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唐太宗二十一女_派派后花园

用户中心 游戏论坛 社区服务
发帖 回复
阅读:6828 回复:26

[人文通史] 【转帖】唐太宗二十一女

刷新数据 楼层直达
多比归来

ZxID:7837777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楼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12 0
【转帖】唐太宗二十一女
[color=#FF0000][/color]原材料是由酷企鹅和江霏雨二人所写,俺很不厚道的综合了一下


[color=#FF0000][/color][b][/b][b][color=#FF0000][size=6][b]襄城公主:[/b][/size][/color][/b] 
      这位应该是李世民的长女,生母已经无法考证,应当为庶出之女。从记载来看,这位公主的确是当得起长姐之名:“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 
这段话说明襄城公主端庄贤淑,极守礼仪规矩,连小李都将她当作公主们的礼仪老师。 
      据新唐书的公主传里记载,襄城公主的第一位丈夫名叫萧锐,萧锐这名字陌生,不过他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萧瑀,而萧瑀的姐姐就是那位野史里“桃花盛开”的萧皇后。新唐书对萧锐记载极少,只短短一句话,写明他娶了公主以及他的官职。旧唐书倒是有一段篇幅的,但大多记载的是襄城公主的事迹(旧唐书没有公主传,所以在驸马那稍微提下),与新唐书大同小异,也就是说公主贤良淑德,小李拿她做典范。 

      史书说她在萧锐去世后改嫁姜简,他是姜行本(也就是姜确)的儿子,姜行本是位工程师,小李造九成宫、洛阳宫时,就是他统领监督的。姜行本死后,李世民亲自写赋悼念,并追赠为左卫大将军、郕国公,谥号襄,陪葬昭陵。 

        这位贤德的公主于永徽二年去世,她得到了很高的死后待遇:李治下令命妇都要为襄城公主哭丧,又将公主陪葬于昭陵,还亲自登楼哭着目送公主的灵柩往昭陵安葬。襄城公主虽然两位丈夫都有陪葬昭陵,但她本人是和第一位丈夫萧锐合葬的。 


[b][color=#FF0000][size=6][b]汝南公主:[/b][/size][/color][/b] 
      这位公主生母没记下,似乎没什么好说的,不过细细琢磨我觉得这位公主很有意思,她和李世民二子楚王宽一样,都是排行第二(皇子、公主分开排的),而且都是早薨。当然不知道汝南公主的母亲是谁,如果也是后宫,那和楚王可谓是什么巧事儿都撞上了。不过据说根据墓志推测,这位公主死时最小也有十六岁,并且墓志上对她的记载非常模糊,没有名、字、生卒年、生母……还有墓志说汝南公主是“皇帝之第三女也”,而新唐书却说是第二女,也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汗。另外给汝南公主写墓志的是大书法家虞世南。汝南是哭长孙皇后哭死的。当然所谓“哭死”肯定有夸张的成分,这位公主可能本身身体就不好,说不定那时候正好也病着,加之皇后病逝儿女们必然要披麻戴孝地劳作一番,结果就使她本来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也许对汝南来说,对长孙的感情比较深,多哭了几场,精神上又受到了打击 ,精神肉体一相加,结果就病死了。小李一见,从私来说他希望多几个人真诚地痛哭皇后,从公来说,借女儿之事显显我的家教好,所以干脆就把这事说成公主哭皇后而逝,否则一个正常的健康人哪那么容易哭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小李才特别命令当时的大书法家虞世南亲自为汝南撰写墓志吧。最后多说一句,汝南也是陪葬昭陵的


[color=#FF0000][size=6][b]南平公主: [/b][/size][/color]

      李世民第三女,应当为庶女。她的第一任丈夫名叫王敬直,是王珪的儿子。公主传里对这位公主仅记了两任丈夫。但在王珪传里还记有这么件与公主有关的事:大致是说当时公主下嫁,因为公主身份尊贵,所以免除了拜见未来公婆的礼仪,于是这个王珪不乐意了,就上书小李,说:“主上循法度,吾当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将以成国家之美。”大致意思也就是让公主来拜见自己和妻子。 

