下稻叶山城)

桶狭间会战

1560年,拥有三河,远江,骏河三国的东海道大名今川义元在和武田,北条结成三家同盟后,开始上洛,“上京都,号令天下”,参与京畿的争霸。

挡在他面前的首先就是刚刚统一尾张的织田信长。今川义元根本没把织田放在眼里,而织田家当时的实力也的确很难对抗今川家。当时今川家一开始上洛,织田家守备鸣海的谱代之臣山口教继便背叛织田,投降了今川家。织田信长为此大为恼火,下令把这个家伙暗杀了。

今川的大军数万(3万),前锋是朝比奈泰朝和松平元康(以前的松平千竹代和后来的德川家康),轻而易举地攻下了织田家的丸根和鹫津两个支城。

得知攻下了丸根和鹫津后,今川义元得意洋洋,便移阵桶狭间,摆宴庆功(这个今川义元据说很胖,穿盔甲都困难,马也没法骑,所以是坐在轿子里,让人抬着他去上洛。)

织田方面一得知今川大军上洛,赶紧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可是大家争来吵去,丸根和鹫津都失陷了,还没拿出个方案。这时天已经黑了,织田信长便提前退席了,会议也就不了了之。

退席回到家里的织田信长,得知今川义元移阵桶狭间,马上下令备马(另外一说是织田信长率军杀出去后才侦察到今川的阵地所在),自己就偷闲跳起了敦盛教殉死舞,唱到∶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

看世事,梦幻似水

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

然后织田信长率领亲信数百人,杀出城去。得知织田信长杀出城去后,家臣们赶紧纷纷率军跟上,后来聚集了数千人。

织田信长突然出现在桶狭间,令今川军阵脚大乱。桶狭间是个低洼地,加上当时正在下雨,今川军正好是顶风作战,织田军完全是顺势而下,今川军完全处于劣势。

战斗中,织田信长的侍卫毛利新助等人围攻今川义元,终于砍下了这个准备坐着轿子上洛的“东海道第一武将”的脑袋。于是织田信长获得了桶狭间会战的胜利,名扬天下。

这一战后,织田信长的地位完全稳固了,而今川家则开始衰败,后来被武田和德川灭亡。

1562年1月11日,脱离今川家在三河自立的德川家康来到清州,和自己幼年的朋友织田信长会盟,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清州会盟”。这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坚持得最好的盟约,一直坚持到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自焚。

布武天下

桶狭间会战后,织田信长开始攻略美浓。这时斋藤义龙已死,在位的是其子斋藤龙兴。

1561年,织田和斋藤进行了森边之战,织田军战败。

为此,织田信长决定将居城前移,于1563年在小牧山筑城,并将居城移往小牧山城。

1566年,织田信长派木下藤吉郎(后来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在墨俣筑城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前沿堡垒。

而这时斋藤方面却很不妙。斋藤龙兴的家臣竹中半兵卫因为不满意斋藤龙兴,运用奇谋,夺取了稻叶山城。后来竹中交还了稻叶山城给斋藤龙兴,自己却被羽柴秀吉策反,作了羽柴秀吉的军师。在竹中和羽柴的谋略下,美浓三杰(氏家卜全,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投向了织田家,斋藤的家臣团瓦解了。

1567年,织田信长攻下了美浓稻叶山城,斋藤家灭亡。织田信长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取“周文王起于岐山”之意,准备统一天下,并开始使用“布武天下”的印鉴。同时,织田信长把妹妹嫁给浅井长政,与浅井长政结盟。

1568年7月,织田信长在美浓政德寺拜见了足利义昭,决定拥立足利义昭为幕府将军。

当年9月,织田信长开始率军上洛,经过萁作之战迅速击败了南近江的六角家,平定了南近江,进入了京都。10月18日,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

次年1月,织田军击败了拥立另外一位将军足利义荣的三好家,确立了足利义昭的地位,并在2月修建了二条城作为足利义昭的居城。

信长包围网

织田信长和足利义昭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多久。

1570年1月,织田信长送给足利以昭“条书”,限制足利义昭不得干什幺,削弱足利义昭的权力。足利义昭当然很不满意,便秘密联合各地大名抵抗“信长这个公敌”。

率先响应足利义昭号召的是越前的朝仓义景。为此,在1569年4月,织田信长率领大军远征越前,讨伐朝仓。

织田军很顺利地攻下了金崎,正准备继续进攻时,突然传来不好的消息∶浅井长政背叛了织田信长,投向了老盟友朝仓。

这样一来,织田军便陷于浅井,朝仓的夹击中,织田信长只好下令撤退。羽柴秀吉自告奋勇殿后。这就是金崎撤退。

织田信长对浅井长政的背叛非常恼火,在2个月后,便联合德川家康讨伐浅井,在姊川会战中击败浅井,朝仓联军。

虽然取得了姊川会战的胜利,但是织田信长的困境却越来越严重∶本愿寺和延历寺先后和织田信长对立,伊势爆发长岛一向一揆,甲菲的武田,越后的上杉也响应足利义昭的号召,与织田信长为敌;西国的毛利从水上援助本愿寺,加上以前的浅井,朝仓和三好家,信长包围网形成了。

为了打破这个信长包围网,织田信长首先对延历寺下手,于1571年9月焚毁延历寺。

1572年,真正的危机来临了。当年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开始出兵上洛,并于12月在三方原大败织田和德川的联合军。得知这一消息后,足利义昭于次年2月在二条正式起兵,对抗织田信长。

可是足利义昭实在是算错了帐。武田军的确大获全胜,可是就在足利义昭起兵2个月后,武田信玄病死在上洛途中,武田军只好退了回去。这样一来,在7月,足利义昭兵败被流放,室町幕府灭亡。

武田军上洛的失败使得信长包围网开始崩溃。1573年8月,在流放足利义昭后,织田信长成功地攻下了朝仓和浅井的居城,朝仓,浅井灭亡。1574年,织田信长镇压了长岛的一向一揆。

1575年,武田军再次上洛。但是这次他们在长条被织田德川联军大败,重臣几乎全部阵亡,武田家当主武田胜赖仓皇逃回甲菲。

织田军在击败武田军后,势力更加强大,于8月镇压了越前的一向一揆。信长包围网事实上已经瓦解了。织田信长这时可谓春风得意,于1575年11月让为给长子织田信忠,并送给他美浓,尾张2国,自己作了“太上皇”。

1576年2月,织田信长移居安土。这座规模极大的居城完全不是当时那种堡垒形式,而是行政军事的新型城堡,向天下显示着织田信长的权威和野心。

本能寺之变

这时,能够和织田家对抗的大名已经不多,主要就是西国的毛利,越后的上杉和京畿地带的本愿寺。

织田军长年围困石山本愿寺,本愿寺城的粮食,武器很不足。为此,毛利家从水路对本愿寺进行补给。为了尽快攻下本愿寺,织田军在1576年7月和毛利军打了一次水战,就是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结果被毛利水军击败。

同时,在北陆,上杉军平定能登,在手取川击败织田军,似乎要重演武田军上洛了。可是不然,号称“战国最强”的上杉谦信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养子们为了争位引发了“御馆之乱”。上杉家已无力上洛。

1578年7月,织田水军再次和毛利水军交战,这就是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结果织田家的九鬼嘉隆用大安宅船击败了毛利水军,本愿寺的补给中断,只好在1580年由天皇出面调解,本愿寺解散军队,退往纪州。

同时,织田信长让羽柴秀吉经营西国。羽柴秀吉不负众望,干净利落地在西国屡屡击败毛利军,拖住了毛利军。

这一时期,织田信长的部下不断有人反叛。先是大和的松永久秀谋反,被织田信忠攻破信贵山城,松永久秀父子自杀。之后又有荒木村重和别所长治谋反,也被镇压。

1582年,织田信忠联合德川和北条,进攻甲斐。武田家灭亡。

这时,织田军势力强大得惊人∶羽柴秀吉在水淹高松,对抗毛利;丹羽长秀在经略四国;柴田胜家在北陆对抗上杉家;泷川一益和盟友德川家康在甲信对抗关东的北条家。

1582年,羽柴秀吉水淹高松,与毛利家大军对峙。织田信长让自己的妻舅明智光秀增援羽柴秀吉。

5月29日、织田信长入京都本能寺。

6月2日,明智光秀突然下令∶“我们的敌人,在本能寺!”出兵包围了本能寺。面对明智光秀的大军,织田信长身边只有数百卫兵。眼看脱逃无望,织田信长放火焚毁了本能寺,自己也死在了本能寺中,死年49岁。

同时,在京都的织田信忠得知父亲死于本能寺后,率军死守二条城,城破战死。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

生没年:1534-1582

父:织田信秀

幼名:吉法师

1578 正二位

1917 赠正一位

正室:浓姫、帰蝶1535-?(父:斎藤道三)

侧室:原田直子(兄:原田直政)

1554-1647 信正

侧室:吉乃-1566(父:生驹家宗)

1557-1582 信忠

1558-1630 信雄

1559-1636 徳姫 冈崎殿(冈崎信康夫人)

侧室:坂氏

1558-1583 信孝

侧室:某

1571- 信秀

侧室:兴云院殿 阿锅-1612(父:高畑源十郎)

1573-1615 信吉

1576-1602 信高

?-1643 康清院殿 振(小川城主 水野忠胤和佐治一成夫人)

侧室:土方雄久之女

1574-1624 信贞

?-1609 信好

?-1600 长次

1558-1641 相応院殿 冬姫(蒲生氏乡夫人)

1567-1616 秀子 上野御方(筒井定次夫人)

1574-1623 玉泉院殿 永(加贺金泽藩二代藩主 前田利长夫人)

1574-1653 报恩院殿(丹羽长重夫人)

侧室:慈徳院殿(信忠乳母)

?-1603 三之丸殿(丰臣秀吉侧室和关白 二条昭实北政所)

1567-? 阿鹤(中川秀政夫人)

女子(万里小路充房夫人)

?-1608 月明院殿(従三位权中纳言 徳大寺实久夫人)

?-1571 养女龙胜寺殿(武田胜赖夫人、生父:美浓苗木城主 远山友忠)

养女某(大纳言 二条昭实侧室)

养女某(泷川一益夫人)

养女某(畠山昭高夫人)

养女某(筒井顺庆夫人)

[b][color=#FF99CC]===========================================================[/color][/b]

[b]宫本武藏[/b]
[attachment=11326950]
宫本武藏就是日本17世纪的大剑豪是个用二刀流的家伙,齐名还有佐佐木小次郎。他们在严流岛决斗后,打赢了小次郎而成名。

详细资料是::

宫本武藏是日本战国末期与德川幕府前期的一位剑术家,他在日本的影响相当大,以致有“真田的(幸村)熗、宫本的刀”的说法。他自称:“余自幼钻研剑法,遍游各地,遇各派剑客,比试六十余次,不曾失利。”日本是一个崇尚武力、崇尚刀剑的民族,明王朝尽管与日本朝野都发生了摩擦,还是大量地向日本进口刀剑,从商业的角度上说,日本的刀剑相当于中国鸦片战争前丝绸、茶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今仍保存在日本的草剃剑,被日本人尊为国宝,此类的国宝在日本还有许多,在日本不但有文物价值,而且被当成神物或圣物来供奉,《日本书纪》里还记载了草剃剑显灵的故事。日本历代天皇即位时作为信物(相当于玉玺)的三件宝物中,也有天丛云剑——当然,正如《菊与刀》作者鲁恩·本尼迪克特所说,此剑原物已经在一次动乱中沉到了海底,现在王室所用的只是仿制品。直到明治时期,刀剑还被认为是武士身体的一部分,新渡户稻造《武士道》一书中说,哪怕是无意间跨过对方的刀,也被视作是对主人的极大不敬与侮辱。电视剧《利家与松》中,织田信长无意中将佐佐成政献的宝刀转赠给了他人,佐佐成政就相当地失意与惊慌。

战国末期无疑是一个剑客辈出的时代,当时有名的剑客有上泉信纲、柳生宗严、丸目长惠、伊东一刀斋等。甚至连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辉,也是有名的“剑豪将军”。宫本武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宫本武藏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当时小次郎声名正如日中天,号称不败,而武藏只是一个无名小子而已。决斗在严流岛举行,时间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赶到,武藏却迟迟还不露面,眼见太阳已经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着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小次郎顾不得指责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冲到岸边。宫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说道:“小次郎必败!”也跳上了岸,结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劳,稳操胜券。据说,决斗前武藏说:“刀与鞘本是一个整体,你却扔掉了鞘,说明你远远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小次郎一时语塞。这似乎有点强人所难,因为实际上大多数的日本剑客在比武时都不带刀鞘的,带刀鞘反而碍手碍脚,而武藏正是二刀流的创造者。决斗后,小次郎受了重伤,他挣扎着说:“我未完成的事业,就交由你去完成了。”说完就挂了。未完成的事业,当然是宣扬剑道了,后来武藏游历日本,比武论道,并创作了《五轮书》,也算是“不负所托”。

