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在巾帼鼎甲第一名~~~ 傅善祥的种种及其争议~~~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4353 回复:3

[人文通史] 围绕在巾帼鼎甲第一名~~~ 傅善祥的种种及其争议~~~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edith333

ZxID:8451377


等级: 热心会员
E?U?O | 忆你我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7 0
围绕在巾帼鼎甲第一名~~~ 傅善祥的种种及其争议~~~
        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之先河,明朝从进士中拔出最佳者冠以状元之称。数代数科,出了无计其数的状元。纵观历史,状元不算稀奇。女状元却凤毛麟角,前代闻所未闻。直到太平天国开创科举女科,中国才有了女状元,而第一个女状元就是傅善祥。

  提起傅善祥这个女状元头衔,虽说是自己争气考来的,可其中多少有些无可奈何。所以成了女状元后,荣则荣耀,其中苦楚却难与人说。

[color=#ff0066][size=3][b]【傅善祥-小简】[/b][/size]
        傅善祥(1833年—185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南京人,太平天国女状元,自幼父母不在,依靠兄嫂,善祥饱学经赋,中国武则天女皇制定科举考试千年唯一女状元(第一名),太平天国多篇改革社会民族之昭告文献(例如:“天朝田亩制度”、男女平等、禁食鸦片、禁女裹脚……不一),多出自于她手笔,太平天国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之说。

[attachment=11325946]

[size=2][b]【人物概述】[/b][/size]     
        太平天国天王大殿清末道光三十年(1851年),洪秀全在桂林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同年,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不久开设“女科”,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以前只开男科状元)。傅善祥冲出世俗偏见,勇敢地报名参加女科考试,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傅善祥结果考中鼎甲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东王杨秀清将傅善祥选入东王府,加以重用,先做"女侍史",后任"簿书"。傅善祥文才超群,精通文史,精明强干,负责批阅所有文件、书札,得到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赏识。不久又被迁升为“恩赏丞相”,处理太平天国军机大事,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生产、提倡耕者有其田等措施,成为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得力助手,对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854年,在傅善祥的影响下,杨秀清先后以"代天父言"的名义,对天国只许刊行"新旧约"而贬所有古籍为"妖书"的文化政策加以修正,并废除了使妇女别夫离子的"女馆",恢复了家庭制及允许青年女子婚配。傅善祥劝说东王杨秀清严禁部属破坏文物,并在所居东王府中建立一所规模颇大的博物馆。她对发展中国文化,收藏、保护文物做出重大贡献。   

        傅善祥参加太平军最早,她被任命为丞相后,还为太平天国制定了解放妇女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天下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同心放胆同杀妖”。太平军所到之处,大批受苦受难妇女踊跃参军参战。如:著名的“天朝女杰”苏三娘,她是广东灵山县一个贫苦的女儿,从小失去父母,参军后和太平军的天地会首领苏三结婚。丈夫被清军杀害后,她毫不退缩,踏着丈夫的血迹继续战斗。苏三娘带领2000多名起义军转战南北,一直打到天京。起义初期女军人只有7000人,打到天京时就增到40个军,达到10万之众。在太平军中,设了女总制、女监军、女军帅以及女族长等官职。   

        1852年9月,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指挥作战的西王肖朝贵突然中炮牺牲,敌人乘机发起猛攻,在这关键时刻,只见营中一员女将纵马向前,挥戈上阵,英勇顽强的继续指挥战斗。她就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洪宣娇带领众将士,不惧敌人的炮火,突破层层封锁,插入敌营,杀得敌人胆战心惊,横尸满地,洪宣娇代夫指挥英勇作战的事迹,鼓舞了太平军的将士和广大妇女。当时曾流传一首歌谣:“跟着洪宣娇,会打火熗会耍刀。”“跟着傅善祥,能治国来女自强。”还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之说。    1856年,杨秀清破清军南、北大营,缓解了天京之围,因他居功自傲,导致内部互相残杀,大大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最后导致太平天国失败,傅善祥死于太平天国的内乱中。
   
        傅善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她为太平天国治国、治政和提倡男女平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color]


[color=#ff6600][size=3][b]【傅善祥-巾帼鼎甲第一名】[/b][/size]
[attachment=11325948]
     
        史料傅善祥是地地道道的本地户口,清道光十二年(1832),她出生于上元县(今南京)城南的 钞库街 。父亲傅槐很有文才,因科场不第而捐了一个监生(本为入国子监深造 的生员,但到清末多为虚名),在上元县谋了个文书职位。他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偏偏又生了个女孩。

     善祥又字鸾史,以致有人称她为“鸾祥”。她自小聪明过人,对于 “四书”、“五经”及许多典籍都过目不忘。她的诗词一出来,就会被 人传抄,于是名满全城。

        和傅善祥一起在书香里薰大的还有姐姐傅鸾祥。两姐妹从小遍读诗书,又都长得貌若天仙,成为众多男人追求的目标。洪秀全带着自己的一帮广西兄弟打进南京的时候,傅善祥正处于16岁的花季,她的姐姐比她大两岁,年方18岁。听到女子可参与考试的消息,两姐妹马上报名了。