        然后小李就准了,于是他和妻子就风风光光地接受了一回公主的拜谒。只要再有公主出嫁,都会去拜见未来的公婆,这便是由王珪起的头。后来又说王珪患病,小李又命公主探望。 
        王敬直因为卷入李承乾谋反的那件事被降罪流放(据说当时连公主也被连罪),公主也就改嫁给刘玄意了。 刘玄意的父亲是刘政会(之前我资料漏看了,非常抱歉),不过他虽然不如刘弘基那么显赫,但也对大唐有赫赫功劳。他本来是隋太原鹰扬府司马,后来李渊留守太原,他就投到了李渊帐下。刘政会死后,李世民将他追赠为民部尚书(即户部尚书,高宗年间避唐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谥号为襄。刘玄意子承父爵,被封为渝国公,高宗年间不知为什么又成了汝州刺史…… 

[b][size=6][color=#FF0000]遂安公主:  [/color][/size][/b]

          小李的第四女,先嫁给窦逵,窦逵一看姓氏就知道是太穆窦皇后的族人,窦逵论起和太穆皇后的关系貌似有点烦。太穆皇后有个哥哥,叫窦威,窦威的二哥有个儿子叫窦抗,窦抗的第二个儿子叫窦静,窦静的儿子就是这个窦逵。窦逵袭爵信都男,不过他的事迹记载极少。 

        窦逵死后,公主又改嫁王大礼,史书里似乎没有记载这号人物,但他的墓志已被发掘,墓志上记载王大礼字仪,河南洛阳人(貌似是长孙皇后同乡呢),参加过征辽之战,总章二年即669年去世,与遂安公主合葬(据推测公主似乎应该死在669年之前)。 
[b][size=6][color=#FF0000]长乐公主:  [/color][/size][/b]

        长乐公主相信一般人都不陌生,初中的文言文中就将她的“嫁妆事件”列进其内。长乐公主名叫李丽质,是李世民的嫡长女,在所有公主中排行第五,她出生于武德四年,生母即长孙皇后。 

          由于她是长孙皇后的女儿,因此李世民对她“特所钟爱”,在她出嫁的时候,李世民特别命令将她的嫁妆较永嘉公主的翻一倍。永嘉公主即房陵公主,为唐高祖的女儿、李世民的妹妹。这位永嘉公主RP实在不怎么样,她虽下嫁窦奉节,然而却和杨师道的儿子杨豫之私通,不过杨豫之的RP比永嘉公主的更低下,他为母亲守丧期间居然还与公主私通,正好被公主的丈夫窦奉节抓个现行,对他用尽五刑后杀死(活该啊活该,后来永嘉公主改嫁贺兰僧伽)。 

            言归正传。本来李世民疼爱自己的女儿,这么做本也无可厚非,偏偏那个著名的头上长角人士魏征却来进谏,说:“长公主尊于公主,陛下虽然钟爱公主,但是不能这么做。”就大约说了这么一通,李世民无奈接受,但似乎又心有不甘,跑去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叹道:“我与陛下夫妻情深,与陛下说话也要察言观色,而魏征与陛下君臣有别,他尚能直谏陛下,若陛下能接纳其善言,将是天下之大幸。”随后长孙皇后又赏赐了魏征布绢五百匹,以示嘉奖。 

        长乐公主在此事中没有看出她是什么态度,但她最终是带着礼制的嫁妆出嫁的。长乐公主的驸马是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一门亲上加亲的联姻。谁都知道后来长孙无忌家族败落,长孙冲也被流放,而长乐公主却并未卷入。因为她早在贞观十七年便已去世,时年仅23岁。贞观十七年可以说是李世民最伤心的一年。这一年,太子谋反被废,是年便去世,年纪最多不会超过26岁;爱女长乐公主亦去世,仅23岁;最爱的儿子魏王泰被贬,第五子李佑谋反被诛…… 

      长乐公主去世后,李世民将她葬于昭陵,离主峰极近(不过最近的是由李治下葬的韦贵妃),给了她极高的墓葬规格,除了嫡出公主应有的规格外,还破格为她的墓室设了三道石门(一般妃子公主的墓室只设一道石门,无论嫡庶都一样)。 

或许是嫁妆事件太过出名,又或许是长乐公主的一生太过短暂,在史书上,关于她的记载都仅是围绕着“嫁妆事件”,而对她本人,除了是长孙皇后所生,以及一句“太宗特所钟爱”外,再无别载。唯有今日她的墓被发掘,我们才可从墓志中得知一二。据墓志所载,长乐公主擅长书法,孝顺公婆,品行贤淑,不失为一名贤德温婉的淑女。 
 