有人说宫本太过狡诈,当时小次郎的体力已经过了人生的高峰期,宫本又迭出诡计,若真论剑法,小次郎未必输于宫本。为了支持这一说法,有人还说:你们看看,宫本武藏有没有打败过特别优秀的剑客!这一说法更是荒诞,上泉信纲若是被宫本打败了,他的名头还能这么响亮?小次郎若没与宫本比武,他未必不是另一个剑圣!而“诡计”,正是“剑道”的一部分,战国时,中国的注本《孙子》传到了日本,一时间日本人纷纷学习利用,当时的后越之龙上杉谦信与甲斐之虎武田信玄都自称深谙此道,然而无疑地,织田信长是用《孙子兵法》用得最好的,当前面的一龙一虎还在川中岛为了蝇头小利而纠缠时,织田信长已经从半个尾张国扩大到几乎整个京畿地区,基本上确立了霸主地位。同样,兵法也被利用到剑道之中,与其说宫本武藏是用剑法打败了小次郎,还不如说是用兵法。除了兵法,剑道中还有禅法。一位柳生但马守(应该是指宗严)在将剑法传授给弟子后,说:“我所能教你们的只有这些了,你们要取得更大的进步,就要从禅法中去悟。”武藏后来潜心著述的《五轮书》中,也十分强调禅,以此,我们可以说小次郎的剑法确实未达到最高境界,否则他也不会烦躁不安的,只是宫本不惜以迟到的手段使对方方寸大乱,似乎也落入了兵法的下乘,难免会给人留下口舌之讥。

但要说宫本的剑法是二流的,恐怕也不切实际,柳生宗矩的弟子渡边幸庵说:“余曾为柳生但马守宗矩之弟子,且取得秘传许可。然有竹村武藏者(即宫本武藏),自我磨练剑法之名人也,与但马相比,譬如围棋,让九个黑子亦武藏较强。”宫本曾经先后两次打败剑术名家冈吉家的当主,后来,冈吉一门十几位高手伏击宫本,这次,宫本武藏几乎将冈吉一门屠杀殆尽,据说被杀者中,最小的只有十来岁。剑术本来用来杀人,而剑道的宗旨并不在杀人,但宫本却不得不杀人,被杀的小次郎有人说还是宫本武藏的知交,这也许就是宫本的悲哀了,但这更是日本剑道的悲哀。后来,古龙先生将之诠释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枯涩的味道,不言而喻。

在那个时代,似乎武士不得不谈政治,剑术家也不例外。上泉信纲被室町幕府封为“剑圣”,而他则授予足利义辉“剑豪”的称号,颇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味道,中间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位“剑豪将军”的剑术也未能挽救室町幕府与自己的生命,他后来被“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谋杀了。柳生一族十分幸运,德川幕府建立后,其家族世代为但马守,做将军的侍卫长和剑术指导。但后来也出了纰漏,第四代将军家纲向但马守学了几招后,自以为天下无敌,一天夜里,他夜行打扮出游,被但马守一剑就磕飞了武器,自此,柳生一族便遭疏远。据说宫本武藏参加了关原之战,属于石田三成的西军,西军惨败,他没有被敌军与猎头的农民杀死,侥幸逃出了。当德川家康终于正面向丰臣家族动手时,他作为浪人进入大坂城,又战败了,他只身逃出(而真田幸村则殒命在大坂城下)。后来经朋友介绍,宫本武藏侍奉了大名细川家。而佐佐木小次郎生前正是细川家的家臣与武术指导,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幕,后来只能猜度了。

一说,宫本武藏曾经去挑战丸目长惠,此时长惠已经九十多岁了,带着几个弟子隐居在乡下种田。两人并没有直接动手,长惠以一个抽剑的动作,即吓退了武藏——这个细节,后来被古龙先生用在了他的小说中。但长惠后来对自己的弟子说:“宫本武藏前途不可限量,他的二刀流是两手刀法的正宗。”不知道为什么,我十分佩服这个老头子,也许只有他才真正地寻找到了剑道的真谛!

宫本武藏 他,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丰臣秀吉;不是叱吒风云的政客,也不是名闻遐迩的武士.他,17岁前,恶贯乡里,不知生之意义 17岁后,远赴关原之战,死里逃生;他,被泽庵和尚捆绑於千年杉上,囚於天守阁中,而后寻获生命,茅塞顿开;他,21岁立志做一名修行武者,因而割舍「阿通」的挚爱深情,但内心却十年如一日牵系於她;他,以艰难当饼,以困苦当水,足迹遍历各地;他,曾与六十六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但以打败名剑佐佐木小次郎之「船岛决斗」,震烁古今!他,一个如你,如我的生命实践者,一介苦其心志的修行武者,一位十七世纪的剑道家,一名400年前的传奇人物宫本武藏,他深深影响20世纪你我耳熟能详的作家,艺术家,武道家:撼动时代的精英,感动无数位生命奋斗的

追随者.

宫本武藏,生於1584年,死於1645年.宫本武藏玄信(在兵法二天一流正称为新免武藏玄信).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打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也是在武藏进入熊本以后的事情.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死时六十二岁(另一个说法是六十四岁).到了今天九州还有他的继承者.

宫本武藏的剑

日本武士的剑,是他们的灵魂,而剑中称圣的宫本武藏之灵魂又是如何光景呢!剑圣宫本武藏,不但以剑名传后世,更兼在书法,绘画,雕刻方面都有成就,其著作「五轮卷」及「三十九条」,亦反映其思虑之深,境界之富,学识之广.然而,宫本武藏却未尝从师学习;不但治学与艺术,连其本行的剑道,皆是无师自通,透过实际磨练,加上观察慎思所作出之演译归纳.宫本武藏确不愧大师之名,以剑道通天人之道,左右逢源,占手拈来皆妙著,其文章及行谊,包含不少人生及治事智慧.宫本武藏曾经用以下一句诗来形容其剑道之心 碧潭沉宝镜.澄碧清澈的潭水,有如一面清明冷冽的宝镜在默默反照.这个意境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似是异曲同工,其精神皆在一个「空」的境界.宫本武藏「五轮卷」的最后一卷便是「空之卷」.武藏认为空之剑便是最终的一剑,便是剑道之本.

宫本武藏的空之道,并非龚空之道,而是空明之道.这个空明,是经过一一定下心来,日夕勤练,不断打磨心性与头脑,不断扛打磨感应与目光.当你的精神一尘不染,当困惑的云雾一扫而空之际,便是真正的空明了. 剑道的空,是一种自由无碍,清澈明澄的心境;临敌之际,不为环境所蔽,不为对方行动所蔽,不为自己感情所蔽,不为自己思考所蔽,而能面对一切的本来面目反应便是空的意思.人生在世,每多白刃交加的处境,最怕是自以为知,

将影子作实物地回应,必碰壁无疑. 空的意思,亦可视为心境空明之意.空明的心境,自态如实地反映事物,直接了当地反应.泰戈尔的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人把灯放在头上,看到在面前的,只是自己的影子.」只看到自己影子的人,真是身处险境而不知险,倘若误以自

己的影子为对手,只会如狗追自己的尾巴般的打转.动作不等於有效,有意义的行动,增加动作不等於环境改变.原来举目所看见者,皆是自己的影子在四周舞动,徒令自己头昏目眩.

宫本武藏的空,便是看清事物,看清人我,看清一切.然而,这种看透万物之末而直达其本的心境,却非一蹴即就.根据小山胜清的描述,宫本武藏於三十岁左右,亲身体会石舟斋的众生之剑的境界后,便一直锲而舍地以剑道探索生命之道,希望接通生命之源.小山胜清这样写宫本武藏五十岁时的自述 「这以后,我便以石舟斋的这一境地作为自己的修行目标.终於,我得到剑技绝妙的称誉,且自信为天下无敌,心自然而然提高了,只是怎么也可不开最后的铁门.」我这几年来的苦闷,便是为此.深夜里,我曾想到自杀,我的学画,研读汉文和各种书籍,也为的是想借旁的力量,打开这扇铁门.」 武藏的剑是探索生命之剑,而万法之本在「岩盘之身」,亦即不动心之体现.如何才能不动如山呢 还是一个平常心.与合气道宗师植芝盛平教导王贞治一样,宫本武藏仍著重「等待」的学习.久等而不燥,殊非易事.两人握刀对峙,胜负生死决於一线,双方皆在等候最佳时机,亦即对方稍有松懈的一刻,便是全力出手之时,若无平常心之保持,自难掌握这稍纵即逝的电光火石一刻.平常心不但视等待为平常,更让我们一刹那中发出全力一击.这不思生死,直率反应,便是无心,便是平常心.岩盘之身,便是如此修来.似平常心面对万物者,自无等与不等之分,自亦没有等待或失望之苦.等待者本处於被动地位,处境不佳;但善守者,又或平常应对者,便能转被动为主动,更准确来说,没有了主被动分,只是自然反应而已.
  关于宫本武藏的文学作品较好的有《日本剑侠宫本武藏》、《宫本武藏》等。

[b][color=#FF99CC]===========================================================[/color][/b]

[b]服部半藏[/b]
[attachment=11326951]
服部半藏(Hattori hanzou masanari,1542-1596)。 ,原名服部正成,伊贺(现三重县西北部)忍者。德川十六将之一。先祖是伊贺国***阿拜郡当地的土豪。父亲服部保长原仕足利义晴,後来移居三河国。相继侍奉了松平清康、广忠、家康 三代。父亲死後,正成继任服部宗家,代替父亲爲松平家效命。

桶狭间合战後,德川家康出兵进攻今川家领地。在进攻三河国西郡宇土城一战中, 正成率伊贺忍者六、七十人潜入城中,爲落城立下首功。永禄十二年(1569) 正月的挂川城攻战中,又协助本多重次落城。元龟三年(1572)十二月,在三方原合战中再此立下大功,并得到家康的重赏。此时,正成已经是德川家忍者集团--半藏门的首领。 

天正七年(1579)9月,家康的长子松平信康被迫在二吴城切腹。已经被任命爲天方山城守的服部半藏担当了信康的介错。但是半藏整个过程都伏地大哭,连刀都不能举起。忠义令人感动。 天正十年(1582)6月,本能寺事变爆发之际,家康正身处界港。在接到事变的报告後,半藏护送著家康急速沿大和、伊贺、伊势赶回三河。这一次归程被家康称爲“生涯第一艰难之旅”。一路都是半藏先行探路,再护送家康通过。家康回到三河後,爲表彰半藏的功绩,赐给其远江八千石的领地。小田原之战後,家康移封关东,随行的半藏此时下属伊贺幸汛锒兮湃恕G斐ぴ辏
[ 此贴被朽木夜翼在2010-04-24 15:18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5
  • 天若舞

    派派币 +15

    良好文章+基础分

朽木夜翼

ZxID:2448383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懿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4-24 0
[table=80%][tr][td]

上杉谦信

享禄三年(1530)一月二十一日,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的幼子诞生于春日山城。因为当年是虎年,孩子被取名为虎千代。这个孩子成年后称长尾景虎,也就是后来驰骋于战国乱世的“军神”上杉谦信うえすぎ けんしん(1530~1578)。

●守护代的“下克上”

室町时代的越后守护上杉氏,在文安三年(1446)之前一直居于京都的幕府理政,实际支配越后国的是源出于桓武平氏,世代仕奉上杉氏的守护代(代理守护管理地方各国的家臣)长尾氏。守护代的势力渐渐壮大,终于使守护上杉氏感到不安。从第六代守护上杉房朝开始,以及其后的房定、房能两代,都采取积极的策略,力图夺回并加强守护在地方上的实权。

在守护与守护代的对立中最终获得决定性胜利的是上杉谦信的父亲,第九代守护代长尾为景(?~1536)。永正四年(1507),刚继承守护代之职仅一年的为景借守护上杉房能与其养子上杉定实不和之机,起兵攻灭上杉房能(房能逃往关东途中在越后国境上的天水越遭包围而自杀),拥立定实为守护,从而把握了越后的实权。永正六年(1509),房能之兄,关东管领上杉显定兴复仇之师攻入越后,虽一度迫使为景逃往越中,但次年又被为景击败,上杉显定受长尾军的追击战死于长森原。

由于为景通过“下克上”夺取国政,其一生几乎都是在与国内外反对势力的交战中度过的。越后国内不满为景的豪强(本庄、色部、宇佐美、上条等)以及不甘于作傀儡的守护上杉定实,陆续向为景发难,最后都败在为景手下。其间,享禄元年(1528)十二月十二日对于为景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天,为景被幕府许可有使用白伞袋和毛毡鞍覆的权利。白伞袋和毛毡鞍覆是守护权力的象征,这表明幕府承认守护代长尾氏越后国主的地位,拥有与守护匹敌的身份。

天文五年(1536)八月,为景进攻越中之前,预计到进程可能不会很顺利,先将家督之位让给了长子长尾晴景。十二月,长尾为景在越中旃檀野与一向一揆作战时中计败死(另有病死说)。

●谦信的战国大名之道

战国时代是讲实力、轻名分的世代。为景一死,本来就不太平的越后国更加动荡,各地豪强占据一方,各自为政,俨然是个“小战国”。当时虎千代年仅七岁,穿着盔甲送为景下葬,国内的混乱可见一斑。按照室町时代武家的传统习惯,没有继承权的幼子常常被送去出家。于是这一年虎千代受戒于春日山麓的林泉寺(长尾氏的菩提寺)名僧天室光育门下,学习禅与文武之道。