        考试在南京夫子庙的考试院(今江南贡院)举行。据记载,当时的庆典装备中不光有鞭炮,还有大炮。隆隆的火炮声中,二百多名女人走入考场,随着正主考洪宣娇一声令下,考试正式开始。

        [b]据《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考题共有两道,其中一道题目取自《论语》中孔夫子的名言“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b]

        面对这道考题,很多人按照惯性思维向孔夫子屈服了,内容无不是女人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和小人一样难养。在古代,如果说书法爱好者心中的神是王羲之,水墨爱好者心中的神是阎立本,那么读书人心中的神就是孔子。那时的读书人在学校时要天天拜孔子,科举考试时也要拜孔子,考中举人了还要拜孔子,就连晚上说梦话都是“子曾经曰过......”。所以读书人可以跟爹娘叫板、跟上级叫板,甚至跟皇帝叫板,但绝对不敢跟孔大圣人叫板,否则就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傅善祥终于站出来了,两千年的怨愤在一刻化成一块无比坚硬的砖头拍向了孔大圣人。她公然在答题中指出“难养”论是屁话,抨击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种种弊端。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列举出很多古代的贤淑女子如何相扶教子,如何好养云云。写道:

      [color=#6699CC] “女子难养乎?谬也!非也!世间男女皆天父之子女。太古之时,四 极废,九州震,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非女娲而无 天地也!朝更代序,女中尧舜 、巾帼英雄、翰苑女英不可尽数。善政者 ,唐有则天皇帝,宋有英宗高皇后;能政者,北朝木兰将军,宋代杨门 女将;富才者,班昭、蔡琰、上官婉儿、李易安、朱淑真、陈端生…… 天朝任官唯贤,而罔论男女;即今女科,亦天朝圣明……” [/color]

        在当时“男尊女卑”依然是社会主流思想的情况下,傅善祥敢于公开和孔子叫板,猛烈拍砖,而且一拍到底,把一条在人们思想中植根近两千年的“真理”说成是歪理,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二愣子精神最终折服了拜上帝教教主洪秀全。他对此大加赞赏,朱笔一挥圈定傅善祥为状元。这还不算,洪教主除赏赐黄缎一匹、红绉二匹外,又特意赐给傅善祥花冠锦服,并叫主考官洪宣娇亲手为她戴花。傅善祥一身锦衣红彩,骑着马在南京城里游街三天,一路上锣鼓笙箫,百姓夹道争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b]史书中的记载是“但见街头巷尾中,众口连呼傅状元”。[/b]

        其实,考题中除了孔子难养论,还有一道题是写诗,指定题目内容是:欸一声山水绿。

        太平天國侍王府傅善祥的答案同样精妙至极,把山水行舟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align=center][color=#6699cc]舻声听未了,      山水送孤帆;

对面青如画,      回头绿满岩。

半空云袅袅,      一带水巉巉;

船尾澄流迥,      峰腰旭照衔。

青疑留古岸,      翠欲上征衫;

流响惊凫雁,      浓荫郁桧杉。[/color][/align]

        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确实是有胆有才,但想来录这个状元,也有天国打破旧有制度的意图在内。后来傅善祥被分派到东王府内,她的姐姐则被送入天王府,从此步入太平天国的政坛。[/color]

[color=#ff0000][size=4][b]争议一[/b]:[/size]是先当状元再进东王府还是进来东王府再当状元[/color] 
      上面说的是考上状元再进的东王府,而事实上民间却传言是先进东王府再当的状元。

        本来就以评弹《再生缘 》中孟丽君女状元为崇拜偶像的傅善祥,对太平军的传闻十分好感,便 以“烧香还愿”为名,溜到了水西门。这天正好是太平天国举行入城仪式,她看到了战功显赫的杨秀清,看到了女子官兵,油然产生了敬慕之 情。太平天国除诸王外,所有官兵和 百姓都分别住进男营和女营,她被编进了女子绣锦营。她心灵手巧,擅长女红,还仔细研读了太平天国的 各类书籍,不时讲解《圣经》故事,因而受到大家的喜欢,被戏称为“ 状元郎”。

        “女馆”就是太平军作战时期的“女营”。虽然已到南京后,改名“女馆”,不再参加战争,但编制仍然是军事化的。馆中成员经常要参加挖濠沟、挑砖石等劳动,晚上则听牧师传道,生活安排得十分紧张。傅善祥姐妹都是娇弱的书香千金,这样的生活真让她们吃尽了苦头。傅善祥用一首诗描述了她对这种生活的感受:

[align=center][color=#6699cc]虾蟆座上闻新法,  蟋蟀灯前忆旧欢;

来日鸿沟还有约,  暂谋将息到更阑。 [/color][/align]

        不久后,傅家姐妹出众的才貌引起了太平天国当权人物的注目。几经甄选,姐姐被送入天王宫,妹妹则被分派到东王府内。傅鸾祥先是在天王宫掌理宫制诰事,几经周折,被颇解才情的天王洪秀全看中,遂收为宠姬。与天王闲聊时,傅鸾祥无意间谈到了她的妹妹傅善祥,流露出挂念之情。天王一听动了心,心想何不把傅善祥也收进宫来?既可以让她们姊妹团聚,自己又可以同赏一对姊妹花。

  此时的傅善祥,正作着东王府的女书记。住在花木扶疏、鸟鸣鱼戏的紫霞坞里。她的锦绣才情和柔婉之姿,已深深打动了在刀光血影中摔打出来的东王杨秀清,东王正悄悄地对她倾注着宠慕之情。突然听说天王索要傅善祥,杨秀清十分反感,他越想越恼火,决定找个办法打消天王的念头。

  想来想去,杨秀清想到了科举考试份上。太平天国的科举制度是仿照了明朝的,只是考期不定。每遇国家大典及诸王重大喜庆之事就开科取士。过去的科举考试女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既然太平天国提倡男女平等,何不再做开设女科的创举?一旦开了女科,凭着傅善祥的才学,金榜题名是没有问题的,等她有了功名。天王再想打她的主意,也得有所顾忌了!

  这一年刚好是杨秀清四十岁的生日,他趁机提出分男女两科开考取土,取得了天王的同意。科考开始,天王钦派妹妹洪宣娇为女科的正考官,副考官有两位,一位是安徽人王自珍;一位是湖北人张婉如。文章试题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诗题则是“欸一声山水绿。”在东王杨秀清的授意下,傅善祥参加了这次考试。她在文章中引经据典,力辟女子难养之说,历述了古往今来贤惠女子内助之功。洋洋洒洒,极具力度。其诗作更是清新可喜,把山水行舟的情景描绘得活灵活现:

  考罢评卷,考官们一致认为傅善祥的诗文十分出色。连天王洪秀全也大为激赏,于是状元非她莫属了。她与第二名榜眼钟氏,第三名探花林氏,三人头载花冠,身穿锦服,在兵勇的护卫下,打马游街,好不风光,一时间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既然是状元及第,就不便将傅善祥不明不白地收进后宫。洪秀全这才发现了自己的疏忽,只好放弃了原先念头。东王杨秀清的计策算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color=#0000ff][size=3][b]【傅善祥-东王府风波(助手?恋人?禁脔?】[/b][/size]
[attachment=11325949]
     
        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将傅善祥选入东王府,加以重用,[b]先做“女侍史”,后任“簿书”。[/b]傅善祥文才超群,精通文史,精明强干,负责批阅所有文件、书札,得到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赏识。不[b]久又被迁升为“恩赏丞相”,[/b]处理太平天国军机大事,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和发展生产、提倡耕者有其田等措施,成为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得力助手,对太平天国的政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854年,[b]在傅善祥的影响下,杨秀清先后以“代天父言”的名义,对天国只许刊行“新旧约”而贬所有古籍为“妖书”的文化政策加以修正,并废除了使妇女别夫离子的“女馆”,恢复了家庭制及允许青年女子婚配。[/b]那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义后,傅善祥又被封官派职为女馆的中团团帅,成为一两万名裙钗的领袖。鉴于军事行动的需要,将随军家眷单独组织起来,担任后勤工作,称为“女营”。定都天京后,改称“女馆”,严禁男子入探,夫妇同居,亦犯天条当斩。可是天长日久,引起不满。傅善祥很想改革,便婉转地向东王进言:“天王在永安时,答应攻下金陵为登天堂,许夫妇团聚,今仍不准有家,不足服众”。东王与天王商量后,下令许夫妻一月团聚一日。不久,清军大举攻城,粮食紧缺,库金入不敷出,每年还要拿出几万两银子养活十三、四万妇女,实在是个不小的负担,傅善祥再次大胆向东王建议,撤销女馆,许夫妇回家团聚,年轻未婚女子亦令婚配,这样一来,既减少了军费,又平息了怨言,东王和天王采纳了傅善祥的意见,并令她主办此事。傅善祥深入女营,把姐妹们的性情、年龄、相貌写在纸上,一一为其撮合,拿着龙凤合挥的青年男女,欢天喜地地向傅善祥道谢而去,“女馆为之一空”。

  [blockquote][b]女馆[/b]
        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实行的家庭组织改革中设立的,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后便实行男女分营的管理体制,定都天京之后沿用了这项体制,按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分别居住,其中所有的妇女因行军作战的需要便被编入了女馆。这种体制使得一家人一周只能团聚一次,其余时间都不得见面,违抗者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女馆制虽然在现在人看来是有违生活常理的,但是,这项制度在天平天国的历史上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是太平天国政治军事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blockquote]