[b][color=#FF0000][size=6]豫章公主: [/size][/color][/b]

        她是由长孙皇后养大的公主,《新唐书•列传一•长孙皇后传》里有这么句话:下嫔生豫章公主而死,后视如所生;也就是说豫章公主的生母地位很低,并且似乎因为生她难产而死了。不过幸亏豫章公主遇上长孙皇后这么好的嫡母,所以很平安地长大了。新唐书把豫章公主的丈夫的名字搞错了,不是唐义识而是唐善识,他是唐俭的儿子。唐俭是大唐功臣之一。 

          豫章公主挺得小李喜欢,《魏郑公谏录》记载她死后太宗久著素服,穿了十多天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魏征劝说小李:“伏愿割无已之痛,从先王之礼,改御常服以副群下之心。”小李这才改穿常服。也由此事可见,豫章公主也是一位短命的公主:她早应出生在武德四年,最迟在武德七年就应该出生(因为她的妹妹临川公主是武德七年生的),而魏征于贞观十七年去世,也就是说,豫章公主最迟也必须在贞观十七年去世。满打满算,她最多也只活到23岁。 
  [b][size=6][color=#FF0000] 比景公主: [/color][/size][/b]

      她的初始封号是巴陵,她的丈夫柴令武是柴绍与平阳公主的儿子。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女儿、李世民的姐姐(应该是姐姐),旧唐书没有公主传,但这位公主还是被很郑重地记入了列传,可见她的重要性。把比景公主嫁给柴令武,显然是一桩很不错的联姻。不过比景公主在永徽三年与高阳公主、房遗爱一同谋反,被赐死,她丈夫也一起被赐死。不过我觉得很奇怪,好象没有什么关于比景公主夫妻与高阳公主夫妻来往密切的记载,史书里也只是很模糊地记载了二人参与谋反被诛,可没有明确记载二人为什么要谋反、谋反的目的是什么。而且史书里还记载了柴令武自杀后还戮尸的,这实在有点过分,更让人匪夷所思这对夫妻到底哪里惹毛了李小九,引来杀身之祸的。 

        显庆年间,巴陵公主追赠比景公主。立庙于墓。四时祭以少牢。(高阳公主就没有这个待遇)
[b][size=6][color=#FF0000]普安公主:[/color][/size][/b] 

    貌似是个被父亲遗忘的孩子,普安公主的老公史仁表是史大奈的儿子,封号“普安” 
[b][size=6][color=#FF0000]东阳公主:  [/color][/size][/b]

      有些资料里说她是长孙皇后的女儿,不过史书没明确记载她的生母。 

    东阳公主的丈夫名叫高履行(这名字很有意思啊,履行,履行誓言……)。他是高士廉的儿子,高士廉正好就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估计说东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是从这里推论出来的吧。这似乎有点道理,但又感觉不太靠谱。虽然城阳公主是长孙之女但史书漏记,但起码别的史料和她的墓葬规格可以确定她是皇后的女儿,而这位东阳公主除了嫁给皇后舅舅之子,似乎就没有什么其他有力证据能确定她是皇后的女儿了。 

    所以这里认为东阳公主当是庶女。    李小九即位之后,公主册封大长公主。 

      公主的丈夫高履行在永徽年间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并且做得还挺不错。可惜后来因为长孙无忌一事被株连贬官(嘿嘿,高履行同学论起辈分来,当算得上是东阳公主的舅舅)。 

        东阳公主后来被流放集州(今四川南江县),因为韦正矩的原因。这个韦正矩是新城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新城公主的死据说与韦正矩有很大关系,东阳公主因为是红娘(是她把韦正矩举荐给小九夫妻,然后韦正矩才娶的新城公主,不过韦正矩此人我又是查遍唐书没找到……汗),所以一起被株连流放。此时她的丈夫高履行应当已经死去。 

