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去看 [踏歌] 舞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2426 回复:3

[人文通史] 春来去看 [踏歌] 舞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孟客

ZxID:10083412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百草春生
仿佛自如。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19 0
春来去看 [踏歌] 舞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684] [/align]

        踏歌是春天的一场盛事,起始于先秦,到汉代开始有确切记载,是一种歌舞相合的民间舞蹈。踏歌是踏青一种形式,地点一般是在春水岸边,桃李争妍,飞絮满天,成百上千的舞者“连手而歌踏地为节”,场面壮观。到了唐宋,这种盛传不衰的舞蹈形式演变成宫廷舞,演员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国家级美女们。

    踏歌的时间一般是清明节前后,中秋节和元宵节也有“加演”,这要看皇帝的心情而定。《东京梦华录》记载:“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演出的日子定了下来,美女们激动得一夜未眠,只在黎明打个盹就开始起来化妆。

    东京汴梁,金明池畔,花枝春满,一池春水温柔沉静,倒映着蓝天、岸边的垂柳。金明池四周人头攒动,每个人都在和煦的春风里翘首以盼。随着人群像水波一样后退,盛装的美女们出场了,个个妖娆妩媚喜气洋洋,如九天仙女下凡。

    一阵急管繁弦之后,美女们牵起手来,长长的衣袖搭在前边伙伴的肩上,一边抬起脚一边放开歌喉。一时间舞婆娑,影蹁跹,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青春是不知道疲倦的,午饭后美女们接着踏歌,直闹到月上柳梢头,仍然意犹未尽。对于她们来说,所能把握的只有这一个春天。

    “宿雨清畿时,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王安石看完踏歌之后十分疲惫,困顿之中拗相公依然坚持每天写点什么的习惯。一首五言《踏歌》草草了事。远不如“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来得生动。同样是一流的大作家,同样一个题材,因为用心和态度不同,创作出的作品质量也会有天壤之别。踏歌不能偷懒,否则影响整个演出效果。写诗虽说是个人的精神活动,但同样不能忽悠读者。



【舞蹈踏歌】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687] [/align]

    《踏歌》以民间形态、古典形态交融共同诠释了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看不见,红霞影树鹧鸪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连唐人刘禹锡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诗情,面对“带香偎半笑,争窈窕”的南国佳人赋上一首《踏歌行》。

  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那样一群“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的女子又如何于“陇上乐业”呢?《踏歌》旨在向观众勾描一幅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以久违的美景佳人意象体恤纷纷扰扰的现代众生。

  踏歌,从民间到宫廷、从宫廷再踱回到民间,其舞蹈形式一直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这也是自娱舞蹈的一个主要特征。舞蹈《踏歌》除了以各种踏足为主流步伐之外,还发展了一部分流动性极强的步伐。于整体的“顿”中呈现一瞬间的“流”,通过流与顿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 例如,有一组起承转合较为复杂的动作小节,分别出现在第二遍唱词后的间律和第四遍唱词中,舞者拧腰向左,抛袖投足,笔直的袖锋呈“离弦箭”之势,就在“欲左”的当口,突发转体右行,待到袖子经上弧线往右坠时,身体又忽而至左,袖子横拉及左侧,“欲右”之势已不可挡,躯干连同双袖向右抛撒出去。就这样左右往返,若行云流水,似天马行空,而所有的动作又在一句“但愿与君长相守”的唱词中一气呵成,让观众于踏足的清新、俏丽中又品味出些许的温存、婉约,仿若“我”便是那君愿随这翩翩翠袖尔来尔往。

  敛肩、含颏、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是《踏歌》所要求的基本体态。舞者在动作的流动中,通过左右摆和拧腰、松胯形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三道弯”体态,尽显少女之婀娜。松膝、倾胯的体态必然会使重心下降,加之顺拐蹉步的特定步伐,使得整个躯干呈现出“亲地”的势态来。这是剖析后的结论,但舞蹈《踏歌》从视觉感上讲并未曾见丝毫的“坠”感,此中缘由在于那非长非短、恰到好处的水袖。《踏歌》中的水袖对整体动作起到了“抑扬兼用、缓急相容”的作用,编导将汉代的“翘袖”,唐代的“抛袖”,宋代的“打袖”和清代的“搭袖”兼融并用,这种不拘一格、他为己用的创作观念,无疑成就了古典舞《踏歌》古拙、典雅而又活络、现代的双重性。
[align=center] [attachment=11326685]
  [attachment=11326686] [/align]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美学观念,处处充盈于作品的举手投足间。汉魏之风浓郁的《踏歌》从舞台构图上尽显“诗化”的一面。如12位女子举袖搭肩斜排踏舞的场面,正是“舞婆娑,歌婉转,仿佛莺娇燕姹”。更为诗意的还在于作品处处渗透、蔓延出的情思,词曰:“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映日浴风。君若湖中水,侬似水心花,相亲相怜,浴月弄影。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但愿与君长相守,莫作昙花一现”(《踏歌》词)。在这声声柔媚万千的吴侬软语中,款款而至的才子佳人,不就是“踏青”最亮丽的一道景致吗?情,息息相通;诗,朗朗上口。

【舞蹈民歌】
  [align=center]君若天上云
  侬似云中鸟
  相随相依
  映日御风
  君若湖中水
  侬似水心花
  相亲相恋
  浴月弄影
  人间缘何聚散
  人间何有悲欢
  但愿与君长相守
  莫作昙花一现[/align]

天若舞

ZxID:789464


等级: 派派贵宾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19 0
古文可用、
ranfeng

ZxID:61765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xsp8679556
年纪大了,肝不动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2-11 0
这个踏歌给我留下过不好的印象……我见我们学校的人跳过

cooleunice

ZxID:1668221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2-11 0
不好看……我喜欢美人心计里的汉舞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