继承越后守护代的长尾晴景,比谦信(为方便起见,以下统一称“谦信”)年长十八岁,是为景生前最疼爱的儿子。然而,晴景体质虚弱,没有作为武将的统领之才,被国内的其它势力所轻视。为缓和自己的窘境,天文十二年(1543),晴景尝试着让十四岁的谦信(当时刚刚“元服”,改名长尾平三景虎)协助强化统治权,入驻越后中部的栃尾城,在确保长尾家在越后中部领地的同时,牵制本庄房长、色部胜长、中条藤资等敌对势力。一开始,附近的豪族们根本没把这个小毛孩子放在眼里。但谦信到城后,得到母亲家的古志长尾氏和栃尾城代本庄实乃等人的援助,多次击退敌对势力的来犯,并很快将安田长秀、北条高广、小河长资等豪族收伏于帐下。在栃尾城的一系列作战是谦信最初的战争经历。天文十四、十五年(1545~1546),守护上杉家的老臣黑田秀忠两度占据黑泷城谋反,谦信代兄长晴景率兵平叛,表现神勇,最后依守护上杉定实之命消灭了黑田一族。

谦信的声望迅速压倒了晴景,国中渐渐有了改立谦信为守护代的苗头,这是晴景始料未及的。终于,难以容忍的兄长联合长尾政景(上田长尾氏)、黑川清实等人,打出了讨伐自己弟弟的旗号。内战中,谦信虽然兵少,却以攻其不备之法大败晴景军。天文十七年(1548)十二月,双方由上杉定实做调解人达成和议:晴景引退,谦信作为晴景的养子继承家督和守护代职。当时谦信十九岁。

天文十九年(1550)二月二十六日,越后守护上杉定实病死。定实没有儿子,守护家绝了后。两天后,将军足利义辉承认谦信有白伞袋和毛毡鞍覆的使用权。这样,谦信实质的国主地位得到了认证。次年,一直不承认谦信地位的长尾政景降服于谦信麾下,越后长尾一族实现了统一。天文二十一年(1552),谦信被授予弹正少弼,从五位下的官位。

●兵戎的名分

在叙述谦信作为战国大名的历程前,有必要先谈一谈谦信的性格特点。在游戏中,谦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能力很强却 “野望”(野心)极低的人。谦信重传统道义,一生几乎都在为维护室町幕府的统治秩序而奋斗,与北条、武田及后来与织田的战争都是基于这一点而发起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谦信统治时代长尾(上杉)家的体制与其他战国大名颇有不同。就以之前介绍过的今川、武田两家来作比较:今川在室町时代一直是强大的守护,武田则通过强化守护职权而跃居战国大名之列,牢牢控制住领地内的实权(最主要是土地所有权)是他们没有像其他许多守护家族那样渐渐没落的原因;其对领地内上至家臣下至平头百姓的掌握程度之高,充分表现在两家各自制定推行的分国法《今川假名目录》和《甲州法度之次第》上。长尾氏虽然是通过“下克上”(典型的战国大名发家方式)而一跃成为战国大名的,但谦信的父亲长尾为景并没有完成越后的统一。谦信本人是得到中条藤资、直江实纲、大熊政秀、本庄实乃等中部豪族的支持才上台的,似乎也没有要彻底一统越后的意思(真正统一越后的,是谦信的继承人上杉景胜)。后来所谓的上杉家臣团,实质上更像是以谦信为首的越后豪族联盟。谦信主要是靠自己的威信和实力巩固这个联盟,并以此作为维护室町幕府统治秩序的基础。尽管如此,越后的主从关系还是远不如甲斐的那么稳固,武田、北条也常利用这一点,在谦信的腹地策动一些豪族――北条高广、大熊朝秀、本庄繁长――叛乱(北条高广和本庄繁长最后还都归顺谦信留在了越后,谦信对待反叛者的态度比信长宽容多了),这也是许多游戏中越后诸将的质量远不及甲斐诸将(个人觉得这样的评价很不合理)的原因之一。

天文二十一年(1552),上野平井城的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宪政抵挡不住北条氏康的攻势,逃到越后求助于谦信。这成为谦信后来十四次进军关东的起因。下一年,信浓的小笠原长时(守护)、村上义清、高梨政赖等来越后泣诉,请谦信帮助回复被武田信玄占领的信浓领地。以谦信的性格,自无不允,当年八月就爆发了对武田氏的第一次川中岛会战。是役虽然只是小规模的接触(双方大名均未出战),却介绍了谦信和信玄这对宿敌的相识,对其后整个战国形势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当年九月,谦信进京,为此前接受弹正少弼,从五位下的官位向皇室献礼。后奈良天皇授予谦信天杯、御剑和“讨伐对邻国怀有野心之徒”的敕命。无疑,这等于给了谦信攻击武田、北条的名分。

●关东龙虎斗

然而,与进京的成功同时而至的是巨大的花销,围绕着这些费用的征收问题在家臣中出现了争执。敏锐的武田信玄立即抓住了这一机会。天文二十三年(1554)十二月,越后刈羽郡北条城主北条高广在信玄的煽动下自立,但三个月后就失败投降了。北条高广是镰仓幕府的名臣大江广元的后人,越后国人中的实力人物,平日自负武略不逊于谦信,常怀异志。谦信待高广却显得极为宽大,后来还让他去上野厩桥城经略关东。十三年后的永禄十年(1567),高广受北条氏康支持再度谋反。然而越后和相模同盟(越相同盟)时,谦信又一次饶恕了高广,依旧像从前那样重用他。越后松散的主从关系由此亦可见一斑。

武田信玄几乎没有给谦信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在弘治元年(1555)七月,因为缔结了三国同盟而无后顾之忧的信玄大举进兵川中岛,谦信亦驻军于善光寺与之对抗。两雄对峙了一百五十多天,各自滴水不漏,互无建树。最后由今川义元出面调停,议和罢兵。第二次川中岛会战结束了。

收兵回国后谦信面临的是一场内乱,有力家臣间的领土纷争不绝。谦信被各种诉讼纠缠得心灰意冷,于弘治二年(1556)三月在给自己的老师天室光育的信中留下了“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话,宣告隐退,欲独自一人前往高野山(或说比睿山)出家。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晴天霹雳般地令家臣们大吃一惊,宇佐美定满和长尾政景二人慌忙召集重臣商议,以“景虎乃越后统合之中心,舍此无人可内服众将,外御强敌”故,说服了中条藤资,驱逐了欲乘乱谋反的大熊长秀(朝秀),极力恳请谦信复出。谦信趁机要求诸将提交联合署名的起誓文书,并向春日山城送出人质。对此当然无人再敢表示异议。谦信的隐退可能只是一种计谋,但在内忧外患前,这出苦肉计式的隐退戏的确带来了强化家臣团统治的好结果。这一年谦信二十七岁。

从越后逃亡的大熊长秀到甲斐投靠了武田信玄,上杉、武田间的和约至此破裂。弘治三年(1557),武田军进逼栃尾城,谦信亲率大军迎战。素来以战法稳健著称的信玄极力避免打硬仗,只是以先锋部队作了试探性的攻击。信玄曾趁夜埋伏下骑兵五十和步兵三百,次日清晨故意放出三匹惊马,意在诱使上杉军夺马而骚乱(曹操在延津诱敌战术的迷你版,但三匹马也太吝啬了点儿)。谦信任由三马在阵前狂奔了许久,视若无睹。关于第三次川中岛会战的记载很不明确,大体上是没有决战就不了了之了。

同年,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再度逃到越后,将关东管领职、系图、重宝等一起转让给了谦信。为此谦信在永禄二年(1559)第二次进京,由朝廷和将军正式认许了这一继承。时值正亲町天皇新立,同样赐予谦信天杯和御剑。永禄四年(1561)3月,谦信以关东管领的名义,集合了关东诸侯共计十一万五千兵马,讨伐“逆臣”北条。北条氏康的居城小田原被大军围困了逾一个半月,但丝毫没有要陷落的迹象。同时,谦信在阵中收到了北条的盟友武田趁虚进兵信浓的探报,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攻取小田原的打算。谦信先顺路去了镰仓,在鹤冈八幡宫举行了关东管领的正式就职仪式,接受上杉宪政的“上杉”姓和“政”字改名为上杉政虎(同年十二月又受将军足利义辉赐予一字而称“辉虎”)。从镰仓往越后的归途中还攻取了北条方的武藏松山城。

●谦信的用兵

据传谦信曾在毗沙门堂得到感悟,自称是战神毗沙门天的化身,战前常在毗沙门堂独自冥想作战方案,战时打“毗”字军旗。谦信不像大多数武将那样使用团扇或采配,而只是随便拿一根三尺长的竹竿指挥作战。与老谋深算,从来都坐在阵后指挥的信玄不同,谦信会亲自率领冲锋。战国时代的军书评价二人,常说信玄以正兵作战,谦信则以奇兵当正兵。这样的说法未必全面,但可以说明谦信不拘泥于一般的战法。信玄用兵,一般都避免正面硬碰,而力图使敌人露出破绽后再给予毁灭性的打击。面对谦信这样的强敌,自然倍加谨慎,在川中岛几次交锋都虎头蛇尾地告终。然而这种劳师动众却没有结果的战争,正是谦信所反对的。决战的机会,终于在永禄四年夏的第四次川中岛会战中被谦信抓到了。

谦信驻军妻女山,与海津城的信玄对峙了十日,双方都有些一反常态:谦信虽然兵力只有信玄的三分之二,且已近缺粮,却还是打打小鼓,哼着谣曲《八岛》,悠闲地过着每一天;信玄在优势兵力下毫无进展,倒有些坐不住了,采用了军师山本勘助的建议,由高坂昌信、马场信房、真田幸隆等率一万两千人的别动队夜袭妻女山,信玄本阵八千人则守候于山前的八幡原(“啄木鸟战术”)。然而,谦信可不是树中的虫。九月九日傍晚,在庆祝了重阳佳节后,谦信照例在山头遥望海津城,发现武田军的炊烟比平时浓密,从而预感到了武田的行动。九月十日天明,决战的时刻到来,原来意图守候伏击的武田本阵遭受了几乎上杉全军的突击。据《甲阳军鉴》载,当时有一位头缠白绢,只露出双眼的越后武士,骑马突入武田中军,挥刀直砍坐在折凳上指挥的信玄。信玄不及拔刀,只得以军配团扇抵挡。第一刀使团扇碎裂,后两刀砍伤信玄肘、肩部。信玄的近侍二十余人急来救主,原虎义挺熗刺伤越后武士的马屁股,马惊而载着武士逃去。虽然《上杉年谱》说这位武士是谦信的“影武士”(为迷惑敌人而使用的主将替身)荒川伊豆守,《北越军记》又说遭突袭的也是信玄的影武士,但民间依然传说这是谦信与信玄的单挑。岌岌可危中的武田本阵因别动队的及时来援而起死回生,后来丰臣秀吉评说道:“卯时至辰时上杉胜势,辰时至巳时武田胜势”。是役乃少见的恶战,双方均死伤惨重(尽管诸说不一),战后信玄一直回避与谦信的正面对决。三年后的第五次川中岛会战其实并未交锋,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武田与上杉在信浓的拉锯就这样结束了。信浓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又没有统一的势力,自然成为武田扩张领地的突破口;而对于上杉来说,撇开道义上的原因,信浓也是越后联络关东的通道之一,更是保护越后安全的屏障。两雄的争夺在所难免。但是,正因为谦信与信玄棋逢对手,难解难分,二人把一生的过多时间耗费在信浓,错过了进取天下的大好时机,从而使织田信长的成功省了不少力。这也许是川中岛会战最大的意义。

关于谦信的战法之猛烈,后来在大坂战役中表现神勇而得到德川幕府的感状(对武士功绩的褒奖文书)的上杉家臣杉原常陆说:“我等追随谦信公时,历大战小战不计其数,其酷烈无可相比者;纵不期生还之恶战,亦未足得一感状。今之战犹如小儿投石打闹,仿佛赏花游山而得褒赏。”

永禄六年(1563),北条氏康发兵五万进攻武藏松山城。谦信率军援救,未至,城已陷,遂移兵附近北条方的私市城。该城背依大湖,建于险要之地,难以卒拔。城的本丸临湖,筑得很高。谦信巡视时,见从本丸通往二丸的廊桥上张着竹帘,湖水中映出桥上站的一个穿素白单衣的人影。谦信三次见到这样的人影,推测本丸中拘有不少作为人质的妇孺,就先令柿崎景家带队猛攻正门。待城内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正门时,派人拆毁附近的民房,用柱子结成大筏投入本丸后的湖中,并故意发出很响的水声,佯装要从水路进攻。本丸的妇孺着实被吓了一跳,纷纷夺路逃向二丸。把守正门的兵将不明真相,见到本丸突然大乱,只道是城内有内应已占据了本丸,顿时无心再战,自杀的自杀,投降的投降。谦信遂拱手而取此坚城。可见谦信用兵之机略。