      东阳公主似乎算是小李女儿里命运最坎坷悲惨的一位,本来被流放已经够惨了,结果她又牵扯上章怀太子李贤一事,被革去了公主的封号和封地。这里提下章怀太子李贤,我以前一直以为他是萧淑妃的儿子,后来才知道他是阿武的儿子。阿武对待几个儿子都够狠,而几个儿子里最有出息的就是这个章怀太子(看名字就知道,“贤”嘛……还有个追封的孝敬皇帝李弘看起来也不错),而且史书明确记载他“容止端雅”,貌似是个大帅哥,小九很喜欢这个儿子。结果李贤被亲娘武则天以叛乱罪名诛杀,死的地方是离集州挺近的巴州。巴州是李贤曾经的流放地,然后东阳公主就因为与李贤有来往再次被贬(可怜的公主……),形同庶人。 

      就这样阿武还是不肯放过这个公主,时时惦记着她是长孙无忌表弟高履行的妻子,在她当政的垂拱年间,东阳公主再次被贬。这次她连着两个儿子一起被贬到位于湖南的巫州。东阳公主被贬后由于没有了封地和封号,其实已经是位民妇,可以想象下,这样的一位公主,生活会有多么地凄苦,真无法设想她是怎么活着的。这里小小地说下阿武,太睚眦必报了点,喀嚓长孙无忌、贬谪公主的丈夫高履行也罢了,连其实无辜的公主都不放过,有点过分了。 
[b][size=6][color=#FF0000] 临川公主:  [/color][/size][/b]
      小李女儿里唯一一位记载了生母非长孙皇后的公主,不过她虽为庶女,却不是普通的庶女,母亲是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的韦贵妃。 
      临川公主的丈夫名叫周道务,这位驸马挺幸运,虽然唐书里没有为他和他的父亲单独列传,但在公主传里提到了他的出身和生平。 

      周道务是殿中大监、谯郡公周范的儿子,周道务出生的时候,他被当作功臣的儿子抚养在宫里,这待遇貌似挺高的。周范死后,他回到家中长大。当过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死后谥号为“襄”。 

      临川公主擅长写“籀(zhou)隶”,即大篆,又会撰写文章。小九即位时,公主写了篇《孝德颂》,小九龙颜大悦,下诏赞赏公主。永徽初年公主册为长公主,恩赏卓异。这位公主算是小李女儿里命运很不错的一位,丈夫官职高,自己又是贵妃的女儿,也没牵扯上什么不该牵扯的事被连罪,又会哄皇帝,最后夫妻二人都得以善终。 

    另外公主字孟姜(让我想到了孟姜女……),她一共活了58年,武德七年即624年出生,永淳元年即682年去世。 
 
[b][size=6][color=#FF0000]清河公主:  [/color][/size][/b]

    清河公主是小李女儿中被记下名字的三位公主里的一个(晋阳公主那是字,不是名)。清河公主的名字叫做李敬,字德贤。看着名字想来公主当是个贤良女子。她的丈夫名叫程怀亮,是程知节的儿子,程知节也就是《隋唐演义》里的那个草包程咬金的原型。其实历史上的程咬金并不草包,还算挺有才的。他的本名叫做程咬金,后来不知怎地改名叫知节了。演义里用的正是他的本名。 

    不过很奇怪,公主传里称程处亮是“怀亮”,程知节传里却叫“处亮”,小小疑问下(听说他的墓志上写的“处亮”,那似乎该是处亮了)。程处亮算是子承父业,封为终宁远将军。 

    清河公主于麟德年间去世,陪葬昭陵。 
 
[b][size=6][color=#FF0000]兰陵公主:  [/color][/size][/b]

    三位被记下名字的公主中的另一位。 

    兰陵公主叫李淑,字丽贞。她的丈夫名叫窦怀悊(是窦后的曾孙辈(也就是说兰陵还大了丈夫一辈),《新唐书》又写错了。窦怀悊的爹是窦德素,窦德素的爹是窦彦,窦彦的爹是窦照,窦照就是窦皇后的亲哥哥。 ),他是太穆窦皇后的族子,官任兗州都督。不过窦威传里连着一串亲戚都没写到他,看来只是族人而非亲戚。另外兰陵公主:贞观元年(627年)—显庆三年(658年),也就是说她31岁就去世了(发现小李女儿里年纪轻轻就去世的好多啊)。 
[b][size=6][color=#FF0000]晋安公主:[/color]  [/size][/b]

      李世民的第十三女。她的第一任丈夫名叫韦思安,属于韦家的大雍州房,做到岚州刺史,他爹叫韦杰 。而第二位丈夫杨仁辂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因此,忽略不计……她应该和普安公主一样,是个被父亲忽略的孩子……(突然发现这两位公主的封号字型好象,而且……都是什么安来着……难道是巧合?) 
 