        杨秀清傅善祥参加太平军最早,她[b]在被任命为丞相后,还为太平天国制定了解放妇女的政策,提倡“男女平等”,“天下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同心放胆同杀妖”。[/b]太平军所到之处,大批受苦受难妇女踊跃参军参战。如:著名的“天朝女杰”苏三娘,她是广东灵山县一个贫苦的女儿,从小失去父母,参军后和太平军的天地会首领苏三结婚。丈夫被清军杀害后,她毫不退缩,踏着丈夫的血迹继续战斗。苏三娘带领两千多名起义军转战南北,一直打到天京。起义初期女军人只有七千人,打到天京时就增到四十个军,达到十万之众。在太平军中,设了女总制、女监军、女军帅以及女族长等官职。
[attachment=11325947]

     善祥被东王杨秀清选为掌簿,办公地点就在东王府的紫竹斋,也就是现在秦淮河畔夫 子庙右首的瞻园内。她进府后,经常和杨秀清接近, 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情。也有人说是杨秀清早就看中了傅善祥,后来逼她做了他的禁脔。当然这其中的关系我们局外人自然也说不清。[/color]

[color=#ff0000][size=4][b]争议二:[/b][/size]关于傅善祥在东王府与杨秀清以及洪秀全胞妹洪宣娇之间的恩怨纠缠,野史中也有另一种传说:[/color]

        1852年9月,太平军攻打长沙时,指挥作战的西王肖朝贵突然中炮牺牲,敌人乘机发起猛攻,在这关键时刻,只见营中一员女将纵马向前,挥戈上阵,英勇顽强的继续指挥战斗。她就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洪宣娇带领众将士,不惧敌人的炮火,突破层层封锁,插入敌营,杀得敌人胆战心惊,横尸满地,洪宣娇代夫指挥英勇作战的事迹,鼓舞了太平军的将士和广大妇女。当时曾流传一首歌谣:“跟着洪宣娇,会打火熗会耍刀。”“跟着傅善祥,能治国来女自强。”还有“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之说。

[blockquote]  [b]洪宣娇[/b]
        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洪秀全之妹,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她还直接策划谋杀了东王杨秀清。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blockquote]

      也就是这一文一武的两个奇女子,后来渐生罅隙,还引得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间也有了误会。

      先是因女馆的管制问题,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国选才,傅善样既然中了女状元,按理必须给她封官派职。她首先得到的一个头衔就是女馆的中团团帅,成为一两万名裙钗的领袖。傅善祥曾是女馆中的成员,对那种严格的军事化生活十分反感。做了中团团帅后,力倡改革,放松了对女馆的强行管制,尽量避免让馆中成员做那些挖土挑砖的粗活,而安排给他们一些针线、炊煮之类的工作。

  女馆的总头领是洪宣娇,她是从战火中闯过来的强干女子,对那套军事化的制度依然有些极深的感情。因此,傅善祥上任后推行的那一套管理措施让她左右看不顺眼,两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车水先生在《傅善祥苦为女状元》一文中写到:“这两个女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并不全由女馆的管理制度引起,还有一个矛盾的焦点埋在两人心里,都不愿说出口用,就是争夺杨秀清的宠爱。论渊源,洪宣娇和杨秀清可以说是老感情了。早在洪秀全初建上帝会时,洪宣娇与杨秀清早曾有过一段缠绵的感情瓜葛,杨秀清加入上帝会还和这种感情有关;后来,由洪秀全做主,洪宣娇嫁给了西王萧朝贵,杨秀清只好退避三舍;萧朝贵战死后,天平天国定都南京,杨秀清与洪宣娇还曾一度旧情复燃,热烈了好一阵子。却不料最后插进来一个才貌双绝的傅善祥,杨秀清贪新厌旧,打破了洪宣娇旧情重温的美梦,怎不叫她对傅善祥恨得牙齿痒痒!而傅善祥对洪宣娇与杨秀清的旧情也有所耳闻,何况两人还常有藕断丝连之迹。洪宣娇对她发难,她也决不肯示弱,两人的矛盾越闹越深。

        傅善祥职位是女馆中团团帅,官籍却隶属东王府。因此与杨秀清有近水楼台之便,这又是洪宣娇所不及的。此时,天王洪秀全沉缅于酒色享受,已不大管事,天国的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傅善祥利用杨秀清对自己的宠爱,常在他耳边嘀嘀咕咕。终于使他下令解散女馆。女馆对洪宣娇来说,无疑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依靠,一旦女馆化为乌有,她大有风筝断线之感。傅善祥这一招可把她打击得够呛。当然,洪宣娇也不会善罢甘休,趁着散馆之际,她到处煽动太平军将士到女馆挑选妻妾。一时之间你争我夺,群莺乱飞,闹得不可开交,负责女馆善后工作的傅善祥回到东王府做恩赏丞相。回想起散馆时洪宣娇的所作所为,她心中大生鄙夷,一时兴起,提笔写了一首“无题”诗:

[align=center][color=#6699cc]                        燕子红襟矜宠贵,      鹅儿黄帕助娇羞;

                      居然小婢称如愿,      有大佳人号莫愁。[/color][/align]

        诗随无题却是对着洪宣娇来的。她把洪宣娇比作是娇纵一时的小婢,而自己则是有身份有来头的大佳人莫愁,无非想讽刺一下洪宣娇低微的出身和小家子气的作风。诗很快传到洪宣娇耳朵里,她气得七窍冒烟,你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竟敢取笑一个历经百战的公主,真是岂有此理!她拿出诗告到了天王哥哥面前,怂恿说:“这明明是瞧不起我们农家出身的太平军嘛!她一个没根基的女人竟敢出此狂言,说不定就是东王在背后支持呢!他没安好心!”

        电视剧《太平天国》剧照天王对妹妹的话将信将疑,东王杨秀清权势日重,难保不存异心,他有些警惕起来。那边东王很快听到了天王已防备自己的消息,而惹出这一麻烦的就是傅善祥的那首诗。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他只好采取丢卒保车的办法,忍痛割爱,趁着一次傅善祥偷吸了几口鸦片的机会,大治其罪。不但免了她的官职,还给她带上枷锁,押到街上游街示众,最后又把她打入了天牢。如此一来,把这位女状元折腾得七魂出窍。

        在狱中,傅善祥痛不欲生,和泪给杨秀清写了一封书信[b]:“素蒙厚恩,无以报称,代阅文书,自尽心力。缘欲夜遣睡魔,致干禁令,偶吸烟,又荷不加死罪;原冀恩释有期,再图后效,讵意染病二旬,瘦骨柴立,似此奄奄待毙,想不能复睹慈颜。谨将某日承赐之金条脱一,金指圈二,随表纳还,籍中微意,幸昭鉴焉!”[/b]

        此信似为诀别书,却又别出心裁地附带呈上了一件自己贴身的粉红色兜肚,实欲唤起杨秀清的念旧之心。杨秀清果然睹物思人,想起了傅善祥平时里的种种好处,不由得怦然心动。他本来就不是存心与傅善祥过不去,于是下令释放了傅善祥,并官复原职,依旧住在紫霞坞里。吃了这一次苦头,傅善祥彻底收剑了锋芒,不敢再与洪宣娇短兵相接了。”

        徐珂在《清稗类钞》一书中, 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傅鸾祥,金陵傅槐女也。洪秀全入金陵,行考试女子之典,正主试为洪宣娇,副主试为张婉如、王自珍。王,皖人。张 ,鄂人。题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全章,应试者二百余人。傅作独力辟(批判)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为秀全所激赏,遂充状元,饰以花冠锦服,鼓吹游街。三日后,招入府,使掌簿书,批答婉 媚,颇合意。渐乃恃宠而骄,笺牒弗当,辄肆批骂,语侵秀全,秀全怒 而怜其才,不杀,仅枷号女馆。未几病,秀全犹遣使慰问也。”

[color=#ff00cc][size=3][b]【傅善祥-迷样的结局】[/b][/size]

        东王因建有卓越功勋,权力日益升高,于是经不起考验,头脑膨胀起来。他时常骄横跋扈,滥杀无辜,把诸王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存有篡位之心,胁迫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傅善祥多次进谏,劝杨秀清谨慎从事,不能锋芒毕露,但杨不听。

  1856年的9 月,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等人设下圈套,佯装宴请, 实则动手诛杀。傅善祥觉得迹象十分可疑,再次密谏杨作好防备,他却一意孤行。宴会上,韦昌辉突然抽出宝剑,刺死了杨秀清,并通宵血洗东王府。最后,他们寻找傅善祥的尸体,却不见踪影。于是,传说纷纭。[/color]

这就是[color=#ff0000][size=4][b]争议三:[/b][/size]到底傅善祥何去何终?[/color]

说法一:于1856年天京内哄时,于东王府与两万人偕同遇难。

说法二:就如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从容掩埋天朝文献典籍,平静安详地服毒自尽。

        清军派奸细张继庚在太平军中组织叛乱集团,但很快被东王杨秀清破获。在审迅中,张继庚反咬太平军老战士八百多人,连副主审官胡元炜也被牵连,杨秀清一怒之下,将这批人全部斩首。并把推荐胡元炜任主审的兴国侯陈承瑢、卫国侯黄玉昆革去爵位,监押审查。傅善祥怀疑九千岁误中奸细反奸计,便冒险进殿劝谏:“天朝有令,凡罪当诛,必有人证物证,今仅凭清妖口供,岂不造成冤案?万望九千岁三思而行,免得将士离心”。不久,东王将陈、黄二侯放出,恢复了爵位。后来傅善祥又多次劝谏,均未被采纳,便飘然而去,不知所终。