●义气

在关东反反复复的争纷又持续了好几年,各方都没有什么大进展。永禄十年(1567),武田信玄开始把矛头转向昔日的盟友今川,而三国同盟的另一端北条则站到了今川一边。为了一起对付武田,北条氏康甚至与长年敌对的谦信和好并结成短暂的越相同盟。鉴于甲斐是内陆山国,而越后、骏河、相模都是沿海国,今川氏真建议三国共同停止向甲斐运盐作为制裁。提议得到了北条氏康的赞同,但谦信知道后却说:“断盐而使甲州的民众受苦,非有勇之人所为。胜负当在战场上分晓,敌国之民亦人众也,不可采取此等残忍手段。”遂命藏田五郎左卫门运盐往信浓深志的集市贩卖。

元龟二年(1571),北条氏康死,武田信玄与北条氏政重新结好后,攻德川家康于三河,开始了他的进京作战。织田信长与谦信缔结了同盟,谦信出兵信浓长沼,遥相声援德川家康。时驻守信浓的武田胜赖部仅有八百余人,勉强前来迎战。谦信赞其勇,不欲以众克寡,竟引兵退去。次年四月,武田信玄突然病死于进京途中。死前曾嘱胜赖与谦信修好,并以为依托,由此可见其对谦信人格的肯定。谦信知信玄死,亦为之伤感,叹道:“吾国之***将不利矣。”随即绝音曲三日,并遣使往海津城吊唁。有老臣进言趁机收复信浓,谦信以“乘人之危之举,不齿为之”,未予采纳。后武田胜赖违背信玄“死后三年不可出战”的遗言,强行出兵,在长筱惨败于织田、德川,元气大伤,越后诸将复请乘虚进攻武田,谦信以同样理由未准,至死不曾为难胜赖。

●四十九年一睡间

信玄死后,谦信与信长虽然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但决裂已只是时间问题。信长消灭室町幕府之举使谦信认定信长是天下动乱的祸首,而被驱逐的将军足利义昭也请求谦信进京再兴足利家。从越后进京的道路是顺着北陆道,经越中、加贺、越前至近畿。为此,谦信的军锋首先指向了越中和能登。越中、能登原本都是守护畠山氏的领国,但能登(畠山氏所在)的实权早已旁落入重臣游佐氏、温井氏、长氏、三宅氏等手中,形成所谓重臣合议体制。重臣之间明争暗斗,可是把畠山氏傀儡化却是一致的。永禄九年(1566),欲夺回权力的畠山义续、义纲父子被群臣逐出了能登;继承守护职的畠山义庆(义纲长子)还只是个娃娃,天正二年(1574)也不明不白地死于变乱;其弟义隆上台后两年就病死(多半是被谋害);群臣中势力最大的长纲连索性扶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幼儿为主。能登实际上处于极度混乱的无主状态。至于越中,更早已是豪族与一向宗势力林立,其中不少以武田信玄为后盾。信玄进京的同时,谦信也曾出兵夺取了越中的大部分地区。

天正五年(1577),谦信平定了越中最后的几个据点,并顺势扫平了能登除七尾城(名义上是畠山的居城)以外的所有地方。七尾城中群臣之首的长纲连与织田素有亲交,一面闭城坚守,一面遣其弟长连龙向信长求援。九月,正在围攻七尾城的谦信接到了探报,以柴田胜家(一说为织田信长)为主帅的五万织田大军渡过加贺的手取川攻入能登。当时七尾城内已发生了传染病,许多士兵因而病死。十五日,倒向上杉方的游佐续光、温井景隆等发动叛乱,诛杀了长续连、长纲连父子及其一族,七尾城在困守四十余日后陷落。谦信随即率三万五千人马迎击织田军。织田军已在手取川前背水列阵,且人数占优,但闻知七尾城已陷,谦信亲自统兵前来时,竟畏其名而战意尽失,乘夜撤兵。谦信随后追击,恰逢手取川涨水,织田军难以渡回,登时混乱,在谦信的猛攻之下溃不成军。战后留在岸边的织田军尸体有千余具,另外数倍于此的人淹死在河里或被河水冲走。织田与上杉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以惨败告终。因为北条在关东有所动作,得胜后的谦信没有乘势进兵,而是退回了越后。

翌年正月,谦信下达了关东征讨的总动员令(一说待越后积雪溶化后进京与信长决战)。然而,谦信的生命也正随着越后的积雪一起渐渐消逝(实在是天佑信长)。即将出阵前的三月九日,谦信突然昏倒于厕所,并失去知觉。谦信是战国有名的酒豪,甚至骑在马上也不忘饮酒(由此需要出现了专用的“马上杯”),因饮酒过量而造成脑溢血。四天后的三月十三日(公历4月29日),一代名将与世长辞,行年仅四十九岁。相传留有辞世歌“一期荣华一杯酒,四十九年一睡间;生不知死亦不知,岁月只是如梦中”。

●文人和信徒

谦信是身高六尺(约合188公分)的伟男子,作为武将的另一面,也是热心的学徒。常请儒者山崎专柳斋秀仙解说四书五经;也学习老庄学说;请书道大家、安国寺的名僧建松缮写《孟子》,等等。天文二十一年(1552)进京时,更是与京都的名僧、文人广泛交游。谦信先拜访关白一条兼冬、右大臣西园寺公朝,求教歌道的秘诀;又向大纳言公光质疑《源氏物语》、《伊势物语》中的不解之处。将军足利义辉也和谦信交流和歌。

围攻能登七尾城时,谦信尝咏汉诗一首:“霜满军营秋气清,数行过雁月三更。越山并得能州景,遮莫家乡忆远征。”在孤寂的军营看着能登(“能州”)的山景,想到与它相连的越后群山,不禁激起了思乡之浮想。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体现了长年征战在外之人对朴素、自然的本心的渴望。从中也可以看出谦信在诗歌上的造诣。

受母亲虎御前的影响,谦信自幼崇信神佛,终生不近女色。参谒高野山金刚峰寺而从阿阇梨清胤学密宗佛教;天文二十二年(1553)受戒于紫野大德寺,得法号“宗心”;元龟元年(1570)在春日山城脚下的林泉寺祈祷平定越中,得该寺高僧宗谦的一字而改法号“谦信”。天台宗座主营建大讲堂时,谦信捐黄金200枚。其后还进献宝刀、马、砂金给净土真宗的本愿寺证如上人(光教)。本愿寺遭信长攻打时,谦信每每输送兵员、物资援救之。天正二年(1574)十二月剃发而为密宗法印大和尚,天正四年(1576)正月任阿阇梨权大僧都。

●对谦信的评价

在诸多战国武将中,上杉谦信无疑是非常突出的一个。几百年来,谦信一直受到人们的爱戴。他的魅力,不单在其天才的军事指挥力(这一点游戏中充分肯定),更多的来自于他的人格(可惜这一点游戏中表现不足,也无法表现)。其行事作风与战国乱世格格不入,有时甚至略显迂腐而为人所乘。但谦信始终保持个人本色,并成为乱世中的强者,绝不是一句“难能可贵”所能涵盖的。

战国武将中钦佩谦信的大有人在。除了武田信玄,另一个老对手北条氏康也同样敬重谦信。氏康在元龟元年(1570)把第七子氏秀(后来的上杉景虎)送给谦信做人质时,曾对长子氏政说:“晴信、信长之辈,都是说一套,做一套,不足以托赖。然而辉虎殿下不同,受人之请,必忠人之事。我死后,诸国中你可以依靠的,舍此无人。”可惜后来氏政未从此言。关东诸侯中直至最后都追随谦信的太田资正,在谦信死后评说:“谦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贤者,二分为恶人。恣纵怒气,行事怪异,是为其‘恶’;除此而外,勇猛而无欲,清静而无邪,廉直而无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闻人谏等,是为其‘善’。虽有微瑕,不足掩其辉,实乃绝世罕有之良将。”

日本史学界的权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说》中评价谦信说:“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诸国武将中间,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可谓是非常精辟的总结。

附:长尾氏

源出自桓武平氏的坂东八平氏之一,因发迹于相模国高座郡长尾庄而称长尾氏。从镰仓时代末期起就追随上杉氏,室町时代作为山内上杉氏的家宰、守护代,其同族散布于上野、下野、上总、越后、武藏各国,支系颇多。其中在越后的有府内长尾、古志长尾、上田长尾、下田长尾等数支。府内长尾氏作为越后守护代世代辅佐上杉氏,在领内统治和各地会战中颇多功绩。上杉谦信就出自府内长尾氏,其母(虎御前、青岩院)则出自古志长尾氏。

===========================================================
真田幸村

真田左卫门佐幸村,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提起1615年发生在日本大阪的那场终结战国乱世的大战,就必定要提到这个名字。这个信浓土豪的次子,没有显赫的家名,前半生也从没为任何大名立下过什么值得夸耀的战功,只因为在大阪城下的奋战,忽然在乱世的黄昏中点亮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将星之名在日本战国百余年乱世间虽然只短暂的闪耀了一瞬间,却由于那一瞬间的璀璨,而永远的在了所有人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真田幸村(さなだ ゆきむら),本名信繁(信繁のぶしげ),乃是原信浓上田城主真田昌幸的次子。其祖父真田幸隆本来是信浓的土豪,依*战功成为于武田信玄麾下名臣。其父真田昌幸同样智慧过人,在武田家这座*山崩塌之后,依*自身的才能,在动荡的乱世中维系着真田家族,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小领主地位。由于昌幸出色的政治能力和外交手腕,被丰臣秀吉赞叹为"表里比兴の者"。而作为外交的手段,年幼的幸村就曾经被作为人质,先后送到过上杉家和丰臣家。

1600年,日本再次陷入动荡,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为了争夺天下之主的地位再起兵戈,战场就在离真田家领地不远的美浓关原。

在这场生死存亡的争斗之中,全日本的大名都面临着抉择,真田家也不例外。到底是加入东军(德川方)还是西军(石田方)?真田家内部发生了分裂——真田昌幸与幸村父子加入了西军,而昌幸的长子信幸由于是德川方重臣本多忠胜的女婿,而断然加入了东军,并且连名字都改为了信之,以示与其父断绝关系。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结果是真田昌政治手腕的体现,因为这样一来,无论东军还是西军获胜,真田家都将得到保全。

1600年9月5日,由于真田昌幸、幸村父子神出鬼没的偷袭,仅仅以一千左右的兵力,把德川秀忠率领的三万八千大军困阻在中山道上,使之没能及时赶到关原的主战场。这样的结果,使得关原的德川家康陷入兵力上的绝对劣势。但天下大势不可逆转,由于石田三成的众叛亲离,西军终于一败涂地。

战后,作为战败者的真田昌幸、幸村父子不得不接受德川家的惩罚。本来,在信浓山中饱受耻辱的秀忠想要处死真田父子以泄愤,但由于立下战功的真田信之的舍命求情,最终将判决改为没收真田家领地,并将真田父子二人发配往纪州高野山,后来又改为在纪州九度山软禁。



九度山的生活,是艰辛而又痛苦的。虽然在德川家为臣的真田信之经常派人送来衣服食品等物,但真田父子的生活还是十分困难,以至于有时竟然难以维持,不得不*借款度日,这对于曾经名噪一时的领主真田昌幸来说,真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在软禁期间,真田父子仍然经常讨论兵法战略以及天下大势,还希望有一天能够再度起兵扬名海内,但时间一天一年的过去,德川家根本就没有宽恕他们的意思。1611年6月4日,真田昌幸就在这困苦的生活和失望的等待中盍然辞世,而真田幸村此时的心中则充满了对德川家的怨恨之念:

"有朝一日必取两代将军之首,扬真田之名于天下……!"

就在这样的怨恨和梦想之间,真田幸村的青春年华悄然溜走,艰难的生活使他早生华发,一天一天的衰老下去了……

1614年仲秋的一天,一名大阪城的密使来到了九度山中,带来丰臣家的旨意——邀请真田幸村出山,为丰臣家作战,对抗德川家康的攻势。

这一消息点燃了幸村内心深处的火种,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也为了能向德川家复仇,幸村接受了丰臣家的邀请。当年十月初的某一天,幸村召集村人召开酒宴,当所有人酣醉之时,幸村则带着少数家臣逃离了九度山,随行的还有自己13岁的长子——真田大助幸昌。



1614年十月上旬,幸村一行人出现在大阪城中。由于其父昌幸的名声,幸村在大阪颇受欢迎,很快就被任命为军队长,以军师的身份频频出席高层军事会议。自认为可以发挥才能的幸村此时也志得意满,光彩焕发,极力阐述自己的战术策略。但由于他的许多出城野战的想法过于冒险,与大阪高层意见不合,因而没有被完全采纳。而在大阪城南三之丸南面建造的防御城堡"真田丸"则是幸村比较成功的策略之一——

大阪城的西面是濑户内海,北面是天满川、淀川,东面则是大和川的支流,地形复杂,提供了一定的防御力。相比之下,大阪城南则多数是宽阔的平地,防御力较弱。大阪城中的二位军师——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同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先后向丰臣家的领导层提出在大阪城南面建造一座出城(指修建于城墙之外的小城,可以作为防御工事)。两人的提议均得到了采纳,但在到底是由谁来主持修建以及负责守备的问题上,两位豪杰都自告奋勇各不相让,以至于在一段时期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就在二人争执不下之时,大阪城内忽然兴起了奇怪的谣言:

"幸村殿之所以要在南面城外防守,乃是为了方便与其兄信之联络,把德川大军引入城来……"

而后藤基次听到这种传言之后,当即严肃的表示:

"幸村殿在出城守备乃是为了更好的向敌军挑战,这样的谣言真是痴人说梦!"