[b][size=6][color=#FF0000]安康公主:  [/color][/size][/b]

    原本不见得什么名气,一部《贞观长歌》让她成了举国闻名的公主,甚至名声超越了妹妹高阳公主,莫名其妙地被yy成了小李爱女。 

    史书中关于她的记载仅仅一句话:下嫁独孤谋。此独孤谋貌似是独孤皇后那一脉的族人,不过史书里似乎  没记他,很难说清楚。 

    安康公主貌似是个很普通的公主,记得有个网友说过,小李女儿里只记了一句话的公主数目不算少,她能被编剧选中,可见其运气之好。 

    至于安康的母亲,绝对不可能是那个什么什么的淑妃,还姓萧,真要倒了,难道是李小九的萧淑妃穿越? 

    安康丈夫名独孤谌(这人的墓志以前是有的,叫《驸马都尉独孤谌碑》,《新唐书》又把人家的名字搞错了),字彦云,是独孤伽罗的四哥独孤藏的曾孙(独孤藏生独孤机,独孤机生独孤修?,独孤修?生独孤谌)参与玄武门之变,那时应该就有20岁左右,而安康公主是兰陵公主的妹妹,最早也该生于627年,还有玄武门之变是626年,也就是说,推测中,这对夫妻年纪相差应该有20岁左右。 
[b][size=6][color=#FF0000]新兴公主: [/color][/size][/b]

丈夫名叫长孙曦,看姓氏便知道是门亲上加亲,不过新兴似乎不是长孙皇后的女儿,这亲也有点远的说。 

不过长孙曦好象不见得有名气,大约只能推断出是长孙族人,唐风的朋友告诉我她是长孙全绪的儿子,而长孙曦名雅正,字曦。他们和皇后的关系应该是:长孙全绪的高祖父长孙士亮是长孙皇后曾祖父长孙裕的四弟,严格按辈分算,似乎是公主比驸马高一辈,呵呵。 

[b][size=6][color=#FF0000]城阳公主:  [/color][/size][/b]

    一位被史书漏记的嫡女,她应当是长孙皇后之女是没什么疑问了(墓葬规格,其他史料都可以证明)。 

    她的第一位丈夫名叫杜荷,是杜如晦的次子,他能娶城阳公主,新旧唐书给的理由都是“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也就是说,他因为是杜如晦的儿子才娶到城阳公主。 

    后来杜荷因为卷入太子承乾的谋反被斩首。他的哥哥杜构也因为遭到弟弟的牵连而被流放岭表,并且死在了那里。 

    城阳公主成了寡妇,不过小李又主持将她嫁给了薛瓘。 

    麟德初年,薛瓘被封为左奉宸卫将军。之后城阳公主因为牵扯到巫蛊一事,导致丈夫薛瓘被贬官,去当了房州刺史,城阳公主也跟着丈夫一起到了房州。二人于咸亨年间去世,灵柩被送还长安,城阳公主也就入土为安,陪葬昭陵了。 

    她的两个儿子薛顗和薛绍因为与越王李贞的儿子琅邪王李冲一起参与谋反失败被杀。其中薛绍非常有名,就是那个因为《大明宫词》而名声大震的美男子,他开始能娶太平公主,似乎是公主对他有意思(可见其魅力……呵呵),不过这也算亲上加亲——太平公主和城阳公主是姑侄关系,而太平与薛绍则是表亲。 

    另外,史书记载城阳公主未结婚时,小李曾请人为公主做过一次占卜,占卜表示公主命中注定二婚:) 
 
[b][size=6][color=#FF0000]合浦公主:[/color][/size][/b] 
      始封高阳,?—永徽四年(653年)。

    合浦至迟到贞观十五年(641年)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由于合浦一开始很得小李喜欢,房小二也跟着沾光,史称“特承恩遇,与诸主婿礼秩绝异”,就是说小李对房小二特别恩宠,他的礼节啊、官职啊各方面的待遇都与其他驸马不同(具体怎么个不同法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按照其他记载,这个问题还可以讨论)。