说法三:她已隐姓埋名,遁迹天涯了。

说法四:她看破红尘,到鸡鸣寺削发为尼了。

    还有就是说法五:前面我们说东王杨秀清侦知傅善祥语侵及己,大怒。即以傅善祥吸食黄烟为罪,逮之枷于女馆示众。情急之下,傅善祥亲笔作书于东王,备极哀怜。东王怜之,遂释其罪。傅善祥得间逃去。东王派人大索,不得。这就是获罪潜逃说。

    而最美好的是这一种

说法六:傅善祥与在东王府里从事文读工作的何震川渐生了爱意,两人在太平天国失败后,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里。南京人现尚传说其故居在秦淮河南岸东关头附近。

 [blockquote][b]何震川 [/b]
        太平天国官员。广西象州人,一说浔州(今桂平)人。原为秀才,曾应北闱乡试落第。1851年太平军金田起义时,举家参加起义。初封副曲诏,职同将军,负责缮写诰谕。1853年1月,任殿前右史,每天登朝,记录天王洪秀全的言论行动。每月成一书,与左史联名呈献。3月,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即南京),奉命撰写《建天京于金陵论》,宣扬天国功德,擢职同指挥。5月,升职同检点。7月,封恩赏丞相。后累升夏官正丞相。1854年3月,洪秀全下诏删改《六经》,由曾创扬主持。何震川等参加删改编撰,并兼办军事。后不详。[/blockquote]

        此人是广西柳府人,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事时的檄文就是出自他的手笔。傅善祥平时与杨秀清缠绵一处,未曾注意到他,现在仔细打量,才发现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风度翩翩,傅善祥不免由欣赏而转生爱意。当时正到了中秋月圆之夜,傅善祥望月遐思,不禁写下这样一首诗:

[align=center][color=#6699CC]秦淮无限恨, 佳节况中秋;

侠义梁红玉, 高才秦少游。

花开三日暮, 人到五更愁;

相见不相识, 长江滚滚流。[/color] [/align]

        她把这首诗抄在粉红色的诗笺上,悄悄送给何震川。何震川又惊又喜,从此,东王府中又添了一双地下情人。

        北王韦昌辉一手制造了天京事变。众将领带兵血洗了东王府。东王杨秀清的亲眷、部下、亲信,大大小小一万余人丧于刀剑之下,傅善祥和何震川却侥幸逃了出去。

        太平天国失败后,傅善祥与何震川双双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里弄里,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

[attachment=11325950]


[color=#ff9900][size=3][b]【傅善祥-当时影响 】[/b][/size]
        当傅善祥考取状元的消息传出后,海内外震动。太平军中的女军官兵,欢呼雀跃,庆贺这一伟大的事件。[b]当时有民谣道:“青青柳,蓝蓝天,走过秦淮看两岸,大红灯笼挂满天,祥妹子做状元”。[/b]这个消息传到了京师,清朝的大小官员目眦尽裂,异口同声怒斥这一违背纲常的败俗之举。咸丰皇帝的弟弟庆王奕匡拍案大骂“发逆”对名教的破坏,并发誓与贼寇势不两立。而正在前方指挥大军征剿太平军的曾国藩闻听后,则得意洋洋地认为这是贼寇自取灭亡。

        密切关注清政府与太平军的这场中国内战的西方列强们,对傅善祥考中状元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西方的各大主流媒体对此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报道。有批评者,有赞扬者,但大多数都是不置可否。但有一家西方报纸却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该报除了详细描述考试的经过,而且最后还大声惊叹:中国的农民已经到了真正觉醒的阶段,就妇女人权而言,东方的野蛮人至少走到了与西方文明人同一起跑线。 [/color]


[color=#0000ff][size=3][b]【傅善祥-后人综述 】[/b][/size]

      通观傅善祥一生,确实不是平凡的,红颜薄命而已,这也是时代命运的缩影。此正是:

[align=center]舻声听未了,山水送孤帆;对面青如画,回头绿满岩。

半空云袅袅,一带水巉巉;船尾澄流迥,峰腰旭照衔。

青疑留古岸,翠欲上征衫;流响惊凫雁,浓荫郁桧杉。

秦淮无限恨,佳节况中秋;侠义梁红玉,高才秦少游。

花开三日暮,人到五更愁;相见不相识,长江滚滚流。[/align][/color]


      而这就要再提到最后一个争议了,也就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争议。

[color=#ff0000][size=4][b]争议四:[/b][/size]有人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也有人说她其实不过是个女主薄,是腐朽的太平天国所制造的神话。[/color]