随后,基次主动辞退了建造出城的工作,把这项任务转让给了真田幸村,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幸村的坚决支持。

最后,这座出城,在幸村的主持下,于大阪城南平野口正面、惣构东南面建筑完成。这座被称作"真田丸"的建筑物是一座扇形的城砦,三面挖掘了壕沟,树立了双重的栅栏,城中设置了箭塔、了望和楼阁,每一点八米就开了六个熗眼,是一座坚固的防御工事。真田丸的建造,不但弥补了大阪城南相对薄弱的防御力,同时为大阪军出城野战之时,能够迅速的占领城南的篠山高地创造了便利条件。

就在真田丸建造期间,关于幸村与德川方勾结的谣言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为此,大阪军的总指挥官大野修理亮治长专门找来后藤基次,惴惴不安的询问道:

"你说说看,幸村到底是不是德川方的内应呀?"

后藤基次闻得此言哭笑不得,当即说:

"左卫门佐殿乃是这乱世之英雄,堂堂的好汉,为了光辉的武名而奋战于沙场,决不会做出卑鄙无耻之事!"

但即便如此,大阪的高层仍然不能完全消除对幸村的疑虑,最终决定在真田丸后方的惣构地方安置一万大军,以备幸村投敌反戈一击。



1614年11月,大阪城周围战争的气味越来越浓烈。真田幸村为了争取主动,派小股部队离开真田丸,在其南面的小桥地方的篠山警戒。

另一方面,1614年11月11日之后,德川军徐徐的缩小了对大阪城的包围网,向大阪城南步步逼近,在据大阪城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战争一开始,德川方作出了长期包围的架势,这样的形势对于幸村这样满心复仇烈火的武士来讲实在难以忍受,于是他策划了一次狙击家康的计划——

1614年11月27日,真田幸村通过忍者的情报得知,家康将在次日亲自乘船到福嶋方面视察战场,认为这是一举击毙家康的绝佳机会,当即召集了善于使用铁炮的士兵50人以及武艺高强的武士18人,于当晚22时左右乘船从天满川出发,隐藏在博劳渊南面的芦苇丛中。当时正值严冬,天气很冷,真田的士兵们不得不抱在一起取暖,幸村便和士兵们一起喝酒跳舞取暖,并把油脂涂抹在裸露的皮肤上以防止冻伤,坚持等待着家康的到来。

而另一方面,28日早晨,正当家康照原计划要乘船出巡时,却不知为什么原因被德川秀忠阻止了,而是派遣本多正纯代为巡查。苦等了一夜的幸村等人发现了这一变化之后无比失望,当即有士兵提出狙击本多正纯,但幸村断然拒绝道:

"我是为了狙击家康而来的,杀死其他人又有何用!"

说罢,便带兵悄然撤退了。

当年12月,七十五岁的德川家康亲自视察了阵地之后,认为正面强攻大阪会使本方遭受很大损失,于是对联军将领之一的前田利常说道:

"对于大阪城,强攻之策不可取。请贵殿在本队的阵地前挖掘壕沟,并在后面累起高台,通过大炮射击打破对方的防御工事。"

前田利常得到命令,当天就指挥本部人马展开行动,挖掘壕沟构筑土台。但这一切行动,都被真田丸内的望楼上的哨兵观察得一清二楚。真田幸村很快理解了前田军的意图,为了阻止敌人的行动,幸村向前田阵地正对面的篠山增派了士兵,并命令他们向前田军修建土台的工匠和士兵射击。这样的袭击一连持续了数日,每天都会给前田军造成近百人的伤亡,前田利常的工程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只得作罢。

1614年12月3日,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德川秀忠感到无法再忍耐下去,于是派遣近侧谋臣本多正信作为使者来到前田阵中,向利常下达了主动出击、"将阵地推进至冈山,夺取篠山"的命令。

本来被真田军骚扰得不胜其烦的前田利常当即整饬人马,与另一路诸侯本多政重一起,于第二天凌晨两点向篠山阵地出发。两队人马本来预想在篠山会发生激烈的抵抗,却没想到真田幸村早已把部队撤回了真田丸。前田利常急忙派遣横山长知与山崎长徳两队人马追赶,但两人不了解地形,在黑夜里迷了路,队形散乱士气低落,一直来到了真田丸之前还没发现真田军的踪迹,因而也没有对真田丸展开攻击。紧接着,本多政重队也来到真田丸之前,准备展开攻城。

看到德川军的人马在城外乱糟糟的情形,真田军的将士纷纷请战,想要出城迎敌,但幸村没有同意,而是命令大部分士兵作短暂的休息以养精蓄锐。又过了不久,当城外的德川军已经整顿下来,幸村便派一名士兵战在城墙上向外面喊道:

"前田家的诸位,深更半夜包围篠山意欲何为呀?莫不是为了狩猎?可诸位如此鼓噪,附近的鸟兽都要被熗炮声吓跑了吧。诸位闲暇之余,不如来做我的对手。难道是不敢进攻这座弹丸小城么?"

听到这种挑衅的言语,前田家的众将都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前田军部将奥村栄頼率先带领本队士兵冲上真田丸的城墙,但很快被真田军密集的火熗射击打退,前田军死伤无数,奥村栄頼本人也身受重伤。紧接着,本多政重也率队展开攻城,但同样被真田军的熗林弹雨打了回来。这之后,前田军第三队大将富田重政赶到,也加入了对真田丸的攻击,仍然不能攻破城墙。

在此战之前,前田利常为攻城准备了许多竹盾,以防备真田丸内的火熗打击,但这一夜计划外的盲目攻击使得这些竹盾根本没有派上用场,反而是前田军死伤甚重。对于部下这种不听从指挥的擅自行动,前田利常非常愤怒,下令全军停止进攻,撤出篠山,把本阵驻扎在了木野村。

发现真田丸战斗打响,德川联军中的井伊直孝与松平忠直两军也不甘落后,向真田丸西侧的八丁目口方向进军,进攻大阪城,并突破了城外的第一重栅栏。与此同时,丰臣军中也发生了事故——石川康胜的士兵碰倒了火药箱,引发了剧烈的爆炸,而城中作为德川军内应的南条元忠也伺机作乱,想把德川军放进城来,但幸好被守卫发现,当即予以逮捕,几天之后处以了斩首之刑。而城外与南条元忠勾结的藤堂高虎并不知情,见城中火起,当即指挥本队向谷町口发动进攻。随着藤堂、井伊、松平三路人马开始攻击,大阪城南驻扎的德川联军各路人马也纷纷展开总攻!

但大阪城中的著名军师、浪人兵法家后藤基次早已预料到了德川军的进攻路线,并预先做好了兵力调配和防守计划,从八丁目到谷町口一带守备的如铜墙铁壁一般,德川军根本无法攻破!

在激烈的战斗中,年轻的武将木村重成身先士卒,率队与冲至第二重栅栏之前的井伊、松平两军先锋交战,甚至亲自跳进护城沟豪中与敌军的士兵厮杀。同时,井伊军的侧翼也遭到了来自真田丸的狙击,以至于腹背受敌,不得不狼狈撤出栅栏,留下了五百多具死尸。

战斗一直持续到正午时分,大阪城中的后藤基次、长宗我部盛亲、北川宣胜、明石全登等队与真田丸的守军一起以猛烈的火力向城外反复射击,德川军死伤甚重。但由于德川方的各路人马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再加上碍于颜面,谁也不愿先行撤退,仍然不顾一切的冲锋,战局几乎变得难以收拾。最终,还是德川家康派来使者下令撤兵,而德川家的谱代重臣井伊直孝也率先领兵撤退,其他各路人马才纷纷撤出战场。

这一战,德川军战死超过两千人,事后,德川家康、秀忠对盲目出击的松平忠直、井伊直孝两军的将领进行了严厉的呵斥。

这场被称作真田丸攻防战的战斗,也是大阪东之阵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以丰臣方守城获胜而结束。而胜利的取得,则应该归功于真田幸村机智的诱敌之计,后藤基次敏锐的洞察力和运筹帷幄的指挥,以及木村重成等将领奋不顾身的作战。



真田丸之战结束后,真田幸村的武名在德川方士兵中留下了恐惧的烙印。家康也意识到强攻大阪城很难奏效,把战术方针改变为围困。战事从此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都不愿主动出击,而是静静的等待。

大阪冬之阵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对峙之后,丰臣方终于在德川方的炮击威胁下签订和和谈条约。

根据史料《难波戦记》的记载,1614年12月中旬,遭受了炮击的丰臣方领导层召集所有主要将领讨论对议和的意见。会上后藤基次和真田幸村两位主要军师代表所有浪人武将表达了意见。后藤基次坚定的说:

"如今守城作战的武士们都曾深受已故太阁的大恩,对于家康这等忘恩背主之臣无不同仇敌忾。如今敌军的弹药、粮草有限,而且补给困难,正当一鼓作气将其击败之时,和谈之议实不可取!"

真田幸村也赞同道:

"方今之时,三军用命,将士戮力,即使没有外援,大阪城也决不会陷落!何况五日前之战(真田丸攻防战),我军士气已令敌军胆寒,只需坚守,敌军内部必自生变乱。而此时德川方所提出的和谈,根本就如同渡口往来之舟,反复无常,毫无诚信可言,断不足取!"

他们的论述被整理后交给丰臣家的家老们以及淀姬和秀赖母子讨论。对此,丰臣家的家老重臣织田长益和大野治长也向淀姬陈述了自己相反的意见:

"御亲子殿下(指淀姬和秀赖母子)如果不想在杂兵的帮助下自杀,接受和谈是唯一的机会……"

最终,被连日来的厮杀、围困和炮击折磨的心神不宁的淀姬含着泪说道:

"城中的兵力果然是不足以御敌。当年,源赖朝公困顿之时曾在朽木的树洞之中藏身,最终成为天下之主。我儿秀赖乃是太阁殿下嫡子,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今日暂且隐忍一时,将来还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吧……请对将士们说,秀赖已经同意和谈之事了……"

就这样,丰臣方同意了和议,同时也全部接受了和议的条件——包括拆除大阪城外全部防御工事。

这样的结局令那些历尽千辛万苦进入大阪城奋战的浪人武将们扼腕叹息,而看到自己辛苦建立的城防体系以及"真田丸"被德川方拆除,幸村父子更是痛心不已。

而同样是根据《难波戦记》的记载,在和议达成之后,也就是1614年12月25日,德川联军中的两大诸侯伊达政宗与藤堂高虎找到了德川家康近侧的谋臣本多正纯,提出:

"如今虽与丰臣家和睦,但最后的决战仍然不可避免。不如趁现在大阪城外围防御工事都被拆除,一举攻入城中,必将大获全胜……此乃天赐良机呀!"

然而当德川家康听到这一提案之后,不禁长叹一声道:

"诸殿此言差矣……违背誓约,此等不义之行必受天遣,这样的例子自古以来也不在少数。最近的一次便是天正五年关原一战,秀吉公尸骨未寒,石田治部少辅便背主忘恩,纠集四国、九州以及畿内诸大名意图谋反。丰臣秀赖公年少无知,也参与其中,想要讨伐像我家康这样的忠臣。然而邪不胜正,石田三成等逆贼一战而溃,终于伏诛。当时便有将士提议杀害秀赖公,但我考虑到已故的太阁秀吉公,心怀慈悲,并没有对秀赖治罪。如今的讨伐,我等也是替天行道,秀赖若是在议和之后能够弃恶从善,我想还是与他世代和睦下去。倘若他仍然护恶不悛,多行不义必自毙,乃是天罚他丰臣家。

"此正所谓'自业自得'之故。当年织田信长公以下克上,放逐大将军足利义昭,可谓不义。最终,信长公之子被明智光秀所杀,织田家也日渐衰落。

"当年甲州之武田信玄公,乃是威震天下之名将,却在少年时放逐其父信虎,可谓不义。结果在三河野田之战身中流矢,不得善终。家业传于不肖子胜赖,一代而终。

"秀吉公深受信长公之恩,却篡其家业逐其子孙,可谓不义。如今其子秀赖行事颠倒,正应前世之报。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谓多矣。我当年与信长公共同作战,当秀吉公吞并信长公家业之后,我也曾为支持织田信雄殿下而不惜与天下大名为敌,一战而胜。与秀吉公和睦之后,我作为丰臣盟军的一员作战,消灭国中强敌履立战功,从无二心——以至于有人认为我家康是丰臣家的家臣,这其实是错误的……但是,即便没有君臣之义,我仍然一再的原谅秀赖所犯的罪行,此次和睦之后,如果他在起谋反之心,乃是自取灭亡……我家康行事,不敢有违天理人伦,愿上天佑我子孙百代天下永保,血脉存续不绝……"

家康的这一番言论,令在场闻之者无不感叹动容……



在和平期间,德川、丰臣双方军中许多旧日相识的武士们开始来往。其中,根据《难波戦记》记载,有一名叫做原贞胤的武士前来拜访真田幸村。

这位原贞胤乃是武田信玄的旧臣之一,武田家灭亡后,作为浪人流落乡野。但他当年的武勇刚强之名远播于外,被越前大名松平忠直招募至帐下,成为其"闲\\"的一员。此次合战,原贞胤听说真田幸村在大阪方效力,一直想去拜访但没有机会,直到和谈期间才得到了松平忠直的许可,兴高采烈的前往大阪城与幸村会面。

两人乃是旧相识,见面后寒暄问暖,把酒言欢,谈论逝去的光阴,心驰神往,不由得都有几分醉意了。席间,幸村道:

"和议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再度开战是不可避免的。我幸村身为一方的大将,不得不考虑生前身后之名声,再度开战之日必将战死沙场,恐怕与您是难以再会了……我身为武士,战死沙场不过是本分而已,可惜的是我的长子幸昌,在渡过了十四年的浪人时光之后,却要遭此命运,实在是不应该呀……"

这位令德川数万大军胆寒的勇士,其言语之中却流露出伤感失落之意,原贞胤也不禁默然无语了……

接着,幸村用手指向桌头放着的一只头盔道:

"那边的装饰有鹿角的头盔乃是我家世代相传的家宝,当年由先父交到我手中。将来上战场,我就戴着它去战死吧……如果你要是在战后见到了这件兜,就请把它当作我幸村的首级供奉吧……"

原贞胤闻言慨然道:

"战场之上有谁能确保生还呢?如果我也战死,那咱们便在黄泉再见吧!"