      合浦就仗着小李的宠爱而异常骄横。按照规定,老房的长子房遗直凭父荫以嫡长子的身份当拜银青光禄大夫,这个荫官很高,合浦也看上了,房遗直很会看眼色,就上表请求把这个荫官让给房小二。这显然不合礼法,所以小李没有同意,但是合浦却因此恨上了她大伯哥。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老房病危,上表谏征高丽事,小李对合浦说:“这人都病得快死了,还这么忧心国事啊!”不久老房去世,小李念老房之功,把房小二升到了右卫中郎将,但是官职还是在房遗直之下。对此,合浦当然不满意,还在热丧期间,她就挑唆房小二分家,这种做法已经触犯了当时的法律。可能是他们闹得不可开交,被小李得知,就进行责问。合浦看到事情闹大了,便矢口否认是自己要分家,反而诬陷说是房遗直想分家。可房遗直又不是哑巴,面对这么大个罪名,他当然要自我辩白。小李一查,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当下大怒,把合浦痛骂了一顿,从此以后合浦就不那么受小李待见了。但她是不会反省自己的,大概只会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吧。

    此事过后不久,合浦与辩机的奸情案又发。辩机是高僧玄奘的弟子,很有文采,著名的《大唐西域记》就是玄奘口述,他笔受完成的。但是一个人的才学并不一定能够与他的品德划等号,作为一个和尚来说,他绝对是有亏道德的。当初他在合浦的封地上结庐读书,恰好合浦跟房小二打猎经过这里,合浦一眼就看上辩机了,干脆在辩机的草庐里设床帐,就此与辩机私通,私下给他的钱以亿计。这事当然很伤房小二的自尊,为了安慰丈夫,合浦就送了两个女子给他。后来合浦送给辩机一个金宝神枕,辩机没保管好,让小偷给偷了,这个小偷又被官府抓住,金宝神枕也被搜出。小偷供出了辩机,辩机又供出了合浦,于是案发。小李得知后,自然激怒,辩机被腰斩,合浦身边的十几个奴婢也被杀。按说,合浦自己没有因此受到什么重大惩罚,实在很应该感谢小李还念父女之情,可是合浦却因此更加怨望,以至于小李死,她都没有一点哀伤的表示!合浦私通的对象可不止一个辩机,和尚智勖(据说能占卜祸福)、惠弘(据说能看见鬼)、道士李晃(据说医术高明)都是她私通的对象。从她这些私通者的“特长”中,我们不难看出合浦的不安分。

    另外,她还指使掖廷令陈玄运窥探宫省禨祥,步星次(这在古代绝对是大逆之罪)。到了永徽年间,应该说小九对她还不错(至少表面上),她自己进封为长公主,永徽三年(652年)十月十四日,小九还去又合浦家看她。房小二的官也升了,升到了右卫将军、太府卿、散骑常侍。但是,房遗直也升了,升到礼部尚书,比房小二的散骑常侍还尊贵些。所以,合浦还是不满意,继续闹,大概把小九也给闹烦了,把房家兄弟双双贬出京城,房遗直任汴州刺史,房遗爱任房州刺史。到了这种时候,合浦居然还不吸取教训,居然想出一个天才的主意,诬告房遗直调戏自己!房遗直也怒了,“你可以污蔑我的人品,但你不可以污蔑我的审美”(萧让JJ语)!于是就揭发合浦、房小二等人谋反。小九命令肥球GG审理此案,发现薛万彻、柴令武、房遗爱三驸马确有谋反言行,谋立荆王李元景为主。于是,永徽四年(653年)二月初三,房小二等三驸马被杀,合浦等皇室成员赐自尽。此外,大批人受到牵连,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九江公主夫妇,比如吴王李恪(有人说李恪和合浦兄妹感情很好,史书中没有一点记载,而且按照常理来判断,俺不认为李恪临死前会对这个把他牵连到死的活宝妹妹有什么好感)。连举报者房遗直也被贬铜陵尉(或说贬为庶人),已经死了的老房也被这个媳妇连累,配享小李的待遇被停止了。合浦的一生告诉俺,“活宝”一词应该如何理解,所以俺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样一个人,为虾米会成为某些人眼中的“妇女解放运动先锋,争取婚姻自由的女神”?