[b]历史误读:太平天国虚构女状元的神话 [/b]
  说起中国古代的女状元,现在无人不指的是太平天国的才女傅善祥,就是在中国社科院图书馆收藏的“傅氏族谱”中,也记录着这样一副歌咏傅氏历史名人的对联[b]:“学士科举列榜首,巾帼鼎甲第一名。”[/b]上联指清代密书院大学士傅以渐,他在顺治年间曾经考取过进士第一名,此人为官清廉节俭,学者敬其为星岩先生;下联指清代太平天国恩赏丞相傅善祥,意思就是说,这位金陵傅氏家族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

  现在不少史料中也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南京后,“令女官举女子应试”,也就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做主考官。傅善祥考中鼎甲第一名,名列榜首。旋即,东王杨秀清将她选入东王府,先后任“女侍史”、“簿书”、“恩赏丞相”等职,成为东王政务上的有力助手,并对太平天国的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陵女儿傅善祥以其特殊的身份,在特殊的历史时代,留下了特殊的一笔,给了后人一份特殊的感念。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又有许多资料质疑傅善祥的女状元的身份,更有资料说,太平天国开女科举一事纯属子虚乌有。既然太平天国没开女科,那么怎么会有女状元脱颖而出呢?目前,质疑傅善祥的女状元的身份理由有三:

  一、记载太平天国开女科举一事,首见于虚构的著作《盾鼻随闻录》。
  太平天国开考女科,其说盛传于世,因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谓世间男女都是上帝的子女,反对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在朝内、军中并皆设立女官,以致其开女科的传说,令人相信,遂以为真有此事,然遍考太平天国文献,实找不到天朝有开女科的制度。不知是由汪堃的《盾鼻随闻录》伪造于前,还是沈懋良的《江南春梦庵笔记》沿袭于后,竟编出一个女状元来。好事者又就此而伪造题目,伪造文章,五花八门,遂使人目眩惊奇,讶为千古未有的创局。

  二、太平天国设女科的事实是假造出来。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辨伪集》,将两书作伪的地方,列表对照,考出其来源,兹录其说中关于《江南春梦庵笔记》谓太平天国女科是虚构的一段如下:

  虚上加虚,假中更假,例如作伪者所根据的《盾鼻随闻录》说太平天国“以江宁人傅善祥为女状元,又女榜眼钟姓,女探花林姓”。按记载太平天国开女科举一事,是首先见于这一部以虚构著名的《盾鼻随闻录》上的。有些史学家遍考曾亲在天京参加过太平天国工作者的记载,如谢介鹤的《金陵癸甲纪略》、张汝南的《金陵省难纪略》、知非子的《金陵杂记》、佚名的《粤逆纪略》、马寿龄的《金陵癸甲新乐府》,以及张德坚根据情报编纂的《贼情汇纂》,都没有记载这一件事。《金陵癸甲纪略》是记有傅善祥的,但只说她是东王女簿书,而没有说她是女状元。所以《盾鼻随闻录》所记太平天国开女科举及女状元榜眼探花姓名一事,是十分可疑的,大概就是汪堃捏造的。但在汪堃的记载里面,所说的女榜眼、女探花还是有姓无名的,到了这个作伪者的手里,竟进一步虚上加虚,假中更假,把名字、身份、来源都编造了出来!

  罗尔纲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是很注重史实的分析的。现在有专家把两书原文,及后来《太平天国野史》所添造的考官、考题与傅善祥的上书等事,从当时的考试制度再作进一步分析,更足以证实太平天国设女科的事实是假造出来的。

  据《盾鼻随闻录》卷五《摭言纪略》云:“贼令女百长逐馆搜查,凡识字女子概令考试,以江宁人傅善祥为女状元,又女榜眼钟姓、女探花林姓,均取人伪府授女掌簿伪职,林姓三日即自尽。”《江南春梦庵笔记》云:“癸丑尝设女试,以傅善祥、钟秀英、林丽花为鼎甲。傅传祥上元书吏之女,自愿应试者;钟即钟芳礼所掠之女,林即林凤祥所掠之女,皆非本姓也。发女榜后,俱入伪宫,隔数日发还,并传其父谢恩,人咸悔之,故甲寅岁无一应者矣。”

  《太平天国野史》云:“太平朝既开科举,复举行考试女子之典,正主试为洪宣娇……题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全章,应试者二百余人。金陵傅槐女善祥所作,独力辟难养之说,引古来贤女内助之功,卷荐后为天王所激赏,拔置第一,饰以花冠锦服,鼓吹游街三日,闾阎群呼为女状元;第二名为钟氏,第三名为林氏。”