随后,幸村又牵出一匹名为"白河原毛"(有白色条状斑纹)的骏马,马身上装备着白色的鞍鞯,其上装饰着金色的真田家家纹"六连钱"。幸村翻身上马,昂然对原贞胤说道:

"我这匹宝马,可以与古代中国周穆王见西王母时所称之八骏匹敌!"紧接着,幸村抬手向南一指,"如今大阪城外的防御已经被破坏,决战必然是在南面的平野地方展开,我就乘坐此马与德川的大军交战吧!可惜的是它还没有留下后代……这匹马可是我的秘藏之宝呀……"说罢,幸村翻身下马,神色黯然……

晚饭之后,原贞胤返回本营,从此再也没见过真田幸村的面。第二年五月,在天王寺的决战中,据说幸村就是头戴上面所说的鹿角盔、乘坐着骏马"白河原毛"壮烈战死的。



正如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当初所预料的,和谈不过是德川的障眼法。第二年夏天,也就是1615年4月,德川家康终于再次下达了讨伐丰臣家的命令。

这一次,丰臣家的领导层不得不下定决心决战到底。由于大阪城外的防御工事和壕沟都已被破坏殆尽,丰臣军决定主动出击作战。然而由于指挥不利,在4月中无论是对大和郡山城的攻击还是对纪伊和歌山城的攻击都以失败告终,还折损了塙团右卫门直之等猛将。

4月30日,为了应对步步逼进的德川大军,大阪城举行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会上,真田、后藤两位军师再次表达了相左的意见,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后藤又兵卫认为,德川方主力很可能由大和路进攻,而小松山则是其必经之路。小松山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在那里设伏也许会有机会一举击毙家康本人,从而扭转整个战局。

而真田幸村认为,如果全军在小松山口布阵离城太远,如果敌人从河内路的八尾和若江进攻则会难以防备,而且一旦小松山阵地被突破,大阪城也难以防守。不如等到德川军全部集中在大阪城下,丰臣军也全部出击,就在大阪城南天王寺到冈山一带的宽阔平原地带展开正面决战,由真田、毛利的先锋部队击溃德川联军的先头部队,再由丰臣秀赖亲自率旗本军出城作战,一狙击溃家康本阵,同时派遣明石全登带领奇袭队从后路包抄,趁乱砍下家康的首级。

争论的结局,最终还是确定采纳了后藤基次的方案。有人认为,真田幸村最后放弃坚持自己的计划,是由于在冬之阵中后藤基次曾经把"真田丸"的建造工程让给自己。

但丰臣家的高层还是充分的考虑了真田幸村的意见,于是决定由木村重成、长宗我部盛亲等将领率领城中近一半的军队(两万余人),从河内路出击,防备德川军从八尾地方进攻。同时,把大和路的部队分为两部分——后藤基次、薄田兼相作为第一队,在小松山埋伏,真田幸村、毛利胜永作为第二队,在天王寺布阵,作为后援,如果第一队作战不利可以及时撤退以保留兵力。

总的来说,大阪方这种首鼠两端的用兵方法很令二位军师不以为然——在这种紧要关头都不能果断用兵孤注一掷,本来就兵力不足还要分兵数路,只能导致被各个击破。但军令如山,各路将领也只能分头行事去了。

5月5日傍晚,丰臣方大和路方面军的后藤基次、真田幸村、毛利胜永三员主将在平野的后藤阵地把酒话别,约定第二天凌晨在道明寺会合,共同伏击德川军。随后,真田、毛利返回天王寺阵地,后藤基次则独自作着出征的准备。

没想到,当夜天将大雾,毛利和真田两队在集合过程中发生了混乱,在加上本来就对当地地理不熟,行军十分缓慢。当第二天(5月6日)上午十点左右,毛利胜永队到达藤井寺村(在石川西岸、小松山以西)时,已经传来后藤基次薄田兼相战死、前军全面溃退的消息。毛利军立即停止了前进,又过了一个小时,真田幸村及渡边纪两队才姗姗而来。真田、毛利两军的迟到,可说是后藤基次战死的主要原因,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即使后续部队加入战斗,最多也只是能击败德川军的先头部队,并不能达到一举击毙德川家康的目的。(详见前作《后藤又兵卫基次》)

很多人认为,真田幸村本身并不看好后藤基次的计划,因此故意迟到以保存实力,希望能在自己预想的战场天王寺进行最后的决战。但也有史料记载,幸村在到达藤井寺村、得知后藤基次战死的消息之后,曾痛苦的自责说:

"我要向后藤队那样突击,就这样战死算了……"

而毛利胜永劝慰他说:

"迟到并不是贵殿的错,而鲁莽的战死也于事无补。不如明日就在秀赖公面前奋战至死,方显忠臣本色!"

但真田幸村并不甘于就此败退,而是从藤井寺村向南进发,以求接应前军的残兵,并在古市村一带遇到了伊达家的先锋精锐部队——由片仓重纲率领的骑马铁炮队。

片仓重纲乃是伊达家第一智勇双全之将、片仓小十郎景纲的长子,正值少壮之年,继承了其父的武勇,初次上阵,便在小松山一战击毙了名将后藤基次,此刻正是意气风发。他所率领的骑马铁炮队(骑铁),乃是伊达政宗独创的精锐部队,兼备了骑兵的机动力和火熗兵的远程杀伤力,在小松山一战中显示了极大的威力。

面对名扬天下的真田幸村,片仓重纲显得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即指挥部队进攻,由骑兵队、步兵队和骑铁队正面突击,步兵铁炮队在两翼分散射击。

面对片仓军骑铁部队的进攻势头,幸村命令部队后撤避其锋芒,待其接近后再一齐攻击,同时铁炮队向左右延伸,成雁形阵形射击。

双方很快展开混战,熗炮隆隆,杀声震天。伊达军的装备精良,在这一战中所使用的铁炮达8000挺之多,火力很猛。在乱战中,幸村的长子真田幸昌和大将渡边纪先后中弹负伤,推出战斗,但真田幸村仍然指挥对攻一步不退。最终,片仓队由于从夜里就连续作战,士兵比较疲劳,为了避免昂贵的骑铁队受到过大损失,重纲下令撤出了战场。真田幸村本想乘胜追击,无奈敌军的增援部队出现,本方损失也不小,也向西撤回了藤井寺村。

这一战,自成年以来未尝败绩的真田幸村认识到了年轻的武将片仓重纲的实力,同时二人也相互间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以至于有传说讲,当天夜里幸村曾出城约见重纲,并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照料,而这个叫做"梅"的女子后来就成了重纲的妻子……

下午四时,从河内方面传来了长宗我部、木村两军战败的消息,藤井寺村的丰臣诸军也不得不向大阪城撤退,真田幸村与毛利胜永一齐担任了殿后的任务。而德川军各路人马由于连续作战比较疲惫,并没有进行追击,丰臣军得以安然撤兵。期间,真田幸村面对不敢追击的德川联军,留下了"关东雄兵百万,竟无好汉一人!"的豪言。



1615年5月6日晚上,大阪城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在大阪夏之阵以来,丰臣军连受挫折,损失了众多优秀的将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背水一战了。

当夜,真田幸村独自找到首席家老大野治长,讲述了自己最后的作战方案,即全军出击,在天王寺到冈山口一带与德川军正面作战,在击破德川军先阵之后在由丰臣秀赖亲自出马,长驱直入德川家大本营,一举击杀德川家康。会谈中间,毛利胜永也加入进来,对真田幸村的计划表示了坚决的支持。

幸村之所以一再要求秀赖亲自出战,主要是考虑秀赖作为丰臣家的当主、朝廷的右大臣,又是天下之主秀吉的亲子,一旦出现在阵前一定能鼓舞本方斗志,也许还会使地方阵营中部分受过太阁大恩的诸侯回心转意,瓦解德川联军的士气。而就秀赖本身来说,虽然已经成年(22岁),但从未上过战场,甚至没有出过大阪城一步,要他指挥大军作战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大野治长已经无计可施,只能一口答应了幸村的计划,以求各路将领能够用心作战,但淀姬是否真的能同意秀赖出战,或者说秀赖是否真的能亲自来到战场之上,他心里也完全没有把握。

5月6日上午10点左右,德川、丰臣两军一南一北,与大阪城南的天王寺——冈山口一带对圆了阵势,日本战国最后的大决战一触即发!(具体布阵情况详见前作《毛利胜永》)

这一战,丰臣家总兵力五万左右,而德川联军则超过十五万,兵力的差异一目了然。双方的阵营中,各色旌旗遮天蔽日,众多的武士斗志昂扬。真田幸村的部队再加上下属部将渡边纪、伊木远雄等人的部队共5500人,与另一名勇将毛利胜永的队伍一齐,位于天王寺战场的最前沿。

真田幸村的队伍采用武田流兵法编制,以骑兵为主,士兵都身穿红色铠甲,背红地百边"六文钱"旗帜,在战场的阳光下如同烈火一般!真田幸村与其子、十五岁的真田大助幸昌也意气风发,心无牵挂的投入人生最后的大战。

决战在正午开始。

首先是德川军的先锋本多忠朝队向丰臣军射击,而与其正面相对的毛利胜永军立即予以还击,随后两军展开了激战。

在战争的开始,真田幸村并没有急于加入战斗,而是按兵不动,因为他有着明确的战术目标,那就是德川家康的项上人头!

"以战场上的兵力而言,丰臣军必败无疑。但只要杀死两代将军(德川家康和秀忠),战局就会逆转!……如果秀赖公能够亲自出马,那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级也不是没有可能吧……"这便是幸村当时的想法。

因此在毛利胜永与本多队激战之时,真田幸村没有指挥进攻,而是焦急的等待大阪城中的动静,希望丰臣秀赖能率领大军出城,能够打出当初太阁秀吉公那威震天下的金葫芦帅旗……但一切终究没有动静。随后幸村通过忍者的报告得知,由于淀姬的阻止,秀赖已经放弃了亲自出马的念头,并向德川方秘密派出了请降的使者。 

了解了这一残酷现实的幸村心中已经彻底绝望,私下对身边的部将伊木远雄说: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能像原来计划的那样作战了……看来,我等今日必将丧命于此了。"

但面对全军将士,幸村依然激昂的表示,秀赖公一定会亲自出马,并派自己的儿子幸昌作为使者,回大阪城去请秀赖出战。他的这种安排,多少也可以让后人体会到这位勇将的舐犊情深吧。当幸昌离开后,幸村振臂一呼,烈火般的真田骑兵队开始行动了。



真田队开始进攻时,毛利胜永已经击败了本多忠朝军,突破了德川军在天王寺阵地的第一阵,正与第二阵、第三阵的各路诸侯激烈的混战。真田幸村抓住这一机会,从混战的阵地后面绕过,直接面对了第二阵的主将松平忠直本队。

真田队的3500人此时已与大谷吉治、渡辺糺、伊木远雄队2000人合流,士气高涨,尽管面前的松平队有15000人之众,仍然勇敢的冲入阵中。

而松平忠直年轻气盛,且继承了其父松平秀康刚猛无畏的性格,正欲在真正的战场上证明自己。他所率领的越前兵马经过松平秀康的训练,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两军很快陷入混战,难解难分。

由于越前松平家的家纹是绿地黑矢羽根,故而越前骑兵都身着黑色铠甲,身背黑色旗帜,与真田的赤备骑兵混战时,只见烟尘之中尽是黑红两色的旗帜来来往往,各不相让,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以至于这场大战结束之后,京都、大坂、堺等地的儿童们把当时的情景变成歌谣加以传唱:"挂かれ挂かれの越前小ⅳ郡螭拦窑欷卧角靶\\、命知らずのツマ纹臁璡"

虽然松平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在士气和战斗力上也不处于下风,但松平忠直本人的战术指挥能力却远逊于真田幸村。真田幸村为了尽快突破松平忠直的纠缠,进攻德川军本阵,派出忍者潜入松平军后方,散布谣言说:"浅野军已经投*丰臣方了!"