[b][size=6][color=#FF0000]金山公主: [/color] [/size][/b]

    一位早薨的庶女。 

[b][color=#FF0000][size=6]晋阳公主:  [/size][/color][/b]
    这个小公主名没有被记入史书,她的字是明达。而唐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唤字不唤名的,比如高士廉(名俭),比如秦叔宝(名琼)。 

    晋阳公主幼字兕子,取这个幼字,想来是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健康长大。 

    这位小公主是小李的女儿里,唯一一位早薨的被记下生平事迹的公主,其他的诸如上面的金山公主、汝南公主都是一句话带过。 

    当然不仅因为她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更因为她的优秀。 

    其实这位可爱的小宝贝才是小李最心爱的孩子,凭史书记载也是可以证明的。 

    晋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的倒数第二个孩子,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她才三四岁,根本就不知道失去母亲是什么滋味。 
 
    小李的孩子里唯有小公主和晋王李治最为年少(大概指的是嫡子女,但这里有矛盾,因为据新唐书,新城才是最小的那个),因此小李亲自抚养他们,所以小公主和九哥李治的关系最为亲密。每次小九出去办事,小公主都拉着他的衣服不让他走,小李看到这幕也不由得老泪纵横。 

    每 次小李要发怒责骂大臣时,也只有小公主在一边劝说小李,使小李消气,因此大臣们大多受过这位小公主的恩惠,对她十分疼爱。 

    小公主很擅长写飞白体,往往写出来的“飞白”体使人无法辨别究竟是公主写的还是皇帝写的。 

    可惜这位出色温柔的小公主只在人间生活了十二年就早早逝去了。 

    小公主死后,小李心中十分悲痛,时常吃不下饭,看到和小公主有关的东西就忍不住哭泣,迅速消瘦了下来。大臣们劝说小李不要太伤心,小李说:“朕何尝不知道悲伤是没有用的?但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啊!”——可见对小公主的喜爱。 

    小公主没有陪葬昭陵,而是葬在了佛祠边上,因为她是早薨的公主,所以小李为她祈福,故而没有葬于昭陵。 

    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小公主很得小李喜爱,那就是她的封号。 

    众所周知,唐朝大多数公主都是以地名为封号的,而“晋阳”正是李家起兵的地方,是李家的根本,所以小李给小公主“晋阳”的封号,也可看出小李对小公主的疼爱异常。 

(附,最近有个新资料,就是昭陵的浔阳公主疑似晋阳公主,未得考证,存疑) 
[color=#FF0000][b][size=6]常山公主:  [/size][/b][/color]

    史书说常山公主未及下嫁就死了,她于贞观八年即634年出生,死于显庆年间,而显庆元年是656年,也就是说,公主即使是显庆元年去世的,那她也有22岁,已经过了出嫁年纪,这就比较奇怪了,唐朝的公主一般出嫁很早,13、4岁已是人妇,这位常山公主为什么到了20多岁还没嫁人捏?不解啊不解。还是说史书漏记了? 
 
[size=6][b][color=#FF0000]新城公主:  [/color][/b][/size]

    小李最小的女儿,长孙皇后的女儿。长孙皇后去世之时她仅仅一岁。 

    新城公主初封衡山公主,本来小李是要将她许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的,但后来魏征死后惹得小李不高兴,就悔婚不将公主出嫁了(魏征是死于贞观十七年,新城应该是在他活着时就许嫁的,也就是说新城不到十岁就被封公主了,呃,算下,其实就是到小李去世,新城满打满算也没过16岁) 

    成人后她由李小九主张嫁给长孙诠,改封新城公主。但长孙诠后来因为长孙无忌的倒台被流放巂州。随后她在东阳公主的引荐下,又被小九嫁给韦正矩。后来公主去世了,随后新城公主被小九下令以皇后礼陪葬昭陵——就算是皇帝的礼仪又能如何呢?新城公主是再也不会活过来了。