  就这三种记载看来,作伪者一个比一个加多。后来辗转记录,皆是根据这三种资料而来的。兹将其假伪面目,考校指出,以供读者参考。

  《盾鼻随闻录》和《江南春梦庵笔记》中有关傅善祥的记述,以太平天国当日情形考之,则知其完全不确。考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初入南京,是不许人有家室的,况林凤祥癸好三月即与李来芳,即李开芳等率众北伐,未在南京,何能有掠女考试的事?钟芳礼虽在南京,既无家室,亦焉能置掠女于女馆?且遍考太平天国文件笔记,绝无军官掠女的行为。按钟、林二人之父,如是钟芳礼、林凤祥,则本是太平天国的官,何以会悔?作者欲掩饰上面所引的真实凭据,加以对证,自可以看出是任意附会、随口乱讲,而不觉将作伪的马脚露出来了。

  据《太平天国野史》所载,编造出正主试洪宣娇,副主试张婉如皖人、王自珍鄂人的话。殊不知“主”字是太平天国避讳字,如何能用作考官名称?至于伪造的试题“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全章,更是违反了太平天国的考试制度,因太平天国原是禁止人诵习四书、五经,违者有罪,法令如此,哪有会出《论语》题目的呢?且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伸张女权,更不会出此轻视女子的题目。傅善祥所作力辟难养之说,为天王激赏的话,题目既然是伪造,文章自然是空中楼阁了。种种谬误,不足为训。

  三、傅善祥确有其人,是女簿书而非女状元。
  考察傅善祥,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女簿书而非女状元,南京人现尚传说其故居在秦淮河南岸东关头附近。既有其人,当以谢介鹤《金陵癸甲纪略》所云为可据,其说云:

  女簿书,东贼逼取民女识字者充之,以代己批判。有傅善祥者,金陵人,二十余岁,自恃其才。东王闻之,选入伪府……病愈,善祥得随意往各女馆,无所禁,遂不知所终,或云逃去。

  由此可见,当时傅善祥进入东王府之时,只是女簿书,而非女科状元;倘是女状元,必不说是女簿书,而其所载傅善祥呈东王的文浅显明白,亦不似《太平天国野史》依仿伪造的呈文加上许多浮词泛语。那么真实的傅善祥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呢?

  据有关史料记载,傅善祥,金陵人,幼熟读经史,精于女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女。太平军陷江宁,掳入军中,见其习书善写,用为女簿书,一直在东王宫中掌文书。傅善祥貌美得东王宠,恃宠而骄,批阅文牍,屡骂诸首领猪狗不如。东王杨秀清侦知傅善祥语侵及己,大怒。即以傅善祥吸食黄烟为罪,逮之枷于女馆示众。情急之下,傅善祥亲笔作书于东王,备极哀怜。东王怜之,遂释其罪。傅善祥得间逃去。东王派人大索,不得。

  从上述三大理由不难看出,女状元傅善祥只不过是天平天国虚构的神话。而太平天国从天王洪秀全到东王杨秀清,以及属下诸王诸丞相,大都是编造的神话的高手,编造神话起来无不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像编造女状元傅善祥这样的神话恐怕都绰绰有余。


[size=3][b]【傅善祥-私人评价】[/b][/size]
        当然我们不是历史学家,这些种种争议我们也分辨不了,只能把它们列在这里让大家一探究竟。

        最后我只想说一下,大凡女子在历史上算上首位的都备受争议,功绩被抨击不说,私生活更是备受关注。比如武则天,围绕的传闻也是多多。这有一些人的居心不良、也有民间对这些奇女子的好奇和揣测,结果众说纷纭,而真正的历史也被掩盖住了。

        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留与后人说,就很有反击的意味。

        傅善祥制定了解放妇女的政策,提倡的男女平等之类功绩不用说,她与杨秀清之间的种种是爱情还是被逼,我们也只能各有其说了。

        话说相关记载真的很少,而且很多资料都是自相矛盾,说法不一,我都是反复搜索和凭以前看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一一整理,已经尽量完整了哈。说实话我认为既然被称为才女,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那么她也许就不像那些被妖魔化的记载那样。
[ 此贴被edith333在2009-12-28 00:02重新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灬千ヽ

ZxID:264835


等级: 内阁元老
倾力而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7 0
大半夜还在编辑帖子。。

小e好用功啊。。

还打算等你编辑完。。审帖再睡的。。可素我顶不住了。。

  奔枕头去啦。。

你慢慢奋斗吧。。 

楼主留言:

么么千~~~
的确编这个很辛苦哈~~~
众说纷纭啊~~
不过你们审帖也辛苦了哈

晚安哦~~~

c12c

ZxID:8911400

等级: 小有名气
荣华富贵由天由不得我,梦想前程由我由不得天
举报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8 0
鲜为人知的女巾帼啊.........
喜爱那用文字描述的优美句子,构造的经典人物,一切都是那么迷人
春雨入江南

ZxID:9059275

等级: 热心会员
举报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8 0
这里的资料,考证很全啊
发帖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