而此时,作为后备军的浅野军见到前方吃紧,正在向今宫方向移动,这使得真田军的流言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大成功,松平忠直的部队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后面的德川家康见状,不得不派出旗本军帮助忠直收拾局面,而真田幸村趁势突破松平军的阵地,直杀入家康本阵之中!

德川家康的本阵兵马虽有15000之众,但其中一部分前去帮助松平忠直收拾局面,另有一部分前往阻挡毛利胜永的攻势,使得真田军突如其来的进攻并没受到太大的阻力。而作为家康近卫军的"马廻り衆"多数是新招募的武士子弟,没经过什么阵仗,平时操练也不够,一见到烈火燎原一般的真田骑兵,自己先乱了阵脚四处逃散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康也不得不仓皇后撤。当时,家康的身边只有近侧武士小栗正忠一人,窘迫之时,甚至想到了剖腹自杀……

与此同时,毛利胜永也突入德川家康本阵,与真田幸村配合,在数倍于己方的敌军阵中反复突击,杀的七进七出。但由于家康在逃跑时命下令放倒了帅旗,使得丰臣军无法找到他的位置,这一看似不体面的做法,反而凸显了家康作为老练的指挥家高超的临战指挥才能。

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田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士兵由于长时间作战而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与此同时,松平忠直已经重新整顿了兵马,并攻取了真田幸村后方的茶臼山阵地,切断了真田军与后方的联系。腹背受敌的真田军,再也无力支撑,渐渐陷入混乱。

真田幸村此时已经身受多处熗伤,浑身是血,虽然不是致命伤害,但已经严重消耗了体力,实在无法再骑马指挥作战,于是率领残兵退入当地的安居神社休息,并拒险而守。在安居神社中的幸村,由于伤痛和疲劳已经有些甚至模糊。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遥望巍巍耸立的大阪城,一时间,年轻的长子大助、去世的父亲昌幸、失约的主公秀赖、忠诚的战友后藤又兵卫……许多的回忆涌上心头,不由得长叹一声……

下午4点左右,德川军攻破安居神社,真田军全军覆没,大将真田幸村被西尾仁佐卫门砍下了首级,时年48岁。

战后,德川家康对于幸村的奋战,给予极高的评价,称其为"日本第一强兵"(ひのもといちのつわもの)。而幸村的武勇故事也远播全国,连岛津家文书《萨藩旧记》也评价其为:"真田乃日本第一之强兵,自古未有与之匹敌者也……"

虽然真田幸村最终未能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级,扭转大阪之阵的战局,但他通过战斗证明自己实力,从而扬名天下的心愿得以达成,也可谓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1615年5月7日下午4时,真田幸村死后,丰臣军的在天王寺战场上的其他各路人马也开始溃败。而随着冈山口阵地的大野治房开始败退,大阪城外的这场决战已经进入了尾声。

德川军并没有放过一鼓而胜的机会,而是积极的追击大阪方的败军。大野治房在撤退途中曾经在大阪城下的稲荷祠地方停下,排成密集的熗阵阻挡了德川军一阵,但并没有坚持多长时间,还是向城中败落了。

与此同时,得知主战场战况的德川联军其他各路人马也开始行动——在大阪城东北方布阵的京极忠高、石川忠総两军开始进攻备前岛,而在天满川布阵的池田利隆也开始攻城……德川军从四面八方攻进了大阪城中。

面对德川军的攻势,丰臣方的残军作了最后的巷战抵抗。

一名叫做北村五郎的武士在城外放置了火药箱,待大军全部撤入城中后,射出火矢引爆了火药,杀伤了许多德川士兵。

而丰臣秀赖在得知大势去矣之后,曾一度想要亲自出马战死,但被家臣速水守久制止,只得与淀姬、大野治长以及许多近士随从逃出了本丸躲避,幸村的长子真田幸昌就在其身边保护。

不久,城中有作为德川方内应之人四处防火,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混乱。入夜,丰臣方的士兵逃散殆尽,德川联军基本控制了整座大阪城。

第二天,德川军的井伊直孝队发现了藏在一座仓库中的淀姬、秀赖等一行人,当即予以包围。大野治长派出使者,想以自己的一家人的生命换取秀赖的安全,但遭到了井伊直孝的拒绝。走投无路的秀赖一行人不愿受辱,只得全部自杀,并放火自焚,真田幸昌也毅然自杀殉主,当时年仅15岁。

5月21日,秀赖的独子国松在伏见城被捕,并于两日后在京都六条河原被处斩,死时年仅六岁。至此,称雄一世的大阪丰臣家至此断绝,而真田家的香火则由真田幸村的哥哥信之一族流传下去。此后的时代中,真田的姓氏再也没有什么作为,但真田幸村的名字却永远不会在仰慕英雄之人的心中消失。

===========================================================

柴田胜家

柴田胜家(しばだ かついえ)(1522-1583)通称权六、修理亮,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信长之弟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之岳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柴田氏源于斯波氏一族,因为居越前国柴田庄改姓柴田.

在胜家以前这一族皆默默无闻.

胜家又名权六,从信秀当家时即为织田家的头号猛将,

对织田家忠心耿耿。原先支持信长的弟弟信行为继承

人,甚至曾试图暗杀信长。信秀死后的第五年,胜家

与织田家的另一笔头家老林秀贞协助信行发动政变。

在清州城外的决战上,柴田胜家队一千人与林秀贞队

七百人被信长七百兵完败。从此对信长的看法完全改变,在两年后,信胜

再次叛乱时,胜家暗通信长,诛杀了信胜。

在以后的信长统一近畿等一系列征战中,胜家都是最强战斗力,人称“破

竹柴田”。信长在安土筑城后,胜家受封越前,负责对加贺、能登、越后

等国的攻略。胜家在镇压越前一向一揆、进攻加贺等战斗中一帆风顺,但

是在1577年9月,在手取川被上杉谦信大败,此后陷入与上杉家的缠斗。

1582年,本能寺事变爆发。胜家被上杉景胜绊在越前无法脱身,从而在讨伐叛将明智光秀的行动中被羽柴秀吉抢占先机。此后在织田家继承人及领土分配上又处处失利于秀吉,终于演变成与秀吉的正面冲突。在小谷城北的贱之岳的合战中,胜家大败,逃回居城北庄城。在秀吉的紧逼下。北庄城落,胜家自焚,时年六十一岁。

===========================================================

立花道雪

立花道雪 (1513-1585)

立花道雪(户次鑑连),九州户次家第十四代当主,是九州名门大友氏最杰出的武将。武名威震全日本国,连当时如日中天的武田信玄都对其事迹感到震惊,还曾亲自写书信给道雪言:“是非会いたい”。

 

道雪自14岁“马ヶ岳城攻城战”初阵至73岁“筑后攻略战”病死,期间经历战役近40次,无一败绩,仅次一项,足以使道雪笑傲群雄了,但更赋予其传奇色彩的,就是他更是一个下身瘫痪的残疾人。(要是日本有残联的话,道雪可以当身残志不残的榜样了,笑ing)

传奇的开始

道雪的初阵本身就是一个传奇,1526年大内氏攻下大友氏马ヶ岳城,大友义鑑命令户次家出兵夺取已经沦陷的马ヶ岳城,而此时道雪的父亲亲家竟然突发病情,卧床不起。无奈14岁的道雪被迫带父出阵。驻留马ヶ岳城的佐野亲基在得知是14岁道雪出阵时,曾不以为然。谁知道雪以三千人马一天就攻克五千人驻守马ヶ岳城,不仅令大内氏震惊不已,连其父亲亲家也大出意料之外。

雷神的化身

道雪成为雷神,就是一个更加传奇的故事了。话说,在其青年时期的一个炎热的夏天,道雪在大树下乘凉,惬意间悄然入睡。突然间,乌云翻滚,雷声轰鸣,大雨顿时倾盆。被雷声惊扰了好梦的道雪翻身站起,此刻,恰好一道闪电击中道雪乘凉的大树,道雪下意识的急速出刀劈向落雷。结果可想而知,瞬间电流遍布全身,下半身顿时失去感觉,然竟保命不死。

此事渐渐流传起来,道雪竟然成为有能力斩断落雷的第一人,令众人谓之:道雪は雷をも斩った。本来遭到雷击乃是悲剧,道雪却因祸得福,在军中威名大盛,受到重多武士的崇敬,更得到了雷之化身的称号。

最犀利的武器

道雪的爱刀“雷切”原名称为“千鸟”,是一把锋利的利刃。然,雷切并不是道雪最犀利的武器,因为,大家都知道道雪是坐着轿子上战场的,所以道雪的雷切总是收于鞘中,鲜见它的锋芒。

那道雪在战场上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吗?

是他的轿子?不。

是他的轿夫?更不是。

是他那种振奋人心的呐喊和舍身无畏的精神。道雪的武士们最熟悉不过的就是“エイトウ、エイトウ”的呼喝声了,就像训练久了赛马,在主人的驱使下能够作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一样,立花军团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所以,道雪最犀利的武器就是他吃饭喝水的东西――口。这种武器可怕之处,就是它能唤醒武士们的战意,激扬士兵们的士气。

天底下最锋利的刀也就是一把刀而已,而道雪的口却能化作成千上万把利刃,成千上万把永不疲倦的利刃。说 道雪口中生利刃真不为过。

恩威并至的将军

立花军团的战斗力之强得自于道雪在军中的威望。武士们愿意舍命追随道雪南征北战,不仅仅是迷恋于雷神化身的传奇故事 ,更多的是认为道雪是懂得理解士兵体恤士兵的好将军。

道雪的家臣们对道雪也很是钦佩,认为道雪是户次家难得的英主。有一次,道雪宴请贵客,一名家臣竟然言行不利,冒犯了贵客,道雪并没有因此而责怪这名家臣,而是在客人面前,极力夸耀这名家臣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使的客人对这么家臣另眼相看,青睐有佳。道雪巧妙的庇护了家臣,避免了尴尬的局面。事后,这么家臣立誓永远忠于道雪忠于户次家。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道雪对家臣的态度了。

 

道雪对士兵更是如此。他从来不怀疑士兵的作战能力,认为士兵作战不投入,是将领的责任和士兵没有关系,并在多种场合下,表示他的士兵是最好的士兵,打消了士兵作战时的顾虑。

而且道雪对他的士兵一视同仁,并不以士兵的过去而区别对待。《名将言行録》曾记载道雪的一件小事,道雪对被他人驱逐的武士说:别人对你的看法,我不会理会,我期待你的表现,证明给我看吧。后来,武士果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取得了功勋。

此外,道雪治军公私分明,深受士兵爱戴。曾经有一次,道雪的侍女和一名军中的武士偷情,很多人认为要严惩那名武士;道雪却说:年轻人在**上把持不住是常事,如果因为这样而处罚,恐怕会失去人心,再说这件事情和犯国法军法是两回事。不仅如此,道雪还给予允许。据说后来那名武士感恩戴德,每次上战场都奋勇杀敌。同样,道雪对违反军纪的士兵从不手软。有一次,由于是新年,有一些士兵从阵中逃出回家过年,道雪并没有因为士兵的思乡之情而宽恕他们,认为违反军法就不可饶恕,在众多求情声中仍严惩了造事者。

忠贞不二的仁臣

可以这样说,道雪的一生都无私的奉献给大友氏了,从大友氏的“二阶崩之变”到义镇塑造北九州霸业,从耳川合战到义镇的自暴自弃,道雪始终如一的跟随大友义镇左右。岛津氏在高城川大败大友义镇后,大友氏陷入困境,众多外样谋反,家臣们纷纷弃主出走,为此道雪在家中颁布《9ヶ条の檄文》,文中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不论大友家盛衰如何,家臣们要团结在大友家的当主义镇周围,不要做违背道义的事情。从此事,道雪的义理可见一斑。

唯一的败仗

与天与人都不曾言败的鬼道雪,却无力同疾病作战。天正十三年, 73岁的道雪在同病魔奋斗3个月后,在军中甩手辞世,一代将星黯然坠落。据传,筑前北野阵中武士们在得知道雪死讯后,都悄然泪下,这些可都是宁死不言泪的勇士啊。

道雪得到的不仅仅是自军士兵的眼泪,更是得到了敌人的尊重。高桥绍运在护送道雪遗体返回立花山城的途中,遭遇到了岛津秋月联军的袭击。高桥绍运部武士高呼“誓保道雪公遗体”后,联军才得知,运送的棺木中竟然是道雪的遗体后,便主动停止了攻击,纷立两列,目送道雪之馆慢慢的远去。(有些《最后的武士》的味道)

===========================================================

斋藤道三

斋藤道三(约1494年—1556年5月28日),日本战国时期美浓的大名,与北条早云、松永久秀被后人合称为“战国的三枭雄”。本名勘九郎。

斋藤道三早年的事迹不明,有一种说法是他曾经在京都当过卖油商人;不过之后侍奉于美浓的土岐家重臣长井家,并且使用过“长井规秀”的名字。1538年继承断绝后嗣的美浓守护斋藤氏而改名斋藤秀龙。1542年斋藤道三赶走土岐家家督土岐赖艺而成为美浓的国主。不过斋藤道三当政之后,长期与尾张的织田信秀进行战争,后来他将自己的女儿斋藤归蝶下嫁信秀之子织田信长,而平息战争并结盟。