    [color=#0000FF]在网上搜索“新城公主”,马上会铺天盖地地出现“死于家庭暴力的公主”。然观史料,实在无法得出这种结论。如前所述,新城一直很得父亲和哥哥宠爱,绝不是受气包,而且是丈夫前途的一大助力,韦正矩没有胆量也没有理由杀死新城。新城应当是由于和前夫关系很好,和后夫的相处出现困难,加之身体不好,病中难免脾气暴躁,与驸马有过争吵,被外人传为驸马“遇主不以礼”。加之病逝得突然,让高宗没有心理准备,因而死讯传来才会大惊,认为妹妹死得蹊跷,命令有关部门审查韦正矩,韦正矩对新城的死又做不出一个象样的解释,所以高宗认定韦正矩跟妹妹的死有关,才会杀了他,并流放其一族。在盛怒中高宗又迁怒于新城的侍女,认为是她们没有照顾好主人,所以下令,把新城墓主墓室壁画中的侍女头部全部除去。后来,高宗大概也发现这是一桩冤案,所以韦正矩死后,皇家又允许他跟新城合葬于昭陵(韦正矩的墓碑宋代还在,现在没有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他并没有杀害新城。[/color]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0
  • 灬千ヽ

    派派币 +10

    我很赞同+基础分

kinglilian11

ZxID:8930973

等级: 热心会员
活在当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1-05-27 0
古代人没什么娱乐方式,就生孩子玩呀。。。厉害。。。
顾咸菜

ZxID:14178858

等级: 热心会员
夜来忽梦少年事,唯梦闲人不梦君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1-05-26 0
额……那么多子嗣啊……
原是瞿唐风间阻,却教人恨无情。
朱阁醉梦

ZxID:3969267


等级: 脱颖而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9-10-08 0
唐朝的公主啊~
迟雁

ZxID:9136660

等级: 派派新人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9-10-08 0
很好喝好……
雪阳曦雨

ZxID:154477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9-10-07 0
楼主好厉害啊.......~~呵呵`谢谢分享
nihaowoshiwo

ZxID:6958624


等级: 热心会员
nihaowoshiwo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9-10-07 0
那么多女儿……
天暖

ZxID:7998815

等级: 略知一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9-10-07 0
引用
引用第16楼多比归来于2009-10-06 14:47发表的  :
史书记载城阳公主未结婚时,小李曾请人为公主做过一次占卜,占卜表示公主命中注定二婚。不知道公主的驸马会怎么想
……………………

我比较奇怪的是第一任驸马会怎么想
孤舞

ZxID:8541145

等级: 热心会员
年年岁岁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10-07 0
知识啊

心若无尘,人亦出尘!!!!
梦若小兮°

ZxID:8239271


等级: 热心会员
配偶: 梦若兮°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10-06 0
涐觉得 古代旳女人都昰很可怜旳 ,

什么媒妁之言 父母之命

就昰不能选择自己旳 爱情 和人生

眞昰可悲又可笑  还好涐没有生在那个年代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派派币 +1
白色曼殊沙华

ZxID:8810595

等级: 脱颖而出
一花一世界,一世一轮回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10-06 0
真能生,真合着不是他生呢,不过长孙皇后和小李还真是恩爱啊,产量不少了算

楼主留言:

产量……您真搞笑啊

1
多比归来

ZxID:7837777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10-06 0
史书记载城阳公主未结婚时,小李曾请人为公主做过一次占卜,占卜表示公主命中注定二婚。不知道公主的驸马会怎么想
……………………
xiaofei002009

ZxID:8767401

等级: 略有小成
大音希声,大象希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10-02 0
没想到唐朝的公主都是嫁了一次又一次
每日一篇耽美
m600i

ZxID:8542545

等级: 寒窗墨者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10-02 0
一个女儿一个故事,那么多女儿……
涼緖°

ZxID:3698990


等级: 内阁元老
配偶: 流螢°
积善之家有余庆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10-02 0
引用
引用第1楼伊星邪于2009-09-12 17:37发表的  :
问一句,被经常提,夹给松赞干布的是哪个公主来着
想不起了

文成吧

雪♀莲

ZxID:7712451


等级: 热心会员
腰酸背痛腿抽筋……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9-30 0
ms大部分公主都再嫁了呢!
如果我死了,别为我悲伤,我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句“安息”。
xiaoxiaoyuxie

ZxID:8477906

等级: 牙牙学语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9-30 0
谢谢楼主赐教
安娜·苏

ZxID:2257251


等级: 热心会员
素时锦年
举报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9-30 0
公主们的封号都很好听呢..
多比归来

ZxID:7837777

等级: 才华横溢
举报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9-18 0
小兕子的确是个很好的小公主哇!只是寿命不长,真是遗憾
hupov

ZxID:8496166


等级: 小有名气
无量寿福
举报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9-17 0
学习了
发帖 回复