之后斋藤道三将家督之位让予其子斋藤义龙,并剃发隐居,这时才开始使用“道三”的名号。1556年由于斋藤道三与斋藤义龙的不和,双方于长良川开战,斋藤道三在织田家的援军尚未来到便战死。

斋藤道三人称“美浓的蝮蛇”,他的发迹与失落是日本战国时期下克上精神的完全体现。司马辽太郎 的著作“盗国物语”就是以其为描写对象。

===========================================================

竹中半兵卫

竹中半兵卫重治,美浓国不破郡菩提山城城主竹中重元之子,母亲是杉山久左卫门之女,竹中氏是清和源氏土岐氏的支流,父亲重元从属於斋藤道三攻下美浓不破郡岩手城岩手信冬追放,之後重元获得岩手氏领地的支配权,并另筑菩提山城居住。和当时的武家子弟不同,半兵卫并不热中习练熗法刀术等武技,反而喜爱阅读兵法并且在池田郡垂井元服後娶了美浓三人众之一,岩村城主安藤守就的女儿。

因为父亲於永禄三年便辞世,年方十九的半兵卫年纪轻轻便当上了菩提山城的城主,拥有一万石领地,之前在斋藤家道三、义龙父子相争时重元押宝在道三方,所以半兵卫虽然靠著岳父安藤守就的关系被允准重归斋藤家,但因此遭到冷遇,继为家督的半兵卫却仍自犟不息派遣家臣山田助左卫门往不破郡扩张版图,并受到六角氏的邀请在攻打坂田郡的战役中担任援军出阵。

永禄四年,织田信长进攻稻叶山城,初次上阵的竹中半兵卫新加纳之战中巧妙地运用兵书上记载的十面埋伏阵令信长几乎仅以身免,从此「今孔明」、「今楠木」之名响遍尾张织田家。 为了夺下美浓,织田信长派木下藤吉郎成功地在墨俣筑城,为此安藤守就感到情况不妙但当时斋藤家的家督斋藤龙兴依然夜夜笙歌,浑然不觉威胁逼近。因此身为斋藤家重臣的安藤守就直言进谏,不料龙兴不但听不进诤言更将守就禁锢在北方城,半兵卫为了营救岳父上稻叶山城请求龙兴,但他只得到龙兴的羞辱。一段时间後安藤守就顺利回到了岩村城,半兵卫立刻便来相见,并且提出一个惊人的计画---夺取稻叶山城。

永禄七年二月,见到龙兴的冥顽不灵,半兵卫决意以行动劝谏龙兴,他让在稻叶山城中作人质的弟弟久作装病,之後派人以探亲的名义分批假借送医送药送礼品将武器和人马悄悄送入稻叶山城,到了半夜忽然城中警铃大作,半兵卫以十六人营造出大军来犯的假像令城中大乱,斩杀了城将斋藤飞驒守,斋藤龙兴亦在乱中化妆成妇女逃亡揖斐郡,岳父安藤守就也立即支援他,将军队派入城中牢牢稳守。

了解到固若金汤的稻叶山城已经易主,对美浓垂涎已久的信长立刻派人前来,要半兵卫能加入织田家,许诺给他美浓半国,被半兵卫拒绝。後来竹中半兵卫将稻叶山城交还给斋藤龙兴,声明自己是为了进谏龙兴振作而进行这次的行动,随後便远逸隐居近江伊吹山,一度受到近江小谷城主浅井长政的聘用,获得东浅井郡草野三千贯的封地。

这场大风波引起了信长的部将木下藤吉郎对这个拿下了稻叶山城却又放弃稻叶山城的人有兴趣,面对秀吉的三顾之礼,半兵卫深感其诚於是再度出山出仕织田信长。在半兵卫和秀吉的谋略下,安藤守就等美浓三人众先後投入织田家,织田信长得到控制西美浓的三人众再加上织田家攻下的东美浓,使稻叶山城完全陷入织田势包围,斋藤龙兴终究不敌,稻叶山城陷落,织田家完全平定美浓一国。

元龟元年,织田信长出兵越前讨伐朝仓氏,当时织田军压倒性地推延战缐直逼一乘谷城,也因此後方兵站部队连结不上而令织田军出现兵粮不足的问题,竹中半兵卫因而被信长派往後方进行调度工作适时地指挥兵站部队将兵粮送至前缐。

不料背後坐拥北近江的浅井长政却念著多年与朝仓家的同盟宣告与织田家解除盟约并且出兵与朝仓氏夹击织田信长,令信长仓皇地逃回了京都,是役中也传下令後人津津乐道的金崎撤退,担任殿军之职的羽柴秀吉、德川家康也因此大出风头,经考据後也证实明智光秀当时其实同样担当殿军,指挥著兵粮部队的竹中半兵卫虽然支援羽柴秀吉并为其献计,但半兵卫实际上仍是属於信长的直属部队独立而行。 据「丰镜」记载竹中半兵卫曾於战中使用补给部队运送的洋熗利用三段击打退浅井长政,但是此事在武功夜话、信长公记中皆无记录,而丰镜一书又是半兵卫之子竹中重门所撰,因此真实性颇难考证。

事後,震怒的信长同年六月与德川家康联手燃起復仇之火攻略近江,竹中半兵卫成功拿下近江、美浓之间国境缐上浅井长政筑於松尾山足以用来监视织田军调度的长亭轩山城,兵不血刃地说降了城主樋口三郎兵卫,让织田军得以轻易进军北近江,因而获得信长赐与的黄金五十枚、甲胄、马鞍及太刀。之後在姊川会战的战斗里半兵卫领兵攻下长比砦,半兵卫之弟久作也担任信长的近习在浅井军先锋矶野员昌攻至信长本阵时奋战立功。

在秀吉拿下浅井家的横山城後,竹中半兵卫受信长之命以与力的身份进入横山城协助羽柴秀吉守城进行长期战,同时也作为信长的直臣负起军监之职监督独军在外的羽柴秀吉,於阵中留有智将之名。於元龟二年与羽柴秀吉之弟秀长策反浅井家臣宫部继润,翌年秀吉往岐阜城时遭到浅井久政一千大军攻击时以两百人坚守数日,随後和率援军回城的羽柴秀吉里外夹攻将浅井久政击退,也利用曾经出仕浅井家的人脉关系协助秀吉屡次策反浅井家武将。当时秀吉之弟秀长、旧友蜂须贺正胜两人见到半兵卫时均执师礼,尤其是秀长,秀长原本只是农民之子,在开始担任秀吉的副手後,秀吉拜託军师竹中半兵卫负责秀长的教育工作以让他尽快熟悉武士生涯,半兵卫在保卫墨俣城寨的实战中间,著手教秀长领兵打仗的本领:诸如进退取捨,观察敌情,发号施令,照顾士卒,施展谋略等等一一加以指点。

後来在半兵卫病入膏肓时硬支撑起身子,对秀长说:「要注意保全自己,兵法的最终目的在这里。」後来当秀长领兵和九州犟豪岛津家力战时稳扎稳打、一丝不茍,令善於趁隙攻击,诱敌包抄的九州隼人遇到了一面铜墙铁壁。

天正元年,在武田信玄死後织田家解除了东面的警戒,足可放手一搏。 织田信长便向浅井家本据小谷城发动总攻,是役之中在半兵卫的献策下令秀吉得以和丹羽长秀一同担任营救信长之妹、浅井长政之妻阿市的任务。小谷落城後,羽柴秀吉因长年积功得拜领浅井旧地北近江三郡十二万石,而半兵卫也在此时正式转为秀吉的寄骑,领有一千五十三石的知行俸禄,并在羽柴秀吉决定另筑长滨城时与蜂须贺正胜共同规划城下町的兴建,在长滨城完工後留下「君が代も わが世も共に 长滨の 真砂のか须(ず)の つき屋(や)らぬまで」的和歌。

天正五年,羽柴秀吉被任命为进攻中国地方毛利氏的司令官,率先攻打播磨,竹中半兵卫被任命为先行部队和黑田官兵卫一同带领三千兵马入驻姬路城。黑田官兵卫出外游说播磨各豪族营造出一面倒向织田家的气氛,而半兵卫则是牢守姬路城令毛利氏的试探攻击连连落空。并一同对投降备前宇喜多直家的佐用郡上月城主赤松政范发动攻势,首先率兵进驻高仓山攻打上月城重要支城的福原城,由於福原城主乃是上月城主赤松政范的妹妹为正室的福原则尚,使黑田官兵卫的游说无效。不过在竹中、锪窒赂T蛏性诟卟稚阶ぴ辣傅母T秃芸毂惚簧蓖耍诔吠耸北稽\田家臣竹森新次郎次贞讨杀。

在羽柴秀吉亲自率领主力军进入播磨後,在竹中半兵卫的运筹帷幄下,一边对福原城採取正面进攻,然後派遣蜂须贺正胜率三百骑截断福原则尚之弟范仲在釜须坂的军队断去福原城的外援,并对上月城的另一重要支城利神城守将别所定道展开宣抚令其降服,利神城的倒戈与蜂须贺正胜的进逼令釜须坂的福原范仲被迫退向大抚山麓,在秀吉军围笼之下遭到竹中半兵卫率领的洋熗队射杀。在福原范仲败死,困於福原城中的福原则尚亦绝望放火烧城,与一族五十馀人在高雄山福円寺自??

天正六年,竹中半兵卫说降了本属於宇喜多家的备前八幡山城,获得织田信长赞赏亲赐银子一百两。本来已臣服的三木城别所长治因为家中信奉一向宗之家臣施加压力而树起反旗,当时竹中半兵卫与黑田官兵卫做为主要参谋皆随军参阵,竹中半兵卫也於役中献乾杀之策包围三木城断水断粮,全不进攻让三木城自动失陷。一日,适逢半兵卫看到秀吉赐下给的黑田官兵卫“兄弟の誓纸”。半兵卫见状言道:「贵殿与秀吉殿乃主从,非兄弟。誓纸之事请速忘记。」便将誓纸撕碎後投入火盆,训诫一向自持谋略高妙的黑田官兵卫高慢的态度。同时在织田家中迅速窜升担当著摄津一带攻略任务的荒木村重亦在有冈城宣告谋反,使包围了三木城的羽柴军出现後路被截的危机。

为此锕俦勒讨粲牖哪敬逯赝熘鹘探逃训慕磺橐馔记兹胗懈猿撬捣哪敬逯兀窃谒捣О茚岱幢换哪敬逯厍艚痪冕狳\田官兵卫的失踪被流传为他投降了荒木村重。当此事传进了织田信长的耳中,令疑心生暗鬼下命秀吉诛杀锕俦浪腿胫锛业娜酥剩涞兆铀墒偻琛T诤忘\田官兵卫共事一段时间对他人格有所信任的竹中半兵卫力保下,半兵卫藉回乡养病为名将松寿丸从长滨城暗渡陈仓连同带回岩手菩提山城加以保护。

天正七年,在泷川一益、池田恆兴攻下有冈城後,锕俦赖玫接龋氡啦沤衣端墒偻栉此乐拢朦\田官兵卫重回播磨战场。就在秀吉率大军对播磨持续包围别所长治的三木城时,半兵卫也因肺结核病倒在军阵之中,秀吉苦劝半兵卫回京都或有马温泉疗养,但感到生机将绝的半兵卫表示:「死於战场是武士的本色。」婉拒了秀吉的劝告,并且劝告对好用计略的锕俦辣3志湫牡男慵骸付疽┮材苁侵尾〉牧家谷捌渲赜煤谔锕俦馈A率眨嫘慵鞍肷氖乱底鞒鼍薮蠊毕椎木墙谄骄宓谋菊笾杏⒛暝缡牛媚杲鋈辏彼碌钌盍勾缶邮
[ 此贴被朽木夜翼在2010-04-24 15:16重新编辑 ]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描述:67244def721163012df534cd.jpg
  • 描述:ap_20071217013035428.jpg
  • 描述:678668.jpg
  • 描述:nj.jpg
  • 描述:01300000287173122629457727604_s.jpg
  • 描述:01200000231939116158109740764_s.jpg
  • 描述:U531P115T9D15429F373DT20040304125037.jpg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4-24 0
系统介绍了一下日本名将。排版也不错。

ps:木木最近发的帖子貌似挺多关于日本。

楼主留言:

貌似这样重复的概率小一点,但是还是有。。。。╮(╯_╰)╭

孟客

ZxID:1008341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百草春生
仿佛自如。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4-24 0
引用
引用第2楼天若舞于2010-04-24 18:10发表的  :
系统介绍了一下日本名将。排版也不错。

ps:木木最近发的帖子貌似挺多关于日本。



因为中国的都差不多被发完了……往外国发展是明智的选择
内容真多  发素材贴是破不容易的一件事哇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清温

ZxID:10121182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4-24 0
难道就没有帅一点的吗?
看上去还好的怎么不是雕塑就是遮脸?
地狱通信

ZxID:9427312

等级: 脱颖而出
配偶: 芭比果果
cg党的逆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4-25 0
楼主的头像怎么都是~~~她呢~~~换来换去....啊!...莫非其中隐藏着什么密秘?!
为你消除你的怨恨
加油5喝彩6

ZxID:11467222

等级: 牙牙学语
        将耽
举报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4-29 0
竹千代就是大奥里的那个将军?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